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商促銷 > 內蒙古電子商務調研報告

內蒙古電子商務調研報告

發布時間:2021-07-24 10:38:08

㈠ 關於電子商務方面的社會調查報告範文

你到這個裡面看有沒有內了。容 http://www.dzswu.com/fw/bgzj/g/12590_2.html

㈡ 電子商務市場調查報告怎麼寫

《中國電子商務市場調查報告》目錄:

1、中國電子商務有關法律法規和運營狀況分析
1-1 中國電子商務有關法律法規的調查和分析
1-1-1 中國電子商務有關法律法規分類
1-1-2 電子商務法律法規的制約性和可行性
1-1-3 按地區劃分的電子商務法律法規
1-1-4 有關方面對電子商務法律法規的回應
1-2 中國電子商務實際運營狀況和商業運營模式分析
1-2-1 B2B實際運營狀況
1-2-2 在線交易實際運營狀況
1-2-3 基於EDI的電子商務實際運營狀況
1-2-4 商務運營大綱

2、市場分析
2-1 提供主要服務和解決方案的企業狀況
2-1-1 B2B市場規模
2-1-2 B2C市場規模
2-1-3 SCM市場規模
2-1-4 ERP市場規模
2-1-5 主要地區EC/EDI狀況

3、競爭分析
3-1 競爭現狀把握(市場份額、特徵及主要客戶群)
3-1-1 ERP市場競爭現狀
3-1-2 SCM市場現狀分析

4、大型廠家的ERP、SCM和EDI引進狀況
4-1 主要大型生產廠家ERP引進狀況
4-2 SCM引進狀況
4-3 EDI引進狀況

5、 用戶調查分析
5-1 ERP、SCM引進現狀
5-2 EDI引進現狀與需求
5-3 EDI采購與供應業務運營成本及其構成
5-4 EDI引進日程及預算考慮方式

6、調查分析總結
6-1 市場分析總結
6-2 市場競爭狀況分析及業界引進狀況
6-3 對用戶的調查分析
6-4 對擴大市場方面的建議

㈢ 關於電子商務調查報告怎麼寫

建議可以去調查分析師吧看看有沒有所需資料
一、報告內容最重要的是抓住重點,解決問題

通常通過對異常情況的關注、不同個體的比較、主要因素的變化來發現問題。

較多的使用一些比率,而非絕對值。如佔比變化,增長比例等。

在分析的時候一定是帶著問題去看的,圍繞一個問題展開分析,最後解決問題。而不是事實的羅列,簡單的數據匯總,圖表繪制。

報告最後一定要有針對性的建議,分析的目的要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特別是與實際操作有關的問題。

二、圖表的使用(可參見:統計圖表類型選擇應用總結)

常用的圖形有:柱形圖(一般表示數量的大小變化)、折線圖(一般用於表示走勢、趨勢)、餅圖(表示佔比情況等)、雙軸圖(數量大小及增長率綜合表示)。

比較好用的圖形有:散點圖(可用來製作BCG矩陣圖,做一些量和增長率同時比較)、氣泡圖(可以對不同主體的三個因素進行比較)、雷達圖(可以對同一個體或不同個體的多項因素進行比較),另外還有百分比柱形圖及累計柱形圖。這些都是相對較為好看且好用的圖,能夠表現更多的內容。涵蓋更加深入的信息。

表格方面一般使用百分比數據,增長率數據較多,同時,多使用交叉分析表格,能夠較好地反映問題和找到問題。特別是列佔比、橫佔比、與平均的比較等,對於分析問題很有幫助。

三、報告結構一般如下:

第一部分為分析目的,分析方法,分析概要,說明事項等。

第二部分為主體部分,宜在每段的標題下來個小結。然後再展開論述。

第三部分為總結和建議部分,可以對報告中的問題和重點回顧,提出一些解決方案,並且對尚未解決的問題提出下一步的設想。

四、其他問題:

