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的劇情介紹,反派有幾個 還有蝙蝠俠最後死了嗎
《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反派有一個:貝恩,蝙蝠俠最後沒有死。
相關介紹:
《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描述了布魯斯·韋恩與貝恩之間的對決。高譚市原本是從一個逐漸和平的城市,但貝恩把整個城市再度陷入亂局,使得韋恩再次以「蝙蝠俠」身份打擊貝恩的罪惡,使兩人展開了在高譚市的終極決戰。
貝恩是帶來死亡與憤怒的恐怖分子,是智力超群體形彪悍的邪惡領袖,貝恩有著苦難的過去,這也造成了他扭曲的性格。貝恩的面具為他的神經系統源源不斷地提供「毒液」。在與蝙蝠俠的爭斗中,他弄斷了蝙蝠俠的脊樑。
(1)塔利亞宣傳擴展閱讀
相關背景:
《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是諾蘭執導的蝙蝠俠系列三部曲的最終章。前兩部分別是2005年的《蝙蝠俠:俠影之謎》和2008年的《蝙蝠俠:黑暗騎士》。影片延續《蝙蝠俠:黑暗騎士》的質感和風格,運用IMAX攝影機進行拍攝,劇情設定為《蝙蝠俠:黑暗騎士》的八年後的冬天展開。
貝恩策劃著要在高譚市實施一場異常詭異又可怕的襲擊,也迫使著布魯斯·韋恩不得不擺脫自我放逐的頹廢狀態,重新戴上頭套、披上斗篷可即使如此,他仍然不是「貝恩」的對手,很可能會和這座生他養他的城市一起走向毀滅的邊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
㈡ 伽利略是怎樣為了他的發明與發現而付出慘重的代價的
當伽利略的著作《星際使者》出版時,他已是一個哥白尼學說堅定的支持者了。伽利略通過自己的觀測和研究,逐漸認識到哥白尼的學說是正確的,而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說是錯誤的,亞里士多德的許多觀點也是站不住腳的。伽利略不僅發表了批駁亞里士多德的論文,還通過書信毫不掩飾地支持哥白尼的學說,甚至把信件的副本直接寄給羅馬教會。在伽利略看來,科學家的良心就是追隨真理。 但是,羅馬教廷是決不會放過伽利略的,他們先是對伽利略發出措辭嚴厲的警告,繼而把他召到羅馬進行審訊。1616年2月,宗教裁判所宣布,不許伽利略再宣傳哥白尼的學說,無論是講課或寫作,都不得再把哥白尼學說說成是真理。 伽利略不會忘記,16年前布魯諾就是被這些披著黑色道袍、道貌岸然的上帝的衛道士活活燒死的。他如果敢於反抗,下場絕不會比布魯諾更好。 在教會的威脅下,伽利略被迫作了放棄哥白尼學說的聲明。他懷著極其痛苦的心情回到佛羅倫薩,在沉默中度過了好些年。 但是伽利略的內心深處並沒有放棄哥白尼學說,相反,繼續不斷的觀測和深入研究,使他更加堅信哥白尼學說是完全正確的科學理論。在佛羅倫薩郊外的錫尼別墅里,伽利略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他的身體大不如前,病魔在殘酷地折磨他,但是他依然念念不忘宣傳哥白尼的學說。經過長久的醞釀構思,用了差不多5年時間,一部偉大的著作《關於兩種世界體系的對話》終於誕生了。 《關於兩種世界體系的對話》表面上是以三個人對話的形式,客觀地討論托勒密的地心說與哥白尼的日心說,對誰是誰非進行沒有偏見的探討。但是當這本書好不容易在1632年2月出版時,細心的讀者不難看出,這本書以充分的論據和大量無可爭辯的事實,有力地批判了亞里士多德和托勒密的錯誤理論,科學地論證哥白尼的日心說,宣告了宗教神學的徹底破產。 很快,嗅覺比獵狗還靈的教會嗅出了這本書包含的可怕思想,從字里行間流露出來的大膽結論使神學家們感到極大恐慌。那些早就對伽利略心懷不滿的學術騙子立即和教會勾結,羅織罪名,陰謀策劃,為迫害伽利略大造輿論。 科學和神學不可調和的斗爭爆發了。1632年8月,羅馬宗教裁判所下令禁止這本書出售,並且由羅馬教皇指名組織一個專門委員會對這本書進行審查。伽利略預感到大禍臨頭,果然,到了10月,他接到了宗教裁判所要他去羅馬接受審訊的一紙公文。 這時候的伽利略已是69歲的老人,病魔纏身,行動不便,許多關心他的人到處為他說情,但是羅馬教皇惱怒地說:「除非證明他不能行動,否則在必要時就給他帶上手銬押來羅馬!」 就這樣,1633年初,伽利略抱病來到羅馬。他一到羅馬便失去自由,關進了宗教裁判所的牢獄,並且不準任何人和他接觸。 人類歷史上一次駭人聽聞的迫害就這樣開始了。在羅馬宗教裁判所充滿血腥和恐怖的法庭上,真理遭到謬誤的否決,科學受到神權的審判。那些滿臉殺機的教會法官們,用火刑威脅伽利略放棄自己的信仰,否則他們就要對他處以極刑。 年邁多病的伽利略絕望了,他知道,真理是不可能用暴力撲滅的。盡管他可以聲明放棄哥白尼學說,但是宇宙天體之間的秩序是誰也無法更改的。 在審訊和刑法的折磨下,伽利略被迫在法庭上當眾表示懺悔,同意放棄哥白尼學說,並且在判決書上簽了字。 「為了處分你這樣嚴重而有害的錯誤與罪過,以及為了你今後更加審慎和給他人做個榜樣和警告,」穿著黑袍的主審法官當眾宣讀了對伽利略的判決書,「我們宣布用公開的命令禁止伽利略的《關於兩種世界體系的對話》一書;判處暫時正式把你關入監獄內,根據我們的意見,以及使你得救的懺悔,在三年內每周讀七個懺悔的聖歌……」 伽利略的晚年是非常悲慘的。這位開拓了人類的眼界,揭開了宇宙秘密的科學家,1637年雙目完全失明,陷入無邊的黑暗之中。他唯一的親人——小女兒瑪俐亞先他離開人間,這給他的打擊是很大的。但是,即使這樣,伽利略仍舊沒有失去探索真理的勇氣。1638年,他的一部《關於兩門新科學的討論》在朋友幫助下得以在荷蘭出版,這本書是伽利略長期對物理學研究的系統總結,也是現代物理的第一部偉大著作。後來,宗教裁判所對他的監視有所放寬,他的幾個學生,其中包括著名物理學家、大氣壓力的發現者托里拆利來到老人身邊,照料他,同時也是向他請教。他們又可以愉快地在一起討論科學發明了。 1642年1月8日,78歲的伽利略停止了呼吸。但是他畢生捍衛的真理卻與世長存。具有諷刺意味的是,300多年後的今天,1979年11月,在世界主教會議上,羅馬教皇提出重新審理「伽利略案件」。為此,世界著名科學家組成了一個審查委員會,負責重新審理這一冤案。其實,哪裡還用得著審理什麼呢?宇宙飛船在太空飛行,人類的足印深深地留在月球的表面,人造衛星的上天,宇宙測探器飛出太陽系發回的電波……所有這些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早已宣告了宗教神學的徹底破產,人類將永遠記住伽利略這個光輝奪目的名字。
㈢ 歐洲文藝復興革命對近代自然科學發展史有何重要影響
歐洲文藝復興革命對近代自然科學發展史有何重要影響 文藝復興是一場資產階級在思想文化領域領導的反封建文化運動.因為生產力的發展,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13 世紀末在義大利各城市興起,以後擴展到西歐各國,於 16 世紀在歐洲盛行的一場思想文化運動,帶來一段科學與藝術革命時期,揭開了近代歐洲歷史的序幕,被認為是中古時代和近代的分界.它的本質是正在形成中的資產階級在復興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的名義下發起的弘揚資產階級思想和文化的運動.文藝復興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義.人文主義起源於 14 世紀下半葉的義大利,其後遍及西歐整個地區.人文主義者以「人性」反對「神性」,用「人權」反對「神權」.他們提出「我是人,人的一切特性我是無所不有」的口號.他們非常不滿教會對精神世界的控制,他們要求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他們歌頌人的智慧和力量,贊美人性的完美與崇高,反對宗教的專橫統治和封建等級制度,主張個性解放和平等自由,提倡發揚人的個性,要求現世幸福和人間歡樂,提倡科學文化知識.所以,人文主義的理念,其重點是「人」,是「人」的本能的發揮,是「人」追求真、善、美的動力. 文藝復興運動作為一場弘揚新興資產階級文化的思想解放運動,在傳播過程中為早期的資本主義萌芽發展奠定了深厚基礎,也同時為早期的資產階級積累了原始財富.有力地促進了社會歷史的發展與進步.這一事實充裕講明科學日趨成為臨盆力中最主要的因素,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最下意思上的革命性氣力.同時,它也表白人類認識自然、革新自然能力的奔騰性進步.恩格斯指出,從 15 世紀下半葉起,即從文藝再起起頭,是資產階級革命的偉大時期.在這場歷史上最偉大的革射中,實正意義上的自然科學得以降生和疾速發展起來.尾先,資產階級否決啟建制度的奮斗使自然科學從神學桎梏中解放了出來.恩格斯指出,在封建中世紀,「科學只是教會的恭敬的俾女,不得超出宗教崇奉所劃定的邊界,因此根本就不是科學」.