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望龍門客棧的相關新聞
20日上午,由重慶廣播電視集團(總台)、酉陽縣旅遊局、酉陽縣桃花源旅遊投資(集團)公司聯合重慶電視台影視頻道打造的大型方言電視劇《望龍門客棧》,在重慶酉陽桃花源景區開拍。重慶廣播電視集團(總台)黨委書記劉光全、酉陽縣委書記陳勇出席開機儀式。
酉陽縣委常委、宣傳部長秦海峰在致辭中代表縣委、縣人大、縣政府、縣政協對《望龍門客棧》的開機表示熱烈的祝賀。他說,《望龍門客棧》的拍攝,是提升重慶方言劇品牌形象,推進重慶影視業發展的重要舉措。電視劇選擇在酉陽桃花源景區開機拍攝,將極大地宣傳和推介酉陽,提升酉陽旅遊知名度和美譽度,推動酉陽打造民族旅遊文化藝術之城,促進酉陽旅遊文化事業發展。表示將全力支持、積極配合,主動協助劇組的拍攝,確保拍攝工作圓滿完成。
據了解,《望龍門客棧》由陳江、熊競呈共同執導,全劇共24集,其中前4集將在酉陽桃花源景區和龔灘、龍潭、酉水河等景點拍攝。故事講述1925年到1930年間,客棧老闆娘為逃避戰火,帶領大家走進酉陽桃花源,與當地人之間發生的一段難忘的田園生活經歷。預計在2014年春節前後與觀眾見面。
『貳』 趙世炎的介紹
趙世炎(1901-1927),字琴生,號國富,筆名施英,重慶酉陽人。中國共產黨早期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卓越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者、著名的工人運動領袖。11915年趙世炎考入北京高等師范學校附中,念中學時曾參加過著名的「五四運動」,是當時師大附中學生運動的組織者。1920年赴法勤工儉學,與周恩來等一起創建了中共旅歐支部。回國後,趙世炎領導了震驚中外的上海三次工人大罷工,成為當時著名的工人運動領袖。1927年不幸被捕犧牲。22009年,趙世炎被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等11個部門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叄』 黃楊扁擔的歌曲爭議
酉陽民間藝術家唐騰華認為,《黃楊扁擔》最早出在酉陽縣小壩鄉東流口。
據稱,在那裡很容易找到張嘴就唱的老人,但歌詞與流行於海內外的那首不同,而是「黃楊木出在東流口,推成扁擔軟溜溜,妹逢四九跟哥走,挑擔白米下酉州」。
酉陽人對郁鈞劍「下柳州應為下酉州」頗為認同。一則因為渝東南與柳州相隔數千里,不可能挑米去;二則因為柳州本盛產大米,也不用大老遠要米。
酉陽文藝界人士咬住「下酉州」不放,一個「下」字證明,《黃楊扁擔》發源地海拔比酉陽州府所在地高(酉陽古稱酉州)。東流口正好是這樣的地方,加上這里盛產稻穀、黃楊木,「挑擔白米下酉州」太貼切了。據悉,1958年大煉鋼鐵時期,酉陽銅鼓鄉的付月蘭等人改編《黃楊扁擔》歌詞為:「黃楊扁擔軟溜溜,挑挑苞谷,挑挑穀子送公糧;黃楊扁擔軟溜溜,挑挑干炭、挑挑木柴送工廠」。酉陽分別在小壩花園、東流口、新橋發現酉陽苞谷花燈戲中的曲牌《大過河》的伴奏音樂恰似原汁原味的《黃楊扁擔》。 酉陽、秀山兩個縣為了爭《黃楊扁擔》出自哪裡爭了兩年。據悉,其間政府和民間人士都表現出極大的熱情,投入許多精力。
撇開《黃楊扁擔》故鄉在哪裡不論,為何他們那麼在乎一首歌是否出在本縣?
