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關於毛主席的故事
毛主席的故事:
鬥智:
在上私塾的幾年中,毛澤東對同學團結友愛,禮讓為先。放學之後在回家的路上,有些同學總喜歡搶頭,他卻從容不迫地慢慢走。毛澤東對人很有禮貌,但對於無理取鬧的人力主制服。他常常對人說:「逢惡就莫怪,逢善就莫欺。」
一天,毛澤東從韶山到外婆家去。當他走到一個山谷的時候,突然有一個人雙手插腰攔住了去路,原來是當地一個姓趙的富豪子弟。毛澤東早就聽說,這個人經常在窮人面前舞文弄墨,以富欺貧。
趙某橫在路上,傲慢地說:「我知道你是文家的外甥,今天要考考你,能答得出,我就放你過去,若答不出,哼!你就別想回去!」趙某接著說:「百家姓里的趙錢孫李分開如何解釋,合起來是什麼意思?」
毛澤東稍加思索便說:「趙公元帥的『趙』,有錢無錢的『錢』,有理無理與『李』同音。大宋天子趙匡胤說過,有錢龜孫不講理!」趙某聽後滿臉通紅,又惱怒又尷尬,只得讓他過去。
(1)七妹宣傳擴展閱讀:
1949年8月10日,正忙於籌備新中國開國事宜的毛澤東抽空給遠在長沙的一位親戚寫了這樣一封信,「楊開智先生:來函已悉。老夫人健在,甚慰,敬致祝賀。岸英岸青均在北平。岸青尚在學習。岸英或可回湘工作,他很想看外祖母。
展兒於八年前在華北抗日戰爭中光榮地為國犧牲,她是數百萬犧牲者之一,你們不必悲痛。我身體甚好,告老夫人勿念。兄從事農場生產事業甚好,家中衣食能過得去否,有便望告。此復。敬頌大安。毛澤東」。
信中提到的楊開智,是毛澤東的夫人楊開慧的哥哥,他畢業於北京農業大學,後來回湖南工作。早年毛澤東和楊開慧在長沙從事革命活動,曾得到過楊開智一家的掩護和幫助。
楊開慧犧牲後,是楊開智的夫人李崇德將毛岸英三兄弟平安地護送到上海,交給了黨組織。楊開智的女兒楊展(信中的展兒)也很早就參加革命,1941年在晉察冀邊區英勇犧牲。
接到毛澤東的信後,楊開智又寫信給毛澤東,要求到北京工作。至親關系、為革命做過貢獻、光榮烈屬,又有專業技能,這樣的條件,得到一點照顧,在北京安排一個崗位,似乎也不會有人非議。但毛澤東卻不這么認為。
一個剛剛執掌全國政權的黨,如果開了裙帶之門,開了念舊謀利的先例,勢必會損害黨的威信,會動搖人民的信賴。
B. 浙江省餘姚市出過哪些名人,我知道的有黃宗羲,王陽明,虞世南
現代的作家名人有很多,如謝志強、徐渭明、顏文祥、符利群、方靜飛、孫兆琦、朱旭虹、張放鳴、沈華坤、王旭明、何桂英、帕蒂古麗、唐裕康、方其軍、姚業鑫、葉龍虎……還有名揚網路的袁孝沖等。
謝志強: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微型小說學會理事,寧波市作家協會副主席,鄭州小小說學會副會長。已出版個人小小說作品和文學理論專著《會唱歌的果實》、《小小說講稿》、《與小小說共舞》、《外婆點亮煤油燈》、《新啟蒙時代》等20部。作品在《小說選刊》、《小說月報》、《中國文學》、《讀者》、《青年文摘》、《作家文摘》、《小小說選刊》、《微型小說選刊》等數十種選刊和選本所選載。90餘次獲國家、省、市以上文學獎。其中主要獲中國作家協會頒發的首屆「小小說星座獎」(2002年),首屆中國小小說金麻雀提名獎(2003年),第三屆中國小小說金麻雀獎(2005年),中國微型小說學會年度評獎連續五屆二等、一等獎,世界華文微型小說大賽佳作獎以及1997年至1998年度、1999年至2000年度、2001年至2002年度、2007年至2008年度四屆優秀作品獎和佳作獎,四次獲《微型小說選刊》「讀者最受歡迎的微型小說」和全國微型小說徵文獲獎。2006年列入中國小說學會頒發的排行榜上榜作家,2009年獲「新世紀風雲人物金牌作家」稱號。三十餘篇小小說被譯介到英國、法國、美國、日本、加拿大、波蘭、新加坡、土耳其、俄羅斯,部分列入中外大學教材;二十餘篇小小說入選北京、上海、廣西、江蘇等省市的大、中、小學語文教材和改編為電視劇及列入大學考卷。
