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样进行渔药鉴别
渔药鉴别可以对产品进行外观的目测检验,粉剂外包装应完整,装量无明显差异,无胀气现象;水剂打开包装瓶观察其装量应无明显差异,容器应完好、统一,无泄露;片剂外观整齐、完整、色泽均匀、表面光滑,无斑点、麻面,应有适宜的硬度,并且经过测试其在水中的溶解时间达到产品要求;中草药无吸潮霉变、虫蛀、无粘连等;注射剂无变色、无异物等,其透明度符合要求。
抗生素、抗病毒等结构复杂的化学药物,对其真假的准确鉴别要求药品仪器复杂,如需鉴定可送专业实验室检测。
B. 中国知名渔药品牌有哪些
济南中海赛恩,水世纪,利洋,卓越
C. 请教江浙渔药市场需求与现状
浙江省是一个渔业大省,2011年的水产品总量大概在580万吨左右,海洋捕捞300万吨居全国第一,加工水产品236.5万吨,出口46万吨,贸易额达到17亿美金。浙江省现有加工企业2133家,年产值上亿企业近80家,生产品种1000余种,尤其是舟山鱿鱼产量占国内70%以上。浙江省已经成为中国渔业大省,同时还是中国渔业加工出口强省。 浙江省养殖产量和产值比重不断扩大。2005年全省养殖业产量达170万吨,占渔业总产量的35.2%,比2000年提高了9.4个百分点。到2001年全省养殖产值已经超过捕捞产值,实现了我省渔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养殖水产品中优质产品和名牌产品的比例不断增加,由2000年的35%上升到2005年的70%,养殖方式不断创新,养殖产品结构日趋合理,进一步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渔民转产转业成效显著。海洋渔船无度增长的势头初步得到控制,2005年全省生产渔船4.52万艘、190万总吨、362万千瓦,与2000年相比减少9600艘、14万总吨、27万千瓦;“十五”时期全省享受国家和省转产转业减船补助政策而报废拆解的海洋捕捞渔船4651艘,上交渔船功率指标43.34万千瓦,五年内转移捕捞渔民22100多人,海洋捕捞能力盲目增长的势头得到遏制。 科教兴渔取得进展,内涵式增长方式日益突出 积极创建海洋与渔业科技创新平台。各地积极推进科技兴渔战略的实施,加快渔业科技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加强重点实验室和中试基地的建设,组建了南太湖育种中心、永兴贝类试验基地及洞头育苗试验基地,并与中国水产科学院建立了海洋贝类研究室,为全省渔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技术攻关取得了有效突破。重点突破了名特优品种的育苗和设施渔业技术的开发:翘嘴红、青蟹育苗技术的成功开发,已在全省形成两个产值上亿元的新兴养殖产业;新引进的贝类品种大西洋浪蛤和硬壳蛤已突破人工育苗关;曼氏无针乌贼人工育苗取得成功;抗风浪网箱的研究成果全国之最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贝类无底质培育技术研究取得实质性成果;围塘综合养殖、多茬养殖、低坝高网等新养殖方式正在全省广泛推广;三大港湾养殖容量研究成果为科学合理地发展海水养殖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防治取得重大突破,在国际上率先制备了罗氏沼虾诺达病毒的单克隆抗体,创建了国际领先的TAS-ELISA诊断技术;海产甲壳动物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开发,减少了环境污染,综合利用了资源,已形成年产值3亿多元的甲壳素产业规模。 海洋与渔业科技成果显著。“十一五”时期,全省海洋与渔业系统共获省部级科技奖励项目43项,其中获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23项,国家海洋局海洋创新成果奖7项,农业部丰收奖3项,科技进步已成为推动我省渔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渔业标准化逐年增强,初级水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渔业标准化加快推进。