重慶工商大學一教師認為,這事其實反映出地方政府越來越重視文化品牌的塑造,以及這些品牌的塑造成功對經濟發展的推動。
縱觀直轄5年發展,銅梁大力發掘龍文化;合川四處宣傳釣魚城與文化;黔江不斷強化土家族民族文化。道理都一樣,以此促進地方經濟建設。以黔江為例,其城市建設、招商引資、旅遊規劃等都重視了文化的滲透,黔江旅遊業取得長足進步,在市內外的名聲也越來越響。
秀山專門成立「搶救振興花燈領導小組」,發掘整理縣內花燈文化,又斥資2000萬元打造花燈廣場,原宣傳部副部長喻再華說:「文化搭台,經濟唱戲」。
酉陽以民族文化塑品牌的意圖更明顯。先是努力爭取到了「中國土家擺手舞之鄉」的「金字招牌」,接著舉辦「國際攀岩節」讓更多的人接觸土家文化;他們的旅遊為此嘗到甜頭,2010五·一黃金周期間遊客總人數,相當於往年一年的人數,而他們2005年就想讓旅遊業成為其支柱產業。
《黃楊扁擔 》是秀山花燈音樂中的雜調,它與另一首秀山民歌<<一把菜籽>>幾乎可以說成是秀山花燈 的靈魂,秀山山清水秀,風光旖旋,土地豐饒,是民間藝術的沃土。更為難得是今天唱遍神州的《黃楊扁擔》仍是原汁原味,一個音符也沒改。
『肆』 八面山景區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0-02
『伍』 酉陽在線的宣傳標語
宣傳標語:挖掘酉陽精彩 鑄造酉陽輝煌 打造酉陽百姓網
『陸』 重慶市友陽縣簡介。越詳細越好。謝謝。
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
編輯
聲明
本詞條已參考行政區域類詞條編輯指南進行整理;如果您有建議或想參與整理,歡迎您與網路地理組一起交流。
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簡稱為酉陽縣)位於重慶市東南部,地處武陵山區腹地,是出渝達鄂、湘、黔的重要門戶,素有「渝東南門戶、湘黔咽喉」之稱。
酉陽縣東鄰湖南省龍山縣,南與秀山縣、貴州省松桃、印江縣接壤,西與貴州沿河縣隔江(烏江)相望,西北與彭水縣,正北與黔江縣、湖北省咸豐、來鳳縣相連。[1]
至2014年底,酉陽縣幅員面積5173平方公里,轄39個鄉鎮;常住人口為56.24萬人(戶籍人口86.04萬人)。以土家族、苗族為主,另有漢族、回族、蒙古族等民族,共18個民族。
酉陽縣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獲得過」全國文明縣城「、「中國綠色名縣」、」市級生態縣「等榮譽稱號。
中文名稱
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
外文名稱
YouYang Tujia&Miao Autonomous County
別 名
酉州
行政區類別
自治縣
所屬地區
中國重慶市
下轄地區
桃花源街道、鍾多街道、龔灘鎮等[2]
政府駐地
桃花源大道中路[2]
電話區號
023(+86)
郵政區碼
409800
地理位置
重慶市東南部
面 積
5173平方公里
人 口
常住人口56.24萬人(2014年)
方 言
西南官話-重慶方言
氣候條件
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
著名景點
桃花源、龔灘古鎮、龍潭古鎮等
機 場
距黔江武陵山機場75公里
火車站
酉陽站
車牌代碼
渝H
行政代碼
500242
GDP
110.42億(2014年)
縣委書記
陳文森[3]
目錄
1 建制沿革
2 行政區劃
3 地理環境
▪ 位置境域
▪ 氣候特徵
▪ 地形地貌
▪ 河流水系
4 自然資源
▪ 礦產資源
▪ 水力資源
▪ 生物資源
5 人口民族
▪ 人口
▪ 民族
6 經濟
▪ 綜述
▪ 第一產業
▪ 第二產業
▪ 第三產業
7 社會事業
▪ 教育
▪ 文化
▪ 衛生
8 交通
▪ 綜述
▪ 公路
▪ 鐵路
▪ 水運
9 旅遊
▪ 景區景點
▪ 土家歌舞
10 著名人物
11 城市榮譽
建制沿革
編輯
酉陽之地,古為《禹貢》梁、荊二州接壤之域。
春秋為巴、楚兩國交界之地。
秦屬黔中郡,漢為酉陽縣地,三國屬蜀漢,晉分屬武陵郡及涪陵郡。[4]
酉陽縣在重慶的位置(紅色處)
唐屬務州、思州地。五代後,為當地氏族所據,稱酉陽寨。
北宋屬思州。南宋為冉氏土官地。
元為酉陽州治,後升為酉陽宣慰司。
明為酉陽宣撫司治。[4]
清置酉陽直隸州。清雍正十三年(1735 年)「改土歸流」,酉陽設直隸州,轄酉、秀、黔、彭四縣。[5]