顏文祥:男,1968年2月出生,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學歷,現供職於餘姚日報社。浙江省作家協會會員、餘姚市作家協會副主席。1992年起在業余時間里從事文學創作,至今已在寧波以上級報刊上發表各類作品達一百萬多字,有四十多件作品在全國、省、寧波各類徵文中獲獎。1999年由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個人散文隨筆集《看著一棵樹長大》、2003年由新華出版社出版長篇報告文學集《河姆渡畔文明花》(與人合作),該書曾榮獲「寧波市五一個工程」圖書獎。2010年由寧波出版社出版散文集《樹的隨想》。
符利群:女,1971年12月出生。浙江省作協會員,寧波市作協理事,餘姚市作協秘書長。浙江省文學創作中級職稱。2007年獲餘姚市委宣傳部頒發餘姚市首屆「文藝新人」稱號,2010年獲餘姚市人民政府頒發「餘姚市優秀專業人才」、「餘姚市中青年專業人才」稱號。2013年2月列入首批「浙江省青年作家人才庫」。發表各類文學作品60餘萬字,獲省市級以上各種文學獎四十餘次,數十篇作品入選國家級出版社出版選本。編劇影視動畫片《戚繼光英雄傳》、《少年王陽明》,電視文藝片《露天電影》等。歷年來出版文學作品8部,計:2001年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散文集《與陽光有約》;2006年寧波出版社出版長篇小說《愛在左》,2007年獲寧波市「五個一工程獎」;2007年12月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長篇散文《你給村莊打個結》;2008年5月寧波出版社出版長篇傳記文學《院士之路·郁銘芳傳》;2008年10月華文出版社出版傳記文學《陸章銓傳》;2009年4月寧波出版社出版餘姚《四先賢精品連環畫》(與人合著)。2009年8月寧波出版社出版長篇小說《立春》。2011年12月出版長篇小說《萬物生長》,獲2012年寧波市「五個一工程獎」、寧波市優秀文學作品獎。
帕蒂古麗:女,本名帕提古麗,維吾爾族。1965年出生在新疆沙灣縣老沙灣鎮大梁坡村。曾獲首屆開發建設新疆文學獎一等獎。現居江南。浙江作協會員。《散文選刊.下半月刊》2013年度簽約作家。1996年起在《餘姚日報》工作,現任專刊副刊部主任。連續兩屆擔任餘姚市政協常委、寧波市少數民族聯合會副會長,餘姚市少數民族聯會會長、榮譽會長等社會職務。已出版報告文學集《筆蘸姚江》、散文集《跟羊兒分享的秘密》、《混血的村莊》、《隱秘的記憶》。長篇小說《隱痛》列入2013年中國作協少數民族重點作品扶持項目。近幾年有30多萬字的文學作品見諸《人民文學》、《天涯》、《新華文摘》、《民族文學》、《散文選刊》、《散文.海外版》、《上海文學》、《海外文摘》、《青年文學》、《紅豆》、《西部》、《西湖》、《黃河文學》、《西南軍事文學》、《浙江作家》、《安徽文學》、《廣西文學》、《文學與人生》、《文學港》、《伊犁河》等刊物。《模仿者的生活》、《在稻穀上睡了一個冬天》被翻譯成維吾爾文、哈薩克文、蒙古文、藏文和韓文刊登於《民族文學》少數民族文字版。散文《在稻穀上睡了一個冬天》入選《中國散文2012年度佳作》和《2012中國散文年選》。散文《模仿者的生活》獲得2012第四屆在場主義散文獎新銳獎、2012年度《民族文學》獎、《散文選刊》2012年度最華文佳獎。散文《思念的重量》獲2012「我的一封信」全國散文大賽一等獎。