新興的資產階級為了反對封建統治,必然要首先把斗爭的鋒芒指向封建*制度的精神收柱——宗教.正如恩格斯所說:「其時反對封建制度的歷次斗爭,都要披上宗教的外套,把矛頭首先指向教會.」初期資產階級的思想家們劇烈阻擋宗教神學的思想統治,在批判經院哲學的過程中,出現出了一多量精採的唯心主義學者,如布魯諾、達·芬偶等.他們死力倡導和鼓吹唯物主義思想,宣傳發展自然科學,請求用嘗試的辦法來研究自然.資產階層反對封建制度和神學思想統治的斗爭使自然科學解脫了神學的束厄局促,得到領會放,「科學的發展今後便大踩步地行進」了. 文藝復興運動使正處在傳統的封建神學的束縛中慢慢解放,人們開始從宗教外衣之下慢慢探索人的價值,作為人,這一個新的具體存在,而不是封建主以及宗教主的人身依附和精神依附的新時代.文藝復興運動充分的肯定了人的價值,重視人性,成為人們沖破中世紀的層層紗幕的有力號召.文藝復興運動對當時的政治,科學,經濟,哲學,神學世界觀都產生了極大影響.是新興資產階級在意識形態領域里一場革命風暴,也被稱為「出現巨人的時代". 近代自然科學是以天文學領域的革命為開端的.天文學是一門最古老的科學.在西方,通過畢達哥拉斯、柏拉圖、喜帕恰斯、托勒密等人的研究,已經提出了幾種不同的理論體系,成為一門最具理論色彩,又是提出理論模型最多的一門學科.同時,天文學與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密切相關,人們種田靠天、畜牧靠天、航海靠天、觀測時間也靠天,這就必然會有力推動天文學的發展.然而,天文學在當時又是一門十分敏感的學科.在天文學領域,兩種宇宙觀,新舊思想的斗爭十分激烈.特別是到了中世紀後期,天主教會還別有用心地為托勒密 的地心說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硬說地球處於宇宙中心,證明了上帝的智慧,上帝把人派到地上來統治萬物,就一定讓人類的住所?地球處於宇宙中心.這種荒唐說法被當作權威加以崇信之後,托勒密的學說就成為不可懷疑的結果而嚴重阻礙著天文科學的進步.然而,地心說基礎上產生的儒略歷在325 年被確定為基督教的歷法後,它的微小誤差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已經到了不可忽視的地步,同觀測資料大相徑庭.葡萄牙一位親王的船長曾說:「盡管我們對有名的托勒密十分敬仰,但我們發現,事事都和他說的相反.」托勒密體系的錯誤日益暴露,人們急需建立新的理論體系.當時,文藝復興正蓬勃開展,它不僅大大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同時也推動了近代自然科學的產生.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 1543 年出版了《天體運行論》,在其中提出了與托勒密的地心說體系不同的日心說體系.義大利思想家布魯諾在《論無限性、宇宙和諸世界》《論原因、本原和統一》等書中宣稱,宇宙在空間與時間上都是無限的,太陽只是太陽系而非宇宙的中心.伽利略 1609 年發明了天文望遠鏡,1610 年出版了《星界信使》,1632 年出版了《關於托勒密和哥白尼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通過對其師丹麥天文學家第谷的觀測數據的研究,在 1609 年的《新天文學》和 1619 年的《世界的諧和》提出了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判定行星繞太陽運轉是沿著橢圓形軌道進行的,而且這樣的運動是不等速的. 文藝復興恢復了理性、尊嚴和思索的價值.雖然文藝復興在哲學上成就不大,但是它摧毀了僵化死板的經院哲學體系,提倡科學方法和科學實驗,提出「知識就是力量」,開創了探索人和現實世界的新風氣.人們堅信自己的眼睛和自己的頭腦,相信實驗和經驗才是可靠的知識來源.這種求實態度、思維方式和科學方法為17 到19 世紀的自然科學的大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綜上所述,文藝復興促進了近代自然科學的產生和發展 自然科學 : 天文學 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 1543 年出版了《天體運行論》,在其中提出了與托勒密的地心說體系不同的日心說體系.義大利思想家布魯諾在《論無限性、宇宙和諸世界》、《論原因、本原和統一》等書中宣稱,宇宙在空間與時間上都是無限的,太陽只是太陽系而非宇宙的中心.伽利略1609 年發明了天文望遠鏡,1610 年出版了《星界信使》,1632 年出版了《關於托勒密和哥白尼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通過對其師丹麥天文學家第谷的觀測數據的研究,在 1609 年的《新天文學》和 1619 年的《世界的諧和》提出了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判定行星繞太陽運轉是沿著橢圓形軌道進行的,而且這樣的運動是不等速的. 數學 代數學在文藝復興時期取得了重要發展,三、四次方程的解法被發現.義大利人卡爾達諾在他的著作《大術》中發表了三次方程的求根公式,但這一公式的發現實應歸功於另一學者塔爾塔利亞.四次方程的解法由卡爾達諾的學生費拉里發現,在《大術》中也有記載.邦貝利在他的著作中闡述了三次方程不可約的情形,並使用了虛數,還改進了當時流行的代數符號.符號代數學是由 16 世紀的法國數學家韋達確立的.他於 1591 年出版了《分析方法入門》,對代數學加以系統的整理,第一次自覺地使用字母來表示未知數和已知數.韋達在他的另一部著作《論方程的識別與訂正中,改進了三、四次方程的解法,還建立了二次和三次方程方程根與系數之間的關系,現代稱之為韋達定理. 三角學在文藝復興時期也獲得了較大的發展.德國數學家雷格蒙塔努斯的《論各種三角形》是歐洲第一部 獨立於天文學的三角學著作.書中對平面三角和球面三角進行了系統的闡述,還有很精密的三角函數表.哥白尼的學生雷蒂庫斯在重新定義三角函數的基礎上,製作了更多精密的三角函數表. 物理學 在物理學方面,伽利略通過多次實驗發現了落體、拋物體和振擺三大定律,使人對宇宙有了新的認識.他的學生托里拆利經過實驗證明了空氣壓力,發明了水銀柱氣壓計.法國科學家帕斯卡爾發現液體和氣體中壓力的傳播定律.英國科學家波義耳發現氣體壓力定律. 生理學和醫學 比利時醫生維薩留斯發表《人體結構》一書,對蓋倫的「三位一體」學說提出挑戰.西班牙醫生塞爾維特發現血液的小循環系統,證明血液從右心室流向肺部,通過曲折路線到達左心室.英國解剖學家哈維通過大量的動物解剖實驗,發表《心血運動論》等論著,系統闡釋了血液運動的規律和心臟的工作原理.他指出,心臟是血液運動的中心和動力的來源.這一重大發現使他成為近代生理學的鼻祖. 「地理大發現」 航海技術產生了一次革命性地飛躍,葡萄牙、西班牙、義大利的探險家們開始了一系列遠程航海活動.哥倫布和麥哲倫等人在地理方面的發現,為地圓說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印刷術在歐洲的再發現,以及從東方傳過來的造紙、指南針、火葯(中國的四大發明),促使科學思想的迅速傳播. 文學 各地的作家都開始使用自己的方言而非拉丁語進行文學創作,帶動了大眾文學,替各種語言注入大量文學作品,包括小說、詩、散文、民謠和戲劇等. 在義大利,文藝復興前期出現了「文壇三傑」.但丁一生寫下了許多學術著作和詩歌,其中著名的是《新生》和《神曲》.彼特拉克是人文主義的鼻祖,被譽為「人文主義之父」.他第一個發出復興古典文化的號召,提出以「人學」反對「神學」.彼特拉克主要創作了許多優美的詩篇,代表作是抒情十四行詩詩集《歌集》.薄伽丘是義大利民族文學的奠基者,短篇小說集《十日談》是他的代表作. 在法國,文藝復興運動明顯地形成兩派,一是以「七星詩社」為代表的貴族派,二是以拉伯雷為代表的民主派.「七星詩社」以龍沙和杜貝萊為代表,在語言和詩歌理論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他們最早提出統一民族語言的主張,促進了法國民族語言和民族文學的發展.然而,他們排斥民間詩歌,只為少數貴族服務.拉伯雷是繼薄伽丘之後傑出的人文主義作家,是法國文藝復興民主派的代表.他用 20 年時間創作的《巨人傳》是一部現實與幻想交織的現實主義作品,在歐洲文學史和教育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在英國,代表人物有托馬斯·莫爾和莎士比亞.托馬斯·莫爾是著名的人文主義思想家,也是空想社會主義的奠基人.1516 年他用拉丁文寫成的《烏托邦》是空想社會主義的第一部作品.莎士比亞是天才的戲劇家和詩人,他同荷馬、但丁、歌德一起,被譽為歐洲劃時代的四大作家.