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急求《鶴壁城市宣傳片》中的全部解說詞!!!!!!!!
接好了您!!!
這里是《詩經》的源頭,這里也是華夏文明的腹地,巍巍太行,悠悠淇水。山與水的亘古輝映,歷史與現代的和諧交融,孕育出厚重而秀美的仙鶴之城——鶴壁。
鶴舞一溪水,壁立半城山。鶴壁因「仙鶴棲於南山峭壁」的美麗傳說而得名。這里是一塊承載著5000年中華文明的厚土,「淇河文化」獨具風騷。這里是中國詩歌文化的發源地,《詩經》種,描繪淇河兩岸風土人情自然風光的詩歌多達39篇。李白、杜甫等歷代文人墨客留下了兩萬多首吟誦淇河流域的詩詞歌賦。
殷商王朝四代帝王和春秋時期最大諸侯國衛國在此建都。林姓、殷姓等200多個姓氏、「高風亮節」「毛遂自薦」等100多個成語典故均源於這里。這里是軍事家,思想家的搖籃,戰國時期鬼穀子王禪曾在此講授文韜武略,培育了孫臏、龐涓、蘇秦,張儀等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縱橫家,被譽為「中華第一故軍校」。
這里是儒商鼻祖端木子貢的故里,儒商文化的發源地,全國最早,北方最大的石佛雄踞於此。這里是被稱為「中國狂歡節」的民俗文化展演地,民間藝術異彩紛呈,距今1600多年歷史的古廟會節會期間,每天吸引著數以十萬計的遊客,傳承中原文化精髓的鶴壁,展現出絢麗多彩的人文畫卷。
如今,這里地處晉冀魯豫4省14市,經濟協作區的幾何中心,是中原經濟區銜接環渤海經濟圈的橋頭堡,交通網路橫跨東西,縱橫南北。
這里是中國糧倉,「黎陽收 顧九州」的歷史美譽流傳已久如今續寫著新的篇章和傳奇。作為全國5個整建制試點市之一,鶴壁糧食生產連年刷新全國高產紀錄,玉米育種全國領先,現代農業蓬勃發展,受到中央領導的高度評價。
這里是活力之城,煤電化材一體化,汽車及零部件,食品加工三大主導產業優化升級。電子信息,金屬鎂精深加工兩個先導產業不斷壯大,五大產業正在向規模化、集群化方向發展。作為全國循環經濟試點市,鶴壁還遵循著「低碳 節能 環保」的生態理念,努力打造循環工業、循環農業 循環型城市。
這里政風清正、民風淳樸、環境優越,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商家。中石化,華晨汽車,深圳航盛,青島地恩地,廣東新中源,富士康等,一大批知名企業相繼落地生根。作為首批國家級創業型城市,這里正成為高新技術,高端人才,高產出項目聚集的窪地,創業者施展才華的沃土。
這里是一座充滿詩情畫意的城市,我國北方唯一一條沒有被污染的河流,分布沿岸的濕地公園,森林公園,生態園是這座城市的天然氧吧。這里歐式建築林立,江南式園林遍布,城市綠化率40%以上,生活在鶴壁這座宜居的城市,「推窗見綠 開門見花 城在林中 人在景中」人與城市和諧交融,相得益彰。在這里,人們身居繁華而遠離塵囂,公眾安全感滿意度更是全國領先。在這里,天藍地綠水清氣爽,每年環境空氣優良天數超過360天,城市飲用水水質達標率常年保持100%,「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是這座城市亮麗的名片。2011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城鎮居民幸福指數排行榜,全國294個城市中,鶴壁名列第七位。自豪,幸福是每一個鶴城人共同的心聲。
淇水觀魚躍,太行聽鶴鳴。如今,上升為國家戰略的中原經濟區建設,給鶴壁發展帶來了良機。這座厚重的人文之城煥發出全新的活力,與可持續發展的勃勃生機生態美學與發展哲學正在這里完美融合,不僅使鶴壁成為華北地區,適宜人居的首選城市之一,更是商家,投資者,創業者進入中原的理想之地。來到這里的人們也將和這個城市同呼吸,共脈動,一起承載著「務實 奉獻 誠信 創新」的鶴壁精神,共同追尋、實現、超越著夢想。
⑵ 蓬溪那個宣傳片哪裡有
蓬溪縣地處四川盆地中部偏東,周邊與遂寧、射洪、大英、武勝、南充、西充以及重慶市的潼南、合川等八縣市毗鄰接壤。幅員面積1251km2,全縣轄15個鄉、16個鎮,全縣總人口74.7萬人。蓬溪屬亞熱濕潤季風氣候區,具有氣候溫和,冬暖春早、無霜期長、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偏少等特點。蓬溪縣面積1251平方公里,全縣總人口74.7萬人,2005年轄16個鎮(赤城、天福、紅江、蓬南、鳴鳳、任隆、三鳳、大石、常樂、明月、吉祥、新會、文井、高坪、群利、寶梵)、15個鄉(新星、板橋、槐花、黃泥、群力、高升、回水、新勝、金龍、荷葉、農興、下東、羅戈、吉星、金橋)。蓬溪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早在東晉永和11年(公元355年)就建巴興縣,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定名蓬溪縣。勤勞智慧的蓬溪人民創造了燦爛的歷史文化,寶梵寺壁畫,鷲峰寺及白塔、四川抗金要塞蓬溪砦(寨)等榮載史冊。1929年鄺繼勛率部於蓬溪大石鎮牛角溝起義,次日建立了四川第一個縣級紅色政權——蓬溪蘇維埃政府,榮載《中共黨史》、《解放軍將領傳》。蓬溪享有「五《史》之鄉」的美譽。2000年蓬溪縣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特色藝術(書法)之鄉」,「川中大樂」名揚全國,2004年,省作家協會在蓬溪建創作基地,並積極爭取寶梵寺壁畫和白塔列入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為深厚文化底蘊的進一步傳承注入新的活力。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縣委、縣政府制定了「增速超十三、人均達三千、財力翻三番」的發展戰略。2003年,全縣完成國內生產總值21.69億元,固定資產投資5.7億元,地方一般預算收入498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696元。蓬溪是一個以種養殖業為主的農業大縣,耕地面積39647公頃,農產品優質率達80%以上,商品農業生產基地建設面積達56萬畝。2002年蓬溪縣被國家列為無規定動物疫病示範區建設縣,成為了全省最大的PIC外五元生豬制種基地,畜牧業產業化得到實質性推進,四川美寧食品公司、四川齊全有限責任公司已投資發展建設肉牛、PIC外五元生豬養殖基地和生產企業。大石西瓜、何家壩柚子以及沙梨、黃桃、柑橘等時令水果遠近聞名。蓬溪工業形成了以絲綢、紡織、食品、電力、輕工、建材、機械等為主,門類較為齊全的工業體系。蓬山特曲酒獲部省雙優,絲綢、絲掛毯、分割肉、豬鬃、桐油紛紛進入國際市場。蓬溪能源、交通、通訊、城市基礎設施條件優越,發展後勁增強。全縣供電能力達5萬千瓦,可保證全縣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用電增長的需要。形成了以達成鐵路、成南高速公路、國道318線、省道鄰遂路、縣道蓬射路、金蓬路及鄉級水泥路為一體的交通網路。開通了全球數字光纜傳輸固定電話、全球通行動電話、聯通行動電話、國內國際電報、傳真、寬頻網路、互聯網,電話裝機容量達10651門。堅持經營城市意識,以山水園林城市為目標,凸現文化特色,擴大城市規模,完善城市功能。縣城建成區面積8平方公里,城區人口8萬;縣城規劃區面積13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5萬。蓬溪縣教育、衛生、廣播電視等社會事業健康發展。省級示範重點中學—蓬溪中學正在建設新的校區。全縣各級各類專業技術人員獲得專業技術任職資格的9402人,實施各類科技計劃45項,取得國家、省、市、縣科技成果26項。蓬溪風光秀麗,人文旅遊資源豐富。位於縣城城西2公里處的東方活湖,水面面積4000餘畝,自然風光得天獨厚,並以其原生態植被、動物、魚類、山水、田園以及「二十四孝」之「孟宗哭竹」、赤城寶屏山道家「洞經音樂」源起,佛教名勝白塔禪院為代表的儒、釋、道文化和以入載《中國建築史》的鷲峰寺天王殿,曠繼勛將軍紀念館為代表的歷史人文遺存為資源特色。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曾享有「川中明珠」、「蜀中西子」的美譽。位於城東10公里處的高峰山道觀,因其建設按先天八卦修建設計,被譽為「川北迷宮」,至今四季遊人如織,香火鼎盛,為四川省第三大道觀,也是保存完整的道觀園林,千年古柏眾多,道家很多神秘的傳說和仙界故事都誕生於此。高峰山不僅具有豐厚的道家人文資源,其自然生態資源也極為豐富,山上古木參天,鬱郁蔥蔥,山中「龍泉」、「油、鹽、米穴」、五里石板古道、道藏碑刻、高峰晨望、西門晚眺等景觀,自然樸素,靈秀宜人,極富道存韻致,又多田園情趣,2003年高峰山被評為國家AA級旅遊風景區。位於城南5公里處的寶梵壁畫,是全國保存較為完善的古壁畫,出自明成化2年,頗似唐著名畫家吳道子之筆意神功,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被收入《中國繪畫史》等多種典籍。
