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商促銷 > 家樂福的電子商務戰略

家樂福的電子商務戰略

發布時間:2021-04-12 08:11:14

『壹』 家樂福公司和沃爾瑪公司的戰略區別

最明顯的戰略區別是:家樂福是單店負責制,操作相對來說比較靈活,而沃爾瑪是總部負責制,操作就復雜多了。拿新商品引進來說,家樂福就可以很快很靈活,沃爾瑪就難了,層層申請和審批,做計劃,等新商品引進進來,人家都賣成舊商品了。

『貳』 沃爾瑪家樂福在中國的競爭戰略比較

2樓的我想說下目前的情況是家樂福佔有的份額比沃爾瑪多以點,但是你有沒有注意到,沃爾瑪在收購了好又多之後,積極努力的對好又多進行轉型,對好又多的硬體基礎設施進行更新,所以在未來不久沃爾瑪在中國2-3線城市的發展將會以好又多為主力進軍市場!

『叄』 誰有家樂福的采購策略

W(沃爾瑪)與C(家樂福)作為全球的零售業巨頭,排名分別占據第一與第二位,不過實力相差卻是涇渭分明。近幾年沃爾瑪一直保持著世界500強的頭把交椅,遠非處於數十名之外的家樂福可同日而語的。所以雖然一個是老大一個是老二,家樂福卻只能算是小弟而已。然而在日益興起的中國市場,就是這個小弟將情勢完全掉轉過來,遠遠地將大哥拋在了後面。

早在幾年前,家樂福就已經贏利,並是進入中國市場唯一一家贏利的外資零售企業。現已經發展57家大賣場、2004年上半年在中國銷售收入達70多億元,位居中國的外資連鎖店運營商之首。而沃爾瑪不僅是還在為爭取贏利困擾,並且在排名之中被拋出前十強,而屈居17位,真是大失面子。

家樂福何以能在中國市場遠遠領先沃爾瑪呢?

作為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的零售市場當然也具有著鮮明的中國特色。特別是目前仍屬於發展的初級階段,相關的政策、渠道的構成、消費者心理等因素相比於發達國家成熟的市場而言,何止是有特色,簡直是奇特。在這樣一個奇特的市場里,沒有一點奇門異術是無法超越對手,贏得勝利的。而家樂福正是掌握了這門技藝,才能在中國市場戰勝沃爾瑪。

一、拜師學藝,沙場練兵

中國作為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市場的巨大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足以令世界各大零售業者垂涎三尺。但由於鐵桶般的政策壁壘,令到眾人不得其門而入,只能等待開放的時機。然而家樂福沒有消極地等待,她預感到中國市場的奇特性,足以令人無所適從,所以有必要在等待的時候做點什麼,那就是學習。而這學習不是市場調查,不是專家研究,而是沙場練兵。作為中國特色之一的兩岸三地,中國有港澳台三個地方可以作為練兵之地,而家樂福更明智地選擇了台灣市場作為學習與練兵之所,不只是因為台灣市場更大些,而是台灣的社會環境、渠道的構成、消費者心理等因素更為接近大陸市場,在那裡學習和練兵將更為有效。

1989年,家樂福在台灣開店,並藉此為以後進軍大陸做跳板。家樂福更為聰明之處在於,她選擇了台灣的龍頭食品企業統一集團作為合資夥伴,並在以後大陸的發展依然沿用這一模式。其實熟悉中國市場的統一何止是合資夥伴,更加是手把手的指導老師。家樂福經過在台灣市場長達6年的浸淫,充分熟悉了中國本土的消費習慣,知道怎樣和中國政府打交道。在台灣的局部練兵之後,開始了向中國大陸市場的全面進軍。目前在中國大陸開店的家樂福店長一級管理層大多來自台灣家樂福。不過同時也教出了一個學生,成為了強有力的競爭對手——好又多,不知家樂福是否始料可及。

二、激流勇進,硬拚硬闖

在中國政府開放零售市場之初,對外資零售企業的審批是很慎重的。直至2000年底,經國家正式批準的中外合資零售業企業才不過28家。但實際進入的卻不下300家。而這其中的佼佼者非家樂福莫屬。

