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幼兒園國學教育是什麼呢
幼兒園國學教育的范疇很廣,既融入了諸子百家為主體的儒學思想,又以《四書五經》為劃分 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2~6歲是幼兒的學習黃金期,幼兒在這段時間里學習國學知識,可為他以後的人生打下堅實基礎。幼兒園開展國學教育,可以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深處埋下熱愛祖國悠久歷史、燦爛文化的種子,打下一個自己...是中國人的文化烙印。通過學習國學,能夠培養孩子自我思辨的能力、與人融洽相處的能力、科學的學習方法、從容的生活態度等。 武漢至德國學的目標是用10年的時間,讓1000萬個孩子因為國學經典而受益! 網路「至德國學」,你就可以找到他們,希望能幫到你!
㈡ 國學經典誦讀總結
一、指導思想:
在全面開展「中華經典誦讀」活動,有利於不斷深化學校文化建設內涵,促進師生共同成長;有利於推動構建「書香校園」的進程,引領和促進師生回歸傳統文化、建設精神家園,使「取法乎上」、閱讀經典成為師生自然的生活狀態,為加深師生文化底蘊發揮積極的作用。
二、具體措施
1、誦讀經典的時間:每周的經典誦讀課、每節課前一兩分鍾、每天放學的路隊上、每天中午快上課時間十分鍾以及每周五的早讀時間。
2、具體做法:
學校利用了兩塊黑板,或用詩文,或用詩畫,或用學生親筆書畫的名言佳句妝點學校的走廊、牆壁。教室環境也要求體現班級特色,除了詩畫、詩文,每個班級都辟有詩園,內容多是學生閱讀古詩文的活動成果,有古詩書法展、有讀後感,還有手抄報等等。
(1)課前放學一吟,熟讀成誦。為減輕學生背誦負擔,倡導見縫插針,積少成多的誦讀方法,號召各班充分利用每天課前一兩分鍾時間,開展「課前一吟」活動,做到讀而常吟之,「學而時習之」。要求每班選一名班級誦讀長,每周將一首詩抄在小黑板上,原則上每周更新一個內容,如果背誦的快,也可以加快更新,誦讀長帶領大家課前誦讀,直到上課鈴響;每天中午放學的路隊,讓孩子們背著古詩出校園。無論是課前還是課後吟誦古詩都有一個很大的好處,在紀律上,可以減少學生的吵鬧。回家後還有家長帶領孩子的親子誦讀.
(2)廣播領路,配樂美讀。在每周的紅領巾廣播中,在中午規定一個時間段進行詩文誦讀,每周選一個班為誦讀班,每天由這個班級一個至兩個學生按節律朗讀的要求,配樂誦讀一定數量的古詩,這不但培養了學生節律美讀的能力,而且使學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可謂一舉兩得。
(3)板報介紹,提供資料。在每期的校園宣傳欄里,都刊出一首古詩(詞),並提供背景材料和詩詞析義,供學生閱讀、賞析、評比。在班級也進行手抄報的展示和評比活動,可以配畫,配字等等,訓練學生,加深理解。
(4)充分利用各種學科進行經典誦讀。
語文教師:讀經是最好的語文教育,經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只要學生能熟練背誦,裡面的意思自會理解。語文教師不僅要擔任每周的誦經課,平時還要指導好學生的誦經活動。
音樂教師:利用音樂課對學生進行經典誦唱,學校紅領巾廣播站配套跟上服務。
體育教師;發揮學生的創造力,利用體育課游戲的形式對學生進行邊誦唱邊活動的指導。
美術教師:抓住契機對學生進行中華優秀文化的藝術熏陶,把我國最有名的書畫作品引入我校,感受我國文化藝術的魅力。
班主任:負責該班經典誦讀活動的協調和成果檢測工作。
(5)引導父母子女一起誦讀,增進親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味。
三、存在的問題
1、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對朗讀的要求還不夠達到。
2、學生的背誦,還需要老師進行指導,以不至於學生死記硬背,而增加學生的負擔。
3、教師對詩歌的背誦還不夠。
四、改進的措施
1、加強對老師的培訓,要求教師和學生共同背誦古詩。
2、對學生可以把這項內容設為作業,使學生每天按時按量完成。
㈢ 幼兒園上國學德育課的稿子發帖
