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大学生健康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大学生健康教育的目的和意义主要有以下三点:
1、健康教育在学校卫生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在高校中开展健康教育有助于广大学生认识疾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有利于公共卫生工作的开展。
仅仅提供医疗卫生设施并不能保证改善学校卫生状况,需要通过健康教育使大学生们能正确认识健康需要靠良好的生活方式、积极地自我保健意识来维护。学校卫生工作是学校师生健康的保证,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
2、进行健康教育是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重要手段,学校的健康教育又是全民健康教育的基础。健康教育可增进大学生的卫生知识,使其进一步了解健康的价值和意义,增强维护自身健康的责任感和自觉性,提高自我保健和预防疾病的能力。
帮助大学生自觉选择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少危险因素的影响,从而促进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3、健康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项最重要的社会性目标,作为社会概念,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也是社会发展的潜在动力。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学校应当把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
“普通高等学校应当开设健康教育选修课或者讲座。”可见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和社会对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日益关注。
大学生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在校大学生随着高中紧张、高压的学习生活的结束,进入相对宽松、自由的大学生生活之后,加之没有了家长的管理和生活上的细心照顾,大学生群体很容易形成一些不良行为与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作息无常、饮食无规律等。
肝炎、肺结核、贫血、营养性疾病、维生素缺乏症及心理障碍等疾病成为大学生群体中的常见病。大学生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必须引起重视并逐步加以改善。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28),在“战略目标”中提出:
到2020年,教育质量整体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也就是说,学生的健康素质作为三大素质之一,作为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已被列入重要战略目标。
因此,开展大学生健康教育,增强大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健康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以上内容参考四川师范大学-后勤服务管理中心- 后勤新闻
『贰』 健康教育的教育目标
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体系,提高专业队伍素质。紧紧围绕卫生工作的中心任务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社区为基础,以重大卫生问题、重点场所和重点人群为重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普及健康知识,增强人们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促进全民健康素质提高。
(一)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建立起以政府负责、部门合作、社会动员、群众参与、法律保障为特点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运行机制。
(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纳入目标管理和工作计划,组织实施、监督考核。
(三)加强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和人员能力建设,2010年,旗县区健康教育机构专业技术人员达3—5人,配备适应工作需要的设备。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率达100%。
(四)建立健全健康教育工作网络,至2010年,社区、医院、学校、企事业单位等有直接面向目标人群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组织与网络。
(五)保证常规经费,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经费不少于当地当年卫生事业经费的3--5%。
(六)广泛开展农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积极推进“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以多种形式和多种渠道为农民送医药、送知识。加强农村流动人口和乡镇企业工人就业前健康教育培训。结合农村生态文明村镇建设,大力普及农村改水、改厕知识和技术,改善农村饮水和环境卫生状况。至2010年试点地区农村居民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分别达到60%;人群健康相关行为形成率分别达到50%。
(七)深入开展城镇社区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积极推进“健康促进社区”建设,落实《城镇社区居民楼院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指导》。针对影响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开展社区综合干预,至2010年城市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分别达到80%和60%以上。
(八)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要求及相关规定,城乡各类学校开设健康教育课,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加强健康行为养成教育,重点做好心理健康、控制吸烟、环境保护、远离毒品、预防艾滋病、意外伤害等健康教育工作。在各类学校中开展健康促进学校创建活动。到2010年,中、小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城市、农村分别达到90%、80%;中、小学生健康行为形成率城市、农村分别达到70%、60%。
