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海南的名人有那些(最好是現代的,不要歌手)
衛留成,羅保銘等省委高官就不說了....
1:鄭有英,籍貫:海南文昌。泰國最大的百貨業巨頭,中央洋行集團總裁,擁有的資產估計超過25億美圓,業務涉及超級商場、豪華酒店及服裝和餐飲業等。產業主要分布泰國。
2:吳多福、吳多祿、吳多禎三兄弟,籍貫:海南瓊山,通城集團,主要業務:名牌鍾表,地產。家族財富:9億美圓。產業主要分布在加拿大,香港。
3:邢李(火原),籍貫:海南文昌,他也就著名電影明星林青霞的老公,他妻子的名氣比他要大,過去我也不知道這個人。邢李火原在2002年6月底持有的約5億股,按當日收市價計只值約75億元,直到今年2月中,該批股份市值超過120億元,賬面凈賺近50億元。 主要業務:服裝,金融。旗下的思捷環球服裝遠銷世界各地,2004年底他本人身家已達18億美圓。
4:許書標,籍貫:海南文昌,他就是泰國的飲料大王,中國內地紅牛飲料公司董事長,財富2億美圓以上,主要業務:飲料。產業主要分布在中國內地和東南亞。
5:歐宗清,籍貫:海南文昌,此人就是「泰國的房產巨子,人造花大王」,歐蘭集團總裁,財富深不可測,很少媒體報告關於他的資產財富,據說和鄭有英不相上下。業務主要分布在泰國。
6:李強、李文俊父子,籍貫:海南瓊海,香港理文集團,目前李文俊經營理文造紙已成為中國內地第二大造紙廠,市值約8億美圓。超越其父親李強經營的電子,錄音機,錄象帶等廠。產業主要分布在:中國廣東、江蘇等省,香港,後來的瓊海加積中學就是李強先生捐贈數百萬建造的,還設立獎學金。
7:王金玉,籍貫:海南瓊山,女,這個人是泰國商場中女性的佼佼者,主要業務:地產,旅遊,酒店,財富:3億美圓。業務產業分布在:泰國。
8:王紹行,籍貫:海南瓊海,在新加坡華人中福建籍的陳嘉賡這個商業巨子,相信很多福建僑界人都認識,在中國的新聞聯播我也聽過看過這個人,還有個鮮為人知的人物,一條扁擔白手起家的一代殷商巨富王紹行先生,在新加坡流傳著「福建有個陳嘉庚,海南有個王紹行」的歌謠。主要業務:船務,金融,機械,為人很低調,從來很少露面媒體雜志和大眾,財富深不可測,保守估計超過30億美圓。產業業務主要分布在:東南亞一帶。
9:吳多泰,籍貫,海南文昌,國際鴻星投資集團,這個人以前我聽說過,但我不知道他是瓊籍企業家,他曾是廣州市的榮譽市民,是愛國華僑,是何厚鏵的父親何賢那帶人的富翁,業務涉及,地產,金融,物業管理等,在90年代初其財富已達3億美元左右,雖然97出現金融危機,但近年隨地產升值,和投資規模的不斷擴大,他的財富可能已達4個億美圓以上。產業主要分布在加拿大,澳門,香港。
10:朱國儒,籍貫,海南瓊海,新加坡電器工程集團總裁,業務涉及:農業,畜牧業,電子工程等,財富超過5億美圓。產業主要分布在:新加坡,中國廣東和海南等地。
㈡ 福清三山中學的學校簡史
福清三山中學,原名福清第十一中學,1960年創建於三山鎮的海瑤村,是一所初級中學。1970年9月,學校本部遷至現址,海瑤村的舊址設為分校。 遷校後校名也更改為「福清三山中學」。1973年9月,學校本部開始招收高中學生,升格為完全中學。1984年9月,海瑤分校獨立為「海瑤初級中學」。
創校五十載,幾代人篳路籃縷、歷盡滄桑,迄於今日,已成福清市一所老字型大小的完全中學。學校現有45個教學班,學生2200多人,教師145人。校園總面積103畝,教學樓3棟,圖書館1棟,綜合科教樓(在建中)1棟,辦公樓1棟,學生宿舍樓3棟,教師宿舍樓4棟,學生宿舍樓3棟,學生食堂1棟,禮堂1棟,綜合運動場1個。
五十年來,學校先後培養了二萬多名初高中畢業生,他們有的考上了大中專院校,成為中專生、大學生,乃至碩士生、博士生;有的搏擊於經濟的潮頭,成長為商界翹楚;有的發展於海外,成長為僑界名人;更多的成長為各行各業的骨幹、接班人。校友們為福清的振興,祖國的騰飛,世界的繁榮,發揮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1960—1970)
