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金融产品营销。名词解释
是指金融企抄业为了生存袭与发展的需要,以金融市场为媒介,以客户需求为核心,根据客观环境条件和金融企业自身的能力,创造与交换金融产品(包括权利和价值),从而刺激和满足客户需求的社会行为和经营性管理活动的过程。同样,金融市场营销也是一个综合性的、动态的经营性管理活动的过程。
㈡ 金融产品初创期的营销要怎样管理
处于初创期的金融产品刚投入市场,未被广泛接受,其销售量肯定不大。在短期内,产品难以建专立高属效率的分销模式和最理想的营销渠道,而且风险大、费用多,利润也较少。这个阶段可以采用以下管理策略。
(1)高价格高促销的“双高策略”。这种策略在金融产品新颖有特色、客户求新心理强的情况下容易奏效,它以高价格配合大量促销活动,可以先声夺人,迅速占领市场。
(2)渗透性策略。这种策略适用于市场规模小、竞争威胁不大、可供选择的产品种类少的情况。该策略易于被客户接受。
(3)低价位低促销的“双低策略”。这种策略适用于产品规模较大、价格弹性大、促销弹性小,且产品已经被众多用户所了解的状况。
(4)密集型渗透策略。这种策略适用于市场规模较大、市场对本产品不太了解、同业竞争非常激烈的状况,可以用最快的速度进行市场渗透。
㈢ 金融产品成熟期的营销要怎样管理
进入成熟期后,金融产品的销售量基本达到饱和状态,销售量增幅趋缓,利润开版始稳中有权降,这个阶段可以采取以下营销策略。
(1)市场改革策略。市场改革策略是指开发新市场,寻求新客户,重新为产品定位。
(2)产品改革策略。产品改革策略是指产品的再推出,包括质量的提高和用途的拓展。
(3)营销组合改革策略。营销组合改革策略是指通过改变定价策略、销售渠道以及促销方式来加强服务,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
㈣ 金融营销研究的内容有哪些
金融营销是以客户为研究对象,以盈利为目的,通过各种营销策略的运用,把金融产品内转移到客户手中容的管理活动。随着金融营销观念的演进,人们逐渐认识到,一个完整有效的市场营销应包括前期的市场调研、市场细分、确立目标市场、进行市场定位,中期的产品推出、营销策略组合,后期的售后服务、营销风险管理等诸多方面。
学习金融营销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了解金融企业所处的环境,确立可行的营销战略和计划,采用多元化的营销手段和技巧,树立先进的营销理念,遵循正确的营销流程,进行专业化营销。
㈤ 金融营销学试题:论述金融服务营销和实物营销的区别和联系
一般认为,服务营销与实物营销(GoodsMarketing)之间的主要区别为:营销的产 品不同、用户购买和消费行为不同、营销组合的要素不同、评价产品的质量的难度不同。
区别:
1.无形与有形的区别。服务的产品形态是无形的,摸不着,看不见,服务价值难以衡量;实物产品是有形的,很容易就让人感受到产品的货真价值或名不副实。
2.产品的可拓展性存在着区别。服务产品的可拓展、可提升空间较大,服务时间,服务形式随时随地都可以变化出新;而实物产品一旦投产,想要寻求改进很麻烦,成本也很高,而且对于广大经销商来说,也没有权利和能力对产品进行改进。
3.在营销的难点上也有不同。服务产品的营销难点在于服务的价值难以衡量,常让人感觉虚无缥缈;实物产品的营销难点在于用户眼见为实,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很难再行改变用户的认知。
下面是金融服务与产品相同的一些方面:
1. 可分离性。与许多种类的服务不同,许多金融产品的生产能够与其消费分离。消费者不必非要出现在银行才能够使用活期存款账户。就像运动鞋一样,活期存款账户也是在其销售和随后使用之前被“生产”出来的。
2. 缺少易灭失性。与预订一顿晚餐不同,信用卡在客户需要时就会存在。它不是易灭失的。这就使得金融供应商能够比较容易地管理服务的供给与需求。
3. 批量生产。典型的,各类服务是在一定时间内一次创造并递送的,产品通常则是批量生产的。许多金融服务比如财务建议是个性化的,反之,其他的金融服务是能够批量生产和批量营销的,比如保险单、学校储蓄账户,或是债券交易商使用的数据分析系统。批量生产使得批量促销和降低成本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