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同樣是創始人,為何張文順和李菁一點德雲社股份也沒有
三個人中張文順輩分大,也做過生意,有點家底。早期德雲社入不敷出時,張文順時不時拿錢來救急,也確實是一個沒私念的好老頭。平凡的藝人,別硬套上崇高的情操,很簡單的情懷就是酷愛相聲這門藝術。
“北京相聲大會”剛起步時,就三人分工上台表演,先由張文順講一個小時單口相聲,再有郭德綱講一個小時單口,接著由李菁表演半個小時左右的快板。後面就是張文順和郭德綱對口一段,最後以三人的群口表演結束。這應該就是“三個創始人”說法的來源。
所以說,李菁沒有德雲社股份純屬正常,估計他本人即使再沒離開德雲社時也不敢有“拿股份”的想法,德雲社的“江山”主要還是郭德綱和張文順打下的,李菁可說是郭德綱的左膀右臂,但絕沒有和郭德綱平起平坐的份。
⑵ 他是相聲界著名捧哏,是姜昆表姐夫,又是郭德綱支持者,他是誰
師勝傑七歲那一年,師世元夫妻表演結束吃宵夜,一旁的他喃喃自語了一段相聲小品《捉放曹》。爸爸媽媽都停下來了木筷。第二天夜裡, 七歲的師勝傑上台,與爸爸合講了一段兒《捉放曹》。觀眾們陸續歡呼看好,還讓爺倆反場又講了一段兒。師勝傑和相聲小品一輩子的願分,就算是定出來了。
師勝傑和相聲小品一輩子的願緣分師勝傑死前喜愛提攜晚輩,曾收了李菁,苗阜,高曉攀等弟子和養子,當初郭德綱相聲拜候耀文時,師勝傑曾一度對他多方面指導,郭德綱相聲出名後遭受曲藝界擠兌,師勝傑是不可多得全力支持他的人,在一段和他的相聲小品里,他乃至直接說公布曲藝界人員應當要向郭德綱相聲學習培訓。
但當初25歲的師勝傑自身贏得了自身運勢里的機遇。恰好是這一段日巷子里,師勝傑逐漸與張壽臣的弟子於世德協作表演,而師勝傑早已開始了相聲小品實際主題的寫作。1981年,她們參與全國各地北方地區區曲藝團調演,一起表演了贊頌型相聲小品《郝市長》,一舉得到表演一等獎。到1984年,師勝傑和馮永志在青島市參與全國各地相聲小品評定,表演了一段《肝膽相照》,相聲小品是贊頌一家加工廠的女書記,勇於選任被評定的技術工程師老雷,最後將工廠扭虧增盈。
⑶ 大隋唐237回之後,胖胖又接著說了啥
連先生屬於老藝人的思想,代溝大大滴。郭德綱得益於網路沒錯,但他主要不靠劇場賺錢了,電視節目、電影,所以網路上名氣大對他很重要,王玥波呢,主要還是書館,電視節目主要是北京電視台,所以呢,不在網路上宣傳他可能即便無奈也損失不大,北京人都知道他就是了,至少在目前階段。
⑷ 他不是德雲社的,卻和郭德綱搭檔說過相聲,他是誰呢
提起王玥波,大家應該都比較熟悉,相聲界里的大胖子,曾經和郭德綱搭檔說相聲,但是,他不是德雲社的人,因為和老郭是好哥們,所以只要德雲社有事缺人,他都會第一時間趕過來給幫忙,以至於很多人認為王玥波也是德雲社的一份子,其實王玥波屬於相聲界的散仙,他和老郭搭檔說相聲還是很不錯的,給老郭捧哏時兩個人互懟呀,也是給觀眾帶來很多的歡聲笑語!
