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蛋雕宣傳

蛋雕宣傳

發布時間:2022-06-20 11:25:19

㈠ 彭祖山的主要景點

來到山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山腳的彭祖塑像暨中華第一壽石雕和「仙山勝境」牌坊。
走進牌坊,一條既寬闊又平緩的條石踏道從山下直通山頂。這條石階,由設計者精心構思,計有九百九十九步梯,九十九個平台,九道拐,喻「九九長壽」之意,故稱長壽梯。踏上石階,就踏上了一條長壽之路。 長壽梯旁,第一個景點是彭祖祠。據《華陽國志》載:「彭祖本生蜀」,「彭祖家其彭蒙」,由此推斷,彭祖不但家在彭山,而且他晚年也歸根落葉於此,死後葬於彭祖山。彭祖祠原址在彭祖墓左側,是彭氏家族的祠堂,為了弘揚彭祖長壽養生文化,造福人類,彭山縣人民政府鑒於原祠的狹窄,擇址重建了這座明清仿古建築的彭祖祠。
彭祖祠主體建築是承師殿。殿內,供奉的是彭祖及其八大弟子。
正中龕台上供奉的便是彭祖,龕台兩旁的短聯,道出了彭祖長壽養生思想的精髓所在。上聯「道道非常道」,第一個「道」是動詞,而第二個「道」是名詞。上聯是說:能說出來的道,不是常道,真正的彭祖長壽之道,在於個人的領悟,而不是誰的傳授就能學到的。那麼這樣說來,這種道豈不是不可知、不可學了嗎?答案就巧妙地藏在下聯里。下聯是「生生即永生」,第一個「生」是動詞,第二個「生」是名詞,它是在告訴我們,生生不息的人生只要掌握了生生不息的關鍵,就不難永生,道理很簡單,那就是保持正常的新陳代謝,不去破壞身體內部的自然平衡。
彭祖祠祠匾由旅台彭氏後裔彭水井先生題寫。這是彭祖後裔追本溯源,敬仰先賢的勝地。據說,漢族同姓同族聚居設祠堂的習俗即源於彭祖。
彭祖的左右兩邊,是他的兩位協侍——金童玉女。彭祖手中拿著一把八卦扇,據說只要是被這八卦扇一扇,所有晦氣都會被吹走,只留下福氣與財氣。而玉女手中抱的不是通常看到的仙桃,而是一隻野雞,那是因為彭祖山盛產野雞,彭祖養生食膳中的天下第一羹也是以野雞為主料熬制的。
彭祖像左側,供奉的是西王母,她也是高壽的代表。將她供奉在此是為了應合道家的陰陽平衡之說。
彭祖像右側供奉的是采女,她是彭祖唯一的女弟子,傳說她也是彭祖的妻子。當年,商紂王欲以重金和官位收買彭祖,以求長壽之道,但卻被淡泊名利的彭祖拒絕。正在商王苦無良策之時,他身邊的一位女巫采女自告奮勇去討秘決。由於彭祖是巫醫世家,將采女也視作同門,就毫無保留地將長壽之道傳給了采女。貪婪的紂王得到長生之術後,卻又想永遠獨占,欲加害彭祖,卻不料采女早已鍾情彭祖,與他一起逃回彭山,並成為他的第49位妻子。
此外,大殿左右兩壁,還有另外八尊塑像,他們是彭祖的八位高徒:白兔公子、秀眉公、黑穴公、青衣烏公、不肯來、太足君、離患公、高丘子,為傳播彭祖的長壽養生之道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其中,青衣烏公是中國陰陽風水學的創始人,留有葬經傳世。 彭祖祠右前方,是「高山仰止」坊。這座仿清牌坊系原址重建,民國以前,系木結構四柱三開間坊,
坊上有清邑令王燕瓊手拐「高山仰止」。「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出自《詩經·小雅》,是比喻道德崇高而不可超越,到此止步之意,這是人們對彭祖道德的贊譽。 過「高山仰止」坊後,穿過兩廂為仿古明清建築廊房,就是彭祖仙室和彭祖墓。
彭祖仙室即彭祖墓墓室,室前的台階上,有個太極圖,它是我國先民對宇宙萬物之本源的一種圖象概括。太極圖是陰陽兩條魚首尾相接,互為環抱成一圓狀,白色為陽魚,黑色為陰魚,並各有一魚眼。天地萬物都是從陰陽交會而產生。先民創太極圖並非隨心所欲。據考證,它的製作藍本就是彭祖山天然太極地的地形圖。
