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匠心宣傳畫

匠心宣傳畫

發布時間:2022-05-11 16:36:54

㈠ 公益宣傳畫是什麼

中國傳統美學中的審美追求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現代廣告招貼設計思想,而廣告招貼設計思想反過來又影響著傳統民族審美觀念。本文論述了傳統美學觀在現代廣告招貼設計中的體現。指出作為外來的招貼藝術,在中國設計者的作品中,時時流露出傳統的美學觀潛移默化的影響。分析這些影響,肯定某些積極的因素,將會有助於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招貼藝術。
[關鍵詞]:傳統美學現代廣告招貼設計影響
在我國,廣告有著悠久的歷史。戰國時矛與盾的口頭廣告------韓非子中所描述的懸幟甚高中的望子;兩宋時期伴隨著印刷雕版而產生的傳單等(2)p8,都可以看作是廣告的雛形形態,都是我國廣告歷史久遠的例證。然而,廣告真正成為一種專業性活動並發揮其巨大作用卻是從資本主義社會才開始的。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國的招貼廣告藝術,可以說是引進的。招貼畫(POST)是廣告藝術中比較大眾化的一種體裁,用來完成一定的宣傳鼓動任務,或是為報導、廣告、勸喻、教育等目的服務。在我國用於公益或文化宣傳的招貼,稱公益或文化招貼或簡稱宣傳畫;用於商品,則稱商品廣告招貼或商品宣傳畫。而這一切,在國外某些國家通稱廣告畫,或商品廣告、文化廣告、藝術廣告、公用廣告。
廣告在世界各國的產生和發展都有著共同的規律。它們都是隨著商品的產生而產生,隨著科技進步、社會發展而發展的。科學技術進步所帶來的傳播手段的革新,無不對廣告的發展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如果說1886年出現於巴黎街頭的多色印刷的版面畫是近代招貼的開始時期,那麼我國招貼的產生則以本世紀二十年代和三四十年代出現在沿海城市的月份牌廣告和路牌廣告為標志。它們雖然帶著一定的半殖民地色彩,但卻以為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深入到千家萬戶,因此,應該說是我國招貼廣告的發展與開端(1)p87。建國後的五六十年代,我國的招貼藝術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蘇聯、捷克特別是波蘭招貼的影響,在原有基礎上思想性與藝術性有所提高,近二十多年來隨著改革開放,國門洞開,也借鑒了美國、日本、歐洲等西方國家的招貼藝術手法。可以說,作為招貼藝術,中國的廣告設計工作者吸收和借鑒了不少國外同行的經驗和作法。
從我國文化發展的歷史經驗來看,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文化的發展,要想立於不敗之地,就要勇於吸收,敢於繼承,善於交融。無論是從我國早期華夏文化的形成直至達到兩漢文化的高峰,還是盛唐文化受到西域、印度文化的影響而發揚光大,無不表明,只有勇於吸收,才能發展,只有敢於繼承、善於交融才能最終真正成為自己文化的主人。在招貼藝術方面我們也還是應該立足中華,面向世界,既要尊重民族藝術的獨特性,體現中華民族的審美心理,又要反映現代人的內在精神追求。在招貼藝術的設計中,我們也要尋根,尋找我們民族傳統文化中為其他民族所不及的思維優勢和獨特風采。藝術始終要講內在的延續,一種藝術形式的產生及被容納,需要特定的歷史文化背景,其中包括一個民族的生活方式、習俗、倫理道德、審美習慣等,構成了潛在的深層文化結構,深鎖於民族的心理和精神之中,調節和制約著民族文化的發展和外來文化的介入。正因為這樣,作為外來的招貼藝術,在中國設計者的作品中,時時流露出傳統的美學觀潛移默化的影響。分析這些影響,肯定某些積極的因素,將會有助於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招貼藝術。下面,就從這個角度進行一定的剖析。
首先,招貼畫傳達信息鼓動宣傳的作用肯定了它的特殊形式。它不同於架上油畫或版畫,它要求一目瞭然,簡潔明確,使人在一瞬之間,一定距離外能看清楚所要宣傳的事物。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宣傳畫往往採取一系列假定手法,突出重點,刪去次要的細節、細部,甚至背景,並可以把各個不同的比例,把在不同時間,空間發生的活動組合在一起。並經常運用象徵手法,啟發人們的聯想。因此,它的構思要能超載現實,構圖要概括集中,形象要簡練誇張,要以強烈鮮明的色彩為手法,突出醒目地表達所要宣傳的事物,表現物與物之間的內在聯系,賦予畫面更廣泛的含義並使人們在有限的畫面中能聯想到更廣闊的生活,感受到新的意義。在這些方面,中國傳統的美學觀,能夠為設計者提供大量的營養。
例如,構思上的一以當十、以少用多的精煉,構圖上計白當黑無畫處皆成妙境的簡潔,疏可走馬,密切不透風的對比關系,似與不似之間的形象誇張,都是先輩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
,已經在我國招貼藝術的設計中得到充份體現。(4)p68香港著名平面設計大師靳埭強,創作了大量文化招貼。他認為,美的原則有三條:立意意念先行,以形取神;創新承先啟後,破舊立新;活用適身合用,靈活生動。這實際上強調的也是老莊的哲學思想,也是中國山水畫的表現意境。他主張把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融合到西方現代設計的理念中去。他的許多作品都無一例外地體現著這種思想,在其招貼設計《自在》系列中,運用了中國的水墨畫技法,融合了現代技術的特殊機理效果,現代又不失傳統。在國際水主題招貼藝術展中,水--生命--文化招貼圖形作品,將極其強烈的民族裝飾風格化的圖形形象作為整幅作品的大背景,進行了豐富而適當的虛化處理,整個畫面以黑白極色加以藝術表現,形成了形與色的對立與協調、沖突與融合的視覺效果,構築了一幅在中國特定大文化場景下的具有視覺沖擊力的現代平面圖形設計作品。2008年的申奧標志可以說是一個很好的範例,整個標志造型沒有對傳統造型的直接借用,而是運用了中國特有的介於似與不似之間的寫意手法,恰到好處的傳遞出中國結和運動員兩個意象。標志不僅體現了中國文化特有的審美意韻,同時也得到了世界的認同。
