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培訓大全 > 地理教師培訓課程體系

地理教師培訓課程體系

發布時間:2021-11-03 16:39:25

㈠ 高分尋找09繼續教育培訓:新課程培訓-高中地理、地理課程與教學論和教師職業道德答案

本人去年暑假參加了省新課程骨幹培訓,而這次網路培訓,又聆聽了幾位專家的講座,感觸頗多,為我今後的教學工作提供了理論指導。通過這次學習,收獲很大,下面談談切身體會。

一、對於地理課程標准應本著以下基本理念:

第一條基本理念是「培養現代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設計具有時代性和基礎性的高中地理課程,提供未來公民必備的地理知識,增強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和生存能力。關注人口、資源、環境和區域發展等問題,以利於學生正確認識人地關系,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觀念,珍愛地球,善待環境」。

第二條基本理念是「滿足學生不同的地理學習需要。建立富有多樣性、選擇性的高中地理課程,滿足學生探索自然奧秘、認識社會生活環境、掌握現代地理科學技術方法等不同學習需要」。

以上兩條理念是根據高中地理課程的性質和功能定位的要求衍生而來的,概括起來就是一句話,「高中地理課程謀求基礎性、時代性、選擇性的和諧統一」,它也是高中地理課程設計的指導思想。

從兼顧社會、學科和學生這三個方面的因素出發,謀求基礎性、時代性、選擇性的互相統一和滲透整合,並力圖將這一課程的基本理念貫穿於整個高中地理課程的框架設計、目標制訂、內容選擇、標准擬定、活動安排以及課堂教學方案設計和教學評價體系構建之中,是高中地理課程最核心的理念。而這一核心理念的重心又落在了培養學生的地理素養上。

《地理教育國際憲章》指出:「幾乎所有學科——經濟學、政治學、法律、技術或其他學科,都受到國際性和環境方面的影響。因此學習這些學科的學生必須具備地理素養。」地理素養是一個人由訓練和實踐而獲得的地理知識與技能、地理能力、地理意識、地理情感等方面的有機綜合體與反映。地理素養既內化為隱性的素質,又外顯為具體的行為。高中地理課程標准中提到的「培養現代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其內涵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地理知識與技能——便於學生溝通橫向學科領域,促進相鄰學科的學習,是學生正在構建的現代科學文化基礎知識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們為學生深入學習地理和其他學科奠定了基礎;同時,這些知識技能不僅關繫到學生平時的衣食住行和休閑娛樂而且關繫到日後從事社會建設的能力和效率。

地理能力——包括地理學習能力、地理實踐能力和生存能力。地理學習能力是學生不斷獲得地理知識與技能的「鑰匙」,並且只有當學生真正學會學習地理了,他們才會把地理學習看作是一種精神享受與終身發展的需要。地理實踐能力、生存能力的培養,則是初中階段「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等理念的延續。

地理意識——包括空間意識、環境意識、全球意識等。地理意識是在地理認知達到一定境界後的自然感悟與意念流露。判斷空間方位,確定事物之間的空間聯系及結構,是一個現代人必備的基本能力,是人的最基本的素質組成之一。環境意識和全球意識則是可持續發展觀念的核心理念。

地理情感——是地理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維持地理思維活動、影響地理判斷能力、支配地理活動的精神支柱,它表現在學習興趣、文化情操、審美情趣等方面。

因此,培養現代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設計具有基礎性、時代性、選擇性和諧統一的高中地理課程是這次地理課程改革的一個亮點。其中,「宇宙與地球」、「海洋地理」、「自然災害與防治」、「旅遊地理」、「城鄉規劃」、「環境保護』」、「地理信息技術應用」等7門選修模塊的開設以及採用學分制的管理形式,可以說是高中地理課程改革邁出的重要的一步。

二、在教學過程中重視探究,注重過程與結果評價的結合。

高中地理課程的第三條基本理念是「重視對地理問題的探究。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開展地理觀測、地理考察、地理實驗、地理調查和地理專題研究等實踐活動」。

重視學生的探究活動,不僅是地理課程而且是這次新一輪課程總體改革的重要理念。在各種學習方式中,尤其要注重探究性學習。探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動獲得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它可以包括三個階段:

第一、進入問題情境階段;

