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湛江旅遊景點廣告詞
湛江市,舊稱廣州灣,位於中國大陸最南端。是一個富有亞熱帶風光的美麗的海港城市。現轄雷州、廉江、吳川三市和徐聞、遂溪二縣以及赤坎、霞山、坡頭、麻章四區,全市總面積12470多平方公里,人口約600萬。市政府駐赤坎區。
湛江市三面環海,海岸線長達1556公里。她東出南海,西臨北部灣,南與海南島相望,北靠大西南,居粵、瓊、桂三省交匯點,是海南島通往大陸的必經之地。
.湛江海洋大學水生生物博物館雷州西湖公園雷祖祠南亞熱作所植物園硇洲燈塔三元塔公園東海島鶴地水庫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吉兆灣省級旅遊度假區湖光岩觀海長廊龜頂山炮台雷州古城雷祖祠南三島天成台旅遊度假村廣州灣法國公使署舊址霞山天主教堂藍月灣溫泉硇洲島特呈島.全國各地景點查詢請登錄: http://www.airtofly.com/index7.htm
湛江景點詳細介紹請登錄: http://www.airtofly.com/index7/guangdong/021/index.htm
㈡ 請為湛江的中國海鮮美食之都寫幾句宣傳口號!
品湛江美食,做幸福達人…
㈢ 為推介湛江設計廣告語
湛 江 貪 官 全國聞名 湛 江 雞 飯 廣東知名 湛 江 講 話 似在打架 湛 江 粗 人 菠蘿麻子甜甜...
㈣ 為推介湛江設計廣告語,例如:藍色湛江,旅遊勝地。
旅遊勝地,美麗湛江
㈤ 湛江特產宣傳
湛江海產品之豐富聞名遐爾,其新鮮、質優、價廉,各農貿市場均有大量供應,在賓館、酒店以至街邊小食店均有大量海鮮菜式,因而,湛江是人們品嘗海鮮、購買海產品的理想之地,近年來有「要吃海鮮到湛江」之說。
對蝦:本市沿海盛產對蝦,歷來為全省有名的對蝦產區,年產一般2000多噸,以墨吉對蝦、長毛對蝦最多。70年代初郊區開始試養對蝦獲得成功,1985年後全市沿海大規模建設蝦場。至1991年建有蝦池18萬畝,放養數萬畝,總產量9824噸。以廉江、雷州、坡頭、麻章為主要產區,其中有龍營、雷高、企水、南三等4個萬畝蝦場。品嘗對蝦以天然海產者為佳,其肉嫩特別味美、營養豐富,白灼海蝦、椒鹽蝦為本地名菜。養殖對蝦大部分收購出口。
甘蔗 盛產於本市各地,種植歷史較長。1991年總面積達235萬畝,總產951萬噸,以遂溪、雷州最多,總產分別為300萬噸和299萬噸,居全國各縣之第一、第二。徐聞、廉江及市郊也大面積種植。為本市農村的主要經濟作物。
番薯 番薯盛產於各縣,為本市歷史上著名的糧食作物。常年種植面積100萬畝以上,總產量20多萬公斤。近年來,一方面由於種植高效經濟作物多,番薯面積大減,另一方面由於人民生活才平提高,而對番薯的需求量增加,因而番薯身價日高。著名民間傳統優質品種有:標心紅、金瓜黃、細女笑、四季紅、不論春、黎佬薯等。
花生 本市傳統經濟作物,各縣均較大面積種植。年種植面積約55萬畝,總產6.5萬噸。花生仁主要用於榨油,本市所產在生油素負盛名,尤以土榨花生油為上品,產品暢銷全國各地。
紅橙 1972年開始種植,原由廉江市內的紅江農場培育成功,於1986年獲農牧漁業部科技成果一等獎,1997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其特點是果大、皮薄、肉色橙紅、鮮艷、內質柔嫩、化渣多汁、酸甜適度。現全市普遍種植,到1991年種植面積18萬畝,年產量達7.8噸,產品銷往海內及香港、東南亞等地,在國內外頗負盛名,被列為國宴佳果,有「果王」之稱。