⑶ 誰有蓬萊的詳細介紹和宣傳片
蓬萊
1.煙台縣級市
蓬萊屬山東省煙台市,地處膠東半島最北端,瀕臨渤、黃二海,東臨煙台,南接青島,北與天津、大連等城市及朝鮮半島隔海相望。轄12個鎮(街)、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及1個省級旅遊度假區。
中文名稱: 蓬萊
外文名稱: Penglai
行政區類別: 縣級市
所屬地區: 中國華東
下轄地區: 登州街道,紫荊山街道,新港街道
電話區號: 0535
郵政區碼: 265600
地理位置: 膠東半島最北端
面積: 1128.5平方公里
人口: 44.6萬(2008年)
車牌代碼: 魯F、魯Y
目錄
蓬萊傳說
中心漁港
蓬萊市蓬萊由來
政區人口
經濟概況
農業情況
工業情況
建設環保
交通郵電
貿易旅遊
教科文衛
社會生活
其它相關
蓬萊傳說
中心漁港
蓬萊市 蓬萊由來
政區人口
經濟概況
農業情況
工業情況
建設環保
交通郵電
貿易旅遊
教科文衛
社會生活
其它相關
\蓬萊傳說
蓬萊市濱海景觀(6張)元者,本也。始者,初也,先天之氣也。此氣化為開辟世界之人,即為盤古;化為主持天界之祖;即為元始。盤古將身一伸,天即漸高,地便墜下。而天地更有相連者,左手執鑿,右手持斧,或用斧劈,或以鑿開。自是神力,久而天地乃分。二氣升降,清者上為天,濁者下為地,自是混沌開矣。天地即開,盤古力竭,乃死。又生二神,陰陽所化,男曰伏羲,女喚女媧,兄妹也,皆為人首蛇身。 開天闢地,然天地無色,杳無生機,伏羲女媧居其中,甚閑,伏羲怒,劈手於大地之上劃溝壑,乃成江河,奔流向東,成東海。堆溝壑之土成五嶽七山,天地之間便有山川河流,日月星晨,若出其中。 山川即成,卻無生息,女媧甚聊,遂搏,黃土作之。後力不暇供,乃引繩於泥中,舉以為生。天地之間遂有五仙五蟲,天,仙者,黃土為之也;人鬼妖者,引繩為之也。此乃乾坤肇始,萬物之由來。仙者自清,獨人鬼妖者不平,亦欲成仙,乃有天劫。 日月更迭,斗轉星移,歲萬載,塵世間人鬼妖甚囂,不平,言:吾等皆女媧所造,為何獨仙者居於天上,不生不死而吾等卻要飽受輪回之苦?天界日久,亦有沉淪者,枉為仙,仙言:人間若有德善之人,可尋至蓬萊,修成大道者亦可成仙。此語既出,在人間便引起軒然大波,人、鬼、妖無不勵精修法,以期有日得證大道。正所謂是:人間有仙境,得道在蓬萊。是也。
中心漁港
蓬萊市位於渤黃海交界處,是山東、河北、遼寧、浙江等地漁船進出渤海灣的必經之路,每年漁汛期間北方各省市漁船很多來蓬萊卸港補給,批發交易。僅蓬萊市水產品年產量就達36萬噸,水產品收入19.5億元,全社會漁業總產值31億多元。隨著水產業及大洋性遠洋漁業的迅速發展, 蓬萊中心漁港位於蓬萊西城臨港工業區,欒家口港東,港區碼頭岸線1100米,共有碼頭泊位30多個,水域面積50萬平方米。可停泊2000噸級大型漁船,陸區面積1.7萬平方米。 可停靠1000多艘漁船,最大可停泊3000噸級冷藏加工船舶。漁港的建成將有效滿足周邊省市、地區漁船停港避風、卸魚、補給、維修等的需要。 蓬萊漁港無論從港口規模和港口設施看,已經遠遠適應不了漁業發展的需要。且軍港、商港、漁港三家共用,各種船舶作業相互干擾,港口設施不健全,嚴重製約了經濟發展。 為徹底解決這一問題,作為海洋漁業經濟大市蓬萊市,經過聘講專家進行堪測論證,決定利用國債和自籌資金,在該市地理和自然條件更為優越的西城臨港工業崐區欒家口開辟新港區,並按照中心漁港標准進行建設,在確保漁船能夠正常補給、停泊、避風的基礎上,實現港區優美、水質清澈,並以中心漁港為依託,增加輻射功能,完善配套設施,逐漸形成多功能為一體的現代化漁業示範區。促進當地及周邊經濟發展,成為山東漁業區現代化窗口和經濟增長點。
蓬萊市
蓬萊傳說: 自古就被譽為「人間仙境」。神話中渤海里仙人居住的三座神山之一(另兩座為「方丈」、「瀛洲」) 地理位置: 屬山東省煙台市,地處膠東半島最北端,瀕臨渤、黃二海,東臨煙台,南接青島,北與天津、大連等城市及朝鮮半島隔海相望。 行政架構: 轄12個鎮(街)、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及1個省級旅遊度假區 城市美譽: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最佳休閑旅遊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國家衛生城市、中國葡萄酒名城、中國特色魅力城市和省級文明市、平安山東建設先進市、省雙擁模範城。 蓬萊口號:人間仙境、休閑天堂、美酒之鄉
蓬萊由來
相傳蓬萊作為神山
蓬萊市城市景點照片(17張)的名字早在秦始皇之前就流傳開了。秦始皇在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東巡時曾來過膠東,過黃陲,到成山,登芝罘。他東巡的目的是為尋找神山,求長生不老葯的。 從前在登州府署內,有一塊秦朝丞相李斯手書的刻石。相傳是李斯陪始皇東巡路經蓬萊時寫的。秦始皇在蓬萊站在海邊,只見大海一望無際,不見神山的蹤影。他忽然在波浪中發現一片紅色,便問身邊的方士:「那是什麼?」。方士回答說是仙島。始皇又問:「仙島叫什麼名字?」方士倉促之間,無法應答。突然見水中海草隨波飄動,靈機一動,用草名答道:「那叫蓬萊。」蓬萊從此得名。由於這里有山有水,神仙出沒,被稱為「人間仙境」。在許多中國古典小說土《三國演義》、《西遊記》、《紅樓夢》、《老殘游記》等書中都有對蓬萊的描述。
政區人口
蓬萊市城市建築(10張)全市轄7個鎮5個辦事處,584個行政村(居委會)。年底全市總人口44.6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3.96萬人。出生嬰兒男女性別比107∶100。人口出生率7.6‰,人口自然增長率0.43‰。
經濟概況
全市完成生產總值328.5億元,比上年增長13%;地方財政收入完成12.66億元,增長1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8481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9315元,分別增長10%和9%。
農業情況
全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30億元。農業增加值13.2億元,增長7.2%。糧食總產13.8萬噸;油料總產4.5萬噸,增長11.7%;果品總產49.2萬噸,增長80.9%,其中,葡萄種植面積8萬畝,葡萄酒生產能力8萬噸,成為世界七大葡萄海岸之一。蔬菜總產11.0萬噸。肉類總產3.0萬噸,禽蛋總產2.1萬噸,奶類總產0.5萬噸。水產品總產23.6萬噸,增長6.4 %。全年植樹285萬株,造林2萬畝,林木覆蓋率達40%。全市農機總動力5.1萬千瓦,增長2.9%。
工業情況
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83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175億元,同比增長84.5%;實現出口交貨值5.76億元,增長9.7%。產品銷售率達101.80%,比上年提高3.21個百分點。規模以上企業實現產品銷售收入444億元,增長79.4%;實現利潤25.5億元,增長100%;實現利稅55.2億元,增長78.3%。臨港工業呈倍增式發展,實現產值37.7億元,增長215%;汽車及零部件加工業實現產值24億元,利稅2億元。全社會用電量9.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3.1%。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408.74,比上年提高108.66個百分點。
建設環保