當其時,中國商業領域的開放局面可以概括為「大門緊閉、後門洞開」,表面上審批嚴厲,實際壁壘鬆散。但是也是不意味著放任自流,毫無監管。從1997年8月到1998年6月,幾個主管部委全面清查了277家外資商業企業,認可42家、注銷36家、其餘199家限期(1998年底)整頓完畢。整頓方式主要是:補辦審批手續、調整股權結構(獨資改合資、外方控股改中方控股)、合資期限縮短到30年以內等。在這種環境下,沃爾瑪選擇了等待觀望,而家樂福卻是積極地激流勇進。時任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市場貿易局局長黃海曾指出:「有一些公司沒有經過批准或只是地方政府越權批准就開業了,這顯然對其它走正規渠道的外資企業是不公平的。比如沃爾馬為什麼進來比較慢呢,它認為中國幾個地方都批滿了,沒什麼餘地了,就想等待中國加入WTO後再進來,但看其它公司違規開張,也希望中國應嚴格按照規定辦事。」

家樂福不是沒有被相關部門處理過。早期她在北京的幾家分店都有問題,以前工商部門就處理過了。主要是這幾家沒有一家是以家樂福名義注冊的,都是其它名稱。然而她能在激流中堅持下來,靠硬拚硬闖,並充分利用空子,打下了一個又一個的根據地。並作為已經成為「既定」的事實讓家樂福在市場上佔有了先機。

三、炮製曲線戰略,極具中國特色

家樂福在其前期攻城掠地的階段,也並非是蠻干。要不然早就觸到了政策的雷區,被炸得人仰馬翻,更談不上發展。家樂福可謂對中國國情了解透徹,更學會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中國特色』的商業手法。在開拓新店的過程中,她採取了曲線挺進的戰略,快樂地打著中國政策的擦邊球。

第一步組建多個子公司。家樂福在當時與中資的中創商業公司合資注冊了家創商業管理公司,而後,中創商業公司又注冊了一家名為創益佳商城的商業公司。作為中創商業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創益佳商城此時又把一切業務全部託管給了合資的家創商業管理公司,作為家創商業管理公司大股東的家樂福,就自然而然地介入到創益佳商城在國展中心旁的超市連鎖店的業務中去了,並且打出了家樂福的招牌。第二步輸出管理繞過規定。在當時,合資的商業管理公司是允許的,按照有關規定,商業管理公司只能做咨詢管理,而不能投資。也就是說,家樂福只能做商業管理的輸出,而不能真正注資連鎖企業的經營業務,創益佳商城則可不受任何政策限制地進行商業經營活動。通過商城業務的託管,家樂福順理成章地介入到企業的經營中,進入了廣闊無邊的中國零售業市場。

四、超乎徹底的本土化

今年5月,家樂福原來的「中國區總部-7個區域-門店」的三級管理架構調整為「中國區總部-4個大區-10個區域-門店」的四級管理架構。新增的4個大區——東區、中西區、南區、北區的管理機構分別設在上海、成都、廣州、北京,這4個大區相比以前的7個區域擁有較大的獨立性和自主權,80%的事情都由上述大區主管自行決、

中國隨便哪一個省都比家樂福的法國本土要大,各地的情況各有很大與很多的不同。家樂福中國區總裁施榮樂對此深有體會:「中國各地氣候、文化、生活方式、消費習慣差別很大,設立4個管理大區更加方便管理。」

這次管理構架的調整,實際上就是家樂福本土化策略的進一步徹底化,延伸到了區域性本土化的層面。比如考慮到中國內地物流運輸方面的局限性,非集中采購可以節省費用和成本。家樂福的生鮮產品都在當地采購,60%的日雜貨物也靠當地供應商或者全國供應商在當地的分支機構提供。在產品采購上不僅是關注中國製造,更是細化到了城市製造,城市區域性產品會受到家樂福格外的關注和支持。

五、以門店為中心的管理導向。

與其它零售企業把門店簡單看成一個銷售中心相比,門店是作為家樂福的利潤中心。她賦予了門店很大的權力。家樂福的采購與運營等主要經營許可權很大程度上由各個門店和區域自行掌握,充分地調動各地門店的積極性。使區域性本土管理能力得以加強,從而成為提升銷售業績的重要途徑。相應地,家樂福門店經理們的權力也很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商品管理權力,包括商品選擇、定價、促銷談判、訂貨、商品陳列等,二是人事行政權,包括人員配置、資產統籌等。商品管理權力可以使門店經理快速響應當地市場和顧客需求,適應本土的零售市場。

六、細節致勝的管理規范。

零售業是個很講求細節的行業,從商品陳列、POP廣告、收銀台設置直到停車位的設計等等環節,都需要以顧客為導向。而家樂福在運營管理中的細致不僅體現於日常工作細節,而且在門店的營運流程設計、工作內容設計、組織結構設計、工作模式等各方面都有所體現。比如,一般零售企業最多是月底大盤,但家樂福細化到了每天盤點,通過對每個小分類進行分析,做好分品類的周期盤點計劃。講求細節會在管理上增加難度,因為零售業從業人員的普遍素質都不高,所以需要很強的執行力。家樂福的門店管理則是提倡快速執行,而不要過多討論和提建議,先去做,如果錯了,再去調整。

