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殲15宣傳片

殲15宣傳片

發布時間:2021-11-25 16:09:47

㈠ 殲15艦載機圖片

殲15艦載機圖片的,你可以用網路一下去搜索相關軍事論壇,查看殲15艦載機英姿颯爽的圖片和雄姿

㈡ 求遼寧艦和 殲10,殲11或 殲15戰斗機 高清圖片

你去看一個視頻,叫中國航母全CG 宣傳片,不會叫你失望的。。。

㈢ 殲15航母起降全過程畫面,身為國人你是否為此感到驕傲

是的。殲15航母起降的畫面非常壯觀,我深深的感受到了中國的科技取得了很大的進步。

㈣ 中國殲15介紹

「殲-15」是中國第一代艦載戰斗機,也是典型的第三代戰斗機。殲15是以T10K原型機為基礎研製的一代國產艦載戰斗機,其氣動外形類似於蘇聯(俄羅斯)的蘇33艦載戰斗機。殲15是雙發,雙垂尾的重型戰斗機,帶鴨翼的三翼面氣動布局,帶有著艦攔阻鉤,採用電傳飛行控制系統,具有優異的機動性能。2009年8月31日上午,國產殲-15戰斗機在沈陽成功實現原型機首飛。由於殲-15的性能參數目前仍處於保密狀態,故不能對殲-15的具體性能作一評價。不過由於殲-15與殲-11B的 殲-15效果圖(高山製作)特殊血緣關系,我們仍能大致推測一些殲-15的性能指標。 擁有可折疊機翼的殲-15在外形上與俄制蘇-33非常相似。西方軍事專家甚至曾將首架殲-15誤認成是中國此前從烏克蘭購得的T-10K。有專家指出,中國飛機製造企業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研製出殲-15艦載機,主要是因為他們通過T-10K掌握了此類戰斗機的總體技術。同時,殲-15的問世還顯示,中國人已解決了先前在折疊機翼方面遭遇到的難題。 殲-15由中航工業沈陽飛機製造公司研製生產。其前身就是中國從烏克蘭購買的蘇-33的原型機T-10K-3。從外觀上看。殲-15採用了前置全動鴨翼,這是最典型的「側衛」系列三翼面布局。而且在外形上,殲-15也頗為類似蘇-33。從這點看,殲-15與蘇-33確實頗有淵源。同時,在戰機盤旋開始著陸時放下起落架後,清楚的展示出其立柱式前起落架。而且從外觀判斷,殲-15的起落架要比陸基殲-11B粗壯得多,強度也要高得多。這也是艦載機與陸基戰機最大的差別。 T-10K-3與俄國現役蘇-33還有一定的差別,如果中國真的如某些人所謂的純粹「照抄」了T-10K-3,將面臨無法預料的極大技術困難,殲-15項目絕不可能有目前如此快的進展。通過之前20年對蘇-27系列技術的深入研究和摸索,以及自身技術能力的增長發展,中國技術人員積累了極為豐富堅實的技術基礎。才能自行研製出殲-11B/BS這樣優秀的中國版本。正是由於有如此深厚的基礎,結合對T-10K-3的深入研究。中國才能在不長的時間里,迅速推出殲-15。說穿了,就算給沈飛一架「正宗」的蘇-33,如果不是自身擁有深厚的技術基礎,吃透「側衛」系列的相關技術,想仿製都將無從入手。 國內網路推測,由於購得的蘇-33驗證機本身就不完善,所以殲-15隻參考了蘇-33驗證機與上艦相關的部份,如:起落架結構、尾鉤等等。之前曾有消息稱殲-15繼承了殲-11B的技術狀態,所以殲-15實質上是殲-11B改,基本上用的都是殲-11B的技術,結構上,殲-15就是殲-11B的強化和折疊翼型,氣動水平與早年不帶矢量推力的蘇-35(即蘇-27M)相近。不過由於強度、減重和防腐的要求,應有更多的結構件使用了鈦合金材料和復合材料。稱殲-15是照抄蘇-33是不正確的,除了外形基本上相同、以及均源自T-10/蘇-27的血統以外,兩者基本沒有可比性。可以推測,殲-15在戰力上必然超過蘇-33。 首先,兩者盡管在外觀上高度類似,但依然存在一些差別。例如,蘇-33的尾部著艦鉤是外置式。而殲-15則是在尾部兩個發動機間,有一個內置式的尾鉤艙,這也是目前已知的殲-15在外觀上與蘇-33最大的區別。而且兩者前至鴨翼的外形也有細微差別。殲-15鴨翼比蘇-33要尖銳些,而且後掠角也更大。