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蒙古族歌手有哪些
1、常石磊
常石磊,1981年7月21日出生於廣東省廣州市,音樂創作人及歌手,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工程系。2008年,常石磊成為北京奧運會開幕式音樂團隊核心成員,以一曲試唱小樣打動總導演張藝謀,從而將《我和你》推向奧運舞台。
奧運之後他從幕後走到台前,於2009年推出自己的紅色經典翻唱專輯《Niu China》,於2010年7月21日生日之際,發布個人原創專輯《自己》。2012年,以踢館歌手身份參加東方衛視《聲動亞洲》。2015年,加盟東方衛視《中國之星》。
5、韓磊
韓磊,又名森布爾,1968年2月23日出生於呼和浩特市,中國男歌手。1991年開始踏入中國流行音樂界,1991年7月韓磊參加了北京舉行的《新人新聲》大型演出。截至2014年,韓磊總共8次登上央視春晚,演唱過接近700餘首影視歌曲。
2015年1月22日,央視春晚官方確認韓磊加盟2015羊年央視春晚。2017年12月,韓磊演唱專輯《不忘初心·孝行天下》獲第十屆中國金唱片獎流行類最佳專輯獎。
❷ 我的團長我的團誰拍的
電視劇《我的團長我的團》
片名:我的團長我的團 英文名:My chief and My regiment 開機時間:2008年2月 關機時間:2008年8月 首播時間:2009年3月5日 總集數:43集 國家/地區:中國 類型:軍事 歷史 戰爭 對白語言:漢語 普通話和方言 發行公司:天意影視有限公司 監制:中國電視劇合作製片公司 出品:華誼兄弟娛樂投資有限公司
演職人員
段奕宏——龍文章(團長) 張譯———孟煩了(北平兵) 張國強——迷龍(東北兵) 邢佳棟——虞嘯卿(師長) 李晨———張立憲(四川兵) 王大治——鄧寶、不辣(湖南兵) 羅京民——郝西川、獸醫(陝西軍醫)孟煩了 高峰———康火鐮、康丫(山西兵) 王迅———李四福、要麻(四川兵) 范雷———馬大志、蛇屁股(廣東兵) 王東棟——董刀、喪門星(雲南兵) 劉天佐——時小毛、克虜伯(炮兵) 王往———林譯、阿譯長官(上海軍官) 謝孟偉——谷小麥、豆餅 趙志君——唐基(副師長) 左騰雲——余治(副官)迷龍 王大奇——何書光 袁菲———陳小醉 劉威葳——上官戒慈(迷龍的妻子) 江奇翰——雷寶兒 李梁———李梁(赤化分子) 杜建橋——李連勝、李烏拉 張衡平——崔勇、大鬍子 宿宇傑——邢福全 馬雲———滿漢虞嘯卿 何傑———泥蛋 白恩———羊蛋子 Karl(中文名:卡爾/柯志凌)——麥克魯漢、麥師傅 Jonathan Kos-Read(中文名:曹操)——柯斯林、全民協助 吳有才——孟父 哈斯其其格——孟母 史航———世航大師 曹海濤——海正沖 鄧寶———收容站站長不辣 陳思成——米齊(救援團團長) 張寒冰——虞慎卿 李京———陳主任 楊在景(遠征軍老戰士)——老年孟煩了 李博———程小龍(結巴兵) 刁海明——邢九鴻 蘭曉龍——竹內連山(照片) 友情出演 陳思成 李京 吳連生 凌風 楊在景(遠征軍老戰士) 參加演出人員 傅強 塔林夫 胡希凡 袁玉品 陳勇智 張寒冰 杜童 邢宇 劉永魁 許超 侯申 鄧寶 金華 武成 曹松 蘇建衛 顏宇 趙春 宋華程 丁俊倪 權書 段雄 倪小鵬 李祥 李東財 孔德貴 李敏 李興福 左瑾 張永強 徐勝普 施展 馮文 興安 金泉 毛樂日 孫博爾 十五 蘇榮 格日樂圖 巴達雲貴 宗篪 白博 李桓......
