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培訓大全 > 農民素質培訓計劃

農民素質培訓計劃

發布時間:2021-10-30 18:27:49

① 怎麼樣才能提高農民素質

當前著力抓好提高農民整體文化素質的工作,要把發展農村教育事業放在各項工作的突出位置,重點普及和鞏固農村九年義務教育;要在提高農民的文化水平的同時,對農民進行職業道德教育、法律知識教育和農業、農村有關政策等方面知識的教育,使農民成為有覺悟、守法律的勞動者。還要依託產業發展對農民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和職業技能培訓,提高農民生產技術水平的農業新知識、新品種、新技術;豐富農民環保和食品安全意識的農業環境保護、無公害農產品、食品安全、標准化生產等知識;豐富農民經營管理水平和適應市場經濟能力的經營、管理和市場經濟知識與技能;豐富農民轉崗就業能力的所需知識。

② 如何提高農民科學素質,帶動周邊群眾致富的材料

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沒有農民科學素質的提高,整個地區的國民科學素質就不能有質的改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體是農民,農民、農村、農業的問題,歸根結底是農民的問題,人的問題。只有不斷培育一批又一批科學素質高的新型農民,把農村巨大的人力資源轉化為人力資本優勢,才能為新農村建設注入內在、持久的動力。各級各部門和領導幹部必須從戰略的高度去理解,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充分認識到提高農民科學素質的重大意義,政府必須集中社會之力,穩步推進大理州農民科學素質建設工作。
加強領導,完善政策。由於大理州的農民科學素質建設起步晚,力量相對較薄弱、缺乏系統的機制保障,需要不斷完善相關政策來提升農民科學素質。1.進一步健全機構。進一步建立和完善農民科學素質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充分發揮農業、科協、教育、婦聯、畜牧、勞動保障、科技、林業等部門的作用。各部門既明確分工,又通力合作,不斷推進農民科學素質建設工作。2.進一步明確工作經費。提高農民科學素質是一項需超前投入常抓不懈的戰略性任務,投入長、任務重、見效慢。各級各部門應予以高度重視,並在經費投入方面加大財政扶持力度,進一步促進農村科技成果轉化,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真正建立起與公共財政增長相一致的逐年投入增長機制。3.進一步消除城鄉二元制。由於城鄉二元體制的存在,導致農村優秀人才向城市流動。只有消除了城鄉二元體制,才能為農村的發展引進優秀人才,留住人才,止住農村人口「逆淘汰」的趨勢,促進農民科學素質協調發展。
創新載體,普及科學。在農民科學素質建設工作中,要充分運用「科普示範基地」、「 科普惠農興村計劃」、「 農村專業技術協會」、「農函大」等平台,積極開展科普宣傳活動,不斷提高農民科學素質。1.科普示範基地承載著農村科普的物質形態和以農民為主體的科技普及工作,基地的示範、推廣和輻射作用,本身就是一種有形而直觀的面向農民的科普平台,已成為面向農民普及科技的場所,在提高農民科學素質工作中發揮著重大作用。基地的示範性讓農民群眾學有去處,看有榜樣,干有信心,擴大了學習效果。2.要利用科普惠農興村計劃這一載體,充分發揮輻射示範作用,有效利用獎補資金,切實加強「一站一欄一員」服務體系建設,把科技要素引向農村,充分發揮農村專業技術協會、農村科普帶頭人的作用,不斷提高農技協技術推廣和科普能力,切實增強農民依靠科技脫貧致富的能力,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科技保障,促進農民科學素質不斷提高。3.要認真貫徹落實《關於進一步加快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發展的意見》,始終堅持「民辦、民管、民受益」原則,積極推動「農技協+合作社」和「支部+協會」發展模式,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這條主線,充分發揮農技協輻射帶動作用,促進了農民科學素質的提高。4.充分發揮新農村建設指導員的作用。根據《關於充分發揮新農村建設指導員優勢進一步加強全州農村科普工作的意見》,進一步加強農村科普工作,不斷提高廣大農民和青少年的科學文化素質,聘請新農村建設指導員擔任「科普宣傳員」。目前,我州共派出1124名新農村建設指導員,分布在全州110個鄉鎮所屬村委會、社區,是一支新興的科普生力軍,全面推進農民科學素質行動的深入開展。
突出重點,狠抓教育。1.加強青少年教育。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青少年作為科學普及的「五大重點人群」之一,在推進農民科學素質建設工作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著名科學家貝爾納曾說:「當孩子年齡還小,天生的好奇心還沒有被社會傳統磨掉的時候,不對他們講授科學,就會失去喚起他們對科學的持久興趣的機會。」要大力開展科技實踐活動,激發農村青少年的科學興趣,提高其學習新知識、運用新技術、健康成長、科學生活的能力,從源頭上提高未來農民的整體素質。2.強化農民科技培訓。農函大是辦在農民家門口、田邊地埂的雲南省農村致富函授大學,對農民進行科技培訓是提高其科學素質的重要途徑。按照「黨委領導、政府推動、科協主管、部門配合、鄉鎮負責、村委實施」的辦學模式,堅持「實際、實用、實效」的辦學原則,以農民需求為主線,科學制訂培訓計劃,合理設置培訓內容,不斷豐富教學方式,適當藉助高校師資力量,積極開展種植、養殖實用技術培訓。要建立由政府組織、農業部門主導、農科教結合、社會廣泛參與的農民教育培訓網路系統,把農民科學素質建設工作作為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納入各級政府工作規劃,形成長效機制,努力構建多元化的農民科學素質教育工作格局。
整合資源,服務到位。農民問題是「三農」問題的核心,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和技能水平是農村科普的根本任務。在工作中,我們要善於整合各種資源,為我所用。1.整合部門資源。要充分發揮「農民科學素質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及辦公室的領導協調作用,有效整合部門資源,發揮職能優勢,避免工作上各自為陣、重復交叉。2.整合科普資源。科普活動的目的是促進公民科學素質的提高,要充分發揮各種科普資源的優勢,整合資源搭建平台,大張旗鼓的開展科普宣傳活動,全面提升農民科學素質。一是要建設一支高素質的農村科普工作隊伍。二是充分發揮大眾傳媒作用。三是加強科普宣傳欄的日常管理。四是為農民群眾免費發送手機簡訊「科普通」和「農信通」資訊。五是充分利用「全國科普日」、「科技三下鄉」、「科技周」、「科普大篷車進校園」等活動,扎實開展科普宣傳活動。同時,鞏固提高農村科普「一站一欄一員」建設,分期分批組織開展百萬農民科技培訓,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有效利用全社會教育培訓資源,進一步發揮好農村黨員幹部遠程教育網路、農廣校、農村成人文化技術學校的作用,廣泛開展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訓,使全州農村勞動力整體素質得到明顯提高。

