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保险怎么这么难推销
怎样做好保险销售
步骤之一:事先的准备
①专业知识,复习产品的优点。
②感恩的心态(感谢发明并制作产品的人)。
③一个有说服力的人,会影响许多人的一生。
④你必须想象你的产品有这么大的伟大的价值——远远物超所值。
⑤列出公司伟大的1-10个理由,你以公司为荣,以产品为荣,顾客不买是他的损失。(一定要让顾客看的,听的,感觉的,并且知道这一点)。
⑥给自己做一个梦想版——每个人的梦想版,列在墙上!
⑦精神状态的准备。静坐15分钟,排除负面能量,负面能量是自动来的。一心向善——自我放松——听激励性的磁带。
步骤之二:让自己的情绪达到巅峰状态
①大幅改变肢体状态,动作创造情绪。
②人生最大的弱点是没有****。
③起飞前必须将自己的排档推到极限!
④行动力来自于活力,活力来自于活动,增加活力的方法:深呼吸,早餐要少吃(吃得越多越累)。吃得少活得老,永远只吃七八分饱。
*食物会影响人体的磁场。素食带来耐力——牛马。肉食带来爆发力——虎、狼。多喝果汁:西瓜汁、橙汁、罗卜芹菜汁,水果宜空腹吃。
步骤之三:与顾客建立信赖感
①通过第三者来分享,至少有第三者的见证。
②透过倾听。80%的时间应由顾客讲话。
③推销是用问的。
④问的原则:先问简单、容易回答的问题。——要问“是”的问题——要从小“事”开始发问——问约束性的问题。——顾客可谈的答案——尽量不要可能回答“否”的问题。(如果顾客表示对产品不了解,没关系,继续问别的问题——直接问顾客的问题、需求、渴望)。*扑克牌的游戏:提问的艺术和练习。
⑤永远坐在顾客的左边——适度地看着他——保持适度的提问方式——做记录。不要发出声音(倾听对方的表情)。——不要插嘴,认真听。——等全部讲完之后,复述一遍给对方听。
⑥信赖感源自于相互喜欢对方。顾客喜欢跟他一样的人,或喜欢他希望见到的人。
⑦沟通的三大要素:(在沟通要素上,与顾客保持一致)
A、文字B、声调语气C、肢体语言。
为了沟通好,就必须在文字、声调、语气、肢体语言上,与对方相似或引起共鸣。文字占7%,声音占38%,肢体语言占55%。
沟通中的人物分类:
①视觉性(讲话特别快)②听觉性③触觉性。
握手——沟通的重要方式:对方怎么握,但已就怎么握。
服装形象:与顾客的环境相吻合。
步骤之四:了解顾客的问题、需求
渴望:
①现在的②喜欢、快乐③更换、更改、改变……④决策人是谁……⑤解决方案(是不是唯一的决策者)
当与顾客初次见面时,一开始先说①家庭②事业③休闲④财务状况
推销中的提问:很详细询问:
①你对产品的各项需求
②你的各项要求中最重要的一项是什么?第二项、第三项呢?(因此得出顾客的“购买价值观”!)此为“测试成交”。
关键是彻底了解顾客的价值观,然后再正确的提出解决方案。
步骤之五:提出解决方案并塑造产品的价值
(钱是价值的交换)
顾客购买,因为对他有价值。
不买是因为觉得价值不够。先了解顾客的人生价值观,看什么对他(她)最重要。
你认为什么对自己一生最重要:①②③
一生中最恐惧是什么?①②③(列出哪项最重要)
然后,告诉他如果有一项服务(产品)能满足你的上述价值观,那你会购买它吗?