頭六任領導班子和師生們,為學校的呱呱墜地、發育成長奉獻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早在1960年,在時人稱之為「華僑縣長」的高至榮的大力支持下,學校誕生於海潮漲落的三山鎮的海瑤村。它實際上是小學附設的初中班,首任校校長由玉瑤小學校長何世美兼任。1960年招收兩個班,教師有陳泰銀、高紹貴、林正銀等人。1961年,學校掛牌命名為「福清第十一中學」,招收兩個班,教師有林家祥、薛攀俊、郭成斌、鄭國英、魏德春、王正理等人。1961年至1962年,由教導主任俞昌輝主持工作。學校有了名稱,來了老師,招了學生,卻沒有校舍。學校寄居於海瑤村的李厝舊祠堂、舊禮拜堂、群眾廳堂。時值國家經濟「三年大困難」時期,師生們是在「糠菜半年糧」,飲水靠要肩挑手提。
1962至1963年,創辦於東翰鎮的「福清第十二中學」停辦,王源達和趙德仙兩位同志調到「福清第十一中學」,並分別就任副校長、教導主任,開展工作。同時調入的教師有程道霖、余天佑、鍾裕祥、林和明、王朝福、陳文順、王賦根。1964年仲夏,天大旱,師生睡三更起五更都打不到「甘霖」,自己動手,鑿井取水,在高厝祠堂內挖出一口井來。井水噴涌,師生雀躍,解了「無水之飲」、「無水之炊」愁苦。
1966年1月至1970年1月,翁武官任教導主任並主持工作,林家祥任總務主任。時值「文化大革命」劫難,學校困難可想而知。1967至1968年停止招生兩年,學校工作由薛攀俊主持。1969年,師生們利用課余時間,輪流當小工,上山挖石頭做基石,下海洗貝殼燒牆灰。建築材料積累夠了,在海瑤村李厝祠堂的後面營建了創校九年來的第一幢五間高台式的平房校舍,為福清第十一中學爭得了「一席之地」。從海瑤村舊校址畢業的校友中不乏有「才人」,如原福清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陳振英,現公安部監察局局長俞勇、原福清市副市長高紹炳等。
翻閱當年的史冊,泛黃模糊,與其說是長年的塵灰使然,不如說是先輩的汗水使然。 (1970-1974)
1970年初,學校成立「革命委員會」,主任由三山公社副主任翁在官兼任,副主任由「貧下中農宣傳隊」李貴仕兼任。學校的日常工作由王賦根負責。1970年9月,現校址破土動工,籌建工作主要由王賦根、王正理、陳遵金、郭重枝、薛攀俊、郭成斌等人負責。這時候招8個班,分為4個連隊,每連100人左右,4個連隊中每月輪流1個連隊到南倪村農業中學參加社會實踐勞動。其中的第二連校址設於三山村寶蓮厝。這一年,王文視、彭敏星、余乃英、林正銀、高至國等老師調入。
故事在重復中著演繹著不同的情節,師生們「半工半學」,教、讀之暇,有的到當山南麓,平整場地,開挖地基,有的上山砍樹造屋樑,有的下海洗貝殼燒牆灰。建築材料准備就緒後,1971年底,壘土夯築成,架木鋪瓦成頂,一幢十間單層「交椅式」教學、辦公兩用房建成了。
1972年初王賦根被留任為海瑤分校負責人。這個時期,楊賢福、走馬上任擔任「革命委員會」主任,鄭義恩、陳汝貞陸續先後走馬到任,擔任校「革命委員會」副主任。前輩們憑借著他們的威望和才幹,我校的教育事業繼續向前發展,特別是校舍儼然成局,先後建成了另一幢的單層教學樓、單層學生宿舍樓、雙層教師宿舍樓。1973年9月學校從初級中學升格為「完全中學」,開始招收高中學生。
拓荒者、創業者之艱辛,後繼者要由衷佩服,更要永遠銘記。 (1974—1991)
1975年前後,楊賢福、鄭義恩、陳汝貞三位副主任先後榮調。同年學校工作由王朝瑞主持。1976年,在三山公社鄭坤源書記、林香載副書記,三山村黨支部王金全書記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校園面積從原來的五畝擴大到六十三畝。1977年,再落成一幢師生宿舍樓、一幢師生食堂。1978年,師生發揚「愚公移山」精神,在沒有任何機械工具情況下,開辟出200米的跑道的運動場。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拂祖國大地,處處煥發生機,也給福清三山中學帶來了明媚的春天。