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艾條的灸法
你這樣做沒用,可以放盒子了燃,但不能隔著衣服,有時間的話直接點燃灸中脘 粱門 足三里,效果會好些,我是學中醫的
㈡ 艾條灸的介紹
艾條灸,灸法之一,又稱艾卷灸。是將艾條點燃後置於腧穴或病變部位上進行熏灼的方法。也可在艾絨中加入辛溫芳香葯物製成葯物艾條,稱葯條灸。該法使用簡便,效果良好,為目前臨床所常用。艾條灸法已發展成純艾條灸、葯物艾條灸、隔葯灸和無煙艾條灸4種。
㈢ 艾條灸的作用及適應證
灸法的作用有:
1.溫通經絡、祛除寒邪
可用治寒邪所致疾患。
2.引導氣血
有升提中氣或引氣下行,可治中氣下陷、肝陽上亢之證。
3.回陽固脫、補氣固本
治陽氣虛脫證。
4.行氣活血、散瘀消腫
能治療各種痛證和寒性癤腫等。灸法對慢性病、虛寒等證較為適合,如久泄、痰飲、水腫、痿證、痹證、腹痛、胃痛、陽痿、遺尿、疝、虛勞,崩漏、陰挺、中風脫證、外科陰疽、瘰癧、癭瘤等。
㈣ 艾條灸的艾條的製作
1.無葯艾條
將艾絨24克平鋪在26厘米長、20厘米寬的桑皮紙(或質地柔軟而堅韌的細棉紙)上,捲成直徑1.5厘米的圓柱形,越緊越好,用膠水封口而成。有市售者。
2.葯物艾條
常用的有兩種處方:雷火神針處方(《針灸大成》)由沉香、木香、乳香、茵陳、羌活、乾薑、穿山甲、麝香少許組成;太乙神針處方(通用方),由硫磺、麝香、乳香、沒葯、松香、桂枝、杜仲、枳殼、皂角、細辛、川芎、獨活、穿山甲、雄黃、白芷、全蠍組成。取其中一方,將葯研細末和勻。以桑皮紙一張鋪平,取艾絨24克、葯末6克均勻鋪在紙上,然後卷緊如爆竹狀,外用雞蛋清塗抹,再糊上桑皮紙一層,兩頭分別留空紙3厘米許,卷緊即成。
㈤ 做艾灸床里艾條怎樣擺放灸出的效果好
做艾灸床里艾條擺放在穴位部位 灸出的效果好
㈥ 艾灸宣傳語短語
1、保命之法來,灼艾第一。(竇材語源)
2、一炷著膚疼痛即止,一次施灸沉痾立除。
3、灸治確為養生訣,年逾四十灸三里。施灸不為寒暑限,疲勞施灸為上策。小兒患病應施灸,勝似服葯有神效。(日本--八隅景山)
4、男人艾灸好精力,女人艾灸好氣色。老人艾灸更長壽,小兒艾灸更健康。(賈丙順語)
5、針通經絡,灸調陰陽。(韓國金南洙)
6、葯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醫學入門》)
7、知艾者福,善灸者壽。
㈦ 手工艾條機的製作原理圖
鬆散的艾絨由卷材完全包裹後,在卷材總長度不變的條件下,縮短包裹艾絨的卷材長度讓卷材把艾絨體積壓縮以增加密度,並使用合適的材料等長度纏繞壓縮後的艾絨,封口固定,即可成為緊實圓整均質的艾條。
手工艾條機的功能分布如下:填裝艾絨,包裹壓縮艾絨,整理均質圓整艾條,定型封口,出品成品。
手工艾條機的技術方案如下:在填裝艾絨區將適量艾絨均勻放置;卷棒前進使卷材在壓縮艾絨區逐漸壓縮後完全包裹艾絨。
卷棒繼續前進進入整理均質圓整區,對已經包裹但並不圓整且密度並不均勻的艾絨通過卷材保持恆定壓力同時讓艾條繼續滾動即可使其圓整均質;卷棒繼續前進使塗好粘合劑的卷紙完全對艾絨裹後,進至出品區即可生產出緊實均質圓整的成品艾條。
需要生產不同規格直徑的艾條時,通過調整調節板的位置,並配合調整卷材的長度,即可生產出緊實均質圓整的艾條。
