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國際減災日宣傳會議

國際減災日宣傳會議

發布時間:2022-05-12 03:28:20

A. 保護環境紀念日

有關環保的節日

2月 2日 國際濕地日
3月12日:中國植樹節
3月21日:國際消除種族歧視日
3月22日:世界水日
3月23日:世界氣象日
4月的某一周:全國各地的愛鳥周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
5月31日:世界無煙日
6月4日:受侵略戕害日
6月5日:世界環境日
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
6月25日:中國土地日
6月26日:世界禁毒日
7月11日:世界人口日
8月9日:世界土著居民國際日
9月16日:保護臭氧層的國際日
9月27日:世界旅遊日
10月4日:國際動物日
10月14日:國際減災日
10月16日:世界糧食日
10月17日:根除貧困國際日
10月24-30日:裁軍周
11月16日:國際寬容日
11月11-18日:國際科學與和平周
12月29日:生物多樣化國際日

B. 國際減災日

2006減災重在防災

歷年國際減災日主題

發布時間:2006年8月7日

1991年10月9日是國際減災日,主題是「減災、發展、環境——為了一個目標」。

1992年10月14日是國際減災日,主題是「減輕自然災害與持續發展」。

1993年10月6日是國際減災日,主題是「減輕自然災害的損失,要特別注意學校和醫院」(Stop Disasters; Focus on Schools and Hospitals)。

1994年10月12日是國際減災日,主題是「確定受災害威脅的地區和易受災害損失的地區——為了更加安全的21世紀」(Protection of Vulnerable Communicities from the Effects of Natural Disasters

1995年10月11日是國際減災日,主題是「婦女和兒童--預防的關鍵」 (Women and Children - the Key to Prevention),活動的重點是:召開婦女和兒童如何能在預防災害工作中發揮關鍵作用的各種會議;出版婦女和兒童如何在預防災害中發揮作用的研究專集,安排一些項目對婦女和兒童在防災中的作用作出專題調查報告等。

1996年10月9日是國際減災日,主題是「城市化與災害」(Cities at Risk)。

1997年10月8日是國際減災日,主題是「水:太多、太少——都會造成自然災害」(Water: Too Much...Too Little...The Main Cause of Natural Disasters)。

1998年10月14日是國際減災日,主題是「防災與媒體--防災從信息開始」(Natur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the Media)。

1999年10月13日是國際減災日,主題是「減災的效益——科學技術在災害防禦中保護了生命和財產安全」(Prevention Pays)。

2000年10月11日是國際減災日,主題是「防災、教育和青年--特別關注森林火災」(Disaster Prevention, Ecation and Youth, with special focus on forest fires)。

2001年10月10日是國際減災日,主題是「 抵禦災害,減輕易損性」 (Countering Disasters; Targeting Vuherability)。

2002年10月9日是國際減災日,主題是「山區減災與可持續發展」(Disaster Rection for Sustainable Mountain Development)。

2005年的主題是「利用小額信貸和安全網路,提高抗災能力」。設立這一主題的目的,一是增強金融行業和有關機構在減災事
業中發揮潛在作用的使命感;二是提高災害管理部門充分利用金融工具和安全網路減輕易災人群災害脆弱性的意識。

C. 1994年聯合國大會決議將國際減災日定為哪一天

國際減災日在1989年定於每年十月的第二個星期三。2009年,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改為每年10月13日。

(3)國際減災日宣傳會議擴展閱讀:

國際減災日於1989年12月第44屆聯合國大會經濟及社會理事會決議成立,國際減災日的成立建基於前美國科學院院長弗蘭克·普雷斯博士所提出的國際減災十年計劃,弗蘭克·普雷斯於1984年7月在第八屆世界地震工程會議提出國際減災十年計劃,其後在1987年-89年的聯合國大會中通過有關建議並落實具體細節,同時指定每年10月的第二個星期三國際減災日",藉以實現國際減災十年的有關活動。