1)要了解報告的閱讀者是誰。有針對性的寫作。

2)注意文字的准確性,不要出現可能、大概等詞語,不確定的不要說。

3)一定要保證不要出現錯別字、格式問題等低級錯誤。

4)任何一個概念都要解釋和說明清楚,切忌模稜兩可的說法。

㈣ 求一篇電子商務市場調研報告

給你份模板作參考用吧。
關於豬肉價格上漲的市場調查報告五月份以來,由於受飼料價格大幅上揚等諸多因素影響,我縣生豬價格持續上漲,導致市場豬肉價格(以肋條為例)由過去的15元/公斤上漲到20元/公斤,不斷上漲的豬肉價格,致使消費需求轉移帶動了雞蛋、牛肉、羊肉價格上漲,目前雞蛋每公斤7.2元,牛肉每公斤22元,羊肉每公斤26元,比去年同期分別上漲了50%、52%和54%,引起了社會各方面的廣泛關注。為此,縣商務局根據行業實際,會同縣物價局價格成本調查隊通過對大橋鄉靈山村、城關鎮南元村、夏館鎮夏館村、馬山口鎮老莊村等部分養豬專業戶、散養戶及生豬屠宰加工企業和銷售市場進行摸底調查,初步掌握了我縣豬肉價格上漲的原因。
一、豬肉價格上漲原因
(一)價格規律波動影響。2006年一至二季度,我縣生豬市場價格一路走低,收購價格一直處於低谷,時價最低為3.5元/斤,養豬業處於嚴重虧損狀態。七月份以後價格開始回升,生產開始恢復,但由於受主觀因素即豬的繁殖飼養周期約需一年時間,目前的生豬價格仍處於運行周期的上升期,此次價格上揚是去年以來價格規律波動的正常反映。
(二)高致病性生豬高熱病病害影響。由於去年受南方高致病性生豬高熱病病害影響,養殖場及散養戶的仔豬和育肥豬死亡率上升,致使廣東、浙江、上海、江蘇等地來我縣爭購仔豬、成品和半成品豬肉,加劇了豬源緊張和豬價上漲。
(三)飼料等價格因素上漲影響。由於受米、面、油價格上調等因素影響,導致飼料價格也同步上漲且高位運行,生豬養殖成本提高。據調查,玉米、麩皮、豆粕是生豬飼料的主要成份,由於小麥、玉米、豆粕用途增加,加工能力增強,玉米、麩皮、豆粕價格上漲較快,一些散養戶和養殖場受成本提高影響,不敢及時補欄和增欄,導致目前出欄總量減少,生豬貨源奇缺,也是目前我縣生豬價格急劇上漲的主要原因。
(四)運輸及勞動力等基礎性因素價格提高影響。當前,由於社會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致使部分行業對一些基礎性的生產要素需求增大,諸如:運輸成本,勞動力價格大幅提高,汽油、柴油等價格高位運行,促進了豬飼料、生豬調動、豬肉運輸成本的加大。另外,過去日勞動力成本為15-20元,而現在日勞動力成本增至30-40元,月工資漲幅到900-1200元間,勞動力價格的上揚也助推了我縣豬肉價格的大幅上漲。
二、豬肉價格上漲帶來的諸多問題
(一)抑制了消費者對豬肉的消費需求。豬肉價格的直線上漲,從某些方面來講抑制了部分市民對豬肉的強烈需求。零售肉價一天一個價位,一次比一次漲的高,致使有些市民望肉興嘆,望而卻步,現在都不敢再吃肉了。在南關菜市場一肉攤前,趙老闆哭喪著臉告訴我們,肉價漲了,但我們的生意更難做了,現在一天賣出去的肉不及過去的一半。
(二)生豬定點屠宰經營戶效益每況愈下。毛豬總量減少,收購價格大幅上揚,導致每天屠宰毛豬頭數不抵過去的三分之一,雖然屠宰數量銳減,但由於水電煤氣、工資及運輸成本增大,導致生豬定點屠宰企業成本每頭上升6-9元,屠宰經營業主苦不堪言,經濟效益每況愈下。
(三)抵抗市場風險能力系數減小。一方面豬價的過快上漲,調動了未從事養殖戶的計劃養殖積極性,刺激了部分已從事養殖戶盲目補欄,擴大規模養殖的沖動慾望。靈山村養殖戶張向軍目前飼養了120餘頭豬,打算近期補欄100多頭,為出現新一輪供大於求埋下隱患。另一方面,豬肉價的過快上漲,使得部分養殖戶產生了囤欄待價的不良心理,進一步加劇產銷供求矛盾,致使生豬市場抗風險能力系數減小。三、平抑豬肉價格上漲的四項措施 要充分認識到生豬價格上漲帶來的負面影響,各相關職能部門要加強協調配合,抓好管理,切實穩定生豬市場,保障居民生活穩定。具體應做到:
(一)抓住縣政府5月24日新出台的《**縣價格調節基金徵收管理辦法》有利時機,強化政府運用經濟手段調控市場價格能力,商務部門要牽頭完善並建立豬肉商品儲備制度,制訂平抑肉價緊急預案,設立豬肉價格調節基金。同時,在豬肉等商品價格再次出現波動上漲時,政府部門要把價格調節基金直接補貼給生產者、低收入家庭,以平抑市場肉價,減輕群眾消費負擔,穩定市場。
(二)畜禽防疫部門要做好疫情調查和畜禽的防疫、治療工作,使養殖場、養殖散戶消除顧慮,盡快進行生豬養殖的增欄、補欄,提高存欄量,確保我縣今年十一、春節的市場供應能夠得到滿足。同時,縣整規辦、商務局要制訂相應配套措施加強對畜牧部門日常監管工作的監督,定期不定期地對我縣畜禽疫苗使用情況進行督查,確保疫苗使用無誤,減少養殖戶的損失,以進一步增強養殖戶的養殖信心。
(三)縣商務局要充分發揮市場調節監管職能,迅速組織牧源養殖公司等養殖大戶異地購進了批量毛豬,充實市場,達到平抑生豬價格的目的。
(四)堅決打擊市場壟斷哄抬豬肉價格的違法行為。縣商務局要會同商業、物價等部門,強化生豬市場監管,對一些豬販子、肉販子故意哄抬價格,囤積屠宰,虛假宣傳,擾亂市場等不法行為要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同時,要防止肉製品的經營戶以及其它農副產品經營者借機搭車漲價,牟取非法利益。
這是我在開元網路與品牌研究中看到的文章,希望能幫到你!