七、不遺餘力的市場調查

家樂福對全球的每家門店每年會做三個固定的顧客調查,由專門服務於家樂福的一家法國咨詢公司承擔。調查包括三個內容:門店市場佔有率及顧客購買行為調查、門店形象調查和商品形象調查。形成三個分析報告並提交給各門店經理,門店經理們可以清晰了解在上一個年度門店經營中出現的問題,並制定相應的對策。另外,家樂福有快速反應的競爭調查系統,家樂福內部採用的價格政策,實際上是一個系統的競爭反應流程。針對不同城市的競爭程度和消費習慣,家樂福制定了不同的價格彈性指數,以及敏感商品分類標准,並根據不同的商品敏感分類制定不同的競爭調查頻率,進而保證了門店在商圈內超低的價格形象。

八、只做抓到老鼠的好貓。

對於家樂福「瘋狂」地向供應商收取各種費用,業內人士頗有微辭。認為家樂福太過狠心,並且作為始作蛹者,帶壞了中國零售市場的風氣。然而商場沒有所謂狠心,只有利潤。在沒有違法違規的情況下,家樂福收取各種費用,確實是無所不用其極。在追求薄利多銷的家樂福,其贏利模式不是指望著商品的批零差價賺錢,而是靠著吃進場費、店內廣告堆頭費、以及其他名目繁多的各種收費掙錢,甚至包括「隨意」拖延賬期、收了錢卻不給供貨商開發票、丟失商品讓供貨商補賠等手段。據稱,在中國,家樂福幾乎控制了絕大多數供應商,除了直接收取各種名目的進場費用無論是前期開店還是後期進貨,家樂福在供應商方面不但可以推遲付款,還享受供應商以各種方式慷慨拿出的貨物饋贈。有媒體披露,家樂福中國公司收取供應商的進場費占其整個收益額的比例高達80%以上。

和家樂福收取「進場費」的做法相比,沃爾瑪是「進場費」的堅決反對者。她認為只要產品質量過關,符合售賣要求,就可以進入賣場,而供應商只需提供商品銷售總額1.5%的年度傭金和倉庫傭金即可,這使其在很長時間贏得了供應商的信任。沃爾瑪認為,如果收取進場費後,供貨商會將成本平攤到商品上,因此消費者不可能買到便宜的東西。 但是實際情況卻並非如此,在各地,沃爾瑪希望通過放棄進場費而降低產品價格的初衷卻並未能實現,與家樂福價格相差無幾。

其原因在於家樂福在與供應商合作中,通過索要更多合作費用而增加自己的利潤水平,但收取較低的年底退佣。而沃爾瑪通常並不收取很多合作費用,但是收取的年度退佣要遠遠高於家樂福,實際上算起來總體費用是相當的。主要差別則在於,家樂福對很多供應商造成了巨大的現金流壓力。

九、臨退不忘為對手樹敵!

作為與日本與墨西哥遭遇虧損尷尬的家樂福,選擇了退出。對於家樂福出售的兩項業務,沃爾瑪垂涎欲滴,積極參與了競買,但最終一無所獲。相反,沃爾瑪在上述兩個地區最主要競爭對手的實力卻得到了大大加強。家樂福將其日本的八家大賣場出售給了日本零售巨頭永旺集團,而家樂福的墨西哥買主Chedraui是墨西哥領先的食品零售商之一。幫助沃爾瑪在當地的最大競爭對手,無疑可以削弱沃爾瑪在全球的競爭實力。家樂福在退出時也不忘給對手樹立強敵,也算是敗中求利的一個妙招。

『肆』 沃爾瑪與家樂福在中國的競爭戰略有何異同

沃爾瑪的商品價格較其它同類型賣場來講,價格較為低廉 沃爾瑪的發展路線從南往北,家 樂福是由北向南 沃爾瑪因其與深國投合作,一般選址都是較城市邊緣,新開發區地帶

『伍』 簡述家樂福企業的國際化進程

家樂福的發展歷史

--------------------------------------------------------------------------------

日期:2005-6-6 來源: 不詳 作者:未知

應運而生——Fournier和Defforey家族醞釀「家樂福」

二戰之後的法國,是企業家的溫床。戰後的各種機遇很多,尤其是零售業這一行業。由於經濟的逐漸復甦,失業率大大降低,人們的購買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零售行業逐漸被人看好。當時法國國內對食品、烹調的興趣普遍高漲,這使得食品零售業的生意出奇火爆。Marcel Fournier和Louis Deforrey伺機進入了零售行業。

