㈠ 培訓計劃方案怎麼寫
寫培訓計劃方案可以參照如下:
第一要明確培訓的目的——為什麼要培訓
(1) 引導企業員工認清自己的使命與責任並成為可培養與發展的優秀企業員工。
(2) 樹立正確的質量意識和觀念,更新現有專業知識,充實個人知識儲備,鞏固和提高公司質量管理水平。
第二要明確培訓對象
明確培訓對象將直接決定培訓方法:
1、高級管理者如總裁我們需要做到提升經營者的經營理念,開闊思路,增強決策能力、戰略開拓能力和現代經營管理能力.;
2、公司中層管理人員的培訓,需要提高管理者的綜合素質,完善知識結構,增強綜合管理能力、創新能力和執行能力.;
3、公司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需要提高技術理論水平和專業技能,增強科技研發、技術創新、技術改造能力.;
4、公司操作人員的技術等級培訓,不斷提升操作人員的業務水平和操作技能,增強履行崗位職責的能力.。
第三要明確培訓地點和時間:
任何培訓方式都會受到培訓地點的限制,我們必須清楚的知道在何地以及何時會展開培訓,什麼人會來參加,根據時間地點和參訓人員做出最佳方案。不可以不切實際的隨便擬定。
第四要確定培訓內容及方式
企業培訓方案怎麼寫呢?確定完培訓對象,要清楚的了解到,各個階段參訓人員的學習情況水準,保證能做到因材施教.
1、對新員工需要強化公司的企業文化培訓、法律法規、勞動紀律、安全生產、團隊精神、質量意識培訓。通過實行師傅帶徒弟,對新員工進行專業技能培訓。試用期結合績效考核評定成績,考核不合格的予以辭退,考核優秀者給予一定的表彰獎勵。
2、轉崗職工培訓則繼續進行企業文化、法律法規、勞動紀律、團隊精神、擇業觀念、公司發展戰略、公司形象、項目進展等方面的培訓。同時隨著公司的擴建,內部就業渠道的增加,及時進行專業技術培訓。
3、加強復合型、高層次人才培訓各部門和基層單位要積極創造條件,鼓勵員工自學和參加各類組織培訓,實現個人發展與企業培訓需求相統一。使管理人員的專業能力向不同管理職業方向拓展和提高。專業技術人員的專業能力向相關專業和管理領域拓展和提高;使施工作業人員掌握2種以上的技能,成為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和高層次人才。
㈡ 培訓工作計劃怎麼寫
培訓需求調查是制定培訓計劃的基礎,一般來說,培訓需求分為企業發展要求和員工發展要求。首先,為企業發展而開展的培訓工作需要充分了解企業下一步的發展目標,作為HR應主動和領導、各部門的負責人溝通,暢通一切可以獲得消息的渠道。而針對員工發展要求的培訓,則需HR客觀評價員工現有能力,了解員工需求,建設公司人才梯隊。如果員工有自發學習意願,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HR也要盡可能滿足。
關鍵問題分析:
在了解公司及員工的需求之後,HR需要總結公司目前的狀況和目標之間的差距,分析這一差距是否能夠通過培訓得到解決。HR可以通過制定培訓需求分析表,定時更新,增強培訓針對性。
培訓目標設定:
年度培訓目標的設定,應是站在公司的角度,用全局性思維向領導說明培訓具體要做哪些工作,需要投入的資源和效果預計。具體而言,培訓可以提高員工角色意識,通過培訓更好的融入企業,這一點主要是針對新員工或轉崗員工。培訓還可以幫助員工掌握新技能,提高員工知識水平,有利於員工的成長。另外培訓也是一個良好的動員會,鼓舞員工士氣,形成良性的工作動機,改善工作績效。
