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推广普通话的活动方案
学院里研究古代汉语的学者,招收研究生特喜欢招收闽南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的学生,做研究、考证等工作省却了很多的麻烦。http://www.ycwb.com/ePaper/ycwb/html/2008-08/18/content_287160.htm
现在的普通话实是(东)胡化了的汉语。用普通话读唐诗宋词,有很多句子按格式本应押韵的,却不押韵。何解?因为唐宋时代的人讲的并不是现在的普通话。有句说话讲“事物是发展的”,语言也是发展的,这对呀,普通话也应该发展,不能一成不变地就是这个读音。唐诗宋词是汉文化最精彩的部份,现在全国十亿读书人,能写作唐诗宋词的人能有几人?文化文明断档,这都拜推普之赐。普通话只有四个声调,同音近音字几近一半。现在观看电视电影,如果不打字幕出来,真不知所云。究竟用四个数字组成的密码组合量大,还是用五个数字六个数字组成的密码组合量大,答案肯定后者。现在的普通话已没有入声字,已简化为四声,从出生起就讲普通话的人,根本就没听说过什么入声字,以为汉语从古到今就如此,这种人掌握话语权时,就对方言厌恶,要一统方快。殊不知,普通话中已消失了的入声字却存在方言之中。一种不能很好地继承“汉文化最精彩部份”的语言--------普通话,就是为人与人之间的简单交流,强行推它普及又有何用?改革吧!普通话的读音不是不能改革的。
『贰』 普通话普及率 2020年要到80%,推广普通话的同时有无必要保护方言
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保护地方方言,这是不容置疑的。中国民族众多,地域广博,为了国民的交流需要,普通话的推广有其客观必要性。特别是在进入异域他乡之时,如若普通话的普及程度,没能达到交流的需求,那势必会寸步难行。然而对于本土人民来说,他们可以利用本地方言,畅所欲言,尽情交流,普通话不过是多了一种表达渠道。
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普通话的不断推广普及,方言正呈现萎缩的态势。在年轻一代,因为他们从小接受学校普通话教育,家长为了迁就学校教育成果,以至于方言已经逐渐成为,仅仅跟父辈祖辈进行交流的工具。而在他们同辈交流之间,普通话才是独一无二的选择。
所以,保护方言就摆上了我们的议事议程。方言自有其存在的价值,而且是很大的价值。方言是承载地方文化的载体,代表了是地方文化的独特性,甚至也代表了一方百姓语言表达方式的独特魅力。地方方言的衰落,必会慢慢导致文化的趋同,而文化独特性、多样性的消失,对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来说绝不是一件好事,对世界文化来说也不是一件好事。方言的消失,会导致我们无法解读一些由方言构成的文化遗产。
一些有识之士正逐渐认识到到方言保护的重要性。在十二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上,李礼辉等12名全国人大代表提出及早保护方言的建议,建议加强对方言的调查和研究。甚至在中小学不再禁止方言,适当安排方言教育。这样一种做法,特别是小学生都不再禁止方言,似乎与推广普通话背道而驰。那我相信,普通话的推广并不能依靠对方言的压制而进行,方言与普通话应该是携手并进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