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大连软件开发的前景
大连软件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大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与指导下,经过二十几年的艰苦创业和发展,具备了一定的软件研发和生产能力,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大连软件异军突起
自1999年以来,大连软件业在销售收入、出口额、企业数量及从业人员等多方面都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其中销售收入增加了3倍,出口额翻了两番,企业数量增加了80%,软件工程师已达1.2万人,其中有2000多名既懂技术又懂日语的软件人才。
大连市现有专业从事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和信息服务业务的企业270家,其中超千人企业1家,超500人企业2家,合资企业70家,日资企业38家,IBM、诺基亚、索尼、松下、三菱等世界500强15家。有近百家企业从事对日软件开发业务,全市软件出口的90%面向日本市场。其中有一批本地优秀企业,包括全国软件出口额排名第一的华信计算机有限公司,中国仅有的两家通过CMM5级认定的企业——海辉科技和东软大连分公司,在这里“茁壮成长”。
信息服务业是近两年依据大连市地理优势、环境优势和人才优势而迅速崛起的新生业务。目前已有美国GE、DELL、埃森哲、德勤咨询等国际大公司将其面向亚太地区的信息技术服务中心设立在大连,更多的日本企业正在对大连进行考察,大连成为“北亚软件及信息服务中心”的条件正在逐步成熟。
特点鲜明 独树一帜
与国内其他的软件产业较发达地区相比,大连软件业在大连软件园建设、软件人才培训以及软件外包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大连软件园作为大连市发展高新技术尤其是软件的重要基地之一,以其全国惟一的“官助民办”模式,成为建设速度快、国际化特色突出、软件人才教育配套完善的国家级软件园。 2001年成为“国家软件产业基地”,2002年确立了“中日软件产业合作战略门户”的目标,发展定位是建设国际知名、国内最大的软件出口基地、软件人才培训基地和信息服务基地。大连软件园2002年实现销售收入8亿元,出口2500万美元,入园软件企业128家,园区内的软件工程师达到4000人。
在软件人才教育方面,大连针对软件产业发展需要,精心营造与之相匹配的专业人才培训体系,即包括高级人才、中层开发骨干、底层技术工人3个层次的软件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大连全市15所高校设有计算机专业,现有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大连铁道学院软件学院、东软信息技术学院3个软件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软件学院在大连开设了软件工程师研究生班,东北财经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建立了两个电子商务培训中心。目前,软件专业年毕业生2000多人,两年后可达6000人。针对企业用人需求的“订单式”、“外语+计算机”人才教育模式正在推广。200多家电脑培训学校正在整合资源,输送合格的软件蓝领。
国际化战略:以中日软件产业合作为先导
在大连软件园的发展过程中,国际化始终是一个坚定不移的方向。早在2000年,大连市政府就确立了大连软件产业国际化的发展思路。可是,国际化的标准是什么?大连软件产业国际化的可行战略是什么?大连软件园应该在这一战略实施过程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些困扰着国内众多软件园的问题,也同样困扰着大连市的领导和软件园的建设者们。
