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麼是精品課程
文/王華斌 2010.3.9. 對精品課程,一直以來停留在完成任務、閉門造車的狀態、做並抵觸著,心裡暗藏精品無用論,精品形式化和精品弄虛作假之表面工程的思想,所以至今都還只是一個為了完成所謂的任務而不算是有任何成果的院級精品課程。或許這就是現狀,使花半個月做的已有兩年的精品課程處於有它不多、無它不少的尷尬境況。這是對母語「精品」二字的褻瀆。所以,像有我這樣落後思想的人,應該學習,改造。通過學習,成績是可喜的。專家就是專家,至少大部分說服了我這個在教學一線品嘗甘苦之老九。讓我有了下面的認識:一、 精品課程是課程建設的目標和理想,是教學改革、教學理念、教學成果的集中體現、是一個專業綜合實力的反映,同時也是一種資源共享方式,一種服務行為。它與教學改革,教學理念,人才培養模式互為因果關系。而不只是形式。這就是精品課程。 你是名師?你是優秀教學團隊?你的教學理念先進?你的教學成果顯著?拿什麼體現?答案很明顯,精品課程就是載體。所以,精品課程到底精了誰?要看是你向前,向左,還是向右。二、 精品課程的生存環境 1、國家重視。根據當前情況,精品課程正如火如荼,因為,國家重視。精品課程作為教學質量工程的一個重要項目,必將興旺發達,蓬勃發展,同時已展開院校之間、系系之間、師師之間、專家之間的明暗惡戰。 2、必須學習、必須奔跑。在精品的車輪下,必須奔跑,不然就會被碾死。哪怕不向前,只向右或向左。甚至越左越好,越右越好。參加培訓學習是很有必要的,哪怕有大半時間所聽的內容都是重復,又長,又臭,也比沒學習好。 三、2010年精品課程成功秘訣1、以評審指標為基本方向,也就是以中國高職教育思想為指導,以堅持「工學結合」和「基於工作過程」的課程設計思路,做到有理念,有規劃,有內容,有特色,可持續,有共享價值。 2、2010年國家精品課程評審標准傾向:「注重共享型的教學資源建設」。 要共享就得有共享的價值,內容沒有價值,就是有共無享,沒有任何意義,這個要求是比較高的,也是相對科學的,所以,除了內容有價值外,還得考慮享用人的感受,兩個字:「方便」。同時要有收獲。這不得不把全部心思投入進去,夢游般的理念、豐富的內容、方便的瀏覽、高頻率的更新等。如此這般,方可對路評審標准。 四、主講教師團隊要求1、主講教師要在課程涉及的領域有很強的實踐工作背景。所以,該忙啥忙啥去,教學,幹活實踐,做精品課程一樣也不能拉下。2、能緊跟相關專業課程所涉及領域的行業發展動態。3、不再完全以職稱論英雄,不主張行政領導掛名精品課程,注重課程負責人對該門課程貢獻了多少智慧。這正是征戰在一線、精力充沛、年輕有為群體在長身體,需營養的美好時光的特大之好事,大喜。 五、教學環境要求 1、教室不是唯一陣地。2、教材不是唯一教學媒體,錄像、模擬軟體等。 相信我,沒有絕對的自由! 六、課程要求 專業核心課程為推薦重點。突出課程體系建設,即,其它課程對核心課程的支撐情況,每門課程應有指導性標准。 七、精品課程的未來1、以質量為標準的大旗不會動搖,但,人為設置障礙是會有的。所以,需要有思想准備。2、精品課程網路化,逐漸會由享受申報成功的快感向真正為學生服務轉變。所以,全心做好精品課程,為學生服務。3、權錢交易會有發生。是不是真正的精品不是精品課程說了算。任何時代、任何國家、任何行業,包括聖潔的教育如今也避免不了的現象。所以,心態重於一切,認真做事,淡定名利。4、拔苗助長。在評比指標和盲目跟風的環境下、拔苗助長也不算是怪現象了。拔起來的苗當然比正常的要高,哪怕很快死掉,但它曾經高過。矮子中的高子和高子中的矮子都會付出代價。 祝福你,偉大的精品課程!
❷ 猿輔導和有道精品課體驗課後總結,具體哪個好
我認為猿輔導好,有道的群里總是拉些其他機構的人進群,猿輔導就不會了。猿輔導上了春晚的,還跟最強大腦合作了。有道的課程有點貴,猿輔導課程的價格可以接受。
❸ 如何做好中職學校精品課程建設
前幾年都是本科、高職高專在做。。
根據他們的建設經驗來說
如果科目比較多,可以考慮用網路建站平台或者網路教學平台的方式
這樣方便建站
如果科目比較精髓的,可以考慮單個搭建學習平台
這樣更利於自己的教學特色
總體來說,單個科目建設相對的效果比平台的要好得多
力拓網路科技就是專業做這方面的
課程是實現教學目的進而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載體,課程質量在人才培養中有著重要位置。學校關於人才培養的一切措施,最終都落腳於每一門具體的課程,通過課程教學來實現,同時,課程質量的高低,又是學校教學水平的具體體現。課程質量的高低就談到精品課程。精品課程是具有一流教師隊伍、一流教學內容、一流教學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學管理等特點的示範性課程。那麼,如何建設精品課程,使學生在課堂上真正享受到精品課程的成果呢?
不同層次的高等院校在建設精品課時應有不同的措施,如不同的教學方法、不同的教學側重點等,但要明確的一點是不論是哪個學校建設精品課程時他們遵循的理念是相同的。而相同之處不外兩點:
一、注重教學內容的建設
我認為教學內容建設本身就涉及課程設置問題,當今社會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新型學科和專業不斷出現,沒有哪一門學科、哪一個專業的課程設置是一成不變的,力求隨著社會的發展而變化。因此精品課程建設首先應從設置什麼課程,為什麼要設置這門課程,課程內容的范疇等方面著手,否則將功虧一簣。當然這一操作步驟中要吸取各方面的建議,尤其是專家學者的建議,不能閉門造車。
二、加強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
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的使用直接關繫到課堂教學效果,因此,加強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的改革一直是學校教學工作中強調的重點。對這一問題,我的觀點是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是必然趨勢,但要適度地使用多媒體,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課堂的實際情況、課程內容的實際情況等合理運用。總之,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的目的在於有效教學。
科學的教學內容要通過恰當的教學方法才得以展現。因此應靈活運用多種恰當教學方法,探索研究性學習、啟發式教學,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談到教學方法,我本人認為一線的教師也知道他們的重要性,但在實際教學中相對於中學教師,注意並研究課堂教學方法的大學老師甚少,也許有很多原因,這里不再討論。總之,我的觀點是,我們的老師應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為學生今後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