㈤ 我急要一份關於電子商務的調查報告(2500~3000字)

關於愛爾蘭信息通訊、電子商務的調查報告

愛爾蘭是較早意識到互聯網將給全球帶來挑戰的國家之一。 早在1998年就成立了信息聯合委員會(以下簡稱信息聯合委),政府於1999年出台了第一個信息聯合實施計劃,該計劃的宗旨是使全國民從互聯網的使用中得益,同時努力使愛爾蘭成為國際信息產業這一激烈競賽場上的成員之一。與此同時愛政府還致力於發展電子通訊的基礎設施、加強環境建設、尋找開發電子商務的機遇、力爭使公共服務領域電子化,大力倡導全社會使用互聯網。政府還設立了信息產業基金以配合上述計劃的落實。

為確保愛爾蘭在國際信息產業取得領先地位,愛政府於2002年3月改進了第一個信息聯合實施計劃——「新的連接」。為進一步提高效率,重組了信息聯合委。 2004年10月又進行了第二次改進,針對於電子通訊基礎設施、環保法律法規、電子政務、電子商務、研發及電子內含等方面提出了一些系列指導性的計劃。

從1999年起,愛政府就採取措施宣傳與倡導電子商務理念,幫助企業通過信息聯合委獲取潛在的效益,出版了一系列有建設性意見的報告,致力於推廣IT技術和信息通訊的使用。然而,對於在經濟領域怎樣更好地鼓勵企業使用信息通訊技術的相關政策並沒有出台。愛爾蘭國家企貿、科技和創新政策咨詢委員會「佛法斯」(Forfás)發表了《Forfás2003電子商務跟蹤》,這一報告表明:愛本土電子商務企業在成立和吸引外資等方面做的很好,但還落後於那些在企業經營中率先使用電子商務的一些歐盟發達國家。2003年5月歐委會建議歐盟國家改善電子商務環境以幫助中小企業的發展。 因此,愛政府於2003年12月建立了信息產業及電子商務集團,組成由佛法斯(Forfás)、愛爾蘭企業局(Enterprise Ireland)、香農開發區(Shannon Development)及各城市、郡的企業協會組成(City and County Enterprises Board)。 該集團的宗旨是:幫助愛中小企業及微型企業通過使用信息通訊技術最大程度地提高競爭優勢。

愛爾蘭電子商務集聚開創性的工作始於2003年11月,愛爾蘭中央統計局頒布的了《2003年愛爾蘭信息產業統計》報告。該報告詳細闡述了愛爾蘭信息通訊技術及信息通訊領域的發展情況,從家庭到企業的使用情況調查等。這項調查從2002年10月起至2004年共進行了3次。在2003年調查的10,000家企業(2004年的調查數據還未發布)的使用情況表明:2003年95%的愛企業使用電腦,85%的企業使用電子郵箱,86%使用互聯網。據愛中央統計局 2001年的統計數據顯示,愛爾蘭54%的製造類企業的雇員人數不足10人,這其中:24%使用電子郵箱及網站,而在服務行業上述比例僅為37%和13%。 2002年愛企業使用互聯網的比例為84%,與OECD平均值相當,而低於日本、芬蘭、瑞典以及丹麥等國家95%的比例。

綜上所述,經過幾年的發展,愛爾蘭在信息技術和電子應用領域得到了較快速度的發展。然而愛企業在貿易運營中通過互聯網進行交易及信息查詢的只佔75%,通過互聯網進行金融和銀行運作的企業佔65%,用作市場調查和監督的僅為37%。只有近一半的愛企業通過IT系統進行管理與采購,約14%的企業將其IT系統與國內管理采購系統進行了鏈接,不到三分之二的企業擁有網站,只有9%的企業通過網路提供售後服務。2003年39%的企業通過網路下訂單,這其中79%是大企業(大公司排名前250名),23%通過EDI采購。上述情況表明:信息通訊技術在愛企業中的普及率還沒達到很高的程度。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IT管理與通訊方面的投資太高;2.愛企業的經營者缺乏信息通訊技術的信息源及相關技術知識;3.很多中小企業沒有與其他企業的網路進行過鏈接。與此同時,企業高層管理人員對IT知識的匱乏,嚴重影響了一些歐洲企業通過信息技術在經營中獲取最大利益。盡管如此,愛爾蘭與其他經濟發展速度較快的國家相比,在數據交換與信息通訊領域仍還存在著較強的優勢。 雖然歐盟以法律界面的調查機制還沒有形成,但上述調查為跟蹤實現「歐盟電子一體化實施計劃」提供了寶貴的數字依據。

