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福建省不休知識產權研究院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一休知識產權,福建在線知識產權O2O電商交易平台,致力於商標服務、專利服務、版權服務。公司坐落於東方文化之都,海上絲綢之路起點——泉州。一休知識產權以O2O平台為載體,以嚴謹信賴為宗旨,以移動互聯網便捷服務為依託,打通知識產權線上線下的服務環節,客戶線上完成自助下單、資料提交、進度追蹤,為您和您的企業節約成本,提高效率。一休交易平台商標注冊低至799元,商標注冊加急辦僅899元,享受優先提交權,降低被搶注風險,快人一步。專利注冊僅需499元,專業顧問全程跟蹤,專業專利工程師隨時溝通每個流程節點,平台提醒免費答復審查意見。版權登記低至99元起,版權保護刻不容緩,保護自我創作權益杜絕抄襲,一休為您的創作加把安全鎖!一休平台提供免費商標查詢、免費商標代賣、免費專利代賣,持有者可以免費在平台發布各類商標轉讓、商標需求,專利轉讓,只需在平台上資料提交、進度追蹤,同時可以第一時間查詢進展進度,一休獨立加密後台,可以保障客戶信息及資料安全。一休知識產權建立「互聯網+知識產權」的法律服務電商平台,為廣大中小微企業提供一站式知識產權綜合服務,助力中小微企業在知識經濟時代以創新驅動發展!!在「互聯網+」時代下,一休知識產權,將不斷創新,開拓進取,作為福建知識產權行業的領導者,將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為創業、創新主體提供最為專業的知識產權服務。
法定代表人:高翔
成立時間:2015-12-30
注冊資本:1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50503100228027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泉秀街寶洲路寶洲花園A區3-603
❷ 有沒有人上過高翔的《化學與中國文明》
道德是最美麗的花兒,隱藏在人們的心底,散發出它那迷人的清香。道德是一種愛心,當別人在需要幫助時,給予最真誠的幫助。突如其來五.一二大地震,秒針再次轉動一圈時針也跟著轉動,2:28分,這2:28,厄運降臨,頃刻間,8級大地震向四川飛奔而來,房屋轟然倒塌,路面更是被撕得四分五裂……滿目所見,一片片瓦礫,一個個廢墟,一幕幕,慘不忍睹。災難的無情,人間卻是有情。看到電視上,一支支救援隊伍,一個個捐款箱排起長龍,一位位捐款的人們為了捐款有的甚至排上好幾個小時的隊,一個個醫護人員精心照顧自己的病人,自己卻幾夜沒合眼……人間處處有真情,真情時時暖人心,總有這么一種愛心叫道德,道德時時暖人心田……道德有時是只是種誠信,踏踏實實地生活和做生意。地震時,一些人們趁四川的災難,發起了國難財,一桶水賣50元,更有些人打起了救災物資的主意……然而這只是少數的,出現在我的眼睛裡的,大多都是感動。一位大學生剛就業,在深圳來之不易的工作她卻放棄了,來到缺水停電的災區,做一名再普通不過的志願者,燒水,做飯,甚至,自己還要餓肚子。吃不飽飯,而又拿不到工資。是道德鼓舞著她,為了比自己更艱苦的人們,默默堅持,踏踏實實。道德有時是渺小的,多做一個動作,多說一句話,你就已經獲得了道德。有一次,我到超市買東西,結賬時,計算機出現了問題,食品的價格沒有出現在小票上,只需我付牙膏的2.8元錢,我毫不猶豫地對服務員提了出來,收取了我的食品的費用。走出超市,我異常興奮,道德竟是這么一般美好的感覺。在路上,一枚小小的螺絲釘,「屹立」在路中間,差點扎破我的輪胎,我沒有抱怨,只是走下車去,撿起那枚螺絲釘,把它遠遠地拋遠方……道德,是一種美德,是一種財富,更是一種智慧。在春天,道德是一片金燦燦的油菜花,閃耀著奪人眼球金光;夏天,道德是遍布池塘荷花,讓人絲絲涼爽;秋天,道德是菊花,綻放它美麗的花瓣,讓人盡情的感受道德帶來的那份高尚;冬天,道德化作臘梅花,屹立寒風大雪中……在我們現在所處的這一個社會上,在日常,有一種無形的東西在約束著我們的一舉一動。它是什麼?