完成基本建設投資32.9億元,比上年增長32%;更新改造投資3.3億元,增長48.5%;房地產開發實現建安產值13.8億元,開工房地產73.9萬平方米。生態功能建設全面啟動,植樹285萬株,新增城區園林綠化49萬平方米。開展創建國家衛生城和國家環保模範城創建活動,投資2550萬元,開展專項整治60多次,改造集貿市場4處,治理河流3條。完成環境污染治理項目17個,完成投資額3718.74萬元,增長60.6%。 2005年,蓬萊市被國家環保總局認定為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
交通郵電
煙蓬觀光大道建成通車,渤海天然氣實現向部分企業供氣,東海熱電即將投產運行,欒家口港5萬噸貨運碼頭、邱山水庫調水、中心漁港、南出口拓寬等重點基礎設施工程順利推進,以港口為樞紐,以高等級公路為主幹、以縣鄉路為基礎的綜合交通運輸網路已經形成。投資2600萬元,新硬化農村道路80公里,硬化路通村率達到81.3%。投資2億元,修建園區道路40.8公里,綠化48.2萬平方米。公路通車里程525.6公里,公路旅客運輸量和周轉量716.28萬人、21671.79萬人公里;公路貨物運輸量442.36萬噸、周轉量28557.48萬噸公里;沿海港口5萬噸級碼頭2個,萬噸級以上6個,5000噸級以上4個,貨物吞吐量864萬噸。電信業務總量8127萬元,增長11.9%;郵政業務總量2466.78萬元,增長8%。年末固定電話用戶達到13.2萬戶,電話普及率達到29部/百人,互聯網用戶0.26萬戶。
貿易旅遊
全年共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7億元,比上年增長16.5%。實現進出口總額40514萬美元,比上年增長31.4%,其中出口25278萬美元,增長37.3 %。新引進境外項目67個;合同外資額6.6億美元,增長101%;實際利用外資2億美元,增長216%;實際利用內資80億元,增長136.5%。主要旅遊景點有蓬萊閣、水城、海洋極地世界、八仙渡海口景區、戚氏祠堂、田橫山公園、西苑動物園、三仙山景區。全年接待國內外遊客200萬人次,旅遊門票收入達到1.2億元,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5億元。
教科文衛
有中等專業學校2所,在校生3535人;普通中學25所,在校生3.2萬人,其中義務教育學段在校生2.3萬人;小學120所,在校生2.35萬人。實施科技發展計劃項目60個,開發高新技術產品8個,引進各類人才916名,普通高考招生2391人,錄取率84.5%。共取得市(地)級以上各類重要科技成果37項。專利申請量150,比上年增長20%;實施專利60件。擁有各種藝術表演團體53個,藝術表演場所73個,公共圖書館10個,文化館1個,檔案館1個。擁有衛生機構88所,其中,醫院、衛生院14所,衛生防疫防治機構4所,婦幼保健機構1所。各類衛生機構擁有床位1200張,衛生技術人員1059人,其中醫生497人。有體育館1座,承辦國家級、省級體育賽事4次,全年參加省級以上體育比賽共獲獎牌38枚,其中金牌21枚。
社會生活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9649元,比上年增長11.4%;全市人均存款15103元,增長9.5%。人均消費性支出為7055元,增長11.3%;在崗職工平均工資19786元,增長25%。農民人均純收入達5810元,比上年增長14.9%,是改革開放以來增長最快的一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8億元,增長17%;市民人均居住面積19平方米,城市化率達到48%。新增就業再就業5810人;企業各項社會保險參保率達到95%;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准有660元提高到840元城鄉1539戶、3206名困難群眾納入最低生活保障救助范圍,3200個大病困難家庭、200個貧困殘疾人家庭和709名困難學生得到了有效救助。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參合農民達8.5萬人。社會福利性收養單位(含敬老院)11個,床位826張,社會福利企業26個,安置殘疾人員100人。
1、蓬萊的另一含義說法 成為傳說中的山:出現在昆侖之後,純屬於秦漢以後興起的神仙信仰的產物,人為色彩已經很濃,是形成道教的先聲。神仙思想的核心是不老不死,它源於神話思維,正式形成仙人、仙話卻是在階級社會。縱觀兩千年的仙話史,它與神話既相聯系,後來又有區分。 神界最早的神是動物,非人。仙的原型是人。仙是人的理想化,仙境是人生的理想階段,中心圍繞著人的活動和欲求。動物不能直接成仙,必須經過長期的修煉,先成精,後成人,最後才有成仙的可能。中間若碰到意外的挫折,還有可能前功盡棄。 那麼,為什麼秦漢時期會興起成仙之風。這與先秦的戰亂有關。戰國時期,都想統一中國,戰事不停,人們生命沒有保障,渴望有一個超塵脫俗的仙境,既能遠離戰火之害,又可修身養性,延年益壽,便在神話幻想的啟發下,想像出一個仙界。秦、漢統一以後,最高統治者為了能永遠享受舒適的生活,更希望長命,最好是不死,於是從上至下掀起了狂熱的神仙信仰。由巫士轉變而來的方士們,其中一部分當時對文化很有貢獻的知識分子,也有一部分為了一己的名利,不惜去迎合最高統治者,大肆宣傳傳聞中的海上蓬萊、方丈、瀛洲,這便是東方的「三仙山」,也有「五神山之說」,總稱為東方的蓬萊仙境。戰國末的齊威王、齊宣王與燕昭王,以及秦始皇、漢武帝都曾勞民傷財地派人去尋找蓬萊仙境,但沒有一個人真正到達過,不是三神山隱於水下,便是因大風所阻,半途而返。可見所謂仙山,實在很虛無繚紗,是那部分方士們的瞎編。 其中有一方士徐福,齊人,曾向秦始皇上書,入海求仙。在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帶了數千童男童女,花了很多錢,沒有結果,後乾脆一去不返。徐福究竟到哪裡去了?中國和日本的民間都說他去了日本,有的傳說還把徐福描繪成因為逃避秦始皇的暴政而遠渡重洋。到日本以後,他用帶去的種子和農具,在日本傳播中國的農耕技術,被日本民間尊稱為「司民耕神」和「司葯神」。傳說日本有三個地方叫蓬萊,即富士山、尾張國熱田宮與熊野。熊野有徐一叫福的墓。日語「富士」的原意,含有「不死」之意。徐福東渡的傳說在日本和東南亞都有廣泛的影響。當然,徐福是不是真的東渡了,東渡能否有條件帶領數千童男童女,這屬於學術問題。中外學者正在探討。 東方仙境興起之後,逐漸取代了西方昆侖,成為長盛不衰的仙人家鄉。民間一提仙境,多知蓬萊,鮮提昆侖。漢代帝王中的仙迷武帝,專門在皇宮的甘泉宮造了一座人工的太液池,上面便有傳聞的蓬萊等仙山,耗資甚巨。 蓬萊:傳說是神山仙府收藏秘錄、典籍的地方,東漢的學者也稱藏書的東觀為蓬萊山。 2、游戲中的蓬萊 蓬萊派 位於東海蓬萊島,同蜀山派一樣,同屬修仙之門派,且與蜀山同氣連枝,世代交好。本場景在著名單機游戲《仙劍奇俠傳三》中有部分劇情。 蓬萊仙術講究清凈無為,抱元守一,不擾外物。門徒很少出頭露面,即使偶爾離島前往大陸,也多以普通道士的面目示人,因此名聲不彰。 蓬萊掌門商風子,修習蓬萊仙術已有六十餘載,道骨仙風,涵養和定力異於常人。 蓬萊地處海上,經歷代修葺已頗具規模,從陸上望之,雲霧繚繞,宛如仙境,因此世人多穿鑿附會蓬萊為仙人所居。 蓬萊島 是搜狐游戲劍仙中三大勢力之一蓬萊,九州之東。大洋深處的蓬萊仙島之所在,向來為世人所不知。但是蓬萊劍仙的瀟灑行世,飄逸不群的美名,卻時常出現在世人的言談之中。蓬萊派修仙,講究以入世為出世。小隱於野,中隱於市,大隱於朝。坐凡塵俗世參悟天地大德,凝三千紅塵洗煉無上劍道。這就是蓬萊劍仙卓爾不群的修仙之道。因此,蓬萊派隱匿於三教九流中的高手大有人在。門下弟子或精於琴棋書畫,或長於斧鑿金工,或明於醫道葯理,與其他劍仙門派迥然不同,在修真界中堪稱佳話。 北溟有鯤,俗世敬仰。萬萬年前,北溟中的一隻巨鯤,因破天道被上蒼懲罰,由北溟轉入東海。巨鯤不服,桀驁天地。上怒,落一巨石擊中鯤背。巨鯤元神巨震,僅以命保,遂降伏。為證天道,天降巨石深陷鯤背,幾千年後巨石演化成仙島,始為蓬萊原身。故而蓬萊之島居無定所。成為世人傳說中之絕妙之處。 日後,有仙人在此仙島上修築蓬萊閣,廣收弟子創派蓬萊,自此海霧四季飄繞,遂有"蓬萊仙境"之稱。 3、蓬萊旅遊景點 一直以來,人們都願意相信,在蔚藍的大海上,漂浮著幾座迷人的島嶼,那裡瓊樓玉宇,美樂飄飄。如今,仙山的傳說已經被科學證實為海市蜃樓,這在明天啟四年(1624)登萊巡撫袁可立的《觀海市》詩序中就已經做出「世傳蓬菜仙島,備諸靈異,其即此是歟?」的結論性推測,是十分難能可貴的。但人們對於世外仙境的嚮往卻被永遠保留了下來,凝結在山東的蓬萊與長島,成為最美麗的掛念。