前面說過,招貼畫屬於瞬間藝術。好的招貼要做到既要讓人一目瞭然還要做到讓人一見傾心,為它所吸引,顧盼之餘,留下較深的印象。這就要求招貼具有精湛的構思。任何藝術,都不能說明一切,特別是像招貼畫這種特殊的藝術形式,在有限的時空條件下,能使人過目難忘,回味無窮,那就需要做到以少勝多一以當十。(3)p72當然,至今也還有要求藝術敘述一切的觀眾,向招貼畫提出對多幅畫的要求,正象向雕塑提出連環畫的要求,向快板提出多幕的要求一樣不現實。以少用多和由此及彼是藝術技巧的標志,特別是招貼藝術,它只能從生活的某一側面而不是從一切側面來再現現實。任何形象都不過是構成整體的一部分,重要的是,能不能概括其他部分。招貼畫中常常有充滿畫面的顏面特寫,一雙手,一雙眼,一個動態,一個表情,只要是選擇最富於代表性的現象,而且著重它的某些特徵,它就能構成言簡意賅的好作品。盡管構圖簡單,卻要求表現出一定的、能吸引人的意境。在意境中,客觀事物精粹部分得到了集中處理,達到了情景交融,能牽動人的某種情思,某種體驗,某種聯想。清代一位學者說過,一幅畫與其令人愛,不如使人思。好的招貼畫要能引人入勝,喚起人的聯想,引起人的美好願望,表現意境,就要有手段,我們稱之為意匠。匠字在藝術家心目中有貶意,如匠氣。但也有褒意,如匠心獨運,就是人家沒有想到的,你想到了。意匠是藝術家對客觀事物加工的特殊手段,加工手段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作者藝術成就的高低。唐代詩人杜甫說的意匠慘淡經營中、語不驚人死不休,說明藝術意境的產生一定要有意匠的煞費苦心。意匠具體說來就是選材(先取最精粹部分)、剪裁(去污存清),誇張(強調形象的特徵)、經營位置(構圖)、表現(選項用恰當的技法)(5)p68,而這一切,恰恰是我國招貼設計者構思時的主要手段。
中國傳統藝術講究均衡和內在的節律,我國篆刻藝術中有所謂疏可走馬、密不透風的布局法則,強調變化中的均衡,這既符合科學上相對的原理,也符合藝術上形式美的規律。這種統一的,生動的,有韻律和節奏的審美感覺,在我國的招貼畫中,動與靜,疏與密,多樣統一,賓主呼應,虛實相生,縱橫曲直,黑白對比,重疊交錯等傳統構圖法則中也屢見不鮮。此外,遠古的銅器紋樣、畫像石、金石篆刻、特別是中國畫,巧妙的運用白底的匠心。民間剪紙和蘭花布粗獷豪放的黑白關系,明代木刻插圖的疏密聚散,(2)p21都可以在現代招貼藝術的構圖中得到印證。
西方傳統藝術,基於幾何學空間觀念,從模擬生活現象入手,藉以展示作者的創作思想。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曾經指出:各種藝術都是對現實世界的模仿,奠定了傳統西方藝術的模仿說(1)p24。中國藝術家則是有選擇,有重點,以不似之似、脫形寫神為藝術追求的勝境,在中國畫中經常表現對象時,背景不著一筆。傳統京劇舞台除了簡單的一桌一椅,別無他物。觀眾欣賞畫,主要不是欣賞藝術家畫的什麼,而是主要欣賞通過什麼藝術手法來表現。欣賞的著眼點在於筆墨、章法、氣韻、意境,正如同觀眾欣賞傳統京劇,主要是欣賞演員的技藝和唱、念、做、打的功夫。中國傳統藝術,突破了自然主義和形式主義的片面性,創造了不少規范化的程式,這些師法自然,來源於生活但又經過千錘百煉,概括而又多變的程式是一種經過高度提煉的美的精華,是積淀了內容要求的形式之美(4)p68。正因為如此,它才具有無窮的生命力。藝術家隨著時代的要求,賦予它新的活力,常用而常新,這種程式化的處理在我國招貼畫的裝飾性形象處理上,也常得到應用,顯示了奪目的光彩。
我們從來不曾用如實的描寫,逼真的再現要求過中國傳統藝術,沒有人指責某些山水畫不符合焦點透視的原則,也沒人批評傳統戲曲程式化的表演模式,因為我們對自已的傳統藝術有一個固定的觀念,懂得抽象的形式美在造型藝術中的重要價值。中國傳統藝術講究形神兼備,講究概括與變形,齊白石畫蝦幾十年才得其神,就有一個不斷概括,不斷深入的過程,最終敢於舍棄蝦的次要部分而突出主要特徵,使母蝦的形象更為完美更為生動。齊白石提出的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這種說法和石濤的無法而法,乃為至法的說法是相通的。聯系他的作品和實踐可知,他主張的不似正是為了似,不似其實是在似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決不是似是而非,而是使形象更有概括性,利用了欣賞者相應的聯想作用(4)p35。再看我們的一些招貼畫,就似與不似的觀點來考察,就形象的簡明與富於概括這一點來衡量,很多形象顯然不是生活的簡單模仿,某些概括的形象顯然與素材有很大的差別,由復雜到單純由繁雜到簡潔,必須承認是一種難能可貴的提高。作品的魅力,決不只是以外形的逼真為轉移,有時候,欣賞者不是簡單地接受宣傳,同時也是探索、發現和補充,從而得到欣賞的樂趣,正因為欣賞者有所探索,有所發現和創造,作品的主題,才能產生可深入的影響。這種特點正符合了招貼藝術的要求。靳埭強招貼作品金、木、水、火、土招貼圖形形象設計,也充分顯示了這種文化藝術的精神特徵,縈繞著極其強烈的現代主義設計的精神光環。
傳統美術的色彩處理,主要是裝飾色彩。由於招貼藝術的特徵,決定了裝飾色彩在畫畫上所起的作用。裝飾色彩具有一定的主觀性,這正是廣告畫面所刻意追求的。意足不求顏色似說明了這種關系。宋代蘇軾曾畫朱竹,有人責難他,難道有紅色的竹子嗎?他反問:難道有黑色的竹子嗎?意思是既然大家對黑竹習以為常,為什麼不允許畫朱竹呢?這說明傳統美學觀中對色彩的主觀想像是允許的,而且是必要的。但這種主觀想像不等於主觀臆造,裝飾色彩同樣來源於生活實踐,同樣需要從客觀事物中吸取營養。人們常從彩蝶、霓虹、彩霞等自然色彩受到啟發而創造出色彩絢麗的裝飾效果。裝飾色彩的主觀性使某些聯想,將自然景色擬人化。不同的人物由於性格、經歷、情緒的不同,對客觀事物產生不同的看法,對於某些自然色彩的感受,可以是綠肥紅瘦,也可以是怡紅快綠。至於傷心碧、塞煙翠、青欲滴、綠生涼這些古代詩人筆下對色彩的不同感受,無論是傷心、寒、涼,說明了色彩給人感受的心理因素。早在宋代畫論中就有炎緋寒碧的說法(6)p24。這些心理因素,色彩的聯想是由於人們在具體的生活中形成的。我們既反對形而上的把某種色彩硬說成代表某種性格,又不排斥在具體生活中形成某種聯想使人產生的感情,這就是傳統美學中運用色彩象徵性的前提。傳統中國畫中經常把荷花畫得紅艷艷的,荷葉只用淋漓的水墨,面對這些形象,人們自然會覺得所畫的水墨葉子是綠色的。這是因為畫家適應了自然現象相互聯系這一科學規律、利用了欣賞者相應的聯想作用。同樣,一張白紙上,畫上幾只游動的小蝦,人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自然會把大片空白聯想成茫茫的水面。在招貼畫上,常常也有這樣的例證,一張藍色的畫面,上角畫幾束燦爛的焰火,這塊藍色自然會被人接受為深邃的藍天。同樣是藍色的底色,畫上幾塊白色的三角帆影,這塊藍色又會被人們視為無邊的海洋。一張綠色的畫紙上畫一對嬉戲的小羊,這綠色就成了如茵的草坪。正因為只是單純的底色,空間更大了,給人的聯想更多了。這種單純是虛的,但又是實的,觀眾的想像是抽象的,但又是具體的,這樣處理,不僅在形式上不一見其虛,在內容上也因某些啟示與聯想,使其更充實,更豐富了。春風又綠江南岸,一個綠字,給人多麼充實而深刻的含義。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蘭我國古代詩人運用色彩象徵的手法不是值得我們在設計招貼畫時很好的借鑒嗎?
以上所述的僅僅是傳統美學觀對我國現代招貼藝術的一些影響。這些美學觀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我們的現代設計思想。當然,我們也在不斷受到外來文化設計思想的沖擊,同樣從中受益匪淺。我們相信,在這種世界規模的文化交流與競爭當中,凡是我們民族確有的長處,決不會喪失,只會發揚光大。