他的的作品結構完整,情節生動,語言豐富精煉,人物個性突出,集中地代表歐洲文藝復興文學的最高成就,對歐洲現實主義文學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在西班牙,最傑出的代表人物是塞萬提斯和維加.塞萬提斯是現實主義作家、戲劇家和詩人.他創作了大量的詩歌、戲劇和小說,其中以長篇諷刺小說《堂·吉訶德》最著名,它對歐洲文學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維加是戲劇家、小說家和 詩人,西班牙民族戲劇的奠基人,被譽為「西班牙戲劇之父」. 他是世界上罕見的多產作家,一生共創作了兩千多個劇本,留傳至今的有600 多個,有宗教劇、歷史劇、神話劇、袍劍劇、牧歌劇等多種形式,深刻反映了西班牙的社會現實,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最傑出的代表作是《羊泉村》. 文藝復興與近代西方文明 如果我們說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是人類向未知的物質世界一次重大的探索的話,那麼文藝復興就應該是人類與未知的精神世界的一次「親密接觸」. 「文藝復興」最初的意思是指古希臘、古羅馬等古典文化的復興,最早發生於 14 世紀的義大利,16 世紀擴及到現在歐洲的德國、法國、英國和西班牙等地.文藝復興是歐洲人文精神的一次解放,它具有過渡的性質,是由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的一場文化運動,從此歐洲各國各地逐漸跨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對此後歐洲科技的發展以及資本主義在歐洲范圍內的最終確立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和思想導引作用.恩格斯就曾高度評價「文藝復興」在人類歷史上的進步意義:「這是一次人類從來沒有經歷過的最偉大的、進步的變革.是一個需要巨人而且產生了巨人——在思維能力、熱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藝和學識淵博方面的巨人的時代.」 文藝復興最重要的一點無疑是發現了「人」,肯定了人的生存價值和創造能力,重視人的價值,充分發揮人的聰明才智及創造潛力,人理應獲得解放,個性應該自由,反對消極的、無所作為的處世態度,提倡積極的冒險主義精神,反對宗教的禁慾主義,人的高貴被賦予新的內涵,充分地體現了出來.其重大的歷史意義在於文藝復興促使歐洲人民從以「神」為世界中心過渡到了以「人」作為世界中心,這喚醒了人們積極進取的精神、創造精神以及科學實驗的精神,推動了政治學說的發展,為資產階級的出現提供了良好的輿論環境和思想標准,為後來的啟蒙運動和資產階級一系列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鋪墊,從而在精神方面為資本主義制度的最後勝利和最終確立開辟了道路.此外這一切都有力地推動並影響了宗教改革運動,為以後進一步的思想進步掃清了道路.文藝復興恢復了本性、理性、人生的價值,開創了人類探索人類和世界的新紀元. 文藝復興所提倡的「人文主義」作為一種全新的精神力量,導致了近代歐洲社會變革和科學革命的誕生.從 16 世紀中葉開始,以哥白尼日心說天文學革命為標志,宣告了近代科學革命在西方的誕生.這一次科學革命的歷史意義十分深遠,它與思想(文藝復興)與政治(資產階級革命)領域的革命一起極大地促進了近代乃至現代西方文明的發展,並迅速形成了以西方為優勢地位的新世界.而文藝復興對近代科學革命產生的影響是多個方面的,它破除了人們對「神」不可侵犯的信條的迷信,同時它還引導人們去親自觀察和用心研究自然現象和現實世界,用客觀的事實闡釋世間事物.文藝復興同時是早期資產階級的思想解放運動,是啟蒙運動的先驅,文藝復興沖破中世紀宗教神學枷鎖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值得充分肯定,它召喚著資產階級革命這一歷史發展必然趨勢的到來. 首先,文藝復興引發了哲學和近代自然科學的興起,倡導觀察和實驗的科學方法.近代歐洲剛剛開始的時候,哲學與科學是連成一片的,甚至仍然是一個東西,牛頓那個時代,英語里還沒有 science、scientist 這些詞,他的主要著作都是以《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為題的,但從那時起,二者開始分離.在漫長的被稱為歐洲「黑暗時期」的中世紀,宗教神學和經院哲學對人們自由思想的禁錮,是阻礙自然科學發展的枷鎖,恪守宗教思想的教徒一心想著上帝,而對現實生活卻毫無興趣.對他們來說,「塵世是微不足道的,今生充其量不過是對來世的准備」. 在這種落後思想的支配下,人們就更加沒有興趣研究所謂的自然科學.然而文藝復興運動沖破了宗教神學主義的束縛,宣揚了理性主義,喚醒了人類自由探索的人文精神,科學技術成為社會發展的重要的獨立因素,它不但拋棄了「神」的眼光而且改用人的眼光來觀察人、自然和世界.在這過程中哲學興起了,在思想上極大地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並且在進程上極大地促進了以精密的數學方法和實驗方法為特徵的近代科學的興起.在文藝復興所倡導的人文主義思想以及科學理性主義的影響下,近代科學研究發生了根本性實質性的變化,在人們的心目中,中世紀的主流——「神」學不再是科學的展現.人們更多的是從人的科學理性和客觀事實出發來研究問題,更加註重自我觀察和親身實驗的科學研究方法,這為近代科學翻天覆地的革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如在天文學方面哥白尼、開普勒、伽利略等人的科學成就,他們的實踐又為牛頓建立近代物理學——經典力學准備了條件.布魯諾高舉唯物主義哲學的旗幟,發展哥白尼的日心說,並最終為堅持真理而獻身.近代科學奠基人之一的伽利略出生在義大利,從小受到文藝復興人文主義思想的熏陶.血液循環理論創立者英國人哈維也曾留學義大利,受過文藝復興倡導的人文主義思想以及科學主義的洗禮.另外這一期間,還誕生了諸如莎士比亞等這樣的文學大師. 其次,文藝復興引發了宗教大革命,為政治大變革提供了思想武器和客觀條件.文藝復興直接引發了席捲歐洲大陸的宗教改革,文藝復興中的人文主義提倡者通過文學、繪畫等藝術形式揭露基督教教會的丑惡,引起了廣大人民的反對,馬丁·路德順勢揭起反抗舊宗教主義的旗幟,吹響了歐洲宗教改革的號角.之後的啟蒙運動,正是文藝復興精神的繼續,為完整的資產階級唯物主義哲學的建立和對宗教教條主義從理論上的批判和否定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從此,世界從過去宗教神學禁錮下的不可改變變為理性客觀的事實.這也恰好為歐洲的擴張和英法等國的資產階級革命提供了政治宗教組織上的准備,這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文藝復興積極倡導人類本性,倡導主權的價值觀,倡導保險精神,宗教改革運動加深了人們對主權本質的認識,這些都為葡萄牙、西班牙進行的海外擴張做好了思想鋪墊,為之後的英法資產階級革命創造了先決條件. 總之,在歐洲乃至世界范圍內,文藝復興運動在解放思想,尤其對「人」的解放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為以後的思想解放運動、資產階級革命和資產階級啟蒙運動奠定了良好基礎,提供了充足的理論依據,文藝復興之後,歐洲文明的前夜悄然到來,世界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因此可以說文藝復興是歐洲文明史上的重大事件,在整個人類的發展史中都佔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影響了世界發展的文明進程.當只看及文藝復興剛剛開始的時候,我們可以說這只是一場普通的思想解放運動,或者有的人已經淡忘了它曾經在歷史上所起的作用.但是通過對文藝復興人文精神的研讀,我們發現近代始於這一次對古典時代的復興,它遠不是一場簡單的文化復興,而是開創了一個嶄新的時代.近代科學經過近兩三百年的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類已經比較深入地了解自己所處的世界自己所生活的自然環境,回過頭來看,正是這一次對希臘思想的哲學方式的再次思考為近代科學奠定了基礎.當然,在看完古代希臘這段歷史之後,我們並不確定從希臘哲學是否必然會發展衍生出近代科學,但是沒有人會懷疑,到了哥白尼、伽利略和牛頓等等之後,科學的發展就不可能再逆轉了.之後的資產階級革命,使得歐洲進入了人類發展的新時期,西方世界開始成為世界的中心,歐洲人和他們的歐洲文明,也最終成為文藝復興——他們自己的運動的受益者.
