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培訓大全 > 如何對教師進行新課程標准培訓

如何對教師進行新課程標准培訓

發布時間:2021-10-16 10:59:47

A. 英語教師如何適應新課標教學

在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的今天,教師正面對著一個新的課程環境,新的課程研究模式,一個要求教師角色向廣度延伸,向深度擴展的時代背景
。在這個傳統教育方式與現代教育方式激烈對峙的轉型時期,交織著教師的退縮,彷徨,奮進的各種心態。課程改革的基礎是教師,沒有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改革就難以成功。但象高素質的人才只能在改革之中而不能在改革之前產生一樣,課程改革所需要的高素質的教師只能在改革中造就。所以,在英語新課標實施的過程中,我們英語老師究竟如何去應對這種改革背景
,全面提高自身素質就成為新課
程實施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
一轉變教育理念,迎接新的挑戰
首先,新課程要求我們從以知識為本的教育理念轉變為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重新認識英語課程的目標與定位。長期以來,我們英語教學都是圍繞著考試這根指揮棒,目的是為了在升學考試中能夠出好成績。因此,我們的英語教學工作帶有明顯的功利主義色彩,而忽略了它的人文性目的,忽略了語言對青少年進行素質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新課程要以培養學生的實踐精神與創新精神為目標,共同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其次,教師要樹立新的學生觀。我們教師首先要轉變角色,更新觀念。過去我們教師把自己作為中心,要學生圍著自己轉。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者。而素質教育的精神要求我們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顧問、課堂活動的參與者與促進者,把教學的重心放在如何如何促進學生學生「學」上,從而真正實現「教是為了不教」。「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標的核心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理念,我們要學會尊重學生的情感,個性,需要與發展的願望。因此我們在新課標實施過程中,要鼓勵他們的創新精神,採用有利於他們發揮主體作用的教學思路與方法,在每個教學環節上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同時,要尊重學生中的個體差異,盡可能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當課程由「專制」走向民主,由封閉走向開放,由學科內容走向學生經驗的時候,課程就不只是「文本課程」,而更應是「體驗課程」。
新課程對學生提出了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級別目標,對教師來說,具有很大的挑戰性。這個綜合性的目標包括語言知識,語言技能,文化意識,情感態度與學習策略。這就要求教師要有綜合性的素質與能力,因為教師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與新課程目標的實現。因此,每一位教師都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學習新的知識,發展新的教學策略研究如何幫助學生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與文化意識,通過由於課程促進學生良好態度與價值觀的形成。
二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提高專業素質
要迎接好新課程的挑戰,我們還要建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更新知識結構,發展專業能力與知識能力,以適應現代社會發展對英語課程的要求。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實際上就是強化教師自我發展的終身化意識,主要表現在:
首先,教師要不斷進行教學反思。廣泛的反思性教學實際上就是要求英語教師對教學不斷反思、對業務不斷提高、對自我不斷發展,以促進教師發展朝終身化方向發展。反思將強化教師的創造性、激勵個人成長願望、有益於傳授主要知識和培養課堂技能,養成教師的專業氣質。以高標准進行反思性教學的教師將逐漸形成敏銳的專業判斷力,使英語教師更加專業化。這就要求教師要克服一次性學習的觀念,樹立終身學習的精神,使每一堂課的教學都成為教師反思和提高的機會。那麼受益的學生就遠不只一堂課、一個班級。
自我發展的終身化就要求知識必須不斷更新,那麼英語教師的備課就要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隨班級、學生的不同而變化。這就意味著要求教師的每一堂課都要上出新意,都要推陳出新,無形中培養了教師終身學習、終身發展的意識。英語教師要力圖把每一堂課都當作提高自己教學質量、指導課堂教學、拓寬自己專業眼界的機會。因為無論一個教學過程多麼好,都可以改進或改革以更好地滿足學生的需要。
分析自己的教學經驗,寫教後感,有規律地反思成功或失敗的經驗。還要經常分析教學實踐與學生學習之間的關系,以開放的心態對待創新,把學生的需要與長期的教學目標結合起來。一旦養成終身的自我評估習慣,教師將不斷地挑戰自己,發展自己,從而把專業的成長與發展和賦予課堂教學以活力當作自己的責任。
挖掘學生和當前語言教學的知識深度、開拓他們知識的內容廣度、促進學生和教師的認知發展。要明確地認識到英語教學是一個發展的領域,所以英語教師要經常研究教學實踐,精通專業人文知識,同時還要了解英語教學的前沿問題,跟上學科的發展。通過創新,通過各種方式主動研究自己的教學,追求、探索自己不熟知的領域,自覺養成終身研究的習慣。
英語教師要不斷分析、評價自己的教學質量,強化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學習,形成自己教學行為原理,促進終身自我發展。還要經常與同事交流、參加集體備課和研討課,以類似的研究強化終身型的學者氣質。另外,為更新自我知識,還要積極地與其它學科教師進行有效的互相交流和學習,積極尋求同事的幫助,以教師和學習者的身份繼續發展自己。同時,做新教師的良師、參與同行教師的教學、歡迎同事以他們的觀察幫助自己做自我評價,或學習其他在教學上富有經驗的教師。從而提倡內部合作與團隊精神,實現跨學科、跨層次教學。
總之,語言習得是終身的過程,教師應成為終身學習的榜樣。向學生展示自己的語言能力,讓他們效仿或超越自己;並終身致力於提高自己的英語語言的技能。
三根據新課標要求,轉變日常教學工作方式
首先,以人為本的教育給予教師以極大的創造空間,新課標背景下課堂模式從過去以教師傳授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的的課堂模式變成了採用師生互動的課堂模式,提倡開放性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創造性地學習,營造平等,民主,寬松的學習氣氛。過去,「老師按教材上課」是唯一的教學情景,而新課程標准強調教師,學生,內容,環境四個因素的整合,同時要求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合作學習,改接收式學習為探究式學習。
其次,要在整體教學計劃與日常教學中貫徹「寓素質教育於英語教學之中」的思想。學習一門外語不容易,遇到困難是不可避免的。我們應該在學習中注意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的信心與決心,以及有效的學習策略與方法。同時,通過課堂教學與社會活動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培養他們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另外,我們還要掌握「任務型」教學途徑。對我們大多數教師來說,任務型教學還是比較新鮮的事物,需要我們去學習它,了解它與運用它。所謂任務型教學,就是以具體的任務為學習動力與動機,以完成任務的過程為學習的過程,以展示任務成果的方式來體現教學的成果。要使學生了解外語學習要在用中學,在使用所學的語言做事件的過程中發展語言能力,並且知道學是為了用。
還有,要建立多元化與多樣性的評價體系,體現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提倡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既關注結果,又關注過程,以形成性評價為主。形成性評價有多種方式,如課堂學習活動評比,日常家庭作業評定,課外活動參與點評,學習效果自評,平時檢測等。每個學生的認知風格,學習方式及階段性發展水平是有一定差異的。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差異採取適當的評價方式,設計出不同層次的評價目標,並允許學生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評價方式,以利於學生充分展示自身的優勢,讓水平不同的學生都能體驗成功。
最後,要跟上輔助教學技術手段的發展,隨現代教育技術和網路世界的發展,我們英語老師也要善於運用計算機多媒體和網路進行教學;這樣會使課堂更加生動活潑,有助於學生直接理解英語和培養他們直接使用英語表達思想的能力。