㈡ 中國傳統圖案的現代精神

中國傳統文化在現代廣告招貼中的應用

一、中國傳統文化元素

中國傳統文化包羅萬象,無論是宮廷美術還是民間美術,無論是文人畫還是宗教畫,經過歷代的畫家、藝人、工匠的創作實踐,積累了大量豐富多樣的藝術表現手法和表現形式。從新石器時代的彩陶到殷商時期的青銅,從戰國時期的器皿、帛畫到漢代的雕塑畫像石,從唐宋的繪畫到明清的瓷器 ,以及民間廣為流傳的剪紙、木版年畫、建築、紋飾、戲裝、面具等等,充分體現了或恢弘靈巧,或簡約或精緻,或工整或粗放或熱烈或娟秀,或質朴或奢華等多種手法。無論是逸筆草草的國畫筆墨還是板刻結圓的裝飾圖案;無論是造型誇張的民間剪紙還是色彩強烈的木版年畫,這一切無不為現代招貼設計提供著豐富的表現形式和圖式語言。

中國傳統設計元素是東方文化的一處獨特景觀和寶貴財富,它題材廣泛、內涵豐富、形式多樣、歷史悠久,是其他藝術形式難以替代的,在世界藝術之林中,它那獨特的東方文化魅力正熠熠生輝。如何認識傳統造型藝術與現代廣告招貼設計的關系,使其在現代廣告招貼設計中的應用更為廣泛和深入,在"國際設計風格"潮流之後,開創多元化的設計潮流,已成為新一代設計師們所面臨的課題。這種發揮是在對傳統藝術表現方式的理解基礎上,傳統的元素加以改造提煉和運用,使其更富有時代的特色。
二、現代廣告招貼

招貼藝術作為一種視覺傳達藝術,在其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多種多樣的表現形式,並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它是一種傳播商業和文化等信息的視覺媒體。由於其可復制性和傳播性,因此和廣告有密切的聯系,在現代社會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招貼不僅是為了引起人們的關注和理解,而且更是一種美的語言,它映射出一個國家的民族傳統與社會文化。

首先,招貼畫傳達信息鼓動宣傳的作用肯定了它的特殊形式。它不同於架上油畫或版畫,它要求一目瞭然,簡潔明確,使人在一瞬之間,一定距離外能看清楚所要宣傳的事物。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宣傳畫往往採取一系列假定手法,突出重點,刪去次要的細節、細部,甚至背景,並可以把各個不同的比例,把在不同時間,空間發生的活動組合在一起。並經常運用象徵手法,啟發人們的聯想。因此,它的構思要能超載現實,構圖要概括集中,形象要簡練誇張,要以強烈鮮明的色彩為手法,突出醒目地表達所要宣傳的事物,表現物與物之間的內在聯系,賦予畫面更廣泛的含義並使人們在有限的畫面中能聯想到更廣闊的生活,感受到新的意義。在這些方面,中國傳統的美學觀,能夠為設計者提供大量的營養。

好的招貼要做到既要讓人「一目瞭然」還要做到讓人「一見傾心」,為它所吸引,顧盼之餘,留下較深的印象。這就要求招貼具有精湛的構思。任何藝術,都不能說明一切,特別是像招貼畫這種特殊的藝術形式,在有限的時空條件下,能使人過目難忘,回味無窮,那就需要做到「以少勝多」「一以當十」。 當然,至今也還有要求藝術敘述一切的觀眾,向招貼畫提出對多幅畫的要求,正象向雕塑提出連環畫的要求,向快板提出多幕的要求一樣不現實。「以少用多」和「由此及彼」是藝術技巧的標志,特別是招貼藝術,它只能從生活的某一側面而不是從一切側面來再現現實。任何形象都不過是構成整體的一部分,重要的是,能不能概括其他部分。招貼畫中常常有充滿畫面的顏面特寫,一雙手,一雙眼,一個動態,一個表情,只要是選擇最富於代表性的現象,而且著重它的某些特徵,它就能構成「言簡意賅」的好作品。盡管構圖簡單,卻要求表現出一定的、能吸引人的意境。在「意境」中,客觀事物精粹部分得到了集中處理,達到了情景交融,能牽動人的某種情思,某種體驗,某種聯想。清代一位學者說過,一幅畫「與其令人愛,不如使人思」。好的招貼畫要能引人入勝,喚起人的聯想,引起人的美好願望,表現意境,就要有手段,我們稱之為 「意匠」。「匠」字在藝術家心目中有貶意,如「匠氣」。但也有褒意,如「匠心獨運」,就是人家沒有想到的,你想到了。「意匠」是藝術家對客觀事物加工的特殊手段,加工手段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作者藝術成就的高低。唐代詩人杜甫說的「意匠慘淡經營中」、「語不驚人死不休」,說明藝術意境的產生一定要有「 意匠」的煞費苦心。「意匠」具體說來就是選材(先取最精粹部分)、剪裁(去污存清),誇張(強調形象的特徵)、經營位置(構圖)、表現(選項用恰當的技法) 。而這一切,恰恰是我國招貼設計者構思時的主要手段。