第二、實踐體驗階段;

第三、表達和交流階段。

以往的地理課程,無論是教學大綱、教科書還是教學過程往往都是以「教」為核心或者說相對忽視學生的「學」。教學大綱是「教」的綱目,教科書是「教」的素材,教學過程是「教」的方法,課堂教學的基本格局就是「教師講,學生聽」。這種教學理念不利於知識技能的形成,不利於創造思維的培養,不利於良好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樹立,不利於學生的身心健康,和素質教育格格不入。因此,此次新課程改革大力提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等學習方式。當然,新課程也並不排斥接受性學習,而是倡導多種學習方式合理結合。

探究性學習的實施主要分為兩種:課題研究類和項目活動類。課題研究以認識客觀世界和人自身的某一問題為主要目的,具體包括地理社會調查、地理科學實驗和地理文獻研究等。項目活動設計以解決一個比較復雜的操作問題為主要目的,如繪制一張模擬地鐵線路規劃圖、模擬規劃一個居住小區的商業網點等。地理學習的自主性應注意體現:選題的自主性,課題組成員組合的自由性,指導教師的可選擇性,學習過程的自覺性,時空的不固定性等等。合作學習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合作的意識和能力是現代人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地理問題的探索學習,有利於創設人際溝通與合作的教育環境,使學生學會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創意及成果,發展樂於合作的團隊精神。探索學習課題研究之成敗,也往往取決於小組成員間合作的好壞。

高中地理課程基本理念的第五條是「注重學習過程評價和學習結果評價的結合。重視反映學生發展狀況的過程性評價,實現評價目標多元化、評價手段多樣化,強調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反思性評價與鼓勵性評價相結合」。以往的地理學習評價往往存在一些問題,如重甄別輕發展、重結果輕過程、重知識輕情感、重「打擊」輕鼓勵、重定量輕定性、重他評輕自評、重共性輕個性,並且還過於強調標准化,過分強調學生學習和思維方式的統一性,這些都可能在不同程度上阻礙學生的全面發展。

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和「實施建議」都對地理學習評價提出了建議:評價目標追求多元化、評價內容力求全面化、評價方法倡導多樣化、評價主體注重多元化、著眼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評價標准注重反映學生的個性差異等等。高中地理課程標準的評價理念是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與發展;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和行為的變化;提倡多種評價手段、評價方式和多元評價目標;注重激勵性評價,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並且強調地理學習評價的三個「相結合」,即: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反思性評價與鼓勵性評價相結合。其中,定性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尤其值得重視。定量的評價往往用「分數」來體現,但「分數」受到多種因素影響與干擾,有時不能完全反映學生學習的真實水平,分數的假象會掩蓋一些容易忽視的傾向。而定性評價就是教師通過觀察與分析,用恰當的語詞對學生的學習作描述性的評定。相比之下,這種評價比打個分數的評價難度要大得多。對學生地理學習的定性評價,除對知識掌握程度的評價以外,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對學生教學參與度的評價;對學生質疑求異活躍度的評價;對學生探究水平的評價等等。

三、強調信息技術的應用。

當今世界,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地理信息技術對資源與環境可持續發展、經濟建設與社會進步的巨大作用日益顯著。高中地理課程標準的第四條基本理念是「強調信息技術在地理學習中的應用。充分考慮信息技術對地理教學的影響,營造有利於學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識和能力的教學環境」。這次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之一是要突出時代性,地理課程要突出時代性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要關注現代信息技術對地理課程的影響,包括在地理課程內容選擇、地理教學方法運用和地理教學評價中,都要充分考慮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

強調信息技術在地理學習中的應用,除了要求學習必修模塊中有關地理信息技術的章節和地理信息技術選修模塊以外,還應該培養學生快速取得豐富的網路資源的習慣與能力,引導學生注意地理學習重點的改變,側重對學生地理信息素養的培養,注意教師自身角色的轉換,盡力提供個別化的學習環境,充分認識地理信息技術是一種教學技術手段並高度重視學校多媒體網路化地理專用教室的建設等等。

以上是我的一點兒體會,高中新課程還有待我們探索實踐,任重道遠,大家共同努力共同提高吧!