B. 如何在數學教學中落實新課程標准

傳統的數學教學,往往是教師認真地講,學生專注地聽,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淡薄,對教師具有很強的依賴性。傳統的學習方式過分突出和強調接受與掌握,冷落並忽視了學生發現與探究的過程,從而導致了對學生認識過程的極端處理,學生僅僅是接受書本知識,學生的學習成了純粹被動接受的記憶過程。這種學習方式會窒息人的思維和智力,摧殘人的學習熱情和興趣。新頒布的《數學課程標准》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師僅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其職責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實踐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基本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從而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可見,要真正貫徹落實新的課程標准就迫切需要實行教學活動與學生學習方式的轉換。
1.加強誘導,實現傳統講解型到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型的轉換 以往的教學活動,教師往往習慣於依照教科書上的說明進行所謂的「權威性」講解,實行「標准答案式教學」,這對學生的思維發展極其不利,過多的「規范及權威」很大程度上會禁錮學生的創新思維,使學生形成僵化的思維模式。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教學是人類的一種固有的活動,是主體為達到某種目的而進行一系列變革客體的過程。數學不是教出來的,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不應只是學生被動地吸收課本上現成的結論,而是學生親自參與的一個充滿豐富生動思維的實踐活動,經歷一個主動實踐和創新的過程。具體地說即學生從「數學現實」出發,在教師引導幫助下自己動手動腦,參與演練運算;學會用觀察、模仿、實驗猜想等手段收集數學材料,獲得學習體驗,並作類比分析、歸納總結,漸漸形成自己的數學知識,即靠學生自主探索研究出來的。因此,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在數學教學中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為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狀態,促使其主動的學習,可以在教學中實行了「巧導精練」的嘗試。即通過設置情境,促使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教學嘗試。對於許多數學問題,教師不是過早地給出答案,而是「把球踢給學生」,讓學生自己討論,並學會在爭論與探討中發表自己的見解,尋找正確的答案。另外還可運用反例論證法,讓學生在分析比較中享受探索的樂趣。 如:「等邊對等角」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定理,以前教這條性質定理,為不耗費過多的時間,按時完成教學任務,教師一般是根據命題,畫出圖形,然後引導學生構造出全等三角形進行證明。新課程標准強調學生的實踐能力,為此我們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做出等腰三角形與不等邊三角形的模型,並用量角器或對折法進行度量、比較,使學生獲得第一手感性材料,通過比較猜想、再尋求作輔助線構連全等三角形。這樣,雖然時間上會拖得長一些,但學生的收獲會大得多。 實踐證明,通過知識發現過程,多方誘導,讓學生勤於思考親自動手,勇於探究實踐,學生就會學得更主動更有趣。同時,對於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也更有幫助。
2. 啟迪思維,提倡學生數學學習方式的多樣化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與家庭環境,這種特定的生活和社會文化氛圍,可導致不同的學生產生不同的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的策略。因此,教師應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徵,允許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問題,並採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見解,從而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因而,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解決問題策略和演算法的多樣化,並允許存在不唯一的答案,這樣既「省力又見效」。而傳統的數學教學方式慣於把成人的思維方法模式強加給學生,只讓學生學會用一種解法去解決某一問題,人為地扼殺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然而若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實踐中學習解決數學問題策略和演算法多樣化就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對此,《數學課程標准》強調,「由於學生所處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維方式的不同,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數學課程標准》特別是作為具體的教法建議,更從這樣的角度突出強調了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因此,根據教材特點,可以先給學生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讓他們通過觀察討論分析,動手操作等多種形式去主動積極地探索,再啟迪他們用不同的思維方法,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尋求一題多解,從而激發學生創新意識,培養創新能力。
3. 強調合作,實現權威的講授形式到合作交流形式的轉化 數學教學是數學教學的雙邊活動,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故教師應該重視對學生合作意識的培養,力求在課堂中形成一種「研究問題」的氣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倡導學生積極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數學課程標准》將學生的合作與交流分別隸屬於解決問題和情感與態度這兩項重要的目標中。如在解決問題目標中指出「在解決問題中,有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體驗,初步學會與他人合作,並能體會與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在情感與態度的目標中提出「要認識到許多實際問題可以藉助於數學方法來解決,並可以藉助於數學語言來表達和交流,認識到數學是解決實際問題和進行交流的重要工具,能從交流中獲益。」 例如:在上「線段中點的作法中」,把全班分成幾個小組,為保證各小組間的平衡,每小組選一個組長,討論時要求小組中的每個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大家發表個人的觀點討論。小問題小組里解決,大問題由組長代表本組提出,在班上由其他小組的學生或教師來指導解決。這樣課堂上討論氣氛熱烈,學生成了主角,小組內部學生團結合作,各個小組之間互相競爭,有的學生按照課本上的介紹的方法:
①利用先度量再計算的方法,找出線段的中點;
②利用尺軌作法;
③有的平時學習不夠好的學生反而用游戲法,他們用截一段與所作線等長的紙條,然後把紙條對折,找出中點,然後在圖上畫出中點;