民國二年(1913年)酉陽廢州為縣,屬川東道。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屬第八行政督察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於1949年11月,設酉陽專區,轄酉、秀、黔三縣。1952年9月,撤銷酉陽專區,三縣劃歸涪陵專區。1983年11月,成立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1988年5月,劃歸黔江地區。2000年7月,黔江撤地區建區,酉陽自治縣劃歸重慶市直轄。[5]
行政區劃
編輯
1997年,酉陽縣面積5173平方千米,人口68.9萬,轄3鎮78鄉。縣政府駐鍾多鎮。
酉陽縣區劃
2001年,酉陽縣將81個鄉鎮調整為39個,其中撤銷10個鎮64個鄉,保留7個鄉,新建14個鎮18個鄉。調整後,鄉鎮平均面積擴大至132.64平方千米,鄉鎮平均人口增至19000餘人。[4]
2002年,酉陽縣轄14個鎮、25個鄉,17個居委會和727個村委會。戶籍人口73.78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6.92萬人。
2004年,酉陽縣對麻旺鎮、龍潭鎮等14個鄉鎮的17個村進行跨鄉鎮調整。
至2014年10月30日,酉陽縣下轄2個街道、14個鎮、23個鄉:桃花源街道、鍾多街道、龍潭鎮、麻旺鎮、酉酬鎮、大溪鎮、興隆鎮、黑水鎮、丁市鎮、龔灘鎮、李溪鎮、泔溪鎮、後溪鎮、蒼嶺鎮、小河鎮、板溪鎮、塗市鄉、銅鼓鄉、可大鄉、偏柏鄉、五福鄉、木葉鄉、毛壩鄉、花田鄉、後坪壩鄉、天館鄉、宜居鄉、萬木鄉、兩罾鄉、板橋鄉、官清鄉、南腰界鄉、車田鄉、腴地鄉、清泉鄉、廟溪鄉、浪坪鄉、雙泉鄉、楠木鄉。[2]
地理環境
編輯
位置境域
酉陽縣位於重慶東南部,地處東經108°18『25''-109°19』02『』、北緯28°19『28』『-29°24』18『』之間。東鄰湖南省龍山縣,南與秀山縣、貴州省松桃縣、印江縣接壤,西與貴州沿河縣隔烏江相望,西北與彭水縣,正北與黔江區、湖北省咸豐縣、來鳳縣相連。幅員面積5173平方公里,東西寬98.3公里,南北長119.7公里。
氣候特徵
酉陽縣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全年雨量充沛,冬暖夏涼。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131小時。年平均氣溫由海拔280米的沿河地區17℃遞減到中山區的11.8℃。1月氣溫最冷為3.8℃,7月最高為24.5℃。年降雨量一般在1000~1500毫米。[1]
地形地貌
酉陽縣建設(15張)
酉陽縣屬武陵山區,地勢中部高,東西兩側低。北部老灰阡梁子為酉陽縣的最高點,海拔1895米;西部董家寨為最低點,海拔263米。全縣地形起伏較大,地貌分為中山區,海拔800—1895米;低山區,海拔600—800米;槽谷和平壩區,海拔263—600米。[1]
河流水系
酉陽縣以毛壩蓋山脈為分水嶺,形成兩大水系:東部的酉水河、龍潭河為沅江水系;西部的小河、阿蓬江等為烏江水系。[1]
自然資源
編輯
礦產資源
酉陽縣探明具有開采價值的礦產資源達20餘種,鎂礦、鉛鋅礦、硫鐵礦、大理石、汞礦蘊藏量豐富,其中瑩石、重晶石蘊藏量達160萬噸,硫鐵礦儲量880萬噸,大理石總儲量4億立方米。[1]
水力資源
酉陽縣水資源豐富,是全國水利資源百強縣之一。年平均降水總量67.06億立方米,年平均徑流總量44.84億立方米,其中地下水補給總量4.61億立方米。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43.5萬千瓦,經濟可開發量34.48萬千瓦。[1]
生物資源
酉陽縣農村風光
酉陽縣植物有裸子植物8科17屬19種,被子植物63科132屬194種,竹亞科12種。
動物主要由亞熱帶森林農田區動物群組成,共分為四大類:獸類33種,隸屬5目12科,屬於二類保護動物的有毛冠鹿、雲豹、胡猴、猴4種,三類保護動物有大靈貓;鳥類149種,隸屬10目29科,屬一類保護動物的有白鶴,二類保護動物有紅腹角雉;爬行類14種,隸屬4目7科;兩棲類10種,其中有大鯢等珍稀野生動物。[6]
人口民族
編輯
人口
酉陽縣夜景
酉陽縣是以土家族、苗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自治縣。
至2014年末,酉陽縣公安戶籍人口86.04萬人。2014年新出生登記人口19093人,新生嬰兒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為109.2,常住人口56.24萬人,城鎮人口16.68萬人,城鎮化率29.66%。[7]
民族