菠蘿 主要種植於徐聞縣和雷州市。徐聞縣初種植於20年代,現為為縣內主要經濟作物。基地連片,人稱「菠蘿的海」。該縣愚公樓菠蘿,久負盛名。
西瓜 主產地雷州和郊區東海島,尤以雷州龍門所產西瓜最負盛名,且一年四季均可種植。近年來大力發展,產品主要北運。
香蕉 歷史上本市各縣均有種植,但面積不大。近年來大力發展北運水果,徐聞及吳川、廉江、坡頭區等地大量種植。成為北運水果的大頭。
芒果 為本市近年來新發展的熱帶水果,遂溪、雷州及郊區等地較多,本市所產芒果果大,味道香甜, 產品大量外銷。
木菠蘿 又稱菠蘿蜜,為熱帶水果,結果於樹干,果型甚大,風味獨特,各縣均有種植。雖種植面積不大,但是本市很有特色的水果。
龍眼 荔枝 廉江及吳川、坡頭為主產區,本地龍眼 荔枝品種好,質量優,成熟早,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現全市大力發展。
蒲草 古代已開始種植,解放前整個雷州半島有10多萬人靠種植蒲草及加工蒲草編織品為生,其產品是本市主要的傳統出口產品。解放後以60至70年代種植較多,後由於流通渠道不暢而產量下降,近年來種蒲業重新興起,遂溪、雷州及東海太平為主產區,各產區均出現不少蒲草種植、加工、運銷專業戶。
黑芝麻 種植歷史悠久,以遂溪縣種植面積最大,全縣一年產量50萬公斤,其中出口30~35萬公斤,遠銷日本和歐洲等國,所以遂溪有「芝麻之鄉」之稱。著名的小磨芝麻油和芝麻糊均用此芝麻製造。
良姜 為徐聞之土產葯材,明、清開始人工種植,當時曾為國家專營產品。解放後由國家統一收購出口,年產一般20萬公斤左右,現種植面積1萬多畝,是縣內主要經濟作物之一。
蒜頭 為廉江傳統土特產之一。以廉江市屬的吉水、石城和石嶺等鎮所產為多,質量以吉水的那樓寨、低山以及石嶺的下高村一帶的最優,具有個大、皮薄、光滑、蒜瓣均勻、辣味適度等特點,歷史上曾腌制銷往港、澳。現每年逢蒜頭收獲時節,信宜、江門、廣州及本市各縣的商客便到廉江訂購,近幾年來還被縣、市外貿部門收購出口,遠銷港澳、東南亞等地。
紅煙 主產於廉江長山、塘蓬、石頸、石嶺、青平、雅塘、龍灣、和寨、吉水、河唇等地。產品具葉脊光滑柔潤、葉炳細圓、葉脈幼細、味道芬芳香醇等特點,1961年獲全國紅煙、黃煙質量評比第二名,1986年中國科學院把廉江紅煙定名為「竹葉型"紅煙。種植面積約4萬余畝,總產約4000多噸,產品暢銷國內外。
茶葉 全市種植面積1.56萬畝,總產1478噸。主產於粵西農墾農場,其中湖光農場生產的湖光綠茶,勇士農場生產的勇士綠茶,海鷗農場生產的綠茶和碎紅茶為名優產品。
蔬菜 湛江一年四季均可種植各種蔬菜。近年來,專門運銷北方的蔬菜生產迅速發展,主要品種是圓椒、青瓜、前瓜、青刀豆等。全市1991年種植蔬菜87.2萬畝,其中北運蔬菜44萬畝,北運總量達30萬噸,有專營北運蔬菜的購銷站1000多個,果菜北運鐵路專線13條,製冰廠19間,遠銷全國130多個大中城市,成為北國的「大菜籃子」。
劍麻 產於雷州、徐聞兩縣,種植總面積10萬余畝,年產量近1萬噸。由東方紅農場引種、繁殖、推廣成功,1978年獲全國科學大會「劍麻快速繁殖獎」,1988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該場主要品種是龍舌蘭,約佔全國種植面積的七分之一,佔全國龍舌蘭纖維產量的四分之一。
橡膠 主要產於雷州、徐聞、廉江和郊區境內農場,以南華農場、湖光農場為多,為本市較大宗的熱帶作物。1952年開始大面積種植,後經過調整,現存37萬畝,年產干膠1.5萬噸,居全省之首。
