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康平的首任館長
風華正茂 九萬里風鵬正舉1950年,康平調任揚州市人民教育館副館長、館長,從此,他結束了革命征途中那種顛簸生活,有了一個比較安定的工作和創作環境。他滿懷勝利喜悅,一頭撲在工作上,群眾文化搞得有聲有色。他自己也抽空創作大量極富生活氣息和時代精神的作品,歌頌新社會新生活。
1953年,康平任省美術工場場長到館長。次年省文化局成立美術創作室,康平任副主任。從此他結識了許多全國著名畫家,他們一起切磋畫藝,一起到各地寫生,一些作品發表在《雨花》、《新華日報》上。
1955年,省政府決定由康平負責籌建省美術陳列館,館址設在原國民黨國立美術陳列館舊址,但沒有什麼藏品。康平知難而進,他聘請著名畫家陳之佛為藝術指導,研究方案,積極籌劃。上到修繕房屋,下到製作各種器物,康平事無巨細,不辭勞苦。經過半年多的工作,從全國各地徵集到名人字畫、刺綉、雲錦、竹刻、泥人工藝品共500餘件,為館徵集到第一批珍貴藏品。1956年,江蘇省美術館成立,康平任首任館長,也是全國第一位美術館館長。任職期間,他成功舉辦了《周懷民<宋元明清藏畫展>》(劉伯承元帥曾親自觀看)、《首屆江蘇中國畫展》、《首屆江蘇油畫展》、《首屆江蘇青年美展》、《首屆江蘇剪刻紙展》、《德國造型藝術》等許多大型展覽,先後接待了前蘇聯、東德、法、英、美等數十個國家代表團前來參觀。為宣傳江蘇、增進友誼、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促進江蘇書畫創作,作出了積極貢獻。
康平還在揚州藝校、省國畫院舉辦美術學習班,他擔任班主任,負責教學領導工作,為全省各地培養了一大批中國畫骨幹力量。在工作之餘,他還勤奮耕耘,創作發表了一些具有影響的美術作品,如《牧童會》、《拉洋片》等。
B. 王楓的人物經歷
1938年初,因日本飛機轟炸縣城,學校被毀停課,遂參加抗日救亡組織戰地動員委員會、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開展抗日救亡活動。1938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隨後被送中共冀南區委黨校學習。10月調中共魯西區委工作,分管圖書館兼管發行科,兼任文化教員。後調山東肥城縣、東平縣做婦女工作,任中共東平縣委委員、婦委副書記、婦救會主任。1939年5 月參加劉來寺戰斗和陸房戰斗。年底在魯西區黨委召開的地委書記擴大聯席會議上被選為七大代表。1940年下半年赴延安參加七大,1941年2月到達延安。因大會延期,先入馬列學院學習。1942年初入中共中央黨校一部學習,參加了整風運動。1945年4月至6月作為山東代表團成員出席中共七大。
抗戰勝利後赴東北工作。1945年11月任中共沈陽市大西區委宣傳委員。12月撤出沈陽後,1946年2月任中共新民縣第八區(公主屯)區委書記。後調任中共昌圖縣委民運部部長兼第五區區委書記,昌圖武工委員會書記兼政治委員,中共奈曼旗旗委民運部部長,中共彰武縣及康平縣委宣傳部部長,中共黑山縣委組織部部長,中共遼北省婦委常委等職。發動組織群眾開展土地改革,建立和擴大地方武裝,參加東北剿匪斗爭,開辟和鞏固根據地。1949年5月任中共武漢市委婦委女工部部長,組織武昌紗廠恢復生產。
1949年10月任中共貴州貴築縣縣委副書記、書記,中共貴定地委委員。1954年底調任撫順重型機器廠黨委第一書記、中共撫順市委委員。1960年調四川任德陽東方電機廠黨委第一書記。「文化大革命」中受沖擊。1971年8月至1979年1月任中共四川省委常務委員。1973年作為省委工作組組長率工作組駐一三二廠指導工作。1974年底調任中共成都市委書記處書記。1977年到中共中央黨校學習,任黨支部副書記。1979年5月後繼任中共成都市委書記處書記。1979年調北京任國家機械設備成套總局副總局長、黨組副書記兼紀檢組組長。1983年參加中央組織的工作組,考察湖北省委領導班子。1984年和1985年參加中央駐廣東整黨聯絡組工作。中共七大正式代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C. 羅思鼎的別名及組織