㈡ 解釋地理新課程改革的背景與意義

本人去年暑假參加了省新課程骨幹培訓,而這次網路培訓,又聆聽了幾位專家的講座,感觸頗多,為我今後的教學工作提供了理論指導。通過這次學習,收獲很大,下面談談切身體會。

一、對於地理課程標准應本著以下基本理念:

第一條基本理念是「培養現代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設計具有時代性和基礎性的高中地理課程,提供未來公民必備的地理知識,增強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和生存能力。關注人口、資源、環境和區域發展等問題,以利於學生正確認識人地關系,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觀念,珍愛地球,善待環境」。

第二條基本理念是「滿足學生不同的地理學習需要。建立富有多樣性、選擇性的高中地理課程,滿足學生探索自然奧秘、認識社會生活環境、掌握現代地理科學技術方法等不同學習需要」。

以上兩條理念是根據高中地理課程的性質和功能定位的要求衍生而來的,概括起來就是一句話,「高中地理課程謀求基礎性、時代性、選擇性的和諧統一」,它也是高中地理課程設計的指導思想。

從兼顧社會、學科和學生這三個方面的因素出發,謀求基礎性、時代性、選擇性的互相統一和滲透整合,並力圖將這一課程的基本理念貫穿於整個高中地理課程的框架設計、目標制訂、內容選擇、標准擬定、活動安排以及課堂教學方案設計和教學評價體系構建之中,是高中地理課程最核心的理念。而這一核心理念的重心又落在了培養學生的地理素養上。

《地理教育國際憲章》指出:「幾乎所有學科——經濟學、政治學、法律、技術或其他學科,都受到國際性和環境方面的影響。因此學習這些學科的學生必須具備地理素養。」地理素養是一個人由訓練和實踐而獲得的地理知識與技能、地理能力、地理意識、地理情感等方面的有機綜合體與反映。地理素養既內化為隱性的素質,又外顯為具體的行為。高中地理課程標准中提到的「培養現代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其內涵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地理知識與技能——便於學生溝通橫向學科領域,促進相鄰學科的學習,是學生正在構建的現代科學文化基礎知識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們為學生深入學習地理和其他學科奠定了基礎;同時,這些知識技能不僅關繫到學生平時的衣食住行和休閑娛樂而且關繫到日後從事社會建設的能力和效率。

地理能力——包括地理學習能力、地理實踐能力和生存能力。地理學習能力是學生不斷獲得地理知識與技能的「鑰匙」,並且只有當學生真正學會學習地理了,他們才會把地理學習看作是一種精神享受與終身發展的需要。地理實踐能力、生存能力的培養,則是初中階段「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等理念的延續。

地理意識——包括空間意識、環境意識、全球意識等。地理意識是在地理認知達到一定境界後的自然感悟與意念流露。判斷空間方位,確定事物之間的空間聯系及結構,是一個現代人必備的基本能力,是人的最基本的素質組成之一。環境意識和全球意識則是可持續發展觀念的核心理念。

地理情感——是地理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維持地理思維活動、影響地理判斷能力、支配地理活動的精神支柱,它表現在學習興趣、文化情操、審美情趣等方面。

因此,培養現代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設計具有基礎性、時代性、選擇性和諧統一的高中地理課程是這次地理課程改革的一個亮點。其中,「宇宙與地球」、「海洋地理」、「自然災害與防治」、「旅遊地理」、「城鄉規劃」、「環境保護』」、「地理信息技術應用」等7門選修模塊的開設以及採用學分制的管理形式,可以說是高中地理課程改革邁出的重要的一步。

二、在教學過程中重視探究,注重過程與結果評價的結合。

高中地理課程的第三條基本理念是「重視對地理問題的探究。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開展地理觀測、地理考察、地理實驗、地理調查和地理專題研究等實踐活動」。

重視學生的探究活動,不僅是地理課程而且是這次新一輪課程總體改革的重要理念。在各種學習方式中,尤其要注重探究性學習。探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動獲得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它可以包括三個階段:

第一、進入問題情境階段;

第二、實踐體驗階段;

