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一份去智障兒童學校做義工的活動計劃,計劃包括玩什麼游戲,具體怎麼玩謝謝!急急急!!!
糖,抓人,老鷹抓小雞,瞎子摸人,石頭剪刀布
㈡ 我在智障兒童康復中心任教,現在教學要求將正常兒童的區角活動(教學內容)慢慢整合溶入智障兒童教學那裡
很簡單,首先你要知道正常幼兒園,或者與你班小孩年紀差不多的小孩,他們學習的東西是那方面。我覺得基本上就是 注意力 觀察力 異類鑒別 同類匹配 數字認知 圖形認知 等幾方面。你再減小難度給你們班的孩子做,慢慢滲透進去就可以了。
㈢ 如何對智障兒童進行語言訓練
針對智障兒童語言發展遲緩的特點,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的語言訓練是幫助智障兒童語言訓練的重要環節、是提高智障兒童的語言表達能力、交往能力。 一、立足課堂教學,對智障兒童進行語言訓練 智障兒童一般指大腦受損而智力發展障礙的兒童,其智力水平比同齡兒童低,且發展慢,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存在語言不同程度的缺失,並且大部分不善言談。為了使他們今後能融入社會,在課堂教學中對智障兒童進行語言訓練就是顯得十分重要,語言是思維的最高表現形式,同時語言表達又能促進思維縱深發展,增加分析能力,在教材中設有「想一想」「說一說」「做一做」。「想」是思維的過程,「說」是語言表達的能力,不僅要讓學生想得清楚,更要學生說得明白,智障學生因語言障礙往往不願說,以至越學越難學,嚴重影響智力補償、智力發展等。因此,教師在教學上應該嚴格把好語言關,引導學生進行語言訓練。同時教師及時發現智障兒童在語言方面的點滴進步,給予大力表揚,讓他們在愉快的環境中積極的學習語言。 1、從拼音入手,矯正口型,使之准確發音。智障兒童聽音區分能力差,語言器官存在缺陷,影響發音的准確性,很難區分相近的音節。教師經常循循誘導,採取生動、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矯正口型、協調運動。 2、運用有字到詞,再擴句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儲存詞語,學說簡單完整的話。教學生認識字,在組成詞,最後引導形成據的概念。如:瓜——西瓜——西瓜是水果。有看圖學文到簡單的句子組成課文,有計劃的安排學生從讀到寫,最後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加以理解,讓學生學說一句或幾句完整的話。教學中,教師在發音、用語、語調和表情等方面做到標准,起表率作用。講話簡單明了,速度緩慢,盡量做一字一句,一言一語,反復多次,不厭其煩,讓學生聽清聽懂。在聽懂的基礎上,讓他們反復練習。同時,充分利用語言訓練進行情境教學,引導觀察,啟發思維鼓勵他們大膽地讀一讀,說一說,演一演。 3、根據智障兒童語言發展的差異,採用個別輔導法。對於語言發展較慢的學生,必要時進行強化訓練,目的是使他們聽懂一句話,模仿一句話,能清楚一句話的意思。對於語言發展較快的學生,鼓勵他們寫日記,擁擠巨簡單的話說清楚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一件小事,教師面批後,讓他們反復地讀,在讀的過程中接觸和理解簡單的句法。 二、充分發揮課余活動的輔助作用,在娛樂中滲透語言 智障兒童喜歡唱歌、跳舞、做游戲等課余活動,特別是老師能參加他們的活動興趣更高,在活動中顯得比較活潑開朗,此刻的思維比較活躍,是發展語言的良機。把握好這種時機,帶著他們講小故事,鼓勵他們大膽地表演兒歌。跳舞的時候,要求邊跳邊唱。做游戲的時候,要求邊玩邊背歌謠。如:游戲「大家來唱歌」中,老師問「什麼唱歌嘰嘰嘰?」一名學生回答:「小雞唱歌嘰嘰嘰。」這樣,在幫助學生認識動物時,既鍛煉了他們的反應能力,又訓練了他們的語言。開展活動後,又引導他們說一說:今天,我們做了什麼游戲?玩得怎麼樣? 開展多種多樣豐富多彩的活動,既活躍了課余活動,擴大了學生的眼界,增長了見識,提高了交往能力,豐富了兒童的詞彙,發展了他們的語言。 