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何氏的名人故事
何香凝(1878-1972),號雙清樓主,她是國民黨領袖廖仲愷的革命伴侶,無產階級革命家廖承志的母親。何香凝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著名的國民黨左派,民革主要創始人之一,婦女運動的領袖,畫壇傑出的美術家。她早年追隨孫中山,是同盟會的第一位女會員;她堅持孫中山的三大政策,真誠地同中國共產黨合作;她發動婦女參加革命,為國內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做出了卓越貢獻;她把藝術創作與革命活動緊密聯系,她的作品中充滿斗爭激情、浩然正氣。
天足結緣志同道合
何香凝的父親是香港經營茶葉出口和房地產的著名商人,何香凝從小性格剛毅有主見,特別愛聽太平天國女兵的故事。那時候上流社會的女孩都要纏足。母親給她纏上,她等母親轉背就剪開。不懼打罵,堅決反抗。父母對她實在沒有辦法,只得放任她長成一雙天足。何香凝不同一般富家千金,整日熱衷打牌穿戴,她愛讀書。在「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社會氛圍里,她不能進私塾讀書。於是天天軟磨硬求父親,終於進「女館」讀了幾個月書。後來,她又找來哥哥們的讀本自學。就這樣,她認識了不少字,並接觸到一些資產階級維新派宣傳的婦女解放等新知識。她聰慧伶俐,做事精細,因而深得父親器重。
廖仲愷的父親是客家後代,僑居舊金山多年。親身經歷了旅美華僑所遭受的種種歧視,深知小腳女人是中國的一種恥辱,所以曾留下遺囑:兒子必須娶個大腳婦女作媳婦。可是,在19世紀末年,中國的婦女幾乎都裹著小腳,社會上見不到多少大腳婦女,尤其是上層社會里,不纏足的大家閨秀更難找到。
正為女兒腳大難找婆家而憂心忡忡的何家,碰上廖仲愷要遵照父親的遺囑選擇配偶,何香凝的「天足」正符合要求。通過媒妁之言訂婚,然後迎娶,1897年他們在廣州結婚。
新婚之初,何香凝有些惴惴不安,但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和接觸,她發現廖仲愷是一個心地善良、誠摯忠厚,有著耿直性格和強烈的進取心的青年。廖仲愷設法搜羅各種新書刊給她閱讀,為她指點疑難;何香凝愛好美術,廖仲愷就耐心教她繪畫。
所以,何香凝很快就對自己的婚姻慶幸起來。夫婦二人都羨慕太平天國的革命人物,又都喜愛畫畫和學習詩詞,志趣相同,情投意合。
當時,清貧的廖仲愷在經濟上窘迫,成親後只能修整兄嫂家屋頂曬台上的破屋作為「新房」。這間房子矮小簡陋,是一間名副其實的斗室,但它高處獨居,完全不受樓下侄兒侄女們嬉笑打鬧的干擾。何香凝和廖仲愷白天在這里研讀詩文、談論時事,夜晚一起觀賞清凈明澈的月色。中秋佳節,皎潔月色給他們斗室灑下一片清輝。何香凝觸景生情,寫下了「願年年此夜,人月雙清」的詩句。他倆自得其樂,為了紀念這種既可讀書又便賞月的幽靜愜意的讀書環境,把這間小屋命名為「雙清樓」。 賢妻良母,世界女性之楷模 何香凝在家中始終是一個賢惠的妻子、慈愛的母親。
