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咸寧市宣傳片

咸寧市宣傳片

發布時間:2021-05-17 23:22:52

❶ 街道口阜華大廈C座1201室的武漢市星時尚文化公司是正規的嗎 很急...

湖北省省會。華中地區最大都市及中心城市,中國長江中下游特大城市。世界第三大河長江及其最長支流漢江橫貫市區,將武漢一分為三,形成了武昌、漢口、漢陽三鎮隔江鼎立的格局,唐朝詩人李白在此寫下「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漢自古又稱「江城」。

中文名稱: 武漢
外文名稱: Wuhan
別名: 江城
行政區類別: 副省級城市
所屬地區: 中國華中
下轄地區: 江岸區、武昌區等十三區
政府駐地: 漢口沿江大道188號
電話區號: 027
郵政區碼: 430000-430400
地理位置: 江漢平原
面積: 8494平方公里
人口: 910萬(2009年)
方言: 漢語-西南官話-武天片-武漢話
氣候條件: 四季分明,夏季炎熱冬季寒冷
著名景點: 黃鶴樓,東湖,歸元寺,古琴台,楚天台,古德寺,長春觀
機場: 武漢天河國際機場
火車站: 武昌站,漢口站,武漢站
車牌代碼: 鄂A、鄂O(行政用車和警車)
市樹: 水杉
市花: 梅花
著名高校: 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

