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有什麼區別
中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沒有區別。
《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是依據國家正式頒發的《小學生守則》制定的,是國家對小學生日常行為的最基本的要求。其目的在於加強對小學生的文明禮貌教育和行為訓練,以促使他們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規范》的內容共20條,不可能面面俱到,也不宜繁瑣。小學生年齡小,因此,既要對他們嚴格要求,又要使他們生動活潑地得到發展。各地在貫徹《規范》時,應與《小學生守則》的教育和貫徹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結合起來。
貫徹實施《規范》必須依靠學校全體教職工並實行校內外相結合,廣為宣傳,使家庭、學校、社會協調一致,共同用《規范》嚴格要求學生。
(1)培訓機構學生守則和行為規范擴展閱讀:
《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修訂版)》(2004年9月1日起執行)
1、尊敬國旗、國徽,會唱國歌,升降國旗、奏唱國歌時肅立、脫帽、行注目禮,少先隊員行隊禮。
2、尊敬父母,關心父母身體健康,主動為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聽從父母和長輩的教導,外出或回到家要主動打招呼。
3、尊敬老師,見面行禮,主動問好,接受老師的教導,與老師交流。
4、尊老愛幼,平等待人。同學之間友好相處,互相關心,互相幫助。不欺負弱小,不譏笑、戲弄他人。尊重殘疾人。尊重他人的民族習慣。
5、待人有禮貌,說話文明,講普通話,會用禮貌用語。不罵人,不打架。到他人房間先敲門,經允許再進入,不隨意翻動別人的物品,不打擾別人的工作、學習和休息。
6、誠實守信,不說謊話,知錯就改,不隨意拿別人的東西,借東西及時歸還,答應別人的事努力做到,做不到時表示歉意。考試不作弊。
B. 學生課堂行為規范的內容是什麼
學生課堂行為規范的內容是:
按時上課,不得無故缺課、遲到、早退。
遵守課堂禮儀,與老師問候。
上課時衣著要整潔,不得穿無袖背心、吊帶上衣、超短裙、拖鞋等進入教室。
尊敬老師,服從任課老師管理。
不做與課堂教學無關的事,保持課堂良好紀律秩序。
聽課時有問題,應先舉手,經教師同意後,起立提問。
上課期間離開教室須經老師允許後方可離開。
上課必須按座位表就坐。
要愛護公共財物,不得在課桌、門窗、牆壁上塗寫、刻劃。
要注意保持教室環境衛生。
離開教室要整理好桌椅,並協助老師關好門窗、關閉電源。
C. 作為一家培訓機構,可以將行為規范的養成教育作為一項培訓的重要內容嗎
一看您就是精通教育的人,要不然也不會這么問。我做了幾年的教育,在培訓機構也做了三年。盲目的培訓容易使學生產生依賴性,學習能力下降,家長也會被無數的培訓機構和項目變得擾亂了陣腳。學校的老師也在外面代課辦班,課上講課內容也沒那麼用心了,直接讓學生參加自己的補課班,才能講到一些技巧性的方法(一些老師是這樣的)。樓主的這個項目是不錯,發展起來有些吃力和緩慢,現在的大氣候決定這個是很難的。就算補課再怎麼不好家長還是盲目接受的,要不然像學大也不會上市。家長和學校的老師也是很難改變的
D. 關於中學生行為守則和中學生行為規范和團章的一篇心得體會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作為一名合格的中學生除了要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外,更應該遵守《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
古人雲: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我們要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尊師守紀,尊老愛幼,盡自身的最大努力做到《規范》中要求的所有項目。
《中學生行為規范守則》從多個方面要求我們這新一代的中學生們,它不僅在我們的本職工作——學習,這一領域有著詳細的規范和要求,更是以發展的眼光關注個 人道德修養的完善。將自己的日常行為與《守則》上的要求一一對照,覺得自己在有些方面做得不錯,同時也發現自己仍有許多方面做得不足,仍待改善的。
《守則》中有這樣的要求「關心集體,維護集體榮譽,善於合作,樂於助人,熱心公益勞動。」我覺得自己有時候會只顧自己學習上的是而不夠熱心參加班級里的活 動,對班級里的事不怎麼主動,沒有出到自己的一份力。我覺得「人是社會的人」而班級就是一個小社會,在通過參與班級工作的過程中其實也是一個實踐自己的機 會。我會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積極投入到力所能及的各項事情。
在「勤於思考,勇於探索」這方面我也是需進一步努力的。我常常只是將老師的筆記抄好,「只知其然」但卻「不知其所以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