顾客购买的是价值观,先告诉顾客“痛苦”:
①过去的痛苦(损失)②现在的快乐③未来更快乐
推销就是用一把刀捅过顾客的心脏血滴出来,再告诉对方你有种药,如此,顾客会追着你跑。
一个人还未改变,是因为痛苦不够。一个人还未挣大钱,是因为痛苦不够,一个人还未成功,是因为痛苦不够。
步骤之六:做竞争对手的分析
不可批评竞争对手,如何比较呢?①点出产品的特色②举出最大的优点③举出对手最弱的缺点④跟价格贵的产品做比较。
步骤之七:解除反对意见
①预先框视,未等顾客提出反对意见之前(如价太贵),就加以“解除”(一流的产品才会卖一流的价格,也只有一流的人会买)。一般顾客的反对意见不会超过6个,所以预先列出如:A时间B钱C有效D决策人(成功者自己决定)。E不了解F不需要
②三种苹果:红、青、烂,销售冠军选好的顾客,不选“烂”。
③所有的抗拒点,都通过“发问”解决。
步骤之八:成交
①“冒险”成交法
③售后服务确认成交法
③二选一成交法
④确认单签名成交法(预先设计完整的“确认单”)
⑤沉默成交法(对方不谈话,自己闭嘴让对方签字为止,先开口者死)。
⑥对比原理成交法(先提出最贵的产品,再抛出低价的产品)
⑦回马枪成交法(辞别时,请教顾客自己何处讲得不好,然后返回重讲),(最可恨的抗拒是未讲出的抗拒)。
⑧假设成交法:你不卖,但假如有一天你会买,会是什么情况?然后了解顾客的真实购买原因。
步骤之九:请顾客转介绍
①给你价值,令你满意
②你周围的人有没有一、二个朋友也需要这样的价值
③他们是否与你有一样的品质,本身也喜欢这样的服务产品?
④请写出他们的名字好吗?
⑤你可以立刻打电话给他们吗?OK!(当场打电话)
⑥赞美新顾客(借推荐人之口)
⑦确认对方的需求
⑧预约拜访时间。
步骤之十:售后服务
做售后服务,不如做售前服务。
①写感谢信,先道歉,深感遗憾,希望有机会继续为您们服务。
②(一个月后或半个月后)寄资料给对方。
③再寄资料。
④持续半年、一年、二年、十年。
⑤做售后服务,应做跟产品无关的服务(在产品相关的服务的基础上)。
服务的诀窍:唯一的诀窍:定时回访。
①立刻建客户的档案,立刻记下客户的资料。②立刻记下顾客的任何需求,并立刻尽力满足他。③让顾客感动。④感谢带来忠诚度。守信给客户:表示发自内心的感谢、终生的感谢。寄资料给客户,寄书报给客户,亲笔写、亲笔签名。
与顾客亲善活动的技巧之一:为每位客户设计一个信纸(标志、广告语、标准色、名言、感谢语),寄给客户的每位关系人。
李嘉诚说:上门找顾客累,顾客上门来才轻松。
当顾客有抱怨时,要做额外的补偿,会抱怨的顾客。
绝对不能损失顾客。(只要顾客不理不睬,就继续道歉。这样既使不成交,至少不传播“恶言”
如何做好保险销售
销售的技巧在我看来并不是十分的重要,重要的是你对销售本身热不热爱。很多人问我,你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全国各地到处跑、做演讲、还要做业务,你累不累?
这时我就要反问一句:你打麻将的时候累不累?打麻将熬两天两夜也不累,为什么呢,喜欢。同样,对推销,你是不是把它当作一项事业,当作一个你喜欢的东西。当你把推销当作一项工作的时候,可能就会觉得很艰难。
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方法。掌握方法以后,就会觉得事情非常简单。同样的,销售难不难,难。销售保险可能比销售证券还难,因为它是把一张几十年后才用得上的纸卖出去。我感觉推销保险就像是向和尚推销梳子。
推销可以达到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这种境界就是你坐在那儿不动,主动有人来问你。一流业务员推销理念、思想,二流的推销方案,三流的推销商品,末流的卖不出去。没有推销不出去的东西,只有推销不出去东西的人。
我个人不太赞成过多地强调推销的技巧,因为这样一来就成了每天去搞定客户。讲再多的技巧,要掌握一个大的原则,那就是站在客户的角度去想:我这样的技巧能不能给客户带来附加的价值。
专业推销,就是按一定的程序、一定的步骤、一定的方法将推销过程分解量化,进而达到一定目的的推销。专业化推销,是推销的专业化,是专业不断支配自己的行动,进而养成的专业推销习惯。专业化推销是市场的选择,是推销人员长期追求的工作品质。
如何做好保险营销?