它就是道德,義大利詩人但丁說過:「一個知識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彌補,而一個道德不全的人卻難以用知識去彌補。」我們今天不去討論道德和知識誰更重要,但我相信我們的國家和民族最需要的是具有道德高尚的知識者。現在中央電視台、中國文明網、我們的文明等等網站都在宣傳關於怎樣做一個有道德的人,那什麼是道德呢?對於我們來說:在家:洗衣做飯,疊被掃地,自理自立;孝順父母、尊敬長輩,學會感恩;不挑吃穿,不亂花錢,艱苦樸素、勤儉節約。在校:見面行禮,主動問好,尊敬師長,知禮重節;交流談心,節日聯歡,互幫互助,關愛他人;積極參加活動,認真完成任務,愛護公物,關心集體,增強集體觀念。在社會上:幫助孤寡,做「愛心天使」;參與社區清潔衛生,做「社區義工」;參與「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做「文明使者」。道德,是最美麗的花兒,隱藏在人們的心底,散發出它那迷人的清香。道德,是一種愛心,當別人在需要幫助時,給予最真誠的幫助。道德,是一種美德,是一種財富,更是一種智慧。道德有時是只是種誠信,踏踏實實地生活和做生意。道德有時是渺小的,多做一個動作,多說一句話,你就已經獲得了道德。俗話說言必信,行必果滿招損,謙受益。我們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這是我們每個人一生的必修課,是需要我們一生去不斷學習的。道德還能讓社會更加和諧,幸福,美滿。但有些人卻說道德就是胡總書記提出的「八榮八恥」為具體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做到「八榮」要求就是有道德的人,高尚的人;有「八恥」言行的人就是缺德的人,是可恥的人。人是軀體和心靈組合而成的,沒有精神,沒有道德,沒有榮辱是非的人是一個殘缺的人。現在的人太不道德{尤其是個別政府官員}從小媽媽就教育我們一定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但他們做到了嗎?現在的公款吃喝、吃完原告吃被告、貪污等等等等好像成了流行時尚,還有醫院、葯廠,我一個消化不良醫生給開了三種進口葯,一種美國的,一種德國的,還有一種澳大利亞的,花了500多元人民幣,現在誰還看得起病啊。如果我是政府官員絕不會讓這種情況發生。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由此可知,行為品德無論對個人還是對整個國家、整個民族都是何等的重要。一個高素質、有教養的現代文明人,必須有良好的文明禮儀。文明是什麼?文明是路上相遇時的微笑,是同學有難時的熱情幫助,是平時與人相處時的親切,是見到師長時的問好,是不小心撞到對方時的一聲「對不起」,是自覺將垃圾放入垃圾箱的舉動,是看到有人隨地吐痰時的主動制止等等。文明是一種品質,是一種修養,是一種受人尊敬並被大家廣泛推崇的行為。有的同學認為,現代社會講個人自由,懂不懂文明禮儀沒關系,只要學習好、有真本事就行了。的確,現代社會尊重個人的選擇,自由度大了,然而,這並不意味著,現代社會對人的文明禮儀降低了要求。恰恰相反,現代社會對人的文明禮儀要求更高了,因為文明禮儀是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我們只要留心一下周圍人物,注意一下大眾傳媒,就不難發現,凡是事業有成的人他們都十分注重文明禮儀。事實上,越是懂文明禮儀的人,越能獲得自由發展的廣闊天地,因為他是受人們歡迎的人。相反,如果缺乏教養,不懂文明禮儀,人們採取不歡迎的態度,又怎麼能發展事業,立足社會?、做文明之人,就要會用文明語,做文明事。再簡單地講就是要懂禮貌,明事理。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禮貌待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生活在幸福時代的我們,如果不能繼承和發揚這種優良傳統,就不能真正做一個快樂的人。「良言入耳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這句俗話大家要記住。