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兒童節寫一篇簡短的新聞報道
日歷翻過五月,六月向我們跑來,又將迎來孩子們盼望已久的兒童節。在這個童趣和夢想唱主角的日子裡,作為家長們的您,是否想好了如何為孩子慶祝節日呢?不妨,趁著節日給孩子們布置一間新式的兒童房,給孩子一份驚喜吧。
孩子們的想像力是豐富的,鮮艷明麗活潑的色彩是孩子們夢幻世界的填充色,潛移默化地承載著他們對整個世界的想像,豐富多變的圖案、活靈活現的卡通動物伴隨著孩子們快樂成長,潛在中激發了他們的創造力,可見傢具環境可以一定程度上影響孩子的成長。為此,金華熱線特別咨詢了北京東易日盛裝飾金華分公司的設計師們,讓他們介紹幾種最健康時尚的兒童房設計風格。
B. 兒童簡報怎麼做 五一手抄報
五一節還沒到的時候,媽媽就計劃好了要組隊到神龍谷風景區遊玩.我很興奮,因為我是這次旅遊的導游小姐,我將帶領大家去神龍谷旅行.
「各位旅客大家好,我是你們本次旅遊的導游小姐華紫薇,今天我將帶領大家前往神龍谷一游.神龍谷是個非常美麗的地方.幽長的峽谷里瀑布飛濺,溪水潺潺,茂密的森林中奇峰林立,是我們度假的理想去處……」早上八點,我們坐著車子出發了,本來是要發生「集體暈車」的現象,但在我的一路解說下,大家歡歌笑語,非常「安全」地到了目的地——神龍谷風景區.
來到峽谷里,大人們移動著輕輕的步伐,聽著鳥語,聞著花香,看著飛瀉直下的瀑布,陶醉在這人間仙境之中.我們這群孩子們看著清清的溪水,聽著潺潺的流水聲,迫不及待地脫掉鞋襪,到小溪里去抓魚、打水仗.過了幾分鍾之後,個個小傢伙都變成了一隻只可愛的「落湯雞」了,真是有趣!
在回來的路上,我這個導游還組織了一個有獎智力競賽.一陣激烈地搶答之後,是王騫贏了,她獲得了最多的獎品:五塊泡泡糖、兩塊橡皮.
好一個稱職的導游,好一個快樂的「五一」!
C. 六一兒童節活動報道作文
在這興奮的日子裡,人人心情開朗,個個喜不自勝。 今天是兒童節,是所有兒童的節日。這天,我們學校的樹呀、花呀、草呀,都五光十色,布置得美艷迷人,令人陶醉。舞台上的四周都插滿了紅旗與塑料花。雖然花是用塑料做的,但是仍然很美,把舞台添加得更美了。如果你現在望一望天空,那五顏六色的氣球像一個個笑臉一樣,風一吹,氣球就在你的面前跳起舞來了。主持人走上了舞台,用她那優美的聲音宣布進行第一項目——樂隊奏樂。話聲一落,樂隊的小隊員隨著指揮員手中的指揮棒而舉起來、吹起來、打起來,並繞場環行一圈。他們的後面跟著各種各樣的隊伍,如鮮花隊、花環隊、燈籠隊等。這些都是准備要表演的同學。樂隊的旋律雄壯豪邁,讓人激動不已。 音樂停止了,表演開始了。你看,跳舞的同學多麼像翩翩起舞的蝴蝶,美麗的衣服、漂亮的發型、精緻的布置、優雅的舞姿,這難道不是一隻只蝴蝶精靈的化身嗎?這就是美麗的人生,這就是美麗的景象。
(2)
六一兒童節是兒童的盛宴。在兒童節里,我們歡慶著屬於自己的時光。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六一兒童節,每一位同學的臉上都掛著欣喜、快樂的笑容。都說兒童的歌聲是天籟之音。果不其然,每個班都唱得那麼好。我最喜歡的就數六(1)班的《蟲兒飛》了。同學們站在舞台上,緩緩的抒情音樂響起,大家輕輕唱了起來:「黑黑的天空低垂,亮亮的繁星相隨……」我們好像真的到了一個仙境般的地方,到處都是閃著微弱的光芒的螢火蟲,縈繞在我們的身邊。夜空上的繁星一閃一閃,微風吹拂著我們,好似在訴說一個美麗的故事。螢火蟲飛啊飛啊,跳著美麗的舞蹈,在我們身邊旋轉、舞蹈……一曲終了,我們才清醒過來,意猶未盡,還想再聽一遍。