新入行的营销员,应该怎样入手??学习?做好成交??
看得出很有可能是从事业务相关工作.
不管你在哪家保险公司做都基本是一样的,关键就是自己的业绩情况以及团队发展决定自己的出路。就像大家所认为的那样,保险的确不好做,就是因为不好做所以市场空间就大。而且现在保险公司真的缺乏相关人才,我的意思何不去偿试一下,因为在保险行业里面说过这么一句话“保险不是人做的,而是人才做的”,也许经过保险行业的磨练,你肯定会有收获的,以后也会在这个社会越来越值钱。你说呢?另外,保险业务完全在于自己,关键是不是在用心工作即自己的态度决定,这跟自己的性格呀,资源呀,都是没有太大关系。在这里,我知道在保险行业,大家有公认的三句话是这么说的“品牌在人寿”“平安的人才”“新华的产品”
保险公司的底薪,销售行业毕竟与自己的业绩挂沟的,没有业绩,不用说2000,5000的底薪,甚至更高,都是不存在的。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⑵ 为什么保险这行业感觉越来越难做了
保险这行业感觉越来越难做原因:保险邀约难、签单难、保险增员留存难。
一、保险邀约难
很多人没做保险之前有很多朋友想什么时候见面都很容易,可是自从做保险后能容易邀约到的人实在有限的狠,有些做得绝的是直接失联了,不回信息邀约难,是保险业面临的一个困境也是保险从业人员迈不过的坎。
二、签单难
有时候邀约一个客户是很开心的,甚至有时候会推掉很多原有的私人打算,来跟客户沟通而这时候问题又来了签单必定有人要先切入保险,要么是对方要么是保险从业人员。如何解答客户的异议,让客户甘心交出身份证、银行卡,这也成为一道大坎。
三、保险增员、留存难
第一,增员是必不可少的,不增员可能会慢慢脱落,但是增员的问题就更难了。上面说的两点其实就是新人所担心的,担心没有人脉,不好意思开口讲保险等;第二,新人加入后,有没有能让新人得到他想要的收入。第三,能不能激发新人在保险行业长久发展下去的决心。
(2)为什么保险产品很难推广扩展阅读:
第一、量大才能质美
在保险行业,如果没有大量的客户拜访,想有更多的签单,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些拜访包括你面见,电话沟通,微信沟通乃至于网络沟通都算,只要谈到保险的事情就可以称之为一次有效拜访。
现在好多年轻人都在网上,通过自媒体平台销售网络产品,这个其实也是在走流量的事情。所以一定要在平时的工作中加大拜访量,才能够实现高的签单率。
第二、专业制胜
现在保险已经进入千家万户,而且中国保险业几乎将我国近10%,甚至于更多的人都在保险公司进行过一次保险培训,或者是保险知识的普及。
第三、自我学习,自我提升
知识经济时代,自我学习,自我提升是一个不设限的过程。成人的世界几乎上没有什么他律来规范你每天要做什么、要学什么、要提升到什么程度考验的是一个人的自律能力。
有时候会涉及到一些较为常见的法律知识,例如:《婚姻法》、《税法》、《继承法》,《合同法》、《社保法》等等法律法务的问题,因为这些是和保险正相关的。试想一下,如果你能从法律角度给客户讲到为什么要通过保险规避风险,客户是不是会更加信任你。而这都需要自我学习的。
第四、换个角度考虑问题