培訓課程設定:
如果說培訓目標設定是綱領,那課程設定就是細則,需要HR從員工的角度出發,將培訓時間、時長、講師、主題、參與員工做一個詳細的排期和說明。根據各部門提出的發展要求,具體確定部門培訓課程類別和性質。根據不同層級的員工的工作內容,做出更有針對性的課程安排。
講師的選擇是培訓課程設定的重要一環,很多情況下HR選擇企業內部高管,他們熟悉公司情況,時間靈活,也更能調動員工參與培訓的積極性。但是也建議HR定時邀請外部專家來公司進行培訓,這可以給公司帶來新的管理經驗。
㈢ 員工崗位培訓計劃方案怎麼寫哪位大神有案例給借鑒下么
長期計劃
(1)確立培訓目標--通過對培訓需求的調查分析,將培訓的一般需求轉變為企業培訓的總體目標,如通過培訓來達到的各項生產經營目標和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通過對上年度培訓計劃的總結及分析培訓的特殊需要,可以確立需要通過培訓而改善現狀的特別目標,成為本年度培訓的重點項目。
(2)研究企業發展動態--企業培訓部會同有關的主要管理人員研究企業的生產營銷計劃,以確定如何通過培訓來完成企業的年度生產經營指標。一項生產經營目標的達成往往取決於一個或幾個員工是否正確地完成任務;而要正確地完成任務,又取決於員工是否具備完成任務所需的知識、技能和態度。通過檢查每一項業務目標,確定要在哪些方面進行培訓。企業培訓部還要與有關人員共同研究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找到需要改進的不足之處,尋求通過何種培訓可以改善現狀、實現培訓的特別目標。
(3)根據培訓的目標分類--圍繞企業生產經營目標的培訓應列入業務培訓方案;圍繞提高企業管理水平的培訓活動則應列入管理培訓方案。因此,培訓方案的制訂是針對培訓目標,具體設計各項培訓活動的安排過程。企業的業務培訓活動可分為素質訓練、語言訓練及專門業務訓練。企業的管理培訓活動主要是班組長以上管理人員的培訓,內容包括系統的督導管理訓練及培訓員專門訓練等。
(4)決定培訓課程--課程是培訓的主題,要求參加培訓的員工,經過對某些主題的研究討論後,達到對該訓練項目的內容的掌握與運用。年度培訓計劃中,要對各類培訓活動的課程進行安排,主要是列出訓練活動的細目,通常包括:培訓科目、培訓時間、培訓地點、培訓方法等。注意培訓課程的范圍不宜過大,以免在各項目的訓練課程之間發生過多的重疊現象;但范圍也不宜過狹,以免無法真正了解該項目的學識技能,應主要以熟悉該訓練項目所必需的課程為限。培訓課程決定後,需選編各課程教材,教材應包括以下部分:培訓教材目的的簡要說明;列出有關教材的圖表;說明表達教材內容的方法;依照下列順序編寫教材:教材題目、教材大綱及時間計劃、主要內容及實施方式和方法,討論題及復習的方法和使用的資料。
(5)培訓預算規劃--培訓預算是企業培訓部在制訂年度培訓計劃時,對各項培訓方案和管理培訓方案的總費用的估算。預算是根據方案中各項培訓活動所需的經費、器材和設備的成本以及教材、教具、外出活動和專業活動的費用等估算出來的。
(二):短期計劃