美麗的空中樓閣 要說蓬萊最富有仙氣的地方,當屬蓬萊閣了。傳說中的八仙過海,便發生在此間。 雖然蓬萊閣因為水城與樓閣多是新的,少了些歲月打磨的潤滑,但對於喜歡尋覓仙跡的人來說,仍不失為一處值得賞玩的風景。布滿濃蔭的小道,將一座座屋舍串起。高大雄偉的廟宇,小巧靈氣的避風亭,以及蓬萊閣最主要的建築———位於丹霞之間的蓬萊閣,無不兼具江南園林的秀美與北方宮殿的豪情。 雖然我去的那天不甚晴朗,大海也不夠藍,但當朦朧煙雲蒸騰時,蓬萊閣被縈繞其間,卻彷彿真成了空中的美麗房舍,即刻就要遁風而去。 相比各處亭台樓榭,我更欣賞「無風亭」外的那一片懸崖。綿延的山崖在大海面前一個收步,變成了帶點凹型的絕壁,絕壁下便是萬傾碧海,仁者愛山,智者愛水,在這里,一切似乎得到了完美的統一。 海洋世界與魚共樂 美人魚離開了讓人心碎的故事,擺動著優雅的身體在水中微笑;可愛的海豚高高躍起,將晶瑩的水花飛濺到孩子歡快的笑臉上;海中的霸王大鯊魚,悠然在人頭頂咫尺的距離巡遊;一腳邁進遠古時代,與恐龍家族一起經歷自然帶來的悲喜。在蓬萊海洋極地世界,一個不一樣的秘境就在等你發現。 蓬萊海洋極地世界,就好像一個充滿驚喜的游樂園,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可以在這里找到屬於自己的快樂。世界上最大的圓柱形魚缸里,難以記數的漂亮魚類迴旋輾轉,看見人們走過,好奇的小魚兒們會紛紛聚攏過來,看個究竟。定點演出的巨大玻璃牆後面,每天都在上演著關於美人魚和王子相遇的傳奇。這里還有亞洲最大的室內熱帶雨林館,不但可以找到神秘的食人魚的近親,還會有七彩的金剛鸚鵡在林間的身影。 4、蓬萊旅遊景點門票價格 蓬萊閣門票價格:120元 (包含戚繼光故里,登州博物館、古船博物館) 蓬萊海洋極地世界門票價格:120元 蓬萊八仙渡海口景區門票價格 :60元 蓬萊三仙山景區120元、溫泉游泳館100元 以上景點節日期間均有優惠
交通 蓬萊汽車站位於北關路鍾樓北路口,有開往煙台、青島、濰坊、濟南、威海、泰安、臨沂、菏澤、棗庄、淄博、南京等地的班車。 蓬萊碼頭每隔四五十分鍾就有船出海前往長島,航程40分鍾,快船隻需25分鍾。票價:24元/人。 火車站正在建設中 飛機場(潮水國際機場)也正在建設中
美食 當然要嘗當地的海鮮,像真鯛、對蝦、刺參、皺紋盤鮑、櫛孔扇貝、褶牡蠣等。 蓬萊名吃 蓬萊鹵驢肉屬清咸豐七年(1857)蓬萊城南門外黃開基首創,三代專擅,在上海、營口、煙台等地開店經營,頗具名聲,享有「蓬萊鹵驢肉,天下無敵手」之譽。製作方法:鹹水下鍋,待水溫升至60~70°c時放人大塊驢肉,煮至九成熟撈出,沿橫剖面切成半尺見方塊,然後另換清水,兌以適量八角、茴香、肉桂、花椒、桂皮等17種配料,放入肉塊,文火燉煮,肉熟後加鹽適量,稍燜即成。特點:色紅、透明,溢香撲鼻,鮮嫩爽口,為下酒佳餚。城鄉飯店、餐館及農貿市場多有銷售。 蓬萊小面系蓬萊傳統名吃,歷史悠久。面條為人工拉制(抻面,當地俗稱「摔面」),條細而韌,鹵為真鯛(俗稱加吉魚)熬湯兌制,加適量綠豆澱粉,配以醬油、木耳、香油、八角、花椒等佐料,每碗一兩,具有獨特的海鮮風味。蓬萊大小飯店早餐多有經營,中高檔賓館亦以之待客。 住宿 蓬萊是個旅遊城市,在蓬萊閣周邊1公里的范圍內,遍布大大小小的旅館和飯店。
行政區劃 蓬萊市轄5個街道、7個鎮:登州街道、紫荊山街道、新港街道、蓬萊閣街道、南王街道、劉家溝鎮、潮水鎮、大柳行鎮、小門家鎮、大辛店鎮、村裡集鎮、北溝鎮。 蓬萊站 站址在貴州省貴陽市白雲區蓬萊,郵政編碼550016。建於1965年。離重慶站437公里,離貴陽站26公里,隸屬成都鐵路局貴陽鐵路分局管轄。現為四等站。客運:不辦理旅客乘降;不辦理行李、包裹托運。貨運:僅辦理專用線、專用鐵道整車貨物發到。
歷史沿革 漢黃縣地。漢元光二年(公元133年)漢武帝東巡至蓬萊,望神山不遇,築一座小城命名為「蓬萊」。「漢武帝於此(今蓬萊)望海中蓬萊山,因築城以為名」(《通典》)。唐置蓬萊縣。1991年11月30日,撤銷蓬萊縣,設立蓬萊市。 1989年8月30日,撤銷蓬萊縣南王鄉,設立南王鎮;撤銷馬格庄鄉,設立馬格庄鎮;撤銷崮寺店鄉,設立崮寺店鎮。 1992年6月15日,撤銷蓬萊市龍山店鄉,設立龍山店鎮。 1994年6月6日,撤銷五十里堡鄉,設立解宋營鎮,設鎮後以五十里堡鄉的行政區域為解宋營鎮的行政區域,其人民政府駐解宋營村。 1995年1月23日,撤銷遇駕夼鄉、虎路線鄉、大柳行鄉、分別設立遇駕夼鎮、虎路線鎮、大柳行鎮。1995年7月24日,撤銷於家莊鄉,設立於家莊鎮。 1996年5月24日,撤銷小門家鄉,設立小門家鎮(魯政函民字[1996]24號)。 1997年12月17日,撤銷王莊鄉,將其行政區域並入村裡集鎮;撤銷虎路線鎮,將其行政區域並入大柳行鎮(魯政函民字[1997]46號)。 2000年6月21日,撤銷登州鎮,設立登州、紫荊山、蓬萊閣3個街道辦事處。將原登州鎮的京蓬等26個村(居)劃歸登州街道辦事處管轄,登州街道辦事處機關駐原登州鎮人民政府駐地;將原登州鎮的紫荊山等19個村(居)劃歸紫荊山街道辦事處管轄,紫荊山街道辦事處機關駐西關路92號;將原登州鎮的仙閣等8個村(居)劃歸蓬萊閣街道辦事處管轄,蓬萊閣街道辦事處機關駐登州路34號。撤銷於家莊鎮,將其行政區域並入小門家鎮;撤銷淳於鄉,將其行政區域並入潮水鎮;撤銷崮寺店鎮,將其行政區域並入大辛店鎮
2000年,全市轄17個鄉(鎮、辦事處),614個行政村(居委會)。年底全市總人口48.6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7.5萬人。(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蓬萊市總人口500408人;轄3個街道、14個鎮,各鄉鎮人口: 登州街道 57237 紫荊山街道 31473 蓬萊閣街道 18618 南王鎮 25780 劉家溝鎮 17164 馬格庄鎮 20304 解宋營鎮 14472 潮水鎮 30963 大季家鎮 33072 大柳行鎮 29827 遇駕夼鎮 17319 龍山店鎮 17418 小門家鎮 38133 大辛店鎮 40413 村裡集鎮 44642 徐家集鎮 27418 北溝鎮 36155 2000年12月19日,撤銷徐家集鎮,將其行政區域並入北溝鎮;撤銷解宋營鎮,將其行政區域並入劉家溝鎮;撤銷遇駕夼鎮、龍山店鎮,將其行政區域並入大辛店鎮;撤銷蓬萊閣街道辦事處,將原蓬萊閣街道辦事處的西庄、水城、林格庄、鄒於4個村劃歸紫荊山街道辦事處管轄,抹直口、小皂2個村劃歸登州街道辦事處管轄;撤銷馬格庄鎮,設立新港街道辦事處,將原馬格庄鎮的行政區域和南王鎮的矯格庄、許馬、景家3個村劃歸新港街道辦事處管轄,辦事處機關駐原馬格庄鎮人民政府駐地(魯政函民字[2000]82號)(2001年1月1日,蓬發[2001]4號)。 2001年,全市總面積1207.2平方千米。轄9個鎮,3個辦事處,611個行政村(居委會)。年底全市總人口48.4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7.69萬人。 2002年3月22日,省政府批復同意:蓬萊市撤銷南王鎮,以原南王鎮的行政區域設立南王街道辦事處,辦事處機關駐原南王鎮人民政府駐地;蓬萊市設立蓬萊閣街道辦事處,辦事處機關駐蓬萊市北關路171號。2002年9月17日,省政府批復同意:將蓬萊市大季家鎮劃歸煙台市福山區管轄。 2002年,全市總面積1128.5平方千米。轄5個街道、7個鎮,584個行政村(居委會)。年底全市總人口45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7.6萬人。 2003年,全市總面積1128.5平方千米。轄登州、紫荊山、新港、南王、蓬萊閣5個街道辦事處及大辛店、北溝、劉家溝、大柳行、村裡集、小門家、潮水7個鎮, 584個行政村(居委會)。年底全市總人口44.7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3.26萬人。 【城市名片】 國家級衛生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最佳休閑旅遊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中國葡萄酒名城、中國特色魅力城市
⑷ 湖北省潛江市、園林鎮、深河村。在房屋拆遷中對獨生子女不公平的問題向哪裡投訴
潛江市信仿辦可以幫助你吧!