該機的整體升力系數要比蘇-33大,加上一定的機體減重效果,艦上起飛的載重量比起蘇-33有明顯進步。從對比照片上看,殲-15的翼展比蘇-33小,機翼折疊的位置不同,襟翼也不同於蘇-33,增升效率也不同,具體參數尚不得而知。 從航電角度看,殲-15由於研製時間比蘇-33晚20多年,加之中國飛速發展的電子工業技術,殲-15遙遙領先於俄軍現役的自用版蘇-33將是不爭的事實。也正是由於航電系統嚴重落後,才導致蘇-33在作戰能力上遠不如美國的F/A-18E-F和法國的「陣風」,甚至不如中國自行生產的殲-11系列。在航電系統上,估計殲-15基本繼承自殲-11B和殲-11BS。座艙火控系統實現了全數字化,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玻璃化」座艙。包括一具國產新型平顯、兩塊國產大型多功能彩色液晶顯示矩陣和三塊中型多功能彩色液晶顯示矩陣。整個座艙內只保留了極少數作為備份用的機電儀表。當然,由於是海軍用艦載機,殲-15的航電與殲-11B相比,肯定會有相當區別。例如,肯定會增加與艦載起降環境,以及海洋作戰環境相關的設備,如自動著艦引導裝置等,在這方面肯定會比殲-11B更復雜。而且目前的殲-15隻算基礎,後期隨批次的改進會很可觀。 此外,考慮到海洋作戰復雜而苛刻的環境要求,殲-15的機艙內肯定會繼承殲-11B所裝備的,目前國產最先進的座艙綜合環境控制系統,用來保證艙內環境的舒適性以減少飛行員的疲勞度。此外,殲-11B和殲-11BS上已經運用的國產最新型頭盔瞄準顯示系統,以及綜合了國產衛星定位導航系統和激光陀螺儀等的國產新型綜合導航系統,和新型機載綜合光電/電子自衛/電子戰系統等也會得到應用。 有網路評論認為,殲-15與殲-11B在航電系統方面,最主要的差別是在機載雷達方面。殲-11B採用的是是國產新型1471數字化脈沖多普勒多功能大型機載火控雷達系統。該雷達系統是目前已知的中國空軍最先進的戰斗機用大型機載脈沖多普勒火控雷達,對空目標最大探測距離達到350公里,可以同時跟蹤20個目標並同時引導主動雷達制導超視距空空導彈攻擊其中威脅最大的6個目標,具備良好的對地(海)面探測能力和對地面地形的多普勒波束銳化掃描/地圖適時測繪功能,而且具備極強的抗干擾能力。估計殲-15很可能採用了與新型殲-10B和殲-11BS類似的,國產新型數字式有源相控陣雷達。該型雷達在2007年通過技術評審驗收,目前正逐步交付一些重點部門。當然,也不能排除殲-15的早期型號繼續沿用殲-11B的脈沖多普勒的可能性。但該雷達的海軍版肯定會比空軍版更強化反艦能力和對海能力。 基於海軍對海攻擊的特殊需要,殲-15的機載雷達肯定會更強化對海搜索和反艦導彈制導能力,將擁有更高的探測精度和探測距離,以及更強的抗海面雜波干擾能力。此外,風擋右側安裝有殲-11B上裝備的目前中國國產最新型量子阱紅外光電前視探測裝置,其技術已經達到了目前國際同類產品的先進水平。該系統綜合了國產最新型紅外/熱成像探測儀和激光測距器,可根據目標的紅外輻射源搜索、探測和跟蹤空中目標,當飛行員目視觀測可見目標時,用於確定可見目標坐標、測量距離,並完成瞄準空中和地面目標的任務。當該系統探測受到氣象條件如雲霧影響時,戰機的機載火控雷達將自動接手進行探測。左側則是可收放的空中受油管。 與中國兄弟相比,俄制蘇-33在航電系統上要落後將近20年。蘇-33的雷達是陸基蘇-27的N-001機載雷達的改進型。與蘇-27使用的原版雷達相比,增強了對水面目標的探測能力,同時還增加了使用空-艦導彈或空對地制導武器器的能力。蘇-33採用的N001雷達對空作戰模式明顯落伍,不具備多目標同時截擊能力,空-面模式下,只具有簡單的對海作戰模式,可以控制反艦導彈攻擊中型以上水面艦艇。與殲-11B的中國造1471機載雷達相比,無論是探測距離,還是抗干擾能力以及綜合多用途作戰能力上,都有巨大差距,更不如中國新型機載國產新型數字式有源相控陣雷達。 同時,蘇-33座艙充分展現了「蘇聯風格」,布滿了老式機電儀表。右上角有一具單色多功能顯示器,可以顯示雷達和紅外系統得到的信號圖形。唯一比老式蘇-27優越的,是採用了當時比較先進的平視顯示器。