短期計劃指針對每項不同科目、內容的培訓活動或課程的具體計劃。制訂培訓活動詳細計劃的步驟如下:
1.確立訓練目的--闡明培訓計劃完成後,受訓人應有的收效。
2.設計培訓計劃的大綱及期限--為培訓計劃提供基本結構和時間階斷的安排。
3.草擬訓練課程表--為受訓人提供具體的日程安排,落實到詳細的時間安排,即訓練周數、日數及時數。
4.設計學習形式--為受訓人完成整個學習計劃提供有效的途徑,在不同學習階段採用觀察、實習、開會、報告、作業、測驗等不同學習形式。
5.制訂控制措施--採用登記、例會匯報、流動檢查等控制手段,監督培訓計劃的進展。
6.決定評估方法--根據對受訓人員的工作表現評估以及命題作業、書面測驗、受訓人員的培訓報告等各方面來綜合評價受訓人員的培訓效果
㈣ 員工培訓計劃怎麼寫
培訓方案一般要按照不同時間段有計劃進行組織,其次是對培訓的對象要有計回劃,如新員工、老員工、答特殊崗位員工等應該都有不同的培訓計劃,另外是培訓的相關內容也要有計劃,這樣一來時間、范圍、內容作為主體內容,再相應的加點前言和後綴就會是一份不錯的培訓方案了。
㈤ 對施工員安全培訓計劃書怎麼寫
起重安全知識培訓2011
一、起重機械安全技術基礎知識
起重機械定義:
起重機械是一種以間歇作業方式對物料進行起升、下降和水平移動的搬運機械。起重機械的作業通常帶有重復循環的性質,一個完整的作業循環一般包括取物、起升、平移、下降、卸載等環節。經常起動、制動、正反向運動是起重機械的基本特點。廣泛應用於工業、交通運輸業、建築業、商業和農業等。
起重機械分類:
根據起升機構的活動范圍不同,分:
1、只有單動作起升機構的起重機械,只能在固定點起降物料或人員,如滑車、葫蘆、升降機和電梯等。
2、帶有運行機構的電葫蘆,可以沿一定線路裝卸物料。
3、起重機則可以在三個坐標的空間搬運物料,又分橋式類和回轉類。
■相關法規標准
GB6067—85 起重機械安全規程
GB6720-86 起重機司機安全技術考核標准
GB5082-85 起重吊運指揮信號
有關機械設備的基本安全原理對於起重機械都適用,這些基本原理有:設備本身的製造質量應該良好,材料堅固,具有足夠的強度而且沒有明顯的缺陷。所有的設備都必須經過測試,而且進行例行檢查,以保證其完整性。應使用正確設備。
(1)主要危害類型
1)翻倒:由於基礎不牢、超機械工作能力范圍運行和運行時碰到障礙物等原因造成;
2)超載:超過工作載荷、超過運行半徑等;
3)碰撞:與建築物、電纜線或其他起重機相撞;
4)基礎損壞:設備置放在坑或下水道的上方,支撐架未能伸展,未能支撐於牢固的地面;
5)操作失誤:由於視界限制、技能培訓不足等造成;
6)負載失落:負載從吊軌或吊索上脫落。
(2)危害的消除
為了防止起重機械事故的發生,應注意以下事項。
1)識別與測試:所有起重機必須經過測試,而廠商需要給出對每一項測試結果的簽字證明。測試結果應與使用說明相符,其中必須清楚地註明安全工作載荷。起重機不允許在超過額定載荷的工況下工作。
2)維護:起重機應該進行例行檢查,任何缺陷均需立即修復。檢查的記錄應予以保留。
3)安全措施:為使起重機安全運行,需要考慮如下一系列安全措施。
①載荷顯示,有兩種類型:
a.載荷—半徑顯示器;
b.可提供聲音及視覺顯示警告的自動安全載荷顯示器。
②控制:應是「傻瓜」類型的並有明顯標志;
