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扶贫的五种帮扶形式
扶贫的主要形式:
1.定点扶贫。中央定点扶贫单位要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健全制度。动员本单位、本行业、本系统干部职工广泛参与,定期选派优秀中青年干部挂职扶贫。
多渠道筹措帮扶资源,创新帮扶形式,帮助协调解决定点扶贫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做到帮扶重心下移到贫困村,帮扶对象明确到贫困户,帮扶措施到位有效,年度工作总结和计划报送及时。
各单位领导同志每年到定点扶贫地区开展扶贫调研,督促指导定点扶贫工作。地方各级党政机关和有关单位的定点扶贫工作参照中央层面做法,组织开展定点扶贫。
2.东西部扶贫协作。强化政府援助,协作双方要共同研究制定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将对口帮扶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府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建立协作双方联席会议制度,市县层层结对、行业部门对口帮扶。
扩大区域合作,推动东西部资源、产业、要素的优化配置,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加强企业协作,动员东部企业遵循市场规律、发挥自身优势,到西部地区投资兴业,开拓市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结构。
加强人才支持,推动东西部党政干部、专业技术人才双向挂职交流,引导人才向西部等艰苦边远地区流动。充分发挥东部职教优势,提倡合作办学、订单培训等多种形式,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
3.军队和武警部队扶贫。明确省军区、军分区政治机关和人民武装部作为同级政府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按照“就地就近、有所作为、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原则,省军区(武警总队)主要帮扶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军分区帮扶扶贫任务较重的乡镇或贫困村,作战部队结合实际就近确定帮扶对象。
部队院校、医疗、科研、装备修理等单位应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支持贫困地区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
4.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扶贫。鼓励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发挥联系面广、人才智力富集等优势,通过定点扶贫、智力支边、光彩事业等形式,帮助贫困地区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促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5.企业扶贫。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骨干和命脉,要在扶贫开发中发挥带头作用。民营企业是社会扶贫的重要力量,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参与扶贫开发。
鼓励各类企业通过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招工就业、捐资助贫、技能培训等多种形式,参加村企共建、结对帮扶等扶贫工作,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各级国资委、工商联和扶贫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建立联系机制,做好支持、服务和宣传工作。
(1)对口援助培训方案扩展阅读
扶贫的保障措施:
1.落实支持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单位设立扶贫基金,拓展社会扶贫筹资渠道,专项用于开展扶贫帮扶工作。参加东西部扶贫协作的东部省市,可在协作双方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安排一定数额的帮扶资金。加大财政对扶贫公益事业的支持力度,制定政府购买扶贫领域服务的具体措施。
2.健全激励机制。在每五年开展一次社会扶贫表彰工作的基础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扶贫荣誉表彰体系。对扶贫成效明显、贡献特别突出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可在尊重其意愿前提下给予项目冠名。
3.加强监督评估。建立定点扶贫和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和通报制度。建立企业、社会组织、个人扶贫监测评估体系。完善扶贫项目招标采购、社会组织征信、第三方评估、审计等相关制度,推动参与扶贫的社会组织增加透明度、提升公信力、扩大影响力。
参考资料网络——扶贫
『贰』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的国办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的通知
国办发〔2008〕5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
二○○八年六月十一日
『叁』 对口支援的认识
一省帮一市啊
『肆』 法律援助培训计划
谁有“西部计划”法律援助专项志愿者的详细数据。关于组织开展“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的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主要负责本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负责
『伍』 对口支援的支援类型
汶川地震后的灾后恢复重建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为举全国之力,加快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并使各地的对口支援工作有序开展,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建立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机制。考虑支援方的经济实力和受援方的灾情程度,兼顾安置受灾群众阶段已形成的对口支援格局,对口支援安排如下:
1.山东省——四川省北川县
2.广东省——四川省汶川县
3.浙江省——四川省青川县
4.江苏省——四川省绵竹市
5.北京市——四川省什邡市
6.上海市——四川省都江堰市
7.河北省——四川省平武县
8.辽宁省——四川省安县
9.河南省——四川省江油市
10.福建省——四川省彭州市
11.山西省——四川省茂县
12.湖南省——四川省理县
13.吉林省——四川省黑水县