④有的同學用白紙描印出所作線段,然後對折,再利用對稱性找出中點。最後有部分學生提出第二種方法作圖的科學依據是什麼?這時,教師在肯定學生主動探究的前提下,還應做到不失時機的點撥。這種師生互動平等對話的數學教學正是新課程所倡導的,教師要拋棄「我在給學生上課」的觀點,形成「我與學生一起上課」的氛圍,轉變角色,成為學生全面和諧發展,自主性發展,個性發展的促進者。只要喚醒學生的表達慾望,給予他們自由表達的空間,數學課堂就會出現一個美麗新奇,富有靈性的世界。
4.注重探究過程的反思,獲取解決問題的方法 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必將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要求教師不斷摸索、嘗試、實踐、總結規律,教學反思就十分必要。主要表現在: 課堂設計的反思,具體實施的反思,教學得失的反思。新課程標準的實施也必將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反思,改變傳統教學中僅由教師歸納總結重難點知識,而忽略學生自身反思和體驗的狀況。教師可提出如「探究過程給你什麼啟示?你是如何學習這節課的,怎樣得出這條規律的?對於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何感想?」等問題。這些開放性問題沒有標准答案,但學生的回答能體現出他們的個性和思考方式,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從反思中獲取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僅僅只是結果。 新的數學課程標准,對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師的教者角色及學生的學習方式都應有大的改變,教師單一的「解惑」已遠遠滿足不了學生的學習要求,學生單純被動地聽講和孤立的埋頭作業已適應不了時代的發展,作為實施課程標准改革的數學教師,應積極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各種機會,讓學生在自主探索,親自實踐與合作交流的氛圍中認識數學,掌握數學的核心內容,並通過數學學習,促進學生對其他學科的學習,並指導他們直接運用數學知識去積極參與各項數學實踐活動。

C. 如何在教學中實施小學語文新課程標准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探索慾望。
小學生自主、合作、探索性學習方式是在問題情境之中的學習,因此如何創設問題情境,就成為這一學習方式能否有效的前提條件。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的思維總是由問題開始的,並在解決問題中得到發展。學生學習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不斷創設問題情境的過程,它可以引起學生認知沖突,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的思維在問題思考與探索中得到促進和發展。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再現課文生活中的真實情景,使學生進入身臨其境的問題環境,從而產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慾望,使學生獲得學習成功的快樂體驗,增強求知慾和自信心,進而促進身心的全面發展。
(二)合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學習資源是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提供什麼樣的資源,以何種方式提供,就成為實現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教學最重要的策略。教學中教師要合理整合各種教學手段,「因材選媒」,突出多媒體的輔助教學作用,淡化其「裝飾」效應,讓學生在形象生動的情景中經歷探究過程,獲得理智和情感體驗,切不可喧賓奪主,切不可忽略了學生的自我體驗和品位。
但放眼時下的語文課堂,似乎不採用現代教學手段就是保守,就是觀念不先進。為此,上課前教師總是不惜花費時間、人力、物力、財力、精心製作多媒體課件,可結果卻並不理想。曾看到一則《趙州橋》的課件,該課件以大量的圖片資料展示了趙州橋的地理環境,全貌。卻沒有用於解決課文重點「抓住重點詞句正確理解第二、三自然段的主要意思」以及難點「理解這種設計在建橋史上是一個創舉」的內容。運用這種課件教學,由於忽視了教學目標,學生不能深入地把據文章的主旨,頭腦中只是一些趙州橋的外觀及周圍環境的零碎畫面。
在語文教學中引入多媒體輔助教學,對課堂效率的提高無疑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教師在設計課件時,首先應明確目的,如何才能把問題用多媒體特有的優勢表達清楚;其次教師必須清楚地認識到語文教育重在對語言文字的感悟,任何語言文字之外的手段都不能成為語文教育的主導性手段。
(三)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鼓勵學生質疑和創新。
學生是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即以學生為本,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學生是課堂學習中的主人,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實踐過程,教師的作用則是隱性的,是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的。教師在提供了一些豐富的素材後,學生就要進行大量的自主探索。此過程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情況安排學習內容的先後順序,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如可以自己獨立學習,也可以與人合作,與老師交流…….讓學生了解有關知識,完成學習任務,真正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進一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科學研究證明人的潛能在一生中大約只開發了5%,那麼,還有95%的潛能處於待開發狀態。這說明,為學生的學習創設獨立思考、獨立探索的時間和空間,大部分學生是完全可以自己獲取知識、自己質疑並解疑的。這時的教師成了學生學習的指導者,為學生提供適當的幫助和指導,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協調,對學生遇到的個別問題進行個別解決,促進學生的學習進程。學生可根據自己完成學習任務的情況,選出認為最優秀的學習過程和成果向全體同學進行展示,教師利用多媒體的功能,使全班同學都能詳細地看到展示同學情況,進行評價並提出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在此教師可適時進行調控並提出相關問題,以引起全班同學更深層次的思考。
在課堂教學中,如果學生的主動參與性越明顯,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越大,越表明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教師要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勤思多問,可以說,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於思考,都有好思的習慣。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時一定要注意多啟發,多反問,不要包辦代替,要鼓勵他們想問題、提問題、鑽研問題。現在有些學生不但手懶,腦子也懶,有一點難題就想問,總想依賴別人,一看題目較難尚未好好琢磨就去問老師。這時候如果老師鼓鼓勁,學生仔細一分析,可能就想出來了。如果鼓勁還不行,老師可以給學生指明思路,要根據學生所提的問題教給學生思維方法。只有在學生自己會思、會問、會學的基礎上,才有可能為別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學生個體的潛能得到發揮時,課堂教學才變得有效。