第一通碑文是:「彭鏗斟雉帝何饗,受壽永多,夫何久長?」它出自屈原的《楚辭·天問》,這也是我國最早對彭祖的文字記載。碑文意思是:「彭鏗為什麼要烹制難雞給帝堯吃呢?他自己為什麼還要那樣長壽?」由此可見彭祖烹制的野雞湯非常有營養而且味道鮮美。因此他被譽為中國古代的美食家和烹妊術的鼻祖,他主張飲食要有規律,還主張「服食眾葯」。因為我國傳統文化中,食醫同源,而醫要防病於未然,因此葯膳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同時他還針對某些人依賴的葯物而提出了「縱服葯無益也」的警告。 第二通碑文是:「夫遠思強記傷人,優慮過哀傷人,喜樂過差、忿怒不解傷人,汲汲所願傷人,有所傷者數種而獨惑於房中,豈不惑哉?」出自《彭祖養性經》,這里彭祖講出了心理衛生,精神文明對人體的影響。一生不營名利,恬淡簡朴,知足常樂,是他長壽的一個重要方面。在性生活上,他主張不能「禁慾」也反對「縱欲」。禁慾和縱欲都是過度了,因此他提出了「陰陽不順傷人」的警告,主張 「男女相成,猶天地相生」。它認為健康的性生活是健康人不可缺少的,從現代科學觀點來看,彭祖的這些觀點都是非常正確的。
太極圖上,兩側為反映彭祖長壽養生秘訣精華的碑文。這些是他一身生活實踐的積累,它衍生了我國流傳至今的獨具特色的長壽文化體系。
第三通碑文是:「吹噓呼吸,吐故納新,熊徑鳥伸,為壽而已矣,此導引之士養形之一,彭祖壽考者之所好矣」。它出自《莊子·刻意》,我國古代把氣功稱之為「導引」。這段話的意思是:導引行氣可使人長壽。人們把彭祖的長壽氣功作為強身的手段,通過 「氣」在體內的科學運行,把廢物排出體外,再吸進天
地間的 「靈氣」,以達到健身的目的,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彭祖十分精通導引術。 彭祖仙室內,存有「五步功」浮雕,正中和左右兩側各有一組彭祖長壽養生的塑像。下圖是彭祖煉丹造像。
彭祖墓就位於彭祖仙室的上面。這個「商賢大夫老彭之墓」 的墓碑,是清同治六年(1867年),彭山縣令王燕瓊題的,其後為彭祖墓。彭祖墓位於彭祖山天然太極地陽魚魚眼上,佔地1860平方米,冢高2.9米,直徑7米。
彭祖墓墓牆三周石圍堂,是乾隆二十年(1755)彭山縣令張鳳翥所築。墓坐東向西,四周群山環抱,前邊將台,九龍二山為案,略無闕處,後有彭祖山主峰為靠背。整個墓彷彿坐落在一把碩大的交椅上,從風水學的角度,這里印證了喪葬四鄰,即前朱雀,後玄武,左青龍,右白虎的說法。它是一個少見的風水寶地。據說這塊墳地是彭祖的弟子、中國風水學的始祖青衣烏公尋覓的。更令人驚奇的是國內不少氣功愛好者,一步入彭祖山景區,頓感中氣上涌,愈上愈烈,到彭祖墓前氣感特強。這一直是不解之迷,直到天然立體太極圖的發現,才找到答案:這兒是太極陽魚魚眼,是天地陰陽二氣交會最強之處,整座仙山就是一座天然的采氣場所。 養生殿位於采氣場旁,佔地1800平方米,外形為仿明清建築風格,古樸、典雅而莊重。殿內通過一系列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的雕塑、壁畫、彩畫、書法等藝術形式,從心理學、醫學心理學、氣功的角度,充分展示了中華長壽始祖彭祖的導引術、房中術、膳食術三大養生長壽秘訣。
養生殿前,有株夫妻樹,又稱陰陽樹,它由不同樹種的兩棵樹擁生而成,外面這棵是烏桕樹,因為烏桕嬌小婀娜而被稱為妻樹,里邊這棵為香樟樹,因為它高大偉岸,好似一個丈夫將妻子擁於懷中。