演職人員
導演:康洪雷 動作導演:沈在元(韓國) 執行導演:劉濤 黃櫟 副導演 張寒冰 杜童 馬帥 崔永 導演助理:邢宇 劉永魁 許超 場記:劉翰軒 高寶琪 編劇:蘭曉龍 文學統籌:張曉濤 出品人:王中軍 總監制:王中磊 總製片人:吳毅 執行製片人:李義華 製片主任:侯申 統籌:盧法瑞 外聯製片:劉建寧 現場製片:鄧寶 金華 王六九 劇務:裴建忠 余浩宏 宿宇傑 趙宇 攝影師:林澤君 俞波 斯坦尼康攝影師:陳祝祥 副攝影:艾政 陳綱 攝影助理:王赫 董國威 金懷躍 武成 張煜 王兢傑 技術:張南 郎鴻 董亮 李偉 劇照師:趙新昌 劇照助理:許玉蘭 美術指導:趙立新 美術:趙京 副美術:羅蘭 於喻軍 現場美術:祝天友 王國平 錄音指導:李安磊 錄音助理:張黎 菊進超 施展 付江露 音響:毛錦玲 剪輯指導:劉淼淼 剪輯師:戴小明 剪輯助理:李勁暉 作曲:周志勇 音樂編輯:劉俊鵬 照明設計:宋德巍 化妝設計:超英 化妝組長:馬曉雲 化妝助理:麗麗 化曉娟 梁敬俠 王傳凱 張學慧 馮文 祁智惠 寶紅 龔倩 服裝設計:高文晏 服裝助理:王雪 顏宇 趙春 李健 劉陽 高自新 姜洪凱 李倫 道具:楊少惠 道具助理:孫佔先 趙連諭 陳躍 宋華程 時志國 楊東 特道:劉紹春 特道助理:吳寶程 祁應文 楊佑章 李進中 程飛龍 蔣永國 鄧偉東 魏立海 劉洪海 儲緒 劉志福 製作:黃繼成 製作助理:蔣德權 黃俊明 沈言春 劉占芳 劉玉芳 楊正飛 置景:王勝民 張子臣 置景助理:張強松 劉健 史成龍 王俊海 趙全 張秀華 盧建軍 煙火師:郭岩 王海峰 李秀賓 煙火助理:劉建林 唐建國 馬鵬飛 王振宇 張新軍 王強 李寶林 代建亭 王洪志 槍械師:林玉生 槍械:彭涵曉 姚衛東 劉勇 特效/武術總監:李治允(韓國) 特效/武術副總監:李泫淑(韓國) 動作指導:李仁燮(韓國) 材旭(韓國) 動作剪輯:盧亨奇(韓國) 特效/武術組長:蔡奎光 朴哲 特效/武術組:朴京君 申基虎 特效總監 金柄基(韓國)導演康洪雷 特效指導:安相炫(韓國) 第一組長:金萬惺(韓國) 第二組長:李相永(韓國) 副組長:李錦敦 組員:黃犯 李星列 金成民 武行:徐弘飛 楊明志 吳營彩 蘇平 石占彪 李炳南 彭志 鄭成飛 張猛 王世政 徐張飛 宋傳盟 章雪峰 呂建中 宋振剛 李巧 宋樹立 韓永雷 周洋洋 單光夫 陳守飛 孟銀行 馬元龍 耿永剛 朱賀 王恆勝 蔡承林 鮑洪星 程龍 李全廣 王梁 李尊 張飛 王臻海 馬雨路 小五 傑子 鄭成飛 申華 小馬 超衡 彥平 海濱 財務總監:丁雅芳 會計:李燕 出納:劉時春 宣傳推廣:斯洋 CG特效總監:杜童 電腦特技製作:北京水晶石影視動畫科技有限公司 完美動力影像技術有限公司 王鵬工作室 場務:田寶山 單秉玉 裴勝彪 曾昭宣 王晉傑 趙瀟斌 靳冬 劉洋 付強 馬明明 馬文方 興安 毛樂日 十五 蘇榮 巴達雲貴
❸ 玄武湖的歷史沿革
據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賀雲翱稱,古代玄武湖的周邊是今天南京主城區最早適合人居的境地。早在大約6500~4000年前,玄武湖就與南京人的生活發生了聯系。史載東漢建安末年,諸葛亮出使江東路過南京,作出「鍾山龍蟠,石頭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的風水評價,玄武湖在六朝時面積比如今大,而且直接與長江相通,湖中可以成為水軍訓練場所。
玄武湖是在岩漿侵入體和斷層破碎的軟弱部位,經過風化剝蝕發展而成的湖盆,歷史上的湖面要比現存的廣闊得多。原來只是一塊因斷層作用而形成的沼澤濕地,湖水來自鍾山北麓。 秦始皇嬴政統一六國後,曾經五次出巡,其中有兩次路過今南京。公元前210年,傳說秦始皇第五次出巡迴歸,至金陵時,幾個陪同的望氣術士見金陵四周山勢峻秀,地形險要,就對秦始皇說:金陵有天子氣。秦始皇一聽大為不悅,命人開鑿方山,使淮水流貫金陵,把王氣泄散,並將金陵改為秣陵。
此時的湖泊更名為秣陵湖,後又因漢時秣陵都尉蔣子文葬地湖畔,孫吳時孫權為避祖父孫鍾名諱,遂名「蔣陵湖」。從公元前221年的先秦到西漢玄武湖分別稱作秣陵湖、蔣陵湖。 三國時吳王孫權引水入宮苑後湖,玄武湖才初具湖泊的形態。因為玄武湖位於燕雀湖和宮城之北,故又名「後湖」或「北湖」。
南朝時,玄武湖進入它在歷史上的鼎盛時期。從東晉到梁代,玄武湖先後有過昆明湖、飲馬塘、練湖、習武湖、練武湖等名稱。隋唐以後,玄武湖隨著都城的北移,逐漸衰落下來。