第一個國際減災十年於1990年-99年開展,2000年,國際減災十年活動結束,聯合國大會於1999年11月通過決議,將國際減災十年改為開展國際減災戰略行動,將減災視為一項長期並具戰略性的行動開展,而聯合國於2002年1月21日的會議中,通過國際減災日繼續進行,用作宣傳正視自然災害的重要性。

D. 今年10月13曰是第27個「國際減災日」其主題是

今年10月13日是第27個國際減災日,今年國際減災日的主題是「Live to Tell:Raising Awareness,Recing Mortality」,中文譯專為「用生命呼籲:增強減災屬意識,減少人員傷亡」,強調人的生命安全,要求增強減災意識,堅持把減少人員傷亡作為減災工作的首要任務,有關各方積極行動起來,切實採取有效措施,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

E. 1994年聯合國大會將國際減災日定為哪一天 (是 每年十月的第幾個星期天)

聯合國大會將國際減災日定為每年十月的第二個星期三。在「國際減輕自然災害十年」期間參與一致的國際減輕自然災害行動,同有關的科技界合作,設立國家委員會;鼓勵本國地方行政當局採取適當步驟為實現「國際減輕自然災害十年」的宗旨作出貢獻。

採取適當措施使公眾進一步認識減災的重要性,並透過教育、訓練和其它辦法,加強社區的備災能力;注意自然災害對保健工作的影響,特別是注意減輕醫院和保健中心易受損失的活動,以及注意自然災害對糧食儲存設施、避難所和其它社會經濟基礎設施的影響。

鼓勵科學和技術機構、金融機構、工業界、基金會和其它有關的非政府組織,支持和充分參與國際社會,包括各國政府、國際組織和非政府組織擬訂和執行的各種減災方案和減災活動。