彭祖山養生殿,雖說展示的是彭祖三大養生長壽秘訣,但其中,最吸引眼球最廣為遊人關注的恐怕還是彭祖的房中術秘訣。殿內有幾十龕浮雕像,再現了彭祖的房中術,而關於彭祖房中術,主要講了三個問題:第一就是交媾姿式,姿式共有三種;第二就是交媾時辰,也就是說 24 小時中,什麼時辰為交媾最佳時刻;第三就是如何采補陰陽,也就是如何煉丹的問題。
先說交媾姿式。養生殿的《洗心護命圖》,就是採取坐式交媾。因為坐著交媾有利於三田之氣有機運轉。哪三田?上丹田兩額之間,中丹田兩乳之間,下丹田在臍下一寸三分左右。也就是說,坐著交媾有利於氣體沿著人體小周天運轉,因為在采陰補陽的時候,存在著一個「還精補腦」的問題,「還精補腦」的路線就是小周天的這個路線,即由下丹田經脊椎至上丹田形成一個環形循環。換句話說,就是坐著交媾有
益於煉成房中術。第二種姿式是「同向式」,就是男女面向同一個方向,女前男後進行兩性相合,這叫「鐵牛耕地交媾法」。第三種姿式是傳統式,即上邊口對口,下邊竅對竅,這叫「通天地交媾法」。修煉房中術,這三種姿式就夠了,道理就是有利於氣體在體內有機地運轉,有利於煉成房中術。 養生殿《太極自轉圖》和《采氣圖》兩副圖,則講到時間,即什麼時候是交媾的最好時辰。我們知道一天有二十四個小時,兩個小時為一個時辰,一天就被分成十二個時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這十二個時辰中,有四個時辰為交媾的最佳時刻,就是子、午、卯、酉。子時是晚上十一點至早上一點;卯時是早晨五點至七點;午時是中午十一點到一點;酉時是下午五點至七點。為什麼這四個時辰為最佳時刻呢?原因就是,這四個時辰正是陰陽交替的時候,上午和下午是一種陰陽交替,白天和晚上又是一種陰陽交替。而陰陽交替的時候,正是陰陽最和合的時候,陰陽最和合的時候交媾,就最有利於采補陰陽,即采陰補陽,采陽補陰,使男女雙方均可受益。
第三就是如何采補陰陽,即如何煉丹。至於如何采補陰陽,看養生殿的《陰陽采補圖》可知,它講房室生活中如何采補陰陽,它是房中術十三式最精華之處。如何采補陰陽呢?就是在男女雙方達到性高潮的時候,男人的陽具後撤,留出一段空間,這時男人采陰補陽,女人也開始采陽補陰。這時,男人一定要把握自已不能射精,否則,前功盡棄。男人如何把握住自已才能夠不射精呢?是通過意念控制。與此同時,
使精氣經人的尾椎、脊椎上升到腦部,以先天之精來滋補大腦。這就叫「還精補腦」。那麼,又怎樣產生精氣呢?要有精氣,首先必須有竣精。這要求男女在房事過程中不能射精,而是將精氣在體內蓄積,經過不斷修煉,這樣精氣就慢慢成為竣精。所謂精、氣、神,有精才有氣,有氣才有神,就是這個道理。如此反復修煉,到一定階段,就可將下丹田之長壽葯煉成金丹,金丹飛升,即可成神仙而長壽了。 養生殿下方,還有中華古代性文化陳列館。館內陳列有兩百餘件中國歷代性文物珍品以及大量性科普宣傳畫,有馬交歡、鴛鴦秘譜、玉雕、蠶蛹、春宮魚、瓷塑雙魚、蛙頂壺、雙嘴壺、男根崇拜物、玉琮、奶子腿陶罐、玉璧、男跟崇拜物、銅鏡、女性崇拜燭台、扇面春宮、梳妝盒、龍龜戲硯台、梳妝盒、蛙戲荷葉、鼻煙壺、粉盒、金童玉女燈台、蛙戲荷葉盤、龍鳳銀鏡、雙喜小屏風、雙龍女陰崇拜、金童玉女碗、金童玉女枕、蛙戲荷葉缸、性愛蛋雕、鍘指刀、墨玉秘戲、貞操帶、春錢、三寸金蓮、陰陽劍、歡喜佛、銀簪內府花瓶、雙套旋轉春宮瓶、春宮碟、骨刻性愛圖、古韻陰陽壺、小木刻、春宮系列、秘譜磚塑、四大美女、春宮碗、魚碗、春宮壺、陰陽壺、西門慶系列、瓷板畫、本能大雕塑等,以各式各樣的古代春宮圖為主。 從養生殿沿平緩的石階慢步上山頂,但見山巒環抱,綠樹成蔭,修竹滴翠,空氣清新。途中,首先看