在人機工效方面遠不如採用玻璃化座艙的殲-15。蘇-33擁有一具早期型號的頭盔瞄準具,可以和火控系統以及風擋前的光電探測裝置實現交聯,用來控制大離軸的R-73近程空-空導彈。它的光電探測裝置與早期蘇-27是同一型號,作用距離和功能都不如殲-15上的中國新型產品。 至於操縱系統,殲-15應當和殲-11系列、殲-10系列以及殲轟-7A重型戰斗轟炸機等國產新一代機型一樣,使用了中國目前最先進的國產全許可權數字式三軸四餘度電傳飛控系統。該系統是中國在中國完全自主研發的,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性能比原型蘇-27使用的俄制模擬式電傳飛控系統在技術上領先一代,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將極大的提高了殲-15的操作靈活性和機動性。當然,由於是艦載機,起飛和控制要比陸基戰機復雜得多,因此殲-15的操縱系統肯與陸基戰機有很大差別,尤其是在最核心的飛控操縱軟體上差別更大。殲-15的火控雷達、操縱系統和航電火控以及電子戰等系統,很可能和殲-11殲-10系列以及殲轟-7A重型戰斗轟炸機等國產新一代機型一樣,通過光纖網路或數據匯流排構與新型大容量高速智能化中央計算機交聯,構成一個整體開放式航電網路系統,這比俄制蘇-33要領先整整一代。 按照沈飛改進殲-8系列的作風,殲-15在氣動外型上同殲-11B相比沒有太大變化。由於此前成功的研製出了純國產的殲-11B和殲-11BS,因此殲-15肯定會大量採用了已經服役的國產殲-11B和殲-11BS上的成熟技術。而這將是他與蘇-33的重大區別。 由於誕生時間比蘇-27晚了20多年,殲-11B在機體材料上有巨大進步,使用了大量復合材料。而殲-15由於是艦載機,強化後的機體結構勢必增加重量。因此為盡可能的減重,殲-15充分繼承殲-11B的優點。在不影響機體整體結構強度和抗海洋鹽霧腐蝕等前提下,為減輕機體重量大量採用了中國自己研製的最新型環氧樹脂基復合材料、碳纖維復合材料和鈦合金。復合材料主要使用在主翼和全動平尾上,同時還在機翼、邊條、進氣口和尾翼前緣增加了不導電材料。靈雲認為,大量使用復合材料,主要是為盡可能的減輕機體重量,提高敏捷性和載油量。而且可以提高戰機的雷達隱身性。 俄制蘇-33的機體由於誕生時間早於殲-15二十多年,受技術條件限制,大量採用的是金屬材料。雖這樣然保證了堅固,卻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機體重量,而且十分不利於隱身性。因此,殲-15的機體重量肯定要比俄制蘇-33輕。這有極為重要的意義。一方面意味著,殲-15可以攜帶更多的燃油和載荷,航程、作戰半徑和載彈量勢必要強於蘇-33。另一方面,在發動機動力差別不大的情況下,更輕的殲-15的機動性和敏捷性也會超過蘇-33,因此其近距離格鬥能力也會強於蘇-33。而且殲-15的隱身性肯定會強於蘇-33。當然,由於艦載機要強化機體結構,勢必會導致重量的增加,所以殲-15很可能會略重於陸基的殲-11B。為了強度和減少起飛重量,載彈量和載油量會略有下降,但雷達和火控會增強在對海方面的能力。F/A-18空重10810干克,起飛重量15740千克(空戰),22328千克 (對地攻擊),最大起飛重量25401千克;F-35C隱身艦載機最大著艦重量為18750千克;殲-11B空重15700千克,正常起飛重量23700千克,最大起飛重量33000千克;蘇-33空重17000千克,正常起飛重量29940千克,最大起飛重量33000千克。殲-11B的空重是F/A-18的1.45倍,蘇-33的空重是F/A-18的1.57倍。殲-15的空重最好只有殲-11B的70%,即10990千克,與F/A-18的10810干克相當。若殲-15可比殲-11B輕30%,則從機動性上來看殲-15較F-35C有一定優勢,因為F-35C的空中機動性能顯然不如殲-11B,而重量更輕的殲-15顯然機動性較殲-11B更勝一疇。若殲-15機載雷達與F-35C相當,就能對F-35C構成一定威脅。