20世紀50年代末,考慮到法國食品零售業的燦爛前景,以及法國一些大百貨商店售價高昂等因素,Marcel Fournier和Louis Deforrey想到了一個主意:結合「自助式銷售」,開設一家規模比超市還要大的超超市。

1960年,家樂福公司在法國首都——巴黎市的近郊,一個叫Parmelan Haute Savoie的地方開設了第一家商場,名叫「Carrefour」(家樂福)。在這家商場里,商品種類多,分類細,服務好,價格低,所以商場一開業就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短短四天時間內,商場的所有商品銷售一空。

水到渠成——「Hypemarket」的誕生

第一家商場的成功給了Fournier和Deforrey家族自信和繼續開拓的勇氣。他們一方面堅信他們所走的路是正確的,另一方面,也開始計劃拓展他們的零售服務范圍。1963年,他們開設了第二家商場。期間,他們萌發了一個想法——經營「Hypemarket」,這在當時是一個全新的概念。

新開的「Hypemarket」商場與第一家家樂福商場相比,商品種類更多,既有食品,也有非食品類的商品;同時,商品分類更細、選擇范圍更廣、商場的面積更大,商場內顯得更加寬敞,2500平方米的商場內設有12個收銀台,商場同時還設有大面積的停車場,可以同時容納400輛車停放。

這種零售形式的誕生把零售業帶進了一個「Hypemarket」世紀。在此後的幾年裡,「Hypemarket」不斷興起,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席捲了整個法國。由於家樂福的管理人員經常會想出許多辦法來增添大賣場的魅力,因此生意非常紅火。

進入80年代,「大賣場」這種零售形式逐漸趨向成熟,成為法國最具優勢的零售形式。

品牌領導——「家樂福」在法國零售業不可撼動的地位

在家樂福的帶領下,許多商場紛紛模仿家樂福,開設「Hypemarket」,如歐尚、佳喜樂等。一般而言,零售形式是極易被對方模仿的,盡管「Hypemarket」模式是家樂福的首創,但家樂福並不能限制這種形式被競爭對手仿用。因而,要保持自己的競爭優勢,家樂福還必須有自己獨特的經營管理理念。說及獨特,就要涉及「創新」。因為只有這樣,家樂福才能永遠走在別的公司前面,才能擁有一個占據市場的先機。

事實證明,家樂福在這方面做得很出色,這也是它至今仍能保持這種旺盛的發展勢頭的原因之一。家樂福在採用「Hypemarket」這種模式經營的過程中不斷尋求著創新。例如,公司推出在停車場以低價出售汽油。這事實上也是一種創新。要購物的消費乾不用特意跑到加油站去,既方便,又省時。事實證明,一個品牌只有不斷地創新才有生命力。就像以生產烹飪家制食品為主的美極公司(二戰後被雀巢兼辦),在發現自己的消費群年齡老化後就主動地尋求創新。該公司把消費對象的重點轉移到年輕一代,創造性地生產一些年輕人喜愛的食品,並為兒童和沒種族的人生產合適的食品。家樂福同樣沒有把自己局限在一個死板的經營范圍之內,上面談到其在停車場出售汽油的事例也正說明了其具有創新思維。

同時,家樂福公司管理層的經營和管理策略也有其獨到之處。就像沃爾瑪的一位經理說過,「零售形式是容易模仿的,但是一個企業的策略是無論如何模仿不來的」。這話很有道理,企業的策略是公司內部的比較隱蔽的資料,一般情況下別的公司也很難知道,即使知道,每個公司有每個公司的特殊情況,不是隨便什麼公司都可以生搬硬套的。在家樂福,公司的管理層採用的是一套售價低廉、資金周轉快捷、開支少、權力分散的經營和管理策略。後來證明,這種策略對「Hypemarket」這一經營模式是非常合適的。

就這樣,家樂福在一步步的戰略實施中提升著自己的市場地位。盡管法國國內的零售業競爭激烈,但是家樂福還是以其自身的優勢和實力占據了法國零售業30%的市場份額,當之無愧的坐上了法國零售業的頭把交椅。

在激烈的法國零售大戰中,家樂福也一直穩坐「釣魚台」。現在,家樂福在法國的銷售收入大約佔到其零售總額的50%。家樂福在法國國內的商店總數大約為3400多家,其中大賣場214家,超市996家,折扣店465家,便利店有1549家,還有155家先付自運商店。