(3)
在這興奮的日子裡,人人心情開朗,個個喜不自勝。 今天是兒童節,是所有兒童的節日。這天,我們學校的樹呀、花呀、草呀,都五光十色,布置得美艷迷人,令人陶醉。舞台上的四周都插滿了紅旗與塑料花。雖然花是用塑料做的,但是仍然很美,把舞台添加得更美了。如果你現在望一望天空,那五顏六色的氣球像一個個笑臉一樣,風一吹,氣球就在你的面前跳起舞來了。主持人走上了舞台,用她那優美的聲音宣布進行第一項目王何馨表演的福娃小品,大家都很喜歡,他帶動了我們的積極性和熱情,第二個是葛陳榮表演的穿越,話聲一落,他就興高采烈的沖到了舞台,開始了他的激情表演,並繞場環行一圈。他們的後面跟著各種各樣的隊伍,如鮮花隊、花環隊、燈籠隊等。這些都是准備要表演的同學。樂隊的旋律雄壯豪邁,讓人激動不已。 音樂停止了,表演開始了。你看,他多麼像翩翩起舞的蝴蝶,美麗的衣服、漂亮的發型、精緻的布置、優雅的舞姿,這難道不是一隻只蝴蝶精靈的化身嗎?這就是美麗的人生,這就是美麗的景象。
D. 求一篇6.1兒童節活動的報道~
萬州移民璧山辦起幼兒村辦幼兒園——為留守兒童留住陽光 12月15日中午,彭陽縣城陽鄉長城村幼兒園孩子們由老師照看著集中休息。為了能讓留守兒童走出孤僻,健康快樂成長,今年9月長城村興辦了固原市第一家村級公辦幼兒園。
空間不大的校園里放著一個龍船、滑梯還有老師用紙箱製作的小火車。在幼兒大班,30名小朋友跟著腳踏琴唱起童謠,一張張笑臉在快樂旋律中綻放。一片片貼著孩子照片的綠葉下對應著各自的毛巾,整齊地掛著,牆上醒目地貼著一幅師生用紅黃絨布和大頭針共同繪制的中國地圖 長城村幼兒園院長韓勤禮說,幼兒園有102名孩子,四位教師、一個廚師和一個保健醫生,中午孩子們在學校集中用餐休息,下午被接送回家。下午4時,幼兒園門口便聚集了不少爺爺奶奶,56歲的楊惠珍是來接兩個孫女的,兒子在陝北打工孩子便由她照管,「內向的娃娃現在快樂了,我省下心來可以干點農活了,兒子在外打工
也安心了。
山村幼兒園留守兒童的樂園
本報訊 5月初,記者在正安縣安場鎮大灣村看到,在兩間寬敞的大房間里,40多個農村娃有的在歡快地唱歌,有的在翩翩起舞,有的認真作畫……村幹部告訴記者,這兩間民房是大灣村的幼兒園,雖然簡陋,卻是偏遠山村孩子們的樂園 「我們村有2000多人,有500多青壯年在外打工,娃娃都留在家裡。我的兒子和兒媳婦一起到廣州打工了,3歲多的孫子就只有我帶了。沒有辦幼兒園的時候,大人走到那裡就得將他帶到那裡,擔肥挖土有時候都背在背上,很累人。現在好了,娃兒進了幼兒園,和別的娃娃在一起,成天玩得很開心;我們老人也輕鬆了,可騰出更多精力干農活。」年近50的婦女馮友群高興地說。 住:o?A?
「當初辦幼兒園的時候,就是考慮到打工出去的多,娃娃沒人管,鄭傳惠老師放棄了城裡的工作,來這里領300元一個月的工資當老師才辦了起來。」村裡的幹部說,幼兒園辦起三年來,已有140多小孩入托。 住:o?A?
幼兒園旁邊是村民宋廣群的家。「外孫女上幼兒園後,學的東西真不少。」宋廣群指著一旁的2歲多的孫子說,「這小傢伙現在也能跟著跳舞呢。」宋廣群放起音樂,小孩跟著節奏就扭了起來,一旁的人都笑了起來。 住:o?A?