③限位器:為了防止釣鉤、滑輪組超出行程范圍,應設置必要的安全限位裝置;
④出入:應該為操作員提供安全的出入條件,這種出入條件在維護、測試及應急時也應具備;
⑤操作位置:應該相對於吊鉤及載荷有良好的視線,而且便於控制操作;
⑥乘員:在沒有批准時,不允許有外人進入操作室,而且禁止在吊臂上有人;
⑦吊臂:吊環、吊索、纜線、螺栓及鉤鏈等都要經過檢測,必須是無損的而且安裝適當,有明顯的標志和安全的工作負載,並且使用適當(不要在有尖、角處或者不正常的角度下使用)。
4)操作區:鄰近作業區的危害,包括上方電纜及裸露的動力設施都應該進行識別,將其移開或者加以安全保護。起重機要有牢固的支撐,對於新安裝的起重機,其支撐所需要的尺度及強度都應該明確。要檢測是否有與其他起重機或建築物相撞的可能性。
5)操作人員訓練:起重機的操作人員及載入的工作人員,必須是健康的能適應工作強度要求的人員。作為特種設備操作人員,要進行專門的培訓。
廠內機動車輛應該製造良好、沒有缺陷,載重量、容量及類型應與用途相適應。車輛所使用的動力的類型應當是經過檢查的,因為作業區域的性質可能決定了應當使用某一特定類型的車輛。在不通風的封閉空間內不宜使用內燃發動機的動力車輛,因為要排出有害氣體。車輛應加強維護,以免重要部件(如剎車、方向盤及提升部件)發生故障。任何損壞均需報告並及時修復。操作員的頭頂上方應有安全防護措施。應按製造者的要求來使用廠內機動車輛及其附屬設備。
(1)可能出現的問題
1)翻倒:提升重物動作太快,超速駕駛,突然剝車,碰撞障礙物,在已有重物時使用前鏟,在車輛前部有重載時下斜坡,橫穿斜坡或在斜坡上轉彎、卸載,在不合適的路面或支撐條件下運行等,都有可能發生翻車。
2)超載:超過車輛的最大載荷。
3)碰撞:與建築物、管道、堆積物及其他車輛之間的碰撞。
4)樓板缺陷:樓板不牢固或承載能力不夠。在使用車輛時,應查明樓板的承重能力(地面層除外)。
5)載物失落;如果設備不合適,會造成載荷從叉車上滑落的現象。
6)爆炸及燃燒:電纜線短路、油管破裂、粉塵堆積或電池充電時產生氫氣等情況下,都有可能導致爆炸及燃燒。運載車輛在運送可燃氣體時,本身也有可能成為火源。
7)乘員:在沒有乘椅及相應設施時,不應載有乘員。
(2)危害的消除
為安全使用工業載重車輛,應注意以下事項;
1)作業場所:地面需適合車輛使用,在車輛運動的路線上,地面應平坦且沒有障礙物。場地上的堆棧及存放物的布局應合理,當車輛及作業人員必須在有限的空間內穿行時,需要提供必要的通道,且規定有明顯標記的行動路線。作業區應禁止行人入內,否則,應在通道上設置明確的標識或適當的警示信號,以標明優先行動的順序。
對於進出及堆放作業,應有合適的照明條件。裝載區域要有適當的布局而且為車輛停放提供三角木楔來穩定停放。在允許的載荷范圍內,地面坡度不應超過1:10,否則,要使用製造商指明的在給定載荷下可以在更陡的路面上運行的車輛。電池充電區域應當與作業區分開,要求禁煙、通風並禁止明火。
2)培訓:要求操作人員進行培訓,考核合格後頒發證書。
二、起重作業安全措施
1. 起重作業十不弔
1)指揮信號不明或亂指揮不弔;
2)超負荷不弔;
3)工件緊固不牢不弔;
4)吊物上面有人不弔;
5)安全裝置不靈不弔;
6)工件埋在地下不弔;
7)光線隱暗看不清不弔;
8)斜拉工件不弔;
9)稜角物件沒有措施不弔;