廖仲愷、何香凝一家 她與廖仲愷結婚後感情甚篤,對丈夫的衣食照顧得無微不至。然而,廖仲愷要上前線,她沒有小女子的凄婉,慷慨寫詩勉勵:「國仇未報心難死,忍作尋常泣別聲。勸君莫惜頭顱貴,留得支那史上名。」陳炯明叛變,廖仲愷被叛軍上鐐囚入黑牢時,她拚命闖去探監並為之送飯換衣。1925年,廖仲愷在廣州中央黨部門口遭右派刺殺時,何香凝就在身邊,丈夫的鮮血灑滿了她的衣衫。她強忍悲痛,把思念深埋心中,繼承廖仲愷未竟的事業,不曾有絲毫的動搖和妥協。
作為母親,何香凝慈愛而有見地。她十分關愛自己的一雙兒女,又支持兒子廖承志和女兒廖夢醒投身共產黨領導的革命隊伍。廖承志在上海遭國民黨逮捕後,何香凝闖進警備司令部,表示要陪兒子坐牢,加上宋慶齡出面營救,才使廖承志獲釋。兒子剛回家,又說要去偏遠且凶險難測的川陝蘇區找紅軍,何香凝雖然心有不舍,但仍支持兒子的志願。分別四年後,她才接到廖承志的音訊,知道廖承志經長征九死一生到達陝北,馬上回電鼓勵他「須努力奮斗」。為使兒子專心革命,她在抗戰的輾轉流離中還帶著小孫孫。何香凝被當時進步報刊譽為「世界母性之楷模」。 廖仲愷、何香凝這對革命伴侶,在人生的旅途上共同生活了28個春秋,他們是夫妻,是同志,是戰友。他們的愛情生活毫不浪漫,但他們的愛情卻因志趣相投、情深意篤、患難與共而成為新型夫婦關系和新型家庭的楷模,廣為世人稱道、謳歌。
1925年8月25日,廖仲愷在國民黨中央黨部門前遭敵人暗殺,成為「努力奉行孫總理遺教而流血的第一人,終年48歲。
1972年9月1日,何香凝在北京病逝,享年94歲。何香凝生前早就有一個心願,那就是和廖仲愷「生則同衾,死則同穴」。在建造廖墓的時候,她就要求將廖墓建成合葬墓的形式,預先給自己留下安葬棺柩的地方。
遵照何香凝的生前遺願,1972年9月6日下午,何香凝的靈柩安抵南京,在紫金山下的廖仲愷先生墓地舉行了合葬儀式。現了她與廖仲愷先生「生則同衾,死則同穴」的願望
㈡ 文言文《何氏之廬》中何晏畫地自處其中並說"何氏之廬也",表達了什麼意思
你好:
文言文《何氏之廬》出自《世說新語》。
一,原文如下:
何晏1七歲,明慧若2神,魏武奇3愛之4,以晏在宮內,因欲5以為子。
晏乃6畫地令方,自處其中。人問其故7,答曰:「何氏之廬8也。」魏武知之9,即遣還外。
二,注釋:
1,何晏:人名。何晏的父親早死,曹操任司空時,娶了何晏的母親,並收養了何晏。
2,若:好像
3,奇:以……為奇
4,之:代詞,代「何晏」
5,欲:想要。
6,乃:於是,就。
7,故:原因。
8,廬:(簡陋的)房屋。
9,之:代詞,指「這件事」
三,譯文:
何晏七歲的時候,,魏武帝象仙童一樣聰明智慧,魏武帝認為他很出色而喜愛他。因為何晏在曹操府第里長大,曹操想要認他做兒子。
何晏便在地上畫個方形,自己待在裡面。別人問他是什麼意思,他回答說:「這是何家的房子。」 魏武帝知道了這件事,就把他遣送出宮外了。
四,何晏畫地自處其中,並說"何氏之廬也",以此表明了自己的立場,說明了何晏尊重家族血統的心理,可以看出何晏很聰慧,具有很強的家族姓氏觀念。
五,說明:
何晏(?-249年),字平叔 。南陽宛(今河南南陽)人。三國時期魏國玄學家、大臣。東漢大將軍何進之孫(《魏略》認為他可能是何進弟何苗之孫 )。其父早逝,曹操納其母尹氏為妾,何晏因而被收養,為曹操所寵愛。少年時以才秀知名,喜好老、庄之言,娶曹操女金鄉公主。
魏文帝曹丕在位時未被授官職。明帝曹叡認為他虛浮不實,也只授予他冗官之職。正始(240年-249年)年間,曹爽秉政,何晏黨附曹爽,累官侍中、吏部尚書,典選舉,封列侯。高平陵之變後與曹爽同為為司馬懿所殺,滅三族。