③ 結合實際談談如何提高農民文明素養

隨著進城農村務工人員的日益增多,農民工在城市建設發展中的地位、作用越來越重要,其城市公共生活文明素養如何,在維護公共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會穩定方面的影響也越來越突出。因而,進一步加強農民工城市公共生活文明素養,使其與現代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相適應,成為當前社會必須高度關注的一個課題。

從總體上看,大多數農民工在觀念上認同「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公民基本道德規范,具有較強的公德意識、公共精神和社會責任感,並能在行為層面上有所體現。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仍有相當一部分農民工社會公德失范,存在著許多缺點和弱點。如公共衛生習慣較差,隨地吐痰,亂丟煙頭、雜物等;在公共場所光膀子、大聲喧嘩、大聲接聽電話;在公共交通方面,翻越欄桿、隨意穿行馬路;乘車時,年輕人不主動給老弱病殘孕讓座;不愛護公共財產等。這些行為所產生的消極影響令人憂慮。

農民工城市公共生活文明素養缺失,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農民工以往的農村公共生活比較簡單,公德意識相對樸素;農民工城市公共生活空間狹窄,極大地制約了農民工的社會公共行為社會化;農民工文化素質偏低,致使其道德判斷力不高,易受社會上不良習氣的影響;農民工的基本生活得不到有效保障,壓力較大等。鑒於這些因素,提高農民工城市公共生活文明素養,除了從農民工自身出發,不斷加強道德自律,強化公德意識外,還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加強教育培訓。培養農民工良好的道德修養要堅持「以人為本」,加強教育培訓,增強農民工共同參與維護城市公共環境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可以通過廣泛開展爭創「職業道德先進個人」、「文明崗位」、「誠信示範崗」等活動,引導廣大農民工愛崗敬業、誠實守信、遵守職業行為准則和社會公共道德。廣泛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引導農民工增強法制觀念,知法守法,學會運用法律、通過合法渠道維護自身權益。廣泛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引導農民工遵守公共秩序、愛護社會環境、講究文明禮貌,培養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對農民工進行教育培訓時,應注意三個原則:一要免費。二要讓農民工有興趣。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為他們提供健康的精神食糧,切忌只讀報紙、念文件,空洞說教,要進行案例教育,通過各類活動寓教於樂,潛移默化地提高他們的道德水平。三要有計劃。對農民工的文化技能培訓、思想道德教育要形成制度,要落實人員、陣地,做到年年有規劃,月月有計劃,避免一陣風,真正為農民工構築起長久性學習教育平台。通過教育培訓,使農民工深入了解融入城市的行為規則、養成良好的文明衛生習慣,加強道德修養。