完善渔业标准化工作机制,成立了浙江省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进一步加快了全省渔业标准化体系的建设进程。五年来共组织制定了农业行业标准7项,制定省地方标准70项,其中无公害标准39项。建立了省级标准化推广示范区和示范基地70个,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17个,全省示范面积14万多亩,带动幅射面积55万多亩。 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通过加大无公害生产的推广引导,增强质量安全公共服务等多项举措,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是建立健全水产品质量安全的法律体系。首次将水产品质量安全列入《浙江省渔业管理条例》,为依法管理水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法律依据。二是全面实施水产品药物残留监控。对省内重点水产品养殖基地、出口水产品原料供应船、出口水产品加工厂、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单位或个人生产的大黄鱼、美国红鱼及鲷鱼、对虾、沼虾、龟鳖、梭子蟹及青蟹、河蟹、贝类(泥蚶、蛏子、贻贝)、海捕虾及其制品、无公害水产品等十大类初级水产品实施生产环节的抽样检测,在2005年抽取的总样品量2300批次,6974个样品检测中,产品合格率达到98.7%。三是组织开展无公害产地、产品双认证。组织实施全省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和无公害、绿色、有机水产品的认证,积极推进水产品品牌建设。“十五”时期全省有317个水产品养殖基地通过无公害产地认定,319个水产品通过无公害产品认证,无公害水产品产地面积超过4.5万公顷,占全省海淡水养殖面积的15%,有力地促进了养殖渔业的健康发展。 5.渔业发展环境良好,软硬件设施明显改善 渔港建设取得显著成绩。 “十一五”时期,是我省有史以来渔港建设开工项目最多、建设速度最快、财政投入力度最大的一个时期,全省渔港面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新开工建设和扩建改造18个重点渔港,共投入资金近8亿元。其中14个渔港已完成建设任务。舟山中心渔港、岱山中心渔港、洞头中心渔港、椒江中心渔港等4个国家级中心渔港开始实施渔港经济区建设。到“十五”期末,全省可避风的港池面积达到2240万平方米,可容纳21500艘渔船停泊避风,为60%的渔船提供了就近、安全避风的条件。 市场体系不断完善。2005年全省有水产品批发市场76家,比2000年增加19家。水产品进场交易量达263万吨、交易额297亿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197%和228%,年均递增分别为24%和27%。涌现了一批设施配套、功能齐全、辐射范围广、影响带动力强的跨地区大型批发市场。 市场管理进一步规范,市场信息网络日益扩大,为渔业生产提供优质服务。 水产种苗工程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水产种苗工程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六大种子种苗工程之一。五年来完成省级财政水产种苗工程投资3100万元,建设了1个种业龙头企业,3家国家级原种场,18家省级水产良种场,全省水产原良种繁育体系的框架已经形成,优质种苗的生产能力大大提高,与“九五”期末相比,优质种苗的生产能力翻了一番,优质种苗的良种覆盖率从30%提高到60%。