F. 國際減輕自然災害日的活動內容

國際科學聯合會理事會(ICSU)、國際大地測量學與地球物理學會(IUGG)、國際地質學學會(IUGG)、國際工程地質學會(IAEG)、國際岩石圈聯合會(ICL)等國際組織都表承支持,此外,至少有17個國家、地區(包括日本學術會議,加拿大皇家學會等)也作出了響應,表示極大的興趣和充分的支持。1987年底,由摩洛哥和日本倡議,幾一個國家聯名向42屆聯合國大會提出減災議案,這個議案於1987年12月11日極大會通過,並形成169號決議。它的主要內容為:確定把從1990~2000年,本世紀最後的10年定名為國際減輕自然災害一年,英文名為International Decade for Natural Disaster Rection,簡寫為IDNDR,中文簡稱為「國際減災十年」或「減災十年」。 它旨在聯合國的主持下,通過國際上的一致行動,把當今世界上,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由於自然災害造成的人民生命財產損失,社會和經濟停頓減輕(少)到最低的程度。具體目標為通過廣泛的國際合作,技術援助或轉讓,項目示範,教育與培訓等手段推廣和應用已經擁有的知識、技術和經驗,繼續發現新的研究領域,提高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防災、抗災能力。 決議要求各國政府,科學技術團體、非政府組織廣泛熱烈響應,在聯合國領導下,從事減災十年的活動,還特別要求聯合國各成員國政府建立相應的國家委員會,制訂各自的方針。為實現國際減災十年作出貢獻。 決議還要求聯合國秘書長就籌備工作的進展情況,特別是聯合國系統本身如何發揮推動與促進作用,向43屆聯合國大會進行報告。
聯合國在作出「國際減災十年」的決議後,開展了一系列的准備工作:1988年2月19日,聯合國新聞署就169號決議正式發布消息,並宣布聯合國秘書長為執行這一決議決定成立一個「國際減災十年」的指導委員會,由聯合國發展與經濟合作總署總幹事詹姆·李佩特任主席,聯合國救災署協調員馬哈默特·埃塞菲任副主席,副協調員任秘書,其它成員分別由聯合國科學與技術發展中心(CSTD)、開發署(UNDP)、環境署(UNEP)、人類居住中心(UNCH8)、糧農組織(FAO)、教科文組織(UNESCO)、國際通訊聯盟(ITU)等的高級官員擔任。 與此同時,聯合國秘書長還決定成立一個「特別國際專家小組。(AD-hoc International Expert Group)。聘請「國際減災十年」創始人——美國科學院院長法蘭克·普勒斯博士主持召集國際著名災害專家在1988年3月22日~24日在美國華盛頓集會,研討如何實現國際減災十年活動的目標,特別是國際專家委員會的性質、任務、組織形式籌,並發表了會議紀要,特別專家組的任務是向聯合國秘書長提供與減災一年有關的科學技術和實施方面的建議,制定如何實現國際減災十年活動的計劃.並為執行計劃提出了個相應的體制,以發揮聯合國的作用。
1988年12月20日,聯合國第43屆大會就開展國際減輕自然災害十年活動的內容與規模作出相應的決議(43-203號決議)。 1989年7月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做出了89-99號決議,建議聯合國大會採取行動,為實現國際減災十年活動的目標制定一個適當的行動綱領,1989年底舉行的第44屆聯合國大會上,經濟及理事會通過關於「國際減災十年」的決議案,宣布「國際減輕自然災害十年」活動於1990年1月1日開始,決定指定每年10月第二個星期的星期三為國際減輕自然災害日,並於每年以適合10年的目標和目的的方式紀念該國際日等。
第44屆聯大還通過了《國際減輕自然災害十年國際行動綱領》。他織安排;財政計劃及審查等。這個綱領的產生,為在世界范圍內的一致減災活動鋪平了道路。
「國際減輕自然災害十年」國際行動綱領首先確定了行動的目的和目標。即透過一致的國際行動,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減輕由地震、風災、海嘯、水災、土崩、火山爆發、森林大火、蚱蜢和蝗蟲、旱災和沙漠化以及其它自然災害所造成的人命財產損失和社會經濟的失調。其目標是:增進每一國家迅速有效地減輕自然災害的影響的能力,特別注意幫助有此需要的發展中國家設立預警系統和抗災結構;考慮到各國文化和經濟情況不同,制訂利用現有科技知識的適當方針和策略;鼓勵各種科學和工藝技術致力於填補知識方面的重點空白點;傳播、評價、預測與減輕自然災害的措施有關的現有技術資料和新技術資料;透過技術援助與技術轉讓、示範項目、教育和培訓等方案來發展評價、預測和減輕自然災害的措施,並評價這些方案和效力。 國際行動綱領要求所有國家的政府都要做到:擬訂國家減輕自然災害方案,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將之納入本國發展方案內;在「國際減輕自然災害十年」期間參與一致的國際減輕自然災害行動,同有關的科技界合作,設立國家委員會;鼓勵本國地方行政當局採取適當步驟為實現「國際減輕自然災害十年」的宗旨作出貢獻;採取適當措施使公眾進一步認識減災的重要性,並透過教育、訓練和其它辦法,加強社區的備災能力;注意自然災害對保健工作的影響,特別是注意減輕醫院和保健中心易受損失的活動,以及注意自然災害對糧食儲存設施、避難所和其它社會經濟基礎設施的影響;鼓勵科學和技術機構、金融機構、工業界、基金會和其它有關的非政府組織,支持和充分參與國際社會,包括各國政府、國際組織和非政府組織擬訂和執行的各種減災方案和減災活動。

G. 07國際減災日\世界糧食日的主題

國際減輕自然災害日的由來

國際減災十年是由原美國科學院院長弗蘭克·普雷斯博士於1984年7月在第八屆世界地震工程會議上提出的。此後這一計劃得到了聯合國和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聯合國分別在1987年12月11日透過的第42屆聯大169號決議、1988年12月20日透過的第43屆聯大203號決議,以及經濟及社會理事會1989年的99號決議中,都對開展國際減災十年的活動作了具體安排。1989年12月,第44屆聯大透過了經社理事會關於國際減輕自然災害十年的報告,決定從1990年至1999年開展"國際減輕自然災害十年"活動,規定每年10月的第二個星期三為"國際減少自然災害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Natural Disaster Rection) 。1990年10月10日是第一個"國際減災十年"日,聯大還確認了"國際減輕自然災害十年"的國際行動綱領。2001年聯大決定繼續在每年10月的第二個星期三紀念國際減災日,並藉此在全球倡導減少自然災害的文化,包括災害防止、減輕和備戰。