發展歐盟電子一體化,使歐盟在2010年成為具有生機活力、富於競爭力的經濟體是歐盟里斯本會議的首要議題。歐盟電子一體化實施計劃2002和的2005目標在於廣泛激勵信息通訊技術在各行業的應用,最大程度地從互聯網中獲取機遇。愛總理府負責協調愛爾蘭信息產業結構有關事宜,愛於2003年1月加入了歐盟電子一體化。愛總理府還參加由內閣組織的有關信息產業的分會,負責擔任信息聯合委的總幹事及助理兩個職務,同時擁有信息聯合委秘書長的任命權。愛企貿部和愛企業發展委負責國內及歐盟電子一體化計劃的具體落實,如:公司注冊、革新、研發及技術革新等,同時負責本部的電子政務的傳輸。愛企貿部還負責建立電子商務法、消費者權益法及知識產權法等有關的法律法規。從1999年起,愛政府共出資1600萬歐元建立信息聯合的一些機構組織,幫助企業最大程度地利用ICT(信息通訊技術)來獲取機遇。如:與IBEC(愛僱主協會)聯合舉辦的貿易知識活動、愛爾蘭企業局的加速基金、EBIT計劃、EMPOWER等,愛企貿部還通過佛法斯制定了愛爾蘭電子商務的法律框架與基準,其他細則由其下屬相關機構制定。

目前,阻礙愛爾蘭電子商務發展的障礙很多,歸結起來有以下幾點:1.很多企業不能充分相信在網路中能得到其所需要的產品; 2.企業對付款等安全問題還存在著諸多憂慮; 3.政府相關的法律框架尚未發展成熟;4.很多消費者還不習慣利用網路進行交易並接受服務。

在操作方面,愛政府鼓勵施行電子模式(eProcurement),即通過有關機構制定並規范那些用於管理、傳輸及交換的系統或軟體,以簡化程序,降低標准為目的,為中小企業節資增效、服務等方面提供便利。這對企業來說,強化了IT要求,提高了價格、服務方面的競爭力,增加了出口機會,但是這種方式尚不適宜運作較大的單子。

愛政府還就其信息技術與電子商務的發展狀況提出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具體建議:1.提高ICT管理和應用技術水平,提供較好的ICT設施;2.針對造假、欺詐等非法行為制定好的法律措施; 3.建立各層面有效的IT安全維護系統; 4.建立有效低成本的競爭框架; 5.擴大交易人群在互聯網及在線交易的數量; 6.提供技術過硬、獨立的ICT技術支持;7.最大可能地提高政府、金融機構、各類組織及消費者等內外聯絡的電子信息使用率。

㈥ 內蒙古自治區商業性地勘工作調研報告

2005年7月11~16日,課題組一行3人對內蒙古自治區商業性地勘工作進行了調研,走訪了內蒙古自治區國土資源廳、地勘局、煤田地質局、有色地勘局、國土資源勘查開發院和鄂爾多斯市國土資源局和伊泰集團,與政府主管部門、國有地勘單位、基層礦政管理部門和民營礦業主就商業性地勘工作進行了廣泛研討。現就相關情況介紹如下。

一、商業性礦產勘查的基本態勢

隨著國家能源開發戰略西移,在新一輪資源開發過程中,資源豐富的內蒙古成為全國最重要的礦產資源開發地區之一。與以前的開發不同,新一輪開發適逢我國經濟發展對資源的需求旺盛,一方面國家、政府對資源勘查的資金有限,另一方面大量社會「熱錢」急切地湧入資源勘查開采領域。在這種情況下,內蒙古自治區為強化政府對資源配置的作用,探索建立一種激活勘查資金的投入機制,政府投資勘查引導社會資金加快商業性礦產資源勘查與開發,適應在礦產資源勘查中,尋找政府意志與社會需求的最佳結合點,以引導洶涌而至的「礦產資源熱」。

(一)政府大量資金投入,社會資金積極進入

在2004年以前,內蒙古自治區的商業性礦產勘查投入基本上是靠國家劃撥地勘費和資源補償費。

全自治區在2000~2001年,商業性地勘工作中,國家劃撥地勘費和資源補償費占勘查項目資金的70%。2001~2004年社會資金投入占勘查資金總額的比例逐年上升,由20%、30%上升到60%,相應的國家劃撥地勘費和地方財政投入商業性勘查的比例在逐步下降。隨著社會投資規模的擴大,2005年勘查項目投資資金來源70%是社會資金來源。

2002年,內蒙古自治區出台了《關於鼓勵支持國內外地勘隊伍在內蒙古開展地質勘查工作的通知》,促進了外省地勘隊伍和有投資實力的投資者來內蒙古進行商業性風險勘查投資。

