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王子兵法的演讲中说,上个时代靠产品挣钱,未来时代靠思想挣钱,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啊
过去以产品为中心,靠投资驱动,用营销管理获取利润,但随着产品过剩,已经没有竞争优势,云南王子判断未来5-10年将会出现以思想产品为核心的商业时代,用思想赋能更多人,影响更多人,连接更多人,而产品只是用来和人发生连接的。
B. 企业的一切营销活动都是以销售商品为中心
营销的核心是创造,这一点在互联网时代更加明显。与市场环境一样,营销同样在不断演进变化,这种变化是跟随着用户的脚步向互联网迁移。
从以产品为中心的营销1.0时代,到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2.0时代,如今互联网正在把营销推向以价值为中心的3.0时代。
科特勒把营销3.0时代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吸引用户的思维、心灵和精神,并与之建立联系;第二个阶段是帮助用户意识到他们的预期,让他们购买产品;第三个阶段,与用户形成同感、共鸣,使之具有可持续性。而能否成为“可持续性企业”,其核心是企业能否给用户的生活带来独特的价值。
科特勒认为,营销是为了给人们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因此,3.0时代营销是以人为核心的营销,关注的不仅是用户,而是更广泛意义上的人,带有人本主义的色彩。企业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为了让人们生活得更好做出贡献。
企业应该如何看待自己做的事情?科特勒说:“比如有两个农民,你问他们在做什么,一个说种地,另一个说他是为了减少世界饥饿而工作。企业社会责任与此类似。”
科特勒强调,企业一定要有社会责任感。可以从基础的事情做起,比如选择注重环保、有社会责任感的供应商,沃尔玛和宝洁都做得很好。也可以根据企业的特点,为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做贡献,比如雅芳为女性预防乳腺癌筹款,通用汽车提高交通安全意识。
科特勒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营销很难完全分割。企业可以从人们的情感满足中获利,比如亚马逊、苹果、谷歌等企业,它们受到人们喜爱,同时从用户的青睐中获利。
“企业进行社会责任投资是有原因的,这可以让你的企业与其他企业区分开来,形成差异化。如果竞争者都做得差不多,你的企业比其他企业更关注社会,就会赢得更多好感。比如麦当劳,它为消费者提供便宜、快捷的食品,但这些食品容易导致肥胖,可是没有人就这一点攻击麦当劳,因为它做了很多工作。从营销的角度看,这些做法都是有效的。”
然而,价值驱动的3.0时代是营销的终极阶段吗?会不会有4.0时代?对此,科特勒现在无法回答,他只能想象是否还有比精神更高的境界。但是,谈人本主义、社会福祉等形而上的话题毕竟不是商业化市场的主题。互联网时代瞬息万变,企业稍微动作迟缓就有可能被卷入淘汰的洪流中,对更多的企业来说,在谈论社会责任之前,首要的是生存。
科特勒认为,每个企业都要考虑自己的弱点是什么。企业面临很多挑战,应该设想一下,假如发生突变会在哪里出现严重问题,这样也许可以自己颠覆自己,生存下去。如果有弱点却不能自己解决,就会被颠覆,柯达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客户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一些传统的东西企业不得不放弃,这是颠覆的变化,你不能保持不变,否则就会被颠覆!”科特勒说。