何桂英:筆名風荷,中學語文高級教師。浙江省作家協會會員。從小愛好詩文,創作不輟,在《星星》《詩選刊》《詩歌月刊》《詩潮》《中國文學》《中國詩歌》《中國詩詞月刊》《中國網路詩歌》《綠風》《青年作家》《浙江作家》《青海湖》《黃河詩報》《文學港》《意文》《南方作家》等刊物發表詩歌三四百首。詩歌入選《中國新詩精選300首》《中國當代詩歌選本》《中國當代短詩選》《2012年中國詩歌精選》《女子詩報年鑒•2012年卷》《中國2012年度詩歌精選》《網路詩選2012年度詩歌精選》等詩歌選本。2008出版詩集《臨水照花》,2009出版散文集《城裡的月光》和散文詩合集《水岸花城》,2012年出版詩集《恣意》,《恣意》由魯迅文學獎獲得者著名詩人榮榮作序。現為浙江省作家協會會員。2013年2月被列入「首批浙江省青年作家人才庫」。詩觀:「詩歌就是生活,詩歌就是思想,詩歌就是你這個人。」
姚業鑫:男,1942年7月生,大學中文系畢業,餘姚市政協退休,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學讀書時,在《東海》雜志和《浙江日報》上發表詩歌5首。讀書與工作之餘,涉足文藝創作多個領域,近300件散文、詩歌、小小說、詩詞、舞蹈、戲劇、評論作品,發表於省市級和中央級報刊、雜志、出版物,以及美國、台灣的中文報刊上。其中以童歌舞《四明山上小牧童》(與人合作)參加全國學校劇比賽,一件影視作品獲全國星光獎鼓勵獎,戲劇劇本《盧七妹傳奇》(與人合作)獲浙江省劇本三等獎。
葉龍虎:男,1952年12月出生。浙江省作家協會會員,餘姚市歷史文化名城研究會理事。中共黨員,在職大學學歷,中國注冊會計師,高級會計師。現供職於餘姚中誠會計師事務所,任主任會計師。2004年開始文學創作,幾年來先後有《靜悄悄的河姆渡濕地》等140餘篇散文、隨筆由《寧波日報》、《寧波晚報》、《文學港》等報刊雜志發表,著有《故土鄉情》、《過去的時光》、《家鄉的小河》等散文、隨筆集,其中《故土鄉情》(第一版)2011年獲餘姚市首屆優秀文藝作品杜鵑花獎銅獎,《江水滔滔說古渡》被評為2012年度寧波市報紙副刊一等獎。
袁孝沖:男,筆名「流星」,商務管理講師,機電設計工程師 。中國質量檢驗協會會員,中國青年作家學會會員 ,寧波市網路作家協會會員,餘姚市網路文化協會會員。曾在中國作家網 、中國作家在線 、《中國冶金報》、《企業家日報》、中報網、人民日報華人版《華人日報》、京廣網、中國文化網、《中國科教博覽》雜志社、騰訊網、消費日報網、價值中國網、商界雜志社、《今日快報》、今日頭條網、中國公益網、寧波日報、中國警事、餘姚日報、企業培訓網、餘姚新聞網等各大報網媒體上發表消息通訊、詩歌散文、論說隨筆等500多篇,並有多次作品獲獎,有作品將被入錄《當代詩人文選》、《中國作家文選》等叢書。
C. 餘姚的著名人物
虞世南,唐代詩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字伯施,餘姚人。父虞荔,兄虞世基,叔父虞寄,均名重一時。虞寄無子,世南過繼於他,故字伯施。隋煬帝時官起居舍人,唐時歷任秘書監、弘文館學士等。唐太宗稱他德行、忠直、博學、文詞、書翰為五絕(「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絕。一曰忠讜,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詞藻,五曰書翰。」)。
嚴光,又名嚴遵,字子陵,漢元帝建昭二年八月十二日出生於姚北黃清堰村(現下河嚴家村),是一位歷代傳頌的高風亮節之士。