"國際減輕自然災害十年"國際行動綱領首先確定了行動的目的和目標。行動的目的是:透過一致的國際行動,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減輕由地震、風災、海嘯、水災、土崩、火山爆發、森林大火、蚱蜢和蝗蟲、旱災和沙漠化以及其它自然災害所造成的人命財產損失和社會經濟的失調。其目標是:增進每一國家迅速有效地減輕自然災害的影響的能力,特別注意幫助有此需要的發展中國家設立預警系統和抗災結構;考慮到各國文化和經濟情況不同,制訂利用現有科技知識的適當方針和策略;鼓勵各種科學和工藝技術致力於填補知識方面的重點空白點;傳播、評價、預測與減輕自然災害的措施有關的現有技術資料和新技術資料;透過技術援助與技術轉讓、示範項目、教育和培訓等方案來發展評價、預測和減輕自然災害的措施,並評價這些方案和效力。

國際行動綱領要求所有國家的政府都要做到:擬訂國家減輕自然災害方案,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將之納入本國發展方案內;在"國際減輕自然災害十年"期間參與一致的國際減輕自然災害行動,同有關的科技界合作,設立國家委員會;鼓勵本國地方行政當局採取適當步驟為實現"國際減輕自然災害十年"的宗旨作出貢獻;採取適當措施使公眾進一步認識減災的重要性,並透過教育、訓練和其它辦法,加強社區的備災能力;注意自然災害對保健工作的影響,特別是注意減輕醫院和保健中心易受損失的活動,以及注意自然災害對糧食儲存設施、避難所和其它社會經濟基礎設施的影響;鼓勵科學和技術機構、金融機構、工業界、基金會和其它有關的非政府組織,支持和充分參與國際社會,包括各國政府、國際組織和非政府組織擬訂和執行的各種減災方案和減災活動。

歷屆國際減災日主題:
1991年10月9日主題是"減災、發展、環境――為了一個目標"。
1992年10月14日主題是"減輕自然災害與持續發展"。
1993年10月6日主題是"減輕自然災害的損失,要特別注意學校和醫院"
1994年10月12日主題是"確定受災害威脅的地區和易受災害損失的地區――為了更加安全的21世紀"
1995年10月11日主題是"婦女和兒童--預防的關鍵",活動的重點是:召開婦女和兒童如何能在預防災害工作中發揮關鍵作用的各種會議;出版婦女和兒童如何在預防災害中發揮作用的研究專集,安排一些項目對婦女和兒童在防災中的作用作出專題調查報告等。
1996年10月9日主題是"城市化與災害"
1997年10月8日主題是"水:太多、太少――都會造成自然災害"
1998年10月14日主題是"防災與媒體--防災從信息開始"
1999年10月13日主題是"減災的效益――科學技術在災害防禦中保護了生命和財產安全"
2000年10月11日主題是"防災、教育和青年--特別關注森林火災
2001年10月10日主題是"抵禦災害,減輕易損性"
2002年10月9日主題是"山區減災與可持續發展"
2003年10月9日主題是:「面對災害,更加關注可持續發展」
2004年10月9日主題是:「總結今日經驗、減輕未來災害」
2004年10月9日主題是:「利用小額信貸和安全網路 提高抗災能力」
2006年10月11日是第17個國際減災日,其主題為「減少災害從學校抓起」。

H. 2018年"國際減災日"的主題是什麼

2018年10月13日是第29個國際減災日,主題是「減少災害損失,創造美好生活」,強專調關注災害對經濟社會發展和屬人民生產生活的負面影響,推動落實《2015-2030年仙台減輕災害風險框架》中減少災害直接經濟損失的目標,降低災害直接經濟損失占當地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