为此,在大连市市长夏德仁的大力支持下,由大连市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曲晓飞担任项目负责人,召集有关专家,组成了一个创建大连软件产业国际示范城市的863专项课题组,并投入专项资金先后邀请世界知名的专业咨询公司科尔尼、日本INTEC公司及兴业银行等协助提供战略方案。经过多次论证,课题组确立了实现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要吸引国际知名软件企业到大连,并提出利用好对日合作优势,建立专项人才培养体系,率先发展软件产业“日本化”的实施战略。
大连在对日、韩合作方面确实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便利的交通条件,相近的城市人居环境,日语、韩语人才多等先天优势,使大连从改革开放以来就成为中国国内与日本、韩国开展多领域合作最富成效的城市之一,尤其是与日本的合作更加全面和深入。到2000年,大连的日资企业超过1800家,日资银行有近20家在此设立了分支机构,而且大连本地已经 拥有一批具备一定规模和稳定业务的对日加工软件企业。
那么,作为大连软件产业发展先导区的大连软件园将在中、日、韩的经济合作中承担怎样的角色呢?经过长时间的探索、争论和尝试,大连软件园率先提出了构建“中日软件产业合作战略门户”的清晰定位,这一发展定位的目标就是“吸引日资企业、拓展对日出口、对接内地市场”。
大连的软件产业国际化课题研究和发展软件产业的信心得到国家的充分认可。2001年4月,国家科技部正式同意大连创建中国第一个软件产业国际化示范城市。
作为创建示范城市的核心项目,大连软件园开始按照国际产业区的标准开展建设工作。经过努力,国内4家通信运营商中国电信、联通、网通、吉通先后在软件园投资建设国际水准的网络通信设施,中国网通(CNC)更是将其东北区数据中心和数据出口局设在了园区;以周边的众多高校为依托,大连软件园和东软集团共同投资设立了中国首家专业软件学院——东北大学东软信息技术学院,第一年招生达1500人。一个产业基础设施完善、数据信息 交流通畅、人才培养体系先进的战略门户雏形已清晰地呈现出来。
与此同时,大连市政府和相关主管部门对大连软件产业的对日招商工作给予了巨大的支持,不仅亲自组织,而且调动各种资源为招商工作铺路搭桥。2001年4月,原大连市市长李永金亲自带队,组织大连软件企业在日本东京召开“大连——东京软件产业情况说明暨投资洽谈会”,获得了圆满成功。2002年8月,大连市政府在日本东京组织的“东京——大连软件企业交流会”更是盛况空前。这些活动,促成了日本软件企业来连投资的良好态势,也极大地推动了大连软件园的对日招商工作。
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大连市软件出口额的85%来自日本市场,其中,大连软件园占据半壁江山。而且,以松下通信为代表的一批日资软件企业纷纷入件园,不仅使软件园成为日本企业的聚集地,也成为了以对日合作为主的国内软件企业的聚集地,并带动了软件园乃至大连市以对日合作为主的软件外包业务的迅猛发展。
至此,大连软件园建设软件开发基地、软件出口基地和软件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已初具规模,为国际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日软件产业战略合作门户的先导作用和双向互动效应已逐渐显现。
软件和信息服务率先“瞄定”日本团队
2002年7月的一天,一架国际专机缓缓停靠在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一位老者下机后马不停蹄赶往大连软件园。4个小时后他离开了大连,但是这位老人却拍板将数字视听产品的嵌入式软件全球研发中心设在园区内,他就是全球消费电子领袖企业索尼公司的创始人之一,现任副会长森尾稔。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2002年10月份才正式入驻软件园科技大厦发展业务的索尼(中国)有限公司大连分公司,两个月后软件研发人员就接近百人,然而,其中只有20多人是索尼公司的正式员工。原来,该公司为保证大量软件开发业务顺利实施,同时减少企业快速扩张带来的风险,采取了国际上通用、但是在国内还比较少见的技术合作方式,同大连软件园内中软(CS&S)和东软(NEUSOFT)两家国内软件企业达成长年劳务合作协议。根据项目需要,由这两家公司提供优秀的软件开发人员到索尼公司工作,从而实现了软件园内企业的资源共享,创造了“双赢”的产业发展模式。