D. 教師怎樣使用課程標准指導教學實施

一、指導確立課程目標與教學目標

課程目標是確定教學內容與策略、選擇教學類型與組織形式、進行教學評價與實施的依據,對教學過程具有導向、操作、調控、中介和刻度的功能。

1.目標體系是:

培養目標——課程目標(學科總目標和階段性目標)——教學目標(課堂教學設計目標)

2.目標表述方式

結果性目標方式:表述的是學生學習的結果,採用的行為動詞要求明確,可以進行測量和評價,主要應用於「知識技能」目標。

體驗性目標方式:描述學生的內心感受、體驗或明確安排學生 表現機會,所採用的行為動詞是體驗性、過程性,是難以結果化或不需要結果化的目標,主要應用於「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領域目標。

3.表述目標注意事項

抓住四個基本要素,即:主體——是誰——學生

行為動詞:

——表現不同層次的學習效果,可操作、可測量。

行為進行條件:

——影響學生產生學習結果的特定限制和范圍。

行為達到程度:

——除用行為動詞外,用其他方式表達程度。

例:在自主閱讀課文的過程中,學生能概括文章的主要觀點。

進行條件 主體 行為動詞 達到程度

二、指導教師鑽研課程內容——創造性使用與開發

教材是依據課程標准編寫的,立足課程標准去鑽研教材才能達到立足教材、超越教材的高度。

鑽研數材包括理解教材、分折教材、創造性使用教材三個層這。需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探索:

1.全面把握課程的設計

教師要把本節內容放在本學科的整體中進行系統考察。教一門課,首先要深入了解本門課程縱向的課程發展要求,深入了解明確課程是怎樣發展的,具體到每一個學段、年級的具體要求都要瞭然於心。其次要把握學科內容的橫向結構「三維目標」領域的分層具體要求。還要掌握教材編寫是如何在教材中體現課程標準的,即「課程設計的基本思路」。

2.對教學內容進行創造性加工和轉化

教師備課過程是教師將自己的綜合素質轉化為現實教學能力的過程。

(1)把教師個人的經驗、學生的經驗與學科知識進行有機融合,對教學內容進行再加工,轉變成一種新經驗。

(2)把教學目標轉化成教師教學、學生學習活動的共同心理追求。

(3)把教材特點、學生學習的准備程度和教師教學的設計統一起來,形成一個預設的,可行的教學方案。

對教學內容的創造性加工和轉化包括對教學內容的經驗化加工,教學內容的價值追求加工,教學內容的教學法加工。

3.支持教師進行課程開發和建設

新課程標准積極支持教師進行課程開發和建設,鼓勵教師積極參與課程的開發。教師對課程的開發有兩個方面:一是根據課程標准提供的條件和空間,對課程內容進行調整、改編、增刪、創新性處理,使其符合學生的教學實際,二是開發校本課程,追求學校間的多樣性、靈活性和特色性建設。

三、了解學生實際是教學的前提

教育心理學用一句話來概括:「了解學生已知道什麼,並據此進行教學」。新課程標准具有普及性、基礎性和發展性的特點,為學生在一定階段的學習發展確定了一個「最低標准」,有利於在此基礎上讓不同的學生提高與發展,為此需要對學生進行深入了解以確定更好的教學。

1.充分了解學生准備度

學生良好的學習准備狀態是進行教學的前提。教師充分地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學習能力、學習動機、學習習慣等方面的情況,特別是在了解學生群體水平的基礎上,盡量地了解個別學生的差異性,以便掌握其個性、心理特點,因材施教。