2004年,為加大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力度,政府投資3億元進行地質勘查。其中,從自治區財政預算內拿出1億元作為啟動資金,同時將國土資源部在自治區河套地區進行的農業化探調查項目所需匹配的400萬元資金也考慮在內;盟市旗縣從出讓礦業權收益和地方財政共拿出1億元;國土資源廳籌集1億元。這3個多億的資金主要用於已經確定的93個勘查項目。

治自區政府注入3億元的引導資金及出資者擁有礦業權的決定,帶來強烈社會反響。各盟市政府也積極想辦法籌措二級引導資金,紛紛採取了本級財政擠一點、通過礦業權運作收一點等措施,力爭在自己轄區內多上一些地質勘查項目,摸清資源家底,為礦業權出讓奠定基礎。2004年全自治區商業性勘查資金投入達到16.9億元,其中,2004年自治區對4個成礦帶,8個資源集中區投資2.3億元進行礦產勘查工作;2004年企業及個人等社會資金申請項目達800項,投入勘查資金達到約10億元,是上年的5倍(見表1),2005年自治區還將籌集3.3億元用於地勘工作。

(二)2000~2002年,全自治區每年勘查登記項目約保持在350項左右,從2003年開始,勘查項目大幅度增長

2003年全自治區共批准勘查項目827項,勘查面積1.87萬平方千米。從勘查的礦種來看,金礦勘查項目為186項,銅礦勘查項目為107項,煤礦勘查項目為94項,鉛礦勘查項目為96項,鐵礦勘查項目為76項。

2004年全自治區共批准勘查項目1700多項,勘查面積為3.8萬平方千米,均為2003年的2倍多,見表1。

表1 內蒙古自治區2000~2005年地質礦產勘查資金投入

從上表的數據中,可以看出內蒙古自治區資金投入與地質礦產勘查項目增長成正比關系。

(三)勘查工作取得較好效果

2002~2005年商業性礦產勘查取得成果增多,但多數是中小型礦產資源,共圈定異常845個,共發現中小礦及礦化點246處。發現特大型礦2處:克旗拜仁大壩銀多金屬礦、烏中旗浩堯爾忽洞金礦,其他主要礦種為鐵及有色金屬,煤礦主要是提高勘查程度。

二、探礦權出讓轉讓及管理情況

2004年內蒙古自治區通過招標、拍賣的方式出讓探礦權67個,收取探礦權出讓價款2.2億元;出讓采礦權238個,實現價款1.19億元。

2000年至2004年,探礦權轉讓數目較少,僅有幾個中外合作形式的探礦權轉讓,多以作價入股的形式進行轉讓,金額相對較小。一般在10~13萬美元,較多的探礦權轉讓在2004年,轉讓探礦權達到47個,礦種多以煤、鐵為主,兼有有色金屬。鐵及有色金屬探礦權,一次出售形式的,轉讓價格多數一般在100萬元以下,合作勘查形式轉讓的,轉讓價格在100萬元以上。煤的探礦權轉讓價格一般在300~500萬元之間,大項目在3000萬元左右。2004年全年轉讓價款總額8000萬元。

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對礦業權實施全面掌控與配置,鼓勵地勘單位與企業投資,風險共擔,利益共享。政府出資委託地勘單位施工的勘查項目,探礦權屬政府所有,地勘單位不能自己處置,地勘單位是「打工者」,當礦業權出讓後實現的價款,地勘單位可獲得一定比例經濟利益一般為10%。地勘單位若有實力,可以把礦業權買下來。政府掌控資源已向下延伸,現自治區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已規定,業主申請礦業權時,需項目所在地政府簽署意見,否則自治區國土資源廳不予受理。

三、地勘單位改革發展情況

(一)隊伍總體情況

內蒙古自治區地勘隊伍主要有3支:地勘局、煤田地質局、有色地質局,現均已屬地化,隊伍規模約26000餘人(分別為15849人、7200人、3600人)含離退人員在內,在職與離退人員比例基本為1∶1。隊伍結構與商業性地質勘查格局基本上延續屬地化前的狀況,僅是經營、工作規模變化而已,屬地化後至2003年前各單位均處於比較困難時期。從2003年起,自治區開始籌資投入基礎性、公益性及商業性地質礦產勘查。在市場需求旺盛形勢下,社會、企業投資激增,特別是煤礦的勘查開發,以及自治區「關於鼓勵支持國內外地勘隊伍在我區開展地質勘查工作的通知」精神引導下,地勘單位承攬項目(包括國家財政和市場項目)開始急速增長,工作規模擴大,以煤田地質局為例,2004年開動鑽機達400餘台,施工隊伍來自全國各地,經濟規模大,職工工作、生活條件得到很大的提高,也增強了地勘隊伍實施改革發展的信心。

3個局的基本情況:

1.內蒙古地勘局

1999年屬地化,共有20多個二級單位,局機關掌握礦業權32個,全局掌握300多個礦業權。2.07億地勘費,1.6萬職工,離退休人員用掉1.3億元,遺孀用掉1000萬,下崗4000人,用掉4000萬元,只剩2700萬元供在職人員,人均不足3000元。因此,自己掌握的礦業權沒有資金進行進一步勘查工作,程度低,不足以在礦業權市場中運作。