第三、表達和交流階段。

以往的地理課程,無論是教學大綱、教科書還是教學過程往往都是以「教」為核心或者說相對忽視學生的「學」。教學大綱是「教」的綱目,教科書是「教」的素材,教學過程是「教」的方法,課堂教學的基本格局就是「教師講,學生聽」。這種教學理念不利於知識技能的形成,不利於創造思維的培養,不利於良好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樹立,不利於學生的身心健康,和素質教育格格不入。因此,此次新課程改革大力提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等學習方式。當然,新課程也並不排斥接受性學習,而是倡導多種學習方式合理結合。

探究性學習的實施主要分為兩種:課題研究類和項目活動類。課題研究以認識客觀世界和人自身的某一問題為主要目的,具體包括地理社會調查、地理科學實驗和地理文獻研究等。項目活動設計以解決一個比較復雜的操作問題為主要目的,如繪制一張模擬地鐵線路規劃圖、模擬規劃一個居住小區的商業網點等。地理學習的自主性應注意體現:選題的自主性,課題組成員組合的自由性,指導教師的可選擇性,學習過程的自覺性,時空的不固定性等等。合作學習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合作的意識和能力是現代人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地理問題的探索學習,有利於創設人際溝通與合作的教育環境,使學生學會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創意及成果,發展樂於合作的團隊精神。探索學習課題研究之成敗,也往往取決於小組成員間合作的好壞。

高中地理課程基本理念的第五條是「注重學習過程評價和學習結果評價的結合。重視反映學生發展狀況的過程性評價,實現評價目標多元化、評價手段多樣化,強調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反思性評價與鼓勵性評價相結合」。以往的地理學習評價往往存在一些問題,如重甄別輕發展、重結果輕過程、重知識輕情感、重「打擊」輕鼓勵、重定量輕定性、重他評輕自評、重共性輕個性,並且還過於強調標准化,過分強調學生學習和思維方式的統一性,這些都可能在不同程度上阻礙學生的全面發展。

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和「實施建議」都對地理學習評價提出了建議:評價目標追求多元化、評價內容力求全面化、評價方法倡導多樣化、評價主體注重多元化、著眼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評價標准注重反映學生的個性差異等等。高中地理課程標準的評價理念是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與發展;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和行為的變化;提倡多種評價手段、評價方式和多元評價目標;注重激勵性評價,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並且強調地理學習評價的三個「相結合」,即: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反思性評價與鼓勵性評價相結合。其中,定性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尤其值得重視。定量的評價往往用「分數」來體現,但「分數」受到多種因素影響與干擾,有時不能完全反映學生學習的真實水平,分數的假象會掩蓋一些容易忽視的傾向。而定性評價就是教師通過觀察與分析,用恰當的語詞對學生的學習作描述性的評定。相比之下,這種評價比打個分數的評價難度要大得多。對學生地理學習的定性評價,除對知識掌握程度的評價以外,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對學生教學參與度的評價;對學生質疑求異活躍度的評價;對學生探究水平的評價等等。

三、強調信息技術的應用。

當今世界,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地理信息技術對資源與環境可持續發展、經濟建設與社會進步的巨大作用日益顯著。高中地理課程標準的第四條基本理念是「強調信息技術在地理學習中的應用。充分考慮信息技術對地理教學的影響,營造有利於學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識和能力的教學環境」。這次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之一是要突出時代性,地理課程要突出時代性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要關注現代信息技術對地理課程的影響,包括在地理課程內容選擇、地理教學方法運用和地理教學評價中,都要充分考慮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

強調信息技術在地理學習中的應用,除了要求學習必修模塊中有關地理信息技術的章節和地理信息技術選修模塊以外,還應該培養學生快速取得豐富的網路資源的習慣與能力,引導學生注意地理學習重點的改變,側重對學生地理信息素養的培養,注意教師自身角色的轉換,盡力提供個別化的學習環境,充分認識地理信息技術是一種教學技術手段並高度重視學校多媒體網路化地理專用教室的建設等等。

以上是我的一點兒體會,高中新課程還有待我們探索實踐,任重道遠,大家共同努力共同提高吧!