六朝時,玄武湖是封建帝王的游樂之地。出於帝王都「四神布局」的需要,又由於宋元嘉年間湖中兩次出現所謂的「黑龍」,湖名開始改為「玄武」。宋大明三年曾在湖上設立上林苑,南岸還設立樂游苑、華林苑。齊大明年間,武帝常半夜出獵,或到鍾山,或到幕府山,上萬宮女嚴裝陪同,天亮時回來剛剛聽到雞叫,「玄武湖中玉漏催,雞鳴埭口綉襦回」之句源出於此,至今武廟閘附近還有雞鳴埭的地名。
劉宋元嘉初年,宋文帝對玄武湖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疏浚,挖出來的湖泥堆積在一起,成了露出水面的小島。其中最大的為「蓬萊」,「方丈」,「瀛洲」三島,合稱「三神山」,或許這就是今天玄武湖中梁洲、環洲和櫻洲的前身。傳說劉宋元嘉二十五年(448年)湖中兩次出現「黑龍」,因而又稱玄武湖。
玄武湖曾兩次遭到浩劫,一次發生在隋文帝時,另一次則發生在宋神宗在位時。隋文帝滅了南陳之後,曾下令將南京城夷平,玄武湖就在這個政策下首度消失了兩百多年。
隋唐時期,南京的城市地位衰落,玄武湖也被冷落。大書法家顏真卿任升州刺史時,一度改玄武湖為「放生池」。不少著名詩人如李白、杜牧、韋庄、李商隱等,面對玄武湖地位的滄桑巨變大發感慨。
到南唐時期,玄武湖一度復興,以致南唐大臣馮謐貪戀湖中「名目勝境,掩映如畫」,而向皇帝提出將湖贈給他為私園的請求,此事因遭到徐玄的阻止才作罷。 宋神宗趙頊時,王安石調任江寧府尹,提出了「廢湖還田」的主張,南京城遇雨成災的惡夢從此揮之不去,一直到了元朝疏浚措施完工之後才稍獲改善。
宋熙寧八年(1075年),江寧府尹王安石奏准宋神宗泄湖得田,玄武湖因此而消失了二百多年,經過元大德五年(1301年)和元至正三年(1343年)的兩次疏浚,玄武湖才重新在南京版圖上出現。 明代對鍾山和玄武湖這兩片區域有三個重大影響。一是玄武湖於洪武初年成為貯存全國人口、田畝檔案(時稱「黃冊」)的「黃冊庫」所在,也禁止民眾入內。二是把城牆建到了玄武湖南岸、西岸一側,使玄武湖與主城區及覆舟山、雞籠山之間多了一道無法逾越的屏障,徹底改變了六朝以來南京城市北部山水相連的視覺景觀,同時也阻斷了玄武湖此前與長江的連通,使玄武湖的水面進一步縮小。三是在鍾山和玄武湖接合部建太平門一座,又在太平門外建「太平堤」(今成為龍蟠路一段),並將玄武湖緊貼鍾山西麓的一片湖面隔為「中湖」,從而徹底把原先連綿一片的鍾山—玄武湖區域人為分成兩地,改變了此前這一地區千萬年以來的山水格局。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選中玄武湖作為明朝中央政府黃冊的存放地,建後湖黃冊庫(相當於如今的中央檔案館)。玄武湖從此作為一代禁地,與外界隔絕了二百六十多年。
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後,大肆擴張南京城的范圍,玄武湖從此成為南京城東北城牆外的護城河,湖面僅及六朝時期的三分之一,且在中洲(梁洲)建黃冊庫,作為明朝政府貯藏全國戶口賦役總冊的庫房禁地,不允許一般人隨便進入。時人乃有「瀛洲咫尺與去齊,島嶼凌空望欲迷。為貯版圖人罕到,只余樓閣夕陽低」的諷喻。
明亡之後,清初因避康熙帝玄燁名諱,改玄武湖為元武湖。康熙、乾隆南巡時均曾來此游歷並留下詩詞。清同治以後,元武湖有了一些園林建築,其兩江總督曾國藩在梁洲重修湖神廟,並增建湖心亭、大仙樓、觀音閣、賞荷廳。後清大臣左宗棠還修築了連通孤凄埂與梁洲的長堤,解決了游元武湖「必自太平門出,令舟而行」的不方便狀況。
1840年以後,隨著西風東漸,面向市民開放的近代「公園」在中國出現,其起源地就在離南京不遠的上海。公益性的「園林」概念進入中國,促使過去封閉和獨占式的皇家園林、私家園林等向「公園」形態轉變。
1908年(清光緒三十四年)時任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端方奉旨舉辦南洋勸業會,將湖泊辟為「五洲公園」對外開放,為方便中外來賓游覽,決定在靠近勸業會會場的城牆上開辟城門。工程尚未完工,端方調走,次年繼任總督張人駿負責,因張人駿籍貫河北豐潤,故命名為「豐潤門」。豐潤門(今玄武門)的開辟,是玄武湖的一大轉折點,標志著玄武湖正式成為近代歷史意義上的公園。後來陸陸續續築翠虹堤以通湖上,玄武湖成為南京著名的游覽區。 民國初期,玄武湖沿襲清代名稱「元武湖公園」並成立了相應的管理處,玄武湖管理處主要職責是管理園區內的綠化,同時兼管全市的園林綠化。湖產則由私人承租,管理處只負責收取租金。每年冬季,承租人出於私利,常竭澤而漁,導致玄武湖淤泥日增,蘆葦叢生。管理處多次派湖警勸阻、制止皆無濟於事。針對此舉,管理處孫紳銘上書省政府,要求發文給予制止。