三、中國傳統文化在現代廣告招貼中的應用

中國傳統文化在現代招貼設計中運用的范圍很廣泛,而且豐富多樣,在這里,我簡單地列舉幾種在現代廣告招貼中應用廣泛的傳統文化元素。

(一)、中國水墨山水在現代廣告招貼中的應用

中國傳統水墨畫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已經成為中國獨有的一種繪畫形式。在寫實水墨與寫意水墨中,水墨繪畫藝術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形式語言,表現出外在的形式與內在的精神的統一。水墨藝術獨特的表現形式首先體現在水墨藝術中特有的簡潔的形式語言,即「計白當黑」的樸素形象。水墨藝術簡約的畫面不等於簡單,而是形象簡捷,寓意豐富,妙在以極少的要素表達最多的信息。

中國現在有很多的藝術家都在搞水墨藝術,一些人注重傳統,一直在研究古代先輩的遺產,另外的藝術家卻在苦苦的為水墨探求一種更新的發展方式,自從中國進入近代史以來,水墨傳統一直在走下坡路,以致戊戌變法的泰斗康有為大呼要學習西方的藝術以求中國藝術之發展。可能從那時起,好多國人對水墨的傳統已起了懷疑,85新潮美術時期,南京藝術學院的李小山更是說中國的水墨藝術只能作為一種保留藝術種類宣布了它的滅亡。然而又過了20多年,到了今天似乎水墨還呈現出了勃勃的生機,各種的水墨藝術家都在為這種藝術形式的改進與發展做著不懈的努力。

現代水墨藝術在本質上追求精神與傳統文化積淀的有機循環,並走向共識、共慰的文化語境,與民族文化的本性取得一致,這是水墨藝術發展的必由之路。在對之認識和把握的過程中,不可迷戀於表像,應將對內在意義的思考向更高、更廣的方向推進,追究生活的本義,不斷將認識向意蘊的深層推進,探索對豐富精神領域的展現,使個體行為進入具有哲學意義的恆久的境界。現代中國畫藝術最終必以精神境界的挖掘和展示為終結。世界設計大師靳埭強先生,一直在自己的作品中探索中國水墨畫語言與設計語言的交融,追求構圖的簡略與傳達的豐富性的融合。如(圖1)靳埭強的招貼作品,整幅招貼製作結合中國傳統水墨藝術表現手法,渾厚華滋的筆墨風韻,為本土招貼注入一股激流,把作品風格體現的一覽無疑。此外,創造性地變化運筆速度與技巧,勾、皺、點、潑等綜合交*或單獨運用,能取得層層漬點,復合會美的筆墨意象。快慢、枯濃、燥潤,猶如一碧清潭,無風則表面澄靜如鑒,水底深流暗涌,有風則表面起波,水底波瀾相助。如圖(2)是一系列樓盤招貼廣告中的一張,這一系列招貼很有代表性,是設計師將中國畫筆墨運用到現代設計中的很好範例。淡墨與濃墨的和諧組合,畫面純粹簡潔而又豐富,磅礴大氣而又飄逸非凡,大面積的白與或干或濕、或濃或淡不同層次的黑製造出脫俗靈動的意境,將中國畫筆墨的靈性發揮得淋漓盡致,在視覺上給人以強烈的沖擊感。

在文化交流日益豐富的今天,現代中國畫的水墨追求決不是簡單地呈現為個性化的藝術操作,它的種種行為必然在發展中代表了現代中國文化的人文思維本質而具有先進性。該先進性表現在運用獨特的認識手段和品格標識作為基礎,在現實文化的發展中展現出現代中國人豐富的思想深度與人文水準,從而使現代的水墨藝術努力走出中國人自己應有的藝術之路,成為時代文化的旗幟。於是,面對中國文化的歷史和現實語境,為了中國現代文化水墨畫藝術發展的認識和表現所進行的任何人文努力,最終都以其文化境界的高度顯示其存在價值。
(二)、中國剪紙藝術在現代廣告招貼中的應用

中國民間剪紙是中國民間美術中最具代表性的藝術樣式,它是民間美術的基礎和母體藝術,是現代平面設計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從古到今,中國的民間剪紙造型方式無不體現人類的豐富設計思想,打上人類設計思想的印痕。它和設計水乳交融,難解難分。面對豐厚的民族文化資源,我們可以多層次、多角度地進行再認識、再發掘。

通過對中國民間剪紙造型深度地剖析,准確把握渾厚的中華民族文化底蘊和中國審美精神的內涵,對現代設計作品表現有著巨大的推動力。剪紙造型的產生一直可追溯到原始社會時期,伴隨著歷史的腳步,剪紙造型也不斷地變化發展。剪紙造型是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 民間剪紙是物化的藝術符號,它既是直觀的圖形,同時內涵又是非常豐富的,是特定文化的結晶。它表達一系列社會意義,是民族的思維群體同化的藝術符號。如(圖3)此副招貼作品准確而又直觀地體現了民族的文化資源。從剪紙造型上再加剪紙色彩應用上看無不體現濃厚的過節氣氛。

(三)、中國書法在現代廣告招貼中的應用

中國書法是一門古老的藝術,它伴隨著中華文明的發展而發展。世界上,擁有書法藝術的民族屈指可數,中國書法,具有悠久的歷史。書法作為一種藝術創作,具有很深的玄妙。從甲骨文、金文演變而為大篆、小篆、隸書,到東漢、魏、晉時期,草書、楷書、行書、諸體基本定型,書法時刻散發著古老藝術的魅力。書法藝術,是中華民族傳統藝術園地里盛開的一朵奇葩,是中華民族的一種獨特的審美對象,是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中國書法旋律的美、形體的美、意境的美已越來越被現代設計家所採用,並賦予了現代設計的獨特的民族風格和時代特色。