㈤ 海軍最新高燃宣傳片已發布,宣傳片中都有哪些內容

海軍宣傳片中有很多亮點,也出現了很多新式裝備。

(1)首先就是我國的海軍已經成立72周年了,我國海軍已經從一無所有,逐步走向深藍的大海,並在大海上馳騁,揚我國威,保衛祖國海域不受他國侵害。

(2)也講述了我國海軍的發展過程,從1949中國海軍在白馬廟成立,海軍發展到現在,以前的小艇打大艦的無奈已成為了歷史。1983年我國首台核潛艇還有很多問題,發展至今問題已經全部解決 。2017年我國首款自主研發的航母山東艦正式下水,我國開啟雙航母時代。這些成就都體現了我國海軍從一無所有到現在的強大。

這次海軍發布的高燃宣傳片,體現了我國海軍經歷72年的發展,已經有了很強的作戰能力,已經完全能夠勝任保衛國家的重任,不過我們也不能驕傲自滿,我國海軍雖然發展迅速,但與第一強國美軍還是有很大差距的,我也期望我國終有一天,我國的海軍可以與美國分庭抗禮。

㈥ 對於殲15航母起降全過程細節震撼畫面,你有什麼想表達的

我國的國力日益強大。隨著我國綜合實力的增加,在世界上的話語權也越來越重了,我感到很驕傲。

㈦ 國產殲10戰機官方宣傳片

我這有迅雷連接
mms://nv.sina.com.cn/news/2007/01/05380950.wmv
這是中央電視台的報道
mms://nv.sina.com.cn/news/2007/01/05690948.wmv
都是迅雷下載
我已經下過了,絕對能用

㈧ 殲15首次艦上起飛詳細報道

殲15戰斗機在航母成功進行首次短距滑躍起飛,

2013年6月29日,殲—15艦載戰斗機在遼寧艦進行短距滑躍起飛。李 唐攝
記者從海軍有關部門獲悉:3日上午,我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順利完成預定科研試驗和訓練科目,返航停靠青島某軍港。遼寧艦自6月9日出海以來,在為期25天的艦機適配性海上試驗和訓練中,組織殲—15艦載戰斗機完成了多人、多架次艦上連續起降訓練,成功進行了殲—15艦載戰斗機首次駐艦飛行訓練和首次短距滑躍起飛,我國首批艦載戰斗機飛行員和著艦指揮員通過了航母資格認證。
遼寧艦海上試驗和訓練期間,海軍精心組織殲—15艦載戰斗機飛行指揮與保障作業流程演練、飛行員著艦技術恢復性訓練,扎實打牢艦上飛行基礎,隨後集中進行殲—15艦載戰斗機首次駐艦飛行訓練,在母艦開展轉運作業、機務保障、油水氣電保障、飛行講評等工作,駐艦期間多名飛行員駕駛殲—15艦載戰斗機進行了多架次艦上飛行訓練,艦載戰斗機飛行指揮與保障作業流程得到全面驗證,人、機、艦運轉順利,母艦平台和艦載機實現深度融合,表明遼寧艦已經具備了搭載艦載戰斗機的能力,為航母完成後續訓練等任務奠定了基礎。
殲—15艦載戰斗機艦上105米短距滑躍起飛是這次試驗和訓練的一項重大突破。6月29日,在陸地無法進行短距滑躍起飛模擬訓練的情況下,飛行員克服心理壓力,按照相關技術要求,科學把握入板速度,准確控制飛機姿態,所有飛行員短距滑躍起飛均一次成功,使遼寧艦多個起飛位放飛艦載戰斗機的能力得到驗證。7月1日,向5名飛行員和著艦指揮員頒發了航母資格證書和證章。自此,中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具備自主培養艦載戰斗機飛行員能力的國家。