2.把教學定位在「最近發展區」

學生應該達到的「預定目標」與學生現實的「現有狀態」之間就是「最近發展區」。教師要把教學定位在這個「區域」,支持學生目標的達成。

3.「架橋」、「鋪路」促進學生達成目標

這是一種從「目標」開始,運用分析法,尋找達成這個「目標」需要什麼支持和鋪墊,一步一步推向「已知」,尋找到完成學習任務的智慧支持系統,構築一條從現有發展區逐步逼近「最近發展區」的「走廊」。

四、精心運籌課程實施

依據課程標准進行教學是新課程實施的核心環節,課程標准對教學全過程:「教學設計——課堂教學——教學評價」都作了原則性、指導性的建議。

1.充分「預設」是教學成功的基礎

在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教師在了解學生、鑽研教學內容的基礎上,要運用系統的方法,對各種課程資源進行有機整合,對教學過程中相互聯系的各部分做出整體構想。對學什麼、教什麼、怎樣學、怎樣指導學、怎樣評價、這樣評價會產生什麼效果等方面作出詳盡的「預設」。教學設計要引導學生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教師首先要努力實現教學方式、教材呈現方式、師生互動方式的轉變。「為學生發展設計教學」是進行教學設計的基點。

2.智慧的「生成」是教學成功的關鍵

課堂教學是教學改革的中心,任何教育改革,不「進入」到課堂就沒有實現實質性的突破。

「預設」畢竟只是一種教學構想,而課堂要比預設豐富得多。課堂教學中的變化是難以預料的,隨機應變的教育機智就顯得尤其重要。教師要善於發現課堂中的「不同聲音」,及時調整「預設」,在師生交往互動中不斷生成新問題,新認識。

思想觀念性的轉變只有達到變革,改變教學方法,改進教學實踐的層次才有價值。隨著新課程的深層推進,由理念的轉變逐漸深化到課堂操作實踐層面的轉變,是課程改革發展的必然。

3.建立多元評價體系,以評價促發展

各科課程標准在「評價建議」中都強調重視發揮評價在促進學生發展中的作用,使評價在充分尊重學生個性需要,挖掘學生潛能,幫助學生樹立自信,鼓勵學生創新和舒展張揚個性等方面發揮作用。

積極倡導評價標准多元,主體多元,評價方式多元的評價體系。把目標參照評價、常模參照評價和發展中個體差異評價結合起來,把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結合起來,把量化性評價和質性、描述性評價結合起來,建立評價促發展的新體系。

E. 新課程標准下教師怎樣備好課

3、備學生「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這是這次新課程改革的宗旨。在這樣的教育理念的指導下,迫切需要我們的教師隨之改變以往的教育觀念、教育行為。課堂上要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的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二要在課堂上真正能做到「以學生發展為本」,使新課程的理念真正落實到每一天的課堂上來,備課要做到了解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習基礎、學習興趣和學習態度等情況,既了解一般情況,又了解個別差異。我們可以根據他們在以往學生信息技術的水平、能力來分析哪些知識點是學生容易掌握的,這樣的知識點就只需要點到為止,否則需要詳細的介紹和指導練習。通過分析學生的差異來進行分組,在組中要特意安排接受能力比較好的同學,增強每個學生的合作意識。 4、備好硬體和軟體 我們都知道信息技術課程應該安排在機房或者多媒體教室中進行,這樣既能提高課堂效率,又能方便學生的學習和操作。這里就需要教師在上課前對機房或多媒體教室中的教師機、學生機、投影機、網路設備等硬體設備調試好,並且在計算機中安裝必備的教學和學習軟體,確保在教學過程中運行正常。 5、備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為了有目的的教學,是採用符合教學規律的活動,也是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的手段。教學方法本身既包括了教師的教學方法,也包括學生學習的方法。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常用的方法有:講授、任務驅動、參觀、演示、實習、練習、課堂討論、欣賞、復習等方法。信息技術教師一定要根據教材和學生的需要設計合適的教學方法,運用現代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通過學習使他們學會學習的方法和提高獲取知識的能力。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不是由教師向學生單向地傳遞知識,而是學生建構自己的知識的過程,學習者不是被動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對外部信息主動地選擇和加工。教師應把程序式課堂教學變為建構式課堂教學。這樣的課堂教學,是在尊重、理解、相信學生的基礎上建構的。教師是指導者、組織者、策略者,教師對每個教學環節應有個合理的分析,研究教材的特點,研究學生的心理。遵循「教無定法,教必得法」的原則。這就需要教師理解多種教學策略,靈活運用,一般來講,教師要預測的教學程序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應該符合學生的發展的。關鍵是在實施過程中,教師如何藝術性的引導,教師的導向更重要。以學生為主體,不是什麼事都是學生說的算,在民主的基礎上還要集中,否則是另一個樣子(混亂的,無頭緒的)。教學過程的構建,首先要樹立現代的教學觀念,主張以人為本,發揮學生的主體精神和創新意識,以學生的「自我嘗試在先,教師的引導在後」為原則。1、 按新課程標准,備好教材。 教材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重要依據,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是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基本條件。更是學生學習的一種重要的資源,也是師生溝通的中介。充分的利用教材,開展創造性的教學,是新課程的基本主張。我們說教師是課程的開發者,研究教材的價值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教材的價值在於生成性。研究教材要從知識性和人文性兩個方面來考慮。知識性包括信息技術內含的知識和課外延伸的知識。人文性是從培養學生信息素養來講的,備教材應領會新課程的主要思想;研究信息技術教學的新課標,從整體上了解教材的特點、把握書本的體系結構,分析新課標,通過鑽研教學新課程標准,掌握教材基本內容和教學要求,統觀全局,抓住主線。 2、 備課每一節課的教材 新教材的特點之一是「具有基礎性、豐富性和開放性」,即教學內容是基礎而豐富的,呈現形式是豐富而開放的。因此,我們在備課時要認真挖掘教材每一節課的資源,力圖呈現豐富多彩的感知材料,給不同層次的學生都留出一定的思維空間。