目錄

簡要描述城市簡介
武漢三鎮
武漢城市圈
歷史沿革元代以前歷史
元明清時期
晚清時期
中華民國時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地理環境方位
面積
氣候
地質
河流
湖泊
自然資源
行政區劃下轄區縣
下轄街道鄉鎮
農工商貿經濟概況
經濟數據
工業
外商投資
金融
商貿
農業
人口狀況
交通運輸公路
鐵路
航空
水運
橋梁
公共交通
輪渡
軌道交通
過江隧道
生活休閑宗教
節日
媒體
方言
體育
飲食
住房
酒店
自然及人文景觀
主要特色街區
非物質文化景觀
科教醫療科研概況
教育概況
高等教育
中等教育
醫療衛生
國際交流領事外交
友好城市
著名人士
歷屆政府簡要描述 城市簡介
武漢三鎮
武漢城市圈
歷史沿革 元代以前歷史
元明清時期
晚清時期
中華民國時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地理環境 方位
面積
氣候
地質
河流
湖泊
自然資源
行政區劃 下轄區縣
下轄街道鄉鎮
農工商貿 經濟概況
經濟數據
工業
外商投資
金融
商貿
農業
人口狀況
交通運輸 公路
鐵路
航空
水運
橋梁
公共交通
輪渡
軌道交通
過江隧道
生活休閑 宗教
節日
媒體
方言
體育
飲食
住房
酒店
自然及人文景觀
主要特色街區
非物質文化景觀
科教醫療
科研概況 教育概況 高等教育 中等教育 醫療衛生國際交流
領事外交 友好城市著名人士 歷屆政府展開 武漢(5張)
編輯本段簡要描述
城市簡介
武漢市(Wuhan City 、Wǔhàn)。簡稱漢。又名「江城、江漢」。 經緯度 東經113°41′-115°05′,北緯29°58′-31°22′ 轄區 屬行政區劃的轄區13個(中心市區7個郊區6個),另有非行政區劃的經濟開發區3個。 鄉鎮 121個街、8個鄉、14個鎮、5個辦事處、2個管委會 政府 市政府駐地:江岸區沿江大道188號,市委書記:楊松;市長:阮成發。 面積 總面積8494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475平方公里。 海拔 大部分地區在海拔50米以下。雙尖峰為武漢市境內最高點,海拔873米。 人口 2009年常住人口達910萬。 車牌代碼 鄂A、鄂O(警用車)、鄂AW(湖北省委、省政府行政用車) 其他 市樹:水杉,市花:梅花,電話區號:027 城市精神 勇立潮頭,敢為人先,崇尚文明,兼收並蓄 郵編 430000-430400 榮譽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森林城市 、國家園林城市 2009年度國民生產總值(GDP) 4620億人民幣 武漢(Wǔhàn)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北省省會,屬於特大組團式城市。中國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也是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級城市,長江中下游特大城市之一,中國中部地區(華中)的最大都市和區域中心城市,中國重要的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數據為准。
工業基地、科教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截止2009年,全市常住人口910萬,其中城鎮人口537萬。唐朝詩人李白在此寫下「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漢自古又 稱「江城」。 在清末、民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武漢經濟繁榮,漢口一度成為中國內陸最大的通商口岸,有「東方芝加哥」的美譽。武漢是中華民國的誕生地,著名的辛亥革命便首義於此(武昌起義)。武漢是中國近代工業的搖籃,也是中國近代規模最大的城市。 世界第三大河流長江及其最長支流漢水橫貫市區,將武漢一分為三,形成了武昌、漢口、漢陽三鎮隔江鼎立的格局。故而武漢可以看作兩市(漢口、武昌)一縣(漢陽)的融合。在1926年到1949年間,三鎮分別對應著漢口特別市(即直轄市)、武昌市(湖北省省會)和漢陽縣。1927年,國民政府遷都至武漢,首次將漢口、武昌、漢陽三鎮合並為京兆區,總稱武漢,開三鎮合並之先河。1949年5月24日,武漢市人民政府成立,暫由中央直轄,成為新中國設立的首個直轄市。1954年6月19日,中央會議決定將武漢由中央直轄改為湖北省省會。 武漢文化底蘊深厚,有"京劇之母"美譽的漢劇,便鼎盛於漢口, 最終與徽劇合流, 誕生了國粹京劇。武 武漢在中國的位置
漢更是中國水域面積最大的城市,在城市面積中,水域面積約佔四分之一,湖泊數量達到170個。武漢的東湖則是中國最大的城中湖。
武漢三鎮
武漢三鎮指位於長江和漢水交匯處,隔江鼎立的武昌(長江以南的市區部分)、漢陽(長江以北、漢江以南市區部分)、漢口(長江西北、漢水以北的市區部分)三個城鎮,范圍即現在的武漢市區。