⑸ 春節期間蘇州園林古鎮免費開放嗎
春節期間蘇州園林古鎮不免費開放。
⑹ 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的介紹
http://ke..com/view/2092930.htm?fr=ala0_1_1 第一批(1992年) 北京市、合肥市、珠海市 第二批(1994年) 杭州市、深圳市 第三批(1996年) 馬鞍山市、威海市、中山市 第四批(1997年) 大連市、南京市、廈門市、南寧市 第五批(1999年) 青島市、濮陽市、十堰市、佛山市、三明市、秦皇市島、煙台市、上海浦東區(國家園林城區) 第六批(2002年)江門市、惠州市、茂名市、肇慶市、海口市、三亞市、襄樊市、石河子市、常熟市、長春市、上海市閔行區(國家園林城區) 第七批(2003年)上海市、寧波市、福州市、唐山市、吉林市、無錫市、揚州市、蘇州市、紹興市、桂林市、綿陽市、榮成市、張家港市、崑山市、富陽市、開平市、都江堰市 第八批(2006.01.23)武漢市、鄭州市、邯鄲市、廊城市、長治市、晉城市、包頭市、伊春市、日照市、淄博市、壽光市、新泰市、膠南市、徐州市、鎮江市、吳江市、宜興市、安慶市、嘉興市、泉州市、漳州市、許昌市、南陽市、宜昌市、岳陽市、湛江市、安寧市、遵義市、樂山市、寶雞市、庫爾勒市 第九批(2006.09.26)成都市、焦作市、黃山市、淮北市、湖州市、廣市安、青州市、偃師市、太倉市、諸暨市、臨海市、桐鄉市、宜春市、景德鎮市 第十批(2008年)石家莊市、遷安市、沈陽市、調兵山市、四平市、松原市、常州市、南通市、江陰市、衢州市、義烏市、淮南市、銅陵市、永安市、南昌市、新余市、萊蕪市、膠州市、乳山市、文登市、新鄉市、濟源市、舞鋼市、登封市、黃石市、株洲市、廣州市、東莞市、潮州市、貴陽市、銀川市、克拉瑪依市、昌吉市、奎屯市。 天津市塘沽區、重慶市南岸區、重慶市渝北區同時被命名為「國家園林城區」。 2009年國家園林城市、縣城和城鎮命名名單 一、國家園林城市(共41個) 重慶市、河北省承德市、河北省武安市、山西省太原市、山西省潞城市、山西省侯馬市、遼寧省鐵嶺市、遼寧省開原市、江蘇省宿遷市、江蘇省泰州市、江蘇省金壇市、浙江省台州市、浙江省平湖市、浙江省海寧市、安徽省池州市、江西省萍鄉市、江西省吉安市、山東省濰坊市、山東省臨沂市、山東省泰安市、山東省章丘市、山東省肥城市、河南省三門峽市、河南省安陽市、河南省商丘市、河南省平頂山市、河南省鞏義市、湖北省鄂州市、湖南省湘潭市、廣東省韶關市、廣東省梅州市、廣東省汕頭市、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四川省遂寧市、雲南省昆明市、雲南省玉溪市、雲南省景洪市、陝西省西安市、寧夏回族自治區青銅峽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寧市 二、國家園林縣城(共31個) 重慶市榮昌縣、重慶市雲陽縣、河北省樂亭縣、山西省懷仁縣、山西省武鄉縣、遼寧省桓仁滿族自治縣、吉林省撫松縣、江蘇省溧水縣、江蘇省高淳縣、江蘇省金湖縣、浙江省海鹽縣、安徽省歙縣、福建省沙縣、江西省吉安縣、山東省廣饒縣、山東省沂源縣、山東省平邑縣、河南省修武縣、河南省夏邑縣、河南省桐柏縣、四川省金堂縣、雲南省石林彝族自治縣、雲南省彌勒縣、甘肅省華亭縣、陝西省鳳翔縣、陝西省千陽縣、陝西省麟游縣、寧夏回族自治區彭陽縣、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源縣、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沙灣縣、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巴河縣 三、國家園林城鎮(共5個) 江蘇省江陰市新橋鎮、山東省肥城市石橫鎮、廣東省東莞市塘廈鎮、四川省成都市大邑縣安仁鎮、雲南省安寧市青龍鎮
⑺ 截止2017年,我國國家園林城市有多少個
一、組織管理(10分)
1、認真執行國務院《城市綠化條例》;
2、市政府領導重視城市綠化美化工作,創建活動動員有力,組織保障、政策資金落實;
3、創建工作指導思想明確,實施措施有力;
4、結合城市園林綠化工作實際,創造出豐富經驗,對全國有示範、推動作用;
5、城市園林綠化行政主管部門的機構完善,職能明確,行業管理到位;
6、管理法規和制度健全、配套;
7、執法管理落實、有效,無非法侵佔綠地、破環綠化成果的嚴重事件;
8、園林綠化科研隊伍和資金落實,科研成效顯著。
二、規劃設計(10分)
1、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編制完成,獲批准並納入城市總體規劃,嚴格實施規劃,取得良好的生態、環境效益;
2、城市公共綠地、居住區綠地、單位附屬綠地、防護綠地、生產綠地、風景林地及道路綠化布局合理、功能健全,形成有機的完整系統;
3、編制完成城市規劃區范圍內植物物種多樣性保護規劃;
4、認真執行《公園設計規范》,城市園林的設計、建設、養護管理達到先進水平,景觀效果好。
三、景觀保護(8分)
1、突出城市文化和民族特色,保護歷史文化措施有力,效果明顯,文物古跡及其所處環境得到保護;
2、城市布局合理,建築和諧,容貌美觀;
3、城市古樹名木保護管理法規健全,古樹名木保護建檔立卡,責任落實,措施有力;
4、戶外廣告管理規范,制度健全完善,效果明顯。
四、綠化建設(30分)
(一)指標管理
1、城市園林綠化工作成果達到全國先進水平,各項園林綠化指標最近五年逐年增長;
2、經遙感技術鑒定核實,城市綠化覆蓋率、建成區綠地率、人均公共綠地面積指標,達到基本指標;
3、各城區間的綠化指標差距逐年縮小,城市綠化覆蓋率、綠地率相差在5個百分點、人均綠地面積差距在2平方米內。
(二)道路綠化
1、城市街道綠化按道路長度普及率、達標率分別在95% 和80%以上;
2、市區幹道綠化帶面積不少於道路總用地面積的25%;
3、全市形成林蔭路系統,道路綠化、美化具有本地區特點。 江、河、湖、海等水體沿岸綠化良好,具有特色,形成城市特有的 風光帶。
(三)居住區綠化
1、新建居住小區綠化面積占總用地面積的30%以上,辟有休息活動園地,改造舊居住區綠化面積也不少於總用地面積的25%;
2、全市園林式居住區佔60%以上;
3、居住區園林綠化養護管理資金落實,措施得當,綠化種植維護落實,設施保持完整。
(四)單位綠化
1、市內各單位重視庭院綠化美化。開展"園林式單位"評選活動,標准科學合理,制度嚴格,成效顯著;
2、達標單位佔70%以上,先進單位佔20%以上;
3、各單位和居民個人積極開展庭院、陽台、屋頂、牆面、室內綠化及認養綠地等綠化美化活動,取得良好的效果。
(五)苗圃建設
1、全市生產綠地總面積占城市建成區面積的2%以上;
2、城市各項綠化美化工程所用苗木自給率達80%以上, 並且規格、質量符合城市綠化栽植工程需要;
3、園林植物引種、育種工作成績顯著,培育出一批適應當地條件的具有特性、抗性優良品種。
(六)城市全民義務植樹城市全民義務植樹每年完成,植樹成活率和保存率均不低於85%以上,盡責率在80%以上。
(七)立體綠化垂直綠化普遍開展,積極推廣屋頂綠化,景觀效果好。