㈣ 黃渤的社會活動
2008年,5·12汶川地震之後,黃渤參加「微笑回來」計劃,組織一批喜劇演員,對災區的孩子進行長期的輔導,並參與震後系列公益晚會和歌曲錄制;以公益宣傳員身份,赴四川成都參與「四川省災區兒童保護項目」的啟動儀式。
2008年11月27日,全國婦聯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合作的「四川省災區兒童保護項目」在成都正式啟動,在《《瘋狂的石頭》》中扮演反面角色「小毛賊」的青年演員黃渤成為形象大使。
2009年,零片酬參與公益電影《尋找微塵》的拍攝。
2010年2月10日,參與「明星帶你看世博」迎春低碳公益晚會,宣傳低碳環保。 3月22日,「世界水日 關愛生命『母親水窖』宣傳活動」在人民大會堂舉行,蔣雯麗、徐帆、黃渤、王珞丹、李玉剛等10位演藝界人士被聘為「母親水窖」公益大使。黃渤因出席本次公益活動而爽約亞洲電影節,對此他表示公益活動遠比電影節更重要。 6月12日,「世界消除童工日中國宣傳月」活動在昆明啟動,黃渤擔任公益宣傳員。
2012年7月,四川省扶貧基金會成立二十周年總結表彰大會在成都召開,黃渤和知名女星黃小蕾到場助陣,在這次來川之前,他也曾幾次參與過災後重建中的一些活動,去到桃坪羌寨等災區。
2013年黃渤發起了一項「筷樂行動」的系列公益活動,旨在號召大家外出就餐自帶便攜筷,從而減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 ;5月19日,黃渤受邀出席在杭州舉行的太湖文化論壇第二屆年會之「生態文明與生活方式」高端對話,與來自國內外的相關專家共同探討生態文明與生活方式如何和諧統一,並親自送出便攜筷倡導「筷樂」生活方式,而他的行動還得到了荷蘭公主的盛贊。
2014年2月,由黃渤發起「筷樂行動」本次跟隨他前往德國,在德國漢堡塔利亞劇院和柏林德意志劇院與觀眾分享「筷樂」的環保理念。在當地,黃渤還和留學生舉行活動,分享了「筷樂行動」的環保理念 。
2015年1月1日全球征片拉開序幕之後,西寧FIRST青年電影展又一次在新年伊始迎來了「大事件」,金馬影帝黃渤確認擔任第九屆FIRST青年電影推廣大使 。
2015年10月13日,黃渤、章子怡成為風險投資機構Star VC新的合夥人。StarVC由黃曉明、李冰冰以及任泉創立,成立一年多以來,已經成為業內的明星投資機構之一。此次章子怡、黃渤加入Star VC後已投資知名的互聯網金融公司「融360」,正式進軍了互聯網金融領域。
2015年12月23日,作為嘉賓出席了第30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典禮。
2016年4月,關於黃渤海關被扣、現身證劵所疑開戶的消息層出不窮,4月12日,黃渤在微博上辟謠,否認現身證券所開戶,並笑稱:「簡直了,躺槍的小床說滾就滾啊。」4月8日,網上流傳黃渤在上海海關被扣要求交稅的照片。
4月9日,「微博辟謠」轉發文章進行辟謠,表示該照片是黃渤在法國機場的舊照。4月11日,有網友通過微博曝光黃渤現身某券商營業廳的照片,疑似進軍股市開戶。對此,黃渤在微博上辟謠,並調侃:「簡直了,躺槍的小床說滾就滾啊。」網友們紛紛留言道:「實力宣傳+辟謠哈哈哈哈哈哈哈。」「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渤哥的微博說更就更。」「心疼我們渤哥。」
㈤ 郭沫若的藝術觀與文學主張
一、文藝反映論--階級的文藝
「階級的文藝」這一主張是基於馬克思主義的階級論觀點,是對文藝性質予以規定的主張,涉及到文藝反映論的實質。即文藝「是社會諸階級和集團底意識形態--感情、意見、企圖和希望--之形象化的表現。它是階級關系底最敏感的最忠實的反映」.1[P1]
二十年代前半期,在新文藝作家那裡,「為人生的文學」、「個性主義文藝」,或者「國民文學」、「時代文藝」等文藝觀是絕大多數文藝家的選擇。對文藝階級論的觀點,當時的中國文藝界尚無人關注或理解到。即使茅盾這樣早期倡導共產主義的文學家,也是在「血和淚」的為人生的文學范疇肯定「文學是有激勵人心的積極性的。……能夠擔當喚醒民眾而給他們力量的重大責任」,2[P114]而要求文學反映社會人生。從正面論及文藝的階級性的,主要是創造社的郭沫若和郁達夫。1923年5月,郭沫若在他自稱為「似是而非的普羅列塔利亞」論文《我們的文學新運動》中,首次提到文學要「反抗資本主義毒龍。」「要在文學中爆發出無產階級的精神。」[P285]
將文學與階級的覺醒,階級的反抗聯系在一起,肯定了文學的意識形態性質。同時,郁達夫亦發表了《文學上的階級斗爭》。不過此文並沒有涉及文學的階級性質,郭沫若批評 :「結果只是說了些斗爭,並不曾說到階級,離題自然是很遠的。」4[P170]而創造社其他主將此時則多不主張階級的文學。成仿吾強調的是「專求文學的全與美」5[P40];鄭伯奇更稱 :「階級文學在今日的中國還太早,中國所要求的正是國民的文學。」6[P73]郭沫若可以稱為是個性主義作家陣營中第一個站在階級的立場來強調文學的性質,主張文學的「無產階級精神」,重視文學反抗資本主義的政治社會目的。如果說1923年到1924年間,郭沫若由於初識馬克思主義,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學說尚處在認識的朦朧階段,他的「階級文學」的主張並不清晰、明確。甚至將具有「五四」個性主義革命精神和具有無產階級革命精神的文學彼此混淆。在其《藝術家與革命家》、《論國內的評壇及我對創作上的態度》、《文藝之社會使命》等論文中皆有此傾向。但是處於朦朧狀態的階級覺醒意識,以及自身處境與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經驗,促使他努力擺脫個性主義文藝主張,改變了文藝的純粹性,無功利性的觀點,而重視文藝的政治功能和社會意識形態的政治傾向性。
按照馬克思的政治邏輯,「一切階級斗爭都是政治斗爭。……在當前同資產階級對立的一切階級中,只有無產階級是真正革命的階級。7[P260-261]階級的文藝便是」革命的文藝「.在郭沫若看來,」革命文藝「在無產階級革命過程中,必須實現無產階級文藝的政治功能,要代階級發聲,書階級之情,須反映共產主義理想。由此,郭沫若強調無產階級的革命文藝」是我們被壓迫者的呼號,是生命窮促的喊叫,是鬥士的咒文,是革命預期的歡喜。「3[P299]這些是郭沫若對文藝反映論最早建立的革命性話語。」階級文藝觀「的先聲是他極力倡導的革命文學論。這是郭沫若建立其左翼文藝功能觀的思想立足點和文藝反映論的思想指歸,也是其由個性主義文藝思想轉型為左翼文藝思想的標志。」階級文藝觀「體現了鮮明的無產階級斗爭意識和革命性精神,彰顯了馬列主義的文藝功能觀實質,在文藝與社會政治革命之間建立起了必然的思想邏輯聯系。到1926年,以郭沫若為首的創造社倡導的革命文學初起時,文學的政治功能性就被鮮明地定位在 」:革命的文學,是替被壓迫階級說話的文學 ;……無產階級的理想要望革命文學點醒出來,無產階級的苦悶要望革命文學實寫出來。「3[P315-321]郭沫若倚重馬列主義階級斗爭的思想建構起來的」階級文藝觀「在以後蓬勃興起的革命文學運動中得到進一步的補充、明確和鞏固,被納入中國左翼文藝理論的建設范疇,成為中國左翼文藝政治意識形態的核心成份,在以後的文藝實踐中被給予了充分的表達和運用。毛澤東在其《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就反復強調」在現在世界上,一切文化或文學藝術都是屬於一定的階級,屬於一定的政治路線的。「」你是資產階級文藝家,你就不歌頌無產階級而歌頌資產階級 ;你是無產階級藝術家,你就不歌頌資產階級,而歌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二者必居其一。「這是對」階級文藝觀「更明確的發揮。」階級文藝觀「迎合了無產階級革命時代文藝實現社會政治功能的需要,是左傾意識形態介入文藝思想的核心表達。
二、文藝本體論--工具的文藝
新文藝的工具觀自提出以來就是」文以載道「觀的一種現代表達,只是因時代不同,作家身份不同而所載之」道「不同罷了。郭沫若的文藝工具觀建立在社會政治革命的立場上。與新文藝家旗幟鮮明地以新文藝載新文化之」道「不同,也與文研會所謂」文學要於人生起作用「、對社會人生產生影響的作用觀不同。郭沫若的文藝工具觀在其前期和後期的創作觀中有不同的思想涵義。其早期強調個性主義文學時,否認文學的目的性、工具性,是含有不為」工具「」、目的「所束縛的自由個性主義意味。其實,在傳統文論觀的影響下,郭沫若一直是一個文藝工具論的踐行者。其前期的詩作、劇作,如《匪徒頌》、《巨炮之教訓》、《輟了課的第一點鍾里》等,無不顯示出將文藝用作毀滅舊思想、舊制度、創造新世界的工具的功利觀念。在他1923-1924年思想轉向階段,這種工具觀的功利性得到多方面運用。當他熱衷於」藝術至上「觀時,便強調」藝術是提高人類的工具「3[P81];在介入社會批評時,則肯定」文學是批評社會的工具「3[P262]
這時,其」工具觀「還沒同中國政治革命發生聯系,尚不具備鮮明的意識形態傾向。到其倡導革命文學時期,其工具觀意識與社會革命大潮結合後就旗幟鮮明地提出藝術家要用藝術宣傳革命,」也就和實行家孥一個炸掉去實行革命是一樣,一樣對於革命事業有實際貢獻。「3[P77]」文藝工具觀「在郭沫若及左翼文藝理論家那裡發揮的現實作用是充當政治斗爭的利器,沖鋒陷陣,宣傳說教,為無產階級政治革命所用。1926年思想轉向後的郭沫若疾呼 :文藝家要做」階級的代言人「」,替被壓迫階級說話「,」做革命的先驅「,正式確立起作為階級代言人的角色,以革命家的姿態,要求從事文藝的人當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留聲機「3[P348].