三、結合社會大課堂的環境教育作用,鞏固智障兒童的語言訓練 智障兒童的語言要與周圍現實的人、物、大自然及社會現象緊密相連,通過各種感知,聽、觸、嘗聞等,獲得周圍一切語言發展的基礎,從而提高智障兒童的認知能力。在此基礎上,學習加深豐富智障兒童的語言。最初,兒童是在家庭的語言環境下學習說話的,有些智障兒童在家庭得不到良好的語言刺激,說話受不到鼓勵。通過座談,召開家長會對家長講明互相配合、互相依靠的重要性,經常與家長分析其孩子的語言發展狀況,要求家長為孩子提供良好的語言典範,多與孩子進行交談,給孩子講故事,耐心地回答他們提出的問題,培養他們聽與說的能力。 另外,創造條件,豐富生活內容,在實踐中認識世界,發展智障兒童的語言。如:春天到了,帶學生到校園花草基地進行實踐——拔草、播撒種子、除蟲害、澆水,讓智障兒童親自動手實踐,從中得到豐富的印象,談談自己的實踐過程,自己的感受。讓智障兒童與正常兒童、社會接觸。如:帶領他們去參加學校組織的放風箏、運動會等活動。充分利用課余活動時間,與年齡接近的班級進行游戲與聯誼會,讓他們與本校的聾生一起娛樂,然後,用簡單的一句話或幾句話講述活動以及活動中大家的表現。有意地讓他們將某種信息傳達給家長、老師、同學。交代家長利用休息時間,帶他們去超市買一些簡單的生活日用品。利用節假日,走親訪友,進行與客人打招呼,進行交談、溝通。通過這些交往活動,不僅鍛煉了他們的聽話和記憶等方面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訓練了他們的語言。 實踐證明:充分利用課堂教學、課余活動以及環境教學,幫助智障兒童突破語言關,是智障兒童融入社會關鍵的一個台階。
㈣ 有什麼可以和智障兒童一起玩的游戲
1、分類游戲
這是創造力學者威爾斯提出的方法。平日可提供孩子一些具有共同特徵的不同類物品,例如湯匙、鑰匙、鐵幣、回形針等,讓孩子發覺其共同特徵來加以分類,並鼓勵其重復分類。也可以提供符號、顏色、食品、數字、形狀、人物、字詞等材料,讓孩子依其特性分類。
2、猜謎游戲
孩子對猜謎不但有興趣,而且也能激發其推理及想像力,我們可以用「千根線、萬根線,掉到水裡就不見」猜「雨」這種方式;也可以用孩子喜歡的東西給一些線索,讓他提出題目、推想答案。還可以用「比手劃腳」的方式要孩子作答。
3、扮演游戲
例如讓孩子玩「扮家家酒」,鼓勵他應用想像力自由扮演所喜歡的「角色」。父母可以提供一些線索,如給他一架飛機,假想他在空中飛行遭遇哪些飛鳥;給他一部金剛,讓他跟鐵金剛對話;給他一些醫生的玩具,讓他扮演醫生看病的情形。
4、想像游戲
「想像力」可以使不可能的事變成可能。在想像的世界裡,孩子的思緒更加自由奔放;我們可以用「未來世界的交通工具或城市」為題,讓孩子運用想像力描繪出未來的遠景。
5、接龍游戲
許多游戲可以用「接龍」的方式,如「文字接龍」:上班→班長→長大→……「繪畫接龍」:一個主題大家接力畫;「數字接龍」:1→3→5……「故事接龍」:從前有一個獵人……「動物接龍」:四隻腳的如獅子→老虎→大象……空中飛的如老鷹、鴿子……
6、字詞游戲
讓孩子說出「同韻、音、部首、聲調、筆畫的字詞」、「字頭、尾相同的字詞」、「用圖畫寫字」、「用三個字詞說(寫)出不同的句子」,提供一些字詞,如「火」字,讓孩子自由聯想,或說出可以用哪些字詞來替代……
7、手指游戲
雙手是我們的外腦,訓練孩子的雙手,有助於腦力開發;設計一些運用手指的運動,如「手語歌」、「甩手」、「捏泥巴」、「拼積木」等活動,讓孩子能動動頭腦、動動手。也可以用兒歌配合手指的動作,一邊念兒歌一邊運作手指。
8、躲藏游戲
跟孩子玩「躲貓貓」的游戲;把物品藏在家中一角,讓他來找;在圖案中藏著一些物品、數字等,讓他找出來;帶孩子到郊外,親子共玩「大地尋寶」的活動;或在報紙上找出自己需要的「形容詞」或「物品」等活動,都是藏物的游戲。
9、繪畫游戲
從塗鴉到能畫出圖形,孩子繪畫的興趣一直很濃厚,他們以畫畫表達其未能以言語形容的感受、情緒。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畫。用各種不同的材料,畫在紙上、布上、板上……讓孩子享受自由創作的喜悅。
10、觀察游戲
讓孩子觀察樹苗的成長,或紅薯發芽,以了解造物的奧妙;由觀察影子的變化,學習科學概念;由觀察人類的表情,而能察言觀色、善解人意;甚至參觀各種展覽、表演、戶外郊遊……等都是很好的觀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