桉樹 桉樹是綠化雷州半島的先鋒樹種,重建雷州生態系統的「骨骼」。現全市有桉林170萬畝,為全國最大的桉樹生產基地。主產於雷州林業局下屬各林場。近年來已加工大批木片出口,現正籌建全國最大的木槳廠。桉油也是傳統的出口產品。
雷州黃牛 飼養歷史悠久,民國時期為重要的出口產品,供應香港市場,現為我國10大良種牛之一。主產於雷州、徐聞、遂溪3縣;尤以雷州數量最多,居全省之首,在全國非牧區縣也名列前茅。
徐聞山羊 清代已開始飼養,以肉肥味美聞名。為該地農村重要的副業收入之一。
瘦肉型豬 為本地豬的優良品種之一,飼養於廉江、遂溪、吳川等地,具有瘦肉多、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的特點。現建有年產28萬頭瘦肉型豬的生產基地。各縣均有生產,以遂溪為多。廉江每年有上萬頭乳豬及萬頭肉豬銷往香港。
三黃雞 為湛江本地雞的優良品種,產於本市各縣區,以骨香肉滑、味道鮮美而馳名,為重要出口產品。現建有年產400萬只的三黃雞基地。吳川板橋鎮和廉江市的三黃雞在省內和港澳市場頗負盛名。
麻鴨 為吳川特產之一。主產於鑒江出海口兩岸水質肥沃的黃坡、吳陽、中山等地,以型體豐滿、骨軟肉嫩、質優味美的特點而深受群眾歡迎。
㈥ 湛江的城市精神是什麼
依筆者理解,城市精神應該是對城市的歷史和現實所體現的文化內涵的概括和提升,是對城市發展起著推動作用的精神力量。從城市精神里,可以看到這個城市的過去、現在,更可以從中獲取力量,引領城市走向未來。
回顧湛江的過去,立足湛江的現在,面向湛江的未來,筆者認為,湛江的城市精神可確定為「包容、尚義、實干、奮進」,理由如下:
包容。海洋的本質精神就是包容,因此,湛江作為大進大出的港口城市,作為臨海而建的海灣城市,包容是其必然的地域特色。湛江歷史上也並不缺乏包容精神。湛江是一座典型的移民城市,經歷了秦、漢、唐、元、明以及建國初年等幾次歷史性大移民,形成了今日湛江的人口布局和方言布局。移民城市的發展,雖然免不了有沖突,但包容仍然是其核心的理念。湛江自古以來也是流放之地。在不同的朝代,湛江的人民都以包容之心接納這些被流放的名臣文人,並接受他們帶來的先進中原文化和管理理念,使一片片洪荒之地,成了鍾靈毓秀的沃土。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包容是湛江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有力支持。如今,以千萬噸級鋼鐵項目和中科煉化項目為首的重大項目落戶湛江,湛江面臨新的發展契機,更需要有包容的精神,敞開胸懷,留住資金,留住人才,把握住發展的機遇,實現新的大發展。
尚義。義者宜也,合宜的思想和行為。湛江發展的歷程表明,湛江是一座崇尚「義」的城市。這種「義」,表現為十九世紀末湛江人民「一寸河山一寸金」、英勇抗擊法國侵略者,以及抗日戰爭時期以愛國將領張炎為首的湛江人民英勇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民族大義」;表現為革命戰爭時期眾多的湛江人民為了革命事業和湛江的解放而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大義」 ……在新時期,這種「義」,則表現為「正義」和「情義」。湛江人是正義的,也是有情義的。為保護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維護社會穩定,麥夢溪、楊靖宇等革命烈士不惜犧牲生命,是湛江人正義的例證; 2007年中國驕傲人物李聖豪老師以殘疾之軀近二十年收養教育十幾名孤兒、以陳華為代表的湛江人熱心家鄉建設,為湛江人的情義作了詮釋……「尚義則治」,一座充滿正義和情義的城市,必然是充滿發展潛力的城市。將「尚義」作為湛江城市精神,不僅意味著對優秀傳統的弘揚和傳承,也意味著要培育強化正義感和情義感,奠定城市發展的道德基礎。