F. 怎樣做一名合格的語文教師——學習新課程標准心得體會

我們面對的當今社會乃知識爆炸的社會局面,人與人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倘若你沒有較多的知識、較強的業務能力,將會被社會無情的淘汰。心中要有一種緊迫感。特別是我們這些被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教師,更應該感到自己肩上的擔子的沉重。在各門功課中語文是最重要的一門功課,可以說,學好語文是學好其它各門功課的基礎。那麼,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更應該感到這項任務的艱巨。 如何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語文教師呢?結合我在教學中的一些實際情況,我認為,做一名合格的語文教師首先要做到一下幾點:

一、要有較高的文化素養
大家都知道,老師是學生的表率,現在的小學生模仿能力較強,就是說,老師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要求學生不做的,自己也堅決不做。另外,作為語文教師,一定要熟練掌握《漢語拼音方案》,因為學好漢語拼音是學好語文的基礎。

二、要能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
普通話是現代漢民族的共同語言,更是教師的職業語言,這些都是語文教師所應具備的基本功。 如果普通話不好,會給學生帶負面的影響。

三、要有一顆善良的心
古人說:「善良的心是衡量一個人的標准。」老師對待每一個學生都要有一顆「慈母」之心,在教師的眼裡學生應該是平等的,絕不能有高、低、貴、賤之分。 例如:我們班的趙正文同學,他的自我習慣不好,喜歡拿別人的東西,因此很多同學就歧視他,討厭他,不喜歡他。但是,我就悉心教導,選擇相信他,這樣給他自信。

四、要入細 ;
老師應深入學生的內心世界,經常和學生談心,更多的去了解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和學生打成一片。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對你放下畏懼的包袱主動接近你,向你訴說他們的心裡話,這樣你就可以更深入的了解他們的情況。「因材施教」才能不誤人子弟。

五、要持之以恆
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所以,要做一名合格的語文教師「恆」是非常重要的。教學中要從簡到繁、從易到難、循循善誘,然每個學生都能得到他們應得到的知識。另外還要注意一些培養學生恆心的方法:1、給學生訂立一些具體的目標,讓他們學習《挑山工》的那種向著一定目標踏踏實實前進的精神,每天堅持去做並及時鼓勵。2、當學生堅持做一件事,取得一定成效時應給他們適當的獎勵。獎勵未必是物質的,可以是一個眼神、一個微笑或者給他們做一個進步記錄。3、從容易培養的習慣開始逐漸培養學生的毅力,這樣慢慢就可以達到持之以恆。切忌「恨鐵不成鋼」的做法,那樣容易釀成「欲速則不達」的惡果。

六、要做到「一切為了學生」
語文教師一般都肩負著「班主任」的重擔。一定要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宗旨。不能誤學生的學習時間,要做到「 寧願老師等學生,不讓學生等老師。」

七、要以學生為主體
語文教師在講課時,要以學生為主體,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要敢於創新,不要讓學生為這老師轉,老師提什麼問題,學生回答什麼;要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積極發問,老師逐個解答或進行討論,促使學生動腦,養成愛動腦的好習慣。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老師不但要能嫻熟地駕馭教材和課堂,而且還要有非常廣泛的知識。 當然,一個合格的語文教師不一定非成為名師,名師也不一定必然是合格的語文教師。我眼裡所謂合格的語文教師,上要對得起語文的純粹,不太流俗,中對得起學生的期待,不太誤人,下對得起教師這份職業,不怠工。

G. 如何處理新課程標准下教師主導

新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
(1)改革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影響,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2)改變課程結構過於強調學科的本位,門類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狀,使課程結構具有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

(3)改變課程內容繁、難、偏、舊和片中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科技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和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4)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5)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評價的甄別與選拔的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

(6)改變課程管理過於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

H. 怎樣在新課程標准下進行語文教學

新《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所謂探究性學習即從學科領域或現實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主題,在教學中,創設一種類似於學術(或科學)研究的情境,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實驗、操作、調查、搜集與處理信息、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技能、情感與態度的發展,特別是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發展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那麼,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探究性學習呢?結合教學實踐,我採取了以下教學策略:

一,尊重主體,讓學生有探究學習的主動權。

陶行知先生在幾十年前就提出:解放孩子的頭腦,讓他們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讓他們能看;解放孩子的雙手,讓他們能做;解放孩子的時間,讓他們能學自己想學的東西。素質教育要求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課堂教學的主人。學生只有主動地參與學習才能獲得發展,才能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作為教師應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把學習的時間還給學生。學生要知道學什麼,怎樣學,怎樣用。作為教師應提供各種條件,積極引導、激勵學生,喚起學生內心的學習願望,激發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內在動力,激活學生學習所必需的先前經念。