1.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因地制宜的開展國學教育活動。 2.根據教師的師資水平,有效提升師資隊伍的國學水平。 3.重視宣傳效應,大力宣傳國學精神,引起社會關注。 4.開展國學教育交流,提升家長文明素養。 關鍵詞:幼兒園國學教育;「蒙以養正 聖功也」;國學水平;文明素養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1-115-01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暫時落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一個國家和民族自己的根本文化都消亡掉了,那才會萬劫不復,永遠不能翻身。因為沒有自己的文化,一個民族就不會有凝聚力,始終像一盤散沙;沒有自己的文化,一個民族就不會有自信心,也不可能得到外人的尊重。 中國古書易經上說「蒙以養正 聖功也」蒙童時期把他養正培養他的正氣這是聖人的功績,不要養歪,養邪從蒙童時期我們就要教他走正道。而在幼兒這段時期孩子會以驚人的速度將所看到的、聽到的、接觸到的事物,不加選擇的全部吸收。而國學教育包含孩子日常生活中應遵守的各種規則,教育孩子如何孝養父母、尊敬師長、誠實守信,如何起居飲食、穿著打扮,如何做事,如何讀書,如何與人相處,如何面對不良環境等內容,通過給幼兒講解教育,他們很快就會背誦,而且還會應用於現實生活中。那麼幼兒園進行國學教育時,用哪些教學方法更加適宜呢?經過教學的實踐研究與經驗的積累,有以下方法: 一、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因地制宜的開展國學教育活動 處於人生啟蒙時期的幼兒表現出的總體特徵是對外部可感知世界的生動、具體的探究與認識。這是人睜大好奇的眼睛觀察周圍世界、利用現成的工具與環境發生主動交往的最初時期;是在心靈中構建色彩斑斕的一幅幅外部世界圖像的時期;也是開始用詞、語言與成人及其他人交換信息、情感、需求、慾望,從而建立起最初的、社會交往意義上的人際關系的時期。幼兒已經懂得「我」指自己。會用「我……」來表述自己的種種想法和要求,並學會一些滿足自己需要的手段與方法。 幼兒園在開展國學教育活動時,要充分考慮到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幼兒生活為中心,基於幼兒現有生活經驗和學習經驗,形式上要採取了幼兒喜歡的體驗式、探索式等活動,讓幼兒調動各種感官,實現色形聲樂的有機結合。本著「蒙以養正」的教育理念,以中國傳統經典為課程內容的依託,根據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學習順序,內容上選擇了幼兒最喜聞樂見的《弟子規》、《三字經》、《古詩詞》、《三字文》等內容,字數上也從三字句,五字句,到七字句。分別對應小班、中班和大班的國學教育活動。目的是通過誦讀,讓幼兒初步學習、感悟優秀傳統文化經典作品,汲取民族精神的豐富營養,不斷增強對民族優秀文化的認同與自信;通過誦讀,讓幼兒與經典同行,與聖賢為友,提升境界,豐富內涵、開闊眼界、凈化靈魂、啟迪智慧,讓中華民族智慧精華與幼兒的成長節奏合拍,促進和諧發展;通過誦讀,讓幼兒拓展知識層面,感受漢語言的魅力,培養文學愛好,提高學習能力,為終生發展奠定基礎。 二、根據教師的師資水平,有效提升師資隊伍的國學水平 教師要向幼兒進行國學教育活動,首先就要提升自己的國學知識。可通過查閱資料,組建國學評鑒小組等方式,努力提高自己對於國學的認知水平,了解、背誦或熟讀國學經典作品,並且掌握教幼兒背誦的方法,使幼兒了解其中的正確含義,並學會聯系幼兒實際生活進行啟發教育。具體做到: 1、抓學習,促進教師對國學專業成長認識,提高教師的傳統文化素養。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學習活動,如:組織教師學習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組織教師外出參觀具有傳統文化特色的園所,學習交流,請專家來園講座、指導教學等,教師統一思想,明確了認識,「幼兒教師專業化程度的強弱,專業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著幼兒園國學教育質量的好壞」。但要真正提高教師國學專業水平,需要腳踏實地,制定一系列的方法措施,才可促進教師專業化的提升。 2、抓培訓,利用多種形式,提升教師國學專業水平。為了更好的提升教師的國學專業水平,首先要加強規劃,有效落實。