二十年代中國文壇的左翼思想主要源於蘇俄。一批從蘇俄回國的共產主義文化工作者奉蘇俄左翼文化思想為圭皋,」普羅「文藝思想成為當時文壇極具影響力的現代文藝思潮。郭沫若接受馬列主義學說,對蘇聯」普羅「文藝思想極為傾心。在他介入中國政治革命後,就給文藝確定了走蘇俄模式的普羅列塔利亞文藝之路的方向,把文藝視作無產階級政治斗爭的工具。二十年代其思想轉向的結果 :就是從」不當留聲機器「轉向到」當一個留聲機器「,使文藝從個性主義的反抗工具轉向集體主義的斗爭工具。其文藝工具觀屬性的明確,表明了一個富有反抗精神,信仰馬列主義的文學家在政治大勢下所取的思想姿態。郭沫若的無產階級工具觀的文藝主張,與蘇俄左翼文藝思想一脈相承。列寧充分肯定,文藝對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作用,強調」文學事業應當成為無產階級總的事業的一部分,成為一部統一的、偉大的、由整個工人階級的整個覺悟的先鋒隊所開動的社會民主主義機器的齒輪和螺絲釘。「8[P647]稱贊國際歌作者歐仁。鮑狄埃」是一個偉大的用歌作為工具的宣傳家。「9[P435]盧那察爾斯基寫於1914年的《關於無產階級文學的信》中,也講到」藝術是武器「,」是具有巨大價值的武器「.高爾基早在俄羅斯無產階級文藝尚未萌生前,就意識到 :
」文學是一種戰斗事業,為了給敵人狠狠的打擊,您必須磨快您的武器,它將是柔韌的、鋒利的、殺傷性很大的。「10[P311]郭沫若提出的文藝是革命工具的主張,與蘇俄左翼文藝理論思想從本質到話語都完全一致。
他早於同時期的左翼文藝家,提出了文藝是」革命工具「觀點,成為後來中國左翼文藝定位文藝於」政治工具「的觀念基礎。郭沫若的這一文藝主張,在」革命文學「倡導期被馮乃超作了明確、具體的闡述,即」我們的藝術是階級解放的一種武器。「11[P204]到三十年代,中國左翼文藝運動蓬勃發展時,瞿秋白又對這一主張做了更為偏激的發揮 :即」要用文藝來做改造群眾宇宙觀和人生觀的武器。「認為」文藝--廣泛的說起來--都是煽動和宣傳,有意的無意的都是宣傳。文藝也永遠是,到處是政治的『留聲機器』「.12[P42-44]郭沫若的」工具論「所載之」道「是政治革命之」道「,階級斗爭之」道「,為中國左翼革命提供了文化理論資源和創作價值觀的引導,它使文藝的政治功利性獲得極大的發展和發揮的空間,為無產階級崛起時代的文藝屬性打下了濃重的意識形態烙印。
三、文藝表現論--大眾的文藝
文藝應如何表現階級的觀點和利益,實現其載特定之道的工具價值,這涉及到文藝為誰創作的問題。郭沫若提出的」大眾文藝「觀規定了文藝的表現內容與表現形式應取的範式,是左翼文藝思想的一個創作原則。二十年代文壇對」大眾文藝「的指稱含義豐富。
有泛指全人類、全民的。如郁達夫之論」文藝應該是大眾的東西,並不能如有些人之所說,應該將她局限隸屬於一個階級的。「13此說系針對」革命文學「倡導者將文藝專屬於無產階級而論。此論被倡導者們斥為」抹煞了文藝的階級性「[1].其實,郁達夫的」大眾文藝「觀與成仿吾的」國民文學「觀相類。也有統指」農工大眾「[2]或」農工民眾和工人之中的新的力量「之文藝(瞿秋白語)。郭沫若提出的」大眾文藝「,雖然與成、瞿旨意相似,但存在一定差異。
首先,郭的提法比上述各人的籠統提法更具體明確。在郭思想轉向前,他所指的」大眾「,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乃指區別於特權階層的普通民眾[3];思想轉向後,由於階級觀的確立,對」大眾「的內涵增加了階級意識的成分,而定位於專指」無產階級工農兵大眾「.對其中的」兵「,郭沫若也有明確區分。郭認為軍閥是帝國主義的產物,但軍閥下面的」兵士「卻是」帝國主義破壞了中國固有的手工業使一般的人陷為遊民,而為他們驅遣的魚雀。「兵士們地位低下,生活無著,自然大多亦屬被壓迫階級。而」民「則是佔中國人口大多數的地位最為低下的」農民「,而非廣義的,包括了市民群體的」民眾「.這在他後來的文論中有更具體的表述。在這樣清晰的分豁下,」工農兵大眾「的概念才變得明確具體起來,所以在《革命與文學》中,郭沫若要求文藝家們要認定文藝的主潮,」到兵間、民間、工廠間「去,深入到無產階級工農兵生活中,將工農兵列為文藝服務的對象和表現的對象,寫出」表同情於無產階級的文藝「.
其次,對」大眾「的定義郭沫若又在馬列主義階級論基礎上,分出了一般與核心。而將核心大眾,作為文藝服務的重要對象,強調」我們的文藝要為大多數的人們的時候,那我們就不能忽視產業工人和占人口大多數的農民「3[P338].如果說郭沫若在1926年對正在參與北伐革命的」兵「尚有期待,將他們與」工農「並列,喊出」到兵間去「的口號。那麼,經歷了1927年的政治事變,使他認識到無產階級革命最可靠的力量是」產業工人「和」農民「,尤其是產業工人,才在1928年革命文學興盛時,強調重視工人階級,積極主張建立無產階級產業工人的」普羅列塔利亞文學「,以普羅列塔利亞文藝為核心,組成一個大眾的」反拜金主義的文藝家大同盟「,進行無產階級的政治革命和文學革命。」大眾文藝觀「反映了左翼文藝家的創作立場和文學價值取向,關涉」文藝為誰服務「的問題。
這個問題不解決,前面所述的」階級的文藝「、」工具的文藝「這兩大主張,就缺乏堅實的基礎和行為的對象。郭沫若在其文藝思想轉向過程中,對」大眾「定義的甄辯由籠統到清晰,也表明其世界觀轉變的情況是由自然自發的抗爭向自覺的有目的的政治斗爭發展的情況。」大眾文藝「的主張,在後來毛澤東的文藝理論中更加明白或者說更加細化地被闡述成」為工農兵服務「的文藝總方針,要求」我們的文學藝術都是為人民大眾的,首先是為工農兵的,為工農兵而創作,為工農兵所利用的「.14[P820]
從而確定了中國文學從此沿著」文藝為工農兵服務「的方向前行。具有左翼特色或無產階級特性的」工農兵文藝「就此成為中國當代文藝長期以來必須遵循的一個指導性、政策性、思想性的原則。其實,郭沫若所謂的」大眾「文藝,提出之初,規定的創作范疇是比較寬泛的,雖然是」無產者的文藝,也不必就是描寫無產階級「3[P338],重在要基於無產階級革命的思想去創作,比如,可由資產階級生活和思想的描寫反映中激起無產階級革命的想法和熱情等等,這與後來只強調寫工農兵生活、寫工農兵人物而使文學表現對象簡單和狹窄的做法不同的。郭沫若對」大眾文藝「的服務對象,創作主體的釐定,在當時是有一定的科學,合理的概括,即以」無產階級產業工人「和」佔大多數的農民「為核心形成的大眾性同盟。這個觀點無疑是忠實了馬克思的」人民「和列寧的」勞動群眾「這種大眾范疇。自郭沫若提出」大眾文藝「的主張後,在三十年代左翼文學時期,成為大眾化無產階級文藝運動的中心口號,引發了中國現代文藝自五四以後,真正回歸於富有中國民族與民間特色的大眾軌道。
四、文藝創作論--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藝
郭沫若在打出」革命文學「的旗幟之初,就提出了」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主張,把革命文學的創作目標規定在具有社會主義思想特色和創作方法的現實主義文學目的上。對」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主張郭沫若有兩種說法 :其一是」站在第四階級說話的文藝「,這種文藝」在形式上是現實主義的,在內容上是社會主義的。「3[P311]
其二是」同情無產階級的社會主義的寫實主義的文學。「9[P323]這兩種提法並無本質區別。」現實主義「或」寫實主義「在二三十年代是兩個說法不同而實質相同的概念。中國最早介紹現實主義文學的王國維、陳獨秀等人皆以」寫實「、」寫實主義「等詞來表達」現實主義「的概念。吳宓稱俄國短篇小說中那些」專寫勞工貧民之苦況,愁慘黑暗,抑鬱憤激,若將推翻社會中一切制度而為快者「15的現實主義小說為」寫實小說「,還有人將狄更斯、薩克雷等批判現實主義小說稱為」寫實「小說,[4]或者稱贊」現實主義地表現大眾飢寒凍餒的生活的「司湯達、巴爾扎克、福樓拜等是」偉大的寫實主義作家「.[5]
對」普羅列塔利亞「小說的性質也是定位於」小說的新寫實主義「. 20郭沫若是當時最早提出」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說法。這一文藝主張不僅在思想內容上規定了左翼文藝的性質和任務,也在藝術形式上限定了左翼文藝的創作方法,表明了郭沫若左翼文藝觀的完整建立以及從藝術精神到藝術創作追求的質的飛躍。