實干。湛江今天的一切成就都是靠實幹得來的。翻開湛江的歷史,可以看到,依靠實干,湛江人自行設計和建造了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個現代化港口湛江港,湛江成為得天獨厚的港口城市;開通了黎湛鐵路,為湛江成為交通樞紐城市奠定了基礎;開鑿了著名的人工河流「雷州青年運河」和人工湖「鶴地水庫」,解決了湛江大地的苦旱;依靠實干,湛江在「9898」事件後走出低谷,經濟發展進入快車道;海灣大橋建成通車,圓了湛江人多年的大橋夢;爭取到以千萬噸鋼鐵項目和為代表的多個重大項目和中科煉化項目落戶湛江,湛江面臨新一輪大發展……實干精神正是湛江人的傳統精神,實干品質正是湛江人的優秀品質。把「實干」作為湛江城市精神,既是對傳統精神的弘揚,也引導廣大市民,在新一輪大發展的契機面前,要少些埋怨、少些觀望、少些推諉,多些建議、多些參與、多些主動,埋頭苦幹,扎扎實實,以實干再造湛江的輝煌。
奮進。「奮進」是近年來湛江經濟社會發展的寫照。「奮進」更著眼於未來發展。把「奮進」作為湛江城市精神,寄託著湛江人對湛江未來發展的熱切期盼。湛江鋼鐵與煉化循環經濟產業、生態城市的發展趨勢,湛江「彎道超車」、後發崛起的發展目標,都在「奮進」得到充分的體現。同時,「奮進」也展示了湛江人昂然競進之姿,凝結了湛江人不懈進取、頑強拼搏之志,表現了湛江人強烈的後發崛起的信心和勇氣,具有鮮明的前瞻意識。而且,「奮進」與「包容、尚義、實干」具有邏輯遞進關系,是「包容、尚義、實干」所能和所要產生的結果。在表述上,從「包容、尚義、實干」到「奮進」,語境由平和轉向激昂高亢,使這一城市精神具有較強的鼓動性和感召力。
㈦ 湛江遂溪特產廣告詞
龍騰獅醒東方,人傑地靈遂溪。----醒獅之鄉
銀河直下三千年,留得世間甘與甜----蔗糖
知人知面不知心,香甜如糯好清新---
番薯
我本好水靈,濃縮成精華---蘿卜干
㈧ 湛江特產或民俗文化寫廣告語{急}
甘蔗 盛產於本市各地,種植歷史較長。1991年總面積達235萬畝,總產951萬噸,以遂溪、雷州最多,總產分別為300萬噸和299萬噸,居全國各縣之第一、第二。徐聞、廉江及市郊也大面積種植。為本市農村的主要經濟作物。 番薯 番薯盛產於各縣,為本市歷史上著名的糧食作物。常年種植面積100萬畝以上,總產量20多萬公斤。近年來,一方面由於種植高效經濟作物多,番薯面積大減,另一方面由於人民生活才平提高,而對番薯的需求量增加,因而番薯身價日高。著名民間傳統優質品種有:標心紅、金瓜黃、細女笑、四季紅、不論春、黎佬薯等。 花生 本市傳統經濟作物,各縣均較大面積種植。年種植面積約55萬畝,總產6.5萬噸。花生仁主要用於榨油,本市所產在生油素負盛名,尤以土榨花生油為上品,產品暢銷全國各地。 紅橙 1972年開始種植,原由廉江市內的紅江農場培育成功,於1986年獲農牧漁業部科技成果一等獎,1997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其特點是果大、皮薄、肉色橙紅、鮮艷、內質柔嫩、化渣多汁、酸甜適度。