文明禮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同時也是生活里最重要的事,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的學問都重要。禮貌經常可以替代最珍貴的感情。同學之間也離不開禮儀,它就像潤滑油,使粗糙的摩擦消失,如果有矛盾,應該多進行自我反省,互相理解、寬容待人。那麼,怎樣才能成為有教養的人呢?讓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努力吧。首先,注重個人的儀容儀表、儀態舉止、談吐、著裝等。從儀容儀表說,要求整潔干凈:臉、脖頸、手都應洗得乾乾凈凈;頭發按時理、經常洗;指甲經常剪;注意口腔衛生,不當眾嚼口香糖;經常洗澡、換衣服,消除身體異味。從儀態舉止說,要從站、坐、行以及神態、動作等方面嚴格要求自己,古人對人體姿態曾有形象的概括:「站如松,行如風,坐如鍾,卧如弓。」優美的站姿給人以挺拔、精神的感覺;坐姿要端正挺直、大方得體;走路要挺胸抬頭,肩臂自然擺動,步速適中;表情神態要表現出對人的尊重、理解和善意,面帶微笑;談吐要態度誠懇、親切,使用文明用語,簡潔得體。著裝要干凈、整潔、得體,符合學生身份,體現出新世紀學生蓬勃向上的風采。其次,注意公共場所禮儀。公共場所禮儀包括在學校、教室、宿舍、影劇院等場所的禮儀,還有走路、問路、乘車、購物等方面。校園禮儀十分重要,在教室和宿舍,要遵守公共秩序,不能大聲喧嘩。課堂禮儀對老師的教學影響很大,它直接關系著一個班的榮譽與凝聚力,體現這個班的班風班貌。上課時要提前到教室進入准備狀態,課堂上要積極配合老師搞好教學活動,下課後的休息時間,不隨地吐痰、亂扔紙屑,不拿粉筆頭玩,上下樓梯一律右行,見老師和客人要用普通話主動問好,不能視而不見。另外,我們還應該愛護花草樹木和一切設施,不穿越綠化帶,愛護清潔衛生,服從老師管理和接受值周生文明監督崗及其他人的批評、勸阻。受到老師的幫助,應主動誠懇地說謝謝。求人幫助之後,一定要說:「謝謝」。如遇他人求助,應盡力給予幫助,如不能解決時,應說:「很抱歉。」到商店購物,不可以「上帝」自居,要用禮貌語言,購物之後也應說謝謝。看他人演出,要尊重演員,適時禮貌鼓掌,不能提前退場。乘坐公共汽車、火車,要照顧老人、小孩和殘疾人,要保持車上衛生環境,不亂扔東西,上車不要爭搶座位。同學們,文明禮儀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就在我們身邊。讓我們大家都提高自己的禮儀意識,重視禮儀,按學校要求堅持訓練,發現自己的不足,及時改正不講文明禮儀的行為。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逐步養成文明禮儀習慣,成為有氣質、有風度、有教養的現代文明人。善,從不因微小而暗淡,做文明之人,永遠的呼喚!一生的追求!
❸ 四渡赤水時的「瑞金團」團長高翔,後來怎麼了,有知道他生平的嗎
瑞金團的團長高翔,是支持毛澤東重新指揮紅軍幹部的代表,原型應該是耿飆,時任紅一軍團第二師四團團長,後曾任國防部長,2000年6月23日1時6分,耿飈同志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1歲
❹ 福州高翔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福州高翔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成立於2014年04月24日,主要經營范圍為承辦設計、製作、代理、發布國內各類廣告等。
法定代表人:塗浩權
成立時間:2014-04-24
注冊資本:5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50104100171599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金山街道金桔路78號香江紅海園三期29號樓1層14店面
❺ 春之歌的五部長簡介
賀敬之:
現代著名革命詩人、劇作家。1924年生,山東嶧縣人。15歲參加抗日救國運動。16歲到延安,入魯迅藝術學院文學系學習。17歲入黨。1945年,他和丁毅執筆集體創作我國第一部新歌劇《白毛女》,獲1951年斯大林文學獎。這是我國新歌劇發展的里程碑,作品生動地表現出「舊社會把人逼成鬼,新社會把鬼變成人」這一深刻的主題。歷任中國作家協會和戲劇家協會理事、文化部副部長等職務。
朗誦作品:《回延安》《西去列車的窗口》
歌曲名稱:《南泥灣》《北風吹》
李瑛:
河北省豐潤縣人。1926年12月8日生於遼寧錦州,歷任解放軍總政文化部部長、中國文聯副主席等職。現任中國詩歌學會副會長、《詩刊》編委。
1942年開始發表作品。1944年與同學合出詩集《石城底青苗》,1948年出版第一本詩集《槍》。至今共出版詩集、詩論集50種。其中《我驕傲,我是一棵樹》獲1983年首屆全國詩集評選一等獎,《春的笑容》獲1985年第二屆全國詩集評選優秀獎,詩集《生命是一片葉子》獲1999年首屆魯迅文學獎詩歌獎,《我的中國》獲全國優秀圖書獎。此外,詩集《美國之旅》《在燃燒的戰場》和長詩《一月的哀思》等先後獲過多種獎項。
朗誦作品:《生命的美麗》《黃河落日》《小時的衣服》《在孩子們中間》
高占祥:
筆名羅丁、高翔。當代著名詩人、書法家。歷任團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共河北省委書記、文化部常務副部長、中國文聯黨組書記等職。現任中華文化促進會主席兼詩人工委(籌)主席、名人工委主席、北京大學教授等職。
曾首倡「五講四美」「德藝雙馨」「萬里采風」「山花工程」等影響全國的活動。近年來,論述了「文化力」這一全新文化理念;倡導「精神力」,宣稱「精神力是國力之王」;並開展「新國風」運動,扛起了「東方文藝復興」的大旗。
現已出版《詠荷五百首》《文選高詩》《古韻新風》等多部個人詩集。其手書詩歌長卷《和平頌》《航天頌》曾分別隨神舟六號、神舟七號遨遊太空。2005年,因創作成就斐然,被世界詩人大會評為「世界桂冠詩人」。
朗誦作品:《百鳥鳴春》《我的請求》《鷹之歌》
歌曲名稱:《莫讓好花獨自開》《不信春來花不紅》
翟泰豐:
男,漢族,1933年5月生。筆名羽家,河北唐山人。1991年任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兼秘書長,全國宣傳幹部培訓中心主任,部機關黨委書記。1999年3月當選為中國作協副主席,黨組書記。1992年10月在中共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業余時間,常作詩詞、文章。其詩詞充滿了愛國主義情調。現已出版《羽家詩詞選》《羽家文集》等個人文學專著。
朗誦作品:《三位老人》《小路》《航天圓舞曲》《北京的心跳》《總理在地震第一線》《俊秀的微笑》
李肇星:
1940年10月生,山東省人,1964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前外交部部長、中國駐聯合國代表、中國駐美國大使。2008年3月任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主任委員,是十六屆中共中央委員,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因經常在舉行記者招待會時,引用古人的詩句或自己作詩,而又被一部分人稱為「詩人部長」或「詩人外交家」。出版有詩歌散文集《青春中國》。
朗誦作品:《再謁馬克思墓》《心中的北大》《九寨溝》《塔里木胡楊》《瞬間》
❻ 四渡赤水人物高翔是誰
在四渡赤水電影中,瑞金團的團長高翔的扮演者是盧志啟,而人物原型是耿飆。
耿飆是支持毛澤東重新指揮紅軍幹部的代表,時任紅一軍團第二師四團團長,後曾任國防部長,2000年6月23日1時6分,耿飈同志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1歲。
盧志啟,演員,主要作品《非常大總統》、《四渡赤水 上下集》。