武漢城市圈
武漢城市圈是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屬於城市經濟圈、城市旅遊圈和城市農業圈。范圍包括以武漢為中心的100公里半徑內的黃石市、鄂州市、孝感市、黃岡市、咸寧市、仙桃市、潛江市、天門市八個中小城市在內的地區(1個特大城市,8個中等城市和4個小城市),是華中地區及長江中游最大、最密集的城市群。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元代以前歷史
武漢的考古可上溯距今六千年的新石器時代。漢口古有夏汭、鄂渚之名。黃陂區境內的盤龍城遺址是距今約3500年前的商朝方國宮城,是現今發現且保存最完整的商代古城。古語雲「水北為陽,山南為陽」,古時漢陽在漢水之北,龜山之南,故名漢陽。漢陽及武昌皆有1800年歷史,而漢口在明代以前,不過是緊連漢陽的荒洲。 東周時,武漢一帶便是楚國的軍事和經濟要地。西漢時漢陽歸屬沙羨縣。而武漢城區最早城池是建於東漢末年於今漢陽的卻月城、魯山城,和今武昌的夏口城。東漢末年,軍閥劉表派黃祖為江夏太守,將郡治設於漢陽龜山的卻月城中。三國初,孫權為了與劉備爭奪荊州,於221年把都城從建業(今南京)遷至鄂縣(今鄂州),更名為武昌,取「以武治國而昌」之意。223年,孫權在今武昌蛇山修築夏口城,並在城內黃鵠磯處修築瞭望樓,取名黃鶴樓。蘇軾在《前赤壁賦》中說的「西望夏口,東望武昌」中的夏口就是指武漢(古武昌即今鄂州)。南朝時,夏口擴建為郢州,作為郢州的治所。 唐武德四年(621年)於龜山南築城設漢津縣。隋大業二年(606年)改漢津縣為漢陽縣,漢陽名稱由此而始,另設江夏縣管理武昌。唐時江夏(武昌)和漢陽分別升為鄂州和沔州的州治,成為長江流域商業重鎮和東南貢賦轉運中心。現今在馬房山和岳家咀出土的灰陶四神磚及灰陶十二生肖俑等皆為唐朝墓葬。自唐以來漢陽特別是鸚鵡洲一帶是長江中游商船集散的中心,有"東南巨鎮"之譽。唐寶歷年間,名臣牛僧孺任鄂州刺史,治鄂達六年,曾擴建江夏城(今武昌)。兩宋時武昌屬鄂州,漢陽漢口屬漢陽軍,南宋抗金將領岳飛駐防鄂州(武昌)達八年,在此興師北伐。宋代武漢制瓷業發達,於江夏區梁子湖發現宋瓷窯群百餘多座。南宋詩人陸游經過武昌時,寫下「市邑雄富,列肆繁錯,城外南市亦數里,雖錢塘、建康不能過,隱然一大都會也」來描寫武昌的繁華。
元明清時期
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武昌成為湖廣行省的省治,武漢首次成為省級行政單位的治所。元代詩人余闕在詩中曾把武昌、漢陽稱為「雙城」。元末時紅巾軍領袖徐壽輝曾將其天完政權國都遷至漢陽。 朱元璋攻克武昌時,第六子朱楨出生,後朱楨被明太祖分封到武昌做楚王,武昌因此得到擴建,成為南方最大的城池之一。在此後274年中,朱楨及歷代楚王皆在龍泉山(今江夏區)為修建陵地,使龍泉山形成了有「三龜九寢十二景」之稱的古建築群。明成化十年(1474年)漢江改道從龜山北麓入江,漢口方才脫離漢陽獨立發展,嘉靖年間在漢江新河道北岸形成漢口鎮,來自各地的商賈紛紛前來經營,當時漢口貨物山積,居民填溢,商賈輻輳,成為全國性水陸交通樞紐和中國內河最大的港口。明末漢口與朱仙鎮、景德鎮、佛山鎮同稱天下「四大名鎮」,故有「貨到漢口活」一說,漢口與北京、蘇州和佛山並列,稱為「天下四聚」,有「十里帆檣依市立,萬家燈火徹夜明」(吳琪詩)狀其景,享有「楚中第一繁盛處」美譽。明崇偵八年(1635年)漢陽府通判袁瑁在漢口修築了一條長堤(西起硚口-漢正街,東迄堤口-四官殿,即今長堤街),長堤以內即漢口早期鎮區。明崇禎十六年(1643年)春,張獻忠破武昌城,火焚楚王府。 清乾隆年間,漢口僅「鹽務一事,亦足甲於天下」。清嘉慶年間,漢口居民已達三萬七千戶,計十三萬人,但漢口任然隸於漢陽縣,故當時「武漢」任指武昌、漢陽雙城。清道光二年(1822年)范鍇所著《漢口叢談》中「遂陷武漢等郡」一句,即指武昌、漢陽兩府。咸豐年間,湖北巡撫胡林翼首次在奏函中使用「武漢」兩字,如「武漢為荊襄咽喉」、「若使武漢克復」、「武漢兩城對峙」等等,也是指武昌、漢陽(包括漢口)兩地。
晚清時期
1852年,太平軍相繼佔領漢陽和漢口。次年攻克武昌城,為太平軍攻佔的首座省城。 1858年,《天津條約》增闢11個通商口岸,包括漢口。1861年3月,漢口正式開埠。在老漢口鎮的下游沿岸先後開辟了英、德、俄、法、日五國租界,漢口由傳統商業市鎮向近代都會轉型。成為長江沿岸最早的三個通商口岸(鎮江、九江、漢口)之一。漢口的對外貿易幾乎可以與上海並駕齊驅。 1864年,為防捻軍南下,修築漢口城堡,上起硚口,下到一元路,稱作後城。 1889年,張之洞擔任湖廣總督。在其主政期間,大力推行洋務運動,特別是興建漢陽鐵廠、湖北槍炮廠,刺激了武漢近代工業興起和城市商品經濟的發展。張之洞在鄂期間,主持修建了盧漢鐵路,興辦教育,創建了兩湖書院等新式學堂。 1899年,將漢水以北的漢口地區(北至攝口,西至硚口)設為夏口廳。 1905年,為解除漢口後湖水患,張之洞修築後湖長堤,建成後堤內乾涸土地10萬畝。所以後湖長堤被稱作「張公堤」,該堤對起初狹小的漢口提供了廣闊的擴建面積,有著不可磨滅的功績。