王守仁,字伯安,號陽明,明成化八年(1472年)出生於餘姚城內的瑞雲樓,是心學大師,教育家、軍事家、書法家。
朱之瑜,字魯嶼,號舜水,出生於餘姚城內,是中國明清之際的學者,教育家,中日文化交流先驅。
黃宗羲,字太沖,號南雷,學者尊稱梨洲先生。是明末清初民主主義啟蒙思想家、史學家、學問家。
虞國,漢代人。是孝義傳世、德行遠著的學者名宦。
董襲,餘姚人中難得的一員勇猛的武將,為經營江東(長江下游地區),建立孫吳政權的基業立下汗馬功勞。
虞翻(164年—233年),是三國時期的經學家。
虞喜(281年—356年),字仲寧,是東晉時期的經學家和天文學家。
虞預(約285年—340年),字叔寧,東晉的歷史學家,是天文學家虞喜之弟。
胡沂(1107年—1174年),字周伯,是南宋時期學者,有膽略的諫臣。
孫介,字不朋,餘姚燭湖人,是北宋末年南宋初年的學者。因著《雪齋野語》一書被人們尊稱為「雪齋先生」。
王逨(1116年—1178年),字致君,祖籍宛丘(今河南淮陽),幼年隨父遷居姚江,是為餘姚人,南宋學者。
方山京,字子高,南宋理宗年間人,出生於梁弄姚巷。是南宋理宗景定三年的狀元。
趙善譽(1143年—1189年),字精之,祖籍浚都(今河南開封),生於餘姚。是宋太宗趙光義後裔。
孫應時(1154年—1206年),字季和。是南宋前期的儒家名臣。
高翥(1170年—1241年),初名公弼,後改名翥,字九萬,號菊磵,餘姚石山樟樹人(今屬慈溪)。是南宋時期「江湖派」詩人中的詩家。
楊璲,字元度,號西園,元末明初人,一生崇尚儒學,是宋代理學在姚江的傳人。王綱(1302—1371),字性常,一字德常,以文學知名,是思想家王陽明的六世祖。
謝遷(1449年—1531年),字於喬,號木齋。是明代前期秉節直諒的大臣,為當時世稱的「天下三賢相」之一。
孫燧(1460年—1519年),字德成,號一川。出生於橫河孫家境一個世代官宦之家。是一位為維護國家統一,反對謀判分裂,不惜以身殉難的忠烈之士。
倪宗正(1471年—1537年),字本端,號小野,出生於餘姚北城武勝門內清暉佳氣樓。是明代的文章家。
徐愛(1487年—1517年),字日仁,號橫山,餘姚馬堰(現屬慈溪)人,明代哲學家、教育家。王陽明的最先及門弟子,妹夫。是王學的主要傳人。
徐珊(1487年—1548年),字汝佩,號三溪,王陽明學生,是一位不畏權貴的志士,嚴尊師說的王學傳人。
韓應龍(1498年—1536年),字汝化,是明代餘姚三狀元之一。
錢德洪(1496年—1574年),名寬,字德洪,以字行,又字洪甫。出生於餘姚緒山(即龍泉山)北麓的瑞雲樓,又曾在緒山就學,因此取名緒山,學者尊稱他為緒山先生。是五代吳越國君錢鏐的第十九世裔孫,明代哲學家、教育家王陽明的高足弟子,嘉靖十一年進士。
趙錦(1516年—1591年),字元朴,號麟陽,是王陽明弟子中最年輕的學生,明代的學者型官員。
諸燮(1522年—1566年),字子相,明代餘姚人,歷官兵部主事、邵武同知,俱有惠政。曾守山海關,忠貞為國。精理學,一洗陳言。
謝志望(1528年—1555年),字見甫,系謝遷之長玄孫,是明嘉靖年間浙東地區的抗倭英雄。
何良臣,字際明,號惟聖,生活於明正德至萬曆年間,是明代的軍事家。
葉憲祖(1566年—1641年),字美度,一字相攸,號六桐、桐柏,園居士、紫金道人,是明代的戲曲作家。
沈國模(1575年—1656年),字叔則,號求如,晚年居住橫嶴之石浪山,又號石浪老樵,是晚明王學傳人,姚江書院的首創者。
史孝咸(1582年—1659年),字子虛,號拙修,出生於城南半霖史家村,是南宋臣相史浩之後裔,是姚江書院首創者之一。
黃尊素(1584年—1626年),字真長,號白安,城東黃竹浦人,明季東林黨骨幹人物,思想家黃宗羲的父親。