在馬列主義革命文藝理論體系中」現實主義「是一個重要的價值尺度和創作方法。恩格斯將現實主義視為無產階級革命斗爭的重要載體和表現形式,強調」工人階級對他們四周的壓迫環境所進行的叛逆的反抗,他們恢復自己做人地位而作的劇烈的努力--半自然的或自覺的,都屬於歷史,因而也應當在現實主義領域內佔有自己的地位。16[P462]
充分肯定現實主義文藝對於無產階級革命的意義。當蘇俄或中國開展無產階級革命後,現實主義文藝自然成為無產階級文藝的重要構件。「階級的對立和矛盾是產生現實主義的土壤。階級斗爭的發展,促進了現實主義的發展。」17 [P40]
中國二十年代中期興起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讓現實主義獲得了良好的生長發展的機會。過去一直被寫「血和淚的文學」的「為人生派」文學家青睞的現實主義,開始被參與現實政治斗爭的眾多文藝家接納。個性主義主觀浪漫派作家郭沫若不僅接受了現實主義創作觀,同時還對現實主義作了進一步的發展,將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結合 :以集體主義的革命浪漫主義取代了個人主義的浪漫主義 ;將負載了階級、革命、集體、暴力的無產階級政治意識與現實反動意圖的革命浪漫主義同控訴階級壓迫,表現現實底層痛苦的現實主義結合,而形成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觀念內涵。在郭沫若之前,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概念在蘇俄文藝理論中亦有論述。盧那察爾斯基將浪漫主義作為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一部分,認為「在某種意義上說,沒有浪漫主義參與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是不可思議的。」18 [P592]高爾基肯定社會主義的文藝,「這既不是現實主義的,也不是浪漫主義,而是兩者的一種綜合。10 [P448]
顯然,」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藝「這個概念涵納著雙重意蘊 ;一方面標志著它來自無產階級革命理論體系的血統和意識形態的政治話語特徵 ;另一方面在文藝創作方法上強調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結合的形態。」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藝「要求以理性的現實主義的寫實精神為基礎,描寫無產階級的生活、斗爭。
又因為與具有理想(空想)色彩的」社會主義「關聯,而具有浪漫的理想主義性質。郭沫若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藝「主張的提出,是在蘇俄尚未將其納入自己的文藝理論的規范化范疇,中國正在提倡現實主義的」普羅列塔利亞文藝「,文壇尚未注意到代表理想主義性質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之時。郭沫若在」革命文學「到來之際,最先認識到生活與藝術,革命與藝術,理想與藝術的最佳結合形式,要求」無產階級文藝是傾向社會主義的「3[P327]
從而建立起」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文藝觀,這一觀念的建立,對於強調」二十世紀是理想主義復活的時候「3[P127],而懷抱社會主義理想,積極倡導無產階級革命文藝的郭沫若而言,是一種文藝現代精神的覺悟和文藝革新意識的萌發。在當時左翼文藝家群體中,郭沫若以思想領先者的姿態,占據了左翼文藝理論的制高點。這一主張在構建中國左翼文藝理論體系時被充分汲取。毛澤東的文藝理論核心就是強調」社會主義現實主義「,中國當代文學事業也被要求 :」我們把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方法作為我們整個文學藝術創作和批評的最高准則。「19客觀而言,郭沫若提出社會主義現實主義主張時,考慮並不成熟,只是一種口號式的倡議,沒有具體、明確的方法論表述和准確系統的理論體系闡述,但如大呂之音,引發了左翼文壇對」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藝「的關注、探索和構想,從而在後來的實踐中獲得了理論虛空的補足,並在落實這一主張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代表無產階級文藝的理想形態--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藝。
㈥ 加俐略的簡介
名人姓名:伽利略
出生年代:1564年2月15日生
名人職稱:
名人國家:義大利比薩
相關介紹:
姓名:伽利略
性別:男
出生年月:1564年2月15日生
籍貫:義大利比薩
伽利略是偉大的義大利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科學革命的先驅。歷史上他首先在科學實驗的基礎上融會貫通了數學、物理學和天文學三門知識,擴大、加深並改變了人類對物質運動和宇宙的認識。為了證實和傳播N.哥白尼的日心說,伽利略獻出了畢生精力。由此,他晚年受到教會迫害,並被終身監禁。他以系統的實驗和觀察推翻了以亞里士多德為代表的、純屬思辨的傳統的自然觀,開創了以實驗事實為根據並具有嚴密邏輯體系的近代科學。因此,他被稱為「近代科學之父」。他的工作,為I.牛頓的理論體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生平和學術生涯
早年活動 伽利略1564年2月15日生於比薩,父親芬琴齊奧·伽利萊精通音樂理論和聲學,著有《音樂對話》一書。1574年全家遷往佛羅倫薩。伽利略自幼受父親的影響,對音樂、詩歌、繪畫以及機械興趣極濃;也像他父親一樣,不迷信權威。17歲時遵從父命進比薩大學學醫,可是對醫學他感到枯燥無味,而在課外聽世交、著名學者O.里奇講歐幾里得幾何學和阿基米德靜力學,感到濃厚興趣。1583年,伽利略在比薩教堂里注意到一盞懸燈的擺動,隨後用線懸銅球作模擬(單擺)實驗,確證了微小擺動的等時性以及擺長對周期的影響,由此創制出脈搏計用來測量短時間間隔。1585年因家貧退學,擔任家庭教師,但仍奮力自學。1586年,他發明了浮力天平,並寫出論文《小天平》。
1587年他帶著關於固體重心計演算法的論文到羅馬大學學求見著名數學家和歷法家C.克拉維烏斯教授,大受稱贊和鼓勵。克拉維烏斯回贈他羅馬大學教授P.瓦拉的邏輯學講義與自然哲學講義,這對於他以後的工作大有幫助。
1588年他在佛羅倫薩研究院做了關於A.但丁《神曲》中煉獄圖形構想的學術演講,其文學與數學才華大受人們贊揚。次年發表了關於幾種固體重心計演算法的論文,其中包括若干靜力學新定理。由於有這些成就,當年比薩大學便聘請他任教,講授幾何學與天文學。第二年他發現了擺線。當時比薩大學教材均為亞里士多德學派的學者所撰,書中充斥著神學與形而上學的教條。伽利略經常發表辛辣的反對意見,由此受到校內該學派的歧視和排擠。1591年其父病逝,家庭負擔加重,他便決定離開比薩。帕多瓦時期1592年伽利略轉到帕多瓦大學任教。帕多瓦屬於威尼斯公國,遠離羅馬,不受教廷直接控制,學術思想比較自由。在此良好氣氛中,他經常參加校內外各種學術文化活動,與具有各種思想觀點的同事論辯。此時他一面吸取前輩如N.F.塔爾塔利亞、G.B.貝內代蒂、F.科門迪諾等人的數學與力學研究成果,一面經常考察工廠、作坊、礦井和各項軍用民用工程,廣泛結交各行業的技術員工,幫他們解決技術難題,從中吸取生產技術知識和各種新經驗,並得到啟發。