水产种子种苗工程的建设,促进了我省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尽管“十五”时期我省渔业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主要表现为: 一是渔业水域环境污染加重,淡水养鱼技术指导少,海洋捕捞船多、鱼少、渔场小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捕捞强度过大,渔业资源不断衰退; 二是渔业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存在错位,养殖品种的结构不尽合理; 三是渔业生产成本大幅增加,特别是柴油价格机制的调整,对沿海捕捞渔区影响很大; 四是水产养殖不合理用药现象没有得控制,水产品质量安全的保障机制需进一步完善; 五是侵犯渔民权益问题突出,渔民因渔港、锚地、养殖水域被占用,养殖水域被污染,造成渔船无法停泊,渔民无处可养,损失又得不到合理补偿而引发的事件明显增多; 六是水产品价格持续低迷,渔业比较效益高的优势有所减弱,渔民收入增长幅度减缓,渔业发展受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日趋明显; 七是渔业科技创新体系尚未形成,技术推广服务体系薄弱,教育培训体系不健全,渔业科技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从业人员总体素质不高; 八是渔业安全生产形势严峻,渔业防灾减灾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尚未建立。这些矛盾和问题的存在,制约着我省“十二五”时期渔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着力加以克服和解决。
D. 那个品牌的渔药比较好
各厂家各有侧重的,看你用在哪,具体干什么用。
E. 想做渔药品牌代理,目前市场上哪个渔药品牌的口碑比较好
我养小龙虾目前用两家主要的药一个中海赛恩一个水世纪还可以
F. 渔药的中国常用渔-药及禁药
2013年之前,中国的渔药生产、销售和使用等各环节存在着许多问题,很多方面尚需完善。渔药管理的混乱导致禁药不禁,不但使消费者难以吃到“放心鱼”,还严重影响了中国水产品的出口。但到目前为止,在许多作者投来关于病害防治的稿件中,还时不时出现采用禁药防治鱼病,这是非常不应该的。为此简单列出当前常用渔药的分类及禁药品种,希望广大养殖户能明辨,杜绝使用禁药。
据统计,2012年12月,中国渔药生产厂家有近百家,渔药品种也是多种多样,由于有些渔药生产厂家存在着缺乏技术含量和竞争力等问题,致使市场上渔药鱼龙混杂,有许多渔民甚至都弄不清楚市场上林林总总的渔药究竟哪些是安全的、环保的,哪些是禁用的。因此下面简单介绍一下现有渔药的分类,并列出各类常用渔药中的禁用种类,便于养殖户在实际生产中参照。
1.抗菌类药物
(1)抗生素类:常用的有土霉素、青霉素、强力霉素、金霉素、甲砜霉素、氟苯尼考等。
(2)磺胺类:有磺胺嘧啶、磺胺甲基嘧啶、磺胺间甲氧嘧啶、甲氧苄氨嘧啶等。磺胺类药物在鳗鱼饲料添加剂中已禁止使用。
(3)喹诺酮类:有氟哌酸(诺氟沙星)、氟嗪酸(氧氟沙星)、吡哌酸、恶喹酸、萘啶酸等。此类药物抗菌效果普遍较好,具有抗菌范围广、杀菌能力强等优点,是防治水产动物细菌病的有效药物。
呋喃唑酮在抗菌类药物中,抗生素类中的红霉素、氯霉素、泰乐菌素、杆菌肽锌已被禁止用于鱼病防治及作为饲料药物添加剂。磺胺类中的磺胺噻唑(消治龙)、磺胺咪(磺胺呱)被禁用。喹诺酮类中的环丙沙星已被禁用,恩诺沙星药残已作为限制鳗鱼出口日本的一主要因子。另一类抗菌药物硝基呋喃类中的呋喃唑酮(商品名为痢特灵)、呋喃西林(又名呋喃新)、呋喃它酮、呋喃那斯也已被禁用。养殖户在生产过程中可用其它抗菌药物代替。
2.水体消毒剂
常用的水体消毒剂有以下几类:
(1)卤素类:聚维酮碘(碘伏)、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乙氰尿酸、溴氯海因、二溴海因、二氧化氯、漂白粉等。
(2)醛类、醇类:甲醛溶液(福尔马林)、戊二醛、乙醇(酒精)等。
(3)碱类:氧化钙(生石灰)、氢氧化铵溶液(氨水)等。
(4)氧化剂:高锰酸钾、过氧化钙、过氧乙酸、双氧水(过氧化氢)等。
(5)重金属盐类:螯合铜、硫酸铜等。高浓度的重金属盐有杀菌作用,低浓度具有抑制酶系统活性基团的作用,表现为抑菌效果。
(6)表面活性剂:新洁尔灭、季铵盐类等。
(7)染料类:甲紫、亚甲基蓝、吖啶黄等。染料可分为碱性和酸性两大类,影响生物代谢。
3.抗寄生虫药物
(1)染料类药物:常用的有亚甲基蓝等,可防治鱼卵的水霉病、幼鱼和成鱼的小瓜虫病、车轮虫病、斜管虫病等。
(2)重金属类: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
(3)有机磷杀虫剂:如敌百虫。