1925年8月7日,江蘇省省長鄭謙簽署布告,指出:「……玄武湖為南京名勝區,東枕鍾山,西噬神策,風景優美,冠絕東南。年來湖身淤塞,蘆葦叢生,自應歸復舊時水深度,以保勝景……自示之日,湖水深度應常保七尺以上,冬季放水捕魚,亦須蓄水四尺,尚有貪圖小利,竭澤而漁等項情事,一經查實,即當飭提,以嚴法辦,決不寬貸……」省長鄭謙簽署的布告,有力地遏制上述現象,保障了玄武湖的湖民利益和水產業的發展。
1927年4月18日,國民政府定都南京。6月1日,成立南京市政府。同年,玄武湖成立「玄武湖管理局」,管理湖內及全市園林綠化。
1928年5月,國民市政府決議成立「布臵玄武湖景委員會」,由原市工務局建設課課長徐策,擔任玄武湖管理局主任,要求把玄武湖建成現代式的「桃花源」。同年6月,市政府撤消了群利公司的玄武湖水產承租權,改由玄武湖管理局經營,徹底杜絕了冬季竭澤而漁的現象,使玄武湖水的深度和清晰度得以恢復。布臵湖景委員會對園區內的建築重新修葺,鏟除蔓草,增設路燈,修建水池,添臵座椅,鋪設道路。市政府並令財政部撥款二千元,在老洲(梁洲)建一所花卉溫室,培植名貴花卉。整治後的玄武湖環境面貌煥然一新,使得當時的玄武湖「遊人如織,高樓門道上,冠蓋相望,玄武門邊,途為之塞。」 (《市政公報》十六期)。
1928年8月19日,玄武湖作為公園正式對外開放。 民國初期,國民政府對玄武湖的建設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在社會上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1928年9月又改園名為「五洲公園」。
1933年,中央電影攝製片廠把風光旖旎的玄武湖作為重要攝影基地,並把歐洲(今櫻洲)、亞洲(今環洲)作為外景地,利用玄武湖獨有的湖光山色,拍攝出當時最新式的有聲電影。
1934年12月,該廠第一部紀錄片《農人之春》在玄武湖攝制完成,並參加了比利時國際農村影片展競賽。影片中很多鏡頭都真實地反映了當時湖民的生活狀況,影片播出後,一致獲得評委和觀眾的好評。《農人之春》在本次參賽中名列第三,並獲得優等獎。抗戰期間,該廠還拍攝了許多抗日救亡的宣傳片,為後人研究抗日戰爭史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歷史資料。 在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期間,侵略者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苦難,他們在中國大地上為所欲為,無惡不作。
1936年2月,日本駐華領事從東京購得2500株櫻花,「贈送」給南京市政府。這些標志著日本武士道精神的日本國花,運抵南京後,遍植於市內各大公園和公共游覽區,並鏟除該地區所有象徵著中國人民百折不撓,威武不屈,具有奮發向上精神的梅花。其中120株分別植於梁洲和翠洲。據戰後園林管理處統計,汪偽時期「植梅地區,不如櫻花面積千分之一。」
1937年「蘆溝橋事變」後,抗日戰爭全面爆發。蔣介石政府遷都重慶,汪精衛政權相繼在南京成立偽國民政府,玄武湖成了汪偽政權接待「友邦」軍政要人的重要場所。侵略者可以肆意在園區內從事一切活動,日軍不顧公園遊人眾多,時常在園內練兵,馳馬縱橫,臵遊人生命於不顧。雖經市園林管理處處長蘇榮軒請求南京防空司令部予以制止,但最終收效不大。侵略者還在玄武門左側修築了一座堡壘,並架設機槍,對過往行人都要搜身檢查。在日軍統治下的南京,汪偽政府一點主權都沒有,就連玄武湖閉閘蓄水,也得與日本特務機關協商。
1939年,日軍駐考試院(現市政府大院)部隊,以玄武湖管理處關閘有礙部隊用水為由,強令管理處開閘放水,並於閘旁臵一標牌,禁止關閘。致使玄武湖水日漸枯竭,湖中水產和遊船均受嚴重影響。後經市長高冠吾多次與日本駐軍協商,才同意「每周一、四開閘兩次,以資湖水調節。」
