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華人海外建國的是哪個國家
1、蘭芳共和國
從幫會到企業到國家
「蘭芳」,不是一個女孩子的名字,而是200多年前一群中國人在數千里之外的熱帶海洋島嶼上建立的自治體。他們在完全沒有祖國支持的條件下,以驚人的意志,頑強求生。
公元1772年(乾隆三十七年),今廣東梅州的客家人羅芳伯鄉試不第,「乃懷壯游之志」,發揚客家精神,漂洋過海,登上婆羅洲(今西加里曼丹島)。在坤甸成立了「蘭芳公司」,是一個與東印度公司相類似的含有政治色彩的團體組織。
五年後,羅芳伯將「公司」改為「共和國」,以東萬律為首都「蘭芳大統制共和國」建立。這一年定為蘭芳元年。
羅芳伯,原名羅芳柏,羅芳伯是後人對他的尊稱。生於1738年(乾隆三年),「自幼學文習武為群兒冠」。
剛到婆羅洲時,羅芳伯以教書為業,他有文化、有才能,又懂武術,既能團結僑胞,又能與當地土人合作,深受當地人民和華僑的擁戴。
婆羅洲土地肥沃,可耕可牧,又有山林、金礦,資源豐富,還有港灣可發展交通,但島上內部各大小采礦公司之間互相爭斗,外部又有荷蘭帝國東印度公司的武裝入侵,內憂外患。羅芳柏在站穩腳跟後,帶領自己的夥伴,和當地人一起,協助當地蘇丹首領平了土著人的叛亂,得到了首領的嘉獎,將東萬律劃歸羅芳伯管轄。這塊地方有10多萬人及南北幾十公里的產金地,吸附華人數萬,土著好幾十萬,順理成章地成立了巨大的經濟實體—蘭芳公司。
1776年羅芳伯建立了「蘭芳大統制共和國」,始用「蘭芳」年號。羅芳伯參照西方國家的一些法制,設置了一套完整的行政、立法、司法機構。國家有國防部,但沒有常設軍隊,而是全民皆兵,平時分散各地搞生產,戰時集中起來御敵。地方分省、府、縣三級,由各級公民投票選舉出當地行政機關的負責人。
剛剛建國,羅芳伯就派人覲見乾隆皇帝,請求把西婆羅洲這塊土地納入大清的版圖,或者變成藩屬國家。但乾隆皇帝根本沒理睬這些「天朝棄民」,也不承認這個南洋華人在海外建立的國家。
羅芳伯當了十九年的國家元首於1795年病逝,臨終前他還交代國民,無論今後誰為國家領導,歸順大清之心決不可變。
之後,由全國公民選出江戊伯繼任國家元首。此後還有七人先後擔任過這個職務。
1886年,蘭芳共和國遭到荷蘭殖民侵略軍的進攻。蘭芳共和國全體民眾進行了頑強的抵抗,最終因武器不如人而陷落,這個存在了110年的華人小國不幸滅亡。
按照《羅芳伯傳》的說法,當地統治者蘇丹與羅芳伯簽約割讓土地給蘭芳自治,「其所割讓的土地,計東界萬勞,西界卡浦斯河,南界大院、上侯、雙溝月之線,北界勞勞、山口洋、邦戛之線,縱橫數百里……」幅員遼闊,人口也達到百萬之眾,地地道道的國家,可為什麼這個墓誌銘上,偏要稱「公司」呢?
其實,像羅芳伯這樣的中國移民,在當時社會里叫「天朝棄民」,根本沒有社會地位。當時是乾隆年代,中國繁榮昌盛,朝廷威權無處不在。羅芳伯他們不敢稱孤道寡,怕犯一個謀逆之罪,自己遠離故土倒不要緊,連累身在故國的宗親友人那才是麻煩。中國人骨子裡始終認同祖國,不管走得有多遠,都改變不了「我的中國心」,羅芳伯他們也是一樣。反而,他們一直希望能夠被清廷接納為一個地方政府,一來可以光宗耀祖,二來也可以利用祖國這個靠山,抵抗來犯的歐洲人。事實上,清廷雖然從來沒有正式承認過蘭芳國,但羅芳伯派出的使者至少見到了乾隆的重臣,使得對蘭芳覬覦已久的荷蘭人有所忌憚,一直不敢造次。直到1886年,見清廷衰敗,荷蘭才大舉進攻蘭芳,滅掉了這個華人在海外建立的國家。
擁有百萬人口,戰時可以全民皆兵的蘭芳國,敗在遠道而來的荷蘭人手下,據說主要原因是武器太差。這件事告訴我們,一個國家實行什麼體制不重要,重要的是實力—經濟的實力、科技的實力,以及軍事的實力。
華人在海外建國,歷史上並不少見。羅芳伯不是惟一的一個,但他是惟一一個不稱王的。
2、戴燕王國
當時在東南亞建立的華人國家不僅是「蘭芳共和國」一個,還有其他幾個國家:
廣東省人吳元盛,在婆羅洲北部建立戴燕王國,自任國王,王位世襲,立國百餘年。於19世紀亡於荷蘭.