日本著名的战略投资家大前研一曾经对日本软件行业在数据处理方面的市场需求进行过预测,根据他的预测,仅日本企业未来几年在数据处理方面的人力需求缺口就将达到50万人,而中国将是填补这一缺口的最重要的选择。同时作为一位企业家,他不仅积极地鼓励日本企业开发中国市场,自己也身体力行。去年他的公司在大连软件园投资成立了一家专业信息服务公司,其主要业务就是面向日本市场进行数据处理以及客户服务,同时提供对日数据处理专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目前,已正式入驻大连软件园的日本著名软件企业CSK公司也将面向日本客户的数据处理作为其现阶段主要的业务方向。
去年底和今年初,日本两家著名的电子产品生产企业欧姆龙公司和阿尔派公司先后将其电子产品的嵌入式软件开发中心正式设立在大连软件园,其中阿尔派和东软合作的汽车导航及音响技术联合研发中心是阿尔派公司在日本本土以外设立的最大的研发中心,该中心的设立也标志着阿尔派公司正开始逐渐将其核心软件开发业务从日本转移到中国大连。另外,大连日设融合综合设计有限公司(FTS)在大连软件园的业务快速扩张,已经从软件开发拓展到土木建筑设计、机械设计等相关领域,使大连软件园的对日软件合作以对日软件外包为核心,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
在跨国企业的“帮助”下提升软件产业水平
就在日本企业和大连本地企业的IT外包业务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一批面向日本市场开展软件外包和信息服务业务的欧美跨国公司也将目光“锚定”在了大连,继美国GE之后,IBM、戴尔、埃森哲、德勤咨询等跨国公司先后加入到大连IT外包服务领域。其中,著名的德勤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DELOITTE)与大连软件园内最早开展IT外包服务的软件企业——大连晨星科技有限公司(原大连信华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建了专门从事面向日本市场的外包业务处理中心,采取“强强联合外包”的形式开展对日业务。
在大连软件园的低端数据处理业务蓬勃发展的同时,大连软件园的建设者们也在积极寻找着另外的机遇——在以日本市场为主的高端外包业务领域,将如何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地位,获取更大发展空间呢?此时,IBM和埃森哲(Accenture)的进入,对大连软件园具有重要的意义。
IBM,这位蓝色巨人,已经成为全球软件业的老大。而此前,很多人还把它看作是一家生产计算机的制造业企业。据了解,IBM在日本的企业IBM日本,是日本国内最大的软件企业,日本也随之成为IBM全球第二大市场。近年来,出于发展的需要,IBM日本一直在中国寻找能够为其提供软件外包业务的合作机会。最先进入IBM视野的是上海,然而,由于较高的人力资源成本、日语人才的匮乏等原因,使IBM在上海的发展遇到阻力。
两年多以前,当时已经在日本颇有影响的大连软件业吸引了IBM的注意,他们专门派人来大连进行了考察。2002年8月,IBM日本的总裁专程来大连软件园考察,增强了到大连发展的意愿。随后,大连软件园的招商代表团到IBM日本总部回访,双方展开了更加热烈的讨论。2002年底,IBM副总裁罗伯特?佩恩先生悄然抵连,专程来到大连软件园考察,对软件园各方面情况表示满意,从而坚定了在大连软件园设立开发中心的决心。这家中心将是IBM公司在中国深圳设立ISSC之后,在中国国内设立的第二家ISSC软件开发中心,目前的主要业务来自IBM日本的软件外包,并将逐步拓展开发领域。
应该说,大连软件园的胜出,除了具备国际一流水平的基础设施、良好的社区人居环境以及对日合作的成熟经验,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大连软件园毗邻高校,而且已经形成了稳定的专业软件人才培养和输送体系,能够源源不断地提供专业人才,从而满足了国际跨国软件公司长期发展的战略需要。正如前来大连参加埃森哲信息技术中心成立仪式的埃森哲全球CEO乔福汉先生所言:“埃森哲之所以选择大连和大连软件园,有以下几点理由:具有完备的通信基础设施、稳定的商业环境和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储备。”真是一语道破天机。