卫生技术人员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基本理论知识培训达90%以上,积极开展健康促进医院创建活动。
(十)对工矿企业管理者和各种作业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与健康培训。
(十一)公共场所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按照《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及相关规定,监督和指导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对从业人员进行健康知识培训、复训,考核合格上岗。各类公共场所开展卫生科普宣传。禁烟、安全标志明显,消防疏散通道通畅,应急措施健全,积极营造健康环境。
(十二)积极开展控烟教育。加强普及烟草危害相关知识,开展吸烟行为干预,降低吸烟率。积极开展创建无烟单位、无烟家庭活动。到2010年,70%的中小学校、80%的医院成为无烟场所,开展创建无烟草广告城市工作。
『叁』 健康教育教学计划
找到一份 仅供参考
新学年已开始,为贯彻学校健康教育教学工作要求,关心学生的健康生长,现对我校本学年健康教育教学工作做发下计划:
一、健康教育教学的任务:
1、提高学生卫生知识水平;
2、降低学校常见病的发病率;
3、提高生长发育水平;
4、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预防心理卫生问题;
5、改善学生对待个人公共卫生的态度;
6、培养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
二、健康教育教学的目的:
1、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证学生们具有旺盛的精力,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2、培养学生正确的饮食和卫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吃好早餐,一日三餐,定是定量,不偏食,让学生知道暴饮暴食的危害。
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教材要求,提高健康教育课的效果。
三、不同年级健康教育教学的授课内容:
一年级
1、通过课堂内外教育,向学生传授卫生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个人清洁习惯,使他们自幼养成讲卫生、爱清洁、维护环境的良好品德。
2、培养学生有规律的生活作息制度,养成早睡早起、定时定期进食,既不偏食、挑食、也不达量进食。懂得环境污染对人体的急害,自觉地保护环境,并懂得预防接种发好处,自觉接受预防接种。
二年级
1、让学生观察自己身高,体重的变化,了解儿童期的正常生长发育,并注意生长发育期应注意的事项。知道保护眼睛、牙齿、耳朵、鼻子的重要。
2、认识到阳光、空气、水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3、了解均衡饮食对身体发育的好处,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三年级
1、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学会自己的事情的自己做,懂得并掌握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的方法。
2、教育学生交通安全知识,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3、了解自身的发育及运动对身体的好处,教导学生安全用电,并知道触电急救、意外事故时,懂得如何打电话。
四年级
1、使同学们熟记急救、火警、盗警电话号码,在遇到急救病人、车祸、火警等急救,意外事故时,懂得如何打电话。
2、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知道人体需要的营养素,知道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
3、懂得体育与健康常识,运动前后的注意事项;过量饮水也会中毒;玩与心理健康;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
五年级
1、使学生理解健康概念,培养健康的意识行为,懂得预防食物中毒的方法。
2、让学生了解适时、身体的穿着有益健康,引导学生培养朴素、大方、适时的穿着风格。
3、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和心理健康的标准使自己逐步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正确看待自己身上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控制自己的情绪,多参与集体活动,培养良好的兴趣,并懂得如何自我保护。
4、让学生了解学校健康促进的内容,并在行动上支持和参与学校健康促进活动。
部之,加强学生的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强壮的体格、健康的生理和心理,勇敢顽强的毅力,艰苦奋斗,团结合作的精神,是学校教师的职现;学校必须抓紧抓好,使学生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身心健康,体格健壮,使我校的健康教育教学工作上一个台阶。
『肆』 什么是健康教育计划设计中的总目标 具体目标
你好:
根据你的描述,想知道健康教育计划设计中的总目标与具体目标如何区别。
我的理解是:健康教育计划设计中的总目标一般是指:健康知识知晓率达百分之多少?健康行为形成率达百分之多少?而具体目标一般是指:总目标下面细化的目标,如健康知识知晓率下面的细化目标有:具体某一知识点的知晓率达百分之多少等。以此类推。
希望对你带来帮助。
『伍』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的目的是什么
(1)正确认识和纠正不良嗜好,如吸烟、酗酒、吸毒等。
(2)为居民设版计个性化的合理膳食权结构。
(3)针对居民个人制定科学有效的有氧运动计划。
(4)消除精神紧张,进行健康心理疏导。
(5)对老、幼、孕、残等特殊人群进行生活方式指导,居家或出行时的安全防范措施等教育。
(5)健康教育计划培训目的扩展阅读
主要有三方面内容:
(1)基本知识和理念(25条),如: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健康生活方式的知识。
(2)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34条),如:勤洗手、常洗澡,不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具;不随地吐痰;不在公共场所 吸烟等。
(3)基本技能(7条),如:需要紧急医疗救助时拨打120急救电话;遇火灾拨打火警电话119;会识别常见的危险标识等。