法國家樂福四十四年的歷史甚至比不上一個長壽的老人,作為一個企業,它正值少年。在全球家族企業的排行榜上,家樂福顯得尤為年輕,但已貴為歐洲零售企業之首。由於成長在一個激進、民主、各方面疾速被現代化的年代,家樂福很快學會了如何與當代社會保持同步,盡管它在內心始終恪守某種傳統。

四十年銳意之舉

1950年代,世界上第一家百貨商店出現在法蘭西。戰爭創傷逐漸平息,人們的消費慾望被激活,百貨業成為一個賺錢的新生意。

1959年,馬賽爾-富尼耶(Marcel Fournier)和路易-德福雷(Louis Defforey)代表兩個家族創立家樂福公司。創業之初,家樂福並不起眼,它於1960年夏天在豪特-薩伏伊的安尼西開辦的第一家店只是一間650平方米的地下室。家樂福開始重新思考人類古已有之的購買行為:他們需要什麼?樂於以何種方式購物?願意在什麼樣的地點從事購買活動?商店還可以是什麼樣子?——唯一可以確定的是,人們需要便宜的商品。

時隔三年,一個佔地2500平方米的巨型商場在巴黎郊外的Sainte-Geneviève-des-bois大型商貿中心內部脫穎而出,周圍整齊排列著12個收銀台出口及450個停車位,如我們今天所見。

這便是家樂福的主意:hypermarket——高級百貨商場,俗稱「大賣場」。首先,這是一個相當聰明的策略:把大賣場安置在城區以外、有高速公路可以方便到達的地點:地價較為便宜,商場的結構也更加簡易——每平米包括地價和全部裝配在內的總投資只有傳統超市或商店的三分之一。

而對消費者來說,這種全新的倉儲百貨商店觀念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購物體驗:來到一個地方就可以滿足所有的購物需要,只要是一位顧客每年至少要購買一次的物品,如衣服、運動器材、汽車配件,家樂福長年必備;自助購物的形式很適合1960年代的精神特質;倉店合一的創意具有工業社會味道。

價格方面的誘惑力更為實在,比起傳統零售店,家樂福的售價平均低5到10個百分點。1965到1971年間,每年銷售額的增長率超過了50%。

接下來的三十餘年,大賣場的經營模式被廣為效仿,家樂福必須不斷調整戰略以保持活力。1976年,家樂福引入「製造自由」(proits libres)理念,出售沒有品牌但物美價廉的商品。這是一個對購物習慣的微妙挑戰:以服裝為例,法國人表面上講求時尚,但也是把收入的最小部分用於服裝的歐洲國家,1960年代法國婦女平均每年購買一件連衣裙。該類產品質量堪與國有品牌媲美;但價格卻低出15到35個百分點。家樂福因此獲勝。

此後,折扣店經營及會員制的採用使家樂福的零售業務向集約化方面發展。在信息化高速發展的2000年,家樂福與西爾斯(Sears)、甲骨文(Oracle)公司合作,開創了世界上第一家零售業的電子市場「GlobalNetXchange」;後來家樂福又推出了網上超市「Ooshop」。

拓展新的業務領域從1980年代開始,家樂福先後涉足保險業務、旅遊業,開辦旅遊公司Vacances,並於1992年創建質量監察體系,以保障貨物的材料來源出產地。

重壓下的他鄉之路

法國大賣場和超級市場的迅速發展給小型零售商店造成了極大沖擊,這些小零售業主代表著法國一支不容忽視的政治力量,這與1960年代法國興起的反資本主義運動不無關系。政府不得不對在國內開設大型的超級市場加以限制,1972年通過立法對零售商徵收專稅,作為對無法繼續經營的小型業主的養老補貼。

這對於那些1962年以後發展起來的零售商是一筆不小的負擔。家樂福每年交納的該項稅款差不多佔它年銷售額的0.15%。1968年的五月風暴更加使法國社會深陷動盪。第二年,比利時成為家樂福離開故土的首選之地。

1970年代中期開始,向歐洲以外國際市場的擴展開始了。巴西的家樂福是南美洲、同時也是整個美洲的第一站。直到1988年,家樂福才決定進軍美國,店址選在費城郊外,十八世紀中葉,這里曾是美國民主的誕生地。但在美國的發展極不順利,1993年,家樂福不得不關閉了它在美國僅有的兩家大賣場,完全退出美國零售業市場的競爭。繼而,家樂福將戰略核心轉向崛起的亞洲市場。1995年中國第一家「家樂福」開張。到這一年,家樂福在國外擁有的分店已超過了它在法國本土的分店數量。