当然,埃森哲的加入对大连软件园的发展,具有更加特殊的意义。
埃森哲进入中国市场10年来业务发展良好,对发展前景更加充满信心。据了解,为拓展中国及北亚市场,更好地服务于客户,埃森哲开始考虑在中国设立一家信息技术中心,为此,该公司对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城市以及当地的软件园进行了多次考察和论证。2002年4月在对大连考察过程中,埃森哲公司敏感地意识到,在大连,在大连软件园,正在迅速形成面向日本的软件外包和信息服务的巨大市场,这不仅仅是企业的现实业务需要,同时也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于是,大连软件园得以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
2002年10月,埃森哲全球副总裁哈特梅厄先生专程来到大连软件园确定项目选址,当他参观了大连软件园正在为通用电气公司量身打造的具有国际水准的服务中心项目之后,坚定了进驻软件园的信心。
由于埃森哲所从事的,是软件产业领域最高端的产品,因此,它的进入及业务开展,将极大地提升大连软件园现有软件产品,尤其是软件外包业务的水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埃森哲在大连软件园设立全球信息技术中心,不仅对于大连软件园,对于大连,以至对于中国的软件业,都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相信,随着一批跨国软件企业巨头入驻大连开展业务,大连软件在国际化发展道路上将越走越宽广,“北亚软件及信息服务中心地位”也将逐步确立,一座崭新的软件之都也将从此崛起
『贰』 大连金州不相信眼泪的博文作者
老榕,本名王峻涛,现为电子商务企业6688董事长。他说,当初取网名“老榕”,一来因故乡福州盛产榕树,又称榕城,二来因榕树哪里都能生长,独木成林。
老榕一直将《大连金州没有眼泪》的成功看成一桩意外事件。他说,在1997年之前,没人想过一个人会因为一篇帖子而“一举成名天下知”。
根据1997年10月首次中国互联网调查,当时网民总数62万,还不到今天近1.4亿网民的百分之一。
老榕第一次触网是在上世纪80年代,当时他身在国外。回国后,他创办了自己的计算机产品企业,并且成为国内最早的一批网民。他回忆说,1997年,他想找一个本地网友都很难,大部分网民集中在科研单位和海外留学生中,多是因为工作上网。
1997年,中国队冲击世界杯失利。11月2日凌晨,老榕一口气将自己与儿子看球的经历写成2000多字的文章。有朋友提议他将文章投给报社发表,但老榕认为让报社编辑审查很麻烦,于是他把文章发到了四通利方的体育沙龙上。
1997年初,四通利方的体育沙龙只有不到一万次的日访问量,由于技术原因,只能保存300个帖子。多数网民留言只是寥寥数语。中国队失利后,很少有人愿意再提起中国足球,时任体育沙龙版主的陈彤回忆说:“甚至没有人愿意去清理那些过了时的网页。”
老榕的《大连金州没有眼泪》贴出短短48小时后,点击量就达到数万。无数网民留言说:老榕让他们“热泪盈眶”。
两周后,《大连金州没有眼泪》被《南方周末》全文刊登。其“编者按”中说,一周时间里,他们的邮箱里收到了60多封读者来信,要求他们转载。
老榕的一夜成名震惊了互联网界。8年之后,现任新浪网总编辑的陈彤在他撰写的《新浪之道》中回忆说,此事使人们第一次感到论坛的力量和影响。
1999年,老榕由福州移居北京,创办了电子商务网站8848,出任董事长。8848的巅峰时期,网民们似乎淡忘了他的另一身份:老榕。然而在网上流传的王峻涛简历中,总会提到:“他是中国知名的网民,其网名‘老榕’在中国网络社会广为人知。”
老榕并不认可“网络红人”这个称呼,他说:“在网络论坛里,人没有等级之分,谁都要凭借一个ID起步,靠文字和思想获得认同。”他甚至说不出近几年“网络红人”的名字,也不认同网络炒作。
『叁』 大连金融职业中专怎么样