設立了「幼兒國學教育研究室」,重點就教師國學專業培訓,課題研究,今年我們將申報「十二五」規劃課題的子課題《幼兒園傳統文化課程與其他課程的關系》的研究,其次採用結對幫扶等方面開展工作,制定了中、長期教師國學專業發展的規劃,短期培訓計劃,就教師目前的專業水平,採取突出重點,制定措施,分步實施,有效推進。最後分層培訓與指導教師開展「為人、為師、為孝」等主題活動。同時請專業特長教師進行基本功展示,盡快讓教師提升國學專業水平。 三、重視宣傳效應,大力宣傳國學精神,引起社會關注 首先在環境創設上為幼兒提供具有傳統文化特色的環境,對於全面提高幼兒素養,使之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豐富的傳統文化知識及健康的身體和心理素質,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須重視園所傳統文化環境的創設,全面建立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載體,真正把園所文化擴展到孩子們的一切活動場所。環境對幼兒的發展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可將國學經典和幼兒園環境有機結合,落實在每一處地方。例如:班牌、家園共育、走廊、樓梯、盥洗室等等。通過每天播放《弟子規》、《三字經》視聽光碟及教室環境周圍布置展板等形式,進行大力宣傳讓幼兒及家長初步了解幼兒園國學教育內容;充分利用幼兒園家長學校、班級家長會及《家長園地》宣傳欄,向家長宣傳國學教育的重要性,使他們明白國學對幼兒人格、道德品質、情操、精神風貌的培養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其次通過新聞媒體、大型活動引起社會效應,向社會宣傳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意義,從而社會認可。 四、開展國學教育交流,提升家長文明素養 家長進行國學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可組織開展了「國學教育交流活動」,活動以「傳承中華美德 惠澤萬千家庭」為主旨,通過對「凡出言 信為先 言必行 行必果」的理解和詮釋,使家長掌握教會幼兒學習國學的方法,這樣家長就能在日常生活中參與到對幼兒的國學教育活動中來活動取得了家長的理解和積極配合,收到良好的提升效果。同時結合春節、清明、端午、中秋四大傳統節日,開展了讓家長搜索收集民風民俗、網上祭奠祖先英烈、感恩系列行動等主題活動,讓家長在耳濡目染中接受國學文化的熏陶,感受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 最後讓我們中國的文化之根正潛移默化地注入到孩子的心中,願經典文化寶藏能夠得到更多的發展和弘揚!
㈣ 國學幼兒園怎麼解釋
國學,是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與當代文化中的精化相融的學術精髓簡稱。國學的范疇很廣,既融入了諸子百家為主體的儒學思想,又以《四書五經》為劃分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2~6歲是幼兒的學習黃金期,幼兒在這段時間里學習國學知識,可為他以後的人生打下堅實基礎。幼兒園開展國學教育,可以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深處埋下熱愛祖國悠久歷史、燦爛文化的種子,打下一個自己是中國人的文化烙印。通過學習國學,能夠培養孩子自我思辨的能力、與人融洽相處的能力、科學的學習方法、從容的生活態度等。 幼兒園實施國學教育過程可分三個階段: (一)初步了解並欣賞《千字文》、《三字經》、《弟子規》,並背誦一些淺顯易懂的唐詩、宋詞。 (二)在理解的基礎上學習誦讀《千字文》、《三字經》、《弟子規》。 (三)結合幼兒園的禮儀課題編排腳本劇,進一步提高幼兒的認知及表達能力。 有效實施幼兒園國學教育 1、有效提升師資隊伍的國學水平。 教師要向家長及幼兒推廣國學,首先就要提升自己的國學知識。可通過查閱資料,組建國學評鑒小組等方式,努力提高自己對於國學的認知水平,了解、背誦或熟讀國學經典作品,並且掌握教幼兒背誦的方法,使幼兒了解其中的正確含義,並學會聯系幼兒實際生活進行啟發教育。 2、重視宣傳效應,引起社會關注。 