(6)福建省委宣傳部長高翔擴展閱讀: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央紅軍長征中,在貴州、四川、雲南3省交界的赤水河流域同國民黨軍進行的運動戰戰役。
四渡赤水戰役是遵義會議之後,中央紅軍在長征途中,處於國民黨幾十萬重兵圍追堵截的艱險條件下,進行的一次決定性運動戰戰役。
在毛澤東主席、周、朱等指揮下,中央紅軍採取高度機動的運動戰方針,縱橫馳騁於川黔滇邊境廣大地區,積極尋找戰機,有效地調動和殲滅敵人,徹底粉碎了蔣介石等反動派企圖圍殲紅軍於川黔滇邊境的狂妄計劃,紅軍取得了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
毛澤東指揮中央紅軍三個月的時間六次穿越三條河流,轉戰川貴滇三省,巧妙地穿插於國民黨軍重兵集團圍剿之間,不斷創造戰機,在運動中大量殲滅敵人,牢牢地掌握戰場的主動權,取得了紅軍長征史上以少勝多,變被動為主動的光輝戰例。
❼ 北京大學學生會的歷屆主席
第11屆:潘霄鵬(1955年3月13日當選)
第12屆:譚浩強(自動控制系)
第13屆:譚浩強(自動控制系)(1957年3月17日當選)
第14屆:潘麗華(女)(1959年3月21日當選。曾任全國婦聯國際聯絡部西亞非聯絡處處長);曾點(女)(1960年3月當選)
第15屆:俞紀美(1962年4月7日當選。曾任中國國際商會會長,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
第16屆:張福森(自動控制系)(1964年3月19日當選。曾任司法部部長)
第17屆:徐榮凱(動力系)(1965年9月7日當選。「文化大革命」開始後,清華大學學生會於1966年6月解散,徐榮凱也自動離職。曾任雲南省長)
第18屆:戴桂蘭(女)(1974年2月8日當選)
第19屆:(空缺)因「四人幫」破壞,本屆學生代表大會雖正常召開,但並未選出主席。
第20屆:彭順生(化學工程1975級)(1978年6月20日當選,現為廣東深圳市潤豐千里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建京(自動化系)(1979年4月當選,1955年出生,現任北京聯合大學自動化學院院長)
第21屆--第30屆
第21屆:林炎志(工程物理系)(1980年12月12日當選,1948年4月出生。林炎志是第一位由全校學生普選產生的學生會主席,這種空前民主的選舉方式在當時造成了轟動。現任吉林省政協副主席)
第22屆:宋 軍(工程力學系)(1982年9月24日當選,1961年出生,現任清華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
第23屆:趙 艱(化工系1980級)(1983年9月16日當選,現日本工作)
第24屆:楊振斌(自動化系1981級)(1984年10月當選,1963年10月出生。他最先提出學生會要成為「同學之家,師生之橋,幹部之校」,這12個字作為清華大學學生會的宗旨一直沿用至今。現任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長)
第25屆:郭 謙(汽車系1982級)(1985年9月27日當選,1964年12月出生,現任奇瑞汽車副總經理)
第26屆:潘福祥(經管學院1984級)(1986年5月23日當選,1964年出生,現任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客座教授)
第27屆:郭宏林(1987年5月14日當選)
第28屆:方方(經管學院1984級)(1966年4月出生,1988年5月12日當選,現任摩根大通中國首席執行官兼董事總經理);楊紅征(計算機系)(1989年10月當選,現任北京經開投資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第29屆:楊岳(精儀系1986級)(1990年3月26日當選,1968年9月出生,現任福建省委常委、秘書長);蘇輝(自動化系1987級)(1991年5月16日當選)
第30屆:呂運強(1988級)(1992年5月17日當選,現為美國ABB公司高級工程師,旅美華人專家協會執行副會長);尹霞(女)(計算機系1990級)(1993年3月當選,1972年4月出生,現任清華大學計算機網路研究所副教授)