1940年10月13日,日本駐華使館在翠洲舉行「日、德、意三國同盟慶祝會」。當日,玄武湖停止一切活動,除與會者持有特殊證件外,任何遊人及車輛均不得入園,湖面船隻一律停靠岸邊。會場外,荷槍實彈的日本憲兵崗哨林立。玄武湖處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國人雖有怨言,但在那種國破山河碎的年代,只有將國恥銘記心中,有待雪恥之日。
1942年11月,日本侵略者厚顏無恥地在翠洲舉辦了「大東亞戰爭博覽會」,宣揚二戰以來的「戰果」,展出了偷襲珍珠港、侵佔緬甸的電動模型。大漢奸賣國賊汪精衛應日本大使、派遣軍總司令的邀請參觀了該展覽。但這種「長他人之氣」的展覽,自開展以來便遭到國人的抵制。日本政府為了吸引觀眾,又在展區內增加了沐猴而冠、狗做算術之類的動物表演。盡管如此,但稍有愛國之心的人士也不涉足於此。
1945年,抗日戰爭進入反擊階段。8月15日,日本帝國主義宣布無條件投降。1946年5月,蔣介石政府還都南京,玄武湖再次成為國民黨中央政府和南京市政府政治、文化活動的中心。市政府並撥款對園區內的建築設施、園林綠化,進行了大規模的整治。拆除了日寇在玄武門修築的堡壘,加寬了翠虹堤至梁洲的道路,並於玄武門至梁洲安裝了50盞路燈。
1947年5月,自來水管理處為玄武湖鋪設550米自來水管道,增添了芳橋口和管理處院外兩處水站,基本解決了當時玄武湖的用水問題。同年6月,中央廣播電台在梁洲和翠洲裝臵了四隻播音器,定時播報新聞和音樂等節目。10月,在梁洲闢建了市內第一所兒童閱覽室,由市婦女委員會派員管理。11月,由教育部投資建造的一座式樣新穎,呈半球型狀的音樂台在翠洲落成,並配合「首都第一屆菊花大會」投入使用。一系列的環境改造和新增加的設施,使戰後的玄武湖逐步顯得生氣盎然。 隨著玄武湖環境的不斷改善,遊人也日漸增多,達官顯貴來此觀光的車輛節假日已達百輛以上。車輛入園的問題,引起了社會的普遍關注。
1947年4月11日,《中央日報》「社會服務版」刊登了一條讀者來信,說:「玄武湖是游覽勝地,每逢節假日遊人數以萬計。唯公園里小汽車、吉普車來往擁擠,遊客不勝躲避之煩。公園可容汽車任意馳奔,在世界上恐以五洲公園為唯一例外。請有關當局明令禁止。」同年9月,在市政府舉行的參議會中,又通過了董育華、吳鳳鳴等人的提案:「所有汽、馬、人力各車一律不準出城(玄武湖屬城外),以清湖上空氣。」 針對上述情況,市政府飭令園林管理處,在湖畔以灰線劃出停車范圍,不容許車輛駛入公園。同時,市園林管理處也加強了對公園內部的管理,要求職工「潔身自愛,以為他人表率,不得有敗德毀紀情事。」園區內不允許使用自行車,違章者,駐衛園警將予阻止,並報請園林管理處,給予處罰。嚴格的管理條例,使得公園的環境井然有序,遊人入園便有了安全感,再也不為橫沖直闖的汽車而提心吊膽。
1947年12月9日,國防五廳廳長劉之瀚致函園林管理處:本廳將於16日下午6時,借貴處勵志社翠洲招待所接待外賓,請屆時允許車輛入園。按理說園林管理處處長梅成章完全可以順水推舟,成全此事。因為按當時季節,下午6時公園里已基本無人,更何況是國防部的外事活動。但梅成章不為權勢所動,依然按原則辦事,他在來函中委婉地簽署了:「因限於規定,歉難照辦。」劉之瀚本想借玄武湖的湖光夜色,討國際友人之歡心,哪知卻遭到梅成章的拒絕,只好另擇他處。 民國期間,玄武湖一直免費供遊人游覽,除舉辦展覽會、游藝會、音樂會等,方可酌情收取入場費。由於嚴禁車輛入園,來此游覽的人數明顯增加。僅1948年1~5月,平均每日入園遊客約2000人,其中人數最多的一天是4月4日星期天,當天遊客量為89470人。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5月7日,人民政府接管人員進駐玄武湖。在接管人員的指導下,玄武湖工作人員發動湖民,對園區內的一切設施、綠化進行調查、登記、更新,短期內使玄武湖煥發出青春的活力。在新中國的陽光沐浴下,玄武湖遂成為金陵山水佳麗地,成了載譽遐邇的「金陵明珠」。
人民政府確定玄武湖公園為南京市的大型文化休息公園,對玄武湖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改造。1951年開始浚湖工程,1952年起分批分期遷出各洲湖民240戶。在此基礎上,進行整體的設計,因地制宜地強調和突出了玄武湖的自然景觀,如結合浚湖棄土,拓寬翠虹堤,擴大菱洲,建翠洲舞台、櫻洲長廊,以不同花木植被形成各洲特色,等等。奠定了玄武湖此後四十年間的發展框架。
