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油纸伞的背后蕴含了哪些历史文化
关于伞的发明,民间流传了很多故事,最广为流传还是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鲁班大师,还是一个有关夫妻恩爱的故事。
关于伞诞生的爱情故事
据说鲁班经常在乡间热心的帮助百姓,鲁班为人勤勤恳恳,平时乐于助人,游走于很多地方,并且为百姓做了很多活,而鲁班的夫人又非常支持鲁班的工作,在鲁班平时尽心尽力为别人帮忙的时候可能会来不及吃饭,它的夫人对待鲁班也是尽心尽力,不管鲁班在哪儿做活,鲁班的妻子风雨兼程都会每天去给鲁班送去热乎的饭菜。
但是,到了夏天的雨季,鲁班的妻子在去送饭的路途中经常遇到滂沱大雨又无处避雨,常常全身都被淋湿,这让鲁班也很是心疼自己的夫人。鲁班就开始想办法怎么才可以让自己的妻子减少一些风吹雨淋,因此鲁班想到设计一些亭子好让夫人可以在遇到下雨时躲避进去,但是有的时候下雨会下好长一段时间。
虽然亭子可以躲雨,但是还是有些不便,毕竟亭子都是一个固定的地方,而且夏天的雷阵雨说来就来,会让人防不胜防,还是很难避免妻子被雨淋湿的情况,而亭子又不方便建设很多,可能距离亭子很远,就下起了大雨,多多少少还是有些不方便。
于是云氏突发奇想,如果小亭子可以随身携带在身边,那是不是就可以不用害怕淋雨了,妻子的奇思妙想让鲁班大师茅塞顿开,这位远近闻名,无所不能的发明家就根据亭子的样子,将亭子的柱子拟做骨架,裁了布料,安上活动骨架,把手把儿装上,这样传说中的第一把"伞"就这样诞生了!
现在,人们对于伞的使用不仅仅局限于雨天,随着制伞工业的发展,出现各具特色的伞比如有带蓝牙音箱的伞,晴雨伞,在夜晚可以帮助照明的伞以及各种稀奇古怪的伞。其中晴雨伞的使用更加夺得了当今无数少女的芳心,因为现代女生对美白防晒的追求,很多晴雨伞面世,在炎热的夏天不仅帮助仙女们抵挡炎热的太阳,还可以在突如其来的大雨到来时帮仙女们抵挡暴风雨的来袭,伞已经是人们日常出门以及外出旅行必带的物件,伞的不断更新也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方便和生活情趣。
❷ 杭州一设计师辞职做油纸伞1把卖600元,你如何看待这件事
一、杭州一设计师辞职做油纸伞情况介绍
浙江杭州,因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环艺设计毕业的90后小伙刘伟学6年前决定辞职回家做油纸伞。一把伞要经过70多道工序,制作工艺复杂,刘伟学一年只卖1000把,价格300元到600元不等。2007年6月,余杭纸伞被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刘伟学说希望能尽自己所能把纸伞传统手工艺发扬光大。
这名年轻人是一个很敬业人,他将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民族希望,看到了年轻人创新精神,我们要弘扬这种精神,将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弘扬,让我们的下一代看到各种优秀文化作品,让他们感受到中国文化魅力。
最后,祝这位年轻人事业有成、幸福平安!
❸ “油纸伞”阅读答案
答案14.不好。“悄无声息地”作为一个情态状语来修饰油纸伞淡出的过程,将其后置,更具有强调意味,突出它随着时代发展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无奈。改后,没有这种强调意味,而且语句表达比较板滞。
15.(1)这两处细节描写突出地表现了二姑妈对油纸伞的爱惜,保养的仔细;(2)同时与上文“加之怕摔坏了油纸伞,走那段路就特别费时”照应;(3)也为下文油纸伞遭白狗撕破一个口子而暴跳如雷的盛怒表现作铺垫。
16.本文语言生动形象,诗意隽永,如文中第三、四自然段写江南水乡的油纸伞,展现出一幅清新秀丽的水乡风情图,写油纸伞,既写其色彩的美,又巧妙地捕捉了油纸伞在雨幕中穿行的动态之美,还以一系列传神细微的动作描写表现出伞下恋人的缠绵爱意,语句温婉多情,洋溢着青春的明媚色彩;同时本文语言又有质朴简洁的一面,如写故乡的油纸伞,作者从亲情这一角度切入,以洗练的语言,从动作、细节、心理等方面刻画了二姑妈、母亲等鲜明可感的人物形象,字里行间弥漫着一种淡淡的无奈和伤怀。
17.BC(B.并非对比,只是用笔上的虚与实的结合:前者写江南的油纸伞,以影视中的画面形象为主,是虚写,表现江南油纸伞之于浪漫爱情的关联;后者写故乡的油纸伞,则是写实,表现故乡油纸伞之于骨肉亲情的因缘。C.“疾恶如仇”言之乏据。)
❹ 古装断案电视剧有一个案件是用油纸伞
少年包青天2
❺ 余杭油纸伞的历史是什么
油纸伞是中国传统工艺品之一,是起源于中国的一种纸制或布制伞。杭州是江南水乡,四季雨水众多,竹木资源丰富。作为古代重要雨具的油纸伞在杭州已有230余年的制作历史。据查,杭州最早油纸伞店是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董文远九房开设的。当时杭州油纸伞有渔船伞、文明伞、大红伞等多个品种,是杭州人不可缺少的生活必备雨具。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杭州油纸伞达到鼎盛时期,年产量在500万把左右,占华东油纸伞产量的二分之一左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市场上出现钢制骨架的晴雨两用伞,这种油纸伞逐渐被淘汰,杭州油纸伞技艺亦濒临失传。
直至2006年12月5日,《城乡导报》于12月7日头版头条报道《寻找制伞师傅恢复“余杭纸伞”》,引起当地政府的高度关注。余杭区文广新局把油纸伞作为民间手工技艺项目进行重点保护,浙江省文化厅也把杭州油纸伞列入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现杭州西湖绸伞与泸州市油纸伞技艺一道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之“传统技艺·伞制作技艺”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