2.內蒙古有色地勘局

全局3600人,其中,離退休人員1395人,在職人員中離崗和富餘人員1233人。2000年屬地化,12個下屬單位,其中,有2個企業單位,兩個找礦單位,直接從事找礦的人只有150人。每年5600萬元地質事業費,離退安排3500萬元,離崗、富餘人員安排1200萬元,剩下的920萬元用於基地管理、社保等方面,基本上沒有經費用於找礦。

掌握60多個礦業權,一些新的礦業權正在登記,包括政府在改制中給予的礦業權匹配優惠政策,估計2005年可以達到80多個礦業權。實際上是政府配置的礦業權屬於政府,地勘單位有部分利益。

3.內蒙古煤田地質局

全局職工7200人,其中,在職3700人,退休3500人。14個二級單位,8個地質隊,此外還設1個石油勘查處,1個基建公司,屬地化時地勘費基數9000萬元。2003年市場項目及政府委託項目大增,收入激增,但無自主礦業權。

(二)商業性礦產勘查

3個局商業性礦產勘查由於情況不同而有所差異,自己出資投入從總體上看規模都很小,而承接政府委託項目和市場項目均為主要資金來源。

地礦局屬地化後仍十分重視礦產勘查工作,在比較困難的情況下,屬地化起至2003年全局累計投入地質礦產勘查資金達4000萬元,年均約1000萬元。從2004年開始有了較大發展,2004年承接中央財政專項資金補助地質勘查項目兩個,自治區資源補償費項目3個,國家資補項目4個,自治區本級財政地質勘查項目79個,累計資金達1.55億元,其中,當年投入6000多萬元啟動了3項,2005年還將繼續啟動一大批項目。2005年已新承攬自治區煤礦勘查項目9個,共資金3350萬元,還有社會及企業投資項目,地勘單位有「春天來臨」之感。目前,地勘局共擁有礦業權300個左右。

煤田地質局,基本是全部承接自治區委託項目,沒有自主礦業權在手,該局在2002年以前各類來源地質礦產勘查項目資金不超過300萬元,企業及社會投資極少,同樣也是2003年後開始快速好轉。2003年各類勘查資金達到1億元,2004年達到3億元,2005年各類經費達到4億元,開動鑽機達400台左右,但預計投資高峰期將會很快過去,因為,煤炭市場需求將發生變動,同時勘查程度稍高的工作區基本被業主占完,其他工作區勘查程度低、風險大。

有色冶金地質局,自己投資勘查資金同樣比較少,局的資金用來保證69個礦業權的最低投入,其他主要是中央及地方資源補償費項目及財政補助項目。2002~2004年共累計為2301萬元。

(三)地勘隊伍改革

內蒙古自治區改革是在政府主導推動下,開始深入發展。根據地勘單位現狀、區資源優勢和市場發展趨勢,區政府認為必須從加速深化地勘單位改革入手,在政策及解決實際困難上給予地勘單位有力支持,使其健康發展以適應新形勢的要求,其指導思想是把地勘單位視為財富而不是包袱;改革要堅持企業化方向;堅持尊重歷史,重視現實的原則;堅持統籌兼顧,穩步推進的原則;堅持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原則,促使地勘單位在穩定中實施改革與發展。

改革要點內容:

1.將地勘單位辦社會的職能移交地方

根據地勘單位企業化的改革方向,將3個局管理的中小學、技校,包括人員(含離退休)、資產、經費,下劃到所在地管理。經費劃轉以2004年上級單位撥款為基數,現有差額部分(指地勘單位學校人員現行工資、補貼標准與所在地同類人員標準的差額)每年由自治區財政和3個局各按50%的比例撥付地方,時間為3年,以後學校所需經費由各地財政負責。

2.離退休人員與在職人員經費分開管理

將地勘單位2004年底在冊的離退休人員經費,從各地勘單位財政應撥款基數中劃出,單列管理。以2004年的離退休費(工資、補貼、福利應發數)和醫療保險費用(離休人員按人均8000元,退休人員按當年實際支出數計算)為基數,由原單位管理發放,以後國家政策性調資和自治區出台的相應政策性補貼等增資費用,由自治區財政全額撥款解決,確保離退休人員老有所養,老有所醫。改革後原屬事業單位在編在冊的正式職工符合條件退休的,按上述辦法執行,並從地勘經費中核減退休費(按地勘單位經費基數切除離退休人員費用後的在職職工人均經費數核減);原在事業單位工作的勞動合同制人員,按自治區政府有關社保退休政策執行。

離退休人員經費單列後,各地勘局的離退休人員管理工作仍由各局承擔,不再新增管理離退休人員的機構和編制。自治區國土資源廳要加強對地勘單位離退休工作的管理與指導。

3.在職人員經費包干,自負盈虧

改革財政補助方式,在職人員以2005年內蒙古地勘局、有色地勘局、煤田地質局地勘事業費預算為基數,分別扣除離退休人員經費和劃轉出的學校經費撥款補助後,剩餘部分作為經費基數,實行定額管理、包干使用、自負盈虧,各單位創收部分,全部留歸各個單位使用。新進人員所需經費,包括工資、補貼、福利、社會保險、住房公積金等,由用人單位自行解決,財政不再增加撥款。