據了解,正安縣不少偏遠山村都因地制宜辦起了幼兒園,既解決了打工人員後顧之憂,又減輕了帶小孩的老人負擔,同時也能使孩子能較好地得到教育。 關愛留守兒童:讓他們擁有花樣年華
「世上只有媽媽好,沒媽的孩子像根草。」當成千上萬的青壯年勞動力由農村湧入城市,為一家人的幸福生活打拚時,留守在家鄉的孩子們卻因缺少父母的關愛和教育,走上了一條坎坷的彎路。
近年來,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問題引起了我市各級政府、相關部門和社會方方面面
的廣泛關注。各級婦聯組織在實際工作中努力找尋解決的方案。「讓農村孩子也能擁有一個花樣的年華」成為大家共同努力的方向。
市婦聯副主席申建華說,由於代理監護人無法或無力對農村留守兒童進行正確的教育和引導,農村留守兒童極易產生生活失助、學業失教、行為失控、道德失范、心理失衡等問題。近年來,各級婦聯大力實施了「留守兒童關愛工程」,創建了留守兒童示範家長學校,提高了農村留守兒童監護人在促進兒童道德培養、營養健康、體能訓練、心理健全等方面的意識和能力。
申建華說,六一兒童節期間,我市將掀起關愛留守兒童的高潮,如舉辦「四老」家長學校,面向全市家庭招募關愛留守兒童志願者,與農村留守兒童接對幫扶等。組織好參加全國婦聯關愛農村留守兒童活動,我市10名留守兒童將於六一前夕在北京與打工的父母團聚。
郟縣婦聯主席王英梅說,郟縣准備在六一開展演講比賽,讓孩子們把心裡話說出來,以喚回部分常年不給孩子音訊的父母的迴音;開展讓孩子們體驗不同的生活活動,讓農村孩子「過一天有父母的生活」、讓城裡孩子「過一天農村生活」;找幾個典型,舉辦「四老」育兒經驗教育報告會。
葉縣婦聯副主席張宇在前不久召開的該縣「兩會」上,提出了成立農村「四老學校」和成立農村寄宿制小學的議案、提案,旨在在全社會形成關愛孩子特別是關愛留守兒童的氛圍。
魯山縣副縣長宋戰功認為,摸清留守兒童的底子。加強宣傳,教育打工父母正確處理好贍養老人、教育孩子的關系,不能只生不養。
郟縣婦聯通過長達1年的實地調查、走訪,提出了有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以學校為單位,實行寄宿制教育保護管理。吸納留守兒童住校,安排專職人員管理其生活起居,專任教師輔導其學習。動員社會力量在周末或節假日關愛留守兒童,如把留守兒童接到家中,使他們享受到「父母」的關愛。目前,該縣各中小學校均成立了「家長學校」,對家長或臨時監護人進行《未成年人保護法》、《義務教育法》等法律法規宣傳、家庭教育知識普及和咨詢溝通。學校還建立了留守兒童檔案,並針對不同類型的留守兒童,採取相應的教育保護管理方法。該縣還要求外出打工的家長每周給孩子打一個電話,每月給孩子寫一封信,每月與孩子的班主任聯系一次,每年至少回家一到兩次。學校每學期召開一次家長會,對留守兒童、留守兒童家長或臨時監護人進行專門培訓。該縣還認真落實兩免一補政策,使不管在公立學校還是在私立學校學習的農村學生都能享受到兩免一補補助資金。
記者了解到,在全國婦聯等單位組織開展的關愛農村留守兒童活動中,王格格等10名魯山籍孩子成為了幸運者,他們將前往北京與打工的父母團圓。據全國婦聯的最新統計,全國共有留守兒童2000萬。要想救助他們,一次、二次的愛心行動是不夠的。
救助留守兒童,最終要靠制度。日前,我省有關部門下發了《關於在全省實施「留守兒童關愛工程」的意見》的文件,提出積極構建以父母親屬為主體的家庭監護網路、以黨政為主體的組織管理網路、以教職工為主體的學校幫護網路、以群團組織為主體的社會呵護網路、以政法部門為主體的法律保護網路等「五大關護網路」。同時,建立留守兒童長效工作機制。