㈨ 中國殲-15的研製背景是怎樣的

殲-15戰斗機的原型是同為沈飛設計製造的殲-11B戰斗機與T-10K-3驗證機,而T-10K-3即為前蘇聯蘇霍伊設計局在蘇-27的基礎上研製的單座雙發艦載戰斗機。

蘇-33「海側衛」戰斗機,是一架由俄羅斯蘇霍伊公司所開發生產的單座多用途艦載機。由於蘇-33是由蘇-27戰斗機所衍生出來的艦載機種之一,因此延續了蘇-27的北約代號,被稱為側衛D型。

蘇-33於1985年5月首次飛行。據稱殲-15融合了國產殲-11B與俄羅斯蘇-33的技術。此前有消息聲稱,俄羅斯與中國的關於首批購買2架蘇-33戰斗機部分議案已於2006年簽署。但由於中國可能不會再大批購買,而導致談判破裂。另外,據稱早前中國曾向烏克蘭購買了一架T-10K-3飛機,它是艦載戰斗機蘇-33、更確切地說是T10K的批量生產型號狀態。毫無疑問,正是該機將成為中國專家的研究重點。

顯然,T-10K-3具備的可折疊機翼,中國專家將從其身上「借鑒」所有設計和技術理念。以上外界關於蘇-33的猜測被認為是中國獲得艦載機技術、並作為殲-15技術基礎的主要渠道,並認為中國已經獲得的蘇-33相關技術已被用於殲-15,但中國官方對此未予證實。

2009年10月12日,美國《航空周刊》官方網站(aviation week)刊發題為「中國突現航母」的文章,文中還配備有三張圖片,並稱中國某地的一個大型樓頂平台上出現了直-8直升機和掛載導彈的「側衛」戰斗機,旁邊正在建設一座航空母艦的主要上層建築。文章首先說,中國人的雄心或許從賦予其「航母艦載機聯隊」一種空艦打擊的角色開始,至少從一種海軍型「側衛」戰斗機的實物模型這種表象上就能看出來。該模型被認為是殲-15方案首次公開亮相。

另據2010年7月的《漢和防務評論》報道,沈陽飛機公司在2009年10月完成了第一架殲-15試飛型原型機的生產,並從當年11月開始在沈陽飛機廠進行了折疊翼的收放等實驗,目前正在等待試飛。該雜志稱,殲-15是在俄羅斯的蘇-33的試驗機T-10K的沈飛停機坪上停放的殲-15原型機基礎上仿製而來的海軍航母艦載戰斗機,外形酷似蘇-33。在沈陽廠出現的這架黃色蒙皮的飛機已經使用了「殲-15」的名稱,而且是沈陽廠自己生產的,計劃今年開始試飛。之所以如此快速地能夠仿造出蘇-33,主要原因是中國從烏克蘭獲得了蘇-33的原型機,廠方的消息來源稱,從幾次實驗的情況看,機翼折疊的技術問題已經解決。

媒體報道

2009年8月28日,《中國航空報》刊登標題為《為了那份庄嚴承諾—中航工業沈飛某重點型號攻堅紀實》的紀實文學。該文中稱:「他們,就是為某重點型號默默奉獻的中航工業沈飛人,20個月,600多天,他們書寫了型號研製生產的又一個奇跡。『軍令狀』下打造型號研製新模式2008年初,某型飛機系統發圖結束,全面進入實質性研製生產階段。5月6日,中航工業沈飛召開『某工程動員會暨軍民機科研生產任務軍令狀簽訂大會』,公司總經理羅陽與公司26家基層單位簽訂了全面完成今年軍民機研製任務軍令狀。