而王玥波如今和郭德綱的關系很微妙,已經不再是之前的樣子了,現在有據可查的王玥波和郭德綱的關系開始出現裂痕大概是2013年,那年郭德綱的《過得剛好》出版,書中有大量譏諷和爆料同行的內容,王玥波對此很憤慨,他多次表達自己對這本書的不滿,認為這根本不是正能量,這是在泄私憤。所以之後德雲社的活動,王玥波都沒有出現過
⑸ 連派評書創始人,一本奇書得罪整個江湖,能耐極大,他是誰
評書四大家的作品筆者都聽過,要說最愛,一是袁闊成的《三國演義》,另一個是田連元的《水滸傳》。但是要說起評書行業里筆者最敬佩的人,則非連闊如莫屬,雖然沒怎麼聽過他的書(存世錄音僅三段),但以他傳世的《江湖叢談》一書可以看出,連先生乃是胸中有大文章大格局之人。
一、 評書界的萬金油
連闊如本名畢毓珍,又名畢連壽,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生於北京安定門外一戶落魄旗人家庭,父親叫凌保,滿洲鑲黃旗人氏,祖姓畢魯氏。連先生命苦,出生前一個月父親就故去了,家境敗落逼著連闊如兩次輟學,十來歲就步入了江湖。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從12歲當學徒開始,連闊如就開啟了他江湖萬金油的生涯,筆者簡單搜集一下就能列出他先後干過的十個行業。
照相館,12歲去當學徒。
雜貨鋪,在天津北開小雜貨鋪當學徒,四十多歲時自己也開過雜貨店。
葯店,14歲在天津北開仙源里回春堂葯店當學徒。
算卦,22歲在北京天橋擺攤算卦,號「連仲三」。
評書,25歲拜師李傑恩學《西漢演義》,得藝名連闊如。後因為《西漢》是墨刻書不掙錢,又跟張誠斌學道活《東漢演義》,從此奠定連派評書的根基。
學者,曾在報紙發表研究性文章《評書起源》《說評書之難處》等作品,已經屬於曲藝學者范疇。
編輯,33歲時擔任《民聲報》編輯,並在報紙上開設個人專欄。
作家,除了發表各種連載評書秘本之外,一部神作《江湖叢談》足以彪炳史冊。
廣告,連闊如在電台說評書時說植入廣告,更主要的是他還曾開設專門的連闊如廣告社,是曲藝界第一個干廣告行業的人,第二個是誰呢?應該是侯寶林,不過侯寶林辦廣告社的業務比連闊如小不少。
導演,沒說錯,解放前,他曾給尚小雲的戲班排演《東漢》,解放後又給王永昌排演《水滸》,正經的戲劇導演。
人說相聲演員的肚是雜貨鋪,事實上連闊如這位評書先生不光肚子是雜貨鋪,他這一輩子的經歷簡直是百貨公司。
二、 評書大家
連闊如從事過這么多行業,留下他最深個人印記的自然是評書行業,他是第九代評書藝人,公認的評書大家,連派評書創始人。
連闊如的傳統評書以袍帶為主,一專多能,覆蓋面廣,除了標志性的《東漢》之外,《隋唐》《水滸》《岳飛》《秦漢》《三國》均是他拿手的,更不用提解放後的那些新書了。
之所以能被譽為評書大家,連闊如自然有他自己的優勢,除了一些外在的如嗓音寬厚,口齒清晰之外,他還有其他拿手絕活。
評書,評書,關鍵在評,連闊如的評書在評上獨樹一幟,他的評有深度又淺顯易懂,如他說《三國》,點評呂布的特點是「不可為將,又不可為帥」,精準又易懂。這是建立在他敏而好學,嗜書如命的基礎上的。
其次連闊如在開臉、身段上有絕活,他和很多京劇名家如譚富英、肖長華等人都是朋友,跟他們學了很多京劇的功夫,還拜師醉鬼張三學武術,將評書中的武打動作更是描繪的惟妙惟肖。
最後連闊如有個外號叫「跑馬連」,說的是他模仿馬的嘶鳴有訣竅。
連闊如對評書表演還有精彩的個人總結,那就是表演評書時要做到「五忘」:忘己事,忘己貌,忘座有貴賓,忘身在今日,忘己之姓名。精闢!
如今,連麗如率領著徒弟們和義子王玥波李菁等人在北京開設了三個書館,將連派評書紅紅火火傳承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