建立社會支持網路系統。提高農民工城市公共生活文明素養只依靠農民工自身和政府的力量還不夠,必須得到社會的理解和支持,構建社會支持網路。一方面,建立和完善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根據農民工收入低、流動性大的特點,建立與其相適應的社會保障體系,使他們因失業、疾病、遭受意外傷害而使生活陷入困境時,能夠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或其他方面的救助。另一方面,市民應破除對農民工的認識障礙,消除對農民工的歧視,在全社會形成關心與支持農民工素質教育工作的良好氛圍。要通過新聞媒體和其他多種形式,大力宣傳、推廣各地和各用人單位開展農民工素質教育的好做法、好經驗;積極宣傳農民工中模範人物的先進事跡,對優秀農民工要給予表彰獎勵。通過宣傳典型,努力營造尊重農民工、關愛農民工的社會環境和輿論氛圍,進一步增強廣大農民工積極向上的社會公德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從而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本文系2007年河北省社科聯社會科學發展研究項目《農民工公共生活文明素養研究》的研究成果

④ 如何提高新型農民素養

新型農民是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有較強市場意識、有較高生產技能版、有一定管權理能力的現代農業經營者。培育新型農民,首先要普遍開展農業生產技能培訓,擴大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和科普惠農興村計劃規模,組織實施新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工程,積極發展種養專業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龍頭企業和集體經濟組織等各類適應現代農業發展要求的經營主體。採取各類支持政策,鼓勵外出務工農民帶技術、帶資金回鄉創業,成為建設現代農業的帶頭人。同時,加強農民轉移就業培訓和權益保護;加大「陽光工程」等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支持力度,進一步提高補貼標准,充實培訓內容,創新培訓方式,完善培訓機制;加快發展農村社會事業。另外,繼續改善農村辦學條件,促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培育未來新型農民、新型人才的重要舉措。

⑤ 如何做一個合格的高素質農民

1,教育要從小抓起。農民家庭一定要重視對子女的教育,不僅積極地完成義務教育,還要支持和鼓勵子女完成更高水平的教育。

2,要給自己制定一個科學的學習計劃。 制訂學習計劃,要明確學習的目的和學習的內容,清楚自己該學什麼,應該怎樣學,從什麼地方 開始起步。

3,要參加多層次多形式的培訓活動。

4,加強自身的職業技能。

5,在實踐中掌握技能,在現代化農業生產中,農民的生產范圍不再局限於農村這個小天地,外出務工已經為農民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天地。

6,利用自己的手藝成為時代的先鋒。

以種養大戶、家庭農場主、農民專業合作社骨乾等為主的生產經營型職業農民;

從事農業勞動,並以此為主要收入來源的農業工人、農業雇員等專業技能型職業農民;

以農村信息員、農產品經紀人、農機手、代耕手、機防手、動物防疫員等為主的社會服務型職業農民;

具有知識和專業技能的農科大中專畢業生、返鄉青年農民工、復轉軍人等新生代型職業農民。

閱讀全文

與農民素質培訓計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學校教師校本培訓方案 瀏覽:440
慈溪市鵬達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466
世紀開元電子商務 瀏覽:428
網路營銷知識如何傳播 瀏覽:289
市場營銷管理的第一步 瀏覽:860
市場監管局綜合業務培訓方案 瀏覽:886
銀行夏季營銷宣傳方案 瀏覽:51
2014感恩節策劃方案 瀏覽:891
網路營銷實物試卷 瀏覽:598
法院黨建活動方案策劃 瀏覽:39
網路營銷分成 瀏覽:455
村村響業務培訓方案 瀏覽:358
莆田中學高效課堂培訓方案 瀏覽:481
中高層培訓營方案 瀏覽:127
四川大型電子商務企業 瀏覽:771
牆紙品牌營銷策劃機構 瀏覽:34
夏季存款營銷方案 瀏覽:568
陌陌前期推廣方案 瀏覽:379
地方春節文藝晚會策劃方案 瀏覽:782
聯通網格五一促銷方案 瀏覽: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