另有丁學雷、宮效聞、石侖、康立、翟青、齊永紅、石一歌、史鋒、史尚輝、曹思峰、梁凌益、戚承樓、靳戈、方岩梁(諧音「放眼量」)、金風、方耘、常峰等80多個筆名(各個寫作小組又有自己常用的固定筆名,如文藝組的丁學雷、方澤生、石—歌、任犢)。最重頭的文章也使用上海市委寫作組或上海市革命委員會大批判組的名義。因為開始辦公地點在李鴻章之子李經邁私家歐式住宅的丁香花園(長寧區華山路),所以又叫「丁香花園寫作班」,後遷至徐匯區康平路89號。
正式組建於1971年7月,迄於1976年10月(據朱永嘉回憶,該寫作組最初萌芽時間在1960年代中期中蘇論戰時,是復旦大學七名年輕教師相約共用的筆名)。是一個編入政府系列、形似鬆散龐大而結構緊密的行政管理系統,利用「分層控制、多方插手」方法運作,直屬張春橋、姚文元(徐景賢代管)。兩人給寫作組的批示、書信、電話多至360次以上。朱永嘉、王知常、肖木是該寫作組的主要負責人;下分歷史組、文學組、經濟組、哲學組等,又下轄有若干外圍小組(如「石一歌」和各種教材編寫組);外圍小組人員編制仍在原單位,經費由所在單位擔負、籌措、撥付,分合自如,高度集中。在北京設有聯絡處。由於當時無宣傳部的設置,寫作組實際上兼有宣傳部的管理職能。
D. 康平的困境中的力量
從1959年到1982年這20餘年間,康平幾乎沒有作畫,這對一個畫家來講是不可思議的。原來在1959年12月,年僅38歲的康平正在積極為江蘇美術事業作貢獻的時候,因在反右傾運動中蒙遭不白之冤,受到錯誤處理,被下放到家鄉如東縣,擔任縣文化館館長。然而,康平並沒有就此消沉,他沒有計較個人得失,依舊勤奮工作,致力於培育美術人才,發展群眾性美術事業。
為了開展群眾性美術創作活動,康平做了大量工作。特別在培養美術創作人員方面,更是竭盡全力。他組織全館美術干群深人基層作調查研究,發現人才逐個登記。1962年,康平聽說孫窯鄉有位名叫曹長玉的老農在水利工地上畫了許多宣傳畫,便步行20多里拜訪他,二人一見如故,成了知心朋友。在康平的幫助下,曹老爹創作了上千幅反映農村生活的作品,多次在北京、南京展出,《新華日報》、《美術》都進行直傳報道。1975年,曹長玉還被南師大和江蘇教院請去參加編寫美術教材。 還有一次在出差的路上,他發現路旁的房屋牆上繪有壁畫,非常激動,一定要結識這位作者。經過反復尋覓,終於找到了壁畫作者副業場養蠶青年吳文燦,後經康平調到縣里參加業余美術創作培訓班。幾年後,吳文燦成了我縣一名出色的農民畫家,他創作的作品參加了全國美展。
從到岔東尋訪沈啟鵬,到赴華豐尋訪宋正玉,雙南余曾善,拼茶叢志遠,還有吳元奎、潘金玲等等都曾得到康老的相助,如今這些人都已成知名畫家,有的還出國留學。在被放逐的這些歲月里,康平以極大的熱情扶植培養青年業余美術愛好者。他堅持抓基本功訓練,提倡到生活中創作。我們來看這樣一份資料,從1969年到1979年10年間,康平領導的縣文化館直接舉辦工農兵美術創作學習班18期,舉辦中、小學生美術學習班16期;先後有150人考取中、高等藝術院校,有14人在高校任教,或在出版部門任美編;全縣80%的中小學美術教師都參加了培訓。據不完全統計,在這10年中,共有8000多幅作品參加各級展覽,其中,入選省級和全國展覽作品287件,於省級以上報紙雜志發表出版851件,出版單幅43件,省級以上美術館收藏14件,還有一批作品分赴日本、加拿大、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展出、出版。
一個小小縣城文化館取得如此驕人的成績足為世人所矚目。省美術館、上海朵雲軒、南通都舉辦了如東群眾美術展覽。《光明日報》、《新華日報》也多次報道了如東群美活動情況,刊登美術作品。省電視台專程來如東拍攝了題為《黃海之濱盛開美術花》的電視新聞片。《中國新聞》用12種文字對外進行了宣傳。《美術》、香港《文匯報》也作了專題報導。由康平組織的如東群眾美術活動在全省乃至全國產生了較大影響。1991年,文化部命名如東為「中國現代民間繪畫畫鄉,這里康平可以說是功不可沒。
難能可貴的是,這些成績是康平在受沖擊、靠邊站、寫檢查,被扣上走資派、文藝黑線人物、漏劃地主等莫須有的帽子的文革期間取得的。面對這樣的老人,我們怎麼能不肅然起敬。
E. 康平的社會榮譽
自1980年以來,他在全國近百種報刊上發表書印作品400餘件,多年來,還為國家領導人、知名人士、藝術大師和外國友人等數百人治印、刻匾數千方,均受好評,書法、篆刻作品入省以上展覽,獲獎五十餘場次,有37件作品被美國、蘇聯、日本、加拿大、香港等國家與地區的博物館及藝術家們爭索收藏,有五件篆書被編入大型書法叢書《中國一千名書法家書唐詩三百首四體書法藝術》出版發行; 有十件刻字牌匾作品被收入《中華牌匾大觀》一書。康平同志還為趙朴初、姚雪垠、柳倩等名人刻制書齋匾和為北京市「齊白石畫屋」刻了匾。此外,康平還為省、地、縣各級部門出版發行近二十餘種書刊,專著裝幀設計封面等。