14.安徽省——四川省松潘县
15.江西省——四川省小金县
16.湖北省——四川省汉源县
17.重庆市——四川省崇州市
18.黑龙江省——四川省剑阁县
19.广东省(主要由深圳市)——甘肃省受灾严重地区
20.天津市——陕西省受灾严重地区 上海:截至2009年6月,上海市累计援助万州各类项目425个,到位资金10.23亿元。其中:经济合作类项目38个,上海投入资金7.9亿元,解决移民就业7000多人;无偿援助项目387个,涉及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农业、旅游等多个领域,累计到位资金2.32亿元。在无偿援助资金中,基础设施项目5193.5万元,移民就业基地5680万元,农业项目2485万元,旅游项目560万元,教育3899.84万元,卫生1067.3万元,“五个一”工程800万元,人力资源开发564.08万元,其它项目2930.28万元。此外还为万州培训各类人员4200人次,干部交流168人,帮助万州安置农村外迁移民2010人。
天津:在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工作中,天津市始终把移民的生产、生活安置作为工作的重点,注重在基础设施、公益建设等方面创造条件,10余年来,天津累计到位资金10104.4万元,其中实施经济合作项目9个,到位资金4954万元,天津市委、市政府、市邮政局、市民政局、市环保局、市体委、市信息中心等部门支援万州无偿捐赠款物已经超过3394.4万元。
福建:十多年来,万州在移民搬迁、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诸多领域取得的成绩都凝聚着福建省各界浓浓的情谊。共支持万州资金68802.7万元,其中无偿援助资金9845.7万元。以产业发展为例,福建亚通、恒隆冶金、万美铝业、万福食品、九州龙酒业、源隆发百货、永辉超市等50多个项目先后落户万州,到位资金近5亿元。
厦门:截至2009年6月底,厦门市共援助万州区各类项目66个,到位资金11886.44万元。其中:经济合作项目7个,到位资金7696万元;无偿公益项目55个,到位资金4190.44万元。针对万州产业“空虚”,移民就业难的实际,厦门市重点支持万州培养“造血”功能。
南京:自1994年以来,南京共实施对口支援项目155个,实际到位项目资金1.05亿元,援建希望小学8所,无偿捐赠资金3254万元,定点培训农村移民致富带头人30名,专题培训质量、技量人员60名,安置库区大中专毕业生185人,对万州的移民迁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宁波:宁波市除了对万州社会事业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无偿援助以外,还把援助工作的侧重点放在促进万州农业产业发展方面,先后为万州区培训300多名移民致富带头人和重专大户,并免费赠送了大量的优质果苗,为万州援建高效农业示范点和引进新品种项目73个。截至目前,宁波共援助万州各类项目234个,到位资金4043.39万元。
黑龙江:2005年,黑龙江省代表团来万参加三峡库区(重庆)对口支援暨经贸洽谈会,翻开了黑龙江省对口支援万州崭新的一页。截至2009年6月底,共无偿援助资金218万元。
北部新区:截至2009年6月,北部新区对口支援万州的总金额达到10426.53万元,并表示将继续加大支持力度,全力支持万州发展。同时,北部新区(经开区、高新区)集团共38批次、2000多人次到万州开展对口支援工作。
对口支援彪炳千秋,情注三峡感天动地。从1992年开始,国家有关部委、各对口支援省市纷纷向万州伸出援助之手,用浓浓真情支持万州的移民、改革、发展和稳定。17年来,对口支援在高峡平湖结下了累累硕果…… 医疗卫生方面的对口支援是指地区与地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的专业性支援、协作;内容主要是技术支援和技术协作。帮助培养当地的卫生技术人员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
1983年国务院有关部门明确指出:对口支援的任务是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医疗、卫生、教学、科研以及医疗、设备维修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逐步壮大技术骨干队伍,并把帮助培养提高当地的卫生技术人员摆到首要地位;帮助开展新技术,解决疑难,填补空白,以便尽快改变这些地区的医疗卫生技术条件,提高专业卫生技术水平和科学管理水平。对口支援的形式和办法灵活多样采取派出去、请进来,业务挂钩,聘请专家兼职和咨询服务,组织讲学,专业技术协作,安排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卫生技术干部到内地进修,举办各种短训班、提高班和指定高中等医药院校开办民族班、边疆班,派医疗教学小分队等多种方式。并指出不论采取哪种办法,都要从实际出发,分别不同对象、不同任务、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由实施对口支援双方协商确定,要注重实际效果,能真正解决问题。 为了支持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国家教育部于2001年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实施“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的通知》。2001年6月,国家教育部在《关于实施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的通知》[教高(2001)2号]中正式确定由清华大学对口支援青海大学,通过听取汇报、实地参观、召开座谈会、与师生接触等形式对青海大学的教学、管理、科研、实验条件、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等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与青海大学领导座谈交流,协商和落实对口支援有关事宜,在深入调查研究和充分协商的基础上,拟定了对口支援的目标、任务和近远期的工作计划,并于2001年9月正式签订了对口支援协议书报请国家教育部审批。 支援高校 主管部门 受援高校 主管部门 北京大学 教育部 石河子大学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清华大学 教育部 青海大学 青海省 中国农业大学 教育部 内蒙古农业大学 内蒙古自治区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部 西北师范大学 甘肃省 复旦大学 教育部 云南大学 云南省 上海交通大学 教育部 宁夏大学 宁夏回族自治区 南京大学 教育部 西北大学 陕西省 浙江大学 教育部 贵州大学 贵州省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院 西南科技大学 四川省 华中科技大学 教育部 重庆医科大学 重庆市 华南理工大学 教育部 广西大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 西南交通大学 教育部 西藏大学 西藏自治区 西安交通大学 教育部 新疆大学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同济大学教育部井冈山大学江西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