到的絕壁之上的齊山雙佛。 齊山雙佛,又稱老鷹岩造像,是唐代鑿於懸崖上的兩尊大佛,高與山齊,故稱齊山雙佛,又名彭山漢佛,地勢險要,氣勢雄偉,庄嚴慈祥。據考證,雙佛建造於唐開元初(公元713年),距今已一千二百多年。
雙佛一立一坐,立佛為釋迦牟尼佛,半立雕,通高28米。坐佛為多寶如來佛,半立雕,通高24米。
釋迦佛頭飾螺髻,著雙領下垂佛衣,左手前置施品印,右手上舉施無畏印,赤足站立於蓮台上;多寶佛頭飾、衣飾與釋迦佛相同,雙手施禪寶印,結跏趺坐於須彌座上。座下有唐代佛家造像三龕。
雙佛的設計及其規模在國內實屬罕見,其高度在世界大佛中名列第八,是珍貴的歷史文物和宗教文化藝術品,具有十分豐富的文化內涵和觀賞價值。雙佛面向江口鎮和岷江,保佑水運平安,人民安樂。據有關研究和考查,雙佛比樂山大佛早建,坐佛為樂山大佛之最接近藍本。
雙佛左上峭壁原名老鷹岩,岩洞原名老鷹洞,洞口直徑約2米,洞內安有一個方桌,是仙家、方士習靜養形的理想場所。相傳,彭祖從象耳寺移居老鷹岩,就在這里修煉內丹、外丹,將導引行氣之術煉得爐火純青,因此這里又被稱做彭祖煉丹洞。
往上,可達九天棧道和重陽亭。
九天棧道依山開鑿而成,垂直高約20米左右,石階陡而峭,往上行時須抓住兩旁鐵鎖鏈。九天攬勝取自毛澤東的詞「敢上九天纜月,敢下五洋捉鱉」。另一說取義於「九九登高避災」之典故。
九天棧道上有座重陽亭,取九九重陽登高望遠之意。在這里登高四望,旖麗風光盡收眼底。在這里,還可看到仙山奇觀——天然立體太極地。沿著層層石階而上的彭祖山,是一條陽魚,魚尾從進山牌坊開始,逶迤直上,越升越高,由彭祖仙室直達山頂,成一上翹的魚頭。新建的氣勢宏偉的慧光寺大殿,它處於魚頭最高處,而彭祖墓恰好在陽魚魚眼。陽魚的左前方和後方斷為懸崖,懸崖微微隆起一崗,漸隆漸大,在彭祖山西南邊,環抱彭祖山,最後成為一高大的陰魚。魚頭與彭祖山尾部相接,那就是壽泉山。彭祖山與壽泉山首尾相連,中間有道呈「s」形的深溝,將陰陽二魚分開(這條溝現已被聯合國糧農組織認定為世界茶葉的發源地),陽魚之山——彭祖山,是由低向高升起,而陰魚之山——壽泉山,則是由高向低而下,恰應陽氣上揚、陰氣下沉的太極原理。從中國堪輿學的觀點來看,真是絕無僅有的奇妙風水寶地。這可能就是彭祖晚年歸蜀並移居於彭祖山的真正原因。
在彭祖山山頂的仙女平台,矗立著一座仙女雕塑。這尊美麗聖潔的漢白玉仙女塑像,是1987年由彭山縣人民集資,由四川美術學院雕刻的。關於這位仙女還有一個美麗動人的傳說:相傳她是彭祖的第三個女兒,原名三娥,聰明好學,又十分孝順,跟隨父親在這山上采葯煉丹,治病救人,深受百姓的尊敬與愛戴。一個偶然的機會,三娥搭救了周厲王的太子姬靜,原來厲王駕崩之後,姬靜的弟弟帶兵作亂,篡奪了王位,使他落難於此。兩人日久生情,定下山盟海誓,一旦姬靜平定叛亂,重登帝位就立刻來迎娶三娥。然而姬靜一去不返,杳無音信,痴情的三娥相思過度,終於在姬靜離開三年後的三月初三憂郁死去。在她去世的第二天,剛平亂復國的周宣王姬靜派來的使臣就到了,當這一噩耗傳達回京城,從未忘情的姬靜悲痛欲絕,對天長拜,傳旨封三峨為仙女,在彭祖山修廟供奉其真身塑像。
為紀念這位痴情善良、造福於民的仙女,每年三月初三,當地百姓都要上山朝拜,香客眾多,這一風俗沿襲至今,已成為彭山縣每年場面最為熱鬧、隆重的游山盛事。
山頂,還有一座規模較大的慧光寺。慧光寺初名彭女宅,彭祖的三女兒三峨仙逝後,祠廟名仙女廟,民國末期改名慧光寺。1958年時廟被毀。廟宇是1985年恢復了三月三朝山會後,海果法師化緣重建的。
慧光寺主要由彌勒殿、觀音殿、大雄寶殿、仙女洞等組成。
在彌勒殿右側,有一處仙山勝地——仙女洞,傳說此洞是彭祖的三女兒三峨煉丹修真的地方。後來三峨死於洞中,其身軀與生前無二,鄉民視她為仙女。為感其樂於助人,祛病免災的恩德,塑像於洞中加以祭祀。