7月8日,羅陽簽署了『關於確保完成某型飛機研製任務令』,這是自沈飛成立以來第一次以『任務令』的形式落實責任、明確任務。『任務令』上赫然寫道:公司強令要求,各責任單位和責任人要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認識任務目標和節點,按照已經制定的項目趕工計劃不折不扣地執行。……在中航工業沈飛的一份總結報告中,對於型號攻堅,用了『披荊斬棘』一詞,回望型號研製生產走過的路,這個詞用得一點都不誇張。當飛機緩緩推出廠房、一飛沖天的時候,親手締造了它的沈飛人,一定會熱淚盈眶。」由於此前沈飛公司一直在生產殲-11系列戰斗機,故該消息中的「某重點型號」被外界猜測為與殲-11相關的新型戰斗機,也即殲-15艦載戰斗機。

2009年9月11日,美國「國際戰略與評估中心」網站刊登理查德-費舍爾的文章,分析了中俄軍用航空領域相對位置的新變化。文章稱,2009年9月份早期在中國互聯網上流傳有沈飛新戰斗機類似蘇-33的說法,或者叫做殲-15並在8月底首飛。由於當時風傳中國海軍將引進蘇-33戰斗機,所以該消息並未受到重視。

關於殲-15廣泛引起注意的消息首發於澳大利亞空中力量雜志博客網站。該網站2010年2月17日發表題為「中國秘密的隱形戰斗機部隊」的文章,稱中國的殲-15戰斗機於2009年8月31日成功進行了首次試飛。文章還猜測說,預計殲-15將部署到目前正在大連進行最後裝配的「瓦良格」號航母上。俄羅斯先進的且被證明很實用的渦扇發動機AL-31F,是其動力設備的第一選擇。與外界所知甚少的殲-15最相近的美國戰斗機是F/A-18C「超級大黃蜂」。有消息稱,殲-15已於2009年8月進行了首飛。

迄今為止,中國官方仍未證實殲-15的存在。除少數來自於網上的目擊報告外,關於目前唯一可能證實殲-15的官方消息如下:「2010年1月26日下午2時30分,中航工業副總經理耿汝光,項目辦主任呂傑一行在強度所所長孫俠生、副所長兼總師強寶平、黨委副書記孟凡君等有關人員的陪同下,來到該所耀州試驗基地,就某型飛機首飛前全機靜力試驗情況進行現場檢查指導。耿副總一行首先聽取了強度所所長孫俠生關於某型艦載型飛機全機靜力試驗情況的工作匯報,所長孫俠生、副所長兼總師強寶平詳細地回答了有關問題。接著,耿副總一行在孫所長等陪同下來到試驗現場,觀看了某型飛機首飛前最後一項全機靜力試驗全過程。當試驗成功後,耿副總一行向三方參試人員表示祝賀並和參試人員合影留念。」其中的「某型艦載型飛機」,即被認為是殲-15。

關於中國海軍可能列裝殲-15的消息來源於《軍事世界畫刊》2010年第4期的文章《中國海軍航空兵未來選什麼戰斗機》。該文中,中國著名試飛員徐凌勇稱:「……時下,針對海軍航空兵作戰需求,新研一款海軍型三代戰斗機從研製周期上看基本不可行,選用現有國產三代戰斗機進行改型是唯一可以選擇的方案。國產三代戰斗機在設計理念上注重空空作戰、電子戰環境以及空面攻擊的綜合作戰效能,具有較強的空空攻擊和自我防衛能力,而在空面攻擊能力方面,由於配備了先進的感測器和功能強大的綜合火控系統,只要加掛先進的空海攻擊武器,就能成為一架性能優良的海上作戰飛機。針對我國海軍航空兵裝備的現狀,由於飛機裝備數量大大少於空軍,因此在飛機選項上不宜採用多選的方案,而應充分論證選其優,這樣對於裝備維護和作戰使用都是有好處的。……對於海軍型下一代戰斗機的研製,應當在借鑒國外經驗的情況下,結合我國兵工科技實力和海軍作戰需求認真開展項目的研究。同時,在現有三代機技術較為成熟的情況下,我們沒有必要繼續等下去,適當裝備海軍型三代戰斗機,並在訓練中不斷提升海軍航空兵。」該文被認為是中國即將列裝殲-15的官方消息。