對那些只將孩子生下來,而沒有盡到養育、教育的父母,我們不僅要用道德譴責,還要用法律規范他們。在留守兒童相對集中的村,能不能開辦寄宿制幼兒園、小學,把他們的教育託付給有能力的人;商業保險公司能不能開辦留守兒童保險,給他們及家庭多一分保障。
三塘鋪鎮3000名留守兒童有「新家」
作者:佚名 文章來源:婁底日報 點擊數: 9 更新時間:2007-5-11
4月29日,雙峰縣三塘鋪鎮長田村上豐山組女村民陽子方來到本組託管老人劉四奎家,對老人說:「我家2歲和5歲的兩個小孩就託付你帶管了,請你將小的送幼兒園,大的送學前班,晚上請你照管,我們按月匯錢給你,今天我們夫婦就放心搭車到廣東深圳去打工掙錢了。」至此,全鎮3000名留守兒童有了2000個新家。像這樣將小孩託管,自己外出掙錢的夫婦,三塘鋪鎮就有2800對,他們每年掙回的收入達9000萬元。
三塘鋪鎮人多地少,剩餘勞動力與下崗人員較多,就業壓力大,為了盡快把全鎮經濟搞上去,使村民快步奔小康、該鎮黨委、政府把安置就業人員作為親民為民的大事來抓,每年從鎮財政拿出一定資金給鎮培訓基地,分批培訓回鄉的退伍軍人、大中專落榜學生、農村剩餘勞力,同時聯系企業單位定向輸送富餘勞動力就業。去年,鎮人大、政協搞調研時,了解到還有不少年輕夫婦因小孩拖累不能脫身出外掙錢,嚴重製約著全鎮村民奔小康步伐,他們及時將情況向鎮黨委、政府匯報並提議,在全鎮鼓勵支持有幼教知識的人開辦幼兒園,小學辦好學前班,中學和有條件的小學收留路途遙遠、父母在外打工的學生讀寄宿,解除年輕夫婦出外打工的後顧之憂,鎮黨委、政府採納了這一建議,並在政策和資金上給予支持,該鎮已先後辦起了10所幼兒園,15個學前班,安排了2000名託管人員,從而使3000名留守兒童擁有了2000個託管新家,解除了2800對打工夫婦的後顧之憂。(作者:鄧錦慶 賀順遂 李麗梅)
萬州移民璧山辦起幼兒園 30留守兒童有了"家園
華龍網訊(特約通訊員 王天全)近日,璧山縣璧城街道觀音村六組楊金蓉大娘來到村裡的移民幼兒園,接5歲的孫子吳坤亮回家。「牟老師,再見!」吳坤亮依依不捨地對老師牟其紅說道。
「他爸爸媽媽都在河北石家莊打工,長期不在家,平常只有我和他爺爺在家。去年9月,牟老師辦起了家庭幼兒園,小孫孫就進了幼兒園。」楊金蓉大娘笑呵呵地對筆者說。
今年39歲的牟其紅原是萬州區高梁鎮三清村的村民,1987年高中畢業後,長期在私人幼兒園打工,具有豐富的幼教經驗。去年4月,她和母親、弟妹、兒子作為外遷移民落戶到了璧城街道辦事處觀音村六組。
觀音村有1/3的村民在外打工,全村有30多名留守兒童跟著年邁的婆婆爺爺生活,缺乏必要的學前教育。
有著豐富幼教經驗的牟其紅見此,萌發了辦一家幼兒園的想法。她的這一想法得到了村幹部和村民的支持和歡迎。去年7月,她自費到重慶三峽師范學校,參加了幼師專業培訓,獲得了幼兒教師資格證。在縣、街道、村的支持下,去年9月初,牟其紅創辦的「移民幼兒園」迎來了第一批15名村裡的留守兒童。
牟其紅懷著一顆慈母之心善待每一位留守兒童,路遠的兒童每天親自接送,對生病的兒童端水送葯,兒童們常常稱她為「移民阿姨」、「移民媽媽」。目前,牟其紅的幼兒園的留守兒童已有30名,村裡的留守兒童從此結束了沒有地方學習玩樂的生活
園 30留守兒童有了"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