戴燕王國是廣東人吳元盛在婆羅洲北部建立的一個王國,王位世襲,存在時間是18世紀中後期至19世紀中葉,歷4代國王70餘年。於19世紀中期淪為荷蘭的殖民地而滅亡。
戴燕王國的第一代國王為吳元盛,原為廣東嘉應州梅縣人,清朝乾隆中後期因為謀劃發動起義事泄而逃亡到東南亞的婆羅島,18世紀中期在當地創建了很有影響力的聚勝公司,成為首領。後來,其下屬羅芳伯的威望逐漸超過了他,羅芳伯取代了吳元盛的首領地位,成立了蘭芳公司,吳元盛成為羅芳伯的下屬。1777 年,羅芳伯在婆羅洲建立了蘭芳共和國,吳元盛是羅芳伯的手下部將,被派駐守在坤甸河北部的戴燕王國(Tayau)。當時,戴燕國王很殘暴,人民都怨恨他,1783年,吳元盛殺死了戴燕國王,吳元盛殺死國王後,人民都很感激他、敬佩他,因而被人民擁戴為戴燕國國王。
後來,吳元盛逝世後,其子年幼,由其妻襲位為女王,清代旅行家、航海家謝清高出海游歷南洋時(1783—1797年間),戴燕女王還在位。此後戴燕國王位由吳氏世襲四代,直到19世紀中葉,戴燕王國才淪為荷蘭的殖民地而滅亡。
謝清高在《海錄》一書中對戴燕王國進行了記載:戴燕在昆甸南,由昆甸南河溯流而上,約七八日,至雙文肚,即戴燕境。又行數日,至國都。乾隆未,粵人吳元盛刺殺番酋,國人奉以為主。元盛死,子幼,妻襲其位,至今猶存。
3、納土納島國王
明朝末年,廣東省潮州人張傑緒,在安波那島(納土納島)建立沒有特定名號的王國,自任國王。19世紀張傑緒逝世,內部發生紛爭,王國瓦解。
南中國海的納土納群島(Kepulauan Natuna,也有安波那島等其它幾個稱呼)印度尼西亞北部島群,屬印尼廖內群島省。位於馬來半島和加里曼丹島之間。由主島大納土納島(Natuna Besar)和其他許多小島,共由127個大小島嶼組成,面積2110平方公里,上世紀80年代末人口約1.5 萬,當時華人佔八成以上,據新加坡媒體過去的報導,這一群島上的華人一直希望獨立建國,但被印尼彈壓。納土納群島海拔不高,全年高溫、雨量多、富熱帶森林。
納土納群島一些比較早的華人家譜記載:清兵入關後消滅了南方的南明政權,在廣東沿海島嶼上堅持抗清的幾百殘兵和幾百家不服滿清統治的漁民逃到了南洋的一個小群島上——荷蘭人後來命名的納士納群島!
納吐納群島在當時不過是一塊蠻荒之地,華人來到這片土地上噼荊斬棘,將它開拓建設成一方樂土,納吐納群島成為華人的一個獨立的土邦。
可到了一百多年前,在納土納島首領(也算是國王)張傑緒去逝後,內部發生紛爭,荷蘭人乘機滅了張氏王國。印尼獨立出荷蘭後,納土納島群島未能獨立出印尼,像新加坡那樣獨立建國。 無憂資訊
這個本來屬於華人的地方,現在卻成了印尼的領土,看到不由得心痛!