最初的國際擴張,家樂福和當地的合作夥伴聯手經營。這種合作夥伴關系能夠很好地把家樂福的經營理念及模式與當地特定的商品供需關系、人際資源等優勢結合在一起。另外,家樂福還採取了下放管理權的辦法:每一家分店經理在經營中幾乎擁有完全自由的決定權。經營權的下放後來被認為是家樂福在國際零售市場取得成功在管理方面的關鍵。

為保證吸引當地顧客,家樂福在開設每一家新店前,都要進行細致的市場調研。當地的生活方式、消費水平、人口增長、居住條件、都市化程度、風俗傳統等等,都在考察之列。一個小組進行此項工作的同時,另一個小組便與當地行政部門建立關系,並著手選擇商品供應商。一般情況下,這項工作要用兩年的時間。適應當地條件的能力使家樂福在中國、阿根廷或土耳其這樣如此不同的地區能夠做到同樣的買賣興隆,甚至在大蕭條時期經濟狀況很不穩定的巴西也能應對自如。

無論在哪裡,物美價廉的簡單傳統在家樂福的經營策略中始終未變。

反擊沃爾瑪

1999年成為家樂福歷史上的重大轉機——以166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另一家法國零售集團Promodès。富有戲劇性的是,家樂福和Promodès曾是長期對手。

Promodès的創立比家樂福晚兩年,當時是由兩個批發商家族合並而成的。1962年它在Mantes-la-Ville開創第一家超市,曾先後採用「冠軍(Champion)」和「大陸(Continent)」的商標。1979年,其麾下的「迪亞(Dia)」折扣店在西班牙問世。

1990年代以來,世界零售業市場的競爭日趨激烈。世界第一大零售商、美國的沃爾瑪(Wal-mart)已開始把它的勢力伸向了歐洲大陸,而那裡原本是法國零售業的領地。面對高度集約化的美國沃爾瑪集團的巨大威脅,歐洲零售業便越來越清楚地暴露出了各自為營、力量分散的缺點。

1999年6月,沃爾瑪以10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英國的ASDA,更讓歐洲的零售業同行感到巨大的生存壓力。而實際上,當時沃爾瑪已經把包括家樂福和Promodès在內的公司納入它下一步可能並購的對象了。這種情況下,家樂福代表法國零售業採取了迅速行動,以避免坐以待斃的下場。

家樂福和Promodès幾乎同時發現,只有把力量聯合起來,才能抵禦美國人對歐洲零售業的入侵,不僅如此,這種力量還會滲透到家樂福在拉美和亞洲的零售市場。正如很多分析家所認為的那樣,家樂福和Promodès的這次合作標志著法國零售行業對美國企業進軍歐洲市場所採取的應對性防禦措施。

這次合並的最大好處在於,家樂福和Promodès之間正好形成了優勢互補。例如,Promodès一直是以其固定存貨和銷售系統為人所稱道,而恰恰是在這些領域家樂福長期落後於沃爾瑪。而家樂福從來都給人以新銳印象,在這方面Promodès則顯遜色。

合並之後,原Promodès的「大陸」高級百貨商場都更名為家樂福,而它們在法國的超市也都改叫「冠軍」標准超市。現在的家樂福旗下有三大台柱:大賣場(Carrefour)、冠軍標准超市(Champion)、迪亞折扣店(Dia):另外還擁有便利店、倉儲式大賣場、電子商務等不同模式。

新組成的家樂福已躍居歐陸第一大零售業集團(超過了此前排位第一名的德國公司麥德隆),去年家樂福集團的全球銷售額達到780億歐元。截至今年6月底,家樂福已在31個國家建立了各類連鎖銷售點9200多個。但在世界零售業排名中,仍次於美國的沃爾瑪屈居第二。

家樂福的野心通過CEO丹尼爾-伯納德的宣言顯示出來:「我們正在成為全世界零售業的領導者。」不難預料,一場激戰仍在進行。剛剛過去的7月11日,沃爾瑪在北京的第一家分店正式開張——這很可能意味著,中國是這場戰役的主要戰場。

『陸』 使用BCG矩陣分析家樂福公司戰略

……這種問題一般都需要money的。市場調研等等一些東西,很難問的到。

『柒』 家樂福採用了哪種企業成長戰略如何實現的

上海金橋家樂福家電部不要臉的事情大公開暴光,王力,張輝和野雞,集體參觀!
懸賞分:10 - 解決時間:2010-8-9 03:26
41部門是上海金橋家樂福家電部。
主管:王力:綽號:王八蛋,日本鬼子
處長:張輝:綽號:老闆,矮東洋
2人還是裙帶關系,主管王力的老婆是處長張輝的親戚,所以有親戚的成分,不過,老天開眼該女嫁給王力快3年,至今無孩。王力有錢就賭博,嫖猖。

具可靠驗證,因為王力作惡多端,欺壓促銷員,得到了集體促銷員的詛咒,沒有小孩是報應,誰叫王力沒積德,沒有善待人和事情,做出人神共憤,缺德喪良心的罪惡行為,你說,這種人,就算有小孩也是沒有屁的!

