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宣傳佛家

宣傳佛家

發布時間:2021-10-15 07:12:05

㈠ 佛教是怎麼開始宣傳

公元前326年,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率希臘軍大舉東侵,刀鋒直逼印度,印度河上游的五河流域成為其掌中物。但當亞歷山大欲繼續向恆河流域進發時,遭到了難陀王朝的頑強抗擊。希臘士兵遠離鄉土而生厭戰情緒,亞歷山大隻好撤回。此次進攻印度時間雖短,卻使其遭到很大破壞,佛教也接受了希臘文化的影響而有所豐富。

公元前324年,旃陀羅笈多趁局勢動盪,民眾暴起,發兵推翻了難陀王朝的統治,並於公元前317年統一印度北部。這個新王朝被稱為孔雀王朝。它的第三代王——阿育王便是我們要著重提及的人物。

阿育王是個野心勃勃的君主,即位後便對南印度發動大規模征伐戰爭,殺人無數,經過苦戰,在血腥殺氣中,阿育王終於建成一個幅員遼闊的統一大帝國。在功成之前的一次戰爭中,俘虜150000人,殺100000人。這次殺戮使他臭名遠揚,為了欺世盜名,他遂皈依佛教,並成為印度佛教史上最著名的護法王,而被列入世界宗教史冊。

在位期間,阿育王大力宣揚達摩思想和佛理,並命人在全國各地刻文記載。為保障一切信仰和正法,他設置了正法大官,專管道德及慈善事業,保護一切宗教,他還在國內廣建寺塔,向僧團布施,舉辦社會福利事業。佛教被定為國教之後,地位更享尊崇。這是佛教在印度本土的黃金時期。

阿育王所以有此般種種舉動,其意實為加強自己的統治。佛教所宣揚之佛理,要求世間的人們斷絕一切欲妄之念,勤行修身,使自己的品格達到崇高的境界,而不主張人們為解除世俗的苦難而反抗、斗爭。阿育王要穩固對剛統一不久的帝國的統治,便需安撫民心,使他們安於現狀,念經拜佛,去追求死後的極樂。於是,佛教便成為了他施政安民的工具。

佛教自此便與政治緊密相連。統治階級雖不信奉佛教,但他們要求被統治者信奉,以使自己能夠長治久安。

當阿育王發現佛教教義異說紛紜,僧團內混進許多異教徒,破壞佛戒,造成混亂時,他決定採取行動,統一信仰和教規,清除冒充比丘的外道。他邀請了目犍連子帝須為上首,在華氏城的阿育王寺舉行千人結集,以列舉各部派之論點,斟定是非,這便是第三次結集。

此次結集之後,阿育王為擴大佛教之影響,派出許多使團和大批宣講師,前往各地傳教,傳教者的足跡踏遍了全印各地,並終於邁出了最重要的一步:讓佛教走向世界。在信徒們的大力開拓之下,在短時期內,佛教便傳布到整個亞洲。佛教的傳播分為兩路:北路經西域傳入中國,並以中國為中心,東漸朝鮮、日本、越南;南路則經錫蘭,入緬甸、泰國、柬埔寨、寮國等國,並在這些國家內造成極重要的影響。

㈡ 怎樣正確宣傳佛法

阿彌陀佛

佛教不是勸信,而是你自己修行正法,以身作則去感動別人信。但你可以勸人念阿彌陀佛佛號,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唯有凈土法門,自己沒有度可以度人。其他八萬四千法門,你自己沒有得度,決定不能度人。但在凈宗有一個方便,專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決定正確。我自己沒有得度,勸人念佛求生西方凈土,決定沒有錯,因為諸佛如來都是這樣教導眾生,還會錯嗎?

學佛要看佛經和祖師大德的講經說法,不要自己亂看一些不知道出處的學佛資料,很多錯誤或不圓滿,壞了自己法身慧命。

你可修凈土法門。網路一下很好找到凈空法師講經的「認識佛教」,無量壽經,十善業道經,等,

凈空法師---自度就是度他,自度跟度他是一不是二,自己做好了,做好的形象給別人看,這才能感化人。自己不能得度,而想度別人,佛在經上常說「無有是處」,


凈空法師---唯有凈土法門,自己沒有度可以度人。其他八萬四千法門,你自己沒有得度,決定不能度人。

問:您常講,要先度自己才可度人,只有真菩薩才可以度人;又說,念頭一轉,只要為眾生就是菩薩。這里是否有一點矛盾?