如何讓學生有探究學習的主動性呢?最好的方法是給學生自由選擇的權利。讓學生選擇學習的內容、選擇學習的方法等等。例如,教學《春光染綠我們雙腳》一文時,可放手讓學生自由閱讀全文,邊讀邊想,把自己喜歡的地方劃下來,並說說喜歡的原因,然後喜歡朗讀的通過朗讀把自己的理解體會表達出來,喜歡畫畫的也可以把這種美景畫下

來,喜歡唱歌的也可以編寫歌曲把美景唱出來。這樣,學生在課堂上主動地進行讀、品、評、賞、畫、唱……他們各抒己見,說得頭頭是道,讀得有聲有色,畫得栩栩如生……學生擁有了學習的主動權,就有了探究學習的主動性,就樂於參與探究學習。

二,創設情境,讓學生有探究學習的積極性。

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能促使學生在教師愛護、尊重和期待中主動探索、自主學習。教學中,教師始終要做到「心中有學生,心中有主體」。要創設一種互動的師生關系,即在教學中,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沒有高低、強弱之分。在這種師生關系中,學生體驗到的應是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寬容、親情與關愛,同時受到激勵、鞭策、鼓舞、感化、召喚、指導和建議。這樣學生才敢於發言、爭辯、探究。一旦學生看到自己的探索成果,就會產生探究的積極性。

例如教學《莫高窟》時:

師:同學們,藏經洞中曾藏有什麼文物呢?

生(紛紛舉手):洞里曾藏有我國古代的各種經卷、文書、帛畫、刺綉、銅像等六萬多件。

師:回答得很好。

師正要繼續講述下去,只見一學生高高舉手。

生:老師,我還要說。

師:(略作停頓、意外地)很好,請說。

生:藏經洞中藏有『結晶』。

師:哦,為什麼這樣說呢?

生:因為這些文物體現了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師:好,這位同學讀書真細心,想的真巧妙,連老師沒發覺的地方,他都發現了。老師要向你學習!大家要向他學習!

(這位學生喜氣溢於臉上,整節課思維活躍,不斷舉手發言。)

對於學生的一些反常舉動,教師應該像呵護尖上的露珠那樣細心謹慎。珍視學生的獨特見解,給予充分肯定,這樣民主型教師高度重視了培養學生創新精神,這種做法值得提倡。

三,樹立信心,讓學生掌握探究學習的方法。

有專家預言,21世紀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作為新世紀的下一代,他們的知識水準、能力水平不能只停留在教師教的基礎上,他們應該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這才能跟上時代的發展腳步。我們的語文教學更應該「授之以漁」,引導學生學會「織網、捕魚」的方法。要引導學生掌握一些學習的基本方法,在獲取新知的過程中,知道運用已有的條件去尋找解決問題、認識新知的途徑,這對他們來說一生受益。在教學中,不在於教師教多少,關鍵看學生學了多少,學會了多少,要教給學生探究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嘗試成功探究的喜悅,給學生樹立自信心。在語文教學中,怎樣進行探究性閱讀呢?教學中可嘗試以下幾種方法:

1,質疑問難。對一篇課文的學習,應從學生的質疑問難開始,放手讓學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讓大家討論、解決。如教學《陳增巧破巫術》時,對於課題學生展開了質疑,學生問:「陳增破的是什麼巫術?」「為什麼說巧破巫術?」「還有比陳增更好的辦法嗎?

」針對這些有價值問題,學生就有了探究學習的目標,因此,接下來的

I. 新課程標准要求教師如何轉變自己的教學方式

《語文課程標准》中有如下表述:"要求學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收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要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注意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初步具備搜集與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J. 如何在英語教學中落實新課程標准