在此時期,他深入而系統地研究了落體運動、拋射體運動、靜力學、水力學以及一些土木建築和軍事建築等;發現了慣性原理,研製了溫度計和望遠鏡。
1597年,他收到J.開普勒贈閱的《神秘的宇宙》一書,開始相信日心說,承認地球有公轉和自轉兩種運動。但這時他對柏拉圖的圓運動最自然最完善的思想印象太深,以致對開普勒的行星橢圓軌道理論不感興趣。1604年天空出現超新星,亮光持續18個月之久。他便趁機在威尼斯作幾次科普演講,宣傳哥白尼學說。由於講得精采動聽,聽眾逐次增多,最後達千餘人。
1609年7月,盛傳一荷蘭眼鏡工人發明了供人玩賞的望遠鏡。他未見到實物,思考竟日後,用風琴管和凸凹透鏡各一片製成一具望遠鏡,倍率為3,後又提高到9。他邀請威尼斯參議員到塔樓頂層用望遠鏡觀看遠景,觀者無不驚喜萬分。參議院隨後決定他為帕多瓦大學的終身教授。1610年初,他又將望遠鏡放大率提高到33,用來觀察日月星辰,新發現甚多,如月球表面高低不平,月球與其他行星所發的光都是太陽的反射光,水星有4顆衛星,銀河原是無數發光體的總匯,土星有多變的橢圓外形等等,開辟了天文學的新天地。是年3月,出版了他的《星空信使》一書,震撼全歐。隨後又發現金星盈虧與大小變化,這對日心說是一強有力的支持。伽利略日後回顧在帕多瓦的18年時,認為這是他一生中工作最開展、精神最舒暢的時期。事實上,這也是他一生中學術成就最多的時期。
托斯卡納時期20年來伽利略在物理學和天文學研究上的豐碩成果,激起了他學術上的更大企求。為了取得充裕時間致力於科學研究,1610年春,他辭去大學教職,接受託斯卡納公國大公聘請,擔任宮廷首席數學家和哲學家的閑職與比薩大學首席數學教授的榮譽職位。
為了使科學免受教會干預,伽利略曾多次去羅馬活動。1611年他第二次去羅馬,目的在於贏得宗教、政治與學術界認可他在天文學上的發現。他在羅馬受到包括教皇保羅五世和若干高級主教在內的上層人物的熱情接待,並被林賽研究院接納為院士。當時耶穌會的神父們承認他的觀測事實,只是不同意他的解釋。這年5月,在羅馬大學的大會上,幾個高職位的神父公開宣布了伽利略的天文學成就。
同年,他觀察到太陽黑子及其運動,對比黑子的運動規律和圓運動的投影原理,論證了太陽黑子是在太陽表面上;他還發現了太陽有自轉。1613年他發表了3篇討論太陽黑子問題的通信稿。另外,1612年他又出版了《水中浮體對話集》一書。
1615年,一詭詐的教士集團和教會中許多與伽利略敵對的人聯合攻擊伽利略為哥白尼學說辯護的論點,控告他違反基督教義。他聞訊後,於是年冬第三次去羅馬,力圖挽回自己的聲譽,企求教廷不因自己保持哥白尼觀點而受到懲處,也不公開壓制他宣傳哥白尼學說,教廷默認了前一要求,但拒絕了後者。教皇保羅五世在1616年下達了著名的「1616年禁令」,禁止他以口頭的或文字的形式保持、傳授或捍衛日心說。
1624年,他第四次去羅馬,希望故友新任教皇烏爾邦八世能夠同情並理解他的意願,以維護新興科學的生機。他先後謁見6次,力圖說明日心說可以與基督教教義相協調,說「聖經是教人如何進天國,而不是教人知道天體是如何運轉的」;並且試圖以此說服一些大主教,但毫無效果。烏爾邦八世堅持「1616年禁令」不變;只允許他寫一部同時介紹日心說和地心說的書,但對兩種學說的態度不得有所偏倚,而且都要寫成數學假設性的。在這辛勤奔波的一年裡,他研製成了一台顯微鏡,「可將蒼蠅放大成母雞一般。」
此後6年間,他撰寫了《關於托勒密和哥白尼兩大世界體系對話》一書,1630年他第5次到羅馬,取得了此書的「出版許可證」。此書終於在1632年出版了。此書在表面上保持中立,但實際上卻為哥白尼體系辯護,並多處對教皇和主教隱含嘲諷,遠遠超出了僅以數學假設進行討論的范圍。全書筆調詼諧,在義大利文學史上列為文學名著。
教廷的迫害和晚年生活
《對話》出版後6個月,羅馬教廷便勒令停止出售,認為作者公然違背「1616年禁令」,問題嚴重,亟待審查。原來有人在教皇烏爾邦八世面前挑撥說伽利略在《對話》中,借頭腦簡單、思想守舊的辛普利邱之口以教皇慣用辭句,發表了一些可笑的錯誤言論,使他大為震怒。曾支持他當上教皇的集團激烈地主張要嚴懲伽利略,而神聖羅馬帝國和西班牙王國認為如縱容伽利略會對各國國內的異端思想產生重大影響,提出聯合警告。在這些內外壓力和挑撥下,教皇便不顧舊交,於這年秋發出了伽利略到羅馬宗教裁判所受審的指令。
年近七旬而又體弱多病的伽利略被迫在寒冬季節抱病前往羅馬,在嚴刑威脅下被審訊了三次,根本不容申辯。幾經折磨,終於在1633年6月22日在聖瑪麗亞修女院的大廳上由10名樞機主教聯席宣判,主要罪名是違背「1616年禁令」和聖經教義。伽利略被迫跪在冰冷的石板地上,在教廷已寫好的「悔過書」上簽字。主審官宣布:判處伽利略終身監禁;《對話》必須焚絕,並且禁止出版或重印他的其他著作。此判決書立即通報整個天主教世界,凡是設有大學的城市均須聚眾宣讀,藉此以一儆百。
伽利略既是勤奮的科學家,又是虔誠的天主教徒,深信科學家的任務是探索自然規律,而教會的職能是管理人們的靈魂,不應互相侵犯。所以他受審之前不想逃脫,受審之時也不公開反抗,而是始終服從教廷的處置。他認為教廷在神學范圍之外行使權力極不明智,但只能私下有所不滿。顯然,G.布魯諾的被處火刑和T.康帕內拉的被長期打入死牢,這兩位義大利傑出的哲學家的遭遇,給他精神上投下了可怕的陰影。宗教裁判所的判決隨後又改為在家軟禁,指定由他的學生和故友A.皮柯羅米尼大主教在錫耶納的私宅中看管他,規定禁止會客,每天書寫材料均需上繳等。在皮柯羅米尼的精心護理和鼓勵下,伽利略重行振作起來,接受皮柯羅米尼的建議繼續研究無爭議的物理學問題。於是他仍用《對話》中的三個對話人物,以對話體裁,和較樸素的文筆,將他最成熟的科學思想和科研成果撰寫成《關於兩門新科學的對話與數學證明對話集》。兩門新科學是指材料力學(見彈性力學)和動力學。這部書稿1636年就已完成,由於教會禁止出版他的任何著作,他只好托一位威尼斯友人秘密攜出國境,1638年在荷蘭萊頓出版。
伽利略在皮柯羅米尼家中剛過了5個月,便有人寫匿名信向教廷控告皮柯羅米尼厚待伽利略。教廷乃勒令伽利略於當年12月遷往佛羅倫薩附近的阿切特里他自已的故居,由他的大女兒維姬尼亞照料,禁例依舊。她對父親照料妥貼,但4個月後竟先於父親病故。
伽利略多次要求外出治病,均未獲准。1637年雙目失明。次年才獲准住在其子家中。在這期間探望他的除托斯卡納大公外,還有英國著名詩人、政論家J.彌爾頓和法國科學家、哲學家P.伽桑迪。他的學生和老友B.卡斯泰里還和他討論過利用木衛星計算地面經度的問題。這時教廷對他的限制和監視已明顯放鬆了。
1639年夏,伽利略獲准接受聰慧好學的18歲青年V.維維亞尼為他的最後一名學生,並可在他身邊照料,這位青年使他非常滿意。1641年10月卡斯泰里又介紹自己的學生和過去的秘書E.托里拆利前往陪伴。他們和這位雙目失明的老科學家共同討論如何應用擺的等時性設計機械鍾,還討論過碰撞理論、月球的天平動、大氣壓下礦井水柱高度等問題,因此,直到臨終前他仍在從事科學研究。
伽利略於1642年1月8日病逝,葬儀草率簡陋,直到下一世紀,遺骨才遷到家鄉的大教堂。
科學革命的先驅
伽利略在人類思想解放和文明發展的過程中作出了劃時代的貢獻。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為爭取不受權勢和舊傳統壓制的學術自由,為近代科學的生長,他進行了堅持不懈的斗爭,並向全世界發出了振聾發聵的聲音。因此,他是科學革命的先驅,也可以說是「近代科學之父」。雖然他晚年終於被剝奪了人身自由,但他開創新科學的意志並未動搖。他的追求科學真理的精神和成果,永遠為後代所景仰。
1799年,梵蒂岡教皇J.保羅二世代表羅馬教廷為伽利略公開平反昭雪,認為教廷在300多年前迫害他是嚴重的錯誤。這表明教廷最終承認了伽利略的主張——宗教不應該干預科學。
㈦ 關與希臘的神話故事都有那些
希臘神話
維基網路,自由的網路全書
Jump to: navigation, search
希臘神話故事
神:
* 原神 與 泰坦巨人
* 宙斯 與 奧林匹斯諸神
* 潘 和 寧芙女神
* 阿波羅 和 狄俄尼索斯
* 海神 和 地神
英雄:
* 海格力斯 與 十二項偉績
* 阿喀琉斯 與 特洛伊戰爭
* 伊阿宋 與 金羊毛
* 珀耳修斯 與 戈耳貢
* 俄狄浦斯 與 底比斯
* 忒修斯 與 半人牛頭怪
* 特里普托勒摩斯 和 依洛西斯秘密儀式
其他相關:
* 半羊人 與 半人馬
* 希臘宗教
編輯