通過每天播放《弟子規》、《三字經》視聽光碟及教室環境周圍布置展板等形式,讓幼兒及家長初步了解幼兒園國學教育內容;充分利用幼兒園家長學校、班級家長會、及《家長園地》宣傳欄,向家長宣傳國學教育的重要性,使他們明白國學對幼兒人格、道德品質、情操、精神風貌的培養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3、取得家長的理解和積極配合。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教育孩子,父母也有一份不可推卸的責任。通過主題家長會、與家長的面對面交流與及時溝通,使家長掌握教會幼兒學習國學的方法,這樣家長就能在日常生活中參與到幼兒的國學教育中來。 中華文化最好的給養是國學經典,許多外國人都爭相學習研究,英國的「孔子學堂」就是最好的證明。中央電視台曾推出一則《寶寶給媽媽洗腳》的公益廣告,媽媽以自身實際行動,為成長中的一代新人,樹立了榜樣。「親愛我孝何難」;「凡是人皆須愛」;「聖與賢可馴致」…… 中國的文化之根正潛移默化地注入到孩子的心中,願經典文化寶藏能夠得到更多的發展和弘揚。
㈤ 如何打造國學特色幼兒園
國學,是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與當代文化中的精化相融的學術精髓簡稱。國學的范疇很廣,既融入了諸子百家為主體的儒學思想,又以《四書五經》為劃分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歷史、思想、哲學、地理、政治、經濟乃至書畫、音樂、術數、醫學、星相、建築等都是國學所涉及的范疇。我們常聽到的《論語》《詩經》《三字經》等都屬於國學。現代我國重視國學教育。而很多幼兒園也應用了國學。讓幼兒從小學習我國傳統文化。
2~6歲正是幼兒的學習黃金期,幼兒在這段時間里學習國學知識,可為他以後的人生打下堅實基礎。幼兒園開展國學教育,可以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深處埋下熱愛祖國悠久歷史、燦爛文化的種子,打下一個自己是中國人的文化烙印。通過學習國學,能夠培養孩子自我思辨的能力、與人融洽相處的能力、科學的學習方法、從容的生活態度等。而國學教育對於幼兒園如何實施,集合設計幼兒園裝修公司小編整理了幾點如下:
幼兒園實施國學教育過程可分三個階段:
(一)初步了解並欣賞《千字文》、《三字經》、《弟子規》,並背誦一些淺顯易懂的唐詩、宋詞。
(二)在理解的基礎上學習誦讀《千字文》、《三字經》、《論語》等。
(三)結合幼兒園的禮儀課題編排腳本劇,進一步提高幼兒的認知及表達能力。
有效實施幼兒園國學教育
1、有效提升師資隊伍的國學水平
教師要向家長及幼兒推廣國學,首先就要提升自己的國學知識。可通過查閱資料,組建國學評鑒小組等方式,努力提高自己對於國學的認知水平,了解、背誦或熟讀國學經典作品,並且掌握教幼兒背誦的方法,使幼兒了解其中的正確含義,並學會聯系幼兒實際生活進行啟發教育。提高師資隊伍對國學的學習和認知才能讓幼兒學到更多的知識。
2、重視宣傳效應,引起社會關注
通過每天播放《論語》、《三字經》視聽光碟及教室環境周圍布置展板等形式,讓幼兒及家長初步了解幼兒園國學教育內容;充分利用幼兒園家長學校、班級家長會、及《家長園地》宣傳欄,向家長宣傳國學教育的重要性,使他們明白國學對幼兒人格、道德品質、情操、精神風貌的培養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3、取得家長的理解和積極配合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教育孩子,父母也有一份不可推卸的責任。通過主題家長會、與家長的面對面交流與及時溝通,使家長掌握教會幼兒學習國學的方法,這樣家長就能在日常生活中參與到幼兒的國學教育中來。
中華文化最好的給養是國學經典,許多外國人都爭相學習研究,英國的「孔子學堂」就是最好的證明。中央電視台曾播出一則公益廣告:《寶寶給媽媽洗腳》。當小孩看到自己的媽媽給老人洗腳的時候,小孩感受到了那種孝敬。媽媽以自身實際行動,為成長中的一代新人,樹立了榜樣。中國的文化之根正潛移默化地注入到孩子的心中,願經典文化寶藏能夠得到更多的發展和弘揚。
國學要從小抓起,從幼兒抓起,讓新一代繼續發揚中國文化傳統。以上是集合設計小編對國學教育對幼兒園如何實施的整理與分享。此文章僅供參考不涉及任何法律責任。祝您每一天都心情愉快、工作順利!