㈡ 游北京科技館300字

中國科技館游記

今天學校組織我們去科技館參觀,我一大早就來到了學校,興奮極了,我心想:聽說科技館建了一個比以前更大的新展覽館,還添了許多新科技設施,有的還可以親自動手操作,這真是太有意思了,這一次我一定要好好參觀一下。
我們來到科技館,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到新展覽館前,老師一宣布解散,我們就叫著喊著往裡沖去。我沒有盲目地參觀,而是先看了看游覽簡介,了解了各層都有什麼,再去參觀。
首先,我參觀一層。一層主要有機械、材料交通能源和航空航天技術四大展區。我們在一層知道了納納米技術和排列原子是怎麼回事。
接著,我來到二層。二層有現代通信技術、虛擬人現實、顯示技術、微電子技術、感測器、電子與計算機應用技術。
後來,我到了三層。三層可算是最有趣的一層了。我對三層很感興趣,因為三層有環境、生命、高壓放電,聲、光、電磁學、腦科學與數學幾大展區,這跟我們課本上講的知識有些相似,所以我對它們很感興趣。其中有一個展覽項目叫「窺視無窮」。我覺得它很好。它屬光學現象。從鏡中可以看到無窮無盡的重復影像,我用手輕輕轉動鏡框,發現所有影像的位置隨之變化,我不明白這是怎麼回事,就問在一邊參觀的科學老師。科學老師告訴我:「這是一塊由兩塊平面鏡組成的反射成像的光學系統。前面是一塊半透半反鏡,後面是一塊全反光鏡,兩塊鏡子處於平行位置時,具有多次反射成像的特點,如在它們中間放一物體,就可以反射出許許多多的影像,當轉動鏡框改變兩鏡的夾角時,由於光的入射角發生變化,故反射出的影像的位置也隨之變化。」聽了科學老師的解釋,我一下子明白了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我為自己有明白了一個物理現象而高興。
我接著往前走,看見一塊牌子上寫著「傾斜小屋」四個字。我的好奇感引我往那兒走去,見一個個從裡面出來的人都東倒西歪,暈頭轉向的。我納悶了:不久是一個斜的小屋子嗎,至於變成這樣嗎?我懷著不屑一顧的心情走了進去,誰知剛進去,我就撞在了一面牆上,把我撞得眼冒金星,好一會兒才緩過來。仔細一看,發現這房子很不同尋常,一邊高,一邊低,我正是撞在了低的那邊。我小心翼翼地往前走,但身子總是不由自主地往低的那邊倒,每走一步都很困難。我想:這里應該有介紹這小屋的牌子。於是我慢慢地靠在牆上,往四周看了看。果然,一塊介紹牌掛在對面的牆上,我使勁沖了上去,抓住一道欄桿,快速地看著說明。但是還沒看見幾個字,我手一松,又摔到了低的那面牆上。這時,我看見對面還有一個球停在一圈特定軌道的一頭,而且還停在高的那頭,我奇怪了:莫非那頭有磁鐵不成?我再一次沖了上去,很快看完了說明,終於明白了:這圈軌道相對於平地的傾斜方向與小屋的傾斜放向正相反,所以我們看球停在高的那頭,實際上是一種視覺錯誤。
最後,我們看了四層的中國古代科技成就展後,就踏上了歸途。
坐在回來的車上,我想:今天去科技館,我了解了許多科學知識,過去我覺得不可能有的東西,並且許多人都認為不可能實現的事,現在都實現了,可見現在科學技術多麼發達。我現在雖然還只是一名中學生,只能參觀別人發明的東西,但我一定好好學習,將來自己發明出更加先進的高科技產品,造福於社會。