4.擴大用人自主權

實行財政補助方式改革後,不再核定事業編制,地勘單位的原有的事業編制以在編在冊的實有人數為基數實行注冊管理,建立檔案。減少一人相應減少一名編制。新進人員單位自主聘用,同被聘人員簽訂勞動聘用合同,按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規定參加養老保險。3個地勘局的內設機構及所屬單位領導職數、內設機構自行調整。內設機構及所屬單位的現有領導實行注冊管理,新聘人的領導不再確定行政級別。

5.地勘單位內部實行企業化管理

6.加強對地勘單位的經營管理

7.對改革的相應政策支持

(1)過去和現在由國家、自治區出資並由地勘單位勘查形成的礦產地,在有償出讓時,按評估價款的10%提取勘查基金,統籌用於支持地勘工作,並隨著企業化改革的深入逐步提高比例。所提取的勘查基金由自治區財政列收列支,專款專用。

(2)在企業化改革的過程中,地勘單位申請出讓或轉讓已取得的國家出資勘查形成礦產地的探礦權、采礦權,符合規定並經批准,其價款的部分或全部轉增為國有地勘單位的國家資本金。

(3)積極爭取中央財政支持,今後凡屬中央財政安排的對屬地化地勘單位的政策性補貼,繼續用於地勘單位。

(4)自治區政府每年安排的地勘項目,同等條件下優先安排自治區地勘單位。

(5)將從2005年地勘經費預算中切出1600萬元專項資金分別歸還原渠道,納入經費基數。

(6)地勘單位改革前在編在冊正式職工的養老保險、住房、改革支出,與自治區其他事業單位同類人員同等對待,同步實施。

四、有關問題的探討和建議

內蒙古自治區商業性地勘工作存在的一些問題與山西省有相同性,在「山西省商業性地勘工作調研」報告中已對其進行了探討並提出建議,本文不再贅述。現就以下幾個問題提出認識與建議。

(一)應進一步明確各級政府對礦產資源管理的權責

當前許多地方政府實施對轄區內礦產資源實施全面掌控和配置,在內蒙古自治區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文件中規定了盟(市)政府未簽字的項目,廳不受理申請;礦業權出讓價款地方留70%,廳收取30%;以及政府對資源的配置規定等。這就產生:礦產資源國家所有如何體現?各級政府對礦產資源管理權、責界限在哪裡?國家對礦產資源如何實現統一管理?這些問題如不及時解決,礦產勘查開發秩序及管理會出現混亂。因此,必須盡快進一步明確各級政府對礦產資源管理職能,實行統一管理與分類、分規模、分級管理相結合。

(二)「維權式保地」和「跑馬式圈地」現象應引起重視

由於歷史原因及自身工作特點,中央各部門所屬地勘單位屬地化後,延續勘查項目仍然較多。由於勘查工作周期較長,地勘單位底子薄,實際地質勘查工作資金投入不足,僅能夠按照法規要求完成規定的最低勘查投入。有的按法規嚴格要求還達不到,存在「維權式保地」現象,這將影響地勘工作找礦成果和市場建設。

另一方面,在礦業權投資方面,還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民營資本「跑馬式圈地」現象。例如,在內蒙古就有一位民營投資者以1萬元/平方公里的價格,買下了面積達1250平方公里的探礦權地,而實際上並不進行正規的地質勘查。

(三)勘查工作亟待規范管理

調研過程中,許多礦政管理者認為,在探礦權准入方面,應有一個明確的具體的門檻條件,不應該只看誰出的價高,什麼人都能拿到礦權。礦產資源的勘查、開發有著較高的科學性、專業性和技術性,同時礦產資源是不可再生資源。因此一旦礦業權人不按規范進行工作,將給國家資源造成巨大的浪費和破壞,而且這種浪費和破壞已經在很多地方發生了。例如,有的私人投資者,取得礦業權後,竟然僱傭很多羊倌,利用簡單的磁力裝備,漫山遍野的挖露頭,尋找異常點采鐵礦等現象。然而,實際上,這種現象並不是因為不同身份投資人投資礦業權引起的,主要原因還是沒有規范礦業權人准入的標准、條件以及對其勘查行為進行有效的監督和管理。

(四)礦產資源可持續發展供應的隱患

目前,被掌握的礦業權或勘查靶區,大部分都是20世紀八九十年代發現的礦產地異常點或礦點,而目前的絕大部分勘查資金也都是投向這些地方,而用於空白地進行風險勘查或是普查的非常少,基本上都是在吃過去留下的家底。因此,目前商業性礦產勘查「火暴」之勢,不會一直持續。從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看,對資源的強勁需求還將保持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因此,資源開發的步伐也將越來越快,僅靠過去留下的家底是難以滿足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的。因此,如何鼓勵、促進適當規模資金投向新礦產地的勘查、發現是關繫到礦產資源可持續供應難以迴避的一個重大課題。