4、暹羅王國
泰國吞武里王朝的建立者是華裔鄭信(1734-1782年),,生於泰國阿瑜陀耶城,史稱「達信大帝」或「吞武里大帝」。
鄭信的父親鄭鏞是中國澄海縣中外莆都(今上華鎮)華富村人。清雍正年間南渡暹羅,居阿瑜陀耶城(大城)。娶暹羅女為妻,生鄭信。
鄭鏞去世後,鄭信被暹羅國大臣收為養子,接受泰國傳統教育。長成後從政,官居甘碧府府尹,封爵為披耶。
1763年,緬甸入侵暹羅,鄭信率部防衛暹都。四年後,緬軍攻陷暹都,大城王朝滅亡。
鄭信在東南沿海地區建立根據地,組織反抗軍,光復大城,並遷都吞武里。
1767年12月28日登基為王,史稱吞武里王朝。隨後消滅各地割據勢力,三年後統一了暹羅全國,又多次對柬埔寨進行軍事擴張。他也派使臣到北京,入朝於清廷。
1782年4月7日,在一次宮廷政變中,鄭信被殺。從柬埔寨前線率大軍回京的卻克里將軍拿握政權,建立曼谷王朝。
泰國政府規定每年12月28日為鄭王節。
5、馬來吳氏王國
吳陽(1717—1784),又名吳讓,字士侃,馬來吳氏王國的建立者。原為福建漳州府海澄縣山塘鄉西興村人。
馬來吳氏王國演變為如今馬來西亞的宋卡市。
1750年到暹邏(今泰國)南部宋卡(今屬泰國,位於馬來半島)謀生。宋卡原是荒無人煙的地帶,吳陽帶領華僑開發墾植,使宋卡逐漸繁榮起來,吳陽因此被稱為建設宋卡的第一人。1769年,暹邏鄭皇率兵南下討平洛坤叛亂,吳陽乘機請為端四島、五島燕窩稅吏,願年納白銀五十一斤,鄭皇准其所請,並封他為子爵。鄭皇嘉其忠誠,1775年詔封昭孟(Chao Muang),意為城主,爵號鑾素汪奇里頌木,府署設廉松。統治宋卡城和大郡候、賽武里、大泥、丁加奴三城及馬來西亞吉蘭丹、丁加奴、吉打、玻璃市等四州。1784年,吳陽逝世。
6、「飛龍」國開國君主
張璉,「飛龍」國開國君主。明朝嘉靖年間饒平人,漢族,生年不祥,亡於1563年。明嘉靖年間(1522—1566年),因不滿朝政腐敗,殺死族長,投奔大埔鄭八、蕭晚義軍。鄭八死後,被推為首領。後因起義失敗,遂率余部由雲霄河引航出海,聯合海上武裝力量,繼續對抗明朝政府。以後輾轉南下,奪佔三佛齊島 (今蘇門答臘),自立為國王,佔有舊港、柔佛、馬六甲等地,墾殖為漁,稱番舶長,漳州人和泉州人及海外華裔移民均依附他。
7、爪哇順塔國
南宋祥興二年(公元1279年),宋將張世傑兵敗崖山,左丞相陸秀夫(江蘇鹽城人)負幼帝蹈海而亡;其幼子陸自立(號復宋)和其他南宋遺民乘番舶外逃至南洋爪哇島。
陸自立被推舉為首領,自立為國,由於社會進步,中國人逐漸走向世界,現在,中華已不僅是一個國家,而成為了一個華人世界(就象阿拉伯世界)。以後還有沒有華人要建立國家呢,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2015-06-05 趣歷史
⑵ 國外哪些國家旅遊局做宣傳的力度大
各級旅遊行政管理部門要切實提高對文明旅遊宣傳引導工作的重視程度,回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建答立文明旅遊宣傳引導工作相關管理制度和長效機制。加強對各自區域內旅遊企事業單位開展文明旅遊工作的督促和指導,切實將「行前說明、行中引導、重要環節及時提示」等項要求落到團隊旅遊組織工作的實處。充分結合各自實際,採取多種方式、多種途徑,貼近遊客,開展形式多樣的文明旅遊宣傳引導活動。積極組織旅遊公益宣傳,引導遊客追求旅遊品質,做國內旅遊、出境旅遊的文明使者。
⑶ 各國的建國日
1、美國,1776年7月4日,在費城發布了《獨立宣言》,標志著美國建國的開始,之後開始了獨立戰爭。
2、俄羅斯,1721年彼得一世被元老院授予「全俄羅斯皇帝」的頭銜,並建立俄羅斯帝國。不過現在的俄羅斯聯邦確切的說是蘇聯解體後開始出來的,也就是1991年12月25日開始的。
3、韓國,1948年8月和9月,依北緯38度線,朝鮮半島南北先後成立大韓民國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4、印度,在1947年6月,根據英國頒布的《蒙巴頓方案》開始獨立。8月15日成立印度自治領,1950年1月26日宣布成立共和國。如果從1950年開始算的話是建國69年,從1947年算的話是72年。
5、法國,1792年9月22日,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成立。1793年,國王路易十六被推上了斷頭台,波旁王朝被推翻,封建制度被廢除,國內外反革命勢力被擊潰。在革命不斷取得勝利時刻,革命陣營內部的矛盾激化。
⑷ 鞏俐國外宣傳強調自己是中國人,改國籍一樣有愛國心嗎
我國著名影星鞏俐,作為跟另外一位國際影星章子怡同期出道的一位女星,兩人自然擁有很強的關注度。尤其是鞏俐,如果說章子怡溫溫柔柔沒有攻擊力的話,那麼鞏俐被網友叫做「鞏皇」是有道理的。
小編也想忍不住為霸氣的鞏皇點個贊。不過國籍這件事仍然有爭議。各位網友們,你們怎樣認為鞏俐更改國籍這件事情呢,你們覺得把國籍改了以後還算是愛國嗎?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分享哦,也給小編來個點贊加關注吧,謝謝你們啦!