對艾絨施加恆定壓力的原理是:艾條卷制過程中當艾絨卷至卷紙包裹成圓區內時,卷材與艾絨的上切點到起始端卷材固定點的距離與卷棒與卷材下切點到卷軸的距離之和為固定值時,才能給艾絨提供恆定的壓力,在卷動過程中艾絨將發生移動達到均質圓整。
增加艾絨壓縮區域的運行長度和增加卷棒把手的直徑都可以使操作者在製作過程中更加省力。
擋片可以使艾條成品兩端頭光滑平齊,具有精緻的外觀。
手工艾條機的有益效果是:
使用本發明設備的卷條裝置通過調節卷材的長度及卷材的位置,可以有效的使艾條內部的艾絨均勻緊實,使外觀圓整,燃燒穩定均勻。把手直徑的放大和壓縮台的加長都大大降低了操作者的體力消耗,使得可操作人群的范圍更大。機器適用范圍更寬廣。
(7)艾條灸宣傳畫擴展閱讀
艾條是一種用棉紙、桑皮紙等可燃無毒材料卷繞包裹艾絨而成的長卷圓柱形產品,主要用於艾灸,驅蚊蟲等,在我國有悠久的治病理療歷史,與針刺並稱,是祖國醫學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臨床應用中,根據病人不同的病情和身體狀況選擇不同直徑的艾條進行灸治,以使病人快速的康復。
現有的在售手工卷艾條機只適用於某一種直徑的艾條的卷制,由於機器結構的不完善,同一台設備無法滿足多直徑規格艾條的卷制。
勉強使用會造成卷制過程中卷布不適應卷條直徑,導致越來越松,艾條內艾絨密度不夠均勻,致使艾條燃燒時間短,火頭燒偏。灸治過程中掉火的可能性很大,一旦掉火會燒傷病人皮膚,造成二次傷害,所以艾條一定要卷的緊實。
為了把每種直徑規格的艾條都卷的緊實均質,各生產廠家生產每種艾條都要更換不同的設備,造成了很大的資源浪費。小規模、家庭、部門化的製作出多種直徑規格的合格艾條更是困難。
1.手工卷艾條機工作原理是:鬆散的艾絨由卷材完全包裹後,在卷材總長度不變的條件下,縮短包裹艾絨的卷材長度讓卷材把艾絨體積壓縮以增加密度,並使用合適的材料等長度纏繞壓縮後的艾絨,封口固定,即可成為緊實圓整均質的艾條。
2.手工卷艾條機,其特徵在於,功能分布是:填裝艾絨,包裹壓縮艾絨,整理均質圓整艾條,定型封口,出品成品。
3.根據第二條所述的手工卷艾條機,其特徵在於,在填裝艾絨區將適量艾絨均勻放置;卷棒前進使卷材在壓縮艾絨區逐漸壓縮後完全包裹艾絨。
卷棒繼續前進進入整理均質圓整區,對已經包裹但並不圓整且密度並不均勻的艾絨通過卷材保持恆定壓力同時讓艾條繼續滾動即可使其圓整均質;卷棒繼續前進使塗好粘合劑的卷紙完全對艾絨裹後,進至出品區即可生產出緊實均質圓整的成品艾條。
4.手工卷艾條機,其特徵在於,需要生產不同規格直徑的艾條時,通過調整調節板的位置,並配合調整卷材的長度,即可生產出不同直徑的緊實均質圓整的艾條。
5.手工卷艾條機,其特徵在於,對艾絨施加恆定壓力的原理是:艾條卷制過程中當艾絨卷至卷紙包裹成圓區內時,卷材與艾絨的上切點到起始端卷材固定點的距離與艾絨與卷材下切點到卷軸的距離之和為固定值時,才能給艾絨提供恆定的壓力,在卷動過程中艾絨將發生移動達到均質圓整。
6.根據第二條所述的手工卷艾條機,其特徵在於,增加艾絨壓縮區域的運行長度和增加卷棒把手的直徑都可以使操作者在製作過程中更加省力。
7.根據要第二條所述的手工卷艾條機,其特徵在於,擋片可以使艾條成品兩端頭光滑平齊,具有精緻的外觀。
㈧ 艾條灸有什麼好處
艾灸療法的好處是多方面的。我和我朋友每天用長生鶴的艾條做艾灸,堅持用了很長時間了,用了之後效果還不錯,艾條灸好處如下:
1、調和陰陽。人體陰陽的平衡是疾病發生和發展的根本。運用艾灸療法的補瀉作用,達到調和陰陽之功效。
2、溫通經絡,驅散寒邪。艾葉性溫加之點燃熏灸,使熱力深達肌層,溫氣行血。艾灸具有溫通經絡,散寒除濕、調理氣血、宣痹止痛之功效。
3、行氣活血,消瘀散結。氣見熱則行,見寒則凝,氣溫則血行。艾灸為溫熱刺激,可使氣血協調、營衛和暢、血脈和利而行氣活血,消瘀散結。
4、溫陽補虛,補中益氣。
5、 防病保健,強身益壽。
㈨ 艾灸條的使用方法
溫和灸:施灸時將艾條的一端點燃,對准應灸的腧穴部位或患處,約距皮膚1.5-3厘米左右,進行熏烤。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一般每處灸5-7分鍾,至皮膚紅暈為度。
對於昏厥、局部知覺遲鈍的患者,醫者可將中、食二指分開,置於施灸部位的兩側,這樣可以通過醫者手指的感覺來測知患者局部的受熱程度,以便隨時調節施灸的距離和防止燙傷。
雀啄灸:施灸時,將艾條點燃的一端與施灸部位的皮膚並不固定在一定距離,而是像鳥雀啄食一樣,一上一下活動地施灸。另外也可均勻地上、下或向左右方向移動或作反復地施轉施灸。
迴旋灸:距皮膚1.5-3厘米左右,艾灸條在皮膚上做順時針或逆時針轉動。
(9)艾條灸宣傳畫擴展閱讀:
綜合作用
溫經散寒
人體的正常生命活動有賴於氣血的作用,氣行則血行,氣止則血止,血氣在經脈中流行,完全是由於「氣」的推送。各種原因,如「寒則氣收,熱則氣疾」等,都可影響血氣的流行,變生百病。而氣溫則血滑,氣寒則血澀,也就是說,氣血的運行有遇溫則散,遇寒則凝的特點。
所以朱丹溪說:「血見熱則行,見寒則凝」。因此,凡是一切氣血凝澀,沒有熱象的疾病,都可用溫氣的方法來進行治療。《靈樞·刺節真邪》篇中說:「脈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調,弗能取之」。
《靈樞·禁服》亦雲:「陷下者,脈血結於中,血寒,故宜灸之」。灸法正是應用其溫熱刺激,起到溫經通痹的作用。通過熱灸對經絡穴位的溫熱性刺激,可以溫經散寒,加強機體氣血運行,達到臨床治療目的。所以灸法可用於血寒運行不暢,留滯凝澀引起的痹證、腹瀉等疾病,效果甚為顯著。
行氣通絡
經絡分布於人體各部,內聯臟腑,外布體表肌肉、骨骼等組織。正常的機體,氣血在經絡中周流不息,循序運行,如果由於風、寒、暑、濕、燥、火等外因的侵襲,人體或局部氣血凝滯,經絡受阻,即可出現腫脹疼痛等症狀和一系列功能障礙。
此時,灸治一定的穴位,可以起到調和氣血,疏通經絡,平衡機能的作用,臨床上可用於瘡瘍癤腫、凍傷、癃閉、不孕症、扭挫傷等,尤以外科、傷科應用較多。
扶陽固脫
人生賴陽氣為根本,得其所則人壽,失其所則人夭,故陽病則陰盛,陰盛則為寒、為厥,或元氣虛陷,脈微欲脫,當此之時,正如《素問·厥論》所雲:「陽氣衰於下,則為寒厥」。陽氣衰微則陰氣獨盛,陽氣不通於手足,則手足逆冷。
凡大病危疾,陽氣衰微,陰陽離決等症,用大炷重灸,能祛除陰寒,回陽救脫。此為其他穴位刺激療法所不及。宋代《針灸資生經》也提到:「凡溺死,一宿尚可救,解死人衣,灸臍中即活」。《傷寒論》指出:「少陰病吐利,手足逆冷……脈不至者,灸少陰七壯」。「下利,手足厥冷,煩躁,灸厥陰,無脈者,灸之」。