十年內亂,玄武湖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均遭到空前的破壞,十里長堤連根拔除了3160株觀賞樹。 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玄武湖逐漸恢復了勃勃生機。新建了梁洲盆景園、觀魚池、武廟閘等景點,櫻洲栽植了大片櫻花,菊花品種恢復到600多種;道路、橋梁進行了修繕;白苑、清真餐館擴建和改造完工,游覽項目增多。據統計,1986年日均遊人14,575人,全年遊客達到532萬人次,創歷史最高記錄。
名稱由來
玄武湖初期叫「後湖」或「北湖」,取名後湖的原因是玄武湖的位置正好位於鍾山之陰,對南京城的居民來說,山背的這座湖泊當然稱為後湖;至於北湖名稱的由來,則是因為玄武湖位六朝京城之北,取名北湖自然也有它的命名依據。
「玄武」這兩個字的意義指的是「北方之神」,「玄武湖」和「北湖」這兩個名詞沒有多大的差別。「玄武」是中國神話故事中的四神之一,它的具體形象是龜與蛇的復合體,玄武和青龍、白虎、朱雀共同代表著東南西北四個方位,其中玄武湖實際上就是北湖的意思。
❹ 唱草原歌曲的歌手有哪些
德德瑪——草原上的夜鶯
齊峰
可以說,齊峰一個很獨特的人,在他的身上有山的剛毅,也有水的柔情。他擁有蒙古族特有的豪放的性格,他擁有蒙古族人民強壯的身體。彪悍、柔情、厚重、飄逸,在他身上完美地組合在一起。從小隊長調的熱愛以及與生俱來對蒙古音樂的感覺,使得他在流行音樂獨領風騷民歌發展步履維艱的時代,更堅信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用歌聲詮釋草原文化,用音樂書寫著蒙古民族對大草原的依戀,用歌聲給聽眾心靈帶來永不能磨滅的驚喜與震撼,當年一首《祝福媽媽》感動了億萬的母親和電視觀眾。
拓展資料:
歌手,泛指演唱歌曲及其他聲樂作品的娛樂業人士,也用於自稱,作為職業它有一個規范的叫法「歌唱演員」。
歌手因自身形象、唱腔、表演亦或創作等方面的優異表現,很容易在娛樂業為人所欣賞,故容易出名,而歌唱家和聲樂家(樂團)則是那些專注於藝術造詣,有著藝術成就和貢獻者的尊稱。
歌手在港台、日本、韓國等尚未真正職業化的地區,也有著不同地位。例如香港特區的歌手是社會名流的一部分,在世界第二大音樂市場的日本,歌手(除偶像)即被作為音樂家和舞台藝術家看待。
台灣地區和韓國,則更接近於古代優伶的情況。根據唱法,歌手又分為美聲、民族、流行三大流派。
參考資料:網路-歌手
❺ 江西「官腔」主任:沒有領導重視怎麼救那麼多人
江西「官腔」主任:沒有領導重視怎麼救那麼多人
就連平其俊本人也感覺「自己已是一塊黑炭,無法洗白。」在網路上,平其俊或者「平主任」的標簽是「拍馬屁」和「官腔」。哪怕是一些簡單辯駁之辭,也會被眾網友一起「撲滅」!多年從事「水利防汛」的江西省防汛辦副主任平其俊,面對網上「洶涌的浪潮」顯得手足無措。
十多天前,央視午夜一段3分鍾的電話連線采訪,讓「平主任」聞名天下,罵聲一片。「我現在哭也不是,笑也不是。怎麼說,都會招致罵聲!」 7月3日,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平其俊還是有些「後怕」。
爭議平其俊
「官話」出籠記
「你真幸運,連端午節值班都輪上你了。」端午節前,平其俊的妻子和他開玩笑說。
「江西防汛辦」全稱為「江西省防汛抗旱總指揮部辦公室」,是江西省水利廳的一個處室,主要任務是負責全省防汛抗旱日常工作,對全省的水雨情、水利工程等情況了解掌握並調度,「我們人不多,很忙。」
平其俊學水利工程建築出身,1984年參加工作,在基層幹了9年;1993年到江西省水利廳工作,就在省防汛辦,2003年競爭上崗到水利廳建設管理處當副處長,主要負責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作;2009年11月輪崗到省防汛辦任副主任。
6月16日(端午節)開始,由於江西全省降雨持續增多,各地頻頻出現險情,包括平其俊在內,水利廳上下持續的加班生活開始,每天的休息時間只有兩三個小時。平其俊說:「每隔一個小時我們就要統計降雨量,詢問水利工程有無險情發生,有無山體滑坡,有無人員轉移,整理材料,然後如實快速地上報。」
6月21日18點30分,江西省撫州市境內的撫河唱凱堤決口,威脅到下游臨川區5個鄉鎮10萬人口、京福高速公路、316國道以及12萬畝糧田的安全。與此同時,江西省防汛辦也進入了高度緊張的工作當中。「決口之後,形勢很緊張。每個人都在忙個不停,全省都在下雨,都要掌握險情、工程情況。關心的人也多,方方面面都打電話過來。記者來采訪的也很多,新華社、中央台、鳳凰衛視、江西一套、二套、五套等等。」