1979年,1980年,1981年,1982年四年高考連傳捷報,有多位同學考上廈門大學、福州大學、江西財經大學等全國名校。1981年,再建成一幢教師宿舍樓,高考中專錄取11人,大專以上12人。1982年,45名高中畢業生參加中專學校、技工學校招生考試,有14名同學錄取中專學校,5名同學錄取技工學校,其中的楊運順同學名列全縣總分狀元,另外還有兩位同學分別奪取了語文、政治桂冠。「山窩窩里可以飛出金鳳凰」,成績博取了兄弟學校的嘖嘖稱贊,成績贏來了上級部門的好評。1981年學校被評為莆田地區「教育先進單位」。1982年,大中專考試全縣現場會在福清三山中學召開,並獲福清縣人民政府、教育局的獎勵,建成鋼筋混凝土結構的三層教學樓。1985年的中考,郭有茂同學以總分第一的成績,名列全縣榜首。同年,福清縣人民政府、教育局再次撥款,建造了三層鋼筋混凝土結構的三層教師宿舍樓。
1987年夏天,在官路村王銳銀父子的引薦下,在王朝瑞校長、王欽光副校長的爭取下, 「世界福清人聯誼會」日本區副主席王功鏞先生決定出資25萬在我校建造一幢樓宇。這就是「崇興樓」(A座)。取名為「崇興樓」,是為了紀念王功鏞的父親王崇興先生。同年,官路村的另一位旅日華僑王著炳先生,也以母親翁梅宋的名義,捐資3萬元,給全校老師每人製作了一套校服,打造了一個書櫃,給校園鋪設了一條水泥大道。
1987年8月,王朝瑞校長榮調。之後的6年時間歷經5位校長。林中欽校長1987年8月到任,1989年3月退休。1989年3月港頭中學校長林千榮同時主持了三山中學的黨政工作。嚴家霖校長1989年9月上任,1990年2月調走。曾紹明校長1990年2月到任,1991年8月調走。薛希義校長1991年9月上任,1993年3月卸任。1989、1990高中停止招生兩年。
納涼不忘種樹人,喝水不忘鑿井人。後繼者應永懷感恩之心。 (1993—2010)
1993年2月,江慶述校長調入。這位校長原來是江西省一個礦業職工的子弟學校的校長。他下車伊始就對學校的現狀感到很驚訝,說了這么一句話:「沒有想到學校的條件會這么差。」江慶述校長性格堅毅,處事果斷,給學校帶來一陣強勁的風。他多次把當時的校舍無法滿足教學需要的情況,向市委、市政府反映。市委副書記陳維忠、教育局局長林華春等領導親臨視察後,先後兩次牽頭教育局、財政局、鎮政府在學校進行現場辦公。上級撥款改建了學生食堂、廁所、校門。江校長在尋求上級支持,忙於校內事務的同時,不吝拔冗,四處奔波,走訪僑眷,聯絡僑賢。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先後引進四百多萬元的建校資金。1994年,印尼華僑江祖鏞先生,捐資40萬以他父親江清和的之名為樓名建造了「清和樓」,同時還贈送一台印刷一體機、一台電腦、一台發電機組。1995年日本華僑王功鏞先生先後捐資250萬以他父親王崇興的之名為樓名建造了崇興教學樓B座、崇興禮堂、崇興學生公寓A座、崇興學生公寓B座。同年,由老師自行集資還建造了兩棟套房。1996年印尼華僑王命卿先生,捐資100萬以其父親王欽金之字為樓名建造了「聿稱辦公樓」、「聿陳教工宿舍」。這個時期,校園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出現了一座座嶄新漂亮的樓宇。中考、高考在這個時期也出現了不菲的成績。1994年的中考,可以說是值得稱贊的,54位同學考上一中、師范學校。1994至1996年,有8位同學在高中會考中成績優異,而被直升保送到高校。在錄取率並不高的年代,高中1994屆王某女考上福州大學,1995屆的陳優金考上武漢科技大學,實屬不易。