by:少兒空間設計
㈥ 電腦上如何製作宣傳欄如何添加邊框如何在邊框里添加內容
宣傳欄用Photoshop製作,添加邊框、內容都是用的圖層
一兩句話也說不清楚,可以去photoshop中國學學
㈦ 徵文主題:研誦國學經典、砥礪文學身心
經部
大學
《四書》之一,儒家「修齊治平」理論大綱。
中庸
《四書》之一,儒家推崇的處世哲學。
論語
《四書》之一,儒家創始人孔子言論集。
孟子
《四書》之一,以「性善論」著稱的儒家經典。
詩經
《五經》之一,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
尚書
《五經》之一,我國第一部記言體史書。
儀禮
《五經》之一,我國第一部禮儀制度書。
周易
《五經》之一,我國第一部哲學原典。
春秋左傳
《五經》之一,我國最早的編年體史書。
爾雅
我國第一部網路名物詞典。
孝經
我國以「孝」治國的理論基礎。
史部
戰國·佚名
我國最古老的地理學著作,最古的博物書、最古的
故事。
穆天子傳
戰國·佚名
我國最早的游記。
國語
戰國·佚名
我國最早的國別史。
戰國策
西漢·劉向集錄
戰國時期謀臣策士游說和辯論的策略書。
史記
漢·司馬遷
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開創紀傳體史學、
之先河。
水經注
北魏·酈道元
我國六世紀前最全面最系統的綜合性地理著作。
洛陽伽藍記
後魏·楊炫之
現存文史典籍中寺塔記的典範之作。
貞觀政要
唐·吳兢
古代帝王統治術之專著,後世治國者之圭臬。
史通
唐·劉知幾
我國歷史上第一部史學評論專著。
清·章學誠
是我國古代史學理論之代表。
書目答問
清·張之洞
指導治學門徑的必讀書目,嘉惠一代學林。
子部
老子
春秋·李耳
「道家最精要之書。」(梁啟超語)
莊子
戰國·莊周
先秦最有文彩的哲學著作。
列子
戰國·列禦寇
常言人之所未言,「氣偉而采奇」(《文心雕龍》語)
韓非子
戰國·韓非
戰國時期法家學說的集大成者的著作
淮南子
西漢·劉安
漢初新道家的代表作。
公孫龍子
戰國·公孫龍
戰國時期名家的代表作,創建了我國最早的邏輯學。
墨子
戰國·墨翟
戰國時期墨家學派的代表著作。
荀子
戰國·荀況
先秦儒家學說集大成之著作。
孫子兵法
春秋·孫武
我國現存最早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述。
呂氏春秋
戰國·呂不韋
綜合百家學說,建構一統理論。雜家學說代表作。
尹文子
戰國·尹文
「宋尹」學派始祖,尹文論法術和形名的專著。
新書
西漢·賈誼
漢代傑出的政論文集,魯迅譽為「西漢鴻文」。
法言
西漢·揚雄
首部儒學批判專著。
鬼穀子
縱橫家始祖,兵家法寶。
顏氏家訓
北齊·顏之推
古今家訓,以此為祖。
我國現存最早的較為系統和完整的醫學典籍。
九章算術
我國第一部重要的數學專著。
近思錄
宋·朱熹
理學入門書,蘊含了朱子思想的全部精義。
陰符經
相傳蘇秦得此書而為六國之相(《戰國策》記)。
周易參同契
漢·魏伯陽
最早論述煉丹原理的著作,被稱為「萬古丹經王」。
黃庭內景經
道家內修的基本理論和方法,被稱為「壽世長生之妙典」。
黃庭外景經
太上感應篇
宋·李昌齡注
民間廣為流傳的勸善書。
金剛經
後秦·鳩摩羅什譯
大乘佛教的根本經典,「經中之王」。
四十二章經
從印度傳到中國來的第一部佛教經典著作。
心經
唐·玄奘譯
般若部經典中的核心經典。
六祖壇經
唐·釋慧能
禪宗最重要的典籍,中國佛教的集大成者。
茶經
唐·陸羽
我國第一部論茶著作。
樂府雜錄
唐·段安節
唐代樂制、音樂、百戲資料大全。
洛陽牡丹記
宋·歐陽修
我國最早的一部花卉專書。
棋經十三篇
宋·張擬
宋代以來最權威的圍棋理論著作。
林泉高致
宋·郭熙
山水畫高度成熟後的理論總結,極具文彩。
東晉·干寶
古代民間傳說的總匯,
之典範。
世說新語
南朝宋·劉義慶
我國最早的
集。
唐·張鷟
我國最早最完整的自傳體
。
西遊記
明·吳承恩
神怪小說的代表作,開創一代
之風。
水滸傳
明·施耐庵、羅貫中
我國第一部成功的長篇
。
三國演義
明·羅貫中
我國歷史題材小說的最高成就。
紅樓夢
清·曹雪芹、高鶚
古代
的巔峰之作,後世幾乎無法逾越。
聊齋志異
清·蒲松齡
清代最傑出的
集。
集部
楚辭
我國最早的辭賦總集,浪漫主義文學之濫觴。
六朝文絜
清·許槤選
我國最傑出的駢文作品選。