朱啟明(1590年—1671年),原名之琦,字伯球,號蒼曙,出生於餘姚城內龍泉山麓。他是明軍將領,明末清初學者朱舜水的胞兄。
韓孔當(1599年—1671年),字仁甫,是姚江書院第二代主講。
孫嘉績(1604年—1646年),字碩膚,天啟年間閣老孫如游之孫。是明末清初的抗清志士。著有《五世傳贊》、《存直錄》等作。
呂章成,字裁之,號餘民,是明末清初餘姚的一位身懷奇才的氣節之士。
熊汝霖,字雨殷,姚北天華街(今朗霞街道天華)人,明末抗清志士。
鄭遵謙,字履恭,餘姚臨山衛人,少年時即有俠義心腸,輕財好義,是明末一位堅持民族氣節,為大義而斷絕親情的抗清英烈。
史標(1616年—1693年),字顯臣,是沈國模弟子中年齡最小的一個,是姚江書院第三代主講。
王翊(1616年—1651年),字完勛,號篤庵,是明末清初的抗清將領,民族英雄。
黃宗炎(1616年—1689年),字晦木,號立溪,學者稱鷓鴣先生,通德鄉黃竹浦人,黃宗羲胞弟,抗清義士、學者。
黃宗會(1618年—1663年),字澤望,號縮齋,世稱石田先生,黃宗羲二弟,清初學者。
徐景范,字文亦,號正庵,是清代中興「姚江書院」的王學傳人。著有《四勿徽錄》、《學問偶存》、《五經疑》、《紀史》、《正庵詩稿》等作。
黃百家(1643年—1709年),黃宗羲第三子,字主一,號不失,別號黃竹農家,通德鄉黃竹浦人,清初史學家,是近代西方科學知識的傳播者。
邵廷采(1648年—1711年),原名行中,字允斯,後改名廷采,字念魯。餘姚城區人,是清朝初期浙東地區的重要史學家。
勞史(1655年—1713年),字麟書,號餘山,是清康熙至雍正年間的平民學者。
陳梓(1683年—1759年),字敷公,字右民,號一齋,又號客星山人。姚北臨山人,是清代康熙至乾隆間的詩人。著有《四書質疑》、《經義質疑》、《刪後詩文存》、《客星零草》、《寓峽草》、《九九樂府》、《一知雜著》、《定泉詩話》等作。
邵昂霄,字子政,清朝的天文歷算學家。
盧文弨(1717年—1795年),字紹弓,好磯漁,人稱抱經先生,是清代的經籍校勘學家、藏書家。
邵晉涵(1743年—1796年),字與桐,又字二雲,號南江,是的歷史學家,浙東史學的殿軍。
翁元圻(1751年—1825年),字載青,號鳳西。清代學者,書法家。
黃澄量(生卒年未詳),字式筌,號石泉。梁弄人,諸生,清乾嘉時藏書家。
葉樊(1791年—1836年),字季衛,號槿圃,餘姚城北武勝門人。是清代餘姚地區的橋梁建築師。好土木營建,尤長橋梁建築,相繼督造修建餘姚東門外皇山橋(今改建混凝土閘橋)、跨舜江的通濟橋(今存,為餘姚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城石巍橋(今河填橋廢)、轉良橋(今稱最良橋)。又捐資3萬緡,擴建北門外候青橋,改3孔為5孔,民感其德,改名季衛橋。橋成,越年卒。建宅壽山堂即今王陽明故居
朱蘭(1800年—1873年),字久香,號耐庵,文治先生之子,姚城東門外醬園街人。清中晚期聞名全國的考試官。
黃春生(1811年—1861年),鄭巷黃李鮑村人,是清咸豐年間餘姚「十八局」佃農起義的領袖。
黃炳垕(1815年—1893年),字慰亭,號了翁,是清代後期的天文、歷算、史地學家,是黃宗羲的七世孫。
翁慶龍,初名琳,字巳蘭,號解虛心室主人。清代學者翁元圻曾孫,晚清的書法家。
虞悰(434年—499年),字景豫,出生於虞氏豪強大族之家,是南北朝時期的貴官巨宦。
阮令瀛(474年—540年),原姓石,是南北時期蕭梁朝的文宣皇太後。
顧全武(866年—930年),少年時曾做過和尚,故又名顧和尚。是五代時期餘姚人中的吳越王錢鏐胡名將。
孫子秀(1212年—1266年),字元實,號靜見,梁弄汪巷人。是宋代較有才氣,注重儒學的官員。
謝丕,字以中,號汝湖,泗門人,明大學士謝遷之子。又是奸相嚴嵩的知心朋友。
