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醫務人員手衛生制度
為加強全院醫務人員手衛生工作,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提高醫療質量,保障醫療安全和醫務人員的職業安全,要求如下:
1、嚴格執行《醫療機構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制定並落實醫務人員手衛生管理制度。
2、對醫院職工開展全員性培訓, 使所有醫務人員加強無菌觀念和預防醫院感染的意識,掌握必要的手衛生知識及方法,保證洗手與手消毒效果。
3、不同環境下工作的醫務人員,手的衛生應達到如下要求:
(一)Ⅰ類和Ⅱ類區域醫務人員的手衛生要求應≤5cfu/cm2。Ⅰ類和Ⅱ類區域包括:普通手術室、產房、供應室潔凈區、重症監護病房等。
(二)Ⅲ類區域醫務人員的手衛生要求應≤10cfu/cm2。Ⅲ類區域包括母嬰同室、婦產科檢查室、注射室、換葯室、治療室、供應室清潔區、急診室、化驗室及各類普通病房和房間等。
(三)Ⅳ類區域醫務人員的手衛生要求應≤15cfu/cm2。Ⅳ類區域包括感染性病科、傳染病科及病房。
4、醫院手術室、產房、重症監護室、口腔科、婦門人流室等重點部門應採用非手觸式水龍頭開關。流動水洗手,洗手液和干手設施避免二次污染。
5、進行外科手消毒時,禁止佩戴假指甲、戒指等飾物。
6、手衛生方法:醫務人員應掌握正確的六步洗手法,徹底洗凈雙手。在頻繁接觸病人的診療過程中,當手無可見污染物時,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劑代替洗手;當接觸傳染病人或被感染性物質污染後,應當先用流動水沖凈雙手,然後使用速干手消毒劑。
7、洗手後應使用無菌巾擦手,盛裝無菌巾的容器應當乾燥、滅菌。
8、每月對全院各科醫務人員進行手衛生消毒效果的監測,懷疑流行爆發與醫務人員手有關時,及時進行監測。
2. 醫務人員的手衛生是指什麼
醫務人員的手衛生是指從事醫療行業的人員在工作中應該進行,七步洗手法,如在看完患者的時候,再看患者前都應該進行手衛生,既按規程進行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