說明凡出現嘔吐、下利、手足厥冷,脈弱等陽氣虛脫的重危患者,如用大艾炷重灸關元、神闕等穴,由於艾葉有純陽的性質,再加上火本屬陽,兩陽相得,往往可以起到扶陽固脫,回陽救逆,挽救垂危之疾的作用,在臨床上常用於中風脫症、急性腹痛吐瀉、痢疾等急症的急救。
升陽舉陷
由於陽氣虛弱不固等原因可致上虛下實,氣虛下陷,出現脫肛、陰挺、久泄久痢、崩漏、滑胎等,《靈樞·經脈》篇雲:「陷下則灸之」,故氣虛下陷,臟器下垂之症多用灸療。關於陷下一症,脾胃學說創始者李東垣還認為「陷下者,皮毛不任風寒」,「天地間無他,唯陰陽二者而已,陽在外在上,陰在內在下,今言下陷者,陽氣陷入陰氣之中,是陰反居其上而復其陽,脈證俱見在外者,則灸之」。
因此,灸療不僅可以起到益氣溫陽,升陽舉陷,安胎固經等作用,對衛陽不固、腠理疏鬆者,亦有效果。使機體功能恢復正常。如脫肛、陰挺、久泄等病,可用灸百會穴來提升陽氣,以「推而上之」,又如《類經圖翼》雲:「洞泄寒中脫肛者,灸水分百壯」。總之,這也是灸法的獨特作用之一。
拔毒泄熱
歷代有不少醫家提出熱證禁灸的問題,如《聖濟總錄》指出:「若夫陽病灸之,則為大逆」;近代不少針灸教材亦把熱證定為禁灸之列。但古今醫家對此有不同見解。在古代文獻中亦有「熱可用灸」的記載,灸法治療癰疽,就首見於《黃帝內經》,歷代醫籍均將灸法作為本病證的一個重要治法。
唐代《備急千金要方》進一步指出灸法對臟腑實熱有宣洩的作用,該書很多處還對熱毒蘊結所致的癰疽及陰虛內熱證的灸治作了論述,如載:「小腸熱滿,灸陰都,隨年壯」,又如「腸癰屈兩肘,正灸肘尖銳骨各百壯,則下膿血,即差」。「消渴,口乾不可忍者,灸小腸俞百壯,橫三間寸灸之」。
金元醫家朱丹溪認為熱證用灸乃「從治」之意;《醫學入門》則闡明熱症用灸的機理:「熱者灸之,引郁熱之氣外發,火就燥之義也」。《醫宗金鑒·癰疽灸法篇》指出:「癰疽初起七日內,開結拔毒灸最宜,不痛灸至痛方止,瘡痛灸至不痛時」。
總之,灸法能以熱引熱,使熱外出。灸能散寒,又能清熱,表明對機體原來的功能狀態起雙向調節作用。特別是隨著灸增多和臨床范圍的擴大,這一作用日益為人們所認識。
防病保健
我國古代醫家中早就認識到預防疾病的重要性,並提出了「防病於未然」、「治未病」的學術思想,而艾灸除了有治療作用外,還有預防疾病和保健的作用,是防病保健的方法之一,這在古代文獻中有很多記載。早在《黃帝內經》就提到;在「犬所嚙之處灸三壯,即以犬傷法灸之」,以預防狂犬病。
《備急千金要方》有「凡宦遊吳蜀,體上常須三兩處灸之,勿令瘡暫瘥,則瘴癘溫瘧毒氣不能著人」。說明艾灸能預防傳染病。《針灸大成》提到灸足三里可以預防中風。民間俗話亦說「若要身體安,三里常不幹」、「三里灸不絕,一切災病息」。
因為灸療可溫陽補虛,所以灸足三里、中脘,可使胃氣常盛,而胃為水谷之海,榮衛之所出,五臟六腑,皆受其氣,胃氣常盛,則氣血充盈;命門為人體真火之所在,為人之根本;關元、氣海為藏精蓄血之所,艾灸上穴可使人胃氣盛,陽氣足,精血充,從而加強了身體抵抗力,病邪難犯,達到防病保健之功。現代,灸療的防病保健作用已成為重要保健方法之一。
延年益壽
穴位:足三里(位於小腿前外膝眼下3寸,脛骨前嵴外側一橫指處)、氣海(位於腹正中線臍下1.5寸處)、關元(位於腹正中線臍下3寸處)。
分組:第一組,關元、氣海、左側足三里;第二組,關元、氣海、右側足三里。