⑻ 木瀆古鎮導游詞
歡迎大家來木瀆古鎮旅遊!木瀆位於蘇州城西南十公里處,距太湖五公里,是太湖十三個風景區,以吳越遺跡、山林石景和木瀆古鎮為特色,既有山林之勝,又有園林之美。
現在,我們就到木瀆古鎮上去走一走,看一看。
首先,我們來看這座石牌坊,上坊寫著「瑞門入勝」四個字,也就是說,當我們跨進這座吉祥門,就走進了古鎮悠遠的歷史畫卷。說起木瀆的「古」,我給大家講一下 木瀆之名的來歷。相傳春秋末年,吳王夫差為了取悅美女西施,在這里大興土木,修姑蘇台,建館娃宮。木材源源而至,竟把這一帶的河流港瀆全部堵塞,稱為「積 木塞瀆」。「木瀆」之名也就由此而來。
這條河道雖然貌不驚人,但在春秋歷史上赫赫有名。當年吳王為了討伐楚國,從陸地上開挖了這條全長230多公里的人工運河,經水路發兵,出奇制勝,取得了「五戰五捷」的輝煌戰果,由此奠定了吳國的春秋霸主的地位。因為這條運河由伍子胥建議並率眾開鑿,後人為了紀念他,就稱此河為「胥江」。
河邊的這條長廊稱河棚,全長175米。河棚一面倚河,一面與民居邊成一體,為上街賣菜的菜農、船民和過往行人提供方便,夏天不遭日曬,雨天不受雨淋,因而深受歡迎。遠遠望去,百米河棚顯得錯落有致,高低不一,彷彿姑蘇園林中一道貼水的長廊,風姿綽約,平添了幾分美感。
大家看,這兒有兩座橋,一座叫「斜橋」,一座叫「邾巷橋」,兩橋一橫一堅,取袂而築,相依相偎,因而又稱「雙橋」。請看。從太湖來的胥江和源自光福銅坑的香溪在斜橋下合二為一,一清一濁,形成一條明顯的分水嶺,這,就是著名的木瀆古十景之一的「斜橋分水」。
木瀆不僅是一個水鄉古鎮,由於鎮上私家園林眾多,因而又有「園林之鎮」的美譽。現在我們要參觀的就是以「江南三雕」見長的私家園林「榜眼府第」。
榜眼府第的主人馮桂芬是近代著名的啟蒙思想家、政論家,因他在道光二十年(1840年)考中庚子科一甲二名進士,也就是僅次於狀元的榜眼,所以人們稱他的故居為榜眼府第。
榜眼府第佔地約十畝。它的布局為前宅後院,坐南朝北,有照牆、門廳、大廳、樓廳、花園,形成一條縱軸線,是典型的清朝中期江南宅地園林風格。
主人馮桂芬因出生時,正值桂花開放,故得名桂芬。他自幼博覽群書,通曉經史,以才學負名鄉里,道光十二年,林則徐任江蘇巡撫時,識拔了素昧平生的馮桂芬,稱他為「百年以來僅見」的人才,並招入撫署讀書,收為學生。這一年,馮桂芬剛剛二十三歲。
這是馮宅大廳。名「顯志堂」。是主人招待貴賓的場所。堂名是主人當年春風得意時所題,顯示了胸中的雄偉抱負。廳內陳設古樸高雅,反映了主人的儒雅風范。
這里是馮桂芬的書房名「校邠廬」。馮桂芬高中榜眼之後留在京城任翰林院編修,因不滿官場的腐敗,不久就辭官回鄉。在這期間,馮桂芬寫下了他的政論代表作《校邠廬抗議》,他針對鴉片戰爭時期內憂外患的國情提出了四十條改革建議,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采西學、制洋器」,成為洋務派「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思想的先聲,又被後來的資產階級改良派奉為先導。馮桂芬性格剛烈,嫉惡如仇,這副對聯「官久方知書有味,才明敢道事無難」,正是對馮桂芬一生仕宦生涯的總結。
郊鄰廬的建築結構較為別致,匯聚了榜眼府內的木雕精華。首先,屋頂為三軒連綴,江南罕見,其次,在結構承重上又有獨到之處,兩根步柱不落地,用短柱替代,並飾以倒掛花籃,俗稱「花籃廳」,既增加了空間,又方便採光,這種集技術和藝術,實用和美觀於一體的建築風格,正是當地香山幫巧匠高超智慧的體現。
這副石雕《盛世滋生圖》是我們榜眼府中的第二寶。此畫又名《姑蘇繁華圖》,由清人徐揚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所繪,全長1225厘米,主要描繪了康乾盛世時蘇州的繁華景象,具體內容為「一城、一街、一鎮、一村」,而木瀆佔了一村、一鎮,因此在民間流傳著這祥一句話:「姑蘇繁華圖,一半在木瀆」,木瀆當時的繁華可見一斑。
進入內宅,我們就可以看到榜眼府第的第三寶:磚雕門樓。這座磚雕門樓建於清嘉慶年間,磚雕內容均為戲文圖案,有「漁樵耕讀」、「太白醉灑」等,表現了主人崇尚的人生境界。中間四字「通德高風」,既高風亮節的意思,是馮桂芬的又一位恩師潘世恩所寫。
內廳名叫芙蓉樓,以芙蓉「出污泥而不染」之寓意,來表達主人的高潔品性。另外,芙蓉花生命力旺盛,因而也有希望家族興旺發達的意思。
後花園面積很大,園中有亭榭廊軒,點綴在紅花綠樹之中,最有特色的是,我們在山頂的含山亭可登高望遠,俊逸挺秀的「吳中第一山」靈岩山一下躍入您的眼簾,激起你對吳王、西施故事的無限遐思。
木瀆鎮上有兩處「雙橋」,我們現在來到的就是有「小雙橋」之稱的西安橋和小日暉橋。站在西安橋上向東望去,就是百步之遙的東安橋,兩橋一座精緻,一座雄麗,遙相呼應,俗稱「姐妹橋」。站在橋上向西望去,就是著名的木瀆古「十景」之一的「姜潭漁火」。每逢夜幕降臨,岸上的萬家燈火,滿天閃爍的繁星與江中的點點 漁火相映成輝,讓人留連忘返。
這是虹橋,始建於宋代。每當夕陽西下,放眼西望,可見夕陽正和香溪、虹橋形成一線。遲暮的日光把香溪水染成一匹綵綢,給兩岸的粉牆黛瓦披上襲朱紗,絢麗無比,這就是木瀆十景中著名的「虹橋晚照」。
我們現在正走在山塘街上,這是一條百年老街,當年康熙、乾隆就是沿著這條街登上靈岩山的。由於山塘街背倚靈岩。面臨香溪,依山傍水,在古代的時候有許多達官貴族在此居住。接下來我們參觀的就是清末木瀆四大富翁之一蔡少漁的舊宅-------古松園。
古松園的主人蔡少漁早年在上海經營洋貨生意,發達後回鄉造屋置地,有良田萬頃,從這幅《古松園鳥看圖》可以看出,古松園小巧精緻,曲折幽深,是典型的清代宅第園林。
穿過門廳,進入天井,回首可見一座磚雕門樓,門樓上下坊分別刻有「老子西遊入關」、「瘋僧掃秦」、「將相和」、「截江奪斗」、「張羽傳書」、「寧戚飯牛」等一組歷史故事,字枋為「明德惟馨」,兩側兜肚分別為「張良拾履」和「高山流水」,整座門樓深雕綴飾,形神有致,尤其「張良拾履」中的拱橋和「高山流水」中 的水浪波紋,生動逼真,有極強的質感,充分體現出雕刻技藝的精妙。
這是一座抬梁式大廳,是主人接待貴賓和操辦紅白喜事的地方。正廳為仿明建築,步桿和內四界的梁架上各有四對棹木,形如古代官帽翼翅,俗稱紗帽廳。棹木上透雕了各種戲文故事,梁頭的山霧雲和抱梁雲為「鶴鳴九皋」圖案,氣韻生動,精妙絕倫。最有意思的是明間梁架正中一根方椽上刻有八隻琵琶,名為「八音聯歡」,寓意喜慶歡樂。
這是樓廳,只五間,兩側有廂房,因檐枋下端有十六隻倒掛花籃,樓上軒梁雕有十六隻鳳凰,因而人們又稱為「花籃樓」或「鳳凰樓」。鳳凰樓是東山雕花大樓的前期作品,建築風格和雕刻藝術如出一轍,這里的所有雕刻均為吉祥圖案,民間稱為「討口彩」,如明間檐枋由東而西分別刻有畫、書、信、元寶,稱為「書中自有黃金屋」;次間檐枋刻有花籃、箱子、寶劍、葫蘆等,俗稱「暗八仙」;廂房檐枋上刻有海螺、風火輪、珊瑚、銅鼓等八件寶物,雅稱「八寶」,樓下是「木瀆名人館」,介紹了木瀆鎮上66位歷史和當代名人,圖文並茂,大家看後會對木瀆歷史有更深層次的了解,樓上是「書法藝術館」,集中展示了我們木瀆「書法之鄉」100多位當地書法家的精品力作,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上樓參觀。