1907年,張之洞將後城城牆拆除,修建了上起硚口、下至江漢路的後城馬路,成為漢口首條近代馬路,是中山大道的前身。 甲午戰爭後,中國開展實業救國運動。1906年,宋煒臣等人在漢口創立了「暨濟水電股份有限公司」,是當時中國最大的民營公用水電企業。1909年,該公司為調節供水修建了漢口水塔,成為當時武漢最高的建築。 在清末日本駐漢總領事水野幸吉所著的《漢口—中央支那事情(1908年)》中,對漢口的崛起倍加贊譽:「與武昌、漢陽鼎立之漢口者,貿易年額一億三千萬兩,夙超天津,近凌廣東,今也位於清國要港之二,將近而摩上海之壘,使觀察者艷稱為東方之芝加哥」。從此「東方芝加哥」成為人們對武漢的流行印象。20世紀初葉的10年間,漢口的對外貿易總額始終佔全國外貿總額的10%左右,成為中國第二大對外通商口岸。
中華民國時期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於武昌,打響辛亥革命的首義。10月11日,起義軍宣布建立湖北軍政府,脫離清朝,定國號中華民國,武漢此時成為中國的革命中心。10月18日,革命軍和清軍在漢口、漢陽爆發陽夏戰爭。11月30日,清軍敗退,火焚漢口街市四天。 1912年,改江夏縣為武昌縣,廢漢陽府留漢陽縣,改夏口廳為夏口縣。以武昌為湖北省省會,同年孫中山來漢,給予武漢「武漢一呼,天下響應」和「民國開創,武漢實為首功」的評價。 1918年,美國《豎琴》雜志刊載了魏爾·瓦爾特的文章《中國的芝加哥》。該文贊道:「漢口在全國商品市場上所處的地位,可與芝加哥在美國的地位媲美」。 1922年,江岸火車站為京漢鐵路大罷工總指揮部,2月7日二七大罷工遭殘酷鎮 革命先行者—孫中山立像
壓,全國工人運動轉入低潮。 1926年10月,北伐軍攻佔武漢三鎮,劃武昌縣城區為武昌市作為湖北省會,改夏口縣為『漢口特別市』直屬於國民政府,並轄漢陽縣城。 1927年元旦,國民政府自廣州遷都武漢。1月5日,數十萬群眾沖擊了漢口英租界,2月19日,國民政府正式收回該租界。4月18日,武漢市政府成立,武昌市與漢口特別市(含漢陽縣城)合並為『京兆區』作為首都,成立武漢特別市。故武漢建市歷史僅83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發生後,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於武漢召開。7月15日,汪精衛在武漢發動七一五反革命政變,8月7日中國共產黨八七會議在漢口召開,決定中國共產黨今後將採取武裝暴動的方式來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統治。 1931年夏,長江中游發生特大洪水,武漢市區被淹達百日之久,僅市區就死亡3619人。 1938年6月至10月間,中日雙方投入百萬兵力,進行長達數月的武漢會戰。10月25日,武漢淪陷。 1949年5月15日,國民黨華中軍政長官公署長官白崇禧乘飛機逃離武漢。1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進入漢口市區,次日進入武昌市區和漢陽縣,武漢三鎮解放。22日中國共產黨成立武漢市軍事管制委員會。24日武漢市人民政府成立,次日中共武漢市委員會成立,暫由中央直轄,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設立的首個直轄市。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1954年6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32次會議決定將武漢市由中央直轄改為湖北省省會。6月25日,武漢關26.30米警戒水位被洪水突破。8月18日,武漢關水位上漲到29.73米,為有水文紀錄來的歷史最高值。 1955年9月25日,武漢長江大橋正橋全面施工。 1957年10月15日,武漢長江大橋通車,京漢鐵路與粵漢鐵路相連,京廣鐵路就此貫通。 1958年9月13日,武漢鋼鐵(集團)公司建成投產。 1975年,將武昌縣(今江夏區)劃歸武漢市。 1983年,將黃陂縣和新洲縣劃歸武漢市。 1984年5月21日,國務院批准武漢為經濟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城市與計劃單列城市。 1986年,國務院公布武漢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 1992年1月18日,鄧小平「南巡談話」首站到武昌。同年,武漢被批准為對外開放城市。 武漢人民抗洪紀念碑
1998年夏,長江中游發生特大洪水,經全省軍民搶護數月後,武漢轉危為安。 2004年9月,武漢首座軌道交通線路輕軌1號線一期投入試運營。 2007年12月7日,國務院批准武漢城市圈為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2008年12月28日,武漢過江隧道正式通車。 2009年12月24日,國務院批准武漢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 2010年3月8日,國務院批復《武漢市城市總體規劃》,確定武漢城市性質為中部地區中心城市。