當晚10時許,因為江西省防汛辦主任祝水貴緊急協調其他事情,接受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24小時》欄目連線采訪的任務,臨時改由平其俊負責。當央視的導播打電話過來時,正在忙碌的平其俊希望過一會兒再接受采訪。導播告訴他,馬上就需要連線。平其俊表示,需要等潰口情況的材料整理好後才可以。
「材料出來後,省防總領導審閱,並給了我。」針對采訪內容,平其俊和央視的導播行了簡單的電話溝通,「我把材料上的內容講了一下,並強調,潰口發生不久,第一時間告訴大家黨和政府已採取措施,正在組織群眾轉移,讓大家放心。她說:你可以簡單一點。我說:可以。」幾分鍾後,電話連線采訪正式開始。
此時是6月21日23時42分,3分鍾的電話采訪中,平其俊把自己掌握的情況進行了介紹,中間被主持人打斷過兩次,詢問潰堤面積和當地群眾是否安全轉移的情況,平其俊作了回答。
采訪結束後,平其俊繼續忙碌了一個通宵,他並未意識到有何不妥。因為是電話連線,他甚至誤以為接受的是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采訪。
而正是這3分鍾的連線采訪,將平其俊迅速地推向了一個輿論的巨大漩渦。第二天,平其俊接受央視采訪的視頻見諸各大網站,許多視頻的說明文字中特別指出「主持人多次打斷官員講官話、套話」。
網路的「平其俊」詞條中對此事的介紹頗具代表性:「在一段3分鍾左右的電話連線里,江西防總辦公室副主任平其俊,置主持人強調詢問的百姓安全問題不顧,爭分奪秒、不吝口舌、有板有眼、有名有姓有職務地指出了五位高級官員的『重要指示』。期間,平主任提書記3次,省長2次,部長廳長各1次,明顯事前做了精心准備並且將大小、遠近、輕重、緩急分得十分清楚。整個電話連線,除了百姓生死,面面俱到,處處逢源,官腔濃郁,八股十足,平其俊平主任的官場大局觀透徹,思路清晰,『只唯上』的立場堅定不移,堪稱官僚典範,當代公務員樣板。」
「馬屁精」、「最牛官話樣板」、「講官話不顧百姓死活」的批評鋪天蓋地而來。在突如其來的災情面前,在央視主持人數次明顯的打斷面前,平其俊深陷萬夫所指之境。
隨後,電視、報紙等傳統媒體開始跟進關注此事:「決堤為何沖不垮官腔?!」「官腔也是一種災。」
平其俊「跑火」(江西方言,走紅,熱火的意思)了。
「官話」之爭
反對「官話」的潮水開始泛濫,從四面八方湧向這位「愛打官腔的平主任」,並一步步逼近他的生活,猝不及防。
「平主任,請於下午2點30分到市紀委報道,你已經被雙規了!」「平主任,恭喜你,你要被陞官了!」甚至有位年輕女孩打電話過來,直呼「馬屁精哥哥,你去死吧」。還有許多更難聽的的話,平其俊不願意再提及。隨後的幾天里,這種陌生人的簡訊、電話騷擾持續不斷,包括越洋電話。甚至有人在南昌市區舉著「平其俊,你應該立刻下崗,江西不再要馬屁官員」的牌子抗議。
對平其俊而言,更大的壓力來自熟人。親戚、朋友,甚至多年未聯系的同學都打電話過來,問候的句子幾乎不變,第一次:「你還好吧?」第二次:「你真的還好嗎?」平其俊農村老家的親人也都打電話過來,問他到底犯了什麼錯誤。
疲於應對的平其俊感覺有苦難言,中間不得不關了幾天手機。
與此同時,更大面積的討論繼續展開。
「官話、套話,公文里寫寫倒也罷了,馬屁公然拍到電視上,被痛批就別喊冤了。」同為政府官員的雲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伍皓在微博中表明態度。
連線采訪平其俊的央視主持人邱啟明也在博客中表示:「視頻擺在大家的面前,每個人都有評論的權利,我不多說。打斷采訪是想盡快地了解決口可能帶來的傷害,為人著想。面對強大的網路,現在我有點擔心這個主任,以及他的家人所承受的壓力,請大家評論時盡量不再提及他的名字,即便他的行為令大家看不慣。」
也有人為平其俊鳴不平:「網路的邪惡與正義拷問每一個人,我只問自己,我是平主任的話,不那樣回答的可能性有多大。」「誰來為平其俊分點憂?」但這種關注個體的評論,在網上很快就會被痛斥「官話」的浪潮所淹沒。
平其俊的同事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在整個事件的過程當中,他表現得比較沉默,但工作上他一點沒耽擱,雖然他得知後內心很難受。」