(五)民營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問題

內蒙古自治區惟一的一家煤炭類民營上市公司——伊泰集團,是一家現在年產1560萬噸,全國規劃建的13個大型煤炭基地骨幹企業之一。伊泰集團目前已被內蒙古自治區列為年產5000萬噸煤炭的重點企業之一。以這個產量及企業存續100年為標准,公司至少須擁有50億~80億噸的煤炭資源可采儲量,但現在,伊泰集團掌握的資源量僅22億噸。

在國家的13個煤炭基地規劃中,諸如神華集團等大型國有企業的後備資源已經得到保障,但作為骨幹企業的民營企業,如伊泰集團,卻面臨著企業發展與後備資源不足的矛盾。

(六)地勘行業管理亟待加強

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應加強地質勘查行業管理,加強宏觀調控和協調監督、指導服務。這次調研中反映對行業管理意見主要是:

(1)加強地質勘查規劃。根據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從長計議,合理規劃公益性地質工作和商業性地質工作,並做好二者之間的銜接,使前者為後者提供有效的服務。

地勘工作規劃、計劃應納入省人民政府國民經濟社會發展規劃、計劃,通過規劃進行宏觀管理,為綜合規劃、計劃提供基礎數據、為發展地勘工作提供依據,引導探礦權市場健康有序發展。

(2)理順國家預算資金投資渠道,統一管理,加強監督。目前投入的渠道有國家大調查經費、中央礦產資源補償費、國家財政補貼、危機礦山勘查經費、國務院有關部門投入經費、省礦產資源補償費(有的市縣也有礦產資源補償費項目)、省礦業權「價款」收益,國有地勘單位事業費中的勘查經費及扶貧經費等。由於事出多門,政出多門,資金多渠道,立項管理混亂,一個項目可以重復申請多種勘查資金,產權不明晰、管理分散粗放,監督不力,成本加大,勘查質量低下,容易出現「漏洞」。建議有關部門建立協調機制,使各方面的積極性更好地發揮,用較少的投入取得較好的勘查成果。

還有預算資金投資到位晚,又要當年交成果,不符合地質工作的規律,難以保證工作質量。

(3)加強規章、制度建設。建議國土資源主管部門逐步制定或明確商業性地勘工作的規范、技術標准,規范市場行為,加強監督管理。推行地質勘查項目合同管理制度。

建議國土資源主管部門通過中介機構或直屬研究機構,研究制訂不同地區勘查市場價格的標准,定期發布,供各地參考。目前,商業性礦產勘查項目在招標過程中沒有合理的市場價格參考標准,出現同類項目經費差距大,影響勘查質量。國家出資的勘查項目,按國家地調局幾年前對公益性地質工作的預算標准,低於市場實際價格,施工單位在市場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在激烈的競爭中相互壓價,競得了項目也無利可圖。

(4)要爭取改善勘查工作的外部環境。目前勘查工作與土地管理部門、礦山企業、林業、農業及環保部門都會發生矛盾。合法探礦權范圍內亂挖濫采現象比較嚴重。

(5)加強信息交流。為地勘單位,社會各界提供服務,包括公益性地質成果資料的發布和提供使用、礦業權市場信息、地質勘查的新理論、新技術和新工藝等。

(6)重視人才隊伍建設,提高地勘工作質量。反到之處一致認為:人才缺乏,已不能適應地勘工作發展,特別是技術骨幹缺乏,地勘工作質量下降。目前院校培養情況不得而知,地勘單位進不了人,進了人也難以留住。民營礦業企業的地質技術人員多是從地質隊高薪挖來的,也有少部分是請的退休地質人員臨時工作,情況確實不容樂觀。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如何解決這一問題,是有關行業管理部門應該加以考慮。

閱讀全文

與內蒙古電子商務調研報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限制電影 瀏覽:303
綁架類型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44
cg邪惡 瀏覽:114
類似韓劇小姐大尺度電影 瀏覽:231
聚優電影激活卡 瀏覽:137
丁度巴勒斯電影 瀏覽:296
日本水管工電影叫什麼 瀏覽:682
關之琳三及片 瀏覽:303
少林50部電影免費 瀏覽:577
美國早期淘金的電影最後找到的是鑽石 瀏覽:188
卡布奇諾1992完整版在線觀看 瀏覽:348
導演一年拍一部戲多錢 瀏覽:243
經典古裝港片100部 瀏覽:422
促銷活動補貼發放新聞 瀏覽:13
女主米茜的電影 瀏覽:376
3P韓國電影 瀏覽:869
周星馳電影在線播放 瀏覽:501
不是有不應期為什麼小電影 瀏覽:882
歐美四級懷舊老片 瀏覽:158
小孩看電影身高多少需買票 瀏覽:58