C. “营销2.0时代”指的是什么,求科普!
指的是将营销从产品中心转移为消费者为中心的营销时代,产生的背景是市场权利从卖方转移向买方,营销理论有STP(市场细分、目标市场、定位)、4C(顾客、成本、便利性、沟通)、AISAS(注意、兴趣、搜索、购买、分享)、大卫奥格威品牌形象理论、品牌建筑师(BrandArchitect)理论等。而如今营销时代已经进入到4.0时代:智能营销,主要是以消费者无时无刻的个性化、碎片化需求为中心,满足消费者动态需求,满足消费者动态需求,建立在工业4.0、柔性生产与数据供应链基础上的全新营销模式,将消费者纳入企业生产营销环节,实现全面的商业整合。有销售必然有支付,如今智能营销支付一体机正在逐步走向生活,具有融合支付功能,有银行卡刷卡渠道,有磁条卡、芯片卡读取功能。提供支付入口,还有营销等增值功能。比如说:推邦(上海)公司自主研发APP商券通,提供移动聚合支付,而且能提供聚合二维码,实现除现金外的所有营业流水查账对账功能。
D. 电子商务中,以客户为中心和以产品为中心的营销方式分别有什么优缺点
你不会是政法的吧。。。。
E. 营销3.0时代的营销1.0到3.0
《营销革命3.0》认为,营销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营销1.0时代:最突回出特征是以产品为中心;
营销2.0时代:答顾客掌握购买主动权;
营销3.0时代:顾客要求了解、参与和监督企业营销在内的各环节。消费者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价值观(意义)判断逐渐强烈,不能践行社会责任使命的企业面临重大隐患。
F. 什么是大营销时代
第一,所谓大营销,是针对传统的推销和行销来说的。大营销是指范围大,系统性强,对大数据运用和分析到位的整合营销系统。
第二,从大营销的格局和内涵来看,大营销具有以下特点:
大营销是全心全意为目标消费群创造价值的营销活动。
在大营销时代,营销的本质是洞察人心,并满足或创造人性需求,从而为企业带来业绩的快速提升,让品牌收获更为广泛的认知度。
大营销必定要提升销售的质和量
大营销通过准确洞察市场、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从而在目标消费群需求产生时,能够快速、精确地予以满足。
大营销是效果最好的精致化营销
大营销是通过精准精致的营销系统来运营销售,并且对营销对象进行准确评估,评估的标准就是大营销总能找到恰当的杠杆,通过合理的投入,获得最大的营销效果。
大营销需要大创意
大营销需要立足于目标消费群的真实需求,需要不同凡响的创意表现,为品牌和产品发声,大营销时代,效果至上。
G. 以产品为中心和以客户为中心有何区别
http://www.scude.cc/kejian/longchanpinyxx/clip_image001.gif
以产品为中心就是产品观念,以客户为中心就是市场营销观念。
科特勒提出了营销哲学历史发展中出现过了五种市场经营观念: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和社会营销观念
上述五种市场经营观可以归并为两大类:一类是传统经营观念,包括生产观念、产品观念和推销观念;一类是新型经营观念,包括市场营销观念、社会营销观念。
这两类经营观念在内容上存在着质的区别;前一类观念的出发点是产品,是以卖方(企业)的要求为中心,其目的是将产品销售出去以获取利润,这可以认为是一种“以生产者为导向”的经营观念;后一类观念的出发点是消费需求,是以买方(顾客群)的要求为中心,其目的是从顾客的满足之中获取利润,这可以认为是一种“以消费者(用户)为导向 ” 或称“市场导向”的经营观念。
正因为如此,两者实现目的的方法或途径也是有区别的;前者主要依靠增加生产或加强推销,企业重点考虑的是“我擅长于生产什么”;后者则是组织以产品适销对路为轴心的整体市场营销活动,企业首先考虑的是“消费者(用户)需要什么”。
附:市场经营观念的演变
(一)生产观念
1. 内容 认为消费者都喜爱那些随处得到的,价格低廉的产品。
2. 产生的条件 在卖方市场条件下,就会产生这种思想,在此观念下,只要有生产,必要有销路。以量取胜。
3. 企业经营中心 企业以改进增加生产为中心,生产什么产品就销售什么产品。企业的中心任务就是组织所有资源,集中一切力量,增加产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没必要考虑不同的市场需求,因而也谈不上开展市场调研活动。
4. 产生时期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化初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一段时期内,由于物资短缺,需求旺盛,许多产品供不应求,因而生产观念在企业界非常流行。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此种观念盛行。
(二)产品观念
1. 内容 消费者喜欢那些高质量、性能好、有特色、价合理的产品,只要做到提高产品质量、做到物美价廉,就一定会产生良好的市场反应,顾客会自动找上门来,无需花大力气开展推销活动。以质、廉取胜。
2. 企业经营中心 企业经营的核心在于产品,而非消费需求。容易产生产品自恋症,即营销近视症,陷入最好的捕鼠器的陷阱。质量并不是越高越好。经久而耐用,货真价实的产品并不一定会(永远)畅销。
3. 产生条件 它比生产观念多了一层竟争色彩。在供给不太紧缺或稍宽的条件下易产生次观念。
(三)推销观念
1. 内容 企业认为如果任其自然,消费者一般不会主动购买本企业太多的产品,因此,企业十分注意运用推销和广告术,大力展开推销和促销工作,以期望压倒竞争对手,提高市场占有率,来取得较为丰厚的利润。