現在,我們已經來到古松園的後花園,在花園東側有一棵羅漢松,高逾十米,為明代遺物,據《吳縣志》記載,此樹已有五百多年樹齡,蔡少漁「古松園」之名既因此樹而來。不遠處有一株銀杏,粗可盈抱,枝幹挺拔,秋天果實盈枝,初冬則滿樹金黃,為前宅後院帶來一片喜氣。
後花園建築的最大特點就是以雙層長廊把亭台樓閣連成一個整體,置身雙層曲廊之上,既可近攬古松翠色,又可這矚靈岩山景,這樣,古松園雖小,但於局面促之中,能領略山水之妙、自然之趣,不失為蘇州私家花園的精巧之作。
沿著山塘老街,我們繼續往前漫遊,身邊是靜靜流淌的香溪河,傳說吳越春秋時,西施住在靈岩山館娃宮里,每日用香料沐浴,這洗妝水流入山下河水中,滿河生香,故得名香溪。沿著香溪漫步,我們就像聞到了二千五百年前吳宮花草的芳香。
現在我們來到的是木瀆最大的私家園林——虹飲山房。
虹飲山房是清代乾隆年間蘇州近郊著名園林,因為它門對香溪,背靠靈岩,其「溪山風月之美,池亭花木之勝」,遠過於其它園林,所以乾隆皇帝每次下江南遊木瀆的時候,必到虹飲山房,在這里游園、看戲、品茶、吟詩,直到夜色降臨,才依依不捨,順著門前的山塘街道,前往靈岩山行宮。因此,虹飲山房在當地又被稱為乾隆 皇帝的「民間行宮」。
這就是御碼頭和御碑亭。乾隆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751年的春天,乾隆首次南巡,御舟經運河,轉胥江,折入香溪,在此舍舟登岸。
乾隆喜好遊山玩水,舞文弄墨,所到之處,必賦詩題字。當他見到這條山塘街古道幽奇古絕,不由詩興大發,當即口佔七律一首。後來,這首七律被當地官員鐫刻於碑,置於亭內,與對面的明代怡泉亭兩相映照,成為古鎮一大景觀。
大概是乾隆「到此一游」之類的詩題得太多了,據說他在位的60年中,作詩達41800首,平均每天達2首,因此,後人對他的詩題和書法見仁見智多有褒貶。他自己也覺得題詩太多,說是「五集篇成四萬奇,自賺點筆過多詞」。但是,後人對乾隆的重臣,體紅客大學士劉墉的書法卻是推崇備至,稱他「濃墨宰相」,為一代書家之冠。現在我們看到的虹飲山房的匾額,就是由劉墉親筆題寫。
當年,乾隆皇帝住在靈岩山行宮,而那些詞臣隨扈則住在虹飲山房。據信吏記載:劉墉曾二度在虹飲山房下榻,與主人徐士元相交默契,這「程子四箴」四個大字,就是劉墉專門贈給徐士元的。這個「程」字,指的是北宋理學家程熙、程灝,兩人為親兄弟,同學於周敦,為北宋理學的奠基者,世稱「二程」,。官至崇政殿說書,反對王安石新政,主張「專人慾,存天理」,壁如寡婦再嫁,他認為是大逆不道。為封建統治者辯護。所謂「程子四箴」也就是要求讀書人恪守本份,效忠朝廷。
這是虹飲山房的鎮園之寶:龍椅。它可不是一把普通的座椅,是當年康熙南巡駐蹕靈岩山行宮時的聖駕專座。後來乾隆游木瀆時也坐過。它是用千年紫檀精製而成,九條金龍纏繞騰飛,顯示出至高無上的帝王之尊。這只龍椅原來一直保存在靈岩山上,文革中論落民間,最近虹飲山房修復時從民間收受而來。
虹飲山房的主人徐士元是位落第秀才,一生不慕功名,惟喜居家讀書。徐士元有個嗜酒的癖好,常和朋友在園中詩酒為樂,而且酒量極大,號稱「虹飲」又因宅園毗鄰虹橋,虹飲山房之名即由此而來。徐士元嗜飲卻從不放浪形骸,一生循規蹈矩,尤其對父母孝順,是遠近聞名的大孝子。為討二老歡心,他專門在園中建造了這座古戲台,每逢春秋佳日,請來戲班子為二老演唱,以怡其心,安享天年。乾隆到木瀆,必游虹飲山房,而且一定要在這里看戲。據說,有一次,乾隆看戲看得高興,還親自登台,舞劍助興,這倒真有點與民同樂了。
不過,與乾隆爺一起看戲,一般老百姓可沒有這樣的待遇,能在這露台之上陪侍皇上看戲的,都是四品以上官員,其他地方官員和鄉紳只能在戲台兩側的看樓里觀賞,而且這戲台四周都有大內侍衛和官兵把守,一般人等是不得入內的。
在戲台兩側的廊牆上,陳列著明清及至民國時期吳地名人書寫的對聯65幅, 稱為「吳中聯墨寶鑒」,所選名人大都與木瀆有關,而且都是書壇一代大家,有著極深的藝術造詣。廊內還陳列著近百件清代牌匾,固其多為重臣大吏、進士舉人榜書題寫,書法精美,風格各異,加上精心刻制,妙趣橫生,極具收藏和欣賞審美價值。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盡情瀏覽一番,細細品嘗玩味。
現在,我們來到了東園,這里原是明代李氏的小隱園,以老樹奇石和竹林茂盛著稱。乾隆初年,此園被徐士元購得,增築廳堂四進,主要用於生活起居,又在後園中疏池開徑,疊石栽花,成為一處精巧雅緻的宅第園林,既可與古戲台娛樂區相連,又可自成一統,十分清靜閑適。
這是轎廳,名為「離茨堂」,是當年徐士元迎客停轎的地方。「離茨」二字出自《離騷》,有「茨錄施以盈室兮,判獨離而不服」句,「茨錄施」皆為惡草,徐士元將其借喻小人,告誡自己近君子,遠小人,故以此為轎廳之名。
這是大廳,主人舉辦婚嫁喜事、祭祖典禮或招待貴賓的地方。中堂為《古木慈鳥圖》。表達了徐士元對父母養育之恩的感激之情。兩側字畫值得一讀,其中這幅《春山訪友》,是徐士元留存至今唯一的一首詩作,詩意清新脫俗,寄託了詩人幽居隱逸的情懷。另一首是《夜讀山房》,作者談汝龍也是木瀆人,康熙南巡木瀆的時候, 談汝龍作為木瀆秀才,當面向康熙獻詩一首,深得賞識,被欽取進京,入內庭任纂修,相當於現在的中央辦公廳秘書。
到了清末,徐家日漸衰落,這座東園為陳家購得。陳家的外孫女沈壽從小在這里長大,隨外祖母和姐姐沈立學習女紅,用功不輟,終成一代「刺綉皇後」。這座樓廳就是當年沈壽的綉樓,名「雪宦樓」,如今,我們在這裡布設了沈壽紀念館,較為詳細地介紹了沈壽的生平、藝術成就和獲獎情況,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前往一看。
清同治十三年(即1874年),桂花飄香時節,沈壽出生於吳縣,即現在的蘇州喬司空巷。沈壽7歲的時候,開始在木瀆外婆家生活,為姐姐沈立穿針引線,學習綉藝。第一幅作品為《鸚鴻圖》,12歲時綉成《秋雨月上圖》。驚動長輩,15歲就以綉藝聞名姑蘇。
光緒二十年(即1894年),20歲的沈壽與紹興秀才、書畫家余覺結婚,住在蘇州范庄前。五年後,隨余覺遷居上海。
光緒三十年,慈禧太後七十大壽,沈壽與姐姐沈立、學生余靜芬等人綉成「八仙上壽圖」、「無量壽佛」兩幅壽屏,進獻慈禧,被慈禧磁後稱為「絕世神品」,人專旨農工商部領「四龍寶星」四等商勛,並親書「福」、「壽」二字分賜余沈夫婦。沈壽原名沈立芸,得慈禧賜書後改名沈壽,並改號為「雪宦」。這時,朝廷採納農工 商部建議,設立好綉工科,亦稱皇家綉工學校,沈壽為總教司,余覺為外事總辦。11月,余沈夫婦赴日本考察美術學校教學,第二年1月回國,帶回各種畫冊87本和刺綉小屏一架以及金線、顏料等,開始嘗試以西洋版畫及攝影圖片為綉稿,開創「模擬綉」技藝,其貢獻具有劃時代意義。
光緒三十二年,沈壽用「模擬綉」技藝綉制了我國第一幅人物肖像刺綉作品《義大利皇後愛麗娜像》參加義大利都朗博覽會獲一等獎,被授予「世界至大榮譽最高之卓越獎狀」,被譽為「神針」。
辛亥革命爆發,沈壽的女工綉工科解散,余沈夫婦去天津創辦自立綉工傳習所,1914年,應張騫之邀,沈壽去南通任女工傳習所所長,為南通培養綉女150多人。第二年2月,美國為紀念巴拿馬運河通航,在舊金山舉行博覽會,沈壽的《世界救世主耶酥像》獲博覽會一等獎,聲名遠播,被譽為「綉聖」。
