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食用菌栽培需要那些基礎知識
可以到中國菌業網去看看
食用菌內容很多,這里下載不下,只能下載一篇,可能對你有所幫助。
第二章 雞腿蘑
一、概述�
雞腿蘑又名毛頭鬼傘、毛鬼傘、刺蘑菇,屬真菌門擔子菌亞門層菌綱傘菌目鬼傘科。�雞腿蘑幼時肉質細嫩,鮮美可口,色香味皆不亞於草菇。�雞腿蘑還是一種葯用蕈菌,味甘性平,有益脾胃、清心安神、治痔等功效,經常食用有助消化、增進食慾和治療痔瘡的作用。據《中國葯用真菌圖鑒》等書記載,雞腿蘑的熱水提取物對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抑制率分別為100%和90%。另據報道,雞腿蘑含有治療糖尿病的有效成分,以每公斤體重用2克雞腿蘑的濃縮物投給小白鼠, 1.5小時後降低血糖濃度的效果最為明顯。近年來,美國、荷蘭、法國、德國、義大利,日本相繼栽培雞腿蘑成功,其生產的鮮菇、干菇(切片菇)、罐頭菇,在國際市場都很受歡迎。�
為了開發這種寶貴的食用和葯用蕈菌資源,福建省三明真菌研究所、山西省生物研究所、雲南省食用菌科技開發中心、遼陽市食用菌研究所等單位的科技人員對雞腿蘑進行調查、採集、分離和栽培試驗,為雞腿蘑的商業化生產做了不少工作。河北省和北京市已試栽成功,目前有少量供應市場,具有十分可觀的生產和市場潛力。 �
二、生物學特性�
1.形態特徵�
子實體群生。菇蕾期菌蓋圓柱形,連同菌柄狀似火雞腿,雞腿蘑由此得名。後期菌蓋呈鍾形,高9~15厘米,最後平展。菌蓋表面初期光滑,後期表皮裂開,成為平伏的鱗片,初期白色,中期淡銹色,後漸加深;菌肉白色,薄;菌柄白色,有絲狀光澤,纖維質,長17~30厘米,粗1~2.5厘米,上細下粗,菌環乳白色,脆薄,易脫落;菌褶密集,與菌柄離生,寬5~10毫米,白色,後變黑色,很快出現墨汁狀液體。孢子黑色,光滑,橢圓形,有囊狀體。囊狀體無色,呈棒狀,頂端鈍圓,略帶彎曲,稀疏。�
2.生態習性�
(1)習性春夏秋季雨後生於田野、林園、路邊,甚至茅屋屋頂上。子實體成熟時菌褶變黑,邊緣液化。保鮮期極短,可食,但少數人食後有輕微中毒反應,尤其在與酒或啤酒同食時易引起中毒。�
(2)分布世界各國均有,我國主要產於華北、東北、西北和西南,河北、山東、山西、黑龍江、吉林、遼寧、甘肅、青海、雲南、西藏等省(區)均有報道。筆者在北京市海淀區的山地也曾採集到。�
3.生活條件�
雞腿蘑是一種適應能力極強的草腐土生菌,其生活條件要求如下:�
(1)營養雞腿蘑能夠利用相當廣泛的碳源。葡萄糖、木糖、半乳糖、麥芽糖、棉籽糖、甘露醇、澱粉、纖維素、石臘都能利用。利用木糖比葡萄糖差,利用乳糖相當好,但不是最好;某些菌株利用半乳糖和乳糖好於利用甘露醇、葡萄糖、果糖;利用軟石臘能力較差。�
蛋白腖和酵母粉是雞腿蘑最好的氮源。雞腿蘑能利用各種銨鹽和硝態氮,但無機氮和尿素都不是最適氮源,在麥芽汁培養基中加入天門冬醯胺、蛋白腖、尿素,菌絲生長更好。�缺少硫胺素時雞腿蘑生長受影響。在培養基中加入含有維生素B�1的天然基質,如麥芽浸膏、玉米、燕麥、碗豆、扁豆、紅甜菜、野碗豆、紅三葉草、苜蓿等綠葉的煎汁,可以大大促進雞腿蘑菌絲的生長。�
雞腿蘑可以進行深層培養。在麥芽汁培養液中,每升可以產生25~28克干菌絲體。在只含無菌水、磷酸鹽和碳源的培養液中,雞腿蘑的菌絲也能生長。�
(2)溫度雞腿蘑菌絲生長的溫度范圍在3~35℃,最適生長溫度在22~28℃。雞腿蘑菌絲的抗寒能力相當強,冬季零下30℃時,土中的雞腿蘑菌絲依然可以安全越冬。溫度低時,菌絲生長緩慢,呈細、稀、絨毛狀;溫度高時,菌絲生長快,絨毛狀氣生菌絲發達,基內菌絲變稀;35℃以上時菌絲發生自溶現象。子實體的形成需要低溫刺激,當溫度降到在9~20℃時,雞腿蘑的菇蕾就會陸續破土而出。低於8℃或高於30℃,子實體均不易形成。在12~18℃的范圍之內,溫度低,子實體發育慢,個頭大,個個象雞腿,甚至象手榴彈。20℃以上菌柄易伸長、開傘。人工栽培,溫度在16~24℃時子實體發生數量最多,產量最高。溫度低,子實體生長慢,但菌蓋大且厚,菌柄短而結實,品質優良,貯存期長;溫度高時,生長快,菌柄伸長,菌蓋變小變薄,品質降低,極易開傘和自溶。�
(3)濕度雞腿蘑培養料的含水量以60%~70%為宜,發菌期間空氣相對濕度80%左右。子實體發生時,空氣相對濕度應為85%~95%,低於60%菌蓋表面鱗片反卷,濕度在95%以上時,菌蓋易得斑點病。�
(4)光線雞腿蘑菌絲的生長不需要光線,但菇蕾分化時和子實體發育長大時均需要500~1 000勒克斯的光照。�
(5)空氣雞腿蘑菌絲體生長和子實體的生長發育都需要新鮮的空氣。在菇房中栽培,子實體形成期間每小時應通風換氣4~8次。�
(6)酸鹼度雞腿蘑菌絲能在pH值2~10的培養基中生長。培養基初期的pH值3.7或8,經過雞腿蘑菌絲生長之後,都會自動調到pH7左右。因此,無論是培養基或覆土材料均以pH值為6~7時最適合。�
(7)應特別指出的是,雞腿蘑子實體的形成需要覆土及土壤微生物代謝產物等的刺激。�
三、栽培方法�
雞腿蘑裁培方法和白蘑菇大體一致,除了所使用的菌種,以及生活條件有所不同之外,可以參照白蘑菇的栽培辦法操作。
1.栽培材料�
(1)主要材料馬廄肥、牛糞、麥秸、稻草、棉籽殼和雜木屑。�
(2)輔料麩皮、米糠、玉米粉、復合肥、石膏粉、石灰粉和維生素B�1。�
2.栽培方式�
雞腿蘑在室內、室外栽培均可。熟料栽培、生料栽培都可以。可以袋栽,也可箱栽、床架式栽培,還可以和蔬菜、果木間種。栽培者可根據當地環境條件,採用最有利的栽培方式。
3.栽培季節�
春季至夏初、秋季至春季都可以栽培雞腿蘑。室內和大棚夏季也可栽培,但氣候炎熱,不易保鮮,若沒有妥善的加工和保鮮措施,商業意義不大。�
4.栽培場所�
室外栽培可以在果園、菜地、休閑田中整畦搭棚進行。室內栽培可以利用現有菇房、床架進行栽培管理。�
四、菌種製作�
1.母種製作�
雞腿蘑菌種主要採用組織分離法得到純菌種。雞腿蘑菌絲在PDA培養基(馬鈴薯200克,葡萄糖20克,瓊脂20克,加水至�1 000�毫升)上生長良好。在以下加富培養基或麥粒煎汁培養基上菌絲生長得更好。�
(1)馬鈴薯200克、葡萄糖20克、硫酸鎂1.5克、磷酸二氫鉀1.5克、磷酸氫二鉀1.5克、維生素B�1 10毫克、瓊脂20克,加水至1 000毫升。�
(2)小麥200克,浸泡10小時,煮30分鍾,濾汁,加葡萄糖20克、蛋白腖3克、硫酸鎂0.5克、磷酸二氫鉀1.0克、維生素B�1 0.2克、瓊脂20克,加水至1 000毫升。�
(3)小麥250克,浸泡10小時,煮30分鍾,濾汁,加馬鈴薯150克、葡萄糖20克、蛋白腖2克、硫酸鎂1.5克、磷酸二氫鉀1.5克、磷酸氫二鉀 1.5克、維生素B�1 10毫克、瓊脂20克,加水至�1 000�毫升。�菌絲最初白色,然後變成灰白色,培養基的顏色也隨之加深。在恆溫箱中,25℃條件下菌絲在7~10天可長滿斜面,最快的5~6天。�
2.原種製作�
採用稻草、棉籽殼、雜木屑三種原料為主製作培養基和用麥粒製作培養基。試驗證明,雞腿蘑的菌絲在這幾種培養基上都可以正常生長,但在以麥粒和棉籽殼為主的培養基上生長最好。各種原種培養基的配方如下:�
(1)稻草培養基稻草(切段或粉碎)60%、麩皮25%、玉米粉8%、復合肥5%、糖1%、石灰1%。�
(2)棉籽殼培養基A棉籽殼90%、麩皮4.5%、玉米粉�4.5%�、石灰1%。�
(3)棉籽殼培養基B棉籽殼87.5%、麩皮10%、尿素0.5%、石灰2%。�
(4)棉籽殼培養基C棉籽殼78%、麩皮10%、玉米粉5%、復合肥5%、糖1%、石膏1%、維生素B�1微量。�
(5)木屑培養基雜木屑75%、麩皮15%、玉米粉8%、糖1%、石膏粉1%、維生素B�1微量。�
(6)麥粒培養基麥粒加水,浸泡10~15小時,加1%石灰粉煮沸30分鍾(至無白心,而皮不破),稍晾後裝瓶。�
以上培養基的含水量均控制在60%~65%,所有培養基均保持自然pH值,按常規方法裝瓶,塞棉塞,常壓或高壓蒸汽滅菌。冷卻後,在無菌箱或無菌室中無菌操作接入母種,置於24~26℃的溫室或溫箱中培養。經30~35天雞腿蘑菌絲就可以長滿全瓶。除固體菌種外,雞腿蘑的原種也可以用液體培養基進行培養,製成液體原種。在各母種培養基配方中取消瓊脂,即可作為液體培養基配方。�
雞腿蘑菌種的好壞對子實體的產量影響甚大,應加以注意。菌株不同,菌絲的形態也不完全一樣。有的菌株起初是線狀的,後來逐漸產生氣生菌絲;有的菌株起初是棉絮狀,後來逐漸變成線狀,色澤為白色或灰白色。好的菌種利用培養料的能力強,菌絲生長較快。�
3.栽培種製作�
(1)栽培種培養基�
①同上述原種培養基配方。�
②雜木屑78%、麩皮20%、碳酸鈣1%、蔗糖1%,料水比為�1∶1.5�,pH值自然。�
③蘑菇堆肥28%、木屑60%、麩皮12%,料水比1∶1.4~1.5,pH值自然。�
(2)製作方法栽培種的培養容器採用聚丙烯塑料薄膜袋(長34~36厘米,寬14~17厘米,厚度0.05~0.06厘米)。�
①具體操作。選用上述培養基配方,按要求把原輔材料備好,加水攪拌均勻,然後裝袋。
裝袋時先抓2~3把培養料裝進袋中,用手把袋底的邊角壓入袋內,並壓緊培養料使之成圓柱形,袋底平穩能直立於地面。在袋中插入圓形木棒或直徑2~2.5厘米的試管,最好插到底,但應避免刺破袋子,而後繼續邊裝料邊用手壓實,裝至袋長的2/3(約500克乾料),壓平表而,拔出木棒或試管。這樣預埋管(棒) 再裝斜,拔出後留下的洞穴堅固、在搬運過程中不易堵塞,滅菌時蒸汽容易穿透培養料,滅菌能更徹底,而且接種時原種落入洞底,加速菌絲生長、縮短栽培種培養時間。培養料裝好後,將袋口及表面弄乾凈,在袋口上套上硬塑料套環(內徑3.5厘米,高3.5厘米),讓袋口薄膜從環內通過,並向外順環壁朝下翻轉,然後將袋口整平,塞上棉塞,進鍋滅菌。為防止棉塞受潮,進鍋後每層塑料袋上方都要蓋牛皮紙。以1.5公斤/平方厘米的蒸汽壓力滅菌1.5小時,或常壓蒸汽滅菌 8~10小時,滅菌後取出冷卻。�
②接種與培養。栽培種也應在無菌箱或無菌室內按無菌操作要求接種,然後與原種同樣條件進行培養。
五、栽培工藝�
1.熟料栽培�
栽培菌棒的製作與栽培種相同。將培養好的菌袋脫袋後橫排或豎排放入畦中,菌棒間間隔2~3厘米,填以肥土,每平方米排放30個菌棒,排放完後,再覆土3厘米左右。如果土壤太干,可稍噴水,然後蓋上事先用5%來蘇爾液浸泡過的聚乙烯塑料薄膜。�
江蘇省的科研人員曾對菌棒橫排或豎排做過對比試驗,表明豎排出菇較快,生物學效率較高。覆土宜分兩步進行,先在菌棒間填滿土,澆透水後再在菌棒表面覆土約 3厘米厚的細土,用噴霧澆水,以避免土層板結,而利於出菇。覆土以厚度0.5~1厘米的為主,不要大於2厘米。�保持栽培房內空氣相對濕度在85% ~90%,溫度調節至16~22℃。室外或大棚應有遮陽措施,避免強光照射。一周後,菌絲恢復生長並連結成塊,每天掀開塑料薄膜噴水,同時增加通風,以刺激菌絲體紐結,形成菇蕾。菇蕾破土後,在管理上以通風、增濕為主。經10餘天精心管理,子實體迅速長大,約七成熟,即應及時採收。�
2.生料栽培�
用生料栽培雞腿蘑比熟料栽培雞腿蘑更有實用價值。實踐證明,北方和南方都可以推廣。�
(1)培養料准備�
①棉籽殼或落地廢棉100公斤、生石灰2~3公斤(有的再加0.1%的多菌靈或甲基托布津),含水量60%~65%。�
②棉籽殼100公斤、磷肥2公斤、尿素0.5公斤、石灰2公斤、水160公斤。�
③玉米芯(粉碎)100公斤、尿素1公斤、石灰2公斤、水150~160公斤。�
④稻草(切段或粉碎)40公斤、玉米秸粉40公斤、馬糞(干糞並打碎)20公斤、尿素1公斤、磷肥2公斤、石灰3公斤、水150公斤。�
⑤金針菇菌糠80公斤、牛馬糞20公斤、尿素1公斤、磷肥2公斤、石灰4公斤、水150公斤。�
(2)栽培與管理
將培養料充分拌勻,堆積料高1米,寬1.2~1.5米,長度不限。蓋上塑料薄膜保溫,在60~70℃保持10小時後翻堆,當溫度又達到60~70℃,再保持10小時,發酵結束。攤涼後鋪於事先整好的畦面上,料厚10~20厘米,分3層播種,用種量為培養料的15%。播種完畢,平整料面,稍加壓實,最後蓋上 5厘米厚的壤土或先蓋上塑料薄膜保溫、保濕。待菌絲長好後去掉塑料薄膜覆土,先覆粗土(事先用石灰水預濕,土厚0.8~1.2厘米),然後再覆細土,噴水保濕。�
露天栽培時,在覆土之後,畦面上還應搭拱形塑料小棚加以保護,小棚高30~40厘米。�
南方室外栽培從9月份播種到第二年5月份採收結束,應注意氣溫、雨量、風力等變化。華北地區為保溫、保濕宜用塑料大棚栽培,除酷暑期間外,可常年生產。�
雞腿蘑的產量因不同菌株、培養料和栽培條件而有較大的差異,每平方米產量4.5~18公斤,生物學效率多數在20%~70%,好的可超過100%。�
六、採收�
雞腿蘑子實體成熟的速度快,必須在菇蕾期菌環剛剛松動,鍾形菌蓋上出現反捲毛狀鱗片時採收。若在菌環松動或脫落後採收,子實體在加工過程中會氧化褐變,菌腐甚至會自溶流出黑褐色的孢子液而完全失去商品價值。�
七、銷售和加工�
在雞腿蘑栽培規模小時,以鮮銷為主。雞腿蘑容易破碎,貨架壽命短,應盡快銷售出去。�為了供應遠離栽培場的市場,可將雞腿蘑的菇蕾切成薄片,再用電熱鼓風乾燥機迅速脫水烘乾。切片菇分裝於塑料袋中,每包100~150克。�
此外,還可以加工成鹽漬雞腿蘑或雞腿蘑罐頭。加工方法可仿照白蘑菇和草菇。
❷ 食用菌栽培技術培訓的書籍目錄
序
前言
第一章 野生蘑菇鑒別基礎知識
1 菌 蓋2 子實層體
3 菌 柄
4 菌 托
5 菌 環
第二章 食用菌生產的基礎設施和知識
1 食用菌生產設計方案
1.1 原料堆放處
1.2 拌料、裝袋室
1.3 滅菌設施室
1.4 菌袋冷卻室
1.5 接種室
1.6 培養菌室
1.7 出耳(菇)地1.8 晾曬方式
1.9 儲藏場所
1.10 銷售方式
2 製作菌種常用的設備和用品
2.1 滅菌鍋:高壓蒸汽滅菌鍋、常壓蒸汽滅菌鍋
2.2 接種設施
2.3 裝袋機
2.4 滅菌、消毒葯品
3 菌種分級、鑒別、貯藏
3.1 分 級
3.2 菌種的貯藏第三章 黑木耳栽培技術
1 概述
2 生物學特徵
2.1 形態特徵
2.2 生活條件
3 栽培技術
3.1 原料與配方
3.2 菌種的製作與培養
3.3 袋栽黑木耳初期管理
3.4 栽培出耳管理