10)鋼水包過滿不弔。
2. 起重作業時的注意事項
1)起重臂下嚴禁站人
2)整機工作前要調平。
3)風力大於6級應停止工作
4)起重作業時,不要扳動支腿操縱閥手柄。如需要調整支腿,必須將重物放至地面,吊臂位於下前方或下後方,再進行調整。
5)重物作較大時間停止在空中時,駕駛員不許離開操縱室。
6)操作應平衡、和緩、嚴禁猛拉、猛推、猛操作,嚴禁帶載伸縮。
7)不要用起重機吊拔埋在地下或凍住的物件
8)起升卷揚筒上的鋼絲繩圈數,在任何吊重情況下不得小於3圈。
3. 起重作業基本安全規范
1)對重大的起重、吊裝項目,必須制定施工方案和安全措施,經交底後方准施工;
2)起重量達到起重機械額定負荷,兩台以上起重機械抬吊同一物件,起吊精密的、不易吊裝的大件,在復雜場所進行大件吊裝,起重機在高壓輸電線路下方或附近工作,必須辦理安全施工工作票;
3)起重機械應備有滅火器材,操作室內應鋪設絕緣膠墊,嚴禁積存易燃物;
4)塔吊等高架起重機,應有可靠的避雷裝置;
5)起重機工作應有統一的指揮和信號,指揮應用旗和口哨進行,不宜單獨使用對講機指揮聯絡。指揮人員應由有經驗的起重工擔任;
6)起重機在開動及起吊中的每個動作前,司機均應發出信號,無關人員應離開作業區。起吊重物時,任何人不得站在被起吊的重物或吊臂上;
7)起重機嚴禁同時進行三個動作。當重物接近額定負荷時,每次只許進行一個動作。懸臂式起重機滿負荷時,嚴禁降低起重臂;
8)起重機工作完畢或正在工作中突遇停電,應先將控制器恢復到零位,然後切斷電源;
9)遇有大雪、大霧或雷雨時,不得露天進行起重工作。當場地照明不足時,應停止起重作業;
10)遇有六級及以上大風時,應停止露天起重作業;
11)起吊大件時,必須綁牢。吊鉤的懸掛點應與吊件的重心在同一鉛垂線上。吊鉤鋼絲繩應保持垂直,嚴禁在偏位斜吊。落鉤時應防止吊件局部著地引起吊繩偏斜,起重物未固定好嚴禁松鉤;
12)爆炸品、危險品(壓縮氣瓶、酸、鹼、可燃油類等)不得起吊。必須起吊時,應採取可靠的安全措施,並經工程師批准後,方可進行。
4. 起重司機駕駛安全作業要點
1)起重設備必須由持有《特種作業操作證》的人員操作;
2)每班工作前進行一次空載試驗,檢查各部位有無缺陷,安全裝置是否安全可靠;
3)與地面指揮人員進行充分的信息交流,吊車運行前,應先鳴信號,禁止吊物從人頭上駛過;
4)起重機操作必須遵照穩、准、快、安全、合理五個標准進行;
5)當吊運重物降落到最低位置時,捲筒上所存鋼絲繩不得少於兩圈;
6)吊運接近額定負荷重物時,應先進行試吊,即在距地面不太高的空中起落一次,以檢查制動裝置是否可靠。
三、起重吊裝作業安全操作規程
1. 吊裝作業人員必須持有特殊工種(起重)作業證。
2. 吊裝作業前,應預先在吊裝現場設置安全警戒標志並設專人監護。非吊裝作業人員禁止入內。
3. 吊裝作業人員必須佩帶安全帽,高處作業必須綁安全帶。每次吊裝作業前,應對起重設備,起重葫蘆、鋼絲繩、攬風繩、弔扣等各種機具進行各項檢查。如有異常,應在作業前排除。
4. 起吊物應綁掛牢固。吊鉤懸掛點應在吊物重心的垂直線上,吊鉤鋼絲繩應保持垂直,不得偏拉斜吊。落鉤時應防止由於吊物局部著地而引起吊繩偏斜。吊物未固定時嚴禁松鉤。
5. 起吊大件或不規則組件時,應在吊件上拴以牢固的溜繩。