2. 企业经营中心 企业经营的中心在于在于推销和促销,而非消费需求。推销是指卖那些生产出来的东西,营销是指生产那些能够卖得出去的产品。
3. 产生条件 它是在企业不担心不能大量生产,而是担心不能全部销售出去的情况下产生的。但依然从既有产品出发,本质上依然是生产什么销售什么。
(四)市场营销观念( Marketing Concept )
1. 内容 消费者需要什么产品,企业就应当生产销售什么产品。企业考虑的逻辑顺序不是从既有的生产出发,不是以现有的产品去吸引顾客,而是正好颠倒过来,从反应的市场上 消费需求出发,按照目标顾客的需要与欲望去 组织生产和销售。
2. 两个导向 消费者导向和竞争者导向。
3. 经营中心 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企业十分重视市场调研,在消费需求的动态变化中不断发现那些尚未得到满足的市场需求,并集中一切资源和力量,千方百计地去适应和满足这种需求,以能在顾客满意之中不断扩大市场销售,长久地获得较为丰厚的利润
4. 产生条件 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 50 年代以来,西方先进企业的经营思想由推销观念发展成为市场营销观念。这种革命性的演变,一方面是由于买方市场形势的出现;许多产品供过于求进一步发展,需求变化频率进一步加快,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迫使企业不得不改弦易辙;另一方面,也是资本主义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经验不断总结和积累的结果。由于这种经营观念符合生产是为了消费的基本原理,有助于缓解资本主义经济经济固有的基本矛盾,因而一旦提出就引起主广泛的注意,并成为当代市场营销学研究中的主线。
(五)社会营销观念( Social Marketing Concept )
1. 内容 企业提供产品,不仅要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与欲望,而且要符合消费者和社会的长远利益。企业要关心与增进社会福利。它强调,要将企业利润、消费需要、社会利益三者统一起来。
2. 产生原因 社会营销观念出现于 70 年代。在西方,它的提出一方面是基于“在一个环境恶化、爆炸性人口增长、全球性通货膨胀和忽视社会服务的时代,单纯的市场营销观念是否合适”这样的认识,另一方面也是基于对广泛兴起的、以保护消费者利益为宗旨的消费者主义运动的反思。有人认为,单纯的市场营销观念提高了人们对需求满足的期望和敏感,加剧了满足眼前消费需要与长远的社会福利之间的矛盾,导致产品过早陈旧,环境污染更加严重,也损害或浪费了一部分物质根源;有人则指出,“消费者主权”、“顾客至上”之类的口号对许多企业来说不过是骗人的漂亮话,它们在“为消费者谋利益”的堂皇旗号下干着种种欺骗顾客的勾当,诸如以次充好、以假充真、广告欺骗等。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人们提出了社会营销观念。应当说,这种经营思想的正确性无可置疑,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很难得到真正彻底的贯彻。
H. 营销3.0时代的概述
人文营销观念的核心是一个企业如果有好的产品,甚至于你有好的市场,并不见得保证你能够成功。因为任何一个企业要进行信息传递,在传递的过程中自己说自己好没用,一定要别人说你好。到了这个阶段,菲利普·科特勒把它称之为营销的3.0时代。
菲利普·科特勒提到,由于进入移动互联时代,传统的营销1.0时代营销方法已经不行了。营销1.0时代是企业和企业的竞争,主要是拼产品,拥有好的产品我就能够取胜。营销2.0时代就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消费者为中心,只要产品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就能够取胜。
而营销3.0时代是一个即便企业有好的产品,甚至企业的产品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也不行,为什么不行,因为你说自己好,别人都不相信,你要让消费者说你的好话,要消费者口口相传,不仅在现实生活中口口相传还要在虚拟的世界里进行传递。而要做到这一点,企业的形象十分重要。企业的营销重点不要完全放在产品和市场上,要放在突出宣传企业的美誉度和知名度上,所以他就提出营销的3.0。营销的3.0的核心就是一个企业的重点,是宣传企业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
图片来源:网络营销导航-宁传网
在营销3.0时代的今天,一个企业的产品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一个企业没有市场,固然不行,但是仅有这两条还不行。除了这两条之外你还要有好的名声,要有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不断地宣传企业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来达到这一点,好的产品不是靠自己来说而要让消费者告诉消费者,这就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营销要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