平其俊的妻子和孩子外出都特別小心。妻子則再三交代平其俊,「現在不要出去,到時候哪個地方扔個雞蛋、石頭過來,你都搞不清楚狀況。」
平其俊反復聽了自己接受采訪的網上視頻,感覺自己並沒有講錯話。「我在回答時,領導的指示我沒有照讀照背,就是告訴大家我們當時掌握的情況,告訴大家,黨和政府在行動,在組織營救圩區群眾這個信息。」平其俊覺得自己有些冤,運氣很差。「每次新聞記者來采訪,我都是躲開。我是搞技術的、專業的人,我有很多事要做。」
江西防汛辦主任祝水貴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很多網民因為不了解當時的情況才產生了誤解,「當時大堤剛剛決口不久,現場很緊張,確實沒有下面情況的數據,換了誰也回答不上來」。
平其俊的一位同事也認為:「平主任一點也沒有錯。如果沒有黨的領導、沒有政府高效的組織、沒有領導的高度重視,本來專家預測需6天才能完成封堵的決口,我們怎麼可能僅僅用了3天,在那樣一個緊急的情況下提前完成,同時還要保證人員的安全?這是很難得的。平主任提到的蘇榮書記的指示『一定要保證人的安全』,這是最重要的。沒有蘇榮書記定這個調,沒有上級及時而果斷的決策,我們可能就達不到這個效果。領導的重視,及時決策,高效的組織,這是我們國家面對災難時的優勢。他當時講的內容都是領導審核過的,不代表他個人的觀點,而且主持人當時想知道的情況,不是我們當時能准確回答的。」
此外,他認為,批評平其俊這件事,在邏輯上是錯的。「講領導指示就是不關心群眾了?其實我們更關心群眾。我們就是直接跟群眾打交道的,我們直接要調人力、物力到第一線,我們何嘗不關心群眾?我們哪裡不想知道哪裡的群眾被困了?但在通信一度中斷的情況下,哪有那麼快知道有多少人受困,你總問這個問題,我沒辦法回答,我沒辦法回答不代表我不想回答。」
「以後我們不能說,只能做!」
事情發生後,很多媒體與平其俊聯系采訪,都被他禮貌地回絕了。「我內心也希望有一個機會來表白,但很擔心適得其反,一接受采訪,網站就會登,剛平息下的東西,又被炒起來,會越描越黑。」
受影響的不僅僅是平其俊。江西水利廳一位官員告訴《中國經濟周刊》,事情發生後,多數官員表示不願擔任江西省水利廳新聞發言人一職。一位官員告訴《中國經濟周刊》,這個事情之後,他認真搜索了有關自己在新聞報道中的言論,結果也讓他有些擔心。「有些以我的名義說的話,其實不是我說的,只有一部分是我講的。而且,每一段語言總是與特定的環境有著聯系的,你如果把它單獨拿出來,去掉特定的環境,肯定就會跟我要表達的本意產生分歧,就可能完全不一致了。」
他同時表示,目前在我們國家,網民的這種人肉搜索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某些新聞工作者也有不成熟的地方,如果說沒有「主持人多次打斷官員」那段評論,也許就不會挑起網民這樣的憤怒,「網民的憤怒我可以理解,但我不理解新聞工作者在那種場合對整個事件的引導。」
本刊記者采訪結束離開江西省水利廳時,在電梯中遇到水利廳一位官員,得知記者采訪平其俊之後,他說:「你們新聞界我是看不懂。平時你們的報道總是領導在前,群眾在後。這次我們先說領導重視,有什麼問題?而且水災突發,就是很多一線的鄉長、鎮長,都不一定清楚當時的具體情況。我們怎麼回答?看來以後我們不能說,只能做!」
❻ 請教玄武湖的歷史
玄武湖,位於南京城中,東枕鍾山,西噬神策,是中國最大的皇家園林湖泊,也是中國僅存的江南皇家園林和江南地區最大的城內公園,被譽為「金陵明珠」,現為國家重點公園、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玄武湖古名桑泊、後湖,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其歷史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時期,六朝時期辟為皇家園林,明朝時為黃冊庫,均系皇家禁地,直至清末舉辦南洋勸業會時,開辟豐潤門(今玄武門),為玄武湖公園之濫觴。
玄武湖方圓近五里,分作五洲(環洲、櫻洲、菱洲、梁洲、翠洲),洲洲堤橋相通,渾然一體,處處有山有水。宋人歐陽修也曾寫道「金陵莫美於後湖;錢塘莫美於西湖」,玄武湖為風景園林,亦為文化勝地,歷代文人騷客,政要名流都曾在此留下身影,皆為後人傳為美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