3.5 采 收
第四章 靈芝栽培技術
1 概述
2 靈芝生物學特性
2.1 形態特徵
2.2 生活條件
3 栽培技術
3.1 原料與配方3.2 菌種的製作與培養
4 栽培方式
4.1 段木栽培靈芝
4.2 靈芝盆景製作工芝
4.3 代料栽培靈芝
第五章 香菇栽培技術
1 概述
2 香菇的生物學特性
2.1 形態特性
2.2 香菇生活條件3 栽培技術
……
第六章 猴頭菇栽培技術
第七章 元蘑栽培技術
第八章 平菇栽培技術
第九章 滑菇栽培技術
第十章 白靈菇栽培技術
第十一章 榆黃蘑栽培技術
第十二章 杏鮑菇栽培技術
第十三章 食用菌病蟲害的鑒別及預防
第十四章 北蟲草高產栽培新技術
第十五章 天麻高產栽培新技術
❸ 信貸業務基礎知識培訓
信貸指以借款人的信譽發放的貸款,借款人不需要提供擔保。由於這種貸款回方式風險較答大,一般要對借款方的經濟效益、經營管理水平、發展前景等情況進行詳細的考察,以降低風險。
市面上的信貸平台其實有很多,作為借款人,我們在貸款之前也要考慮到平台的安全性和風險性,以免給自己造成不必要的損失。這里提示大家,一般靠譜的大品牌信貸平台,在安全性上更加有保障,比如支付寶旗下的借唄,度小滿金融旗下的有錢花。有錢花申請簡便、放款快、借還靈活,用戶可以主動申請。有錢花的息費透明,大品牌更加靠譜利率低,日息低至0.02%起,借款一萬元一天利息最低2元,最高可借額度20萬,可以滿足大多數貸款者的需求。
此回答由康波財經提供,康波財經專注於財經熱點事件解讀、財經知識科普,奉守專業、追求有趣,做百姓看得懂的財經內容,用生動多樣的方式傳遞財經價值。希望這個回答對您有幫助。
❹ 食用菌生產技術管理需要學習什麼專業呢
食用菌栽培學馬圖門通遼職業學院2008 年校級精品課程 食用菌栽培學是農學、農藝、園林、生物技術等一切以食用菌栽培學為生產對象或研究對象的一門重要專業基礎課程,是研究食用菌類(界)和食用菌的生活條件和發展規律的科學,是食用菌栽培學、農業微生物學、環境微生物學、食品微生物學、食品微生物檢驗學等學科的基礎課。食用菌栽培學知識的掌握情況,直接關繫到學生後繼課程的學習效果,同時對學生畢業以後繼續深造或從事有關方面發展科研及生產的工作也有相當重要的意義。食用菌栽培學是近年來高職高專教育有很大的發展的課程,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培養了大批急需的各類專門人才。即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等到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食用菌與其它生物相比較,栽培生產技術簡單易行,栽培原料來源廣,投資少,見效快;既可變廢為寶,又可綜合開發利用,有著十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和商品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食用菌產品銷往國內國際大市場,發展食用菌生產日漸成為一項很有前途的新興產業。
❺ 結合自身知識,如何從零基礎開始,學好食用菌栽培技術
既然是從零開始。那就要踏踏實實的從基礎學習食用菌的生物特性。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系列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