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請從未來醫務工作者的角度,談談如何才能更好的實現醫患溝通
醫生檢查各項指標判斷太過於冰冷,對於廣大普通群眾承受力來說是很大打擊
B. 如何提高醫護人員洗手依從性
何謂手衛生?手衛生是洗手與手消毒的總稱。洗手指醫務人員用肥皂或者皂液和流動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膚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過程。手消毒又包括衛生手消毒與外科手消毒。 衛生手消毒是指在手無肉眼可見的患者血液、體液等污染時,採用速干手消毒劑揉搓雙手,直到消毒劑乾燥,以減少手部暫居菌的過程。而外科手消毒則是指外科手術前醫務人員用肥皂(液)或抗菌皂(液)和流動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劑清除或者殺滅手部暫居菌和減少常居菌的過程。 有循證證據證實,醫務人員的手可帶有大量細菌,提高手衛生的水平,可以顯著地減少手部的細菌數量,從而可降低30%的醫院感染事件發生。在國際上,手衛生已經成為各國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的基本措施。 美國率先在1997年制定實施了《手衛生指南》。現在,在美國的各級醫院里,到處可以見到醒目的洗手警示標識、洗手方法、完備的洗手設施和速干手消毒劑等,醫務人員和患者可隨時方便地洗手。歐洲的多數國家以及我國的香港等地,也高度重視醫務人員的手衛生工作。 我國醫務人員手衛生依從性低 我國醫務人員的手衛生,在2003年以前重視是非常不夠的。2003年,我國非典暴發流行,暴露出手衛生是醫院感染控制工作非常薄弱的環節。之後,手衛生逐漸被衛生行政部門和醫院管理者重視,廣大醫務人員也開始注重手衛生。 但最簡單的事情不一定就是最容易做到的,手衛生就是如此。2005年,衛生部對全國18所醫院2000多名醫務人員進行調查,結果顯示醫務人員的手衛生依從性均在50%以下,尤其是在接觸患者前和在兩患者之間的手衛生依從性更低。 醫務人員手衛生依從性低的原因,有個人、管理以及制度和設施等諸多因素。比較突出的是,手衛生的管理制度不完善,經費支持缺乏,加上手衛生設施及操作設計也不夠人性化。如醫務人員洗手和手消毒方法不正確;缺乏洗手池、干手設施;速干手消毒劑使用率低;有的地方制定洗手規范,要求用消毒液泡手,因對皮膚刺激性大,醫務人員很難接受。所有這些,都直接影響醫務人員的手衛生依從性。 手衛生管理已成重點工作 近年,衛生部頒布實施了一系列醫院感染控製法規及部門規章,如《醫務人員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防護工作指導原則(試行)》、《醫院感染管理辦法》等,都強調醫務人員應注重手衛生,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事件發生。 與此同時,衛生部還將手衛生納入我國醫院感染控制標准體系建設,成立了專門的專家組,制定了我國《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值得高興的是,該規范已在最近正式通過了衛生部標准委員會的審批,近期將報批頒布實施。另外,在醫院管理年工作中,手衛生均作為醫院感染管理的重要考核指標。所有這些都表明,手衛生已經成為醫院感染控制中的重要工作。 醫務人員手衛生依從性低,是制約手衛生管理的關鍵。醫院管理者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提高醫務人員的手衛生依從性。 首先,應有計劃地加強宣傳培訓,提高醫務人員手衛生的意識與知識水平。醫院應將手衛生納入醫務人員「三基三嚴」培訓與考核內容,不斷強化其對手衛生重要性的認識。 其次,即將實施的《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是醫療機構開展手衛生管理的重要依據。它將使醫院的手衛生工作能夠更加科學、規范地開展,使其更好地為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服務。所以,醫院應高度重視規范的落實,應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操作性強的手衛生管理制度,加強監督、監測與指導,使手衛生工作真正得到落實。 第三,醫療機構應在手衛生方面給予必要的投入,改善手衛生設施,包括增加洗手池,提供清潔劑,完善干手設施等,使醫務人員做到洗手高效、方便易行。 第四,醫院應積極開展手衛生成本效益與成本效果研究分析。國外有許多研究表明,手衛生有很高的成本效益與成本效果,但我國缺乏相關數據,而這對於醫院管理者進行決策,對醫務人員進行宣傳培訓,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五,大力推廣速干手消毒劑的使用。速干手消毒劑具有作用快速、殺菌效果好、使用方便,可以節約醫務人員大量的工作時間,提高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手衛生使用速干手消毒劑,可以不受水源、水池、場所等限制,尤其是當醫務人員的手沒有受到患者血液、體液等明顯污染時,使用速干手消毒劑就可代替洗手。在我國目前的情況下,大力推廣速干手消毒劑的使用,是直接提高醫護人員手衛生依從性的好方法,尤其是在缺水地區、洗手池數量少的醫療機構,接診病人數量多、醫務人員特別忙的部門,使用速干手消毒劑,具有洗手無可比擬的優勢。
C. 醫務人員職業安全防護培訓計劃
醫療衛生行業是勞動和技術密集型行業 ,醫務人員是構成社會勞動力的一個重要部版分 。醫務人權員在工作過程中需要面對各種疾病的患者 ,經常暴露於生物
、化學、物理有害因素中 ,並處於高度緊張及心理學過度應急狀態 ,遇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還需要面對並處理瀕臨危難的個體 、群體
,有時甚至處於危險的環境中 ,其所遇到的職業性危害 ,既有慢性長期的影響 ,又有急性突發性的危害 。醫務人員擔負救死扶傷的使命
,是掌握著疾病診斷和救治豐富知識和技能的群體 ,其工作環境充滿危險 ,如何保護該特殊職業人群的身體健康 、生命安全 ,並改善他們的生命質量
,是職業衛生工作者和社會都必須擔負的責任 。醫務人員具有傳染病易感者和感染源的雙重身份 ,做好醫務人員的職業防護 ,既保護了醫務人員
,又保護了病人 ,具有非常重要的臨床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