我们在销售过程中往往喜欢将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别人,觉得客户需要什么,就一定要买什么保险。忽略了客户也是有思想的人,所以要先和客户沟通,搞清楚客户到底要什么,要通过保解决什么问题,要用多少钱解决这个问题。
⑶ 保险产品是最难销售的产品吗
开心保平台提醒您:
保险产品难销售的一个原因其实是大家对于产品的不信任以及对于销售人员的极大不信任,所以说保险产品难就难在这几个点上,还有大家对于保险产品的普遍认识度不高。可以多上开心保学习相关保险知识
⑷ 为什么卖保险那么难
万事开头难,想要做好这份工作,首先要学好专业的寿险知识,了解清楚各个险种的不同点,针对客户的需要销售不同的产品,向客户销售产品时,要正确的引导客户,把保险责任和责任免除的条款讲清楚给客户听,因为现在很多客户认为买保险时,有些业务员说得天花乱坠,但到了真正理赔的时候却困难重重,有些还理赔不了,要做一个优秀的业务员,就是要诚实可靠。一般做销售都是从亲戚朋友熟人做起比较好一点,然后再到陌生拜访,只要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下去,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就一定会成功!最后祝你心想事成!
采纳哦谢谢
⑸ 保险销售为什么这么难
理论上来说,保险交易是最需要诚信的,因为,信任的需求来源于承诺与兑现承诺的时间差,兑现落后于承诺的时间越长,该类交易就越需要信任的支持,而长期寿险业务大概是各类交易中承诺与兑现间时间差最长的交易,所以也是最需要信任的交易。
但现实中,有相当数量的人不相信保险、不信任保险公司,批评言辞如:“保险是骗人的”,“卖保险的是骗子、买保险的是傻子”,“保险是好东西,但保险公司不是好东西”等。我周围的不信任者就包括学生、同事、家人甚至上级,给我带来不少的尴尬。这学期刚开学,保险专业的学生就向我抱怨说,教他们会计的老师知道他们是保险专业时,公开了自己对保险的蔑视(会计学老师为什么会这样,我后面有分析).
信任可以简化交易,降低交易成本。在保险交易中,广泛的不信任带来了巨大的交易成本,销售人员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与客户沟通,很多客户甚至拒绝与保险销售人员进行任何沟通,大大增加了保险销售的难度和销售成本,也给保险销售人员带来巨大的心理负担。我博客的一位读者留言说:“如何拜访让客户不讨厌,我从事保险业10年还有恐惧感!”销售本身就要克服心理恐惧,保险销售需要克服更大的恐惧。
为什么人们不信任保险和保险公司?我从普遍原因(任何领域都存在)和特定原因(保险领域的特定问题)进行分析。
1、普遍原因
普遍原因是指任何领域都存在的不诚信的共同原因。大家知道,今天的中国造假盛行,不讲诚信的行业和企业太多了:饭店有地沟油,奶粉中有三聚氰胺,茶油添加剂安全度有造假,狂犬疫苗有造假,航空公司飞行员的飞行资历也有造假,房地产公司卖的房子夸大建筑面积(大连一退休局长按照国家相关规范通过专业测量发现自己家的两套商品房的建筑面积均少了大约10平米,之后为3000多户家庭免费测量,发现开发商所称的建筑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夸大),唐骏更是公然宣扬“能骗到所有人就是成功”。为什么中国人这么坏呢?为什么中国人似乎已经没有了道德底线呢?