酉陽縣共有18個民族,分別為漢族、土家族、苗族、蒙古族、回族、壯族、彝族、藏族、布依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哈尼族、黎族、仡佬族、羌族、水族等。
經濟
編輯
綜述
2014年,酉陽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0.42億元,比2013年增長7.5%。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21.82億元,增長5.2%;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51.55億元,增長9.6%,其中工業實現增加值36.14億元,增長13.4%,建築業實現增加值15.41億元,增長1.8%;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37.04億元,增長5.9%。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12.5%、59.4%、28.1%,分別拉動經濟增長0.9、4.5、2.1個百分點。[7]
第一產業
烏江
2014年,酉陽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5.07億元,比2013年增長5.3%。其中:農業產值17.95億元,增長7.2%;林業產值2.62億元,增長10.5%;牧業產值13.94億元,增長1.7%;漁業產值0.34億元,增長22.3%;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0.22億元,增長12.2%。2014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13.80萬公頃,比,2013年增長2.0%,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8.88萬公頃,比2013年增長0.1%。全年實現糧食產量37.92萬噸,比2013年增產4.4%。其中小春6.85萬噸,增產0.7%,大春31.07萬噸,增產5.3%。2014年生豬出欄68.75萬頭,比2013年增長3.7%;年末生豬存欄57.18萬頭,增長3.8%。牛出欄6.30萬頭,增長9.2%;牛存欄17.95萬頭,增長4.9%。羊出欄33.55萬只,增長9.7%;羊存欄30.35萬只,增長11.8%。家禽出欄242.53萬只,增長3.9%;家禽存欄250.28萬只,增長11.0%。[7]
第二產業
工業
2014年,酉陽縣實現全部工業總產值113.40億元,比2013年增長31.1%。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4家,其中大型企業2家、中型企業5家、小型企業27家。全年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75.37億元,增長32.8%。輕工業實現產值52.37億元,增長34.1%;重工業實現產值23.01億元,增長29.8%。規模以上工業銷售產值75.04億元,增長33.1%;工業產品銷售率為99.6%,提高0.2個百分點;主營業務收入75.19億元,增長32.5%;實現利稅總額14.49億元,增長17.0%;利潤總額7.64億元,增長5.3%;工業經濟綜合效益指數327.8%。[7]
建築業
桃花源景區
2014年,酉陽縣實現建築業總產值14.38億元,比2013年增長190.0%。按生產地統計,,2014年實現建築業總產值57.43億元,增長40.0%。房地產施工企業26家,其中本地企業19家,外地企業7家,商品房施工面積202.15萬平方米,比上年減少13.4%,其中住宅面積148.95萬平方米,比上年減少11.4%;商品房竣工面積28.31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51.2%,其中住宅面積18.17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57.2%;商品房銷售面積31.41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23.1%,其中住宅面積29.42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9.1%;商品房平均銷售價格4104元/平方米,增長9.7%,其中住宅3927元/平方米,增長9.5%。[7]
第三產業
社會消費品零售