書法藝術在現代廣告招貼設計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招貼需要具有精湛的構思。任何藝術,都不能說明一切,特別是像招貼畫這種特殊的藝術形式,在有限的時空條件下,能使人過目難忘,回味無窮,需要做到「以少勝多」「以一當十」。書法藝術應用廣告招貼設計已經有歷史了,也創作出了不少成功的民族性的作品。一些書法,美術展覽的海報設計,特別是傳統文化份量較重的展覽往往都由書法家題寫書名,再加上少許美化,很具有典雅、內涵豐富的品質。許多招貼畫,比如舞蹈演出,往往是一個狂草的「舞」字,且把最後一豎拉得特長,以表現舞蹈的動感、張力,這是都充分應用了中國書法藝術的裝飾美而取得的很好效果。由於書體應用得合體,許多招貼設計都恰如其分的傳達了設計內容的特點。如(圖4)盛景天下房地產做的這副廣告招貼中,運用具有厚重、並富含古韻的字體,給人一種對古典藝術生活所嚮往的感受。另外,豪放的筆觸體現了一種不拘小格的大氣而又不張揚的個性。

四、結束語

以上所述的僅僅是中國幾種較典型的傳統文化在現代廣告招貼中的應用。面對全球設計化的浪潮,思想的貧瘠和信念的流失是每一個廣告招貼設計師的勁敵。通過我對先人的研究,我個人認為,在這片具有悠久燦爛文化史的土壤中,我們作為現代廣告招貼設計師,在不斷受到外來文化設計思想沖擊的同時,要學會中西結合,以中為主,形成民族個性,這樣我們的民族文化將得以不斷傳承,使我們的廣告招貼設計在「國際化」中大放異彩。應用傳統文化元素的同時不要墨守成規,有的設計師背著沉重傳統文化包袱,對新的東西作了否定,這是不利於設計發展的。值得注意的是,並不是所有的廣告招貼都必須得用到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要選擇適合企業、適合產品的招貼設計。例如現代廣告招貼中,要求突出現代化,能引領時尚潮流的新興元素等諸如此類的招貼設計中基本上用不到傳統文化元素,如果非要把那些傳統元素加進來,就好比是畫蛇添足,會達到適得其反的效果。所以,漂亮的設計不一定是好的設計,合適的才是最好的。

參 考 文 獻

中文著作類:

[1] 朱國勤.現代招貼藝術史[M].上海:書店出版社.2000,5~15.

[2] 羅 萍.廣告視覺設計基礎[M].東方出版中心.2000,178.

[3] 王受之.世界平面設計史[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269.

[4] 李硯祖.視覺傳達設計的歷史與美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130.

[5] 常兆玉.中國傳統文化要略[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35.

[6] 王國倫.平面設計[M].北京: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出版社.2001,10.

[7] 章利國.現代設計社會學[M].湖南:科技大學出版社.2005,84~92.

[8] 王肖生.現代廣告設計[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204.

[9] 薄松年.中國美術史教程[M].陝西:美術出版社.2000,158~173.

外文著作類:

[1] Meigs (US). 20th century vision transmission design history.Hubei fine arts publishing

㈢ 北京東城區171中學好不好

北京東城區171中學挺好的。

1、師資力量:據2019年3月中國教育在線顯示,學校有本部和北校兩個校區,建築面積58432平方米,設有高中部、初中部兩個教學序列,共78個教學班,在校學生3006人,在崗教職工336人。

2、辦學規模:據2019年3月中國高校之窗顯示,學校有南北兩個教學點,本部建築面積58432平方米,其中主樓總佔地面積2626平方米,建築面積34000平方米,地上9層,地下3層。共有68個教學班,在校生總數為3214人。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年級在本部,初三、高三年級在北校。

3、硬體設施:據2019年3月中國高校之窗顯示,學校本部設有44個普通教室,17個理生化實驗室,有圖書館、閱覽室、信息中心、籃球館、小球館、天文台等現代教學設施,每層都有學生休息活動廳,地下有師生車庫、餐廳、田徑運動場及游泳館等。


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學「節糧」活動:

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學很早就積極相應中央以及市教委號召,有著高度的敏銳性與使命感,充分利用多媒體網路、宣傳欄、校園廣播、校園電視台、每周二清晨的儒學大講堂、海量閱讀小講師、電子大屏幕、班級板報、校刊、年級刊物、語文練筆、政治課堂演講。

歷史課堂課前三分鍾等教育資源和平台,充分開展了「節約從舌尖上做起」的系列宣傳教育活動,初二年級組更是異軍突起、身體踐行。食堂走廊一側醒目的大海報上「光碟行動」的宣傳海報,從初一到高二四個年級三個食堂。

由初二年級各班學生傾情精心繪制的各種宣傳畫在餐桌、牆壁、門框隨處可見,赫然可見、圖文並茂,語言睿智幽默,用一個個鮮活的小故事綴連成系列,或諷刺、或警示、或謳歌、或啟迪。

既體現學子們的才氣滿溢、匠心獨運,更以獨特新穎、機智形象的別樣方式,讓孩子們站在節約行列中來,體驗特別的快樂,享受別樣的榮光,這樣的宣傳沒有空洞的說教,卻有感懷盈心,力透紙背。