另據《中國航空報》報道:「(2010年)4月2日,中航工業副總經理李玉海到中航工業沈陽飛機公司考察重點型號研製進展情況,並組織召開現場工作會。李玉海強調,重點型號研製時間緊迫、形勢嚴峻,全線參研單位要加強管理、扎實工作、燃燒激情,堅決實現研製節點目標,再創型號研製新輝煌。李玉海指出,去年經過廠所軍各方的全線拼搏,重點型號研製取得了突出成績,得到了黨中央、中央軍委的高度評價和軍方的多次表揚。……中航工業沈飛、中航工業沈陽所等參研單位在會上表示,將進一步增強緊迫感、使命感,加強團隊合作,發揚拼搏精神,堅決守住型號研製關鍵節點。」其中「重點型號」被認為是殲-15。這也是關於殲-15的最新消息。

2010年7月3日,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7月號刊登了平可夫文章題為《殲-15艦載戰斗機開始試飛》的文章。該文稱:網路上公開了若干張殲-15的起飛圖片,其中一張起飛圖片明顯看到前翼,盡管是模糊的圖片,要偽造這樣的模糊照片,是非常困難的。可以確信,殲-15是蘇-33不折不扣的克隆版。眾所周知,蘇-33的前起落架為雙輪設計,支架筆直,從圖片上判斷,殲-15同樣具備了這樣的特徵。雷達罩的塗裝有所不同,試飛期間的殲-11B的雷達罩顏色為黑色,殲-15採用灰色。這樣的區分是必要的,因為雷達的機能不同,作為海軍型戰斗機,殲-15的雷達必須追加空對艦武器的界面。尚不清楚第一架殲-15是否安裝雷達,首架測試機主要用於飛控試驗。而台灣「中廣新聞網」同月26日也轉述《漢和》的文章稱,在烏克蘭的技術協助下,沈陽飛機公司已經成功仿製蘇-33戰斗機,並將其命名為「殲-15」,預計這種戰斗機將會部署在解放軍的航空母艦上。

《漢和防務評論》在報道里指出,在沈陽廠出現了折疊機翼、外形酷似蘇-33的原型機,就是原來被西方誤認為是從烏克蘭獲得的那架T-10K 03號機,但這架黃色蒙皮的飛機已使用「殲-15」的名稱,而且是大陸自產的。去年11月間,沈陽飛機公司就進行了殲-15的機翼折疊收放試驗,目前正等待試飛。與之相對,成都飛機公司提出過在殲-10基礎上發展雙發艦載機的方案,但未獲實行。

據美國環球戰略網2010年7月7日報道稱,中國自2001年以來便開始研製殲-15艦載機,據信是俄羅斯蘇-33「Falcon-D」的復制機型。首架殲-15原型機據稱已於2009年8月31日進行了首次試飛,且由中國研製的WS-10渦輪發動機提供動力。據稱中國目前正在俄制蘇-27戰斗機(即殲-11),且不想大宗訂購蘇-33,僅想采購兩架用以「評估」。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拒絕對華出售蘇-33戰斗機。

不過,中國仍從烏克蘭得到了蘇-33戰斗機。據稱,殲-15戰斗機的首個原型機已開建兩年,且已在過去幾個月里進行了首飛。這一發展令俄羅斯方面頗為不滿。俄羅斯航空專家公開抨擊殲-15戰斗機,並對中國工程師復制蘇-33戰斗機關鍵性能的能力表示懷疑。因為過去中國在復制俄羅斯軍事技術的過程中曾出現多次失敗,所以這一問題的答案尚待分曉。不過,鑒於中國在應用國外技術方面已有大量經驗,所以殲-15戰斗機的性能可能至少可比肩蘇-33戰斗機。與此同時,俄羅斯本身已開始逐步停止使用蘇-33戰斗機,盡管首架殲-15原型機據稱已於2009年8月31日進行了首次試飛,且由中國研製的WS-10渦輪發動機提供動力。