⑸ 美國建國已經兩百多年歷史,為什麼還是一直被人說沒文化
1776年,英國在北美洲的十三個殖民地聯合起來發表了《獨立宣言》,這標志著美國正式獨立。從美國獨立建國以來,到現在已經兩百多年的歷史。這兩百年以來,美國不論是在經濟、人口、軍事、經濟等各方面發展都非常迅速。目前總體實力是世界第一,這些是很多國家都承認的。不過由於美國建國時間短,很多人都覺得美國沒有自己的文化,只有經濟、軍事等。
一、美國建國時間短
要知道文化的形成需要長時間的積累,最後才能沉澱下來。在一個國家有很多東西有體現這個國家的文化,比如一些建築、文物等等。但是由於美國建國時間段,超過百年的文物和建築都比較少。在歐洲殖民者到來之前,這個地方是印第安人生活的地方。不過這些人的文化很少保留下來,大多數都被歐洲殖民地摧毀了。再加上美國建國後的西進運動,大多數印第安文化都消失了,美國繼承的非常少。雖然這樣,但並不代表美國沒有自己的文化。
雖然啟蒙運動不是起源於美國,很多思想並不是美國人創立的,但卻在美國很好的保留下來,而且被發揚光大。這些都可以說是美國自己的文化,美國後來之所以能夠崛起,和這些文化的也有很大的關系。
⑹ 國內宣傳片和國外宣傳片的區別
LZ你好!這個的話,銳星文化認為國外宣傳片相對於國內宣傳片更加不拘泥於固定模式 、風格詼諧幽默、創意也相對比較出人意料,而國內宣傳片過於拘泥形式風格!
⑺ 建國初期國內外背景
國外:
(1)有利條件:①資本主義體系被嚴重削弱。②社會主義超出一個國家的范疇,形成了一個世界體系。③亞非拉的民族解放運動日益高漲。④中國人民革命的勝利,鼓舞了世界人民的反帝斗爭和民主革命運動。
(2)不利條件:美國妄圖憑借強大的經濟和軍事實力,積極推行侵略政策和戰爭政策。美國不甘心在中國的失敗,頑固堅持與中國人民為敵的立場,嚴重威脅著中國和亞洲的和平與安全。
國內:
遼沈、淮海與平津三大戰役結束後,國民黨發動內戰的主力已基本被殲滅,中國人民解放軍挺進到長江北岸。統治中國22年之久的蔣家王朝已陷入四分五裂、土崩瓦解的絕境。新中國誕生的條件已經成熟。
中國的國共內戰進行到1949年下半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已佔領了中國大陸的大部分領土。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召開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會議決定建立一個不同於中華民國的新中國,按照《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這個新國家的國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並定於1949年10月1日舉行建國儀式。
1949年6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議決定,10月1日在北平天安門廣場舉行開國大典。
1949年9月21日,由中國共產黨發起召開的,有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地區、人民解放軍、各少數民族、國外僑胞和其他愛國分子的代表參加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在北京隆重開幕。會議通過了具有臨時憲法作用的《共同綱領》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並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成立。
⑻ 在中國對國外外宣傳的中國文化有哪些
繼續補充: 中國文化包涵廣泛,主要用來外來宣傳的主要有:茶文化,酒文化,古典樂器文化,武術文化,宗教文化,飲食文化,服裝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