2014年末,酉陽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0.41億元,比2013年增長12.8%。從銷售區域看:城鎮市場零售額16.97億元,增長20.7%;鄉村市場零售額23.44億元,增長7.7%。從銷售行業看:批發業1.37億元,增長5.9%;零售業34.97億元,增長13.1%;住宿業1.43億元,增長11.1%;餐飲業2.63億元,增長13.6%。全年實現商品銷售總額76.09億元,增長16.0%。[7]
烏江風光
金融業
2014年末,酉陽縣金融機構存款余額達137.45億元,增長15.3%,其中居民儲蓄存款余額達102.32億元,增長17.1%。貸款余額達63.90億元,增長9.0%。銀行存貸比46.5%。[7]
交通運輸業
2014年末,酉陽縣公路通車里程2983公里,增長7.1%,其中等級公路2591公里;新建和改造鄉村公路542公里;公路鄉村通暢率67.4%,提高11.8個百分點。2014年實現公路貨運量500萬噸,增長14.2%;公路客運量1400萬人次,增長0.6%。實現鐵路貨物運輸量12.30萬噸,下降2.4%;鐵路旅客發送量實現46.00萬人次,增長5.5%。[7]
郵電通訊業
2014年,酉陽縣完成郵電業務總量3.26億元,增長6.7%;年末全縣擁有行動電話用戶39.51萬戶,增長2.4%;寬頻上網用戶3.55萬戶,增長5.5%。[7]
旅遊業
2014年,酉陽縣共接待遊客700.02萬人次,增長16.7%,實現旅遊綜合收入25.01億元,增長25.0%。[7]
社會事業
編輯
教育
2014年,酉陽縣有普通中小學、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共212所,教職工總數7628人,其中專任教師7011人。2014年,招收新生2.76萬人,在校學生11.73萬人,畢業學生2.84萬人。學齡兒童入學率100.0%,小學畢業升學率100.0%;高考專科以上上線率92.7%。全縣幼兒園(含附屬幼兒園)230所,在園兒童2.25萬人。[7]
文化
2014年,酉陽縣廣播覆蓋率98.8%,電視覆蓋率99.0%,擁有模擬電視和數字電視用戶5.60萬戶,模擬電視和數字電視入戶率20.10%,提高1.70個百分點。公共圖書館藏書7.49萬冊;《酉陽報》平均期發量為1.73萬份。[7]
衛生
2014年,酉陽縣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55家;擁有床位數2063張,比上年增長8.8%;衛生機構從業人員1355人,比上年增長2.0%,其中衛生技術人員1221人,醫生818人,衛生防疫人員205人。[7]
交通
編輯
綜述
酉陽縣區位條件優越,渝懷鐵路縱貫縣境,渝湘高速公路3小時可達重慶市區。國道319線縱貫全境,出境幹道與湖南龍山、湖北來鳳、貴州沿河、重慶彭水相通。烏江航道直通長江水道。
公路
包茂高速公路(渝湘高速公路G65)縱貫渝、湘、黔;國道G319線(廈成線)、國道G326線(秀山—雲南河口)縱貫全境。
鐵路
酉陽火車站為縣級樞紐站,西距重慶北站352公里,南距湖南懷化站240公里。主要辦理旅客乘降;行李、包裹托運。辦理整車貨物發到(不辦理整車爆炸品及整車一級氧化劑發到)。
水運
酉陽縣烏江航道可直通長江水道。酉陽縣主要通航河流為烏江、阿蓬江、酉水河等三條河流,可通航里程178.5公里,監管里程117.5公里。
旅遊
編輯
酉水河景區
綜述酉陽縣旅遊資源豐富,有桃花源國家5A級旅遊景區、「小桂林」酉水河景區等自然景觀,也有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龍潭古鎮、龔灘古鎮,以及多姿多彩的土家、苗族風情和民族節慶習俗。
2008年6月7日,酉陽民歌與酉陽土家擺手舞一起,被國務院列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景區景點
桃花源景區
桃花源為國家AAAAA級景區,總面積50平方公里,由古桃源、伏羲洞、桃花源廣場、桃花源國家森林公園、酉州古城、桃花源風情小鎮、二酉山世外桃花源文化主題公園等七大部分組成,毗鄰長江三峽、張家界、鳳凰古城、梵凈山等景區。桃花源景區集秦晉歷史文化、土家民俗文化、自然生態文化、天坑溶洞地下河共生岩溶地質奇觀於一體。
酉水河景區
酉水河景區位於酉陽縣酉水河鎮,有「土家古鎮」、「十里長潭」、「河灣山寨」、「三峿奇觀」、「大江竹海」等景觀。
2013年,酉水河景區以優美的自然山水風光、濃郁的民族風情,被授予「中國最具魅力鄉村旅遊目的地」殊榮。[8]
龍潭古鎮
龍潭古鎮