㈣ 王振鐸的社會評說

今年61歲的王振鐸是清遠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是我市為數不多的幾個廣東省書法家協會會員之一,在書法上有很高的造詣,可是大多數人並不知道,他的「正當職業」卻是彩瓷工藝師,從40歲才開始學習書法。
王振鐸1963年進入清遠瓷廠的彩瓷車間工作,一直到1997年瓷廠破產解散。彩瓷大多賣給鄉下的祠堂和中小學校,上面畫著喜慶通俗的圖案,或是弘揚社會公德的宣傳畫。剛開始的時候,他只是負責在瓷片上作畫,有一天,負責寫字的工友突然工作調動,寫字的工作也自然而然地落到了王振鐸的手上。出於工作的需要和興趣的驅使,王振鐸開始正式學習書法。
王振鐸師承清遠書法界老前輩梁豐、黃元溥。那一年大概是1987年,王振鐸已經四十有餘。王振鐸與許多書法愛好者一樣,參加黃元溥、梁豐等人在夜校開設的書法學習班。一直到1996年,王振鐸在書法上已經頗有建樹,參加了幾次省里的展覽,成為省書法家協會的會員。王振鐸不斷學習,融會貫通古代名家的書法,又努力鑽研形成自己的特點,得到了書法界的認同:2002年,其書法作品在廣東與台灣的書法聯展中入選;2005年,在泛珠三角書法聯展中入選。
王振鐸現在還堅持每天練一至兩小時書法,他熱衷於參加清遠書法家協會組織的各種活動,在他周圍有一群「墨味相投」的朋友,他們經常在他的彩瓷經營部談天說地、切磋書法。他家的客廳就是他的書畫室,原本應該擺在客廳的電視機「縮」進了小房間里,客廳到處掛滿了他的書法作品,擺滿了20年來用過的數百支大大小小的毛筆。王振鐸喜歡旅遊,尤其喜歡在其他城市逛街,觀察招牌,他說北京、西安的招牌上經常可以看到非常好的書法作品,那是一種視覺的藝術享受。
學了將近20年書法的王振鐸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書法是一門很深的藝術,即便是不寫書法的書法鑒賞家也必須了解各名家特點,而學書法也絕對不是練一手好字這么簡單,要在書法中融入自己的體會和特點。在經過艱苦的臨摹階段後就開始創作,書法就開始變得「不難看」,「越練越丑的字」讓人猶豫該不該繼續學下去,這也是習書法的苦惱。王振鐸還記得自己在剛學書法的時候,曾經買過一本國家級書法家的作品集,在當時的他看來,本應該是最高水平的書法,卻一點也看不懂,而且字也很不漂亮,到後來才慢慢領悟其中的匠心與「美」。而剛學書法的王振鐸曾因為在清城下廓街看見一幅很漂亮的對聯,然後特意跑過去看了不下20次,今天的他看來那也許不過是一幅「漂亮的字」。
40歲以前,王振鐸還有過許多愛好,例如拉小提琴、唱歌、跳國際舞、畫畫,然後才到書法。他說,假如有一樣東西讓你永遠也追求到不了頂,那追求的過程就是值得享受和體味的,書法就是他最大的追求。在此道路上,哪怕有一點點的體會都能讓他感到莫大收獲,比在金錢上的獲得更讓他滿足和喜悅。

㈤ 簡述海報構成元素的創意

像這兩張,我在小白設計app上看到的海報,我覺得設計的元素其實很簡單,圖片加文字搭配,整體看上去很舒服就行。《三十而已》、《二十不惑》都是最近比較熱門的電視劇,三十而已的海報就是成熟女性的背景,搭配上紅色的字體,紅白對比,就像這個時期的女性,不畏年齡也可以傲然生活,二十不惑背景是青春的女孩子在圖書館的照片,這個時候應該還是在讀書的年紀,畫面中的女孩子是在笑得,與二十不惑的主題形成呼應,整體也很讓人共情。

㈥ 海報的表現形式有哪些

1. 直示主題

這是一種比較常見的運用廣泛的表現手法。它是將環境情節或者廣告產品直接拷貝展示在海報畫面上,同時運用攝影或繪畫等技法來刻畫和渲染。直示主題可給人以無距離的現實感、親近感。

2. 科幻構想

藉助科學幻想進行海報宣傳的立意與實施,宗旨是不能離開地球的自然性和人類生活的基本概念。選擇題材可以是單純地在一個毫無客觀性的場景中構思,也可以多元素的構築方法使原物象發生質變。

3. 誇張對比

誇張對比的表現手法是將兩個以上的視覺元素,誇張其中某一元素,使之超出原有的,常規的比例概念,與畫面中的另一物象形成強烈反差,包括大、小、質、量、輕、重等反差效應。

4. 詼諧趣味

趣味手法的應用是設計師匠心獨具、巧妙含蓄地強化影片故事中所表達的主題而採取的富有情趣、耐人尋味的手法。常採用寓意、誇張、諷刺、幽默、詼諧和抒情等各種表現方式,作品設計追求的最終視覺效果是:不求合理合法,讓人關心關注。

7. 視覺推移

選擇的元素由一種形態過渡到另外一種形態,變化的過程有漸變手法、推移手法。設計師的思維是超乎自然的假想性,藉助一定的圖形在一種空間排列出兩種截然不同的空間環境,驅動觀賞者的好奇心,開啟積極的思維聯想,引起觀眾進一步探明廣告題意的願望。

*回答來源鏈接:https://zhuanlan.hu.com/p/338386601

以上就是《海報的表現形式有哪些?》的全部內容,感謝閱讀,希望對你有幫助!

㈦ 李可染的生平簡介都有啥

李可染(1907年3月26日—1989年12月5日),江蘇徐州人。中國近代傑出的畫家、詩人,畫家齊白石的弟子。李可染自幼即喜繪畫,13歲時學畫山水。43歲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49歲為變革山水畫,行程數萬里旅行寫生。72歲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畫研究院院長。晚年用筆趨於老辣。擅長畫山水、人物,尤其擅長畫牛。
代表畫作有《灕江勝境圖》、《萬山紅遍》、《井岡山》等。代表畫集有《李可染水墨寫生畫集》、《李可染中國畫集》、《李可染畫牛》等。

更多李可染資料可網路李可染http://ke..com/view/16770.htm

㈧ 《永樂宮壁畫》的簡介

永樂宮壁畫是中國古代壁畫的奇葩,位於山西省芮城的永樂宮(又名大純陽萬壽宮),其藝術價值最高的首推精美的大型壁畫,它不僅是我國繪畫史上的重要傑作,在世界繪畫史上也是罕見的巨制。

永樂宮壁畫是我國古代繪畫藝術的瑰寶。整個壁畫共有1000平方米,分別畫在無極殿、三清殿、純陽殿和重陽殿里。其中三清殿是座主殿,殿內壁畫共計403.34平方米。畫面高4.26米,全長94.68米。

永樂宮壁畫為道教宣傳畫,目的在於揭示教義和感召人心,其繪制時間略早於歐洲文藝復興,幾乎和元代共始終。現存壁畫面積1005.68平方米。

(8)匠心宣傳畫擴展閱讀:

永樂宮壁畫用傳統的程式畫法,使得近三百個形象無一雷同之感,真讓人嘆為觀止。作為唐、宋繪畫藝術特別是壁畫藝術的直接繼承者,永樂宮壁畫在我國繪畫史上當佔一席之地。

元代人物畫大幅的極少,三清殿《朝元圖》正可作為研究、借鑒元代繪畫的範例,並可從中得到發展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的重要啟示。整個壁畫極為豐富,是研究繪畫藝術和當時社會生活的生動資料,將我們帶回700年前的那個時代。