(4)拟除虫菊酯杀虫药:如溴氰菊酯等。
(5)咪唑类杀虫剂:甲苯咪唑、丙硫咪唑等。
必须注意过量的铜可造成鱼体内重金属积累,而敌百虫在弱碱性条件下形成敌敌畏,其对人的危害极大。
在抗寄生虫药物当中,孔雀石绿具有强毒、危害人体健康,有致癌性,已被禁用,在生产中可用亚甲基兰代替。另一类汞制剂杀虫剂如硝酸亚汞、氯化亚汞、醋酸汞、甘汞(二氧化汞)、吡啶基醋酸汞等各个种类已被禁止使用。拟除虫菊酯中氟氯氰菊酯(又名百树得、百树菊酯)、氟氰戊菊酯被禁用,此类药物虽未全禁,但还是少用为好。另外多种农药如地虫硫磷、六六六、毒杀酚、滴滴涕DDT、呋喃丹(克百威)、杀虫脒、双甲脒等被禁用。养殖户应杜绝使用这些种类药物,可用其他杀虫剂代替使用。
4.抗真菌药物
有制霉菌素、克霉唑等,另外食盐、亚甲基蓝等也可起到抗真菌作用。
5.抗病毒药物
病毒性疾病的症状经常是在病毒增殖高峰过去后才表现,用药效果往往不明显,防治效果多不突出。常用的有病毒灵、盐酸吗啉呱、金刚烷胺、碘伏等。但还未能找到真正有效治疗病毒病的药物。
6.环境改良剂
包括益生素、沸石、麦饭石、膨润土、三氧化二铁、过氧化钙、三氧化二铝、氧化镁等,主要作用是改善水质、底质,以及对微生态平衡、生物指标的调控。
7.调节代谢及促生长药物
激素、酶类、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及其他化学促生长剂等。
8.生物制品和免疫激活剂
生物制品包括各类菌苗、疫苗。如光合细菌、EM菌、草鱼灭活疫苗等,可起杀虫效果的如苏云金杆菌、阿维菌素等。
9. 中草药
五倍子包括大蒜、大黄、五倍子、水辣蓼、菖蒲、黄芩、苦参等。将中草药原料煎汁提取有效成分泼洒养殖池或粉碎拌入饲料,可以防治鱼类细菌性和寄生虫等疾病。中草药相对其它药物安全环保,品种功能多样,应作为防治鱼病的首选。
其他如清塘药物中五氯酚钠已被明令禁止使用,在实际生产中可用鱼藤酮及市场上的其它药物如清塘净等代替。化学促长剂中喹乙醇早巳被禁止使用,性激素类中甲基睾丸酮、丙酸睾酮等制剂;硝基咪唑中的甲基唑、地美硝唑等被禁用。
G. 渔药是什么意思
药物按照其应用的范围一般分为三大类,即人用药物、兽药及农药。渔药是“用以预防、控制和治疗水产动植物的病虫害,促进养殖品种健康生长, 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改善养殖水体质量,以及提高增养殖渔业产量所使用的物质。” 渔药被包括在兽药之内,但渔药有其明显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其应用对象的特殊性以及易受环境因素影响两方面。其应用对象主要是水产养殖动物,其次是水生植物以及水环境。
渔药定义
药物是指用来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和协助机体恢复正常功能的物质。顾名思义,渔药是指专门用于渔业方面为确保水产动植物机体健康成长的药物。故其应用范围限定于增养殖业,而在捕捞渔业和渔产品加工业方面所使用的物质,则不包括在渔药范畴内。现代养殖渔业分为鱼、虾、贝、龟、鳖等各种水产动物增养殖和以紫菜、海带等藻类为主的水产植物种养殖两大部分。因此,渔药同样区分为水产植物药和水产动物药两部分,也可称为水产药。水产动物和兽药有比较密切的关系,而水产植物药则与农药关系比较密切。应当指出的是,当前国际上对渔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主要集中于水产动物药,故常常将渔药狭义地局限为水产动物药。
常用渔药的品种和功能
按照 渔药的功能分类,一般可将渔药分为水体消毒剂、内服抗菌剂、寄生虫驱杀剂、中草药、生物制品、水质改良剂等。虽然国家法规没有将水质改良剂归类于渔药,但由于鱼虾防病的特殊需要,我们还是将水质改良剂归为渔药的一类。
当前由于水产养殖需要,广东省农业厅在实施兽药GSP过程中,已经将水质改良剂列为兽药店可以销售的产品,足以证明,水质改良剂已经归属渔药范畴。
1. 消毒剂
具有破坏生物活性的功能,用于杀灭养殖环境、动物体表和工具上的有害生物或病原微生物,控制疾病传播或发生。消毒剂种类很多,按作用机理分为氧化性消毒剂、表面活性剂、醛类等。常见的消毒剂有漂白粉、三氯异氰脲酸、二氧化氯、高锰酸钾、聚维酮碘、苯扎溴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