大连市金融职业中专创办于 1985年。是市教育局直属的公办学校。学校坐落在景色秀丽的中山公园西侧,与大连市教育局比邻。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校舍面积15000平方米。学校设置的专业有金融事务、财政事务、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商务外语 (英、日)六大专业。学制均为三年。现有3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700余人。校长乔莉正率领全体教工,在微笑中“点燃学生心中希望之火,铺平学生脚下成才之路。”
科学规范的学校管理: 严格的管理、科学的礼节礼仪训练,使学生的气质水平得到令社会和家长满意的认可,获得“大连市职教校风校纪校容校貌示范学校”荣誉。为学生未来的社会生存、发展提供扎实的基础。
功底深厚的师资队伍: 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成果,赢得了“辽宁省金融事务教研中心”和“大连市金融财会教研中心”的地位和“全国科研先导型学校”的荣誉。
领先坚实的职教底蕴: 焕然一心的校容校貌,10-100M校园网,快带直通互联网,设有电子商务室、财会模拟室、多媒体语音室、现代化 电子教室等近20个现代化专业教室;宽阔明亮的体育场馆及崭新的塑胶操场,是学生培养和展现个人综合技能、才华、素质的心仪场地。
众口皆碑的技能水平: 被新闻媒体称为“金融现象”学生技能,展示了学校技能培训和学生群体就业竞争的实力。1992年开始,学生群体计算机录入速度一直居我市之首。“中华第一打字高手”出自大连市金融职业中专1999年金融证券专业 的毕业生。
动人心弦的高考升学率: 报考学生100%升入高等学府。2003年高考有15名被南开大学、沈阳工业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大连轻工学院、大连铁道学院、沈阳师范大学等14所本科院校录取;另有27名学生考入各高等职业大学,升学率100%。
牵挂人心的高就业率: 100%的推荐率,高达98%的就业率,指向学生向往的IT、银行、保险、收银、商贸等岗位。每年近40%毕业生分布在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部门工作;20%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外资商社从事办公文秘、营销、出纳、微机操作与管理、网络应用与维护等方面的工作,还有40%在商场从事收银工作98%。
『肆』 富饶国际的公司概况
1991年11月8日,孙景业、杨敬二人联手创办“大连业达行经销部”,开始经营散装船业务和杂粮杂豆生意 1992年底,“大连业达行经销部”正式更名为“大连业达行(私人)有限公司”,成为大连市第十三家注册的民营企业。是年,业达行公司主要经营长途运输和物流配送等业务,当年营业额高达2900万元。
1993~1995年,业达行主要是经营杂豆出口业务。1993年,成功完成联合国粮农署援救非洲杂豆供货1500吨;1994年,年销售出口杂豆11000吨;1995年,年销售出口杂豆20000吨,并且多次完成联合国粮农署援救索马里、卢旺达、乌干达、波黑等非洲和东欧国家的出口任务。
1996年,业达行开始着手芽苗生产及芽苗浓缩营养素提取等项目的投资准备工作;并自1997年初始,进行长达两年的国外芽苗工厂的考察。
1998年8月15日,大连富饶食品有限公司现代化工厂奠基。
1998年10月15日,大连富饶食品有限公司工厂举办开工仪式。
1998年12月26日,大连富饶食品有限公司工厂厂房正式建成。“豆豆豆”牌芽苗浓缩营养素开始开发试验。
1999年8月30日,大连富饶食品有限公司芽苗工厂投产试运行。
1999年9月1日,富饶“豆豆豆”牌芽苗菜正式上市销售。
1999年秋,大连富饶食品有限公司沈阳分公司成立。
2000年5月,大连富饶食品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成立。
2001年,富饶芽苗浓缩素工厂扩建改造。
2002年5月,富饶“豆豆豆”牌芽苗浓缩营养素研发成功,并完成注册上市试运营。
2003年4月20日,大连富饶食品有限公司正式采用“电子商务分销模式”进行市场运营。
2003年8月6日,富饶在大连星海会展中心一号国际会议大厅成功举办第一次全国招商会,并参加了大连贸促会举办的“国际保健品展览会”。
