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桃園》是誰的作品
.《桃園》:作者廢名,原名馮文炳,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集《竹林的故事》、《桃園》等。
桃園》是一篇以美和愛為主題的小說,發表於二十年代。他的作品以抒情見長,童年湖北家鄉的小橋流水沙灘楓柳,禪宗聖地四祖寺和五祖寺,給他留下了終生受用的文學回憶。
《桃園》主人公是一個十三歲的小姑娘王阿毛。她是一個病孩,但她的心中總是充滿著美,充滿著對美的渴望和追求,永遠有一個充滿生機的春天。她喜歡枝葉繁茂的桃樹,而不喜歡它的凋謝。秋天到了,她渴望在桃園中有橘樹。她不理解世界上為什麼有不和諧的行為:她父親打她母親,而母親則把父親關在門外。小女孩的父親王老大種植著桃園,對他的孩子傾注著深厚的愛,甚至把他的酒瓶連同打酒的錢去換她所要的「桃子」,但他並不理解他的孩子的愛美的心理。小說表現了功利觀念會破壞美的思想。
作者注意開掘人物的心靈世界,在寫作中應用了西方現代派的一些技法。小女孩始終只有心理活動,作者用意識流的手法表現了這一心理過程。景物描寫,也明顯的帶有主觀的感覺色彩,給人以一種新鮮的、強烈的感受。語言凝煉,風格清峻淡雅;但有時也失於晦澀。
周作人說廢名的《桃園》是「所夢想的幻景的寫象」,這里既強調夢想、幻景又強調寫象,就更接近了「心象」的所試圖概括的含義。
B. 成熟桃園的景象描寫
來到桃園,這是一派豐收的景象。樹上不再是小毛桃,而是變成了或紅或白又大又圓的大桃子了。遠遠望去,像繁星點點,若隱若現在綠色的枝葉中 。走近一看,又像一個個小燈籠掛在樹梢上。這時走進桃樹林,簡直就像走進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園。
C. 寫一向有關「桃園」的廣告詞
您好,原創哦:
上聯:品美酒,賞桃花,看桃園三結義。
下聯:重義氣,輕生死,留歷史千秋名。
橫批:香溢乾坤
D. 描寫夏天桃園的片段
夏天的桃園是碧綠的景象,滿樹的桃樹,滿園的桃香,。
E. 桃園的來源典故
桃園結義
東漢末年,朝政腐敗,再加上連年災荒,人民生活非常困苦。劉備有意拯救百姓,張飛、關羽又願與劉備共同干一番事業。三人情投意合,選定張飛庄後一桃園。此時正值桃花盛開,景色美麗,張飛准備了青牛白馬,作為祭品,焚香禮拜,宣誓完畢;三個人按年歲認了兄弟。劉備年長做了大哥,關羽第二,張飛最小做了弟弟。這便是《三國演義》中著名的「桃園結義」。
世外桃源
比喻理想中環境幽靜,不受外界影響,生活安逸的地方。現用來比喻一種虛幻的超脫社會現實的安樂美好的境界。是晉·陶淵明《桃花源記》描述的一個與世隔絕,沒有遭到禍亂的美好地方。
F. 關於桃園的景色100字
在德州南郊的黃河涯鎮,有一片一望無際的桃園,它就是遠近聞名的萬畝桃園。
每年四月份,是桃花開放的時節,到桃園觀光賞花的人絡繹不絕。我幾乎每年都去看桃花。從遠處看,桃園像粉紅色的雲霞,讓人迫不及待想快點到達桃園。走進桃園,就能聞到一股桃花的清香。穿梭在桃林中,一樹樹嬌嫩的桃花讓你感到這里彷彿是傳說中的世外桃園。
園里的桃花都舒展開自己的花瓣,一朵朵,一簇簇,一串串的桃花都爭著開放在陽光里,好不熱鬧。桃花的花瓣十分嬌嫩,就像仙女的衣裳一樣。有的人把鼻子湊上去嗅一嗅,而大多數人拿出相機,與桃花一起拍照。
盛開的桃花吸引了許多蜜蜂和蝴蝶,真熱鬧啊:蝴蝶在空中翩翩飛舞;蜜蜂在花朵上歡快的採集花粉;小草偷偷露出頭來,看看大地;小鳥在枝頭上歡快地歌唱。
萬畝桃園真是人們踏青遊玩的好去處,今年春天我還要到那裡觀賞桃花!
G. 描寫桃園的句子
1. 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2. 或許,你們只是去了一個我們無法抵達的島嶼,而我想,與這個迷瘴沉重的世界相比,那裡一定充滿歌聲與溫暖,沒有恐怖與欺騙,像一個世外桃源。
3. 突然,一名同學大聲叫道:「你們快看哪!我們學校簡直就像一個世外桃源,有瀑布,有湖泊,還有黃河哪!」是啊,就是這場大雨,我們才有機會欣賞到這么美麗的畫面啊!
4. 可是,這里太美了,我們實在戀戀不舍。蝴蝶在花中嬉戲,鳥兒時不時飛過這花的海洋,這讓我想到一個詩句「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