唐詩三百首
清·蘅塘退士編
流傳最為廣泛的唐詩選集。
絕妙好詞
宋·周密
「於詞選中,最為善本。」
古文觀止
清·吳楚材、吳調侯
代表古代散文的最高成就的大眾讀物。
文心雕龍
南朝梁·劉勰
第一部系統的文學理論和文學評批巨著。
詩品
南朝梁·鍾嶸
我國第一部詩歌評論總集。
二十四詩品
唐·司空圖
領導了後來的文品、賦品、詞品等的著作,又領導了後人的意境、空靈等詩論。
六一詩話
宋·歐陽修
我國最早的詩話,開後代詩歌理論著作新體裁。
人間詞話
清·王國維
第一部融貫中西美學思想的文論名著。
西廂記
元·王實甫
元代戲曲創作的最高水平。
竇娥冤
元·關漢卿
我國古典悲劇的代表作。
牡丹亭
明·湯顯祖
明代傳奇戲劇的壓卷之作。
蒙學
三字經
古代最流行的啟蒙讀物,合稱「三百千千」。
百家姓
千字文
南朝梁·周興嗣
千家詩
增廣賢文
古代為人處世的經驗總結。
聲律啟蒙
清·車萬育
古代最為普及的音韻啟蒙讀物。
㈧ 文揚國學韻,感恩師院情徵文
國學是文化之根,民族之魂,國學經典是中國五千年傳統文化的精髓。棗庄市市中區君山路小學為進一步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張揚孝道感恩文化,利用國學經典對全校師生學生進行思想美德教育,提高師生的文化品位和人文素養,不斷深化校園文化建設,結合學校實際,堅持"誦讀國學經典,營造書香校園,提高師生素質"的原則,實施"讀經典——促內化——重踐行"的有效國學教育活動策略。具體做法是:
寫一寫: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寫出感悟頗深的心得體會或讀書筆記,在本校舉辦《弟子規》等國學經典讀書成果展覽。每學期舉辦一次國學手抄報展覽。
說一說:每學期每班召開不同體現國學主題的班隊會,讓學生暢所欲言。一、二年級班會:如何盡孝;三年級班會:文明禮貌伴我行;四年級班會:我是一個誠實守信的小學生;五、六年級班會:良好的道德規范伴你一生幸福或我為社會做點啥。
比一比:每學期開展一次國學經典吟誦比賽。感恩父母徵文比賽根據學習內容每學期開展一次講故事比賽或演講比賽,開展以《弟子規》為內容的書法賽,優秀作品在宣傳欄內展出。
演一演:舉辦學習踐行《弟子規》匯報活動,如 :匯報演出。各班級收集本班級學生學習國學經典的典型趣事寫成總結,編成各種文藝小節目。匯報演出形式有:國學經典吟誦、童謠快板、文藝表演、故事演講等。
聽一聽:每天中午時間播放國學經典的古詩文或者是國學經典音樂。
唱一唱:全體學生學唱《感恩歌》等"弟子規"系列歌曲。
考一考:學校自行組織考評活動。
通過系列活動的開展提升了學校教育教學效益。師生們沉浸在國學經典的濃郁氛圍中。
㈨ 十八大關於中華文明的傳承和發揚的提案
弘
揚傳統文化,傳承中華文明」活動實施方案;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孕育了優秀的傳統美德,;1.德行定終身,人生的起點從《弟子規》開始《弟子;2.
百善孝為先,良好的品德從孝悌開始自古以來,「;3.人無信不立,誠信教育迫切需要《弟子規》進入校;行道德啟蒙教育,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循循善誘,以
事;一、目標塑造良好品德,奠定優雅人格;激發讀書興趣;二、誦讀內容安排
「弘揚傳統文化,傳承中華文明」活動實施方案
中
華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孕育了優秀的傳統美德,時代不同,社會發生著深刻的變化,但是道德傳統應該得到繼承,因為它所孕育的道德規范的主要內容在當今的
社會中仍然具有積極的意義。國學經典蘊藏的智慧精髓和傳統美德,是中國文化的生命之源,涵蓋了中國中華五千年的文化、歷史、根基和靈魂,它不僅是每一個中
國人為人處世的立身之本,更是我們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撐。我校學習傳授《弟子規》為平台,以學生為主體,實踐為主線,心靈塑造為宗旨,從習慣抓
起,促進學生養成教育的進一步升華。引導學生學習中華經典,主動吸收傳統文化中博大厚重的精華,提升道德修養。感受五千年文明智慧的熏陶,成為有經典、有
文化、有道德、有理想、有希望的合格學生,承擔起弘揚中華文明的歷史重任。
1.