編輯本段地理環境
方位
武漢位於江漢平原東部,地處東經113°41′-115°05′,北緯29°58′-31°22′,東端在新洲區柳河鄉將軍山,西端為蔡甸區成功鄉窯灣村,南端在江夏區湖泗鄉劉均堡村,北端至黃陂區蔡店鄉下段家田村。 因長 武漢在湖北省的方位
江與其最大的支流漢水交匯於此,故而隔江鼎立的武昌、漢口、漢陽三地被俗稱武漢三鎮。武漢東與黃岡市的團風縣、鄂州市的華容區、梁子湖區、黃石市的大冶市接壤,南與咸寧市的嘉魚縣、咸寧市區相連,西與荊州市的洪湖市及仙桃市(省轄縣級市)毗鄰,北與孝感市的孝南區、孝昌縣、大悟縣、漢川市及黃岡市的紅安縣、麻城市相接,形似一隻自西向東的蝴蝶形狀。在中國經濟地理圈內,武漢處於優越的中心位置是中國地理上的「心臟」,故被稱為「九省通衢」之地。
面積
武漢全境面積達8494平方公里,為湖北省面積的4.6%。七個城市轄區面積863平方公里,外環以內面積1171.70平方公里,武漢三環線(中環線)內的城區面積684平方公里。截至2009年底建成區面積為475平方公里。十三個轄區中黃陂區面積最大為2261平方公里,江漢區面積最小為33平方公里,城區中洪山區面積最大達502平方公里。
氣候
武漢屬北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有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夏季酷熱、冬季寒冷的特點。一般年均氣溫15.8℃-17.5℃,一年中,1月平均氣溫最低,0.4℃;7、8月平均氣溫最高,28.7℃。夏季極長達135天,因武漢地處北緯30度,夏季正午太陽高度可達83°,又地處內陸、距海洋遠,地形如盆地故集熱容易散熱難,河湖多故夜晚水汽多,加上城市熱島效應和伏旱時副高控制,十分悶熱,是中國三大火爐之一,夏天普遍高於37℃,極端最高氣溫44.5℃。初夏梅雨季節雨量集中,年降水量為1100毫米。武漢活動積溫為5150℃,年無霜期240天,年日照總時數2000小時。
地質
武漢地形以平原為主,中部散列東西向殘丘。沿著梅子山、龜山、蛇山、洪山、小洪山、珞珈山、喻家山一帶,連同輻射到兩翼的馬房山、桂子山、伏虎山、鳳凰山等構成了武漢地形上的龍脈,武漢的絕大部分重要機構分布於該龍脈兩側,這條龍脈的頭是喻家山,腰部是洪山,尾部則是月湖旁的梅子山。 平坦平原(39.25%)位於武漢市長江、漢江兩岸以及湖泊周圍。是棉花和蔬菜產區。 壟崗平原(42.56%)位於各湖泊周邊和丘陵向平原的過渡帶,盛產水稻和魚。 丘陵(12.32%)分為三列,均被林木覆蓋:北列分布在新洲區、黃陂區北部;中列橫穿城區;南列分布在蔡甸區、江夏區北部。 低山(5.85%)主要分布在黃陂區和新洲區東北部,海拔在200米~500米以上。黃陂區和孝感市交界的雙尖峰,海拔873米,是武漢最高點。 地質災害:可考記錄中,武漢發生大於3級的地震31次,未發生過大於5級的地震,曾遭受28次域外中強地震的襲擊。1996年,武漢被國務院列為13座國家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城市之一。
河流
武漢擁有長江和漢江、東荊河、灄水河、界河、府河、朱家河、沙河、倒水河和舉水河等長江支流。以城區為中心,以長江為主構成了龐大水網,保證了良好的生態環境。長江由漢南區進入武漢市,自西南向東北流,到天興洲又折向東南,在左嶺附近又折向東北,在新洲區大埠出境,流程150.5公里。長江武漢段水量大,年平均7100億m、汛期長、水位變化顯著,河道雖然平直,但有丘陵逼近江岸,控制河道,使河道受約束,淤積成了天興洲、白沙洲等沙洲。長江武漢段最窄處位於武漢長江大橋下,寬1100米;最寬處位於青山區,寬3880米。漢江從蔡甸區進入武漢市,在南岸咀注入長江,在武漢境內河道彎曲達22處。
湖泊
武漢有「百湖之城」的美譽,現有大小湖泊170個,其中城區湖泊41個,郊區湖泊129個,其中跨市、區湖泊9個。湖泊承雨面積在5平方公里以上的有65個。在正常水位時,湖泊水面面積為942.8平方公里, 武漢東湖十七孔橋
湖泊水面率為11.11%,居中國首位。各區湖泊數量由多到少為:蔡甸49個,黃陂23個、東西湖20個、洪山17個、江夏17個、新洲14個、漢陽7個、江漢7個、漢南6個、武昌4個、江岸2個、硚口2個、青山2個。其中東湖是中國最大的城中湖,湖岸線全長110多公里,水域面積達33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水域面積的6倍。 城區主要湖泊 江岸區 塔子湖、鯇子湖
江漢區 西湖、北湖、鯇子湖、機器盪子、菱角湖、後襄湖、小南湖
硚口區 張畢湖、竹葉海
漢陽區 月湖、南太子湖、北太子湖、蓮花湖、墨水湖、龍陽湖、三角湖(跨蔡甸區)
武昌區 紫陽湖、四美塘、沙湖-外沙湖、沙湖-內沙湖、東湖-水果湖
青山區 戴家湖、楊春湖
洪山區 南湖、曬湖、野芷湖、楊春湖、東湖、嚴西湖、嚴東湖、湯遜湖(跨江夏區)、野湖、王