方法:選准穴位後,點燃葯用艾條,分別對准第一組穴位,每穴懸灸10分鍾,以各穴位皮膚潮紅色為度。第二天用同樣的方法懸灸第二組穴位。如此交替懸灸,連續三個月為一個療程。休息一周,再繼續第二個療程。使用時注意力要集中,艾火與皮膚的距離,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熱度為佳。注意不可灼傷皮膚。
說明:關元、氣海、足三里是人體強壯保健要穴,每天艾灸一次,能調整和提高人體免疫機能,增強人的抗病能力。成書於宋代的《扁鵲心書》中說:「人於無病時,常灸關元、氣海、命關、中脘,雖不得長生,亦可得百年壽。」 特別是女士,艾灸此三個穴位後,神清氣爽,容光煥發,全身特別是小腹部十分舒暢(此種感覺一般要連續灸半個月後才明顯)。
美容
艾灸的美容與一般的化妝品美容,手術美容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一個是本質上的,另一個是表面上的。化妝品可以掩飾你的不足,手術可以改造你的結構,可以滿足你暫時的虛榮心,但這些都無法給你真正的健康。
因為健康而使你青春常駐,容光煥發,思維敏捷,反應靈敏,那又是另一種不同層次上的美。通過吃葯,打針或者鍛煉,你或許也可以或多或少地達到你期望的效果。但沒有灸療好,艾灸是驅散疲勞,恢復元氣,補充體能,平衡陰陽的最有效的手段。 有很多女人臉上不光滑潔凈,這往往是內分泌失調引起的,實際上還是陽能不足,而不是像一般所說的上火。
有這么幾種女性: 1、臉上痘痘長得成片的女性,往往有嚴重的帶下病,「清熱解毒」往往沒有任何效果,因為她們的這種熱往往是虛熱,而不是實熱,補充陽能尚且不逮,何況雪上加霜。所以艾灸是最佳的選擇。
2、臉上長有黃褐斑的女性,往往肝腎虧虛,體質嚴重偏於酸性,用艾灸治療,往往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效果。
3、虛胖的女性,並不是營養過剩,但營養過剩不過是西醫上的一個概念,中醫裡面沒有這樣的說法,如果哪個中醫也這樣瞎嚷嚷,那肯定個半吊子。
即使是肥胖的小孩子,也往往並不是營養過剩,而是陽能不足,往往是因為在懷孕期間,父母還有不少的性生活,導致孩子先天不足,肝腎機能失衡,脾臟運化無力。虛胖女性則往往有崩漏暗疾,失血過多。太過肥胖往往是因為脾腎陽虛,太過瘦弱,則往往是肝腎不足。
4、乳頭過早地顏色變暗淡,或者乳頭凹陷的女性,往往嚴重肝腎虧虛,沖脈,任脈虛寒,有的甚至還有咳嗽的毛病。這些問題艾灸都有很好的效果。
㈩ 艾條的歷史和艾條灸的歷史。
《孟子。離婁章》載「七年之病,蘄三年之艾」,蘄春民間也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之說,所以各家儲存老艾也成一種習俗。 據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艾葉本草不著土產,但雲生田野。......自成化以來,則以蘄州者為勝,用充方物,天下重之,渭之蘄 艾。相傳他處艾灸酒壇不能透,蘄艾一灸則直透徹,為異也。"這說明我國最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開始採用艾灸這種醫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