几年前曾经与一位台湾人讨论过类似的问题,这位台湾老兄说:“台湾的情况要好很多,我认为是文化大革命摧毁了大陆人们之间的信任机制,摧毁了人们的价值观。”当时没有太多的体会,后来阅读了很多分析信任的论著(最好的是郑也夫教授写的《信任论》),发现上述分析有道理。
事实上,信任的历史建立过程是:首先在熟人之间,即有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同居一地,相互熟悉)的人之间建立,熟悉产生信任;然后,随着劳动分工和专业化的推进,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们走向了陌生人社会,陌生带来的恐惧感使得人们成立了大量的同乡会、公会、会所、行会等组织,人们借助这些组织内部的信任关系带来的稳定感在城市中闯荡。分工和专业化使人们之间交易盛行,随着市场交易的增加,那些重复性的交易能够促使交易双方讲诚信,因为不讲诚信,对方就不与他交易了。那些“一锤子买卖”的交易双方很容易失信,这时,行会或者政府会出面干预和惩罚。陌生人之间的信任也逐渐建立起来了。简言之,人们之间的信任,要么来自血缘、地缘,要么出于坛坛众生之间自愿的结合与互惠交易,当然还有政府对欺诈的惩罚。
新中国建立后,开始实行计划经济。首先,计划经济杜绝了互惠交易,没有了交易,信任也就失去了自己的土壤。其次,人们开始依附于一个个国营单位,在老早的国营企业呆过的人知道,貌似终身雇佣制,貌似生老病死、住房等问题都由企业负责了。但实质上,从上到下,没人热爱自己的单位,没人捍卫单位的利益,单位领导并不谋求把“蛋糕”做大,从而为成员提供更好的福利待遇,越来越多的国营单位成员只能紧紧盯住本单位内部的那张永远做不大的“小饼”,看自己如何能够多分点,既然是小饼,一是肯定分不到多少,二是你有我就没有。所以,国营单位内部进行着剧烈的斗争,斗来斗去,还是没得到多少利益,想走,终身雇佣吗,谁也不许走,只有继续内斗。在对少量同一资源的强烈争夺下,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逐渐丧失了。人们对计划经济时期的国营企业充满怨恨但又毫无办法。(现在的央企大为改观了,不但有巨额利润,还有令人艳羡的员工高收入,但这不是来源于市场竞争力和经营效率的提高,而是来源于土地的免费使用资金的免费或低息使用,以及不许他人插手的行政垄断,另外,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巨大发展为央企榨取巨额利润提供了现实保障。)
计划经济和国营单位制度消灭了坛坛众生之间自愿的结合与互惠交易,加上不断地内斗,陌生人之间的信任被扫地出门了。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鼓励采用揭发和批判方式开展思想斗争,揭发的自然都是熟人的问题,所以,熟人之间,包括师生之间、亲人之间的斗争开始了,子女与父母要在政治上划清界限,历来最紧密的家庭分裂了,大规模的“杀熟”运动导致熟人之间的信任也开始土崩瓦解,也就是说,人类最基本最原始的熟人之间的的信任也瓦解了。中国人干坏事的心理障碍(或称道德底线)被逐一清楚了。
由此造就了中国这个不具信任、不讲诚信的社会。
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突起,互惠交易开始了,按说应该培养起大家的诚信和信任。但是,第一,信任的特点是易毁难建。信任创建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而信任摧毁确是刹那间的事情。信任一旦丧失,重新恢复到原来水平需要漫长的时间。亚伯拉罕?林肯深知这一特性,在他写给亚历山大?麦克卢尔的信中谈到“一旦你失去了人们的信任,就永远无法再得到他们的尊崇。”第二,市场经济中的不诚信交易依赖于政府的惩罚来矫正。但是,在政府力量无比强大的市场经济中,为了政绩,政府不是保护消费者,而是与企业结成联盟,在企业失信时表现出无比的宽宏大量。诚信不重要,GDP才重要。第三,在物质社会的高度诱惑下,消费者充满了消费欲望,虽然专家说食品有毒,但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吃了再说。某品牌国产汽车被德国人称为“来自中国的废铁”,但在部分国人看来是既宽敞又大方,低价买“牛逼”,先开着再说。人们也许已经麻痹了,不太在乎这些。
2、特定原因
1)企业发展急躁症
保险公司疯狂地与过去比、与国际比、与银行比,比营业收入、比资产规模、比业务范围、比是否是世界五百强。尤其是,同为金融业,银行却总是压在保险头上,让保险业颜面尽失,所以,保险公司的目标是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做大保费规模和资产规模,以提升公司的形象和地位。为此,公司给基层销售单位摊派巨额销售任务,基层压力很大,为了保住乌纱帽,只能完全贯彻公司上层的规模发展策略,无暇顾及客户的的感受。
规模是第一位的,诚信是第n位的。结果,嗜规模成性的保险公司对待诚信有如嗜GDP成性的地方政府对待环保:“嘴上哈哈,纸上画画,墙上挂挂”.