㈨ 招貼設計、標志設計具體的形式是什麼

首先,招貼畫傳達信息鼓動宣傳的作用肯定了它的特殊形式。它不同於架上油畫或版畫,它要求一目瞭然,簡潔明確,使人在一瞬之間,一定距離外能看清楚所要宣傳的事物。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宣傳畫往往採取一系列假定手法,突出重點,刪去次要的細節、細部,甚至背景,並可以把各個不同的比例,把在不同時間,空間發生的活動組合在一起。並經常運用象徵手法,啟發人們的聯想。因此,它的構思要能超載現實,構圖要概括集中,形象要簡練誇張,要以強烈鮮明的色彩為手法,突出醒目地表達所要宣傳的事物,表現物與物之間的內在聯系,賦予畫面更廣泛的含義並使人們在有限的畫面中能聯想到更廣闊的生活,感受到新的意義。在這些方面,中國傳統的美學觀,能夠為設計者提供大量的營養。

例如,構思上的「一以當十」、「以少用多」的精煉,構圖上「計白當黑」「無畫處皆成妙境」的簡潔,「疏可走馬,密切不透風」的對比關系,「似與不似之間」的形象誇張,都是先輩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已經在我國招貼藝術的設計中得到充份體現。(4)p68香港著名平面設計大師靳埭強,創作了大量文化招貼。他認為,美的原則有三條:立意——意念先行,以形取神;創新——承先啟後,破舊立新;活用——適身合用,靈活生動。這實際上強調的也是老莊的哲學思想,也是中國山水畫的表現意境。他主張把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融合到西方現代設計的理念中去。他的許多作品都無一例外地體現著這種思想,在其招貼設計《自在》系列中,運用了中國的水墨畫技法,融合了現代技術的特殊機理效果,現代又不失傳統。在國際「水」主題招貼藝術展中,「水--生命--文化」招貼圖形作品,將極其強烈的民族裝飾風格化的圖形形象作為整幅作品的大背景,進行了豐富而適當的虛化處理,整個畫面以黑白極色加以藝術表現,形成了形與色的對立與協調、沖突與融合的視覺效果,構築了一幅在中國特定大文化場景下的具有視覺沖擊力的現代平面圖形設計作品。2008年的申奧標志可以說是一個很好的範例,整個標志造型沒有對傳統造型的直接借用,而是運用了中國特有的介於似與不似之間的寫意手法,恰到好處的傳遞出「中國結」和「運動員」兩個意象。標志不僅體現了中國文化特有的審美意韻,同時也得到了世界的認同。

前面說過,招貼畫屬於「瞬間藝術」。好的招貼要做到既要讓人「一目瞭然」還要做到讓人「一見傾心」,為它所吸引,顧盼之餘,留下較深的印象。這就要求招貼具有精湛的構思。任何藝術,都不能說明一切,特別是像招貼畫這種特殊的藝術形式,在有限的時空條件下,能使人過目難忘,回味無窮,那就需要做到「以少勝多」「一以當十」。(3) p72 當然,至今也還有要求藝術敘述一切的觀眾,向招貼畫提出對多幅畫的要求,正象向雕塑提出連環畫的要求,向快板提出多幕的要求一樣不現實。「以少用多」和「由此及彼」是藝術技巧的標志,特別是招貼藝術,它只能從生活的某一側面而不是從一切側面來再現現實。任何形象都不過是構成整體的一部分,重要的是,能不能概括其他部分。招貼畫中常常有充滿畫面的顏面特寫,一雙手,一雙眼,一個動態,一個表情,只要是選擇最富於代表性的現象,而且著重它的某些特徵,它就能構成「言簡意賅」的好作品。盡管構圖簡單,卻要求表現出一定的、能吸引人的意境。在「意境」中,客觀事物精粹部分得到了集中處理,達到了情景交融,能牽動人的某種情思,某種體驗,某種聯想。清代一位學者說過,一幅畫「與其令人愛,不如使人思」。好的招貼畫要能引人入勝,喚起人的聯想,引起人的美好願望,表現意境,就要有手段,我們稱之為「意匠」。「匠」字在藝術家心目中有貶意,如「匠氣」。但也有褒意,如「匠心獨運」,就是人家沒有想到的,你想到了。「意匠」是藝術家對客觀事物加工的特殊手段,加工手段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作者藝術成就的高低。唐代詩人杜甫說的「意匠慘淡經營中」、「語不驚人死不休」,說明藝術意境的產生一定要有「意匠」的煞費苦心。「意匠」具體說來就是選材(先取最精粹部分)、剪裁(去污存清),誇張(強調形象的特徵)、經營位置(構圖)、表現(選項用恰當的技法) (5)p68 ,而這一切,恰恰是我國招貼設計者構思時的主要手段。

中國傳統藝術講究均衡和內在的節律,我國篆刻藝術中有所謂「疏可走馬、密不透風」的布局法則,強調變化中的均衡,這既符合科學上相對的原理,也符合藝術上形式美的規律。這種統一的,生動的,有韻律和節奏的審美感覺,在我國的招貼畫中,動與靜,疏與密,多樣統一,賓主呼應,虛實相生,縱橫曲直,黑白對比,重疊交錯等傳統構圖法則中也屢見不鮮。此外,遠古的銅器紋樣、畫像石、金石篆刻、特別是中國畫,巧妙的運用白底的匠心。民間剪紙和蘭花布粗獷豪放的黑白關系,明代木刻插圖的疏密聚散 ,(2)p21都可以在現代招貼藝術的構圖中得到印證。

西方傳統藝術,基於幾何學空間觀念,從模擬生活現象入手,藉以展示作者的創作思想。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曾經指出:「各種藝術都是對現實世界的模仿」,奠定了傳統西方藝術的「模仿」說 (1)p24 。中國藝術家則是有選擇,有重點,以「不似之似」、「脫形寫神」為藝術追求的勝境,在中國畫中經常表現對象時,背景不著一筆。傳統京劇舞台除了簡單的一桌一椅,別無他物。觀眾欣賞畫,主要不是欣賞藝術家畫的什麼,而是主要欣賞通過什麼藝術手法來表現。欣賞的著眼點在於筆墨、章法、氣韻、意境,正如同觀眾欣賞傳統京劇,主要是欣賞演員的技藝和「唱、念、做、打」的功夫。中國傳統藝術,突破了自然主義和形式主義的片面性,創造了不少規范化的程式,這些師法自然,來源於生活但又經過千錘百煉,概括而又多變的「程式」是一種經過高度提煉的美的精華,是積淀了內容要求的形式之美(4) p68 。正因為如此,它才具有無窮的生命力。藝術家隨著時代的要求,賦予它新的活力,常用而常新,這種程式化的處理在我國招貼畫的裝飾性形象處理上,也常得到應用,顯示了奪目的光彩。