㈢ 華中師范大學的地理科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計劃表

城市與環境科學學院
城市與環境科學學院(原旅遊學院)現轄地理學系、資源與環境科學系和旅遊學系,設置了旅遊規劃與景觀設計研究院、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地理研究所、資源與環境科學研究中心、城市與區域經濟研究中心、旅遊發展與規劃研究中心、中國投資環境研究中心和地理教育研究室等科研機構,並建有賓館與酒店培訓部、賓館模擬室、語音室、地理信息系統試驗室、自然地理綜合試驗室、多媒體室、地質標本室、氣象站、地理科學與旅遊管理資料中心等輔助教學系統,是武漢地區旅遊教育培訓定點單位和湖北省暨武漢市地理學會掛靠單位。

全院現有教授8人、副教授15人,博士生導師3人、碩士生導師14人。另聘請中外兼職教授7名,其中院士1人。在校全日制本科學生近500人,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共80餘人。

地理科學(師范類)、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旅遊管理三個專業面向全國招收本科生;區域經濟學、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課程與教學論四個專業面向全國招收碩士研究生;政府經濟學專業、歷史文獻學專業的地學史與歷史地理方向、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專業的社會主義現代化與發展戰略方向面向全國招收博士研究生。本院的學科專業文理兼備、理學和管理學兼有。

近10多年來,學院承擔了30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省部級科研項目,有50餘項省部級教學科研項目獲獎。"十五"期間,學院總體發展構想是以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需要為導向,以本科教學為依託,以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為標志,構建一個完善的、多層次的辦學格局。

一、地理科學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地理科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高等和中等學校進行地理
教學和研究的教師、教學研究人員及其他教育工作者。
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具有扎實的地理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掌握地理科學的基本實驗技能和基本思想
方法;掌握教育法規,掌握並能初步運用教育學、心理學基本理論,具備良好的教師素質和從事
地理教學的基本技能;了解地理科學的最新發展和地理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了解相關專業、
學科的一般原理和知識,並獲得廣泛的人文和科學修養;具備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開展地理教學
的基本能力;掌握資料收集、文獻檢索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相關信息的基本方法,並有一定
的科研能力。掌握一門外語,達到國家英語四級以上水平,並有一定的聽、說、寫的能力,
熟練使用計算機。
培養對象:四年本科學歷,授予理學學士學位
主幹學科:地理學
主要課程: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經濟地理學、中國地理、世界地理、測量地圖學、地理信息系統、
環境保護、教育心理學、地理教學論、計算機輔助教學、人文科學基礎、地理科學導論。
主要實驗性教學環節:包括教育實習、見習、教育調查、社會調查或畢業論文等,一般安排15-20周。
主要專業實踐:自然地理學實驗、地理信息系統實驗、地理野外綜合考察、地理教學實踐。