美國環球戰略網2010年8月17日刊發題為「中國海軍飛行員激增」的文章,對殲-15及其飛行員等事宜做了一番評論,文章說,在航母艦載機方面,中國勇敢而有決心,俄航空專家曾嘲笑殲-15,對其性能表示質疑,但是,中國人擁有大量「獲取」國外技術的經驗,殲-15或許會證明它是一款至少不會遜色於俄制蘇-33的艦載戰斗機。文章提到,五年多以來,中國已經在發展一款俄制蘇-27的航母艦載機版,稱為殲-15。其實已經有了一款俄製版本,那就是蘇-33,當俄羅斯意識到中國正在「非法」復制蘇-27(殲-11)、並拒絕大批量訂購蘇-33(僅僅想得到兩架作為「評估」使用)時,便拒絕向中國出售蘇-33艦載機;中國最後從烏克蘭獲得了一架蘇-33,在1991年蘇聯解體時,烏克蘭從中繼承了一些該型戰機的遺產。

首架殲-15艦載機的原型機已在兩年前開始建造,而拒信,過去幾個月來,該機已經進行了首飛,俄羅斯方面對該艦載機的發展並不感到愉快,俄航空專家曾公開嘲笑殲-15,對中國工程師能否「復制」蘇-33真正的性能特色表示質疑,當中國在過去復制俄羅斯軍事技術時,俄方的上述情形很常見,但是,中國人擁有大量「獲取」國外技術的經驗,殲-15或許會證明是至少不會遜色於蘇-33艦載機。今年早些時候,谷歌地球顯示出一個中國的空軍基地內,正在搭造「施琅」號航母飛行甲板的模型,在這里,中國航母的艦載機飛行員們將開始訓練大難度的降落航母任務技能。

據Avionews網站2010年9月報道,雖然中國目前已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但其並不願意放棄生產物美價廉的仿製品。文章指出,目前中國正在打造仿製版俄制蘇-33艦載機,即殲-15戰機。預計,該型戰機有望於2013年服役。該項目進一步加劇了中俄兩國的緊張關系。在提及中國殲-11B戰機與俄制蘇-27戰機的相似之處時,莫斯科智庫戰略和技術分析中心的分析家馬克西姆·皮亞都什金說:「這款中國戰機只是配備國產電子設備的俄式設計」。除殲-11B戰機之外,報道稱,有望於2013年服役的殲-15艦載多任務戰機的「靈感」是來自俄制蘇-33戰機。

㈩ 殲15航母起降全過程細節震撼畫面,網友對此有何評價

殲15戰機的首次航母起降,是在2012年11月。截止到目前,中國殲15已經在航母上進行了近6年的飛行訓練。

在起降全過程細節公布之後,網友們紛紛表示:厲害了,我的國!第一次公布如此全,如此細節的記錄,不僅表現出我國作為大國的自信,而且還把我國軍隊科技強軍,實事求是的良好形象公布於眾。網友們在激動自豪的同時還不忘表示:俺們也想投身於軍營中啊!

閱讀全文

與殲15宣傳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市場營銷組合中企業可控因素 瀏覽:244
教師交流培訓方案 瀏覽:310
品牌校園活動策劃方案ppt 瀏覽:665
市場營銷綜合實訓結果 瀏覽:24
石家莊新媒體市場營銷學專科 瀏覽:65
社會市場營銷的市場觀念要求 瀏覽:995
醫療器械培訓環節服務方案 瀏覽:73
平利縣電子商務脫貧 瀏覽:495
對口幫扶農業技術培訓方案 瀏覽:955
門店在開展促銷活動時應該注意哪些 瀏覽:964
古鎮端午節營銷推廣方案活動 瀏覽:346
市場營銷學03章在線測試 瀏覽:61
市場營銷基礎會計試題答案 瀏覽:315
2016醫葯電話營銷方案 瀏覽:274
五種電子商務模式 瀏覽:455
葯品營銷策劃方案附件 瀏覽:974
山東微信營銷公司 瀏覽:876
廣東電子商務行業協會 瀏覽:421
種植專業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869
小學炊事員培訓方案 瀏覽: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