第31屆--第40屆
第31屆:蔡濤(材料系)(1994年4月16日當選,現任中星微電子公司總裁助理);孫勤芳(女)(電子系)(1995年3月27日當選)
第32屆:石磊(電機系)(1996年4月7日當選);杜匯良(汽車系)(1997年4月11日當選,1974年12月出生,現任清華大學黨委學生工作部部長)
第33屆:孟華東(電子系)(1998年5月16日當選。。現為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副教授);王勇(精儀系1996級)(1999年5月15日當選,1977年3月出生,現任世紀明德集團董事長)
第34屆:申躍(女)(土木系1996級)(2000年5月15日當選);孔磊(汽車系)(2001年5月25日當選)
第35屆:陽波(水利系)(2002年6月1日當選,現任共青團北京市通州區委書記);王松濤(土木系1999級)(2003年6月19日當選,1980年4月出生,現任共青團北京市豐台區委書記)
第36屆:鄭曉博(計算機系2000級)(2004年6月6日當選。現任清華大學團委副書記);李冠華(精儀系2001級)(2005年6月2日當選)
第37屆:毛捷(法學院2002級)(2006年6月3日當選,現為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 ;郝瀚(汽車系2003級)(2007年6月7日當選,現為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分團委書記);葯寧(工業工程系2004級)(2008年4月26日當選)
第38屆:張昭遂(電機系2005級)(2008年12月21日當選);齊興達(汽車工程系2006級)(2009年12月27日當選)
第39屆:劉燁(水利系2007級)(2010年12月19日當選); 張可(人文社科學院歷史系2008級)(2011年12月24日當選)
第40屆:忻隆(數理基科班2009級)(2012年12月15日當選);宋雲天(水利系2010級)(2013年12月21日當選)
第41屆:劉暢(建築學院2011級)(2014年12月27日當選); 唐詩童(建築學院2012級)(2015年12月20日當選)
❽ 「揚州八怪」之一的高翔是一位什麼人
高翔(1688—1753),字鳳翰,號西唐,揚州人。高翔生活清苦,性格孤傲,一生敬佩石濤,善畫山水、花鳥,喜畫疏枝梅花,作品有《彈指閣圖》等。
清代畫家(1688--1753)
字鳳崗,號西唐,又號樨堂,江蘇揚州人。他一生從未做過官。
高翔晚年時由於右手殘廢,常以左手作畫。與石濤、金農、汪士慎為友。清朝的李斗在《揚州畫舫錄》中有過這樣的記載:「石濤死,西唐每歲春掃其墓,至死弗輟」。意思是說,石濤死後,高翔每年春天都去掃墓,直到死都沒有斷過。從這里也可以看出他們之間的友誼很深。高翔除擅長畫山水花卉外,也精於寫真和刻印。他的山水畫取法弘仁和石濤,所畫的園林小景,大多是從寫生中來。金農、汪士慎詩集上的小像,就是高翔的手筆,線描簡練,神態逼真。著有《西唐詩鈔》,「揚州八怪」之一。
「揚州八怪」是中國清代中期活動於揚州地區的一批風格相近的書畫家的總稱,他們也稱揚州畫派。「揚州八怪」有8人,他們是金農、羅聘、李方膺、李鱓、黃慎、鄭燮、高翔和汪士慎。揚州八怪多數出身於中下知識階層,他們中有的是被罷官去職的州縣官吏,有的是沒有考取功名的文士,還有家境貧寒、以畫謀生的畫師。他們或生長於揚州,或為外省來此僑居,各有一段坎坷經歷,先後集結於揚州,在揚州繁華的書畫市場上出賣自己的書畫作品。
「揚州八怪」是一群富有正義感的知識分子,他們對官場的腐敗,富商的巧取豪奪,都有所了解。他們面對現實生活中的貧富差別,結合自身的遭際,對社會產生了強烈不滿。對遭受苦難的人民,他們常寄予深切的同情,並代為發出憤怒之聲。但由於他們接受的是封建文化教育,而當時的清王朝又正處於盛世,他們的感慨和不滿不可能突破封建思想的藩籬。他們當中,作官的力爭能有所建數,使百姓安居樂業,以維護封建秩序。無意官場的,則潔身自好,不苟同流俗,以清高自我標榜。然而,他們又不可能擺脫對地主官商的經濟依附,所以常處在思想矛盾的極端痛苦之中,在憤世嫉俗之外,不得不妥協以求生存。揚州八怪的代表人物鄭燮留下了很多的言論,可謂揚州八怪中的思想家。李鱓在作品中表現的矛盾最痛苦也最激烈,成為受攻擊的主要對象。