『陆』 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引导与教育人们养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使之达到最佳健康状态的一种教育过程。健康教育和一般教育一样,关系到人们知识、态度和行为的改变。它指导和教育人们养成并保持有益于健康的生活,合理与科学地利用已有的健康设施;并自觉地参与改善个人和集体健康状况的各种活动。健康指人在躯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都处于自觉良好、活力充沛的一种状态,它不仅要求一个人的机体免于疾病和衰弱,而且要保持躯体、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美状态。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达到尽可能好的健康水平是人类一项最重要的社会性目标。 目的 主要是传播卫生知识、技能,并开展行为、道德教育,增进整个社会人群的健康与自我保健能力。其理论依据和专业技术来源于医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行为科学、传播学、科学普及学、统计学和美学等学科。 特点 它不仅是卫生知识的传播,更重要的是具体指导与实践,通过有计划的学习过程和有计划的社会行动,使受教育者增长卫生知识,信服科学,改变有损于健康的行为;加强人们的自身保健意识和能力。因此,教育内容应该富有思想性、科学性、针对性和趣味性,并能符合当时、当地人民经济负担的可能性。教育者要帮助受教育者摆脱旧习惯、旧观念,学习新思想、新知识,改变不利于健康的行为,养成有利于健康的良好习惯,自觉自愿地维护自身和公众的身心健康。教育的对象从社会、家庭到个人。关键在于使知识和技术转变为人民大众的行为,获得控制与健康有关的疾病、行为、环境的能力。健康教育者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应是健康政策的发动者,是个人和集体行动的推动者,是健康资源的挖掘者。 种类 健康教育分为学校卫生教育和社会大众健康教育两大部分,后者亦称群众卫生教育。学校卫生教育的目的是指导学生在生长发育过程和日常生活中坚持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帮助学生增长知识,启发他们自觉采取有益于健康的言行,并影响其家庭和周围的人。社会大众健康教育的对象则是个体、机构和社会群体。其目的是协助人们或组织人们理解那些影响其个人或公众健康的行为和问题,从而改变他们的习惯和行为,或者设法改变其所处的环境以合乎卫生健康的要求。根据人群的居住环境、职业、年龄、性别等的不同,健康教育又可分为城镇健康教育、青少年健康教育、老年人健康教育、工人的劳动卫生和安全教育、服务性行业的健康教育、公共场所的健康教育、医疗机构中的健康教育、残疾康复的健康教育、疾病防治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性教育、心理卫生教育和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等。 方式和媒体 健康教育的实施方式和媒体很多,如言语教育、文字教育、形象教育、卫生摄影、电化教育、卫生文艺宣传、展览教育、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所用方式因时、因地、因人而异。 PRECEDE框架结构是美国健康教育专家 L.W.格林提出的健康教育理论模型。PRECEDE为英文Predisposing,Reinforcing and Enabling Causes in EcationDiagnosis and Evaluation(教育诊断和评价中的促成因素、巩固因素和实现因素)的缩写。用这框架设计教育计划,是从结果分析入手,经过几个连续分析过程进行设计。 健康教育的实施方法不断完善。从前只重视单向的大众传播教育方式,现在强调传播与教育并重,以传播与教育手段相结合;重视行为的转变及其效果评价;强调从小抓起,加强学校卫生教育,注意培养良好行为与纠正不卫生习惯相结合,以培养为主。英、美、日本、芬兰、新加坡等国,以及香港和台湾地区实行这种方式的健康教育,已收到显著效果。
『柒』 什么是健康教育及教育的目的
健康教育: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
教育目的:增强人们的健康,使个人和群体实现健康的目的;提高和维护健康;预防非正常死亡、疾病和残疾的发生;改善人际关系,增强人们的自我保健能力,使其破除迷信,摒弃陋习,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增强健康理念,从而理解、支持和倡导健康政策、健康环境。
(7)健康教育计划培训目的扩展阅读:
高校健康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心理健康、性与生殖健康、安全应急与避险五个方面。树立现代健康意识,掌握健康管理和健康决策的基本方法,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自觉规避、有效应对健康风险的能力。
增强防病意识,掌握常见疾病的预防原则和常规措施,提高防控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能力;树立自觉维护心理健康的意识,掌握正确应对学业、人际关系等方面的不良情绪和心理压力必需的相关技能,提高心理适应能力;树立自我保健意识,掌握维护性与生殖健康的知识和技能,提高维护性与生殖健康的能力;树立安全避险意识,掌握常见突发事件和伤害的应急处置方法,提高自救与互救能力。
『捌』 健康教育的目的、目标是什么
健康教育的目的、目标:
1、增强人们的健康,使个人和群体实现健康的目的。
2、提高和维护健康。
3、预防非正常死亡、疾病和残疾的发生。
4、改善人际关系,增强人们的自我保健能力,使其破除迷信,摒弃陋习,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5、增强健康理念,从而理解、支持和倡导健康政策、健康环境。
(8)健康教育计划培训目的扩展阅读:
教育部下发通知,在全国校园开展“师生健康 中国健康”主题健康教育活动。活动旨在帮助广大师生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理念,把健康教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健康观,形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通知从国家、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3个层面明确了职责要求。国家层面要完善学校健康教育政策制度体系,增加健康教育教学资源供给,并对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主题健康教育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调研和指导。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本地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实际制订主题健康教育活动实施方案,丰富健康教育教学资源,切实加强对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服务保障和督导评估。
各级各类学校要制订科学、可行、贯穿全年的主题健康教育活动方案,加强健康教育师资建设,落实健康教育课程课时,完善学校健康教育制度。
通知强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坚持问题导向,着力破解师资队伍建设、教育载体和途径等制约学校健康教育发展的突出矛盾。要切实把健康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因校制宜,创新工作举措。
要把“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中国学生营养日”“全国爱眼日”“世界艾滋病日”等重要时间节点活动纳入健康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