資料來源:
今年10月13日第29個"國際減災日"主題你知道嗎?_中國災害防禦協會http://www.zaihai.cn/a/jianzaidongtai/zhengfujigou/2018/1009/1178.html

I. 今年國際減災日的主題是什麼

近期,聯復合國國際減災戰略制(UN/ISDR)公布了2010~2011年國際減災日的主題「建設具有抗災能力的城市:讓我們做好准備!」,(英文原文為:Making Cities Resilient: "My city is getting ready"。)
建設更加安全城市是我們的目標,這需要城市管理者和地方政府做好准備,以應對可能發生的各種災難。接下來的兩年,聯合國國際減災戰略與合作夥伴將發起該項活動。

J. 防震減災是幾年幾月幾日實施的

防震減災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防震減災就是防禦和減輕地震災害。

主要的解法是設計提高防震能力的建築,防震減災的主要內容有防震減災規劃、地震監測預報、地震災害預防、地震應急救援、地震災後過渡性安置和恢復重建,以及監督管理、法律責任等方面。

我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為了防禦和減輕地震災害,保護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於1997年12月29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

並於2008年12月27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進行了修訂。修訂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10)國際減災日宣傳會議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修訂)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防禦和減輕地震災害,保護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的其他海域從事地震監測預報、地震災害預防、地震應急救援、地震災後過渡性安置和恢復重建等防震減災活動,適用本法。

第三條,防震減災工作,實行預防為主、防禦與救助相結合的方針。

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防震減災工作的領導,將防震減災工作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所需經費列入財政預算。

第五條,在國務院的領導下,國務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門和國務院經濟綜合宏觀調控、建設、民政、衛生、公安以及其他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防震減災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和其他有關部門在本級人民政府領導下,按照職責分工,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本行政區域的防震減災工作。

第六條,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機構負責統一領導、指揮和協調全國抗震救災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抗震救災指揮機構負責統一領導、指揮和協調本行政區域的抗震救災工作。

國務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門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承擔本級人民政府抗震救災指揮機構的日常工作。

第七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開展防震減災知識的宣傳教育,增強公民的防震減災意識,提高全社會的防震減災能力。

第八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依法參加防震減災活動的義務。

國家鼓勵、引導社會組織和個人開展地震群測群防活動,對地震進行監測和預防。

國家鼓勵、引導志願者參加防震減災活動。

第九條,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和民兵組織,依照本法以及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軍事法規的規定和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的命令。

執行抗震救災任務,保護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

第十條,從事防震減災活動,應當遵守國家有關防震減災標准。

第十一條,國家鼓勵、支持防震減災的科學技術研究,逐步提高防震減災科學技術研究經費投入,推廣先進的科學研究成果,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提高防震減災工作水平。

對在防震減災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表彰和獎勵。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政府網-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修訂)

閱讀全文

與國際減災日宣傳會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項目策劃方案ppt模板 瀏覽:239
校園電子商務系統 瀏覽:576
淮安跨境電子商務試驗區 瀏覽:778
連雲港電子商務發展 瀏覽:169
轟趴館開業促銷活動方案 瀏覽:150
集團公司培訓計劃方案 瀏覽:977
電子商務中國 瀏覽:965
國慶促銷活動視頻 瀏覽:824
海底撈成功的市場營銷案例 瀏覽:666
培訓機構開學招生方案 瀏覽:341
syb超市創業計劃書市場營銷 瀏覽:244
七夕限時相親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120
金堂市農村電子商務協會 瀏覽:742
培訓樓方案範文 瀏覽:392
軟體項目培訓計劃實施方案 瀏覽:229
網路營銷的創業方向 瀏覽:304
酒店營銷促銷方案 瀏覽:293
電子商務物聯網 瀏覽:746
培訓項目與培訓方案 瀏覽:613
泰州龍騰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