王力為了更好的斂財,找了幾個特別提拔的促銷員,孫,施,周,毛,薛幾人,平分了一些小火力的供應商的品牌,幾個牌子這幾個人分,底薪王力拿或者分一半。一般正常的促銷員就 一個品牌一份工,他們倒好1人就有5到6個品牌。這么多品牌根本忙不過來,就叫新來的促銷員做,來賣,他們幾個分錢。理貨的時候,這幾個人跑的遠遠的,叫新來的促銷員理貨。

王力,張輝小小的主管和處長,哪裡買的起車,不靠欺壓供應商,他們能有錢嗎?

王力,張輝 上班時候出去k歌,叫促銷員加班,還警告促銷員誰回家就開除誰,回來發現促銷員還在,就罵:「你們聽不懂人話,我叫你們早走的」看看明明是王力的原話,一點都沒瞎說。這種出而反而的事情還很多呢!

王力有個姘頭叫楊海桃:東北人,是促銷員,臉長的很像林憶蓮,頭發有點卷長發,有時間到金橋家樂福剃須刀櫃台裡面,就可以看到她,姘頭最愛以主管的口吻去指手劃腳,很讓人厭惡。知道她怎麼去做飛利普的嗎?

還有特別是飛利浦姓施的老促銷員,整天沒事情打別人小報告,自己嘛整天出去玩麻將,王力還認這老女人為干媽,好多壞主意,她的貢獻很大哦!

飛利浦幾個促銷員做的好好的,怎麼想辦法把人擠走呢?王力有一天叫了飛利浦的其中1員,去整理倉庫,該促銷員整理好了,王力上前就把剛才整理好的地方用腳踢亂,讓她重新整理,促銷員忍住怒火客氣問:「為什麼?」王力回答:「你今天一定走」。該促銷員憤然離去,王力很高興地對另外一名促銷員說:「你今天就可以做飛利浦了」。是誰?就是楊海桃,家電部公認的野雞!

新來的促銷員理貨經常理到半夜或者凌晨6點,更過分的是早上還要新來的促銷員上班,7:30-22:00做一休一,遲到的罰錢買東西或者買空單,弄的促銷員沒法活,打電話給公司,公司明白王力和張輝又想要錢了 。

以上真實,有效,沒有誹謗,是事實!
對了,2010年6月份,王力又開口向1位供應商,這位供應商兄弟忍無可忍向王力揮出了正義的拳頭,打的王力跪地求饒,狗尿亂放。促銷員供應商集體拍手,熱烈祝賀王力天天有今朝,募捐給王力花圈,希望他早日下地獄!

感興趣的朋友們,有時間一定去金橋家樂福家電部,記得是在小電器的地方,看看這些畜生長什麼樣!
問題補充:去看王力 :他是小平頭,矮個166左右,圓眼,喜歡穿厚底皮鞋,賣電風扇的地方有他的照片!
楊海桃 :她在飛利浦櫃台,162左右,賣飛利浦剃須刀,喜歡畫眼線,愛穿緊身褲,姓施的也是賣飛利浦剃須刀,是個165左右,白白的大胖子!
看完回來寫感受!

『捌』 家樂福已經運用電子商務了嗎電子商務對於家樂福這種傳統性質的大零售企業有何影響呢

跟沃爾瑪的系統比實在是差太遠了!

『玖』 家樂福在中國的擴張戰略是什麼

一、迅速擴張的發展戰略
「為了有一刻鍾的提前也要第一個到達」是家樂福在中國佔領市場時奉為已久的策略准則。就是在這一準則的指導下,家樂福進入中國市場的決心和力度要比其他的世界零售巨頭要早要大。據統計,從1995年法國家樂福在北京家樂福國展店第一家店開始至2007年1月份,家樂福在中國24個省市自治區共有折扣店100家,大賣場92家。而與此同時,沃爾瑪的門店數是77家,麥德龍33家,易初蓮花75家, 僅僅從數量上就可以看出家樂福在中國的擴張的確是略快於其他的零售業;地區分布上,在其他的跨國零售企業還在致力於在中國的大中城市和東部發達底部擴張的同時,家樂福已於2004年開始了它西征的擴張步伐。