2003年10月8日,富饶成功地协办中国首届非处方药(OTC)及保健品(大连)国际博览会,并为大会提供赞助。
2003年10月11日,富饶在大连星海会展中心一号国际会议大厅成功举办第二次全国招商大会;全国招商158家“豆豆豆“分销专卖店。
2003年11月,大连富饶在山东济南市成功举办省级招商大会,到会人员200余人。
2004年1月5日,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富饶天下》一书开机印刷。
2004年2月19日,富饶在大连星海会展中心一号国际会议大厅成功举办第三次全国招商大会,在全国范围内招商300多家“豆豆豆“分销商专卖店。
2004年2月25日,由大连富饶全国优秀分销店长及高级分销商组成的富饶考察团,前往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旅游考察并参加分销专卖培训,并与马来西亚直销协会进行了深度交流,探求合作
2004年3月26日,大连富饶在江苏省常州市成功举办了第二次省级招商大会,本次大会共招全国“豆豆豆“分销商专卖店500多家。
2004年4月,大连富饶食品有限公司斥资成功收购市内300亩土地,大连富饶健康产业园区建设拉开序幕,预计总投资5个多亿,包括“富饶健康食品工厂”、“富饶健康日化工厂” 、“富饶健康中药工厂”、“富饶健康生活用品工厂”、“富饶健康珠宝、金品工厂”等配套工厂。
2004年4月15日,大连富饶与中国邮政大连公司携手合作,成立大连富饶国际物流配送中心,富饶物流并入中国邮政全国十网开网仪式,富饶企业和大连邮政双方代表参加仪式并剪彩。
2004年6月18日,大连富饶企业集团成立。富饶集团开盘庆典隆重召开并成功举办了全国近2000年分销店店长招商培训大会。是日,大连富饶企业集团分别与中国联通大连分公司、中国平安大连分公司签约,合作推广网络电话业务和平安保险业务。
2006年,富饶集团为了配合国家政策要求,结合企业自身发展需要,在经历辉煌之后,进入到自我评估、自我调整时期,开始了苦行僧式的“闭关”修行。
2009年,大连富饶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富饶国际欲酝酿第二次直销风暴,再创中国民族直销品牌
2010年3月13日,富饶国际全球化运作正式启动,来自全国各地经销商领导人以及富饶企业管理人员等40余人参加了启动、剪彩仪式。富饶国际的启动也标志着后经济危机时代的富饶的崛起
『伍』 电子商务对传统会计冲击和影响的原因是什么
电子商务对传统会计造成冲击和影响的原因如下:
电子商务早就了自动化、无纸化、数字化的社会经济环境,数字签名代替了纸面签名,这必然对传统的适应于纸面交易的现行商业法规带来冲击。
改变了企业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
改变了传统会计运作的环境。电子商务极大地改变了传统会计的环境,也必然对会计理论带来影响。
电子商务对企业传统货币及其结算体系的冲击是巨大的。传统支票、现金的主导地位将逐步被数字货币所替代。数字货币是采用电子技术和通信手段在市场上流通的按照法定货币单位来反映商品价值的信用货币。
在电子商务环境中,数字产品已超越了资源限制约束,数量和内容可无限制地复制,按实物产品形式出现的货币就失去价值了。因为在具体会计核算上,这些以实物形式出现的产品无法反映具体存货数量和金额,只有销售数量和销售额。数字产品的广泛应用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特征,并必将成为我来的重要产业之一。
自动化、无纸化、数字化的电子商务环境,也完全改变了传统审计的环境,使得审计人员将面临以下问题:(1)如何对网上公司、虚拟公司进行审计。在这些公司中,传统书面资料形式的审计线索变得残缺不全,用传统的审计方法己很难跟踪电子商务的交易活动。审计人员必须学会利用网上用数字形式提供的审计线索进行审计;(2)面对实时会计信息系统,今后审计的工作重心需要从对综合会计报告的审核转移到对原始会计资料的审核方面;(3)面对网上实时报告模式,需要研究实时审计问题。
『陆』 大连商业学校的地址和电话是多少,我想去那里。
在甘井子区华北路1号 就是周水前车站
学生处电话是0411-86646754
招生办是0411-86643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