現全市普遍種植,到1991年種植面積18萬畝,年產量達7.8噸,產品銷往海內及香港、東南亞等地,在國內外頗負盛名,被列為國宴佳果,有「果王」之稱。 菠蘿 主要種植於徐聞縣和雷州市。徐聞縣初種植於20年代,現為為縣內主要經濟作物。基地連片,人稱「菠蘿的海」。該縣愚公樓菠蘿,久負盛名。 西瓜 主產地雷州和郊區東海島,尤以雷州龍門所產西瓜最負盛名,且一年四季均可種植。近年來大力發展,產品主要北運。 香蕉 歷史上本市各縣均有種植,但面積不大。近年來大力發展北運水果,徐聞及吳川、廉江、坡頭區等地大量種植。成為北運水果的大頭。 芒果 為本市近年來新發展的熱帶水果,遂溪、雷州及郊區等地較多,本市所產芒果果大,味道香甜, 產品大量外銷。 木菠蘿 又稱菠蘿蜜,為熱帶水果,結果於樹干,果型甚大,風味獨特,各縣均有種植。雖種植面積不大,但是本市很有特色的水果。 龍眼 荔枝 廉江及吳川、坡頭為主產區,本地龍眼 荔枝品種好,質量優,成熟早,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現全市大力發展。 蒲草 古代已開始種植,解放前整個雷州半島有10多萬人靠種植蒲草及加工蒲草編織品為生,其產品是本市主要的傳統出口產品。解放後以60至70年代種植較多,後由於流通渠道不暢而產量下降,近年來種蒲業重新興起,遂溪、雷州及東海太平為主產區,各產區均出現不少蒲草種植、加工、運銷專業戶。 黑芝麻 種植歷史悠久,以遂溪縣種植面積最大,全縣一年產量50萬公斤,其中出口30~35萬公斤,遠銷日本和歐洲等國,所以遂溪有「芝麻之鄉」之稱。著名的小磨芝麻油和芝麻糊均用此芝麻製造。 良姜 為徐聞之土產葯材,明、清開始人工種植,當時曾為國家專營產品。解放後由國家統一收購出口,年產一般20萬公斤左右,現種植面積1萬多畝,是縣內主要經濟作物之一。 蒜頭 為廉江傳統土特產之一。以廉江市屬的吉水、石城和石嶺等鎮所產為多,質量以吉水的那樓寨、低山以及石嶺的下高村一帶的最優,具有個大、皮薄、光滑、蒜瓣均勻、辣味適度等特點,歷史上曾腌制銷往港、澳。現每年逢蒜頭收獲時節,信宜、江門、廣州及本市各縣的商客便到廉江訂購,近幾年來還被縣、市外貿部門收購出口,遠銷港澳、東南亞等地。 紅煙 主產於廉江長山、塘蓬、石頸、石嶺、青平、雅塘、龍灣、和寨、吉水、河唇等地。產品具葉脊光滑柔潤、葉炳細圓、葉脈幼細、味道芬芳香醇等特點,1961年獲全國紅煙、黃煙質量評比第二名,1986年中國科學院把廉江紅煙定名為「竹葉型"紅煙。種植面積約4萬余畝,總產約4000多噸,產品暢銷國內外。 茶葉 全市種植面積1.56萬畝,總產1478噸。主產於粵西農墾農場,其中湖光農場生產的湖光綠茶,勇士農場生產的勇士綠茶,海鷗農場生產的綠茶和碎紅茶為名優產品。 蔬菜 湛江一年四季均可種植各種蔬菜。近年來,專門運銷北方的蔬菜生產迅速發展,主要品種是圓椒、青瓜、前瓜、青刀豆等。全市1991年種植蔬菜87.2萬畝,其中北運蔬菜44萬畝,北運總量達30萬噸,有專營北運蔬菜的購銷站1000多個,果菜北運鐵路專線13條,製冰廠19間,遠銷全國130多個大中城市,成為北國的「大菜籃子」。 劍麻 產於雷州、徐聞兩縣,種植總面積10萬余畝,年產量近1萬噸。由東方紅農場引種、繁殖、推廣成功,1978年獲全國科學大會「劍麻快速繁殖獎」,1988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該場主要品種是龍舌蘭,約佔全國種植面積的七分之一,佔全國龍舌蘭纖維產量的四分之一。 橡膠 主要產於雷州、徐聞、廉江和郊區境內農場,以南華農場、湖光農場為多,為本市較大宗的熱帶作物。