2)保险产品天生让保险公司难以体现诚信
保险承保的多为小概率事件,这意味者,对客户来说,成本(保险费)是必须花的,但收益(保险金)很少能看到。长期性人身保险产品更是如此,是成本的长期付出和收益的更长期看不到。而且,对于长期性人身保险产品来说,人们并不需要重复购买。所以,总体而言,人身保险多属于“一锤子买卖”,而非“重复交易”,再加上总看不到收益,这使得通过重复交易来建立信任这一途径失灵了,但重复交易是市场经济下建立信任最好的途径。
3)保险销售方式令人生畏
金融业有句老话“银行躺着吃饭、证券坐着吃饭、保险跑着吃饭”。保险业有句老话:“保险是卖出去的,而不是买进来的”。跑着吃饭意味着主动出击,这个客户不愿意买,下个客户也未必,还不如抓住这个不放、穷追猛打、直至对方屈服。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销售方式呢?原因有三:第一,保险承保的风险往往是那些人们比较忌讳的、害怕的、不愿谈论的,生怕谈论会引火烧身的风险,如死亡、癌症、急性心脏病、机动车事故、飞机坠毁、火灾、爆炸等;第二,人们对于保险承保的“小概率、大损失”风险,没有主动管理的欲望,因为这种风险发生的概率实在太小,以至于感受不到它们的存在。人们天生肤浅,感受不到就是不存在。第三,在众多的消费品面前,保险排不上队。我赞同社会学家郑也夫教授提出的观点,人在满足温饱过上较为舒适的生活后,主要的追求有两个:牛逼和刺激,牛逼就是通过事业成功和炫富(尤其是炫富,因为陌生人无法知道事业成功,但宝马一看就是宝马)来获得人们的承认和羡慕,刺激的含义是,现代工作和生活太安稳了,与祖先相比太缺乏刺激了(祖先为了吃饭与大型野兽搏斗是家常便饭,充满了刺激,我们却不可能去捕狮子),祖先遗传的基因要求我们去找点刺激,如炒股、赌博、飙车等。可惜,保险既无法使人“牛逼”,也无法使人“刺激”。在人们的消费目录里,保险排不上队。
被穷追猛打的客户会想,既然东西好,干吗追着我卖,既然追着我卖,一定不是什么好东西,说不准是传销,是骗子,古话说得好,“酒香不怕巷子深”吗!可惜,保险产品就是几张薄纸,没有任何味道。
我常想,那么多的企业和行业都在欺诈客户,欺诈程度不下于保险业,为何它们的形象似乎远好于保险业呢?经过与多人的交流,答案很可能是:其他行业多数卖的是必需品和能使人“舒适、牛逼、刺激”的商品或服务。自己主动送上门挨宰,只能怨自己吗!保险不同,保险是在销售人员的百般劝说、威逼利诱(以危险相逼、以收益诱惑)、送礼吃饭、尊如达官显贵的情形下才勉强购买的,有些人一辈子也没被这样“尊重”过,事后要是感觉被骗了,心里会感觉刚才还被史无前例地捧到了天上,转眼之间又被无情地扔进了地狱,落差实在太大,那是绝对咽不下这口气的,投诉状告不成,至少也要到网上把保险公司骂个半死。
4)新东西总是难以被接受
寿险业真正的发展也就不到20年的时间,由于保险产品的复杂性和非必买性,人们对保险还知之甚少,甚至买过保险的人也是如此。确实,对常人而言,即使经过艰苦、认真的研究,也很难搞清楚保单条款的含义,更难搞清楚那张充满不确定的保单价值演示表。即便买了保险,人们也没有兴趣去研究它们。
如前所述,熟悉导致信任,不熟悉自然不信任。从这一点来看,不信任恐怕还要延续很长的时间。
5)急功近利的销售
就像中国的政府、绝大多数企业和绝大多数中国人一样,保险营销员也是急功近利的,由于只有佣金收入,急功近利更严重了。为了卖出保单,夸大保单责任、保单收益,不提或少提除外责任等对客户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的信息。为了卖出保单,片面迎合客户的心理,将保险说成存款,另外还送保障,事后客户退保,发现,自己存款多年,居然本金都捞不回来!骗子之声不绝于耳了。
6)服务不到位