呂本(1504年—1587年),字汝立,號南渠、期齋,出生於餘姚南城的玉蘭堂。明代餘姚三閣老之一,亦是依附嚴嵩奸黨的親信之一。
翁大立(1517年—1597年),字儒參,明代中期為治理洪水作出重大貢獻的大臣。
孫如游(1549年—1624年),字景文,是忠烈公孫燧的曾孫,明代餘姚三閣老之一。
王喜姐,祖籍餘姚雙雁鄉上王村(今東南街道茭湖上王村),為明神宗的皇後,世稱孝端皇後。
駱尚志,號雲谷,浙江紹興餘姚人,明萬曆年間神機營參將,臂力驚人,能舉千斤,且擅長劍術。參加明軍入朝作戰,取得不錯戰績。
高士奇(1645年—1704年),字澹人,號瓶廬、江村,原籍餘姚匡堰鄉(今屬慈溪市)。是清代的書畫、古董鑒賞家、收藏家、歷史學家。
邵友濂(1840年—1901年),原名維誕,字小村,是清末的外交大臣。
高似孫,字續古,號疏寮,原籍鄞縣,晚年遷居餘姚。是宋代的方誌學家和目錄學家。
朱然(181年—249年),字義封,三國時期丹陽故鄣(今浙江安吉縣)人。是餘姚有史籍可查的首任行政長官。
宋漢章,餘姚豐南郎霞宋家人。近代銀行家,上海中國銀行負責人。
黃楚九,名承乾,字楚九,號磋玖,清同治十一年出生於餘姚通德鄉黃竹浦(今屬梁輝鎮)醫葯世家,為上海大世界的創始人。對近代醫葯業和娛樂業的發展作出過貢獻。
蔣夢麟(1886年—1964年),原名夢然,後改夢麟,字兆賢、少賢,號孟鄰,筆名唯心。1886年1月20日誕生於餘姚老蔣村。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博士,曾任浙江大學校長、北京大學校長、西南聯合大學主要領導人、國民政府教育部長、行政院秘書長、行政院農村復興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職,是教育活動家。
楊賢江,餘姚雲和鄉楊家村人。是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家,一代青年的導師、堅定的共產主義戰士。
沈宗瀚,乳名修年,字海槎,別號克難居士。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12月15日)生於餘姚鳳亭鄉,為中國農學家。
吳耕民,1896年3月17日出生於餘姚鎮精忠鄉東溜場村(今屬慈溪),現代園藝學奠基人,逝世前為中國園藝學會名譽理事、浙江農業大學一級教授。
谷鏡,公歷1896年9月26日生於浙江餘姚梁輝鄉楊梅潭村,為中國現代病理學創始人,病理學家和醫學教育家。
黃雲眉,光緒二十四年二月二十日,出生於餘姚城內筍行弄銹衣坊。字子亭,以「半坡」為號,教育家、歷史學家,現代史學界公認的明史專家。1965年曾將舊籍245種,3130冊贈送給梨洲文獻館及餘姚梨洲中學。
嚴景耀,1905年7月24日出生於餘姚低塘姆湖嚴家村。社會學家,中國犯罪學的開拓者。嚴景耀、雷潔瓊夫婦俱為民主促進會的創始人。
胡考,祖籍餘姚。1912年12月23日生於上海。1994年6月23日逝世於北京。是集畫家、小說家、詩人於一身的藝術家。
王仲犖,1913年11月9日生於餘姚(一說生於上海),一名頌平,又名元崇,為中國現代史學家。
楊積芳(1856年—1938年),字馥笙,號福蓀、寄篁,又取號東漁,下沙畈人。曾在朗霞篁封橋住過。編纂有《六倉志》,留有《東漁印存》。
郭靜唐(1903年—1952年)幼名寅生,又名挹青,字琴堂。姚北周巷人。與樓適夷合辦《餘姚評論》、《餘姚青年》等刊物。
高培良(1894年—1967年)餘姚候青門高家弄人。與親戚郭永泉合資創辦「餘姚唯一特產製造廠」,生產筍乾菜,以「唯一」商標向政府注冊。