1996年8月,江慶述校長榮調。行政班子大幅度調整,原有的成員有的屆齡退休,有的到別校高就。李述賢校長、鄭遵和書記、施明朝副校長等到任。李述賢校長其貌不揚,著裝樸素,到任的第一天,騎著一輛破舊的「重慶」牌摩托來。許多人都感到很驚訝,打心裡說 「這哪是是個校長,明明是個農民。」光從外表看,只能看出李校長樸素的美,他說起話來,三句至少夾一句福清方言,半土不洋,十分逗趣,足見其幽默。8月8日,行政班子開始上班,並美其名曰「暑期辦公」,開辟了一個先河。這次「暑期辦公」研究制定了一整套切實可行的制度,如「三項評比」(後來「無項評比」的母本),「兩考獎勵辦法」,「教職工住房分配製度」等,有些至今沿用。當時的高中規模比較小,原來的六位年段長被縮減為四位,高中三個年段只保留林永國一位年段長,林永國老師便有了「林部長」的美稱。年段長、處室幹事參加行政會,開辟了另一個先河。李述賢校長很重視培養年輕人,他在任短短的兩年時間里,先後大膽起用五位不滿30歲的年輕人到處室主任崗位上任職。這個時期,是學校建章立制,規范辦學的最有成就的時期。校園和諧氛圍是值得稱道的,學校在1997年10月組織了一次全體教師到武夷山旅遊。
1998年8月,李述賢校長榮調,施明朝副校長接任為校長。從這個時候起,學校的高中辦學規模迅速擴大,高中招生從原來的兩個班級,一躍而成八個班。根據學校的發展需要,雖也有對既定的制度做了一些修訂,如「三項評比」改為「五項評比」,但基本上還是沿用原來的制度。施明朝在任的五年是承上啟下,平穩過度的五年。校園主幹道種植了高桿榕,運動場邊鋪設了水泥球場,食堂旁建造了學生飯廳等。最讓人難以忘懷的是2001年的高考,名列福清一般校第二。游宇斌、何梅英、李琦等同學更是以高分考入成都電子科技大學、福州大學、福建師大等名校。
2003年,施明朝校長榮調,王命捷副校長接任為校長。林道挺副校長從福清三中調來,分管教學;陳訓松副校長從海口中學調來,分管德育安全(2009年8月調離,從本校提拔上來的翁嚇強接管他的工作)。2003年8月,行政班子例行「暑期辦公」,主要任務是修訂實行多年的規章制度,刪除不合時宜的,修訂、重訂適應新時期需要的。經多次、多方面論證,教代會通過後,形成了制度化的教育教學工作機制,有效地規范教育教學秩序。從2003年8月,新一任的領導班子就積極地運籌帷幄,決策千里,盡心盡力地描繪著學校的發展藍圖。雖然歷經己任校長,都為學校的硬體設施嘔心瀝血,但學校與同類學校相比,還有仍然很大差距。「窮則變,變則通。」2004年,在校園南面徵得一塊30畝的土地,解決了掣肘學校發展的瓶頸問題。2004年至2010年,先後多方措辭資金,建造了一棟六層的學生宿舍,一棟圖書館、一棟實驗樓。這一切都為書寫學校輝煌的明天投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2005年的高考令人驕傲,是許多頻頻再提的當年勇的事情。這一年,本科上線63人,站上了一個歷史的新高。游芳清等三位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鄭州大學等全國重點名校。
江山才人,各領風騷。歷史前進的步伐,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㈢ 海南現代名人
海南建省30年,推舉30位行業代表,他們都是為海南建設作出突出貢獻的佼佼者。是海南現代名人,也是我省各個行業的時代楷模。
比如:1、陳峰,陳峰先生是海航集團的創始人,現擔任海航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從1993年與創始團隊創建海航集團以來,陳峰先生將海航集團從單一的海南島地方航空運輸企業發展成為現代航空服務綜合運營商。
陳峰先生引領團隊不斷進取,提倡誠信、卓越表現與創新。在他始終堅持社會責任的努力下,海航集團正在不斷拉近人與人之間距離,通過集團資源支持當地社區發展。
陳峰先生職業生涯植根於航空與全球商業。他曾在中國民航局與國家空中交通管制局擔任職務,同時也曾是海南省省長的航空事務助理。
因出色的商業能力與企業家精神,陳峰先生多次獲得各大獎項,包括由CNBC評選的「亞洲最佳商業領袖」。在2006年,陳峰先生獲得比利時首相授予的「皇冠勛章」,以表彰海航集團為世界各國與中國經濟交流和發展所作出的貢獻。2017年,比利時議會為陳峰先生頒發「東方藝術騎士勛章」,以表彰其率領海航集團架設的多條東西方交流的彩虹之橋。