「揚州八怪」在藝術觀上最突出的是重視個性表現。他們提倡風格獨創,主張「自立門戶」,他們公然宣布,自己的作品是為了賣錢謀取生活,撕破了過去文人畫家把繪畫創作視為「雅事」的面紗。在作品的題材上,他們一方面繼承了文人畫的傳統,把梅、蘭、竹、菊、松、石作為主要描寫對象,以此來表現畫家清高、孤傲、絕俗外,另一方面他們還運用象徵、比擬、隱喻等手法,通過題寫詩文,賦予作品以深刻的社會內容和獨特的思想表現形式。如:李方膺的《風竹圖》用不畏狂風的勁竹象徵倔強不屈的人品;黃慎的《群乞圖》、羅聘的《賣牛歌圖》表現了他們對的現實社會的細致觀察,直接或間接地表現出社會的不平。揚州八怪在繪畫的風格上,主要繼承了前人繪畫中的水墨寫意畫的技巧,並進一步發揮了水墨特長,以高度簡括的手法塑造物象,不拘泥於枝枝葉葉的形似。在筆墨上,他們不受約束,縱橫馳騁,直抒胸臆。由於他們的作品和當時流行的含蓄典雅的花鳥畫風相違背,所以常受到評論家猛烈批評,被稱之為「怪」。
盡管「揚州八怪」的藝術當時只流行於揚州及其鄰近的地區,但是它在繼承發展中國傳統水墨寫意畫上產生了深遠影響。
「揚州八怪」一生的志趣大都融匯在詩文書畫之中,絕不粉飾太平。他們用詩畫反映民間疾苦、發泄內心的積憤和苦悶、表達自己對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嚮往。鄭板橋的《悍類》、《撫孤行》、《逃荒行》就是如此。
在封建制度極端殘酷又大興文字獄的時代,他們卻敢於與眾不同,標新立異,無怪乎當時一督撫搖頭直稱「怪哉、怪哉」。
鄧拓在詠清代著名畫家鄭板橋時曾寫道「歌吹揚州惹怪名,蘭香竹影伴書聲」,可以算作對他們「怪」之特點的總結吧。
金農(1487—1764),字壽門,號冬心,杭州人,人稱八怪之首。他博學多才,五十歲後始作畫,終生貧困。他長於花鳥、山水、人物,尤擅墨梅。他的畫造型奇古、拙樸,布局考究,構思別出新意,作品有《墨梅圖》、《月花圖》等。他獨創一種隸書體,自謂「漆書」,另有意趣。
黃慎(1687—1768)字恭懋,號癭瓢,福建寧化人。他幼時家貧,學懷素書法獲 益,以草書入畫,自創風格,擅長粗筆寫意,人物畫造詣最高。作品多以神仙佛道為題材,也有不少反映社會下層人物生活的作品。作品有《醉眠圖》、《蘇武牧羊圖》等。
李鱓(1686—1762),字宗揚,號復堂,江蘇興化人。他從小喜愛繪畫,十六歲時就有了名氣。他曾經作過山東滕州知縣。他受徐謂、石濤影響較大,畫風粗放,不拘法度,潑墨淋漓,設色清雅,以「水墨融成奇趣」。作品有《秋葵圖》、《松柏蘭石圖》。
李方膺(1695—1755)字虯仲,號晴江,江蘇南通人。曾任縣令、知府約二十年,和金農、鄭燮交誼甚篤,善畫松、竹、梅、蘭,晚年專門畫梅自喻。他在一首題畫詩中寫道:「此幅梅花又一般,並無曲筆要人看。畫家不解隨時俗,毫氣橫行列筆端。」他的作品有《游魚圖》、《瀟湘風竹圖》等。
汪士慎(1685—1759),字近人,號巢林,安徽休寧人。幼時家貧,居揚州賣畫為生,安貧樂道,精研藝術,擅畫梅。他與金農、高翔、羅聘被時人稱四大畫梅高手,作品有《墨梅圖》等。
羅聘(1733—1799),字循夫,號兩峰,祖籍安徽歙縣,遷居揚州。他是金農的弟子,在「八怪」中,年輩最小,但見識很高,落筆不凡。他終生不仕,以賣畫為生,一生潦倒。作品有《鬼趣圖》、《醉鍾馗圖》等。
鄭燮(1693—1765),字克柔,號板橋,江蘇興化人。他為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曾任山東范縣、濰縣知縣,因開倉賑濟災民,得罪上司,憤然辭官,居揚州賣畫為生。他思想特別活躍,頗有創見,詩出畫造詣俱高,擅畫竹、蘭、石。他還創造了一種集真、草、隸、篆於一體的六分半書體。人稱「亂石鋪街」體。他是一個有很強人民性的畫家,在濰縣任縣令時,給巡撫畫了一幅竹子,題句曰:「齋衙卧聽瀟瀟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