1984年9月,康平同志被邀請參加全國壽山石雕刻詩會和北京中國村鎮健康咨詢協會。會上,他當場揮筆運刀,為會議書寫與雕刻作品,轉瞬既成,博得一片贊揚聲。轉年,他又應邀出席中國電影家協會年會,刻印數方珍存。在人們驚詫、注視的時刻,康平的篆刻作品又隨同黑龍江省青年代表團飄洋過海去了日本,受到了日本友人及藝術家們的稱贊。
康平的書法及篆刻作品得了國內外眾多名人、藝術家們的贊賞。一位旅居台灣三十多年的書法、篆刻家看了他的作品後,來信寫道:「你的書法、篆刻遒勁蒼老,具有二石之氣,又有自己的獨特風格,真是一代天驕。」我國的著名書法老前輩功局仙先生為康平的創作題詞:「壯志凌雲」。為康平作品題詞的還有: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周谷城、全國政協副主席汪鋒、全國政協常委、民委副主任愛新覺羅溥傑以及姚雪垠、於光遠、吳運鐸、陳雷、啟功、胡潔青、新鳳霞、侯寶林、吳祖光、廖沫沙、冰心、草明等作家、藝術家。
1990年康平牽頭主編出版的中國民間文學集成黑龍江省卷《明水民間文學集成》參加「全國民間文學集成圖書博覽會」,並被全國藝術規劃小組、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中國民間文學集成全國編纂委員會授予「國家藝術科學重點研究項目」。由於康平同志在中國民間文學集成的編纂中成績突出,被評為全國先進工作者。康平同志還運行操辦主編了《中國當代文化名人書齋名稱鑒賞大辭典》,成為填補國內空白的辭書,受到文化部副部長高占祥的高度重視,擔任總顧問並聘請國內外百名專家、藝術家、學者為顧問。
康平同志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之後,更是沒有一天閑著的時候,本縣的各種會議、重大活動離不開他,就市裡、省里,不僅是文化藝術團體有重大活動需要請他,就是其它部門的重要活動也特意提出請明水縣康平列席參加。
從1990——2000年期間,為北京市修建的「老舍紀念館」「齊白石故居」「繁榮開發公司」大慶市修建的「慶仁堂葯店」,哈爾濱市修建的「黑龍江印社」「換鵝書畫館」刻制牌匾,均受好評。1991年8月,由黑龍江省詩書畫院、省冰城畫廊、省書法家協會聯合為康平同志舉行了個人作品展覽,題為《康平書法篆刻刻字百件作品展覽》,展廳設在黑龍江省冰城畫廊,展出時間五天,展出作品有書法45件,篆刻10件,繪畫15件,雕刻、刻字(石刻、銅刻、竹刻、木刻、瓷刻)30件。向全省人民做了匯報。在此期間,為省市各級有關部部門設計裝幀圖書、刊物、專著封面和插圖,為全縣黨史、文史、縣志、明水人物誌等書籍設計封面30餘種,其中多數獲得獎勵。
進入新世紀以來,康平同志仍舊堅持不懈,書法篆刻更加成熟。2005年,書法作品被收入《黑龍江省冰雪文化圖志》,2007年,篆刻作品參加「西泠百年,中國印」大型海選活動入圍前50名,同年7月,中國畫及「清明上河圖聞天下,黃鍾大呂頌中華」書法楹聯作品在香港劇場前廳展出。2006—2008年期間出刊對開大畫報《詩書畫印》七期,《明水詩聯》四期,每期均有篆刻作品,佔有不小的版面,使刊物格外增輝。2006年,為迎接十七屆「哈洽會」,縣里投資3萬元編制大型畫冊《明水篆刻》在哈洽會開幕式上作為敬贈禮品奉送,受到了熱烈歡迎和美好贊頌。
1988年就被黑龍江省總工會評為「黑龍江省職工讀書自學活動積極分子」,1989年4月被綏化地委、地區行署授予首批「拔尖人才」的光榮稱號。1991年9月被黑龍江省工藝美術學會、黑龍江省文藝家協會、黑龍江省出版工作者協會等六個單位評為「在造就北疆文藝勁旅創作文學藝術精品和剪紙群體建設」中的先進個人;1992年被明水縣委、縣政府評為五大傑出人物;2007年7月,被綏化市委宣傳部、文化局等五個部門評為「十大文藝家」。
康平的業績已被多種辭書大典所收錄,其中有《中國改革功勛叢書》、《中國當代青年書法家辭典》、《中國新奇繪畫辭典》、《中國篆刻家名人辭典》、《中國當代文藝群星辭典》等十二部。
F. 顧春明的履歷
1974——1976年,遼寧省康平縣東關屯知青;
1976——1978年,沈陽石棉水泥製品廠工人;