㈢ 如何讓當代年輕人不僅在輕松愉悅的狀態下,還能領略到民俗文化的獨特魅力呢

以前,年味兒是放鞭炮。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年夜飯過後,這家的鞭炮剛燃放完炮,那家的鞭炮就開始乒乒乓乓的響了起來,遇見大戶人家,放禮花真是開心的不行,全家老小都跑出家門一點不覺得冷,一朵朵煙花炮彈在空中綻放,一聲聲歡笑刻在了人們心田。

金壇的馬燈,是活躍在金壇城東朱庄村和指前廟圩村及洮西一帶的傳統舞蹈形式。據考,最早在朱庄興起為清道光年間,延續至今已有180多年歷史。金壇馬燈中除旗、傘、燈籠、牌燈和鑼鼓等配套物件外,主要表演道具為馬。

馬由竹篾扎骨,薄紗布蒙裹而成,分成兩截,神形兼備,栩栩如生。十匹神馬,配有神將、馬童、護衛者、旗鼓銃手等角色,場面十分壯觀表演時,前後兩截相應固定在人的腰間並合成一體,是一種融傳統戲劇、傳統舞蹈、雜技、傳統音樂為一體的綜合性民俗活動。金壇馬燈一般在春節期間表演,出發時聲勢浩大。

閱讀全文

與蛋雕宣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服務型企業網路營銷模式 瀏覽:150
在房間浪漫策劃方案 瀏覽:838
鄉鎮黨員培訓方案 瀏覽:960
美亞電子商務平吧 瀏覽:115
元旦社區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607
鞋店特價促銷活動詞 瀏覽:931
促幼兒園教師專業成長培訓方案 瀏覽:804
安大江淮市場營銷試卷 瀏覽:45
菜市場策劃方案模板 瀏覽:540
安防維保培訓方案 瀏覽:271
感恩節的營銷方案 瀏覽:55
街兩新黨組織書記培訓方案 瀏覽:865
退休老幹部春遊策劃方案 瀏覽:28
早教開業預售策劃方案 瀏覽:656
青年骨幹培訓班培訓方案 瀏覽:375
酒店廚師培訓方案 瀏覽:99
職業培訓投標方案 瀏覽:304
區域市場營銷與促銷策略答案 瀏覽:529
俄羅斯市場營銷 瀏覽:74
好利來網路營銷 瀏覽: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