德行定終身,人生的起點從《弟子規》開始
《弟子規》以《論語·學而篇》「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為中心。分為五個部分,具體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
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范。是教育子弟防邪存誠,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俗語說:「教兒嬰孩,教婦初來」,兒童天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先入
為主,及其長而不易變;故人之善心、信心,須在幼小時培養;若幼時不教,待其長大,則習性已成,無能為力矣!所以,一年級開始讓學生開始學習《弟子規》是
非常必要的。
2.
百善孝為先,良好的品德從孝悌開始自古以來,「孝」是中國人的第一美德。「父母教,需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弟子規》頭兩篇便是針對孝順父母、尊重長
輩而作。難以想像一個父母不愛、兄長不親的人長大後如何愛他人、愛社會、愛國家。學校從《弟子規》入手,以孝心教育為核心,通過學習經典激發學生感恩意
識。針對經典中承載的傳統道德對於當前獨生子女的思想、行為都具有重大的教育意義。
3.
人無信不立,誠信教育迫切需要《弟子規》進入校園
眾所周知,市場經濟就是誠信經濟。人無信不立,企無信難存,如果一個人連做人的基本信用都沒有,是無法立足於社會的。學校有義務、有責任來強化學生的誠信
教育。《弟子規》第三、四部分講對自己謹慎約束,對他人誠實守信。毫無疑問,高尚的品德須從小培養。在孩子剛剛懂事就深入淺出地進
行道德啟蒙教育,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循循善誘,以事明理,引導其分清是非、辨別善惡。由此可見在《弟子規》進校園無疑是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的。
一、 目標 塑造良好品德,奠定優雅人格;激發讀書興趣,培養良好習慣;增強語文能力,夯實文化功底;發展記憶能力,開發智慧潛能;培育良好學風,形成良好校風;培養親子關系,構建和諧社會。
二、 誦讀內容安排 小學一至六年級學生誦讀《弟子規》
第
四形式:每天早讀及下午上課前安排15—20分鍾誦讀, 四、 誦讀方法 根據學生、班級、學校等實際情況,可靈活選擇 1、老師領讀;
2、學生代表領讀; 3、跟磁帶讀; 4、跟VCD讀; 5、齊讀; 6、分組齊讀; 7、全班集體讀; 8、聽讀; 9、自由誦讀; 10、默讀等。
五、 組織形式 以班為單位,由班主任老師或者語文教師負責組織誦讀。
六、 記錄與資料整理 1、每天由專門的教師檢查記錄各班誦讀情況; 2、每周每個班要小結一次誦讀情況; 3、每月學校要分析和小結一次誦讀情況; 4、每學期將全校誦讀情況寫出分析總結報告。
七、
校園環境的營造 1、在學校中心位置布置高質量的國學經典教育宣傳欄;
2、在教室、走廊、辦公室、教師備課室、活動室、衛生間等公共場所張掛一些經典名畫、字畫、經典格言; 3、課間播放一些國樂名曲;
4、在校園可樹立體現中華文化經典、民族精神的聖賢銅像、石像以及其他藝術雕塑; 5、統一穿著具有中華文化、中華精神和中華品格的校服等。
八、 成果匯報展示 根據誦讀進度,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定期組織各種成果展示活動,以調動師生誦讀國學經典的積極性,同時檢驗經典誦讀成果,爭取家長和社會的支持。
1、在班級或學校開展各種形式的經典誦讀表演賽;
2、在班級或學校開展國學經典知識競賽、書法、繪畫、民族工藝小製作、「我與經典」作文和文藝節目等競賽;
3、舉辦全校國學經典知識講座等。
九、 其他注意事項 3、要召開好師生動員會; 4、要召開好學生家長會; 5、要爭取專家的指導; 6、要適當安排專項經費; 7、每學期要召開好總結表彰會和經驗交流會; 8、組織學生積極參加相關誦讀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