凈空法師答:「先度自己而後度別人」,這是菩薩的事情;「自己沒有能度就去度別人」,也是菩薩事業;這兩種人都是菩薩,不過這里頭有差別。自己沒有度,度別人未必靠得住;你認為是度別人,別人是不是真的得度了?你把他度到哪裡去了?所以必須自己得度,自己認識方向,是過來人,才不會誤導眾生。自己沒有得度,不是過來人,隨便指路,這是一樁危險的事情。

但在凈宗有一個方便,專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決定正確。我自己沒有得度,勸人念佛求生西方凈土,決定沒有錯,因為諸佛如來都是這樣教導眾生,還會錯嗎?其他八萬四千法門,你自己沒有得度,決定不能度人。唯有凈土法門,自己沒有度可以度人,這是我們必須要辨別的。所以,把阿彌陀佛介紹給別人,勸別人念佛求生凈土,這個人是菩薩。

菩薩自己能不能往生?不一定,菩薩不能往生的也很多。什麼菩薩?名字菩薩,有名無實的菩薩,這不能往生。自己不能往生,但是他勸人,那個人要是真肯信就能往生。如果他勸的人很多,勸了幾十個人、幾百個人都往生了,他自己雖然沒有往生不要緊,到他臨命終時,那些往生的人一定會跟阿彌陀佛說:「我們能到極樂世界,都是他勸我們的」,就拉著阿彌陀佛來接引他往生。可不可能?可能!只要他那時見到阿彌陀佛,真的想去,他就去了;如果見到阿彌陀佛還不想去,就沒有辦法。

大慈菩薩講得好,勸兩個人念佛就比自己精進;勸十幾個人,福報就很大;能勸幾百人、幾千人,你就是真菩薩;能勸一萬人,你就是阿彌陀佛的化身,這是勉勵我們把凈宗法門普遍介紹給大眾。這些事理搞清楚了,你的疑惑就解除了。

㈢ 為什麼佛教可以作為一種宣傳方式

既然朝野貴賤,由於各種現實原因都信仰佛教,佛教便在這片沃土上根深蒂固地內發展起來。隨著佛教的普遍傳播容,被佛教藉助來作宣傳的各種藝術手段便同時大為興盛繁榮起來。因為佛教的宣傳方式,除了傳播經典文字之外,主要是靠人人都能理解的藝術形象。正因為佛教是「以像設教」的,所以它在宣傳上運用立體的雕塑形象,遠比繪畫形象為廣泛。所謂以像設教的「像」,主要是表現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及其弟子侍從們。

㈣ 佛教主要宣傳的內容是什麼

佛教的主旨是教化眾生超越生死輪回,求得解脫,成就佛果
樓主還可以看看聖嚴法師寫的《正信的佛教》,相信對你認識佛教
有很大的幫助

http://www.haikong.com/2004/rumen/c.htm

㈤ 公開場所宣傳佛教犯法嗎

維護國家利益,沒有觸犯國家法律,可以講經說法。不過公共場所,不是講經說法的地方。僅供參考。

㈥ 有沒有人利用佛法進行宣傳的

應該說在宣傳佛法吧。他們通過自己修學經驗(獲得心靈的解脫),感覺很多眾生也版應該明了「因緣果權報」;「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夢里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等等的佛經智慧。因為我們往昔所有的人都曾做過自己的父母子女,所以悲喜交加,也希望大家早日共同努力解脫生老病死等煩惱束縛。但佛教說法,得講對機(就是隨緣不能操之過急),不然很多人是會產生逆反心理的。所以說講法是需要有大智慧的,不然很可能會事得其反。

㈦ 為什麼中國的佛教信眾喜歡宣傳佛教,而道教信眾則低調很多是什麼導致的

儒釋道,都比較低調,道教崇尚清靜無為,所以更加低調,因此教徒也很少。專
道教幾千年來屬,教徒一直都不多,就是因為道教格外低調。佛教傳入中國之前,道教的信徒也極少。
世界上的幾大宗教,越是注重傳教的,人數就越多,信耶穌的世界上最多,就是因為他們非常重視傳教,大家看看中國的信耶穌的人就知道了,為了傳教不顧一切,甚至每天都詆毀儒釋道和無神論,為了拉人入伙,任何手段都在使用。道教則正好相反,道教幾乎沒有專門傳教的人。其實,道教絕對不比基督教差,老子的境界也絕不比耶穌差,《道德經》也不比《聖經》差,關鍵是傳教。如果道教人士學基督徒那樣傳教,估計道教也會遍布全球。

㈧ 為什麼佛教經常對外宣傳自己的宗教

估計和你常去來瀏覽的源地方有關吧。
每個網站都有記錄你習慣瀏覽的內容,然後給你推出相應的信息。
在給我的信息中,極少看到佛教的廣告,更多的則是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的廣告。