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基本理念涵蓋了英語課程的方方面面,涉及到課程的總目標和基本定位,所闡述的要點包括:英語學習的目的與價值;課程實施的指導思想與基本任務,基於語言學習規律的課程設計思路,基於語言學習特點的教學原則與方式,基於課程目標的科學合理的評價方式,以及基於課程實施的課程資源開發的目的和途徑等,為實現義務教育英語課程的目標和任務奠定了理論和實踐的基礎。《英語課程標准》指出:課程目標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即三維目標。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很好地在教學中落實三維目標,即注重對學生的知識與能力的培養;注重教學的過程與方法; 注重對學生情感、態度及價值觀的教育。那麼,如何在英語教學中落實這三維目標呢?
一:尊重學生主體,悉心傳授知識,加強能力培養。
1)備課是教學的重要環節,教師備課時,首先要明確教學目標,尊重學生主體。要學會根據初中英語課程的目標對教材進行分析,同時還要學會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的目標進行調整,如要及時觀察學生的接受能力,不斷地進行評價和調整以期有效地實現課程目標,滿足學生發展的需要。
2)尊重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發展。在教學中,教師應設計各類教學活動,使學生的各種感官都動起來,如英語教學中的情景教學,它能有助於學生很好地進入學習狀態,並學會從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使學生的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發展。
3)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獨立獲取知識,使他們創造性地運用知識的能力得到訓練。學生的學習過程既是一個認知過程,也是一個探究過程,還是一個創造性地運用知識的過程。學習過程的知識探究不僅限於尋求人類尚未知曉的事物,也包括用自己的頭腦獲取新知識的方法與步驟,以及自己運用已獲得的知識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如在英語教學中可讓學生進行自編對話進行練習,或設置幾個situations,讓學生根據所設置的情景運用已學過的知識進行操練以達到鞏固知識和培養創造性地運用知識的能力,不過,無論哪種情況,都需要學生去主動參與,這對學生將來的發展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4)保護學生的創造性,讓學生勇於實踐和動手的能力得到提高。在教學中,教師應讓學生無拘無束地設問,大膽放心地去試驗,給學生創設一個馳騁的空間,保護好他們的創造性,在英語教學中要盡可能地讓學生開口,同時要允許學生犯錯誤,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勇於實踐,學生的實踐能力也才會逐步提高。
二:尊重學生個體,注重教學的方法與過程
教學方法是為教學目的服務的,為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的,提高教學質量,要以正確的教育思想為指導,了解學生學習知識的特點,研究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方法,遵循教學規律,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既要貫徹統一要求,又要從實際出發,因材施教,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堅持啟發式,反對注入式。在英語教學中,要注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具體情況,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恰到好處地運用教具、學具和電教手段,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生動活潑地得到發展。具體可運用以下幾種方法:
1) 嘗試型教學方法
嘗試教學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先由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在舊知識的基礎上,依靠自己的努力,自己去初步解決問題,再有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從而達到真正地掌握知識。經常讓學生去主動嘗試,學生會思路大開,靈感紛至,眼界大開。嘗試教學能讓學生步入一個良性循環的軌道,即成功?喜歡?更成功?更喜歡……
2) 探究型教學方法
《英語新課程標准》提出探究性學習方式,這就要求教師要改變教學方法,改變「填鴨」式教學模式,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多渠道獲取語言知識,並將學到的知識應用於實踐,促使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動機,良好的學習態度和正確的語言學習及交際策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會合作,學會探究,變被動為主動。
探究性活動一般採用以同桌、小組、全班為單位或交替使用的形式開展活動,使學生人人動腦,人人動口,使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產生思維的碰撞、情感的交流,使全體學生全面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不僅完全改變了「你講我聽」的被動局面,而且由於學生所得到的最終結果即研討結果是他們自己「參與」、親身「體驗」所得,因而使學生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學習的主人,這是英語學科教學中的重要教學手段。
3) 表演型教學方式
表演型活動方式即學生由自然型學習者向藝術型學習者的角色轉換,這種活動方式寓教於樂,寓教於玩,它可以調動學生投入情感,主動參與,使學習者身臨其境,主動地去探究知識,達到活躍思維,擅長才乾的目的,也為課堂教學帶來了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這在英語教學中起著活躍學生思維,鍛煉學生的開口能力,從而真正意義上地達到鞏固和運用語言的能力。
4) 競賽型教學方式
競賽型活動方式是指在學習活動中滲透競賽的一種學習方式。它極易調動學生的激情,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滿足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需求,從而掀起課堂教學的高潮。它有利於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和穩定的心理素質。其方式可有①個人搶答②分組搶答等,這在英語學科教學中不但起著豐富教學手段的作用,還起著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作用,同時也為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奠定基礎。
三:融情感熏陶與學習活動於一體?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達成辨證統一。
學習者的情感培養是教學目標的重要方面。情感對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培養學習興趣、鞏固基礎知識和提高能力水平都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新課程標准在「課程性質」部分論述了語言教學與學生全面發展之間的辨證關系,指出:開設英語課程的目的不僅要讓學生掌握英語知識和形成運用英語的技能,而且要磨練學生的意志,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積極的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因此,教師應通過利用課程資源去熏陶;通過創設情景,創造氛圍,由學生自己去體驗,去感悟。
1)創設良好的情感氛圍,引導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
我們都知道:沒有情感的教學是沒有生命力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都是依附於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之中的,並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得以形成和發展,因此,在英語教學過程中,伴隨著知識的產生,發展,教師要善於營造情感交融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帶著積極的情感去學習,去體驗,去感悟,並在此過程中培養情感,產生共鳴,從而使學生產生興趣,積極探究,並在探究中感悟做人的道理。
2)關注學生內心的感受,注意培養學生積極的情感態度。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情感、態度、價值觀是始終存在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總會有一個態度、感情傾向的,它可能是積極的,也可能是消極的。教師要善於暢通情感信息的流通渠道,密切注意學生的情緒變化,及時移情換位,思其所思,憂其所憂。樂其所樂,要善於發現和有效地利用教學資源,把消極的情感態度變成積極的情感態度。具體要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學習習慣的培養;學習意志的培養以及道德情操的培養。

閱讀全文

與如何對教師進行新課程標准培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東錫的電影在線 瀏覽:631
男主年紀大中風癱瘓 瀏覽:222
香港靈童電影 瀏覽:638
手機免費下載電影 瀏覽:226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瀏覽:301
韓國電影男孩兒爬上朋友媽媽的床 瀏覽:101
韓影社在線觀看 瀏覽:314
艾梅柏希爾德床戲曝光 瀏覽:230
黃渤林志穎電影 瀏覽:762
重慶恆大影城今日電影 瀏覽:316
食人族摸女孩的胸 瀏覽:721
陝西話電影 瀏覽:928
專門看粵語電影的網站 瀏覽:136
韓國金珠演的所有電視劇有哪些 瀏覽:932
市場營銷部考題 瀏覽:438
戰爭老電影 瀏覽:405
熊出沒以後的電影 瀏覽:162
變蟻人介紹 瀏覽:825
重生2004迅雷下載 瀏覽:604
電影在線觀看免費完整版大全 瀏覽: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