两个月前的一天,我奇怪地收到一家寿险公司的邀请,参加一场高端客户酒会,我没多少钱,与众多“高端人士”人士举杯只能增加我的自卑感,但我还是去了,我实在喜欢看各色人等在保险面前的反应,另外,高端人士的反应不易见。不令我惊讶但又一次被证实的是,高端人士对理财和保险知之甚少,这使我克服了部分自卑。但一位高端客户(某商会副会长)的话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跟我讲,自己买了保险后,保险公司会每年寄来一些资料(分红通知等),自己从来不会看,希望保险营销员能定期给自己解释一下保单情况、分红情况等。但是,买保险一两年后,当初的营销员不见了,保险公司也像没了踪迹,对保险公司越来越失望。
显然,营销员流失率高、三年或五年佣金制等原因导致的孤儿保单和服务不到位,导致了客户对保险公司的不信任。
7)好事不出门、坏事行千里
误导事件、理赔纠纷事件、远低预期分红事件(预期很可能是由销售时的说法决定的)、退保不满事件等能够摧毁信任的消极事件只要一发生,就会引人注目。但是,保险公司大量的正常理赔事件、客户回访事件等积极事件发生多少,也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另外,人类心理有一个特性:总认为坏消息的源头比好消息的源头来的可靠,进一步摧毁了信任。例如,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某某保险公司挺好的,后者可能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但如果前者对后者说,某个保险公司如何如何骗了自己,后者可能会记住好长时间,并反复叮嘱自己不要上当。
早上刚上班,打开网站,倒杯水,惬意地浏览当天的新闻事件,你发现:基本都是坏消息。除了党报,绝大多数媒体总是愿意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的坏消息,而不是像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7点的新闻联播的第二个十分钟(前十分钟:领导很忙;中间十分钟:全国人民很幸福;后十分钟:世界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媒体知道,这样才能吸引眼球。媒体也要吃饭吗!
现代网络使得坏名声传的更易、更快、更远。
给广大保险营销员的建议:
1、信任易毁难建,为了保险业和我们的未来,多做提高保险业形象的事,不做有损于保险业形象的事。
2、要揣摩客户的心理,不但包括买保险时的心理,还包括买保险后保险期限内的心理过程,及时给予关心和服务。
3、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建立小范围的信任。
4、不要诋毁同业,诋毁同业就是诋毁自己。在公众眼里,保险业是一回事。
5、耐心等待保险消费从众时代的到来。从众,就是对信任的信任,既然大多数人都买了,或者身边大多数人都买了,就说明这是好东西,我也一定要去买。从众购买行为是不需要分析产品好坏的,就像很多人有了钱就拿到银行存起来,是不需要动脑子的。那时,保险就好卖了。但前提是,大家不要让整个保险业自毁长城,让自己也无法等到那一天。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⑹ 商业保险为什么难以推广很多人不认可-一一一
太多人没有意识到保险的重要性,还有就是之前的保险员把这一行业做坏了,现在国家的政策还是很支持的,慢慢会好起来的。。
⑺ 卖保险感觉很简单 我为什么就是卖不出去
如果保险这个行当真有那样的高待遇低要求,
干嘛非要不请自来,是个人都要,还找不到人肯做,或者找到了却留不住人?