希臘神話即口頭或文字上一切有關古希臘人的神、英雄、自然和宇宙歷史的神話。今日所知的希臘神話或傳說大多來源於希臘文學,包括如《荷馬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赫西奧德(Hesiod)的《工作與時日》和《神譜》,奧維德的《變形記》等經典作品,以及艾斯克勒斯、索福克里斯(Sophocles)和尤利比提斯的戲劇。神話談到諸神與世界的起源、諸神爭奪最高地位及最後由宙斯勝利的斗爭、諸神的愛情與爭吵、神的冒險與力量對凡世的影響,包括與暴風或季節等自然現象和崇拜地點與儀式的關系。希臘神話和傳說中最有名的故事有特洛伊戰爭、奧德修斯的游歷、伊阿宋(Jason)尋找金羊毛、赫拉克勒斯(Heracles)的功績、忒修斯(Theseus)的冒險和俄狄浦斯(Oedipus)的悲劇。
目錄
[隱藏]
* 1 舊神譜
* 2 新神譜
* 3 英雄
* 4 妖怪、幻獸
* 5 對諸神的信仰
* 6 參見
[編輯]
舊神譜
舊神譜記載了天地的起源,最初宇宙最老的神是卡厄斯(Chaos 混沌),,卡厄斯生出了蓋亞(Gaea 大地)和艾羅斯(Eros 愛)和塔耳塔洛斯(Tartarus 深淵或地獄),接著在大地底層出現了厄瑞玻斯(Erevus 黑暗)與尼克特(Night 夜),兩者結合生出「光明」(Light)與「白晝(Day )」。蓋亞又生出了「烏拉諾斯」(Ouranos,天空)和俄卡阿諾斯(Oceanus 海洋)。蓋亞與她的兒子烏拉諾斯(Ouranos)結合,生下了十二個提坦巨神(Titans)及三個獨目巨人(Cyclops)、三個百臂巨人……。 提坦巨神是:
1. 俄刻阿洛斯 (Oceanus)
2. 科俄斯 (Coeus)
3. 克利俄斯 (Crius)
4. 伊阿珀托斯(Iapetus)
5. 福柏 (Phoebe)
6. 特提斯 (Thethys)
7. 克洛諾斯 (Kronos)
8. 瑞亞 (Rhea)
9. 忒彌斯(Themis)
10. 莫涅莫緒涅(Mnemosyne)
11. 許珀里翁 (Hyperion)
12. 忒伊亞 (Theia)
克洛諾斯(Kronos)與瑞亞(Rhea)生下了季米特里,海茲,赫拉,波賽東和宙斯。
在舊神譜中我們可以看到其保存了遠古社會人吃人和雜婚制的野蠻風俗,這些都成為後來西方文學中綿延不斷的母題。
[編輯]
新神譜
新神譜系,諸神都居於奧林匹斯山上,宙斯推翻了父親的統治,建立了新的統治秩序有十二主神: (古羅馬神話大抵與之相對應,只是名稱有所變化,太陽系行星就是以之命名的。附於後。)
1. 宙斯:(羅馬又稱朱庇特Jupiter)Zeus,天神之父,地上萬物的最高統治者,奧林匹斯之主,諸神之神。
2. 赫拉:(羅馬又稱朱諾Juno)Hera,宙斯的姊姊與妻子。是女性的代表,掌管婚姻和生育。性格特徵是嫉妒。
3. 波塞冬:(羅馬又稱涅普頓Neptune)Poseidon,海王,海洋和水域的一切主宰。
4. 雅典娜:(羅馬又稱密涅瓦Minerva)Athena,起初被視為女戰神,後逐漸變為智慧女神。因為她是雅典城的守護女神,所以又是女戰神。三處女神之一。
5. 阿波羅:(羅馬又稱阿波羅)Apollo,太陽神,在詩與藝術中表現為光明、青春和音樂之神,又是光明之神,與阿爾忒彌斯是孿生姐弟。
6. 阿忒彌斯:(羅馬又稱黛安娜Diana)Artemis ,月神,三處女神之一,又是狩獵之神、婦女之神,是女性純潔的化身,與阿波羅是孿生姐弟。
7. 阿佛洛狄忒:(羅馬又稱維納斯Venus)Aphrodite,愛情女神。她的忠實隨從小愛神愛羅斯Eros(羅馬又稱邱比特Cupid)手持弓箭,被其金箭射中者即與隨後見到的第一個人墜入情網,而被其鉛箭射中者會對另一個人產生莫名的仇恨。
8. 赫耳墨斯:(羅馬又稱默丘利Mercury)Hermes,商業和市場之神、傳令神。
9. 阿瑞斯:(羅馬又稱瑪爾斯Mars)Ares ,戰神。
10. 狄蜜忒:(羅馬又稱席瑞斯Ceres)Demeter,和土地有緊密關聯的女神,穀物之神,豊收女神。
11. 赫菲斯托斯:(羅馬又稱伏爾甘Vulcan)Hephaestus,火神和鍛冶之神。
12. 赫斯提亞:(羅馬又稱維斯塔Vesta)Hestia,爐灶女神。三處女神之一。
13. 艾斯特萊雅:(羅馬又稱狄克Dice)Astraea(意即「星女」),正義女神,正義的化身。正義女神是宙斯和忒彌斯之女,四季女神(荷賴)之一,在「黃金時代」時掌管世界。她持有衡量人世善惡的天秤,原本被派到人間來掌管及審判是非善惡,後來因為看盡人間的醜陋而感到失望,悵然地回到了天庭,化作室女星座,因此阿斯特萊雅又叫「維耳戈」,即「處女」之意。
地面小神中的兩個大神:
1. 哈迪斯:(羅馬又稱普魯托Pluto)Hades,冥王。
2. 狄俄尼索斯:(羅馬又稱巴克斯Bacchus)Dionysus,酒神與狂飮歡樂之神。
十二個主神都有鮮明的性格與七情六慾。他們具有人的性格和情緒,具有超人的特殊本領。
[編輯]
英雄
古希臘除了神的故事以外,還有許多半人半神的「英雄」的傳說。關於英雄的傳說,最為有名的是荷馬史詩(Homer's Iliad)中描述的阿喀琉斯(阿基里斯)(Achilles)以及奧德修斯(奧德賽)(odyssey)的故事。其他著名的英雄包括:
* 赫拉克勒斯(海格力斯)
* 忒修斯
* 珀修斯
* 伊阿宋
* 赫克托
* 阿伽門農
* 俄底浦斯
* 普羅米修斯
[編輯]
妖怪、幻獸
* 拉頓(Ladon):百頭巨龍,海絲佩拉蒂姊妹所守護的金蘋果樹上的衛兵。
* 塞壬(Sirens):海妖,以優美的歌聲迷惑海上的船員的妖怪。
* 美杜莎(Mesa):蛇發女妖,見到她眼睛的人都會被石化。
* 海德拉(Hydra):九頭蛇,為赫丘力士(Hercules)所殺。
* 米諾陶(Minotaur):克里特島上居住在迷宮中的牛頭人身怪物。
* 葛利芬(Griffins):獅鷲獸,有翼的怪物,每天看守著財寶。
* 基美拉(Chimera):噴火獸,擁有獅子的頭、雌山羊的身體以及龍的尾巴。
* 獨角獸(Unicorn):猶如白馬之姿,頭上長著獨角的幻獸。
* 阿古斯(Argus):百眼巨人,天後赫拉的忠僕,又名百眼怪。
* 格賴埃(Graiae):衰老女妖,即格賴埃三姊妹。
* 艾奇德娜(Echidna):蛇妖,住在地底的洞穴中,眾妖怪之母。
* 鳥身女妖(harpy):下半身像鳥,生就兩翼的怪物。
* 肯塔洛斯(Centaur):半人馬獸,是相當野蠻的原始部族。
* 賽伯魯司(Cerberos):三頭地獄犬,看守冥府入口的怪物。
* 庫克洛普斯(Cyclopes):獨眼巨人,只有一隻眼睛長在前額正中央的巨人。
* 赫卡通克瑞斯(Hecatoncheires):長著五十顆頭的百臂巨人。
註:中譯名是參考習慣和有關文獻而來,在實際中可能會有些偏差,請以原名為准。
[編輯]
對諸神的信仰
對神的崇拜和祭祀,是古希臘人生活中很重要的組成部分。古希臘城邦的統治者都聲稱自己是宙斯或別的神的子孫,神廟遍布希臘。
每年的1月末祭祀雅典娜,秋季則祭祀酒神狄俄尼索斯,另外還祭祀阿波羅等。每4年對宙斯有一次祭祀。自前776年開始,在對宙斯的祭典上所舉行的體育競賽,成為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起源。
[編輯]
參見
* 希臘諸神關系圖
維基共享資源圖標
您可以在維基共享資源中查找與此條目相關的多媒體資源:
希臘神話
編輯
希臘神話
蓋婭 | 宙斯 | 赫拉 | 波賽東 | 德米特爾 | 哈底斯 | 雅典娜 | 阿波羅 | 普羅米修斯 | 阿爾忒彌斯 | 狄俄尼索斯 | 阿佛洛狄德 | 荷馬史詩 | 奧德賽 | 赫斐斯托斯 | 阿瑞斯 | 海格力斯 | 忒修斯 | 珀耳修斯 | 伊阿宋 | 赫克托耳 | 阿迦門農 | 阿喀琉斯 | 奧修斯 | 奧林匹斯山 | 雅辛托斯 | 克莉奧 | 皮埃羅斯 | 鳥妖
取自"http://wikipedia.cnblog.org/wiki/%E5%B8%8C%E8%85%8A%E7%A5%9E%E8%AF%9D"
頁面分類: 神話 | 希臘神話 | 古希臘
㈧ 這些人是誰
周傑倫 潘瑋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