6. 起吊前應檢查起重機械及其安全裝置;吊件吊離地面約10cm時應暫停起吊並進行全面檢查,確認正常後方可正式起吊。
7. 起重工作區域內無關人員不得逗留或通過;起吊過程中嚴禁任何人員在起重機伸臂及吊物的下方逗留或通過。對吊起的物件必須進行加工時,應採取可靠的支承措施並通知起重機操作人員。
8. 起重機吊運重物時一般應走吊運通道,嚴禁從人員的頭頂上方越過。
9. 嚴禁以運行的設備、管道以及腳手架、平台等作為起吊重物的承力點;利用構築物或設備的構件作為起吊重物的承力點時,應經核算;利用構築物時,還應徵得原設計單位的同意。
10. 起重機的指揮人員必須經有關部門按GB5082的規定進行安全技術培訓,並經考試合格、取得合格證後方可上崗指揮。
11. 指揮人員發出的指揮信號必須清晰、准確。
12. 在開始起吊時,應先用微動信號指揮,待負載離開地面10cm~20cm並穩定後,再用正常速度指揮。在負載最後降落就位時,也應使用微動信號指揮。
13. 指揮人員應站在使司機看清指揮信號的安全位置上。當跟隨負載運行指揮時,應隨時指揮負載避開人員和障礙物。
14. 指揮人員不能同時看清司機和負載時。必須增設中間指揮人員以便逐級傳遞信號,當發現錯傳信號時,應立即發出停止信號。
15. 負載降落前.指揮人員必須確認降落區域安全時.方可發出降落信號。
16. 當多人綁掛同一負載時,起吊前,應先作好呼喚應答,確認綁掛無誤後,方可由一人負責指揮。
17. 同時用兩台起重機吊運同一負載時,指揮人員應雙手分別指揮各台起重機,以確保同步吊運。
18. 指揮人員應佩帶鮮明的標志,如標有「指揮」字樣的臂章、特殊顏色的安全帽、工作服等。
19. 司機必須聽從指揮人員的指揮,當指揮信號不明時,司機應發出「重復」信號詢問,明確指揮意圖後,方可開車。
20. 司機必須熟練掌握標准規定的通用手勢信號和有關的各種指揮信號,並與指揮人員密切配合。
21. 當指揮人員所發信號違反本標準的規定時,司機有權拒絕執行。
22. 司機在開車前必須鳴鈴示警,必要時,在吊運中也要鳴鈴,通知受負載威脅的地面人員撤離。
23. 在吊運過程中,司機對任何人發出的「緊急停止」信號都應服從。
四、起重傷害事故預防
1. 使用起重設備起重一切物料都必須由持有司索工上崗證人員進行指揮,散料應用吊籃裝置或專用容器裝好後才能起重。
2. 起重作業前,應預先設置起重區域,並設專人監護。非起重作業人員禁止在起重區域內通過或逗留。
3. 每次起重作業前,現場指揮人員應對起重設備,手拉葫蘆、鋼絲繩、卡環等各種機具進行各項安全檢查,如有異常,應在作業前排除。
4. 重物應綁掛牢固,繩索經過帶有稜角、鋒利刃口處必須採取包墊半圓管、木板、膠皮等安全防護措施保護繩索不被割傷。吊裝物邊緣鋒利且無防護措施或防護措施不到位時嚴禁起吊。
5. 吊鉤懸掛點應在吊物重心的垂直線上,吊鉤鋼絲繩應保持垂直,不得偏拉斜吊。落鉤時應防止由於吊物局部著地而引起吊繩偏斜。吊物未固定時嚴禁松鉤。
6. 在開始起吊時,起重指揮人員應先用微動信號指揮,重物吊離地面約10cm時應暫停起吊並進行全面檢查,確認正常後方可正式起吊。在負載最後降落就位時,也應使用微動信號指揮。起吊大件或不規則組件時,應在吊件上拴以牢固的溜繩。
五、使用鋼絲繩的安全規定
1. 鋼絲繩在使用中不得超負荷,不應受沖擊,在被吊物件稜角處要加以包墊,捆綁時若多點或多圈受力,注意一定要使鋼絲繩受力均勻。