除非你不是人,是所谓的人才,
能让那些有钱的主,那些满大街上的陌生人听了你的话就乖乖的掏兜。
——你觉得可能么?
靠所谓的真诚所谓的勤奋?这都是是靠时间去堆的,
没有数个月甚至数年的积累,陌生人凭什么相信你?
凭你20几岁的年龄?还是你的不值钱的毕业证?还是你那双渴望挣钱的眼神?
要不然就除非你人脉关系好,脸皮厚,亲朋好友多,
都愿意花钱买保险,还愿意替你买单去买保险。
算下来,你卖出去的保险中,
有多少是你亲戚的,多少是你朋友的,又有多少是你用同样的方式拉来的。
等你没有利用价值了,要么让你走人,要们给你一个头衔,让你打电话不断的招人,利用他们带来的保单来维持你们的生存。
⑻ 中国的保险为什么那么难卖
第一中国人的国民意识不够强无法理智看待保险,第二中国大多数买保险的保险代理人管买不管售后一切,保险往往说的太好听实际情况却差太多所以让国民人更加不放心
⑼ 销售保险为什么这么难
1、保险是一种无形产品,你无法象买一台电视机一样看到一个实物,你实际能够看到的只是一纸合同,或者是一种服务。而中国人对这样类似的无形产品一般不感兴趣,中国人现在还没有学会购买服务,更愿意买那些实在的能够看得见的产品,如手机。
2、保险是一种很难让人理解的产品,它不象一台计算机一样马上就能看到它的好处和乐趣,它有时很难让人理解它的好处,它的作用,它的价值。它必须靠保险业务员的详细介绍才能让普通人明白、接受。
3、保险是一种体验式产品。保险只有当你用到它时,你才能体验到它的好处,如你买了意外保险,只有当你出现意外时才能体验到买了保险的好处,当你平安无事时,你无法感觉到它的好处,反而可能你认为保险无用,让你多花了钱。
4、保险是一种靠人“面对面”销售才能销售出去的产品,你只做广告没有用,没有人会主动去找保险公司买保险,老百姓之所以会买保险一般都是因为自己的朋友是做保险的,听到朋友的介绍才买保险的,当然,也有一种可能就是看到自己的朋友因为买了保险得到了巨大的利益而主动找朋友买保险的,只是这种情况就太少了。
5、保险是一种“关系型”销售的产品,基本上别人之所以买你的保险是因为他有需要并且你们关系已经不错,客户才会买,所以有大量的人际关系就成为要想在保险成功的基础条件,之所以有很多刚毕业几年的大学生其实能力已经拥有但仍然无法卖出保险就是因为他们的人际关系太少,所以无法坚持。卖保险其实是先“卖人”,然后才“卖保险”。
6、保险是一种当代大部分中国人还不太“关心”的产品,现代中国人虽然说保险意识在不断提高,但仍然有太多的中国人不喜欢它,不想了解它,不想买它,或者说太了解它而不想买它,除非它遇到了什么麻烦或者看在朋友的面子上去买它。
7、保险是一种相当比较稳健、盈利不大、投资时间较长的金融产品。浮躁的中国人更宁愿去买哪些投资见效快的股票、基金、房地产产品,而不愿意投很多钱来买保险,买有时也是只买一点,不愿花太多钱在这方面,尽管实际上买保险也是一种很好的投资,是一种很好的风险转移,并且也会带来很好的回报。
基于以上几点,造成保险难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