二、集中力量發展其優勢業態
在進入中國的商業業態選擇上,家樂福用大型超市中的主力業態大賣場(Hypermarket)進入中國是十分正確的。這種經營品種繁多、天天低價的廉價量販店是非常適合中國這個在高速發展中的國家。家樂福的低價格和品種繁多的商品,對顧客產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從而使家樂福在中國內地取得了巨大成功。

三、「落地生根」的本土化戰略
家樂福在世界擴張過程中實施的是「充分本土化」戰略。這也一直是它跨國經營策略中的最大法寶。中國化的家樂福戰略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家樂福管理本土化的最大特徵就是以門店管理為中心的管理體系。這一管理體系是建立在門店人員最貼近市場,所以要有相應的經營決策權新理念的認同上。家樂福這種以門店管理為中心的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徵就是賦予各個門店管理人員更多的權利,在權利下放的同時,家樂福的門店店長和管理人員的經營指示責任也非常細化的落實了。
(二)家樂福經營本土化的實質就是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因地制宜,入鄉隨俗。在中國,因為自行車還是中國人的主要交通工具,所以北京市和上海市的家樂福出售的礦泉水多是散裝的;出售的麵粉和糧食也是小包裝的;為迎合中國人喜歡「挑選」的需要,家樂福增加了貨架上同類商品的供應量;在中國內地,鑒於消費者普遍的生活水平,家樂福瞄準普通居民消費群體,吸引了更多的大眾消費者。
(三)配送系統與信息系統的本土「滯後化。在進入中國的三大零售巨頭中,家樂福的配送系統和信息系統是較落後的。家樂福至今沒有在中國建立起統一的配送系統,且其計算機系統的開發和建立要落後競爭對手沃爾瑪好幾年。家樂福這種「滯後」的配送系統與信息系統是其戰略規劃的成果,而且是非常中國化和本土化的戰略成功。因為商品的集中配送是連鎖商業帶來的,但是目前中國連鎖商業基礎非常薄弱,只有通過大的連鎖集團的整合才會形成規模的、高效的、社會化的物流配送系統。家樂福的中國開店戰略正是憑借其店鋪和銷售的規模數作為其整合供應商配送系統的籌碼,從而把店鋪與銷售資源轉化為對其服務的商品配送資源。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家樂福信息系統的「滯後」建設是符合中國實際的,這種滯後是為了使系統更實際和本土化。
(四)商品采購及員工的本土化。進入中國市場11年來,家樂福已在北京、上海、天津、武漢、廣州、大連和寧波等11個製造業發達的城市建立了采購基地,並與1425家有實力的中國供應商簽訂了長期供貨合同。此舉不但為自己節約了大量運輸成本和配送費用,還能因此備受當地政府青睞,打好政策通路。目前家樂福中國的25000名員工中,只有80名外籍人,其餘都是中國本地人才。家樂福認為員工的本地化更容易使公司的經營理念融入到現實經營中去。

四、向上游供應商要利益

『拾』 家樂福選擇了什麼樣的目標市場是如何為自己進行市場定位的 家樂福的市場營銷策略組合有那些特點 家

別的不說,就家樂福,服務差,推銷多,東西貴,售後爛!!!
隨便網上搜搜吧,罵聲一片!!
什麼爛超市!!!!

閱讀全文

與家樂福的電子商務戰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boyloves,fun 瀏覽:141
片片網站在哪可以找到 瀏覽:607
用什麼軟體看電影最新最全 瀏覽:127
開頭強奸女屍的僵屍片叫啥名 瀏覽:213
寶貝老闆普通話版本 瀏覽:583
生活中的瑪麗日本女主 瀏覽:319
日本十大真打軍電影 瀏覽:813
外國電影,講述小男孩生病媽媽出軌 瀏覽:252
古裝愛情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770
電影彼時曾相與百度網盤 瀏覽:544
可以直接免費觀看的網址 瀏覽:264
某品牌運動鞋策劃方案 瀏覽:853
帶顏色的小電影 瀏覽:766
電影喪屍圍城2免費 瀏覽:617
罪孽泰國版里安電影在手機免費看 瀏覽:744
戴上面具玩性愛派對的香港倫理電影 瀏覽:768
軟體韓國電影 瀏覽:607
日本劇情怎麼搜 瀏覽:890
賭神電影里五張牌玩的牌是什麼 瀏覽:183
市場營銷故事及分析 瀏覽: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