㈣ 淺談地理教師如何說課

一、什麼是說課以及說課的主要內容
狹義的說課是指以教師口頭語言表達為主,以教育科學理論和教材為依據,針對每節課的具體特點,以教師為對象,在備課和上課之間進行的教學研究系統。
廣義的說課是指以教師口頭語言表達為主,以教育科學理論和教材為依據,針對每節課的具體特點,以教師為對象,對其進行培養和培訓的組織形式。是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的促進教師深入備課,提高教師素質,從而提高教學質量的教研活動。說課的內容包括:1、說教材;2、說教學方法;3、說課堂教學程序。
(一)、說教材
教材是教學大綱的具體化,是教師教、學生學的具體材料。因此說課首先要求教師說教材。分析教材應從以下幾方面來分析:不同的模塊,
⒈教材的前後聯系和所處的地位。地理是一門知識系統性很強的學科,各單元、章節、課時之間有著有機的聯系。教學中要聯系以前的舊知,以便以舊引新,促進遷移。還要考慮以後要學的內容,以便早作孕伏減小坡度。教師不僅要掌握本節課的教材,還要掌握本單元、本冊乃至全部教材的內容。例如七年級《地理》下冊第七章第一節的課文。本節教材的內容有⑴移民國家;⑵農業地區專業化;⑶高新技術產業基地;⑷資源消耗大國。根據實際情況共安排了三個課時,本節課要講的第三課時,也就是⑶和⑷部分的內容。2、教材地位和作用。美國是西半球經濟發達國家的代表,也是世界經濟發達國家的代表,美國在世界經濟舞台上佔有重要地位,工業和農業是一個國家經濟重要組成部分,而工業是一個國家的主導產業。在美國,高新技術產業在工業中佔有重要地位,在國民經濟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因而本節課是在同學們了解美國自然環境和農業的基礎上進一步了解它的工業的發展情況:包括工業區的分布,高新技術產業對美國的影響,美國經濟發展對全球的資源和環境造成的影響,這對同學了解全球人地協調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⒉教學目的要求。教學目的要求是一堂課的指導思想,是講課的出發點和歸宿。有了明確的目的要求,教師安排教材、選擇教法、設計教學程序才有依據,教學才能有的放矢。
教學目的是一堂課的中心任務,所有教學環節都是為它服務的,所以要定得明確、具體,這樣才能切實對課堂教學起到指導作用。制定目的時要根據課標要求和教材內容,准確地確定若干條。教學要求要根據學生實際考慮可能達到的程度,然後定出具體要求,不能要求過低,也不能憑空拔高。目的要求的制定應包括以下三方面:(一)要學生學會哪些基礎知識;(二)要培養學生哪些能力;(三)要求學生接受哪些思想品德教育。例如:《澳大利亞》第一課時,按照新課標的要求應從以下三個維度來把握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①了解澳大利亞存在古老動物的原因
②理解澳大利亞的自然條件及其與農牧業發展的關系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自學能力,能多渠道收集有關資料,歸納總結有關地理特徵,促進學生從文字資料的感悟中培養地理想像能力與形象表達能力,並培養學生合作探究學習的意識。
情感目標:通過探究澳大利亞人與環境的關系,初步形成正確的人地觀,逐步認識到因地制宜利用自然條件發展經濟的重要性。……
教學目的要求確定之後,還要根據要求、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來具體說明制定教學目的和要求的依據。這一點也很重要,是說課教師最容易忽視的問題。在地理教師說課評價標准中佔有較高的分值。
⒊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在教學知識系統中,有些內容是關鍵性的最重要的中心內容,對於鞏固舊知,學習新知起著決定性作用,這些內容是教材的重點。難點是學生難以理解和領會的內容。教師應根據教材內容,學生的年齡特點、認識規律及學習水平來准確地確定難點,以便在教學中巧妙地分散難點,化難為易。
由於各單元、各章節、各課時的教學內容、教學目的要求不同,因此各自的重點、難點也不同,教學的重、難點要根據課標要求,要根據所說教材內容,教學目的和要求,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確定,說課者要將這些內容,即確定重點、難點的依據,述說清楚、具體。

㈤ 2020初中地理教師資格證考試大綱

2020年教招地理學科筆試培訓(0213

鏈接:

提取碼: dcur 復制這段內容後打開網路網盤手機App,操作更方便哦

若資源有問題歡迎追問~

㈥ K12教學體系是什麼

K-12教育是美國基礎教育的統稱。「K12」中的「K」代表Kindergarten(幼兒園),「12」代表12年級(相當於我國的高三)。「K-12」是指從幼兒園到12年級的教育,因此也被國際上用作對基礎教育階段的通稱。

拓展資料:

美國的法律規定兒童6-16歲必須入學。美國的公立學校由政府稅收支持,學生免費入學;私立學校多由教會支持。從整體上說,美國教育可以分為四個遞進的階段:學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初中和高中)到高等教育。

前三個階段都屬於大學前(pre-college)的教育,包括保育學校(Nursery School) 及幼兒園(kindergarten)、小學(Elementary School)、初中(Middle School)及高中(High School)。大學前的教育又稱為基礎教育即K-12教育階段(也是義務教育)。

中美文化的根本不同之處,美國崇尚個人主義,追求個人自由,而中國強調集體主義,要求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要求思維統一。

表現在教育上,就是美國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強調讓學生自己動手探索並設計實驗,講授知識時更注重講授思維過程,而不追求知識理論的邏輯性和層次體系。

而中國的教育,眾所周知,就是重理論知識而輕視思維過程,重視考試成績而輕視實驗能力。中國中小學包括大學的任何一本理科的教科書,拿出來,都是條條道道,邏輯性,條理性非常強,但是這些知識前輩們是怎麼思考得來的? 我們能不能設計實驗去驗證那些理論的正確性?學習這些理論知識以後能從事哪些相關的職業?或者這些知識在現實生活中有沒有用?中國的教科書回答不了這些問題?如果不是為了考試,相信不會有人有興趣去閱讀那些課本。

