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銀行發布定期存款利率上浮百分之四十五廣告違法嗎
你應該去問人民銀行或者銀監會。
2. 為什麼每個銀行的利率都不一樣呢
你好,怎麼說呢。溯源認為,這主要是由於是因為銀行業的整個格局和每一家銀行的具體情況各不相同,比如服務質量,創新能力,硬體設施,產品系列等等,這些都會直接或者間接的影響各行的利率定價。
1、我們銀行業層級界限分明。中農工建交加上今天上市的郵儲是第一梯度,他們同屬國有大行,實控人要麼是財政部,要麼是國資委,其背後的資源雄厚。第二梯隊是以招商銀行為首的股份制商業銀行,以創新和服務立足於銀行業,第三層級的是城商行和農商行,背靠的地方政府,第四層級的是村鎮銀行和民營銀行,區域性極強。
2、各行的攬儲壓力不一樣。四大行幾乎無需攬儲,如果資本金不足,甚至可以用行政命令來解決,曾經某行就一紙指導意見,養老保險就全歸他家,既然沒有攬儲壓力,那利率高低也就無所謂了。股份制銀行服務各大優質企業,相輔相成,他們對優質客戶利率下調是互惠互利的事,至於民營銀行,信任度較低,宣傳發力,且互聯網背景太明顯,不得不簡單粗暴用高利率吸引存款。
3、硬體配置方面。國有大行和股份制銀行物理網站眾多,民眾存取款方便,且歷史悠久,信任度較高,當然不需要用價格戰吸儲,而中小銀行和民營銀行在激烈的競爭中不得不這樣做,否則就很難生存下去。
4、服務質量。以前的銀行也是收入最高的金融行業,進入銀行系統就標志著錢,特別是進入國有銀行,導致員工不思上進,去銀行辦理業務好像你欠他幾個億,是愁人,反觀招商銀行等,一走進大堂就如沐春風,體驗較好。5、創新能力。四大行受制了體制,官僚化作風明顯,一個文件從分行到支行可以走半個月,而股份制銀行或者中小銀行,往往半天就流程完畢,這也導致各行利率不一樣,因為成本不一樣。
總之,銀行利率差異較大,是由其不同的基因和現實的市場環境決定的,這很正常,溯源認為,未來這種差異或將越來越大。
希望對你有幫助。
純手打望採納。
3. 現在還有銀行利率超過5%的銀行嗎
沒有
現在利息越來越低
超過2%就算不錯的
如果有超過5%的產品
肯定有風險
需要當心
4. 求助各位大佬,麻煩看一下為什麼這個算了一次利息還要算一次,謝謝您
舉個栗子,同樣是借10萬元、15年期的公積金貸款,等額還款法的月還款額為760.40元,而等額本金還款法的首月還款額為923.06元(以後每月遞減2.04元),比前者高出163.34元。由於後者提前歸還了部分貸款本金,較前者實際上是減少佔用和縮短佔用了銀行的錢,當然貸款利息總的計算下來就少一些(10年下來共計為3613.55元),而並不是借款人得到了什麼額外實惠。
總而言之,貸款利息的計算並不簡單,用戶需要提前掌握一些基礎知識。
5. 銀行理財產品廣告「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宣傳主題是什麼
這個話沒毛病,你不理財,財肯定是不理你。但是,你理財,財也不一定理你。
6. App網貸低利率宣傳誇大其詞,央行對此是如何回應的
現如今各種各樣的網貸APP我們觸手可及,只需要滑鼠輕輕一點,就能夠借到錢,這聽起來雖然很便利,但是實際上卻暗含了很多風險。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很多網貸APP的宣傳詞都很含蓄、誘人,在涉及利率時,它總會以其他的表達方法來代替,比如不直說年利率,而用借一萬一天多少塊錢利息來代替。這樣的宣傳,很容易給人一種利率很低的錯覺,誘導用戶貸款。
央行的回應,給了這些網貸公司一個警醒,靠耍花招來吸引客戶是沒有用的,網貸公司就應該做到信息公開公正。作為用戶,我們也要把握好自己的經濟能力,切勿隨意借貸、胡亂消費,不要認為借來的錢就不是錢了。
7. 以等額本息宣傳,卻以等本等息計算利息,是否涉嫌欺詐
按貸款20萬、20年、4.2%年利率算,等額本息月供1233元,等本等息月供1533元。宣傳每月還1233元,實際收你1533元,你覺得可能是合法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