龍潭古鎮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酉陽縣東南部。主要景點有龍潭古鎮、全國紅色經典景區趙世炎烈士故居等近30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龍潭古鎮里存1.4平方公里明清建築群,石板街光可鑒人、青幽如玉,150多座土家吊腳樓、280多個四合院、500餘棟古民居古樸幽靜,翹角飛檐,形態美觀。[9]
龔灘古鎮
龔灘古鎮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酉陽縣西部。主要景點有烏江山峽百里畫廊、阿蓬江峽谷、桃花湖等。
龔灘古鎮坐落於烏江與阿蓬江交匯處的烏江東岸,是一座具有1700多年歷史的古鎮。古鎮存長約三公里的石板街、150餘堵別具一格的封火牆、200多個古樸幽靜的四合院、50多座形態各異的吊腳樓,具地方特色,是國內保存完好且頗具規模的明清建築群。[10]
土家歌舞
酉陽民歌
龔灘古鎮(3張)
酉陽縣地處古代五溪之首的酉溪地帶,屬九溪十八峒的原始部落,因此,原始酉陽民歌具有很強的民族性和原生性。南宋時期,酉陽民歌受「巴音」的影響,歌風隨之改變;清雍正時期,漢人遷酉帶入大量漢文化,使漢族歌謠與酉陽原始民歌融合一體。
酉陽民歌主要分為勞動歌、愛情歌、閑情歌、苦情歌、哭嫁歌 、紅軍歌、新民歌等種類。
酉陽民歌是頗具特色的民族民間藝術形式,生動活潑,形象鮮明,音韻自然,風格樸素,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11]
土家擺手舞
土家擺手舞是土家族最主要的標志性文化形態,是以擺手為基本特徵的祭祀性舞蹈,是土家人祭祀神靈、酬報先祖和傳承民族文化的重要形式。
根據表演形式、內容、規模和祭祀主體的不同,擺手舞可分為「大擺手」和「小壁手「兩種,擺手舞的基本動作有」單擺「、」雙擺「和」迴旋擺「,其基本動律為:手腳同邊,下不過膝,上不過肩,身體下沉而微有顫抖。主要表現內容涉及人類起源、神話傳說、民族遷徙、古代戰爭、狩獵捕魚、刀耕火種、生產勞動、飲食起居等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12]
著名人物
編輯
白再香
白再香(1587—1631),女,酉陽大江里(今後溪鎮)人,酉陽宣撫使冉躍龍之妻,援遼抗金(後金),參與平定奢安之亂,封漢土官兵中軍都督,誥封一品夫人。
趙世炎
趙世炎(1901—1927),字琴生,號國富,重慶酉陽龍潭鎮人。中國共產黨早期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和宣傳家、著名工人運動領袖。1917年投身新文化運動。1922年任中共旅歐總支部委員和中共法國組書記。1927年當選為中共中央委員。1927年7月被捕犧牲。
2009年9月,在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等11個部門聯合組織的「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和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評選活動中,趙世炎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13]
趙君陶
趙君陶(1902—1985),又名郁仙,女,龍潭鎮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任湖北省婦女協會宣傳部長。1930年任中共中央婦委會秘書。1946年先後在延安大學、中央教育研究室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擔任化學工業部教育司副司長、北京化工學院副院長等職。為全國第四屆、第五屆政協委員。1985年12月在北京逝世,終年83歲。[14]
酉陽縣風光
趙世蘭
趙世蘭(1896-1969),女,龍潭鎮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參加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並任湖北省委秘書和武昌市委婦委書記。1932年任江蘇省委秘書長。1937年任中共成都市委委員兼婦委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聯合會常委、燃料工業部人事司司長、煤炭工業部機關黨委書記。為第一屆、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婦聯第一至三屆執委。1969年1月在北京去世,終年73歲。[15]