❷ 湖北最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湖北最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影視攝制、設計、策劃、發布為一體的綜合性影視文化傳媒公司。公司擁有移動軌道、斯坦尼康、升降搖臂、減震拍攝車等多種精良設備,廣播級專業攝錄設備、非線編輯設備、三維動畫設備、多媒體視頻設備等為我們的作品築起堅實平台;公司擁有多名優秀導演、攝像師、美術師、燈光師以及專業的策劃、文案、采編、攝像、攝影、後期製作人員,優秀的人才、一流的團隊保障著我們的業務品質。秉承大氣的創意風格,高遠的市場導向,公司為客戶量身策劃,提供高質量、全方位、專業化服務,以專業的攝制水準,為客戶打造極具影響力的優質品牌,贏得了客戶的一致贊譽。◆我們為您提供以下專業服務●電影攝制、後期製作●專題片的攝制●電視欄目的策劃、製作●企業宣傳片攝制●單位、個人定製微電影●電視廣告節目攝制由湖北最影視文化傳媒拍攝的網路大電影《黃龍訣之寶途》目前已殺青,年前將會與大家見面。
法定代表人:吳聖
成立時間:2016-10-11
注冊資本:2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22324000023293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通城縣雋水鎮雋水大道225號

❸ 香城泉都萬國咸寧》宣傳片 咸寧市城市規劃展覽館開放日實錄,是那個公司拍的

這 真不知道了。

❹ 湖北尚樂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湖北尚樂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於影視宣傳片攝制的傳媒公司,總部位於有著「香城」美譽的咸寧市。尚樂影視是一家專注於影視宣傳片攝制的傳媒公司湖北尚樂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是咸寧市政府大力扶持的青年創辦企業。
法定代表人:胡超雲
成立時間:2014-10-09
注冊資本:1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22300000038424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咸寧市咸寧大道特1號香泉公館2-3號樓1單元10層1001室

❺ 誰知道咸寧哪家廣告公司比較有實力點,急急急....謝謝啦

湖北都市前沿廣告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湖北咸寧市銀泉大道727號,
鶴鳴信息世界廣告公司赤壁分公司赤壁信息世界廣告部 地址沿河大道306號

閱讀全文

與咸寧市宣傳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安全培訓教育小組方案 瀏覽:742
旅遊的宣傳推廣方案 瀏覽:204
電子商務師考試資料網 瀏覽:592
中山佛山網路推廣方案 瀏覽:819
崗位培訓技能大賽活動方案 瀏覽:407
企業負責人培訓方案 瀏覽:974
企業培訓獎懲方案 瀏覽:520
溫州三頭牛電子商務 瀏覽:226
下載海濟生物電子商務 瀏覽:216
中專學電子商務有用嗎 瀏覽:424
明星代言拍攝方案策劃 瀏覽:465
銀行轉盤游戲方案策劃 瀏覽:760
中學生感恩父母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523
2016年2月葯店促銷活動 瀏覽:527
電子商務部規章制度 瀏覽:875
2018暑期校本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102
地區性汽車的營銷策劃方案 瀏覽:610
教室親子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284
培訓計劃編制工作方案 瀏覽:26
最新新教師培訓方案 瀏覽: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