裘樹堂(1906年—1990年),又名柱常,筆名裘重,出生於餘姚龍泉山北麓的鄔家道地。為上海《新聞日報》的編委,中國上海翻譯家協會理事。另著有《黃賓虹傳記年譜合編》。
樓適夷(1905年-),中共餘姚第一任支部書記。1944年12月到新四軍浙東游擊縱隊、浙東行政公署擔任文教處副處長。參加過抗美援朝。1980年寫有散文《誇我的故鄉》《適夷散文選》。
陸一飛,又名瑞雲,字挹斐,1931年出生於餘姚桐江橋。中國山水畫家,有不少畫是餘姚山水,出版過專集三本。
胡景耀,1937年出生於餘姚鎮,北京天文台研究員。1989年在歐洲南方天文台發現一顆閃爍綠色光環的行星狀星雲,被國際天文界命名為「胡星」。
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出生於浙江省餘姚縣橋頭鎮(今屬慈溪)。大陸藝術理論家、文化史學家、散文家,曾任上海戲劇學院校長。
沈君山,1932年8月29日生,浙江餘姚人,家世顯赫,台灣大學物理系學士,美國馬里蘭大學物理博士,曾任職於普林斯頓大學,美國太空總署太空研究所及普度大學。1973年回台灣後,擔任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兼理學院院長,後曾擔任行院政務委員,並於1993年當選第一屆民選校長。
D. 娛樂圈有哪些經典的「塑料姐妹花」
01馬蘇和李小璐。大家都知道前段時間李小璐出軌事件處在風口浪尖,馬蘇不僅沒有力挺李小璐,反而撇清關系,網友們都說她們是塑料姐妹情。
02楊冪和唐嫣。在拍仙劍三的時候,唐嫣和楊冪的姐妹情在娛樂圈是眾所周知的,各種微博送祝福。可是後來楊冪大火了後,網友們就發現楊冪和唐嫣不怎麼互動了,所以網友們都說她們是塑料姐妹情。
03范瑋琪和張韶涵。最近張韶涵在《歌手》這個節目里可謂是大火啊,但網友們都知道之前張韶涵因為家庭的原因,在歌壇消失了一段時間,可是這時候的范瑋琪卻在歌壇風生水起,那件事也讓網友們知道了范瑋琪和張韶涵是塑料姐妹情。
04《歡樂頌》里的「五美」。在《歡樂頌》這部電視劇熱播的時候,裡面的五位主演劉濤、蔣欣、楊紫、王子文、喬欣的感情很好,可是在後來的一個綜藝節目里,網友們發現她們五個根本不怎麼互動,甚至跟相互不認識似的,網友們紛紛說她們是塑料姐妹花。
E. 七妹電視劇演員表
可能因為香港幾乎很多電視劇都是TVB的演員,而且TVB的電視劇一般電視劇演員用的都差不多..而且演員也要上街,他們有時候在街上就可以碰見..而且一集電視劇也有時間規定,他們又要鳴謝這個,鳴謝那個,就沒有什麼時間可以播演員表,而且一般TVB的官網要播這部電視劇都可以在網上看見演員在裡面角色的名字以及真名..而且我知道電視劇一般開播都要做幾次活動用來宣傳..而且TVB的娛樂頻道也會播出什麼開鏡拜神儀式..還有每年都有電視劇巡禮..所以,一般不用很慢..電視劇快要開播,很多人都知道大綱以及演員...
可以網路一個coolnv第一個就是網站
F. qq音樂叫七妹的盜歌真的嗎
像7妹是出了名的盜曲狗。還有dj宇軒,dj蘇銘,等等,,,酷狗也有很多盜曲狗,盜別人的舞曲,改上自己的名字,然後說是自己原創的,他們盜曲太可恥了。
G. y2002七妹的那些電音曲子都是哪兒來的,還有其他的,我就不信她自己能做出這么多電音出來,轉載抄
七妹就是很多都是改版
修改過的
人氣高
打廣告
我都看見她換了好幾個秋秋號碼了
號碼都賣了
賣了的號碼我去看
進她以前的秋秋空間
就是別人了
而且還是賣手機啊,什麼的都有。
就是賺人氣賣秋秋。
H. 2009 歡天喜地七仙女
蔣欣她現在在北京拍攝照片接受宣傳,詳細內容請到蔣欣吧或者是蔣欣新浪博客上一看便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