2、邢靈敏,法國萊蒙國際建築景觀設計集團(香港)有限公司內地機構總設計師,機構設在海口。長期從事建築設計,是海南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客座教授、碩導,海南科技職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教授,城市規劃與建築設計高級工程師,兼職海南省室內設計協會 會長、海南省建築文化交流協會執行會長、海南省雕塑藝術學會副會長、海南省人民政府建設工程設計項目評審專家等社會職務。
邢靈敏先生曾連續三年獲得中國十大最具影響力設計師等諸多國內外大獎,2019年12月與郎平、郭蘭英等十人榮膺「2019中國文體產業十大領軍人才」,「全球影響力華人設計師」等。
曾發表專著、課題研究、專業論文、藝術評論及各類設計作品九十多篇、幅。多次出席全國設計師活動,擔任演講嘉賓、學術論壇主持嘉賓、頒獎嘉賓等。兼任全國設計師大獎賽輪值主席、評審團主席、學術導師、專家評委等,為我國的建設行業做出了積極貢獻。
3、邢怡川,海南文昌人,1953年10月出生,在職研究生學歷,1974年4月參加工作,1974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海南現代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邢怡川先生是海南省六屆人大常委會環境資源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共十八大代表。2008年被全國工商聯、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關愛員工優秀民營企業家」榮譽稱號;2009年被中央統戰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部門授予「全國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榮譽稱號;2009年被海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海南省勞動模範」榮譽稱號;2010年被海南省委、省政府授予「海南省抗洪搶險救災先進個人」 榮譽稱號;2011年被海南省委授予「全省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2018年5月29日,海南省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通過,邢詒川為海南省六屆人大常委會環境資源工作委員會委員。2020年12月,被評為「2019—2020年度全國優秀企業家」。
邢詒川先生發揚先輩的革命精神,處處敢為人先。他上世紀80年代「下海」創辦的海南現代集團目前成功轉型,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積極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和數字經濟,打造文昌航天超算大數據產業集群項目 。
其他27位都是佼佼者,海南電視台滾動播報一年了,因為篇幅太長就不一一介紹了。
㈣ 陳慧瑛的榮譽成就
廈門市作家協會主席,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協會員,中國散文詩學會副會長,中國散文學會理事,第四屆全國僑聯委員,省人大代表,中華詩詞學會福建理事,福建省文聯委員,省作協主席團成員,廈門市美學會副會長,廈門市專家協會理事,廈門市寶石協會會長,英國劍橋國際名人中心、美國國際名人協會會員暨咨詢委員會委員。已出版《無名的星》、《芳草天涯》、《陳慧瑛散文選》等16部著作。《無名的星》獲中國作協主辦的1969~1989年全國優秀散文集大獎。並有《梅花魂》、《寄》等98篇作品和兩部著作在國內外獲獎,有《舊鄰》、《竹葉三君》等300餘篇作品入選中外150多種文集和大中學教材。