劉仁
劉仁(1908—1973),原名段永鷸,龍潭鎮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在北京、上海、武漢、天津等地從事黨的地下工作,領導工人運動。1937年擔任中共中央黨校秘書長兼班主任。解放戰爭時期,擔任中共華北局組織部副部長、城工部部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擔任中共北京市委組織部長、市委副書記、市委第二書記,中共中央華北局書記處書記。1973年10月,在北京逝世,終年65歲。[16]
城市榮譽
編輯
酉陽縣龔灘鎮風光
2010年8月,由中華環保聯合會等單位聯合主辦的全國第二屆「中國綠色名縣」評選活動揭曉,酉陽縣成功榮獲「中國綠色名縣」稱號,成為重慶市首個「中國綠色名縣」。[17]
2012年1月,重慶市綠化委員會、市林業局、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領導小組辦公室對酉陽縣授予「市級森林城市」稱號。[18]
2012年5月,重慶生產力促進中心副主任周正科代表國家科技部向酉陽縣頒發了「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獎牌,充分肯定酉陽縣在科技方面取得的進步。[19]
詞條圖冊更多圖冊
詞條圖片(13)
酉陽縣建設(15)
酉陽旅遊風景相冊(7)
龔灘古鎮(3)
1/2
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 行政區劃
▪ 酉水河鎮 ▪ 鍾多鎮 ▪ 龍潭鎮 ▪ 麻旺鎮 ▪ 酉酬鎮 ▪ 大溪鎮 ▪ 黑水鎮 ▪ 丁市鎮 ▪ 泔溪鎮
▪ 小河鎮 ▪ 興隆鎮 ▪ 龔灘鎮 ▪ 李溪鎮 ▪ 蒼嶺鎮 ▪ 後坪壩鄉 ▪ 南腰界鄉 ▪ 塗市鄉 ▪ 板溪鄉
▪ 銅鼓鄉 ▪ 江豐鄉 ▪ 可大鄉 ▪ 五福鄉 ▪ 花田鄉 ▪ 宜居鄉 ▪ 萬木鄉 ▪ 偏柏鄉 ▪ 毛壩鄉
▪ 天館鄉 ▪ 板橋鄉 ▪ 廟溪鄉 ▪ 木葉鄉 ▪ 兩罾鄉 ▪ 楠木鄉 ▪ 雙泉鄉 ▪ 車田鄉 ▪ 腴地鄉
▪ 清泉鄉 ▪ 官清鄉 ▪ 浪坪鄉
『柒』 重慶旅遊職業學院的學院領導
高峰:男,苗族,1959年10月生,中共黨員,重慶酉陽人,研究生學歷,挪威管理學院管理學碩士,副高級職稱。中共重慶旅遊職業學院黨委書記,主持學院黨委全面工作。全國新長征青年突擊手、重慶市優秀共產黨員。工作經歷:1973年9月至1976年7月在原四川省酉陽縣第一中學讀高中;1978年9月至1980年7月就讀於原四川省酉陽師范學校;1980年8月至1993年12月在原四川省酉陽縣第三中學任教、任書記、校長;1994年1月至1995年7月任原四川省酉陽縣教委副主任;1995年8月至1997年10月任原四川省酉陽縣委辦公室主任;1997年11月至1998年6月任重慶市酉陽縣委常委、縣委辦公室主任(副處級);1998年7月至2000年10月 任重慶市酉陽縣委常委、宣傳部長;2000年11月至2003年2月 任重慶市酉陽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正處級);2003年3月至2005年8月任重慶市酉陽縣委副書記;2005年9月至2006年2月任重慶市黔江區委辦公室副主任、黨群系統黨委書記;2006年3月至今任重慶市黔江區教育工委副書記、教委主任;2010年8月至今任重慶旅遊職業學院黨委書記。
楊如安,男,漢族,四川巴中人,研究員,博士,博士研究生導師。1986年畢業於西南師范大學歷史系。1998年2月任教育部西南教育管理幹部培訓中心副主任(正處級)。1998年3月任新疆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副校長,2001年2月任西南師范大學育才學院副院長(主持工作),2003年4月,任西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黨委書記。2009年9月任西南大學工會主席、教代會主任。2010年7月任重慶旅遊職業學院院長。2006年被評為研究員(教授)。為本科及研究生開設課程5門。已出版《大學學院制:知識管理的視角》、《教育實習的理論與實踐》、《高師學生實習指南》、《愛國.實踐.成才》等專著7部;在《教育研究》、《中國教育報》、《現代教育科學.高教論壇》、《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西南大學學報》等刊物上發表論文20餘篇,主持及主研科研項目15項,主研的「全面提高師范大學生職業素質的理論和實踐」項目榮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四川省一等獎,此外,還榮獲國家及省市多項獎勵。