有文集十一卷。曾與鄭沖等共撰《論語集解》。鍾嶸《詩品》稱「平叔鴻鵠之篇,風規見矣。」將何晏詩列入中品。袁宏在《名士傳》中將何晏等稱為正始名士。他與夏侯玄、王弼等倡導玄學,競事清談,遂開一時風氣,為魏晉玄學的創始者之一。
共勉。
㈢ 賭王何鴻森是哪國混血 何氏家族的人為什麼都那麼漂亮
姓名:何鴻燊[2](HO Hung San, Stanley)祖籍:波斯(今伊朗)、中國、荷蘭、英國、猶太,多個民族混血,但他對外宣傳自己祖籍的時候只跟隨母系,宣稱自己是中國廣東寶安人父系:曾祖父英國猶太人H.T. Bosman(粵語音譯何仕文)母系:曾祖母中國廣東寶安施氏(寶安即現在的深圳市寶安區)出生日期:1921年11月25日出生地點:香港星座:人馬座家庭狀況:已婚,首任太太黎婉華,第二任太太藍瓊纓,三太太陳婉珍,四太太梁安琪,父親何世光,祖父何福,是何東的弟弟,曾祖父是具有荷蘭血統的英國猶太人H.T. Bosman先生,何不是其家族的原本姓氏,是他的英國曾祖父英文字母H的中文音譯,因為要溶入華人社會,從其祖父何福一代開始跟隨何東一齊改姓何。何鴻燊先生更遺傳了猶太人善於經商的特點。界別:商界學歷:考進香港大學,專修理科(1939年)子女(11女6子 按年齡大小順序):何超英(大太)何猷光(大太)何超賢(大太)何超雄(大太)何超瓊(二太)何超鳳(二太)何超蕸(二太)何超儀(二太)何猷龍(二太)何超雲(三太)何超盈(四太)何超蓮(三太)何猷啟(三太)何猷亨(四太)何猷君(四太)何猷佳(四太)何超欣(四太)身份:澳門賭王、澳門首富賭王性格:死不認輸,從不賭錢。
好像說混血兒都比較漂亮
㈣ 何氏取名
何炅
㈤ 何氏名人滿天下,何姓有哪些名人
1、何武
何武(?—3年),字君公,蜀郡郫縣(今四川省成都郫都區北)人,西漢大臣。早年學習《易經》,與翟方進為友。
歷任鄠縣縣令、諫大夫、揚州刺史、丞相司直、清河郡太守、兗州刺史、司隸校尉、京兆尹、楚國內史、廷尉。居攝三年(前8年),為御史大夫(改大司空),封氾鄉侯。漢哀帝之時,何武與師丹、孔光等擬定限田、限奴婢的方案,遭官僚貴族反對,未果。元壽元年(前2年)改任前將軍。
2、何進
何進(?~189年),字遂高,南陽郡宛縣(今河南南陽市宛城區)人。東漢時期外戚大臣,靈思皇後之兄。初以妹妹有寵,拜為郎中,出任虎賁中郎將、潁川太守,遷侍中、將作大匠、河南尹。黃巾起義時,拜為大將軍,總鎮京師,發現並鎮壓馬元義的密謀,封為慎侯。
為張大威望,在京師講武結營,置西園八校尉。漢靈帝駕崩後,粉碎了中常侍蹇碩擁立皇子劉協的圖謀,聽從袁紹之言,博征智謀之士,內借元舅之資,外據輔政之權,獨攬朝中大權。
㈥ 誰有何氏始祖何瑊的畫像
查找以下網址。
或在GOOGLE圖片搜索上查找「何瑊」,第一幅就是。
㈦ 何氏書法家有誰
中國畫比較有名氣的應該是:何海霞(1908.9—1998.8)北京人。擅長中國畫。1934年拜張大千為師,隨同入川作畫。1936年曾與齊白石、於非音、張大千舉辦四人作品聯展
書法的話,個人認為近期比較熱的應該是:何應輝,生於1946年,四川成都人。幼承家學,後師事施孝長、陳子庄,曾入南京師范大學美術系進修。學書由王羲之入手,後涉歐陽詢、顏真卿,繼攻漢魏碑刻及米芾行草和孫過庭草書。書作以行草、隸書見長,朴華兼容,俊雅宏達。其書法作品多次參加海內外國家級展覽並出版或獲獎,代表作有歷屆全國書展、全國中青年書展、首屆中國藝術博覽會精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