1917年10月沈壽患病。卧病期間,沈壽口述自己一生綉技的經驗理論要點,由張騫手記整理成《雪宦綉譜》,開中國工藝專書之先河。在此期間,沈壽還抱病綉成了她一生中最後一幅作品《女優倍克像》。1921年6月8日(農歷五月初三),沈壽病逝,終年47歲,葬南通黃泯山。
作為一代刺綉皇後,沈壽為我國培養了大量的刺綉藝術人才,為蘇綉在國際上贏得了巨大榮譽。這就是沈壽的大弟子金靜芬,解放後蘇州刺綉研究所第一任所長,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這位是沈壽的侄女沈粹縝,也就是鄒韜奮的夫人,這是他們的全家福,中間就是鄒家華。沈壽是蘇綉的驕傲,也是木瀆的驕傲。
各位遊客,現在我們來到了西園,這里原來是明代東林黨人五心一的別墅,建成於崇禎四年,即1631年。 當時,五心一因彈劾宦官魏忠賢,被削籍遣歸。先在蘇州建造田園居,也就是現在拙政園的東園部分,仍嫌城中煩囂,便在木瀆香溪之濱建秀野園,時常邀上三五同志,在園中游觀酬唱,排遣情懷。不久,五心一重被朝廷起用,先後做過太僕卿(相當於現在的中宣部副部長)、應天府甲(相當於現在的北京市市長)、少司寇 (相當於現在的司法部副部長)。
大家都知道,我們木瀆不但是江南唯一的園林古鎮,而且是乾隆六次到過的地方。因此,在修復虹飲山房過程中,我們走遍大江南北,遍搜民間有關清代皇牘文化的珍藏之物,現在,就請大家隨我去欣賞一下這些鎮園之寶,稀世珍品。
我們首先來到的是聖旨館,這里陳列著清代十位皇帝即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的二十道聖旨。平時,大家在古典戲劇和影視片中經常能看到這樣的場面,一位皇宮太監手捧黃綾在宣讀聖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其實,這些都是演出的道具,真正見過皇帝詔書和聖旨的人卻寥寥無幾。
那麼,真正的聖旨又是怎樣的呢?
所謂「聖旨」,是民間對皇帝「詔書」、「封詔」的尊稱。「詔書」專指皇帝的命令文告;而「封告」就相當於現在組織部門的「委任狀」、「任命書」、「聘用文件」之類。「封詔」分「誥命」和「敕命」兩種:一品至五品授以誥命,聖旨用七彩綾;六品至九品授以敕命,用的是白綾。在清代,這種貴重的綾錦絲織品專門由 江寧織造,我們熟知的《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的祖父就曾任過江寧織造,而他的外公李煦也擔任過蘇州織造。
聖旨一般有3米至5米長,寬33厘 米。為什麼這樣長呢?一是內容很多,不僅有官員的職銜、勛封等項,還有該官員的事跡。除了封勛官員本人,還對其先代和妻室實行「推思封贈」,甚至延及該官員的子孫後人。二是清代聖旨用「滿漢合壁」書寫:滿文行款從左至右,漢文行款從右至左,合於中幅而書「年月日」。年月按奉旨日期書寫,上面鈐蓋「制誥之 寶」也就是皇帝的「玉璽」。
為了防止聖旨的假冒偽造,古代聖旨還有它特定的防偽標志。請看這些聖旨的兩端,有兩條上下翻飛的銀龍,中間是「奉天誥命」四個氣韻非凡的篆字,既神聖威武,又動感壯美,這就是清代聖旨的防偽標記。
從聖旨的圖案中,能看出被賜者的地位等級。五品以下的一般用祥雲圖案,五品以上則為瑞鶴。
對於聖旨的保管,歷代都有相當嚴格的規定。官員得到皇帝授予的聖旨後,就把聖旨小心翼翼地珍藏於秘箱內,而另外復制木刻匾牌懸掛於殿堂之上,以顯示家族之榮耀。如果偶然遇到水、火或偷盜導致毀失者,經申請復議,准許給予補給;如果是因為收藏保管不慎導致蟲蛀、損壞者,輕者罰俸祿六個月,重者革去官職;最為嚴 重的就是將聖旨典當,則違反了大清刑律,除了追奪繳還外,還將移交刑部,以欺君之罪論處。
明清二代專門書寫聖旨的人稱為「庶吉士」,而「庶吉士」必須是進士出身的翰林院大學士,擅長書法,文采飛揚。我國著名書法家柳公權、顏真卿、董其昌等一度擔任過「庶吉士」,專門書寫聖旨。因此,歷代聖旨的字跡圓潤飄逸,行文遣詞相當洗練,具有極高的藝術欣賞和學術研究價值。
聖旨用料的質量,還反映了當時國力的盛衰。清代盛世的聖旨用綾都很講究,到了後期,用料越來越美。清看這幅光緒聖旨,它的用絲已粗糙得像麻布一樣了。偽「滿州帝國」傀儡皇帝溥儀索性將聖旨改為「指敘令」,其玉璽也由「司法部門」代替了。
慈禧太後在清後期因其專權保守簽訂了不少不平等條約,留下了千古罵名。不過,她在光緒二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下達的這份公告全民的「一視同仁」懿旨中,卻有其非常進步的一面。懿旨中表述:一、廢除滿漢不準通婚的禁令;二、勸阻漢族婦女纏足的陋習,使其恢復自然;三、禁止在漢女中選秀女。
科舉制度是中國封建王朝培養人才,選拔官吏的一項根本制度,自隋至清的1300餘年中,有狀元750餘人,進士11萬餘人,舉人上百萬。中國歷代王朝的政治、經濟、文化的興衰,無不與這一制度有著密切的聯系。西方文官考試制度的建立亦淵源於中國科舉制度。科舉制度是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的一大文化奇觀。
這是一份由戶部開出的「執照」,相當於現在的介紹信,上面有考生的曾祖、祖父、父親三代姓名,如果該考生的出身成份不好,就沒有考試資格。考生持有這份「戶部執照」後,就可以到國子監換取這份監照,等於現在的准考證。古代雖然沒有照相機,但可以通過文字把考生的五官相貌描繪得一清二楚:「根據戶部冊報,溫世 壽,系山西汾州府介休縣人,年十五歲,身巾、面白、無須------
這是一套光緒二十年河南鄉試題目。共分三場,第一場為「四書」三題,第二場為「五經」五題,第三場為「第」五道。這是一套完整的鄉試考卷,是河南省姚毓賢鄉試卷1—3場真跡,十分珍貴。清鄉試要求嚴格,起首為考生姓名、面形、年齡、描述,後書三代姓名,並印有監考、關防以及收卷官(分內收掌、外收掌)、彌封官、卷八官等官印。鄉試考取者即為舉人,三年後方可進京參加會試、殿試。
這就是科舉考試最高一級考試試卷——殿試卷。殿試是國家最高級別的考試由皇帝親自主持,在太和殿(後改為保和殿)舉行,考中一甲第一名為狀元,第二名為榜眼,第三名為探花。考中第二甲者賜進士出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這是一份殿試卷,雙面書寫,書法功力深厚,內容切題,用語精彩,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學習范 本。
封建科舉考試可謂考場森嚴,但依然擋不住各種稀奇古怪的作弊手段。這件絲綢夾帶長45厘米,寬38厘米把它雙面書寫對折成兩部分,便於考生藏於鞋內。每個字只有2—3毫米,筆劃細如發絲,書寫俊秀,共有2萬8千餘字,包含了《四書》的全部內容和批註。此書如此之小,顯然是為考生作弊方便,但狡猾的書商卻在扉頁上寫有「幸勿誤帶入場」的字樣,真是「此地無銀三百兩」,無非是為了避免考生一旦露餡而牽連到自己。
⑼ 山東省省級園林鄉鎮以後怎麼建設
山東省省級園林鄉鎮以後怎麼建設?按照規劃進行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