連任三屆市人大常委、僑委主任以來,在落實黨的華僑政策保護僑益、僑台立法、引進捐贈、落實宗教政策、保護歷史文化古跡、促進特區繁榮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先後被評為市、省、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全國優秀歸僑知識分子、全國僑界十佳、市勞動模範,市、省優秀專家。近12年來,一直從事僑務工作。幾年來,帶領本委與政府相關部門通力合作,成功地制訂了《廈門市台灣同胞投資保障條例》、《廈門市歸僑僑眷權益保障條例》等。1993年被國務院授予為文學藝術做出突出貢獻的國家級專家稱號,1995年光榮地出席第四屆世界婦女代表大會並被大會授予成績顯著特別嘉獎令。著有作品集《梅花魂》、《無名的星》、《終極三國》、《一花一世界》、《展翅的白鷺》、《月是故鄉明》、《廈門人》、《南方的曼陀林》、《生命的田園》、《芳草天涯》、《神奇的綠島》、《春水伊人寄相思》、《此情此心》、《竹葉三君》、《隨緣》、《歸來的啼鵑》、《陳慧瑛散文選》等17部,發表詩文3000餘篇,600餘萬字。
1983年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授予其「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榮譽稱號;1989年散文集《無名的星》榮獲中國作協「全國(七十年)優秀散文集」大獎;1989年榮獲國務院僑辦及中國僑聯等授予「全國僑界十佳」及「全國優秀歸僑知識分子」稱號。1993年國務院授予其「為發展我國文化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國家級優秀專家稱號。1995年榮獲聯合國「世婦會」中國組委會頒發的「為世界第四屆婦女大會作出特殊貢獻」的特別嘉獎證書。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業績載入《世界名人錄》(美)、《世界婦女名人錄》、《世界優秀知識分子名人錄》(英)等辭書。1999年榮獲全國歸僑、僑眷先進個人稱號。
㈤ 影馳GTX970名人堂要怎麼橋接雙顯卡有沒有圖
先要看主板支不支持SLI,支持的話直接插主板上,再插上SLI橋接器,sli必須同型號的顯卡才可以sli
㈥ 普寧有什麼名人
普寧名人如下:
庄世平(1911—2007),普寧果隴村人,著名的社會活動家、香港知名銀行家、僑界愛國領袖,第七、八、九屆全國政協常委,曾任全國僑聯副主席,中華海外聯誼會副會長,中國銀行名譽副董事長,南洋商業銀行名譽董事長。
方耀(1834—1891年),又名方輝、方照軒,普寧洪陽西村人。出身行伍,以剿太平軍發跡,官至廣東水師提督。
柯華(1915—),普寧里湖棋盤村人,著名外交官,外交部首任禮賓司司長,中國駐英大使,曾任中共西安市委副書記,國務院港澳辦公室顧問,第七屆全國政協常委。
陳小奇(1954—),普寧赤崗鎮人,著名詞曲作家,中國音樂文學會副主席、廣東省音樂家協會副主席,華南理工大學流行音樂研究所名譽所長。
鄭澤光(1963—),普寧占隴人,曾任中共南京市委常委、副市長,現任外交部黨委委員、部長助理。
羅康瑞(1948—),普寧市人,香港著名企業家,全國政協委員,瑞安房地產有限公司主席。
普寧(Puning),廣東省轄縣級市,位於廣東省東南部,潮汕平原西緣;東北接榕城區,與揭東區隔河相望,南鄰惠來縣,西北連揭西縣,東毗汕頭市潮陽區和潮南區,西南接陸豐市。
㈦ 兩張影馳名人堂760橋接後,能達到什麼型號的標准
760Sli能達到780檔次
略弱於目前的GTX1060
但是,雙760需要主板支持 電源夠大。這兩條你電腦都未必具備
而且,顯存太小 也影響游戲性能發揮。
㈧ 七都島的僑界名流
七都鎮為數眾多的海外僑團,在溫州華僑界卻大名鼎鼎。像虞錫龍、林精平等一行人。這些海外僑團的首領在僑界一呼百應,指揮著動輒數億的資金轉戰在海外商場。
在國內,海外僑民們還大量捐資修路建橋、圍海堤壩、老人亭、學校等涉及社會公益事業的方方面面。除此之外,他們還把每年台風來襲時捐資賑災當成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