我們從來不曾用如實的描寫,逼真的再現要求過中國傳統藝術,沒有人指責某些山水畫不符合焦點透視的原則,也沒人批評傳統戲曲程式化的表演模式,因為我們對自已的傳統藝術有一個固定的觀念,懂得抽象的形式美在造型藝術中的重要價值。中國傳統藝術講究形神兼備,講究概括與變形,齊白石「畫蝦幾十年才得其神」,就有一個不斷概括,不斷深入的過程,最終敢於舍棄蝦的次要部分而突出主要特徵,使母蝦的形象更為完美更為生動。齊白石提出的「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這種說法和石濤的「無法而法,乃為至法」的說法是相通的。聯系他的作品和實踐可知,他主張的「不似」正是為了「似」,「不似」其實是在「似」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決不是「似是而非」,而是使形象更有概括性,利用了欣賞者相應的聯想作用 (4)p35 。再看我們的一些招貼畫,就「似與不似」的觀點來考察,就形象的簡明與富於概括這一點來衡量,很多形象顯然不是生活的簡單模仿,某些概括的形象顯然與素材有很大的差別,由復雜到單純由繁雜到簡潔,必須承認是一種難能可貴的提高。作品的魅力,決不只是以外形的逼真為轉移,有時候,欣賞者不是簡單地接受宣傳,同時也是探索、發現和補充,從而得到欣賞的樂趣,正因為欣賞者有所探索,有所發現和創造,作品的主題,才能產生可深入的影響。這種特點正符合了招貼藝術的要求。靳埭強招貼作品「金、木、水、火、土」招貼圖形形象設計,也充分顯示了這種文化藝術的精神特徵,縈繞著極其強烈的現代主義設計的精神光環。

傳統美術的色彩處理,主要是裝飾色彩。由於招貼藝術的特徵,決定了裝飾色彩在畫畫上所起的作用。裝飾色彩具有一定的主觀性,這正是廣告畫面所刻意追求的。「意足不求顏色似」說明了這種關系。宋代蘇軾曾畫朱竹,有人責難他,難道有紅色的竹子嗎?他反問:難道有黑色的竹子嗎?意思是既然大家對「黑竹」習以為常,為什麼不允許畫朱竹呢?這說明傳統美學觀中對色彩的主觀想像是允許的,而且是必要的。但這種主觀想像不等於主觀臆造,裝飾色彩同樣來源於生活實踐,同樣需要從客觀事物中吸取營養。人們常從彩蝶、霓虹、彩霞等自然色彩受到啟發而創造出色彩絢麗的裝飾效果。裝飾色彩的主觀性使某些聯想,將自然景色「擬人化」。不同的人物由於性格、經歷、情緒的不同,對客觀事物產生不同的看法,對於某些自然色彩的感受,可以是「綠肥紅瘦」,也可以是「怡紅快綠」。至於「傷心碧」、「塞煙翠」、「青欲滴」、「綠生涼」這些古代詩人筆下對色彩的不同感受,無論是「傷心」、「寒」、「涼」,說明了色彩給人感受的心理因素。早在宋代畫論中就有「炎緋寒碧」的說法 (6)p24 。這些心理因素,色彩的聯想是由於人們在具體的生活中形成的。我們既反對形而上的把某種色彩硬說成代表某種性格,又不排斥在具體生活中形成某種聯想使人產生的感情,這就是傳統美學中運用色彩象徵性的前提。傳統中國畫中經常把荷花畫得紅艷艷的,荷葉只用淋漓的水墨,面對這些形象,人們自然會覺得所畫的水墨葉子是綠色的。這是因為畫家適應了自然現象相互聯系這一科學規律、利用了欣賞者相應的聯想作用。同樣,一張白紙上,畫上幾只游動的小蝦,人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自然會把大片空白聯想成茫茫的水面。在招貼畫上,常常也有這樣的例證,一張藍色的畫面,上角畫幾束燦爛的焰火,這塊藍色自然會被人接受為深邃的藍天。同樣是藍色的底色,畫上幾塊白色的三角帆影,這塊藍色又會被人們視為無邊的海洋。一張綠色的畫紙上畫一對嬉戲的小羊,這綠色就成了如茵的草坪。正因為只是單純的底色,空間更大了,給人的聯想更多了。這種單純是虛的,但又是實的,觀眾的想像是抽象的,但又是具體的,這樣處理,不僅在形式上不一見其虛,在內容上也因某些啟示與聯想,使其更充實,更豐富了。「春風又綠江南岸」,一個「綠」字,給人多麼充實而深刻的含義。「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蘭」我國古代詩人運用色彩象徵的手法不是值得我們在設計招貼畫時很好的借鑒嗎?

以上所述的僅僅是傳統美學觀對我國現代招貼藝術的一些影響。這些美學觀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我們的現代設計思想。當然,我們也在不斷受到外來文化設計思想的沖擊,

㈩ 企業宣傳畫冊製作的意義是什麼

‍‍

在現代商務活動中,宣傳冊設計在企業形象推廣和產品營銷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兩地的商業運作中,宣傳冊起著展示和溝通橋梁的作用,你是誰?你能提供什麼樣的服務?你的優勢在那裡等這些情況,都可以通過精美的宣傳冊以靜態的形式展現在你的目標消費人群和潛在客戶前。高檔的宣傳冊是企業或品牌的綜合實力的體現,宣傳冊中採用美學的點線面,通過統一有變化的視覺元素,高質量的插圖,配以資深策劃師的文字,全方位多維、立體地展示企業的文化、理念、品牌形象。創意的過程中,必須依據不同內容、不同的訴求、不同的主題特徵,進行優勢整合,統籌規劃,在整體和諧中求創新。

‍‍
閱讀全文

與匠心宣傳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淮安跨境電子商務試驗區 瀏覽:778
連雲港電子商務發展 瀏覽:169
轟趴館開業促銷活動方案 瀏覽:150
集團公司培訓計劃方案 瀏覽:977
電子商務中國 瀏覽:965
國慶促銷活動視頻 瀏覽:824
海底撈成功的市場營銷案例 瀏覽:666
培訓機構開學招生方案 瀏覽:341
syb超市創業計劃書市場營銷 瀏覽:244
七夕限時相親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120
金堂市農村電子商務協會 瀏覽:742
培訓樓方案範文 瀏覽:392
軟體項目培訓計劃實施方案 瀏覽:229
網路營銷的創業方向 瀏覽:304
酒店營銷促銷方案 瀏覽:293
電子商務物聯網 瀏覽:746
培訓項目與培訓方案 瀏覽:613
泰州龍騰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161
市場營銷有哪些變數 瀏覽:763
宣傳片的策劃方案 瀏覽: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