1952年開始大面積種植,後經過調整,現存37萬畝,年產干膠1.5萬噸,居全省之首。 桉樹 桉樹是綠化雷州半島的先鋒樹種,重建雷州生態系統的「骨骼」。現全市有桉林170萬畝,為全國最大的桉樹生產基地。主產於雷州林業局下屬各林場。近年來已加工大批木片出口,現正籌建全國最大的木槳廠。桉油也是傳統的出口產品。 雷州黃牛 飼養歷史悠久,民國時期為重要的出口產品,供應香港市場,現為我國10大良種牛之一。主產於雷州、徐聞、遂溪3縣;尤以雷州數量最多,居全省之首,在全國非牧區縣也名列前茅。 徐聞山羊 清代已開始飼養,以肉肥味美聞名。為該地農村重要的副業收入之一。 瘦肉型豬 為本地豬的優良品種之一,飼養於廉江、遂溪、吳川等地,具有瘦肉多、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的特點。現建有年產28萬頭瘦肉型豬的生產基地。各縣均有生產,以遂溪為多。廉江每年有上萬頭乳豬及萬頭肉豬銷往香港。 三黃雞 為湛江本地雞的優良品種,產於本市各縣區,以骨香肉滑、味道鮮美而馳名,為重要出口產品。現建有年產400萬只的三黃雞基地。吳川板橋鎮和廉江市的三黃雞在省內和港澳市場頗負盛名。 麻鴨 為吳川特產之一。主產於鑒江出海口兩岸水質肥沃的黃坡、吳陽、中山等地,以型體豐滿、骨軟肉嫩、質優味美的特點而深受群眾歡迎。參考資料: http://zjqn.51.net/ljzj/sh2.htm
㈨ 我愛湛江,最美湛江.的詩詞
我的家鄉在湛江,
擁抱著祖國美麗的南海洋!
椰樹搖曳,海風歌唱;
海鷗飛舞,碧波盪漾;
左攬湛江港,右挽北部灣,
瑪珥奇觀湖光岩,三千裏海岸好風光!
海一樣寬廣的懷抱,
海一樣鮮活的奉獻――
南珠閃閃亮,紅橙美名揚,
龍眼荔枝菠蘿芒果百里飄香;
甜點好清爽,海鮮真生猛,
騎樓早茶與海濱夜宵任君品嘗……
我的家鄉在湛江,
飽嘗了三千年歷史的滄桑!
黃土赤嶺,曾經荒蠻,
「廣州灣」地注,曾割異邦;
歷歷十賢祠,錚錚寸金橋,
可歌可泣千山嶺,訴說著尊嚴與悲壯!
海一樣深厚的堅忍,
海一樣澎湃的剛強――
潮汐來沖刷,風雨再召喚,
半島又迎來新一季春潮熱浪;
海灘起高樓,荒島興廠房,
今日港城正奮起高飛的翅膀……
我的家鄉在湛江,
那是我魂牽夢繞的地方!
海景樓群,燈光閃閃;
竹林鄉村,山路彎彎;
烈日斗笠下,扁擔大籮筐,
揮鞭水牛耕田忙,還有我赤腳的老鄉!
海一樣綿延的惦念,
海一樣激盪的企盼――
破舊的路橋,亟待修建,
所有的崎嶇都需要堅實的平坦;
簡陋的醫院,亟待改善,
所有的生命都需要健康的保障;
拮據的校園,亟待拓展,
所有的心靈都需要智慧的陽光……
我的家鄉在湛江,
那是我終生難忘的地方!
兒時的嬉戲,浪飛河溪;
少年的夢想,魂追朝陽;
羞澀的初戀,青春的惆悵,
往事紛紜如花瓣,飄落在迷茫的水塘!
海一樣斑斕的記憶,
海一樣深長的思念——
闊別三十年,兩鬢染成霜,
我常頭枕燕山夢見南海浪;
迢迢遊子路,遠足五洲行,
故鄉情根永遠牽掛在我心上……
註:湛江舊稱「廣州灣」,1898年曾被割讓給法國殖民者,聞一多在《七子之歌》中將之列為祖國失散的「第五子」。「十賢祠」為紀念宋代被貶謫與流放途經雷州的李綱、寇準、蘇軾等十位名臣而修建的古祠。湛江人民為保家衛國,曾先後於寸金橋、千山嶺等地與法、日侵略者發生激戰。
㈩ 關於湛江的語言
湛江市區就一般都會講白話,徐聞、遂溪、雷州等地方都會雷州話,廉江也有大部分地區講艾話,廣東人也不一定全會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