1978——1981年,遼寧大學哲學系哲學專業學習;
1981——1983年,遼寧大學學報編輯部編輯;
1983——1986年,遼寧大學哲學系哲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學習;
1986——1987年,遼寧大學哲學系助教、講師;
1987——1987年,沈陽市文化局宣傳部副部長;
1987——1988年,中共沈陽市委宣傳部講師團講師;
1988——1988年,中共沈陽市委宣傳部辦公室副主任;
1988——1991年,中共沈陽市委宣傳部辦公室主任;
1991——1993年,中共沈陽市委宣傳部秘書長(副局級);
1993——1995年,中共沈陽市委宣傳部副部長;
1995——1996年,中共沈陽市委副秘書長兼市委政研室主任;
1996——1997年,中共沈陽市委副秘書長(正局級),於洪區委副書記;
1997——1998年,中共沈陽市於洪區委書記;
1998——2000年,中共沈陽市委副秘書長、辦公廳主任、機要局局長(1997-1999年 東北大學文法學院科技哲學專業在職研究生學習,獲哲學博士學位)
2000——2001年,中共沈陽市委常委、秘書長;
2001——2008年,中共沈陽市委常委、秘書長兼市直機關工委書記(其間:2001—2002年中央黨校地廳級幹部進修二班學習)
2008——2008年,中共沈陽市委常委、秘書長,市政府常務副市長、黨組副書記,市直機關工委書記(兼)
2008——2015年,中共沈陽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務副市長、黨組副書記(其間:2014年中央黨校第63期廳局級幹部進修班學習);
2015——2016年,中共沈陽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務副市長、黨組副書記,提名為沈陽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候選人;
2016年01月——至今,當選為沈陽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主任。
G. 康平的生平簡介
康平,中國國土資源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國土資源作家協會顧問,原名康建威,河北深州人。1938年生於河北,1957年畢業於宣化地質學校,1966年肄業於雲南大學文史系。歷任雲南地質隊技術員、秘書、辦公室負責人、團委副書記及子弟學校教師、宣傳幹事,《山野文學》雜志編委,《新生界》編輯部主任,《地質文學報》副總編輯,地礦部文學創作室專業作家,中國國土資源作協副主席等職。1955年開始發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詩集《野丁香》、《野山之魅》、《康平詩選》,報告文學集《大洋驚濤錄》、《康平報告文學選》,長篇報告文學《最憶是贛南》、《不老沅水情》、《圓夢南中國海》、《中國地質拓荒錄》(合作),中篇報告文學《挺進公海》、《大震誰先覺》等,編纂有《中國地質文學志》。作品獲雲南省1981—1982年優秀作品獎,地礦部文學作品優秀獎,第一、二、三屆全國地質文學寶石獎,中國第三屆《星星》新詩大獎賽優勝獎等。
2011年12月11日因病醫治無效去世,享年73歲。
H. 上海康平路警衛森嚴的是什麼單位
上海康平路警衛森嚴的是中國共產黨上海市委員會。
康平路因中國共產黨上海市委員會位於此地而聞名,有時也被用為中共上海市委的代稱,為上海實際的權力中心。沿路為上海著名住宅區,著名住宅包括1號、205號(今徐匯區老幹部局)等。
(8)康平宣傳部擴展閱讀:
中國共產黨上海市委員會機構組成
市委下設常務委員會、辦公廳、組織部、宣傳部、統一戰線工作部、政法委員會、研究室、台灣工作辦公室、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等工作機構,還設立教育衛生、科技、經濟信息化、金融、城鄉建設和交通、合作交流、社會、郊區(負責農村工作)、市級機關等工作委員會和國有資產黨委,作為市委的派出機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