2. 使用後的鋼絲繩應盤繞好,存放在乾燥的地方,並定期檢查、上油和保養。
3. 鋼絲繩在機械運轉中不要與其它物件摩擦。
4. 鋼絲繩禁止與帶電金屬(包括電纜、電焊機線)接觸,以免燒斷或受熱後降低其抗拉強度。如在有電焊線或帶電地區工作時,應採取絕緣措施,在接近高溫的物件上使用鋼絲繩時,應採取隔熱措施。
5. 鋼絲繩的連接
5.1用繩卡連接時,應滿足以下要求:
φ7—16mm鋼絲繩,需用繩卡個數3個
φ19—27mm鋼絲繩,需用繩卡個數4個
φ28—37mm鋼絲繩,需用繩卡個數5個
φ38—45mm鋼絲繩,需用繩卡個數6個
同時應保證連接強度不得小於鋼絲繩破斷拉力的85%。
5.2繩卡壓板應在鋼絲繩長頭一邊,繩卡間距不應小於鋼絲繩直徑6倍。
6. 多繩股位置無變動,摩損輕微,且無繩股凸起現象的,合用程度為100%,可用於重要場合。
7. 有下列現象時,合用程度為75%,可用於一般場合。
(1)各股鋼絲繩已有變位、壓扁及突出之處,但尚未露出繩芯;
(2)鋼絲繩個別部分有銹痕;
(3)股與股之間沒有攪亂現象;
(4)沒有繩股凸出、磨出鱗片及繩股輕微扭曲等現象;
(5)繩表面上的個別鋼絲有尖刺(斷絲)時,每米長度內的尖刺數目不多於鋼絲總數的3%;
8. 有下列現象時,合用程度為50%,可用於次要場合:
9. 鋼絲繩表面的尖刺數目,每米長度內不超過鋼絲總數的10%;
10. 個別部分有凸出、壓扁及繩股變位現象,但合長不超過總長的40%,且未露出繩心;
11. 個別部分有顯著銹痕;
12. 個別股與股絲與絲之間有攪亂現象;
13. 繩股凸出不太顯著;
14. 報廢的判斷
15. 整根繩股斷裂。
16. 繩的纖維芯破壞或裡面鋼絲斷裂而造成繩徑的顯著減小時。
17. 外部及內部的磨損及腐蝕,經確認比較嚴重
18. 繩股及鋼絲擠出、壓扁、扭結、繩徑局部增大或變小,繩芯外露、波浪形以及局部外層鋼絲伸長呈籠形等嚴重變形。
19. 由受損或電弧作用而引起的損傷。
修改一下就可以
㈥ 培訓計劃怎麼寫
企業員工培訓:
一、培訓目的
1、消除新員工陌生感,達成對公司文化,價值觀、發內展戰略的認知和容認同。
了解公司的各項規章制度及提供的各種福利制度,幫助各們新進員工清楚了解自己的權益與責任。
強化新進員工的責任意識和主人翁的精神。
二、培訓對象
公司新入職員工
三、培訓方式
由綜合部制定培訓計劃和方案並組織實施,採用集中授課及視頻播放、討論、參觀的形式對企業文化、員工手冊、OA辦公平台的使用等方面進行培訓。
四、培訓地點
公司會議室。需提前了解會議室的使用情況,保證培訓場地的使用不發生沖突。
五、培訓內容
1、企業文化
2、員工手冊
3、OA辦公平台使用方法
六、培訓資料准備
新入職人員錄用資料、新放職人員及參培人員簽到表、公司企業文化宣傳資料、員工手冊、OA平台使用說明
七、培訓實施
1、綜合部領導致詞
2、培訓主管自我介紹和新員工自我介紹
3、宣讀培訓紀律
4、根據培訓內容進行逐步講解
5、培訓評估與考核
八、培訓後期跟進
1、培訓主管根據培訓評估進行培訓方案改進
2、培訓主管根據新進員工培訓考核成績進行匯總和存檔
以上是關於新員工培訓計劃方案的編制,敬請參考!滿意請給好評哦!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