黃濤,男,土家族,1965年6月生,中共黨員,重慶酉陽人,教育碩士,中教一級職稱,現任重慶旅遊職業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
『捌』 黃楊扁擔到底是哪裡的民歌
黃楊扁擔是重慶秀山的民歌,裡面的柳州在重慶話和酉州同音,酉州也就是現在的酉陽。
『玖』 中共西南局的發展歷程
中共西南局的發展歷程:
1、籌建
1949年7月16日,中共中央決定成立西南局。
1949年11月21日,劉、鄧首長向四川、貴州、雲南、西康4省國民黨軍政人員提出忠告,要他們停止抵抗,聽候改編。
2、成立
1949年11月23日,經中共中央批准,中共中央西南局在常德成立,鄧小平為第一書記,劉伯承為第二書記,賀龍為第三書記。
3、發展
鄧小平、劉伯承調中央工作後,1952年9月,中共中央又決定宋任窮、張際春、李井泉分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第二、第三副書記。
4、撤銷
1954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擴大會議,決定撤銷大區一級行政機構,以適應國家的計劃經濟建設,加強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
4月27日,中共中央正式作出撤銷大區一級黨政機構的重大決定。
5、再次成立撤銷
1960年10月,恢復中共中央西南局,李井泉擔任第一書記。書記處書記李大章、廖志高、閻紅彥、張經武、周林、於江震、閻秀峰.
1963年8月--1965年11月,陳剛、程子華、張國華、賈啟允、劉植岩、任白戈、曾希聖任中共中央西南局書記處書記.
1966年,中共中央西南局取消。
(9)酉陽宣傳部擴展閱讀:
中共西南局的發展作用:
中共中央西南局為大西南政權的建立鞏固、經濟恢復發展、民族團結穩定作出了巨大貢獻。鄧小平、劉伯承、賀龍等西南局黨政軍領導人,在坐鎮重慶、主政西南的歲月里,建立了偉大功勛。
西南五省區市協作編輯《中共中央西南局歷史文獻選編(1949-1954)》,既是充分發揮黨史工作「資政育人」作用的需要,也是黨史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責任擔當。
黨的歷史文獻編輯是黨史工作的主責主業,對深化黨史研究意義重大。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二研究部將在力所能及范圍內,對書稿編輯工作給予大力支持,對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及時提供指導,對存在的困難予以幫助協調。
同時,也希望西南五省區市協同開展工作的方式能夠為全國黨史部門的合作提供經驗與借鑒。
『拾』 為何說趙世炎是不辭犧牲的革命志士
「五一」期間,趙世炎烈士紀念館迎來了一批特殊的瞻仰者,他們是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龍潭社區幼兒園的孩子們。在老師和家長的帶領下,孩子們參觀了陳列館和故居。紀念館的解說員根據幼兒的性格特點,對孩子們進行了簡單解說;向家長介紹了趙世炎烈士的家風家教,並希望家長們注重培育良好家風,從小加強對孩子精神品格的培養。許多家長參觀後表示,每一次到烈士紀念館參觀,都會受到新的教育和啟發。
1926年,趙世炎出席在廣州召開的第三次全國勞動代表大會。會後,為加強江浙地區的工作,黨中央任命趙世炎擔任中共江浙區委組織部部長、上海總工會黨團書記,並兼任江浙區委軍委書記。趙世炎化名「施英」,深入到工人群眾中了解情況,在上海連續發動了100多次罷工斗爭。同年10月至次年3月,他先後參與組織發動了震驚中外的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遭到血腥屠殺,上海處在腥風血雨中。1927年5月,趙世炎在中共五大上當選為中共中央委員。6月,他任中共江蘇省委常委、代理書記、上海總工會委員長,以大無畏的革命氣魄,繼續堅持領導革命斗爭。7月2日,因叛徒出賣,趙世炎不幸被捕。他受盡嚴刑拷打,始終堅貞不屈,以「志士不辭犧牲,革命種子已經布滿大江南北」的豪情面對死亡。7月19日,趙世炎英勇就義於上海楓林橋畔。
向趙世炎志士致敬。
來源: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