還有一點值得一提,那就是美國的教育非常強調Independent Thinking獨立思考,Creative Thinking(創新思考)Critical Thinking 即質疑精神,而中國強調標准答案,強調服從權威。

有質疑,才有創新,有獨立思考,才能發現事物背後的真相。美國研究生入學考試GRE,其中的作文題目有一道就是寫Argument(即駁論文),其作文題是給你一段話,讓你去質疑,找出其邏輯漏洞。美國人認為做學術研究,不敢質疑,和一個木頭沒什麼區別。

㈦ 地理教師如何翻轉課堂

地理教師如何翻轉課堂
2014年6月12日,諸暨市「趙文名師工作室」組織了諸暨市高中地理翻轉課堂與微課研討活動,來自全市高中學校80餘位地理科任教師參加了本次研討活動。本次活動由諸暨市教育局教研室、浙江省一級學校、百年老校牌頭中學聯合舉辦,受邀來賓有全國優秀中學地理教育工作者、江蘇省連雲港市海濱高中丁夏男老師、浙江省教研室地理教研員郭劍鋒老師、紹興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地理教研員湯國榮老師。會議由諸暨市教育局教研室地理教研員、名師工作室導師趙文老師全程主持。
趙文老師首先對本次研討活動進行了介紹,本次活動由三個部分組成。首先由連雲港市海濱高中丁夏男老師應邀為各位地理老師做了題為《翻轉課堂:開啟中學地理教學的「微時代」》的專題講座。在近2個小時的講座中,丁老師主要從「翻轉課堂的啟示;如何理解微課程與微課;地理微課如何進行開發與製作;微課給今天的教學帶來了哪些機遇」四個方面展開了講解。講座資料詳盡具體,有案例視頻的操作演示。丁老師的講解生動、透徹,使與會人員對於「微課程」有了較為清晰全面的了解,為地理教師創作「微視頻」提供了理論支撐和技術支持。
第二部分活動由紹興市教科院地理教研員湯國榮老師做了「行走於地理」的教研培訓,湯老師以文章為載體給老師做了細致的講解,這篇「行走」的文章「形散神不散」,從地理「行走」足跡中給與會老師帶來了別樣的教學情感,使老師們深受啟發。
研討活動第三部分由浙江省地理教研員郭劍峰老師給諸暨市高中地理教師做了2015年浙江省地理新課改教學的專題培訓,使地理老師對新課程教學的把握有了新的方向與指南。
本次研討活動最後由趙文老師做活動總結,並對今年諸暨市高中地理微課評比活動做了動員與發動。本次活動,與會教師紛紛表示學有所獲,耳目一新,改變自己的教學認知,是一場實實在在的頭腦風暴。
本次活動結束後,三位老師受趙老師邀請參觀了「趙文名師工作室」,「趙文名師工作室」是首批諸暨市名師工作室,工作室成立以來有兩位老師獲得了全國地理優質課特等獎,在自製教具大賽、紹興市課程評選中均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省市教研員對工作室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希望「趙文名師工作室」能夠做好做優,成為諸暨市地理教學的一支主流力量,依託牌頭中學成為地理教師的「明星工程」。本次活動浙江省諸暨市牌頭中學給予了強有力的支持,在這里深深致謝!

閱讀全文

與地理教師培訓課程體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銀行夏季營銷宣傳方案 瀏覽:51
2014感恩節策劃方案 瀏覽:891
網路營銷實物試卷 瀏覽:598
法院黨建活動方案策劃 瀏覽:39
網路營銷分成 瀏覽:455
村村響業務培訓方案 瀏覽:358
莆田中學高效課堂培訓方案 瀏覽:481
中高層培訓營方案 瀏覽:127
四川大型電子商務企業 瀏覽:771
牆紙品牌營銷策劃機構 瀏覽:34
夏季存款營銷方案 瀏覽:568
陌陌前期推廣方案 瀏覽:379
地方春節文藝晚會策劃方案 瀏覽:782
聯通網格五一促銷方案 瀏覽:699
市場營銷實習鑒定表 瀏覽:689
美國研究生市場營銷錄取 瀏覽:620
市場營銷目錄 瀏覽:296
企業人才培訓方案 瀏覽:796
普通話推廣活動方案 瀏覽:85
瑞士市場營銷專業 瀏覽: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