宗教的廣告,確實是比較反感。在這一點上,和你同感。

㈨ 宣傳佛教其心可誅

沒那麼誇張啦
有時候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一個巴掌拍不響嘛
樓主可能是被一些掛羊頭賣狗肉的人給騙了
也確實有一些善良的和尚
宗教信仰不是判斷一個人好壞的標准

㈩ 佛教宣傳的思想是什麼

凈空法師講述
佛教究竟是什麼呢?學佛的人不能不知道。『佛教』是佛陀的教育,是佛陀對九法界眾生至善圓滿的教育。教育內涵包括了無盡無邊的事理,比現代大學裡面的課程內容還要多。時間上,它講過去、現在、未來;空間上,它講我們眼前的生活一直推演到無盡的世界。所以它是教學、是教育,不是宗教;它是智慧、覺悟宇宙人生的教育。中國孔子的教育,是講一世(一生)——從生到死的教育。佛法是三世的教育,講過去、現在、未來。
佛教真的是教育嗎?如果我們仔細觀察,這個疑問就會消除。在日常生活中,只有教學才有師生的稱呼,我們稱釋迦牟尼佛為根本的老師(本師),就是表示這個教育是他老人家創始的,他是第一位創辦人。我們自稱為『弟子』,弟子是中國古時候學生的自稱。由這些稱呼,我們知道我們跟佛的關系是師生關系。就宗教而言,上帝與信徒不是師生關系。佛門則是清清楚楚說明,佛與我們是師生關系;我們與菩薩是同學的關系——菩薩是佛早期的學生,我們是佛現在的學生。我們與菩薩是前後期同學,菩薩是我們的學長,這事要弄清楚啊。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稱呼出家人為『和尚』,其實在一個寺院里只有一位和尚。『和尚』是印度話,翻作『親教師』。就是親自教導我的老師,就像現在學校里的指導教授,他是直接指導我的,關系非常親近、密切。他若是不直接指導我,就稱他為『法師』,這如同學校里的老師很多,但他沒有上過我的課,沒有指導過我。『和尚』與『法師』的差別就在這里。代表和尚教學的老師稱作『阿闍黎』。阿闍黎的言行,可以做我們的榜樣,可以做我們的模範,我們可以跟他學習。這些稱呼在教育里才有,宗教裡面沒有這種稱呼。由此可以證明佛教是教育不是宗教。
再從佛教道場的組織(中國佛教寺院)來看,寺院是佛教教學與佛教藝術相結合的一個教育機構,就像現在的學校與博物館結合在一起。這種形式,就是現代所講的藝術教學。現代人處處講藝術,佛教在二、三千年前就實行藝術教學了。從寺院的組織也能看出它與現代的學校大致相同。『和尚』相當於學校校長,是主持教學政策的人,課程是他制定的,教師是他聘請的,這是和尚的職責。和尚下面有三位幫助他的人,佛家稱為綱領執事,分掌三個部門:掌管教務的稱『首座』;掌管訓導的稱『維那』;掌管總務的稱『監院』。名稱與學校不相同,實際上他們管的事務跟現代學校裡面的教務、訓導、總務沒有兩樣,可知寺院機構的組織確實是一所學校,是一所非常完整的學校。中國過去稱之為『叢林』,『叢林』就是佛教大學。我們從佛教的起源,一直到中國佛教的建立,可見它的確是一個教學的體系,這事實我們必須要認識清楚,然後才知道我們到底在學什麼!

閱讀全文

與宣傳佛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物流市場營銷調研的主要目的 瀏覽:785
科學實驗教師師資培訓方案 瀏覽:885
聯通號碼營銷方案 瀏覽:37
網路營銷效果評估指標 瀏覽:290
安全生產年度教育培訓計劃方案 瀏覽:683
國慶節團活策劃方案 瀏覽:329
教師培訓方案模板 瀏覽:604
銀行客戶經營及營銷方案 瀏覽:430
中國電信營銷活動的方案在哪兒查 瀏覽:490
網路營銷不適合什麼產品 瀏覽:572
市場營銷專業職業素質分解對比表 瀏覽:449
杭州旅遊網路營銷 瀏覽:890
市場營銷管理理念 瀏覽:481
電子商務與網路交易 瀏覽:545
幼兒園十周年節目策劃方案 瀏覽:673
新職工消防安全培訓方案 瀏覽:431
客房淡季營銷方案 瀏覽:253
網路營銷策劃成功案例 瀏覽:636
汽車銷售公司培訓方案計劃ppt模板 瀏覽:292
化學骨幹教師培訓方案 瀏覽: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